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設立法律援助聯絡員制度

設立法律援助聯絡員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3-26 23:56:21

法律援助制度是什麼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是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採用的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6年3月17日通過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是在我國立法史上,首次將"法律援助"明確寫入法律,是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96年5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對法律援助的有關內容作了專章規定。《律師法》第六章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這些規定明確了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范圍和律師必須依法承擔的法律援助義務,並為今後制定法律援助的專門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礎。

目前,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已基本形成了四級組織的架構:

1、 在國家一級,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統一對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負責對法律援助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制定全國性的法律援助規章制度,中長期發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協調全國法律援助工作事宜,開展與國外法律援助團體及人士的交流活動等等工作。

同日,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成立。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的主要職責是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傳國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進司法公正。其基金來源主要包括國內社團、企業、商社及個人的捐贈和贊助;基金存入金融機構收取的利息;購買債券和企業股票等有價證券的收益等。

2、 在省級地方,建立XX省(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對所轄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3、 在地、市(含副省級)地方,建立XX地區(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組織實施的雙重職能。

4、 在具備條件的縣、區級地方,建立XX縣(區)法律援助中心,具體組織實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具備建立法律援助機構條件的地方,由縣(區)司法局具體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中國法律援助的三個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

中國法律援助有三個基本的資金來源:政府出資,社會捐贈及行業奉獻(主要指義務辦案)。

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尚處於建立階段。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必將為實現依法治國方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和促進社會穩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㈡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對的目的是什麼

法律援助抄制度目的在於維護社會襲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保障人權,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免費法律服務以保障其合法權益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中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行為或者是政府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免收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

㈢ 「一站式」法律服務援助機制能助官兵解決涉法問題嗎

北京10月14日消息,「謝謝首長的關懷,我一定牢記部隊囑托,不忘組織關愛,在地方上踏實工作……」退役回家一月有餘,收到來自武警北京總隊某部16000元的救助金時,七中隊原上等兵喬永福雙眼通紅。該支隊大力優化法律援助機制,實行「一站式」服務以來,這樣暖人心頭的鏡頭不勝枚舉。

據了解,「一站式」法律援助新模式運行以來,該部共接受官兵法律咨詢320餘次,參與調解糾紛40餘次,協助解決各類糾紛30件。便捷高效的援助模式,有效激發了官兵練兵打仗的熱情,勤務中隊中士王曉峰說:「支隊的暖心舉措讓我們少了牽掛和顧慮,現在大家都一門心思撲在訓練上。」

㈣ 軍地法律援助工作運行制度

一、大力開展法律援助「應援盡援」,確保常規制度設計惠及廣大軍人軍屬。2008年以來,省司法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大力開展法律援助「應援盡援」,其內涵是通過加強和改進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提供能力和覆蓋范圍,確保每一個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都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務。一是逐步放寬經濟困難認定標准,最早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作為經濟困難認定標准,而後把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2至3倍作為經濟困難標准,2012年正式在全省提出把城鎮居民最低工資標准和農村居民上年度人均純收入作為經濟困難認定標准。法律援助的覆蓋范圍由困難群體擴展至低收入群體,人群覆蓋率達到全省總人口的40%以上,把更多的為部隊貢獻子弟的普通城鄉軍屬家庭納入法律援助覆蓋范圍。二是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著眼於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把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使包括廣大軍屬在內普通群眾的更多切身利益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得到法律援助。三是推動法律援助服務網路向基層延伸,在鄉鎮(街道辦)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居)設立法律援助聯絡員,把法律援助服務網路延伸到廣大農村和城市普通社區,使基層群眾能夠就近、及時獲得法律援助服務。
二、軍地配合、協力推進,做好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專項制度設計。為更好貫徹黨的擁軍優屬政策,提高軍人軍屬法律援助整體工作水平,在全面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2011年,省司法廳和省軍區政治部聯合出台《關於開展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和《河南省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實施辦法》,共同啟動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河南在全國率先從省級層面對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進行專項制度設計,把軍人軍屬作為法律援助的重點保障人群之一,明確了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是司法行政機關、省軍區系統和駐豫部隊的共同職責和任務,詳細規定了軍人軍屬法律援助的對象范圍、工作網路、銜接機制、操作流程、監督管理、組織領導、保障措施等,使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進入了制度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新階段。
三、強化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針對性。為提高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效果,省司法廳採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對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實行「三擴兩免一授權」。「三擴」是指軍人軍屬的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在應援盡援涵蓋的事項范圍基礎上,再擴充三個領域:一是軍人的婚姻糾紛;二是軍屬的工傷、農資產品質量糾紛;三是軍人和軍屬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優撫優待金發放糾紛、人民法院立案的土地承包糾紛、宅基地糾紛和房屋拆遷安置補償糾紛。「兩免」是指除《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免於審查經濟狀況的八種情況外,再增加兩項免於審查經濟狀況的情形:一是義務兵申請法律援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免予審查經濟狀況;二是軍人執行國家和軍隊組織的作戰行動以及搶險救災、反恐維穩、國際維和、海外護航、國際救援、軍事外交和國際軍演等重大軍事任務期間,本人及與其有法定扶養關系的親屬申請法律援助的,免予審查經濟狀況。「一授權」是指根據省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授權,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對擴大的軍人軍屬法律援助事項進行審查,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直接受理,報送法律援助機構備案。
四、打造軍地融合式法律援助服務網路。一是發揮法律援助常規服務網路作用。積極發揮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值班律師辦公室、法律援助受理點的服務窗口作用,發揮「12348」電話咨詢專線作用,及時接待、解答軍人軍屬提出的法律問題,引導軍人軍屬依法理性表達訴求,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二是構建軍人軍屬法律援助服務網路。各省轄市、縣(市、區)分別在軍分區(警備區)、縣(市、區)人武部設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受所在地同級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在鄉鎮(街道)武裝部及駐豫部隊團以上單位政治機關設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聯絡員。各軍分區、人武部大力支持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及時選派業務骨幹到崗工作。三是建立軍地法律援助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軍地司法行政部門銜接配合更加通暢。四是推動軍地法律援助服務網路銜接融合。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積極支持、指導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開展工作,對工作站受理的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案件,及時指派人員辦理並確保辦案質量,並將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員和聯絡員納入當地法律援助業務培訓規劃。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嚴格按照法律援助標准,認真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符合條件的,向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機構發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建議函。省軍區系統積極協調駐豫部隊,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與駐豫部隊團以上單位政治機關的銜接機制,建立起有效的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網路。
五、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長效機制。一是開辟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軍人軍屬法律援助案件快速受理、優先辦理、特事特辦,提高工作效率;優先安排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

