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法律援助
Ⅰ 南京大學行政法和憲法方向研究生。高分懸賞有經驗的師哥師姐幫助。
專任教師69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1人
Ⅱ 南京理工大學有什麼提供法律幫助的組織嗎
你好:
首先,那個排名很注重規模,學校越大,排名越靠前,最典型的就是那些吉林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之類(我說的是實話,請這些學校的同學不要攻擊我啊),雖然他們本來實力很不錯,但排那麼靠前一看就很假,都是因為合並的,學科間參差不齊,強的很強,弱的也很弱。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一下他排的本科生培養排名,鄭州大學這種省屬的學校排在第十位,而中國人大排在了51位,一個看規模而不注重本科生質量的排名根本就不可信。還有北郵、上海財經這些學校竟然都排到90名開外。
另外,前段時間和易還有文匯報都在頭條報道排行榜收這條潛規則,哪個學校給的多那個學校排的靠前,某些人就不要說北大清華為啥沒給也是前兩這種話了,人家好獃也要糊弄糊弄小孩子嘛,清華北大都排不了前兩的話小孩子也不會信了嘛。你可以網路一下【武】都給哪些學校做了報告,然後看看這些學校的排名情況。(當然,報紙沒有直接點名,我也就不妄自判斷是說的哪個排行榜了,你自己判斷吧)。有很多大學的校長在排行榜還沒出來之前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學校在武的排行榜上排多少位了,這個我敢保證是千真萬確的,我一個朋友的大學就是這種情況。他們大學的校長在排行榜出來的前兩天就知道自己學校排多少名了。
南理工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9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有研究生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都跟南航是平分秋色的。此外南理工還有國家大學科技園,
論就業上面甚至南航略遜於南理一些,就今年的宣講會來看(上有個南京各高校宣講會時間表),如果按數量來看,東大和南大的最多,30場左右,再下面是南理工,20場左右,再下面是南航,大概13場左右。至於再往下的學校,就少的可憐了,也就個位數,南農工科的學生經常去南理工蹭宣講會的,南理的學科面稍微寬一些,而南航稍微窄一些,但總體基本上算是一個檔次上的。話說一個學校的好壞,就業是王道。 但說實話,南航這幾年確實發展的不錯,要知道以前的話說南理工比南航好是不會有任何爭議的。
還有,就算你參考排行榜也不要只看這一個,校友會的排行榜是南理在南航前面的且排江蘇第三,至於南農就更靠後了,另外人大版的50強排名也是南理工在南航前面排江蘇第三,南理工同樣排第39名,此外還有上海交大版的大學排名(這個排名是唯一國外一些機構勉強承認的)南理工也在南航前面同樣江蘇第三,這三個排行版南理工都在前四十名且都在南航前面。大的排行榜南理工在南航後面,但至少也是江蘇前四的位置。
另外說白了,南理和南航都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7所學校(其他還有北理、北航、西工大、哈工大、哈工程)之一,所謂國防無弱校,兩個學校都是兄弟院校,都歸一個很有老闆管,至於除了南大東南這兩所學校以外,其他學校真不跟這兩所是一個檔次上的。
說實話,南農其實也是有勢力的,但農業專業就業不行
另外江南大學在無錫,而且就算武的排名也不在南理工之上,要和南理工差很多啊。你應該說的是蘇大吧,蘇大發展是很快,但蘇大是個省屬的學校,國家重點學科只有四個,沒有研究生院,沒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沒有自主招生權且主要面向江蘇省內招生(三分之二的學生都是江蘇省內的),唯一的特點是學生多(本科生有三四萬人,而南理工本科生一萬六千人左右,且基本不擴招),學科數量多,多,總之什麼都是多,但唯一缺的就是精。
江蘇五強是南大、東大、南理、南航和河海大學,江蘇人都知道的。
其實河海是個很好的學校的,有研究生院的學校,都是被武的排名給整的很可憐。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Ⅲ 給個全國學法律專業的大學排名,外加分數線,採納加分。
法學排名: 一北京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院於1999年正式成立。前身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始建於1904年,在中國現代法學教育中,歷史最為悠久。
本科生專業設置:法律學專業、經濟法學專業、國際法學專業、國際經濟法學專業。12個專業36個研究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8個授予博士學位的專業。有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經濟法、刑法4個國家重點學科。
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建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創辦的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
法學院設有10個院屬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國性學術期刊《法學家》雜志,2個教學實踐基地——物證技術鑒定中心和地石律師事務所,3個教學輔助機構——法學院圖書館、中國法制信息港和國內高等院校中規模最大的物證技術實驗室。民商法、刑事法、憲法與行政法是全國重點學科三武漢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1926年建立的武昌法科大學。新的法學院於1999年由原武漢大學法學院和原武漢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合並而成。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即法學、社會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22個碩士點和7個博士點,其中,國際法與比較法又被評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
四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主,兼有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目前設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等12個校屬院部
