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論公司經營中的法律風險

論公司經營中的法律風險

發布時間: 2022-03-26 21:11:26

⑴ 公司的法律風險管理是什麼要怎樣規避

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經營中不懂法律規則、疏於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所造成的經濟糾紛和涉訴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已發生的重大經濟損失。如債務拖欠,合同詐騙,盲目擔保,公司治理結構軟化監督乏力,投資不作法律可行性論證,項目運作缺少法定決策程序,企業決策人治化,輕易挪用資金,難以識別保險單、票據、信用證詐騙,國際貨物運輸中的詐騙風險,國際投資與國際合作中引發的反壟斷反傾銷訴訟,重復引進技術,項目開發不作商標專利檢索,項目合作及房地產業務中不審查土地合法性,不正當競爭給企業帶來的身敗名裂等等。
如何規避企業經營法律風險: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識、切斷法律風險發生根源。
所謂企業法律風險,就是指企業經營中不懂法律規則、疏於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所造成的經濟糾紛和涉訴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已發生的重大經濟損失。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就像市場機遇無處不在一樣。「改制、並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產銷行為……」,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也日趨復雜多變,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如果還只是停留在這種事後救火的法律救濟方式上來維護合法權益,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企業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識,但不可以沒有法律意識。筆者認為,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完全是可以事前預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故」還是頻繁發生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不夠強,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還不夠深,在法律風險防範上的投入還不夠多(包括精力和金錢的投入)。據統計,美國企業平均支出的防範法律風險的費用占企業收入的1%,但是中國呢?大多數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法律風險防禦能力很弱,因法律風險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就更高。
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經營存在法律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注意它,防範它,任其發展。因此,注重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進一步熟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法律知識並對企業進行法律風險的安全檢查,把隱藏在企業內部的法律風險及時發掘出來,事先採取防範或預防機制規避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切斷法律風險發生的根源。
二、防患於未然,定期進行法律風險評估。
企業要「長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和風險防範規避機制,預先知道風險的所在並進而設法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隨著我國法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律的不斷完善,我們的企業管理者也應進一步轉變觀念,法律意識要有一個大的提升,即從「救火」意識到「防火」意識;從法律救濟意識到法律防範意識;從依法維權意識到依法治企意識。總之,要使我們的法律意識完成一個從被動意識到主動意識的提升。
企業應當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在內部確定一個運轉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財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牆」,將企業經營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資格風險、財務隱蔽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產權結構構成風險、訴訟仲裁風險、產權交易及投資風險、法律法規的動態風險、匯率變動風險、合同管理風險、商業信譽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地域及客戶關系風險等法律風險擋在企業發展之外,從依法治企上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企業的管理者們應每年定期為自己的企業進行法律風險評估。所謂法律風險評估,是指通過法律及相關行業專家對目標企業進行法律風險事項調查,並出具《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的意向預防性法律防範可行性建議。通過審查企業的組織結構、股權結構、治理結構、公司章程、公司各項許可證照、內部管理制度、業務流程、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對外重大合同簽署的決策和流程、勞動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知識產權等項目分別進行調查和評估,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潛在法律風險和潛在的訴訟。通過《法律風險評估報告》,及時把企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披露出來,以引起企業管理者的足夠注意,並進而在法律顧問團隊的幫助下,及時採取適當措施,最終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
三、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警、防範規避機制,切實提升法律風險防禦能力。 企業「走出去」,法律須先行。「駕駛技術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 再大再強的企業也要防範法律風險。企業的各種行為都會存在法律風險,任何類型的法律風險都會造成商機的喪失;被廣泛宣傳的法律風險事項會對企業的商譽帶來極大的損害。當這種損害發生時,會存在另一種風險,公司業務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商譽的損害會使商業夥伴喪失信心,繼而引起收入下降,投資者喪失信心,最後導致股票價值下跌。
美國波音公司,該公司總部有500名高管人員,其中法律顧問有232個,佔了約46%,而去年有關部門所作的「中國100強企業法律風險調查」表明,大部分中國企業對「走出去」的法律風險未有清楚認識,中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的費用支出僅是發達國家企業的1/50。
預警機制應當建立在分析的基礎之上,法律風險防範機制強調前瞻性,強調防患於未然,重視法律風險防禦能力的提高,以切實減輕企業的損失。通過風險分析評估,風險控制管理、風險監控更新等方法,來發現、識別經營生產和管理活動中的潛在法律風險。
四、准確把握風險源,最大限度規避法律風險。
調查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都普遍積極地採取規范的法律風險防範措施,其中准確把握風險源不失為一個亮點。對於我們運輸企業而言,企業存在一天,風險就伴隨一天。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權衡間,風險與危機共存,其中以下幾點法律風險源尤為值得關注。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指在合同談判、訂立、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利益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融資類合同、合作類合同和施工承包類合同、材料供應類合同涉及金額巨大。尤其是如果未能經過有效的法律風險評估和控制,極可能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給雙方當事人留下糾紛隱患。
並購轉讓中的法律風險:企業兼並涉及公司法、競爭法、稅收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且操作復雜,對社會影響較大,潛在的法律風險較高。其中的一些關於特種行業的經營權轉讓標的大、價值評估難、轉讓手續繁瑣、廉政風險大,雖然規范了轉讓程序和要求,但操作中的法律風險仍然巨大。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要求相關企業管理機構給予特別關注。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國務院制定的相關勞動用工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是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體系。作為老牌的公路運輸企業屬勞動密集性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錄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
財務稅收法律風險:企業的涉稅行為因為涉及遵守財務、稅收等法律法規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未來利益,例如有些企業多交了稅或少交了稅,或者因為涉稅行為而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運營管理法律風險:作為運輸企業在運營管理中,車輛、安全等管理工作中,涉及管理瑕疵引發的侵權法律風險,收取服務費引發的合同糾紛風險,以及在交通事故中引發的人身和財產損害賠償等法律風險。