㈤ 什麼是法律援助建立這一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下列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普通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八、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九、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十、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二)刑事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也是我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視,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將「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確定為「十五」社會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法律援助條例》的頒布實施和「為實現公平和正義 法律援助在中國」大型公益活動的開展,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在當前的中國,仍然還有一批由於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態而難以像正常人那樣化解社會問題造成的壓力,陷入困境,處於不利社會地位的人群或階層,這也就是所謂的弱勢群體。作為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過向這些缺乏能力、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法律援助制度是人類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國家經濟、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觀念增強的結果。用法律的手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訴訟難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一、法律援助的重要戰略意義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戰略意義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法律援助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黨的十六大「積極開展法律援助」要求的具體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關心群眾生活、代表群眾利益落實到解決具體問題上,特別是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疾苦,為困難群眾謀利,為他們解決好沒有錢請律師、打官司難的問題。開展法律援助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心繫群眾利益,關心群眾疾苦,努力排憂解難,合乎民意,順乎民心。

第二,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國得以實現的有力保證。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得到了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報告的認可和憲法的確認。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主權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只有人民的權利得到了保障,黨的合法執政地位才能得以確認,依法執政才能得以實行。法律援助行為以憲法和法律為武器,對黨和政府的行為舉措進行監督,對立法、執法、司法和普法教育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了依法治國的順利實現。

第三,法律援助有助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這是對我黨執政規律的本質認識。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共同戰斗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才能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能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弱勢群體是人民群眾的組成部分,而且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弱勢群體已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分布廣泛的群體。主要是由孤、寡、殘疾、下崗、失業、農村失地、失保等人員構成。他們在維權、經濟收入、個人能力等方面都處於弱勢,共同特點就是貧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關注弱勢群體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化解弱勢群體的困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要保證有牢固的執政地位就必須從執政的角度化解弱勢群體的困難。

法律援助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弱勢群體。它是使黨能夠聽到弱勢群體的呼聲、保持上下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弱勢群體普遍存在不公平感、利益喪失感等心理反應,所以應該本著緩解社會心理沖突、協調不同群體間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整合的原則,建立健全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廣開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渠道,使人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對社會問題、改革開放、利益分配等事項的建議、要求、批評等,能直接與政府有關部門對話和溝通,使他們的利益訴求得到有效表達,使他們的聲音能夠出現在政策制定者的耳畔,從而在政策制定上能夠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利益要求。通過健全的利益表達機制,可以把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調控在適當的水平,逐步減少和消除人們的不安全心理,使弱勢群體的困難和壓力得到緩解和疏導,促進社會發展和公眾心態不斷成熟,社會穩定系數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法律援助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決定》明確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公平和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發生變化,從全體人民利益一致,轉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著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協調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之間的矛盾沖突,維護合法權益,打擊不法行為,倡導社會正義,營造社會公平。