中國政法大學在國際上享有中國法學最有代表性的大學的聲譽,50年來,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專業、民商法專業、經濟法專業、訴訟法專業、比較法專業等都出自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學博士也在這里誕生法學專業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特色專業,學校設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礎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推行雙專業及雙學位培養模式和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所有學生在入學2年後有機會選擇學習第二專業,從而在5年內實行雙專業、雙學位的教育。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目前僅在德語專業推行,實行5年雙學位和2年碩士連讀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前5年學習德語專業和法學專業課程,獲得文學士和法學士2個本科學位後,直接進入該校中德法學院成為中德比較法學研究生,經過2年學習(其中1年時間在德國著名大學的法學院學習),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五復旦大學法學院
初創於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學系、國際政治系、社會學系、人口學研究所),2000年重組為單一學科的法學院。`2<aY
學院現有法理學等7個專業碩士點,並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具備了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簡稱JM)授予權。學院先後設立了比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形成了比較全面的法學教學研究體系。
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由原隸屬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並組建而成。法學院目前是該校辦學規模最大的學院,擁有民商法學、法制史和憲法與行政法學3個博士點和法學理論、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9個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Q.ml<@qp
七清華大學法學院
法學教育在清華已有較長的歷史。1926年清華學校成立政治學系,就開始在該系開設法律課程。1928年改為大學後,正式設立法學院。1952年全國進行大學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工科大學,整個法學院被合並到其他院校。1995年,清華大學正式恢復建立法律學系。1999年清華大學建校88周年之際,清華大學法學院正式恢復成立。法學院設置「法學」一個本科專業,自2001年開始,全面推行學分制,除法學必修課程外,還要選修人文社科類課程、自然科學類課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選修課程。法學院現已取得民商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學理論、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和刑法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包含20個研究方向)和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八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於1953年正式成立。學校是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的基礎上,相繼合並重慶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政法學院等五所院校的法學院、系而成立的。1978年,學校由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是當時司法部部屬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點政法大學。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目前為止,學校已發展成為西部地區法學學科體系最齊全、法學教學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國法律及法學界有很大影響的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目前,學校設有4個法學院(民商法學院、經濟貿易法學院、法學院、行政法學院)等共計12個學院。已建成以法學為主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經濟法學科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類國家級重點學科。獲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有權在10個法學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九浙江大學法學院
浙江大學法學院最早於1945年8月在老浙大成立。1999年8月,原杭州大學法律系、原杭州大學政治學系、原農業大學社會科學部、原浙江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和德育部等9家單位合並成立新浙江大學法學院。其中,在公法、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人口與發展、中外政治制度比較等特色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學院擁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學位授予權,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等11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律專業碩士學位點(JM)和「兩課」教師碩士培養點。法學院現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等3個本科專業。*