⑵ 企業法律風險存在那些問題

企業法律風險及其防範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克

⑶ 企業應注意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企業法律風險,確切地說,亦可稱為法律性風險,是指企業預期與未來實際結果發生差異而導致企業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並因此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企業法律風險的相關法律知識。
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表現與影響
在長期從事企業法律實務的過程中,我與一些企業家朋友剛接觸時,經常聽到他們講,我們企業目前沒有什ô官司,等到我們打官司時再來請你們。在他們心目中,律師就是打官司的,企業沒有官司,也就不需要律師,也就不需要法律的介入。同時相當一部分律師也在向經營者傳遞著一種信息,「有事了找我」。企業家和律師都缺乏法律風險的防範和控制意識。這種對防範和控制企業法律風險的無知和漠視,是制約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大量企業「死於非命」的直接原因之一。
企業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企業設立、運營中的法律風險
在設立企業的過程中,企業的發起人是否對擬設立的企業進行充分的法律設計,是否對企業設立過程有充分的認識和計劃,是否完全履行了設立企業的義務,以及發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應的法律資格,這些都直接關繫到擬設立企業能否具有一個合法、規范、良好的設立過程。可以說,一個專業的法律方案設計及規范的企業設立過程是企業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企業設立之初,就存在著法律上的瑕疵,那ô必然會為企業在日後的運作過程中埋下深遠的法律隱患。這種企業設立過程中的法律瑕疵,雖然並不一定在短期內引發法律Σ機,但只要得不到消除,必然會作為一種法律風險長期存在,一旦發生,對企業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個致命打擊。
企業的股權結構是否合理、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完備、監督控制機制是否健全、高管人員之間的權力如何制衡等,如果這些問題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解決不好,很可能會「禍起蕭牆」,內部出現爭端和擎制,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法律風險
合同是市場經濟中各類企業從事商務活動時所採取的最為常見的基本法律形式。可以說,合同貫穿於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只要有商務活動,就必然要產生合同。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考慮更多的是合同利益而非合同風險。合同在避免交易行為不確定性的同時,也可能由於合同約定的缺陷而為當事人埋下法律風險。所有的企業都是在與各類不同的主體不斷的交易中獲取利益,合同在企業經營中的廣泛應用,決定了合同訂立、履行中的法律風險廣泛存在。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很多企業已經重視合同的訂立,在要約、承諾過程中,都聘請律師參與,請律師起草合同文本。
但是對於很多商務合同而言,簽訂好合同文本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環節。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的來往函件、備忘¼、會談紀要、傳真、電子數據等都是寶貴的證據,都要注意整理和保存。相對於合同文本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的法律風險類型更多,范圍更廣,管理和防範的難度更大。
三、企業並購法律風險
在全球范圍內,企業並購逐漸成為現代投資的一種主流形式,而這一復雜的資產運作行為必須置於健全的法律控制之下,才可充分發揮企業並購的積極效果。我國目前有關企業並購的法律法規仍不完善、不系統,甚至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缺陷,因此企業並購產生的法律風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從法律風險的角度看,企業收購並沒有改變原企業的資產狀態,對收購方而言法律風險並沒有變化。因此,企業並購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兼並中。企業兼並涉及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稅收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且操作復雜,對社會影響較大,潛在的法律風險高。
四、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沒有站在企業生存之根、發展之源的高度來認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和經濟價值。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權利,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要求相關法律給予特別規定。在知識產權領域,保護和侵權是一對孿生兄弟,企業稍有疏忽,自己的知識產權輕易地被別人侵犯,同時,稍有不慎,自己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無論是侵權還是被侵權,都將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央視一套」、「春晚」等被搶注即是極好的例子。如果從企業自身找原因的話,決策層和顧問律師風險防範意識欠缺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
在我國,與人力資源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是《勞動法》和國務院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¼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困惑混亂調整和規范,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企業為了長遠發展,往往會花費很大代價來培養業務骨幹、技術骨幹,這些骨幹員工掌握著企業大量的客戶資料、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核心機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骨幹員工的期望值也會水漲船高,一旦企業不能滿足個人的要求,多以跳槽相威脅。員工的高跳槽率與對企業的低忠實度是目前困擾很多企業最為突出的人事問題。跳槽骨幹員工往往會帶走企業寶貴的客戶資源、商業機密、技術機密,這些員工的流向一般不會脫離原來所從事的行業,或者選擇自己創業,或者選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很快就會成為企業新的競爭對手,逐步來蠶食企業的資源和市場。骨幹員工的跳槽往往會給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六、 企業財務稅收法律風險
近些年來,企業涉財涉稅案件大量涌現,從一定側面可以看出,企業在財務稅收方面的法律風險日益增高。在我國目前的財稅政策環境下,很難分清楚合理避稅與偷稅©稅的界限,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很可能要蒙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甚至要負相應的刑事責任,作為法定代表人也可能蒙受牢獄之災。
企業存在的上述六個方面法律風險,給企業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概括:
1、法律風險帶來的結果都是商業性的損失。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法律風險的發生,或者導致企業花費增加,或者失去商機或者商業優勢,嚴重時則導致企業徹底喪失競爭力,從市場上敗下陣來。
2、法律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是連鎖反應。由於企業經營行為的連續性,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現法律問題,必然引發企業一系列經營活動受到損害。在企業存在大量類似法律行為時,企業的法律風險很可能會導致同類事件同時爆發的可能性,例如:企業由於一個借款合同的遲延履行,將可能引起企業眾多債權人的集體恐慌,導致企業經營資金鏈條斷裂,從而喪失緩解經營資金壓力的可能性。一些法律風險的發生,可能引發企業商譽的極大損害,從而導致企業失去公眾認同感,即使化解了法律風險,企業若想恢復到原來的商業信譽也將會非常困難。
3、法律風險對企業的損害程度難以估量。法律風險一旦爆發,企業自身往往難以掌控,很可能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災難。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福成認為,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必須了解市場規則、運用市場規則、遵守市場規則,否則,就要付出高昂代價甚至被逐出市場。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安然、世通、中海油等公司案件,都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市場經濟怎樣表現為法治經濟和規則經濟。這些鮮活的案例也一再警示人們:如果管理者不具備依法治企的能力和素質,缺乏相應的法律風險防範和控制意識,不僅難以具備領導一個現代企業的資格,而且也會使企業遭受到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
中外企業成敗的經驗和教訓證明,市場經濟中商機無限,既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加豐厚的競爭回報,也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多潛在的法律風險。因此,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和控制機制,重視和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是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創造市場競爭優勢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提高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減少法律風險的發生,已成為企業家們「鏖戰」市場必不可少的「安全盾牌」。

