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集團公司稅收法律規定

集團公司稅收法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3-29 02:23:35

A. 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B. 稅收的法律依據是什麼它有哪些基本特徵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定,通過稅收工具強制地、無償地征參與國民收入和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種多樣,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是大部分國家取得... 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 稅收三性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稅收的特徵:
1、稅收的強制性。稅收的強制性是指稅收是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憑借政權力量,依據政治權力,通過頒布法律或政令來進行強制徵收。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的稅收法令,在國家稅法規定的限度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稅收具有法律地位的體現。強制性特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稅收分配關系的建立具有強制性,即稅收徵收完全是憑借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是稅收的徵收過程具有強制性,即如果出現了誰我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2、稅收的無償性。稅收的無償性是指通過征稅,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的一部分收入轉歸國家所有,國家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或代價。稅收的這種無償性是與國家憑借政治權力進行收入分配的本質相聯系的。無償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或的稅收收入後無需向納稅人直接支付任何報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徵得的稅收收入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稅收無償性是稅收的本質體現,它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產品所有權、支配權的單方面轉移關系,而不是等價交換關系。稅收的無償性是區分稅收收入和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徵。
3、稅收的固定性。稅收的固定性是指稅收是按照國家法令規定的標准徵收的,即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目、稅率、計價辦法和期限等,都是稅收法令預先規定了的,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試用期間,是一種固定的連續收入。對於稅收預先規定的標准,征稅和納稅雙方都必須共同遵守,非經國家法令修訂或調整,征納雙方都不得違背或改變這個固定的比例或數額以及其他制度規定。
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統一的整體。其中,強制性是實現稅收無償徵收的強有力保證,無償性是稅收本質的體現,固定性是強制性和無償性的必然要求。

C. 企業稅收依據是什麼

(一)公需說
又稱「公共福利說」。17世紀資本主義初期,以德國重商主義官方學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的一種稅收根據理論。該學說認為,國家職責在於滿足公共需要和增進公共福利,而國家要盡其職責必須有各種必要的物質資料,這就產生了政府的公共需要,稅收即是滿足公共需要的物質條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稅收存在的客觀依據就是源於社會的公共需要,不然的話,稅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提出增進公共福利作為課稅根據是比較進步的稅收理論。在當時代表了資本主義初期資產階級反對君主專制國家橫征暴斂,任意使用課稅權的一種思潮。
(二)交換說
亦稱利益說、買賣交易說、均等說或代價說等,其是隨著17世紀資本主義初期國家契約主義思潮的流傳而逐漸形成的。最初由英國重商主義學派代表人物霍布斯(Hobbes)提出,並由英國著名思想家洛克、古典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亞當·斯密以及蒲魯東等人加以發展。該學說以社會契約論和自由主義的國家觀為基礎,將商品交換的法則引入財政稅收領域,把稅收的本質稱為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利益交換,認為國家和個人是各自獨立平等的實體,國家課稅的目的在於保護市民的人身和財產,作為一種交換,人民納稅是為了保證國家更好地為人民提供利益。稅負應當依照個人從國家受益的程度確定,並與比例稅率相聯系。該學說在資本主義的發展初期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保險說
保險說是交換說的變形,兩者實際上屬同一個理論體系。該學說認為國家保護了人民財產和社會公共秩序,人民因此就應向國家支付報酬,國家與國民之間的關系如同保險公司與投保者的關系,稅收便是國民向國家交納的保險費。這種學說否認了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把國家滿足社會整體需要只看做向個人承擔保險業務,以個別形態來說明資本主義初期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保險說在稅收學說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由法國學者豈埃爾首創的保險說因其特殊的保險觀念而在稅收學說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四)義務說
義務說也稱犧牲說,起源於 19世紀英國的稅收犧牲說,後由德國社會政策學派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納加以完善。該學說以黑格爾的國家有機體說為基礎,認為個人生活必須依賴於國家的生存,為了維持國家生存而納稅,是每個公民當然的義務。納稅不是對接受國家利益的一種返還,而完全是無償的、犧牲性的支付。這一學說既反對將稅收視為利益的交換,也不同意將納稅與交付保險費等同起來,而是視為一種純粹的義務,納稅人不會因為納稅而獲得任何具體的代價。
(五)稅收價格論
稅收價格論也被稱之為「新利益說」,其起源於「公需說」和「交換說」。但是「稅收價格論與上述的利益說或交換說不同之處在於,它認為國家可以分解為構成國家的個人,國家滿足公共需要就是滿足每個人共同的私人慾望,因此,個人納稅就像為滿足私人慾望而購物時所支付的價款。
「稅收價格論」形成主要基於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濃厚的民主政治與社會契約觀念。稅收價格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交換說,是將交換過程中的稅收用價格標簽來定性,使社會契約論中契約的實質與精神體現得更為明顯。稅收價格論基本內容是,認為稅收是公民為了獲得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而支付的價格,稅收與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是政府與公民之間稅收契約的客體。它將稅收視為是人們享受政府(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而支付的價格費用。作為政府(國家)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共產品,它由社會成員私人消費和享受,政府(國家)由此而付出的費用也就必須由社會成員通過納稅來補償。私人為了自身消費而支付費用的現象,正是典型的市場等價交換行為在公共財政活動中的反映,從而稅收也就具有了公共產品「價格」的性質。法律經濟學家波斯納指出,「稅收主要是用以支付的公用事業費。一種有效的稅收應該是要求公用事業使用人支付其使用的機會成本的稅收。」這一經濟分析的觀點也證明了稅收本質上的「價格」屬性。「稅收價格論」在揭示了稅收的價格屬性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稅收價格仍然遵循「等價交換這一市場本性」,這一重大發現的必然邏輯結論是「稅收征納雙方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平等關系」。這一對稅收經濟本質的認識反映到稅法領域,就是稅收法律關系的平等性。即首先表現為稅收憲法性法律關系的平等性——政府(國家)與人民(納稅人)之間的平等;其次具體體現為稅收征納法律關系的平等性——征稅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平等。
(六)經濟調節說
經濟調節說也稱市場失靈說,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以後出現的凱恩斯理論的重要觀點。該學說認為,由於存在市場失靈,市場機制不能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平分配社會財富,因而需要社會經濟政策予以調節和矯正。而稅收正是完善市場機制、調節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分配的重要手段,這便是國家課稅的依據。
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學者較為普遍地認為,國家課稅的依據主要是市場失靈的存在和對公共物品的需要,實際上經濟調節說、新利益說和公需說都存在一些合理成分,這幾種學說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