十吉林大學法學院
吉林大學法學院是1988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原吉林大學法律系(1948年建系)的基礎上創建的。現設有3系2所1社,即法學系、經濟法學系、國際法學系、法學研究所、吉大律師事務所和《法制與社會發展》雜志社)學院現有刑法學、法學理論2個博士點;有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等9個碩士點。
十一南京大學法學院
南京大學法學院是目前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法學教學科研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學法學院。學院設有法律系、經濟法系、國際經濟法系等3個系,國際經濟法等5個碩士點,另成立中德經濟法研究所、東方法律文化中心及中山律師事務所、南京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專業機構。[h9Wn wl
SZ\xz 4
本科學生一二年級主修法學基礎課程,從三年級開始按不同專業方向有所側重,同時鼓勵3個專業學生交叉選課。
十二廈門大學法學院 1926年6月廈門大學設立法科,下設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3系。1984年12月廈門大學與福建省聯合辦學成立政法學院。1998年9月政法學院更名為法學院。至1999年4月廈門大學法學院成為具有管理實體性質的學院學院有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等4個碩士點和國際法學博士點;學院下設法律系、政治學與行政學系。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及台港澳法研究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Iq5)#R
H5yy|_
十三中山大學法學院 中山大學法學院肇始於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建的國立廣東大學法科。1993年7月,法律學系與社會學系、政治學與行政學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組成法政學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學撤消法政學院,以法律學系為基礎建立法學院。法學院設有法學、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3個本科專業,國際法學等8個專業碩士點。AUYl*N)A
十四華東政法學院 華東政法學院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系司法部部屬高等院校,現為司法部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高等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政法學院由原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等合並組建成立。其後由於歷史原因,於1958年和1972年兩度停辦。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復校。
設有1個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際法學、法律史、刑法學等9個法學碩士點和1個法律專業碩士點。設有法學、偵查學、經濟學、知識產權等16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可以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國際經濟法學和法律史學學科是司法部重點學科,法學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學科
Ⅳ 高考高考,我想以後當個律師,能有好點的學校介紹嗎
南京大學法學院 南京大學法學院是目前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法學教學科研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學法學院。學院設有法律系、經濟法系、國際經濟法系等3個系,國際經濟法等5個碩士點,另成立中德經濟法研究所、東方法律文化中心及中山律師事務所、南京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專業機構。
Ⅳ 華東政法大學大學生社會法律援助中心的概況
經過近十六年的努力,華政法援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已發展壯大成為一個擁有龐大志願者的「明星社團」,並突破了最初單一的坐堂接待咨詢模式,建立起了一個含「咨詢、代理、訴訟、普法四位一體的維權網路」;服務對象也擴大到了「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婦女、下崗待業者等弱勢群體的各個層面」;活動范圍由校內擴展到了市總工會、市殘聯、市婦聯、市老齡委等上海市有關組織,並深入華陽、曹楊、龍柏、南京路、中山、岳陽等多個街道社區,華東其他六省及新疆等省市也印上了我們的足跡;同時,我們還參與了多個廣播電台和報刊的專欄節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外交部的指導下近年來華政法援還承接了加拿大、荷蘭政府和美國福特基金資助的有關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國際項目。
每一屆法援人都謹奉「以我所學,服務社會,為公平和正義而奮斗!」的宗旨,發揮自身所長,積極為民眾排憂解難。自成立以來,據不完全統計,華政法援已建立各類實踐基地37處,近100000多人次曾受到過我們的幫助。
2014年,我們迎來了法援成立的第十六個年頭。在法援的第二個十年之初,我們繼續堅持「以我所學服務社會,為公平正義而奮斗」的宗旨,為社會各界提供優秀的法律援助和普法宣傳志願服務。回首過往,榮譽終歸過去;還看眼前,探索依然漫漫。這一年當中,我們經歷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刻苦過程,始終在社團發展與法律援助事業的雙重道路上不懈努力著,已經成為集事前預防法律宣傳、個案援助、涉法調研三大功能為一體的「制度化、專業化、品牌化」的、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學生社團。