⑷ 公司經營中有哪些法律風險點

公司經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1、違規風險:違規,即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是行業規定的行為。

2、怠於行使權利的風險。

3、違約風險。

4、侵權風險。

5、其他行為不當引發的風險,主要是指除上述4類外的其他行為,引發的法律風險。

我們應該要避免公司經營的法律風險點,要加強自身的的防範意識。但企業法律風險防範工作並非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也並非一個或幾個人就能夠實現風險的防控工作。而是需要整個企業自上而下的協作和重視,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的實現法律風險的防範,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損失,使我們的企業健康發展壯大。

(4)論公司經營中的法律風險擴展閱讀

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因為法律因素、或者非法律因素以及由於企業在經營管理時缺乏法律依據而給企業帶來的各種法律後果。在實踐中,企業從成立到解散、經營管理過程、人員聘用等方面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

公司涉及的法律風險多種多樣,不同性質的公司面臨的法律風險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類公司,有由於經營方式、內設機構、業務范圍等不同、其面臨的法律風險也各不相同,同一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面臨著不同的法律風險。公司、企業在經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法律風險,一定要做到未雨綢繆,最好有專業的律師或法律人士把關,才能盡可能地避免無謂的損失。

想要經營好公司就要有好的領導人來帶領,而成為好的領導人要有以下特點:

1、有管理的願望。

2、與人交往的才能和感情的交流,正直和直率。

3、過去作為管理者的業績。

4、技術才能,概念的才能,設計才能,與人工作的才能。

5、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⑸ 公司,公司的設立和運營過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應

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於企業自身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力、履行業務,從而對企業造成不利法律後果的可能性,包括政策、戰略、市場、財務、運營等法律風險。從企業運營視角出發,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通常有以下幾種:

(1)權益糾紛法律風險。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面對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內部糾紛問題,如股東之間,股東與董事會之間存在著股權確認、轉讓、權益訴訟以及企業對經營者或股東的訴訟、訴訟撤銷要求等。在公司法等法律的背景下,企業內部糾紛成為現在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問題之一,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知識產權法律風險。企業知識產權的擁有數量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標志,尤其是一些外資企業,更加註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本土維護。然而,在企業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產權被侵犯、保護機制有缺陷等事件,從而引起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3)合同法律風險。合同法律風險是法律風險的重要內容,它涉及到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的多個方面,與企業的各個環節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其他類型的法律風險交叉。具體而言,合同法律風險主要包含了由於合同主體存在的問題而導致的糾紛,或者由於合同列舉條款的不完善而導致的糾紛以及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產生的糾紛。

(4)企業管理人員的違法犯罪法律風險。近年來,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因違法犯罪而導致的法律風險現象越來越嚴重,企業管理人員違法的法律風險日漸成為關注的焦點。在多種類型的法律風險中,企業管理人員的違法犯罪法律風險對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它可能會導致企業衰敗,經濟效益降低,嚴重的將可能導致企業虧損、倒閉等。

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綜合分析上述多種法律風險,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企業關於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不足。在不少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企業經營管理者對法律風險及其帶來的後果了解不夠,重視程度不強,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採取預先防範或及時控制的措施,一旦發生了法律風險,盡管進行了事後補救,但是由於防範意識的淡薄和事後措施的不完善,成效不大。

(2)企業經營不善,權力失衡。在當前企業中,存在著多種違規不當操作問題,企業高層管理濫用職權,股東之間和各層管理者之間的管理權力嚴重失衡,對企業的不規范行為不能夠及時控制處理,一系列的違規違章行為最終導致了企業面臨著嚴重的法律風險。