D. 我國企業並購稅收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對企業並購重組交易中主要涉及的稅種對其稅收優惠政策做如下梳理與匯總。

(一)兼並有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

稅收優惠政策在地區之間的差異,決定了在並購不同地區相同性質和經營狀況的目標公司時,可獲得不同的收益。我國現行所得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中,有一類是地區性的優惠:

對注冊於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減半徵收所得稅;對老少邊窮地區的新設立企業,可以減征或免徵所得稅3年;

對設在中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等。並購公司時可以利用我國現行稅法中的地區性優惠政策,將目標公司選擇在能夠享受優惠政策的地區。

這樣,通過收購可以利用這一優惠將集團利潤轉移到低稅地區,從而降低集團的整體稅收負擔,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未來支出。

(二)兼並有虧損的企業

盈利企業可以選擇那些在一年中嚴重虧損或連續幾年不曾盈利、已擁有相當數量虧損的企業作為兼並對象和目標公司,以虧損企業的賬面虧損,沖抵盈利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以充分利用盈損互抵減少納稅的優惠政策,使兼並企業所得稅稅負減輕。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被兼並企業兼並後繼續具有獨立納稅人資格的,其兼並前尚未彌補的經營虧損,在稅收法規規定的期限內,由其以後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續彌補,不得用兼並企業的所得彌補;

被兼並企業在被兼並後不具有獨立納稅人資格的,其兼並前尚未彌補的經營虧損,在稅收法規規定的期限內,可由兼並企業用以後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續彌補。因此,在企業兼並的稅收籌劃中,取消被兼並企業的獨立納稅人資格,可以適用彌補虧損的政策,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

(4)集團公司稅收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公司並購業務許可

證券公司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公司凈資本符合中國證監會的規定;

(二)具有健全且運行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和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風險控制和內部隔離制度;

(三)建立健全的盡職調查制度,具備良好的項目風險評估和內核機制;

(四)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真實、准確、完整;

(五)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信譽良好且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

(六)財務顧問主辦人不少於5人;

(七)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E. 公司的稅收是哪個法律規定的

公司應繳哪些稅是由若干法律、條例分別規定的:《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增值稅條例》、《營業稅條例》、《城建稅條例》等等都明確規定了不同稅的納稅人。