在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幫助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通過集體的不懈努力,華政法援以530餘人的規模,成功的完成了大大小小60餘次校級、區級、市級活動,參與人數多達50000餘人次,製作並發放材料63000餘張,與17個單位建立起或進一步深入共建合作關系,組織了共計95次組內培訓、20場研討會和實務講座,接待咨詢案件3600餘件,代理案件均獲成功。目前,華政法援共收到群眾感謝信800餘封,錦旗近70面,受到中央電視台、東方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單位的關注報道200餘次,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團市委等市級部門對華政法援表彰30餘次。2010年榮獲全國助殘示範實踐基、上海市綠化和衛生局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等獎等國家級、市級榮譽。在新的一年,我們創造了工作與學習的新業績。
Ⅵ 法律援助中心是免費咨詢法律的嗎
不收費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6)南京大學法律援助擴展閱讀:
律援助中心是由出於人權保護和維護司法公正與平衡的目的而設立。
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門設立的)是律師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法定執業機構。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與律師事務所律師的區別在於:
前者享受國家工資,專門為法律援助對象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的,後者是自謀生路,為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不得辦理非援助案件,不得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不得向受授者收取錢物。
前者其注冊後的律師證件稱之為「律師工作證」,而後者的注冊證件叫「律師執業證」。
另外,還有一些社會團體及機關法律援助中心,通常有大學院校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婦聯的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律援助中心、工會的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等等,社會公益機構舉辦的具公益性質的中心,這些也是不能收費的。
這些社會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受司法局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指導,社會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由屬非律師身份的法律學者、法律專家或其法律工作者組成。
《法律援助條例》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援助中心
Ⅶ 尋求南京法律援助!2006年8月在信用社助學貸款貸了6000元,昨天去還款被告知必須墊息1500元。
應該是本人先墊付,然後信用社申請財政貼息,再把利息退還給你,這是一個過程,信用社只是想避免自己有任何損失的可能~不過還是要問清楚,是不是一定會有財政部門的貼息,當時要是通過學校辦理的應該都是正規的,沒有問題,順便也可以問一下學校~
PS:不用擔心,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祝你好運~
Ⅷ 南京大學法學院是幾本
它是一所研究生碩士院,是不招收本科生的 南京大學法學院是目前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法學教學科研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學法學院。該院設有法律系、經濟法系、國際經濟法系等三個系,國際經濟法、經濟法、法理學、行政法和法制史等五個碩士點,另成立中德經濟法研究所、東方法律文化中心及中山律師事務所、南京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專業機構。
該學院有一支學術思想活躍的師資隊伍,有教授、副教授18人,
持照執業律師23名。在校學生585人,其中碩士生89人。
該院不僅是人才培養中心,也是科學研究中心。目前建有中德經濟法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研究室、東方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他們在經濟法學等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1981年以來,已出版專著、譯著近百部,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上發展論文500餘篇。
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
Ⅸ 南京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怎麼去啊聯系電話是什麼啊
聯系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大學廣州路校門左側 南京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聯系電話:版025——83595797
電子郵權件:[email protected]
工作時間:上午9:00——上午12:00 下午2:00——下午5:00
周六、周日不休
時間晚了,不知道能不能幫上忙~
Ⅹ 吳澤勇的發表論文
1. 阿什特里德·斯達德勒爾、吳澤勇:德國法學院的法律診所與案例教學,載《法學》,2013年第4期。
2. 吳澤勇:中國法上的民事訴訟證明標准,載《清華法學》,2013年第1期。
3. 王晨光、吳澤勇:以案說法:辦理銷售非法煙絲網路案,載《湖南煙草》,2011年第5期。
4. 吳澤勇:證明疑難案件的處理之道——從「彭宇案」切入,載《西部法學評論》,2011年第5期。