(3)企業的法律風險防範體制不完善。在一些企業,盡管建立了法律風險的相關制度和機制,但還是面臨著法律風險,這主要是因為該體制不夠完善,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去,有的甚至只是一個形式,法律風險防範體制沒有充分發揮它原有的作用。

法律風險的防範措施法律風險的存在並不可怕,關鍵是企業要能夠及時地認識到潛在的法律風險,並能夠迅速的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防範,以下幾點是常用的防範措施:

(1)加強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當提高對法律的認知,學會通過專業法律部門來有效控制管理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的同時融入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減少法律成本,確保企業的良性運轉。

(2)完善經營管理制度。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對自身的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確保企業的管理制度合法合理,能夠適應市場的競爭,並通過各種渠道督促和監視所有管理者和員工在這些制度下依法管理與經營,及時做好法律風險的防範措施,有效控製法律風險。

(3)健全法律風險防範體制。法律風險來自於企業自身,所以企業應從自身出發進行有效地防範,建立健全法律風險的防範機制,大力推進法律顧問制度、企業業務經營管理體制、風險管理的預警體制、監督體制,從企業內部來實現自我約束與監督,確保法律風險的防範體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4)提高員工素質,依法履行職責。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從基層抓起,注重企業員工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從而使得每一位員工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依照法律和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辦事,特別是企業的法務人員,素質的提高有利於他們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工作中能夠及時提出參考意見和調查報告,接受法律咨詢,代理各類糾紛的和解與調解,盡可能地幫助企業降低法律風險。

⑹ 企業經營的法律風險主要有哪些

1、人事勞務風險,很多企業不給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不買社保、特殊人才或管理層內的聘用不嚴容謹。只要遇到稍微有點法律意識的員工,去勞動局一告,各種補償、各種兩倍工資賠死你。
2.、稅務財務風險,避稅要合法這是再三強調的,很多老闆為了省點錢愛耍小聰明,各種假票據、假證明、假賬簿一經查到後果很嚴重,還有就是個人賬戶與公司賬戶糾纏不清的(為了發工資逃點稅),可是這樣做公司就不再具有有限責任資格了,如果資不抵債,你需要以個人財產承擔連帶責任,傾家盪產。
3、購產銷合同,這個就不說了,這里出點事可不是損失一點點
4、股東之間的股權糾紛,包括給員工的期權等,好多都是不懂也不咨詢律師,都是隨便亂來的。
5、知識產權、不正當競爭等方面
一般企業面臨的就這幾點,純手打,謝謝!