F. 誰有完整的集團公司稅務管理制度,多謝。可以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稅務管理制度
1. 目的:為了加強我公司稅務工作,保證國家和公司利益,保證公司遵循稅法,特製定本制度。
2. 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及其下屬的控股子公司及獨立核算的分公司、辦事處和駐外機構。
3. 權責:財務部有權利和義務保證稅收法律、法規在本公司的正確執行。
4. 一般原則:
4-1. 自成立領取營業執照30 日內,財務部應執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
4-2. 當公司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時,辦公室和財務部門應及時到工商部門和稅務部門辦理變
更登記手續。
4-3. 財務部應按國家財政、稅務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
4-4. 財務部須按國家財稅部門的規定保管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
4-5. 財務部須按法律法規的規定向財稅部門報送有關報表及資料。
4-6. 財務部須按法律、法規的規定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及其他資料,並依法履
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
5. 具體細則:
5-1. 稅證管理
5-1-1. 稅務證書的驗證和換證手續
A. 出口供貨企業資格證書審驗及換證。
a. 出口供貨企業登記表
b. 出口供貨企業年檢、變更登記表
c. 出口供貨企業資格證書
d. 出口供貨企業辦稅證
B. 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證年審及提供資料。
a. 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表
b. 出口供貨企業退稅登記證
d. 其他相關資料
5-1-2. 稅務登記證件的管理:公司指定專人保管稅務登記證件,未經批准不得出租、出
借、損毀、遺失。
A. 稅務登記證原件:存放稅務會計處。
B. 稅務登記證副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證書、出口供貨企業資格證書、出口企業退
稅登記證: 有關部門在辦理公司有關事項中,需要財務部提供稅務登記證書等復印
件時, 需經財務部負責人同意後,方可取得復印件。
5-2. 防偽稅控系統的管理
A. 由財務部指定銷售會計崗位操作員方可進入防偽稅控系統。
B. 憑IC 卡領購專用發票, 並把發票通過IC 卡讀入到防偽稅控系統。開具專用發票應嚴格
按增值稅有關規定開具時限的要求開具。
C. 向購貨方開具的紅字發票, 必須在符合《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 》中有關銷售退回
及索取折讓和證明等開具紅字發票規定的前提下,開具負數發票。換票要取得了原已開
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抵扣聯後,按同樣數量、同樣金額開具負數發票。
D. 每月3 日, 將申報期所屬月份取得的專用發票抵扣聯通過系統提供「發票管理/進項
發票」功能逐筆錄入,並與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明細帳進行核對,列印進項稅額報表。
E. 每月7 日抄稅,列印銷項稅額報表,備份數據,並將稅控IC 卡及增值稅發票領用存月
報表,增值稅發票存根到稅務機關報稅並驗證增值稅專用發票。
F. 嚴格按照稅控要求使用防偽稅控系統,不得損毀或擅自改動稅控裝置。出現問題立即報
。。。。。。
完整資料已經發到您的郵箱,請查收!

G. 馬來西亞關於企業稅收的規定是什麼

(1)稅收體系和制度

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實行分稅制。聯邦財政部統一管理全國稅務事務,負責制定稅收政策,由其下屬的內陸關稅局(徵收直接稅)和皇家關稅局(徵收間接稅)負責實施。

直接稅包括所得稅和石油稅等;間接稅包括國產稅、關稅和進出口稅、銷售稅、服務稅和印花稅等。各州政府徵收土地稅、礦產稅、森林稅、執照稅、娛樂稅和酒店稅、門牌稅等。外國公司和外國人與馬來西亞企業和公民同等納稅。

(2)主要稅賦和稅率

公司稅。目前,內外資公司稅為26% 。但對繳足資本低於250萬馬幣的公司,第一個50萬馬幣收入的稅率為20%,接下來收入的稅率為26%。自2006年起的3年內,公司稅自28%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

個人所得稅。採用0-28%的累進稅率,並可獲得減免,起征點為2500馬幣。對在馬短期逗留和在馬工作不滿60天的非居民取得的收入可予免稅。

預扣稅。非居民公司或個人應繳納預扣稅,特殊所得(動產的使用、技術服務、提供廠房及機械安裝服務等)10%;專利所得10%;利息15%;大眾演出所得15%;依照合同獲得承包費用:承包商15%、雇員3%。

銷售稅。對所有在馬來西亞製造的產品和進口商品征稅,平均稅率為10%。

消費稅。稅率通常為5%,在服務收費或銷售物品時徵收,起征點介於15萬至50萬馬幣之間。

進口稅。大多數進口貨物需繳納進口稅,稅率分從價稅和特定稅,從價稅率介於2%-300%。

出口稅。馬來西亞對包括原油、原木、鋸材和棕櫚油等在內的資源性產品出口徵收出口稅。

印花稅。企業資產首次達到10萬馬幣的,徵收1%的印花稅,超過該金額的,徵收2%的印花稅。對於可轉讓票據,稅率為 0.3%。

⑶ 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計算經營所得時,哪些項目可以列支,馬來西亞稅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實務上的判斷標準是:①所得稅法或其他法律沒有特別規定不列支的。②該支出與經營活動有關的。③該支出是在當期經營年度內發生的。④該支出是為創造所得發生的。⑤該支出不是資本性支出。