二、當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獲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權利,實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盡管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問題症結所在,探討問題解決辦法。

第一,經費嚴重短缺。

據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統計,我國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過70萬件,而實際得到援助的不足四分之一。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援助經費嚴重短缺。據統計,2003年全國各地法律援助財政撥款僅為1.52億元,人均法律援助經費不過一角錢,遠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福建省至今仍有20個縣市區的法律援助機構未收到過一分錢的專項資金。一些地方的法律援助機構因經費緊缺,只能抬高援助對象的「門檻」,使得不少符合援助條件的群眾無法得到實質性的法律援助。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連必要的交通、住宿補貼也給不了,還要支付各類調查費用,直接加重了律師辦案的負擔,影響了律師辦案的積極性,有些援助機構的專職律師辭職去了律師事務所,更別說吸引高素質法律人才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了。

第二,人員遠遠不足。

法律援助制度需要有大量的律師參與,但現在律師人數遠遠不夠。目前,我國僅有律師12萬多人,而美國加州的執業律師就有13萬多人,且美國律師職業人數的增長率比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5倍多;我國律師與全國人口的比例是萬分之零點九五,低於泰國、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加上律師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執業,與援助需求呈反向分布,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例如,浙江省麗水市共有113名律師,即使全部履職,按最高規定每人每年辦理3件法律援助案件計算,全市一年也只能辦理339件,但該市通過對殘疾人、低保戶等最需要援助的人數進行估算,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達1萬多件,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案件得不到援助。

第三,法律援助的覆蓋面還不夠大。

法律援助工作應當明確一個主導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一切資源,盡可能使更多的困難群眾能夠獲得法律援助。滿足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的程度高低,受制於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特別是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關系較大。《條例》對涉及民事和行政訴訟的事項只規定了一個最基本的法律援助范圍,同時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條例》規定以外的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另外,《條例》還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經濟困難標准。也就是說,各省級地方執行的法律援助范圍不得小於《條例》規定的范圍,一些經濟條件好,援助資源豐富的地方,可以在《條例》規定的基礎上,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科學地制定經濟困難標准,盡可能降低門檻,使更多的公民成為法律援助對象,並做到凡是符合規定條件的困難公民,都能獲得法律援助。但目前,這種標准仍然較高,令諸多公民難以獲得「通行證」。

第四,縣級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前景甚憂。

現已成立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地方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縣級地方設立機構雖然基本完成,但由於經費不足或者根本沒有經費,使得法律援助工作開展得十分有限。這個問題集中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一些省份,而我國貧困人口的分布主要在縣級地方尤其是廣大農村。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縣級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縣級地方貧困者及其他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成為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的難點。

第五,現在的法律援助主要還局限在訴訟領域,即幫人打官司。

一般僅僅將維護經濟貧困者的權益作為工作的重點,但對消費者利益保護、環境保護等公益訴訟關注不夠,甚至完全不將其作為法律援助的對象。

三、切實採取措施,將法律援助工作推向深入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是黨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必須以法治、平等、公正為基本價值取向,不斷解決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採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法律援助工作不斷發展深入。

一是要建章立制,規范程序,夯實法律援助基石。要在總結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礎上,將那些好的辦法、好的工作程序,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以規范和指導法律援助工作的實踐。

二是要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能作用。在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合理組織本機構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其他合法的志願者參與辦案。同時在滿足社會法律援助需求的同時,不斷積累經驗,促進法律援助案件辦理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要根據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特點,規定他們應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內容和方式,組織、引導他們在民事法律事項中,開展與其工作領域和業務能力相適應的法律援助。

三是要構築網路,理順關系,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按照《條例》規定的原則和精神,採取切實措施,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法律援助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他們以自身資源積極投身到法律援助事業中來,壯大法律援助的工作力量,不斷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更廣泛地滿足貧困群眾的法律援助需求。要積極探索與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參與法律援助的組織形式和方式,引導他們規范開展工作。

四是在爭取各級政府保障經費的同時,要加強宣傳,爭取社會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援助條例》是我們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依據,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認真執行,把法律援助當作政府的責任真正地承擔起來。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開展好法律援助工作,對於解決社會矛盾,促進司法公正和正義,維護社會的平衡與穩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法律援助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律援助條例》第六條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質量作了明確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並且《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但是,這並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㈥ 法律援助中心 司法求助制度方案

法律援助中心是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一般隸屬於司法局。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在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的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制度已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各個國家的重視,它不僅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司法制度完善的體現,更是保護人權,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保障。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法律援助事業起步較晚的國家,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對於弘揚社會公正和法律正義、創造和諧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全國法律援助服務熱線「12348」。下列事項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請求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賠償的;(七)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八)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項。有下列情形的刑事案件當事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有下列情形的刑事案件當事人,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一)公訴人出庭公訴,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二)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三)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四)人民法院按規定指定辯護的其他情形