⑺ 如何規避企業運營中的法律風險

問題一:行業企業在申請上市時應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楊律師:企業在考慮上市的同時,必須考慮到企業的管理規范的問題,這關繫到企業能否順利上市。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由於規模較小,內部運作不規范 ;甚至有的企業原本就存在很多問題,包括產權不清、管理混亂、財務不透明等,這些企業要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還需要經過一段過程。這些問題是企業能否上市的關鍵,也是對券商壓力最大的問題。按照《公司法》與目前正在討論的《創業企業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規定,擬上市企業首先必須改制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是非公司制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就應當先改制設立或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而且必須在「在同一管理層下,持續經營二年以上」。其次擬上市企業還要在內部管理與規范運作、財務制度等方面進行整改與完善。
問題二:什麼是經營者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行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當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防範
由勞動者泄露商業秘密的風險?
楊律師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商業秘密。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可能成為企業的商業秘密的信息包括(不限於):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計算機軟體的源代碼及目標代碼、准備申請專利的技術方案、已申請但還未公開的專利技術方案等。
中小企業應當認識到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意義,並及時對商業秘密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對商業秘密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不但可以事前預防商業秘密的泄露,而且在發生商業秘密侵權糾紛時,是司法機關認定企業商業秘密是否可以得到法律救濟的關鍵性證據,只有企業採取了適當的保密措施,商業信息才能成為商業秘密法律的保護對象。有鑒於此,中小企業一方面要注意對商業秘密採取物理性保密措施,諸如對廠區或生產區域進行監控;將合有商業秘密的生產進程置於保密區域內進行;對秘密的原材料、模具確定專人管理;建立保密文件的管理責任制度、文件借閱制度和文件復制的制度,並對文件採取可靠的銷毀方法;加強對計算機的保密措施,建立全面具體的計算機使用記錄,對數據和軟體加密,使用防毒軟體和硬體,對計算機的外部通訊線路採取特別的防護措施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人員的管理措施,諸如對外來人員駐留、參觀、來訪等活動嚴格管理,防範商業間諜行為;對內部加強職工加密教育,限制知情范圍,以減少職工疏忽泄露和惡意出賣商業秘密的可能性。針對當前有些知密人員特別是科技人員的「跳槽」、辭職等人才流動所引發的企業技術、商業秘密嚴重泄露問題,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簽訂保密合同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例如可以根據《勞動法》第22條關於「勞動者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等法律規定,與員工簽訂保守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合同,並以合同為依據,約束企業職工和流動走的職工。
問題三:企業在處理與員工的勞資糾紛時具有哪些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在招收和解聘員工時有哪些相
關的法律規定?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楊律師 :關於調整勞動法律關系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勞動法》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一些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企業在和員工建立勞動關系或者解除勞動關系時,應當注意:企業應當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在合同中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對於有機會接觸企業商業秘密的員工,應當簽訂保密合同,明確約定保密義務;企業解聘員工時,應當依法進行,並注意收集保留員工違規的證據;企業打算解聘某員工時,盡量在合同期滿時解聘,以避免支付經濟補償金;對於掌握重要商業秘密的員工,辭工後有可能和企業形成競爭關系的,企業可以考慮和其簽訂禁業競爭合同,但要給員工適當的補償。
問題四:什麼是不正當競爭?參與不正當競爭者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楊律師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較多,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以及商業詆毀、侵犯商業秘密等等。