5. 吳澤勇:建構中國的群體訴訟程序:評論與展望,載《當代法學》,2012年第3期。
6. 吳澤勇:論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證明,載《中國法學》,2012年第4期。
7. 吳澤勇:德國團體訴訟的歷史考察,載《中外法學》,2009年第4期。
8. Dieter Leipold、吳澤勇:德國民事訴訟法50年:一個親歷者的回眸,載《司法》,2009年。
9. 吳澤勇:集團訴訟在德國:「異類」抑或「藍本」?,載《法學家》,2009年第6期。
10. 吳澤勇:《投資者示範訴訟法》:一個群體性法律保護的完美方案?,載《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
11. 吳澤勇:論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上的撇去不法收益之訴,載《當代法學》,2010年第3期。
12. 吳澤勇:瑞典的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分析,載《法學》,2010年第7期。
13. 吳澤勇:論荷蘭的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14. 吳澤勇:論德國法上的團體不作為之訴——以《不作為之訴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例,載《清華法學》,2010年第4期。
15. 吳澤勇: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的建構原理,載《法學家》,2010年第5期。
16. 彭浩晟、吳澤勇:法官獨立的具體制度,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17. 吳澤勇:清末修訂《刑事民事訴訟法》論考——兼論法典編纂的時機、策略和技術,載《現代法學》,2006年第2期。
18. 吳澤勇:清末修訂《法院編製法》考略——兼論轉型期的法典編纂,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19. 吳澤勇:《大清民事訴訟律》修訂考析,載《現代法學》,2007年第4期。
20. 吳澤勇:《民事刑事訴訟暫行章程》考略,載《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21. 吳澤勇、劉新生:《民事訴訟法》修改與再審程序的變遷,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
22. 吳澤勇:群體性糾紛的構成與法院司法政策的選擇,載《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23. 吳澤勇:清末修律中的民事訴訟制度變革,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3期。
24. 吳澤勇:動盪與發展:民國時期民事訴訟制度述略,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1期。
25. 江偉、吳澤勇:論現代民事訴訟立法的基本理念,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
26. 吳澤勇:論我國民事訴訟庭審程序的正當化建構,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27. 吳澤勇:從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盧曼的法律自治理論為基礎,載《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28. 吳澤勇:民事訴訟審前准備程序的正當化,載《法學》,2005年第1期。
29. 江偉、吳澤勇:現代訴訟理念與中國民事訴訟制度的重塑,載《訴訟法論叢》,2003年。
30. 韓長印、吳澤勇:公司業務執行權之主體歸屬——兼論公司經理的法律地位,載《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31. 章武生、吳澤勇:律師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研究,載《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32. 吳澤勇:新民主主義革命根據地的民事訴訟制度,載《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33. 江偉、吳澤勇:證據法若干基本問題的法哲學分析,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
34. 章武生、吳澤勇:論我國缺席判決制度的改革,載《政治與法律》,2002年第5期。
35. 熊躍敏、吳澤勇:民事訴訟中的誠信原則探究,載《河北法學》,2002年第4期。
36. 章武生、吳澤勇:司法獨立與法院組織機構的調整(上),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2期。
37. 章武生、吳澤勇:司法獨立與法院組織機構的調整(下),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3期。
38. 吳澤勇:論我國職業法官培養機制之完善,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39. 章武生、吳澤勇:簡易程序與民事糾紛的類型化解決,載《法學》,2002年第1期。
40. 章武生、吳澤勇:法律援助若干問題研究,載《法學家》,1999年第5期。
41. 章武生、吳澤勇: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改革,載《訴訟法論叢》,2000年第2期。
42. 江偉、熊躍敏、吳澤勇:2000年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1年第1期。
43. 吳澤勇:歷史、文化、社會中的司法制度——評《司法制度的歷史與未來》,載《訴訟法論叢》,2002年。
44. 吳澤勇:民事訴訟程序保障的歷史與未來——評莫諾·卡佩萊蒂的民事訴訟程序保障比較研究,載《訴訟法論叢》,2002年。
45. 章武生、吳澤勇:論我國律師收費制度改革,載《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第1期。
46. 章武生、吳澤勇:論訴訟和解,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47. 章武生、吳澤勇:論民事訴訟的目的,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