稅務上的扣除項目主要包括:

1、折舊。稅務上認可的折舊資產有:工業用建築、機械及設備。對於工業用建築、機械設備計提折舊的種類有:購進時的期初折舊、逐年折舊(直線法)、差額折舊。

機械設備按購進成本的20%提取期初折舊;進口重型機械在其使用過程中產生費用支出時,按購進成本的10%提取期初折舊。資產用於經營的使用過程中每年對購進成本按10%-20%的比率進行逐年折舊。

加速折舊適用於計算機、通信技術設備、環保設備和資源再生設備。購進成本低於1000林吉特的資產給予100%的折舊扣除。

2、虧損處理。當期經營虧損可以沖抵當期內其他經營所得以及投資或資產所得。不足抵扣的經營虧損(包括不足抵扣的折舊)可以向後無限期結轉,但是,只能沖抵經營所得,沒有向以前年度結轉的規定。

3、對外國子公司的支付

馬來西亞法人按照公平交易價格向外國子公司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管理服務費和利息費用允許申請扣除。

4、稅額扣除。所得稅通常不能扣除,但是,間接稅諸如銷售稅和服務稅則允許扣除。

限制領域

馬來西亞政府財政撥款項目一般交由當地土著承包商負責,不允許外國工程公司單獨擔任總承包商,外國公司只能與當地公司合作或從其分包工程。

馬來西亞政府撥款工程項目和私人領域項目一般都實行招標制度,但在融資支持或滿足業主其他特別要求的情況下,部分項目也可由承包商與業主議標。

(7)集團公司稅收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1、營業稅=服務業收入*稅率為5%(適合有服務業的企業)(月報); 增值稅=商品銷售收入(不含稅)*3%(適合小規模納稅人)(月報);增值稅=商品銷售收入(不含稅)*17% - 進貨金額(不含稅)*17%(適合一般納稅人)(月報);

2、應納城建稅=應納增值稅+營業稅*7%(月報);

3、應納教育費附加=應納增值稅+營業稅*3%(月報);

4、堤圍防護費:營業收入*0.1%(各地徵收標准不同,有些地方不徵收)(月報);應納地方教育費附加=應納增值稅+營業稅*2%((各地徵收標准不同,有些地方不徵收)(月報);

5、所得稅=利潤總額*稅率為25%(季報);(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0%,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

並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6、個人所得稅(月報);實行代扣代繳,不管工資薪金是否超過2000元都要實行全員全額申報。

應交個人所得稅 (按個人工資薪金計算交納的個人應交的稅額,以每月收入額減除免稅的應個人負擔的「五險一金」等項目,再減去允許扣除費用20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馬來西亞稅收制度發展健全,其主要稅收制度是來源於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稅收制度。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實行分稅制,聯邦財政部統一管理並負責制定稅收政策。

聯邦稅種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由聯邦州府下屬的內陸稅務局和皇家稅務局直接徵收。直接稅為公司/個人所得稅、石油所得稅、不動產盈利稅等;間接稅包括印花稅、國產稅、關稅、進口稅等。

外國公司和個人同馬來西亞企業和公民一樣同等納稅。2015年4月,馬來西亞用消費稅替代了銷售稅和服務稅,稅收結構有所調整。

H. 我國稅收法律體系中稅收法律、稅收條例、稅收規范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制定與實

法律法規的制定都是有嚴格的流程的,他們是比較規范的。

I. 有關新公司法規定的稅收問題

注冊資金和如何納稅基本是沒什麼聯系!
納稅的基本依據是:行業和經營范圍專,以及注屬冊類型.
只能簡單的說明一下:注冊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新企業,企業所得稅在國稅機關繳納,根據你的經營范圍:從事生產加工、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還需在國稅機關繳納增值稅。其他服務業、餐飲業、運輸業、代理業等企業需要在地稅繳納營業稅。這是主要的稅種。
其他的稅種還包括:個人所得稅、印花稅、房產稅等。
主要還是看經營什麼。

熱點內容
道德口舌 發布:2024-11-19 07:18:38 瀏覽:747
2019年上海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4-11-19 07:09:56 瀏覽:53
模糊條例 發布:2024-11-19 06:35:00 瀏覽:423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
經濟法中帶薪休假期限 發布:2024-11-19 05:15:58 瀏覽:733
醫療機構規章制 發布:2024-11-19 05:10:27 瀏覽:482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