經營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國家監督檢察部門還可以對其做出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可以被追究刑事責任。
問題五:企業經營者在正當經營過程中,如果遇到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應該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楊律師 :政府應當依法行政,如果政府違法行政或者執法不符合法律程序,企業經營者有權向上一級政府機關申訴或者申請復議,並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行政機關糾正錯誤行為,並賠償錯誤行政行為給經營者造成的經濟損失。
問題六:目前,不少行業企業都在從事對外貿易,在對外貿易過程中企業經營者尤其應當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楊律師:一、賣方對買方提供的信用證與合同內容不符的,應及時要求買方改證。按照國際慣例,賣方接到與合同不符的信用證,有權要求買方立即改證,若買方不改證或延期改證,則構成違約,賣方有權解除合同並提出索賠。反之,若賣方不及時提出改證要求,則視為默認信用證對合同的變更。
二、在跟單信用證付款條件下,應選用CIF或CFR條件,若選用FOB條件,則必須規定由賣方代買方租船、訂艙,否則,對賣方而言,信用證只有在買方願意履行合同時才有用。因為在FOB價格條件下,是由買方負責租船或者訂艙,而提單是必須提交的單據,若屆時買方不派船,也就無從取得單據,無單據也就無法議付貨款。
三、在買方提出解除合同時,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七十七條、第八十八條的規定,賣方須在合理期限內及時採取措施,或轉售,或運回貨物以期減少損失,否則無權就擴大的損失部分進行索賠。
四、賣方要警惕買方利用信用證中的軟條款進行欺詐,使得銀行保證支付的銀行信用轉變為商業信用,加大賣方承擔的風險。如:價格條件用FOB;在信用證中插入一信託收據條款,允許進口商先借單提貨,待檢驗合格後,由進口商向銀行提交該種檢驗證書付款;信用證內容相互矛盾,如禁止分批裝運,又規定每批交貨期限;須進口商承兌匯票等等。
五、買方要注意索賠有效期的簽訂,防止外商在索賠有效期上提出不合理意見來掩蓋商品質量問題。否則,合同質量條款訂得再好,索賠有效期訂得不合理,質量條款就成為一句空話。
六、買方一旦發現賣方交付的其中一批或幾批貨物存在缺陷或賣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以致構成嚴重違約,買方有權解除合同,並有權援引「欺詐例外」原則申請法院下達止付令,禁止賣方再繼續獲得信用證項下的付款。
七、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計算。
八、作為托運人或收貨人,在運輸合同中慎用「一旦滯期,永遠滯期」條款。該條款是指船舶在受載港或卸載港除合理使用的時間以外,一旦發生船舶滯港,則滯期啟動累計計算,不排除不可抗力和無法預見的外因。該條款是一個有利於船東或承運人的海上運輸慣例之一,但對托運人或承運人則頗為不利。
問題七:行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當如何保障自己產品的知識產權不受到侵犯?
楊律師:知識產權的范圍比較寬泛,除了專利(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版權外,還包括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商號、原產地標志與貨源標志等等。
企業經營者要保障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首先要預防。如對商業秘密,應當採取嚴密的保密措施;對新技術、新設計,應當盡快申請專利;對版權尤其是計算機軟體,應當進行版權登記;對使用的商標,應當予以注冊,必要時可以注冊防禦商標或者聯合商標。另一方面,在遇到侵權時,應積極主動採取措施進行維權,既可以申請行政部門對侵權人進行處罰,也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並可靈活運用訴前禁令、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等法律措施。
問題八:在現有的市場競爭機制下,行業企業為什麼需要聘請長期的法律顧問?
楊律師:在市場競爭機制下,市場變幻莫測,企業處處面臨經營風險。企業不僅要預防市場本身的風險,更要預防法律風險。企業聘請常年法律顧問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預防糾紛的發生。常年法律顧問的作用,具體來說,從大的方面看,常年法律顧問可以就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方面的重大決策的可行性、風險預測和對策,從法律上加以論證,提供法律依據,為企業的穩步發展提供法律意見,分擔企業決策者的經營壓力,降低企業法律風險;分析各種政策、法規及法律環境對企業之利弊,加強企業管理者對國家政策、法規發展形勢的了解,以制定將來的經營規劃,避免決策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確保管理決策的科學、可行,並收到成效。從小的方面看,常年法律顧問可以協助完善企業有關的法律文書,制定規章、制度,建立檔案管理,監督各部門依法運作,規范企業組織和行為;協助管理各類合同,確定合同類別,審查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嚴密性,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協助企業監督合同、協議的履行,提高履約率,增加經濟效益;當企業遇到的民事、經濟、刑事或行政糾紛、訴訟和仲裁事務時向企業提供法律意見。