㈦ 陝西省法律援助條例的第一章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保障制度。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服務機構,是指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和依法設立的其他法律服務組織。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實施法律援助的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及其他法律專業人員。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履行法律援助責任,採取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省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資金,扶持貧困地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經費和專項資金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政府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鄉(鎮)、街道辦事處和其他社會團體建立聯絡員制度,組織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活動。
第六條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承擔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項,為受援人提供規范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
第七條國家機關應當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仲裁機構應當告知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應當將法律文書副本送交當地法律援助機構。
第八條律師協會應當協助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有關社會團體依照各自章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及個人,應當配合法律援助工作。
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㈧ 如何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與有關社會救助,司法救助制度的銜接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法律援助機構對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為其指派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司法制度。我國司法救助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對於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或免交。這兩種制度均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平等的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而建立的一種司法保障制度。

一、二者的主要區別:

1、產生的社會背景不同。

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健全完善是法律援助制度產生的社會基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提出了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客觀要求;審判方式的改革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現實需要;律師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契機。司法救濟制度的產生是伴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進度而隨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2、實施的主體不同。

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是各級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而司法救助的實施主體是人民法院。

3、實施的具體內容不同。

司法救助僅是訴訟立案許可的程序性行為。而法律援助是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是全過程的幫助、支持。無論是訴前大量調查取證,還是訴訟進行的舉證、質證等抗辯行為,都是要讓弱勢群體實現權益的最終兌現,這些都離不開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努力。

4、援助對象范圍不同。

司法救助的對象和范圍僅限於民事、行政案件經濟確有困難的原告當事人。而法律援助對象不但包括上述案件原告當事人,而且包括經濟確已困難的民事被告當事人,同時,還包括刑事案件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中確因困難無錢請律師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法定應為其指定辯護的被告人。另一方面,在各類非訴訟領域、公證事項中的經濟困難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均可申請法律援助。

5、執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不同。

司法救助的依據是《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有關訴訟收費的規定,以及《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屬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而法律援助執行依據是《法律援助條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及地方人大的和各級政府規章,以及司法部行業主管部門規章。因此,法律援助執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不但有程序法上的規定,而且有實體法的依據,不但有國家立法規范,而且有地方立法規范保障,不但有行業部門規章,而且有地方政府規章,其依據更全面更詳細。

6、援助隊伍數量和機構網路不同。

司法救助因為是立案收費減、免、緩審查許可,無須投入人力、物力,因此,司法救助沒有亦不需要有專職機構和專職隊伍,只是告知法院立案室(庭)照章執行司法援助的規定即可。而法律援助不但有國家至省、市、縣、及一些鄉鎮的專職援助隊伍和機構,而且有廣大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社區,以及工會、青年團、婦聯、殘聯等社團組織法律援助分支機構的人員參與,同時還有高等院校社團法律援助組織自願參與。法律援助覆蓋面廣,機構網路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

二、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1、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未能達到互免審查。

我國《法律援助條例》第五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而司法救助的審批權在受訴法院。2005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明確規定當事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做出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

人民法院依據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准許受援的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的,應當先行對當事人作出緩交訴訟費用的決定,待案件審結後再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訴訟費用的負擔。這個規定建立了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互免審查機制。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地方財政體制限制,法院的通常做法是為援助對象緩交訴訟費用,大部分當事人得到了法律援助,卻因交不起訴訟費而無法進入訴訟程序,使法律援助陷入尷尬的境地。

2、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的范圍不能滿足當事人的需要。

從受案范圍來看,法律援助受案范圍比司法救助的范圍廣得多。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法律援助的范圍不僅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還包括非訴訟案件,例如因勞動

報酬、工傷賠償引起的仲裁糾紛,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救助規定》,法院實施司法救助的范圍僅限於民事糾紛和一小部分行政案件。根據《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規定訴訟費用除包括案件受理費外,還包括勘驗、鑒定、公告、翻譯費,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申請費和申請執行費用等。實踐中,法院對當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請,只對受理費緩交、減交、免交申請進行審批,而對其它訴訟費用申請,因這些費用並非由法院收取,因此也無法實施司法救助。通過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大部分需要援助的對象是因為突發性事件,使家庭陷入經濟困難而需援助,如工傷,交通事故、醫療事故賠償等,當事人在承擔了高昂的醫療費用情況下,往往已無力承擔律師費、訴訟費及傷殘鑒定費用,使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三、解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1、建議將法律援助制度與司法救助制度合二為一(包括勞動仲裁),制定全國統一的司法救助法。

2、明確政府是實施司法救助的責任主體。

3、建議將司法救助的范圍重新做出科學的規定。

4、建立司法救助經費保障機制,保障司法救助事業不斷發展。

熱點內容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