⑻ 公司企業常見法律風險有哪些

公司、企業在經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法律風險,一定要做到未雨綢繆,最好有專業的律師回或法答律人士把關,才能盡可能地避免無謂的損失。 步驟/方法來自企業內部的民事風險。
主要包括:1、勞動法方面的風險,比如沒有勞動合同,或制定的規章制度不符合勞動法律的規定。
2、表見代理行為。最典型的就是業務員濫用蓋章的空白合同。3、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來自企業外部的民事風險。
主要包括:1、未能調查清楚合同相對方的法律責任承擔能力。
2、簽署的合同屬於無效合同。
3、某些合同條款約定審核不嚴,導致最後無法認定。比如,有個當事人,從網上抄的合同,前面一條寫不能「轉租、轉讓」,後面又寫不能「轉租」,前後矛盾,都沒有發現,這就屬於約定不明。
4、不會利用抵押權、質權等權利降低交易風險。知識產權法方面的風險。比如有些企業會因為缺少知識產權法方面的法律知識,而導致出現無意中侵犯他人商標權、專利權的情況。行政法方面的風險。主要是關於行政審批方面的風險。刑法方面的風險。主要是商業賄賂、非法經營等方面的風險。參考資料1、民法;2、刑法。

熱點內容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
舊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發布:2025-01-21 03:14:08 瀏覽:167
法國民法典離婚 發布:2025-01-21 02:18:53 瀏覽:992
承諾製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2:14:31 瀏覽:444
廣告公司法 發布:2025-01-21 02:11:33 瀏覽:751
民法通則83條內容 發布:2025-01-21 02:03:26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