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的稱謂
⑴ 對律師最高的遵稱是什麼
主任,正式的應為合夥律師,平時稱呼的話可以稱為XX主任,或直接說XX律師。
⑵ 律師的尊稱
你可以叫他某律師(如陳律師、張律師),當然你也可以稱之為師傅、老師,也可以聽他意見,他喜歡怎麼稱呼他舒服,你可以試著多叫幾個不同的名稱!
⑶ 舊社會的律師怎麼稱呼
在中國古代,從事和現今律師類似職業稱之為狀師。在西方國家稱之為辯護人。
狀師:
今意
「狀師」也就是「訟師」。《清稗類鈔·獄訟類》里收錄了清代數十則著名「狀師」的故事,他們譎詐多謀,壞法亂紀,除了勾結官吏,包攬訴訟外,也經常每能以不可思議的機巧手段,在訴訟里獲得勝利。他們的角色類似於現代的律師,但刀筆及巧詐工夫尤勝近代的律師一籌] 。
古意
古代的「狀師」「訟師」在進入民國之後,被律師制度所取代,但他們的功能並未因此而消失,而是在新的司法訴訟關系裡發展出一種新的「司法黃牛」。它是個司法上的「非正式制度」或「非正式關系」。司法體系裡的某些參與者,繼承了「狀師」與「訟師」的角色,一仍舊慣地玩著包攬訴訟,賄賂法官的游戲。民國初年佚名所著的《老上海見聞》里的「狀師」這個條目下遂曰:
——「狀師在吾國,本已具著悠遠綿邈的歷史,但是,自從歐風東漸以來,律師的制度傳入我國,既而國人多數察覺狀師的弊竇與罪惡,因之民國成立伊始,政府當局即頒布命令禁止狀師的私底營業,規定只許正式律師懸牌應征,但是狀師的演出卻始終沒有絕跡,……那些靠托充當狀師以生活的,仍舊比比皆是。……湊著幾個法院和其他律法團體的四周,紛紛從事活躍。依目前狀態而說,有法院的所在,就有小茶館的蹤跡,這些狀師們,幾乎全部都在那裡駐足,……以作業務上的競爭。……他們對古時那種巡檢,典司,吏目之類的人物,都具有相當的交誼。」
辯護人:
古羅馬人發展了復雜的成文法典以及訴訟制度,包括辯護律師制度,都為近代西方法體系所繼承。由於城邦社會重視法治及程序保障的緣故,古羅馬時代的律師享有相當崇高的地位,常代表當事人與對造或政府進行訴訟,並且講求來自希臘地區一脈相承的修辭學及雄辯術訓練,許多元老院議員都曾操此業,其中最著名者當推古羅馬名政治家西塞羅(Cicero)。
律師起源於古羅馬。共和制羅馬(公元前510或509~前30)的訴訟,必須根據執政官或法務官的告示,按法定的手續進行。由於法律和告示不斷增多,日趨復雜,當事人在訴訟中,特別是在法庭進行辯論時,需要熟悉法律的人協助,因此,從共和制末期到帝國制初期(公元前1世紀後半期),辯護人應運而生。
至公元5世紀末,充當辯護的人,須在主要城市學過法律,取得資格。他們逐漸形成行業,組成自己的職業團體,成為專職律師。
封建制時期,多數國家廢除了古代辯論式訴訟,改用糾問式,使律師失去作用。有的國家,如中古初期的法國,雖保留律師制度,但主要只適用於宗教法院,而且律師的職務由僧侶充任。世俗法院有時也允許辯護,但也只有僧侶才能執行這一職能。
公元12世紀以後,法國禁止僧侶在世俗法院充當辯護人,代之以受過封建法律教育,經過律師宣誓、登記入冊的職業律師,但其許可權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形同虛設。
⑷ 律師一般如何尊稱
稱呼某某律師即可,希望採納
⑸ 怎麼稱呼律師最好
就直接稱呼律師最好,比如,律師姓李就叫李律師,律師姓張就叫張律師……
⑹ 律師名稱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分為很多種。
按照級別,律師分為一、二、三、四級,其中一、二級為高級律師,三級為中級律師,四級為初級律師。這個也就是律師的行業職稱。
按照執業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專職律師和兼職律師。目前僅允許教師與可言機構人員兼職從事律師業務。
按照執業機構不同,還可分為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和社會律師。
最後,根據持有的執業證不同還可分為執業律師(取得執業證)、實習律師(取得律師資格或法律職業資格,尚在實習期內的)和假律師(不具有律師執業證或律師實習證以律師名義從事業務的人),呵呵。
以上都是我國常見的分類。
取得本科學歷,通過司法考試,在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可成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執業律師了。
補充回答:律師也是一個貧富差異大的行業,20%的律師賺取80%的財富,只能說行業趨勢應該是好的,其中艱辛也許只有你進入這行業才能體會吧。
⑺ "大律師"稱呼的標準是什麼!
將律師分大小來,一無客觀標准,源二無主觀可比性,三從中國律師的現狀也不宜這樣的劃分。可以說:所有自稱大律師者,多為沽名釣譽之徒。不信,請哪位「大律師」站出來讓大家瞧瞧!半桶水,才需要晃盪!
當然,人是要有理想的。追求成功,也是應該的。何為成功?並無一個硬指標,只是相對而言。我們平時講的大律師,只是這些一定程度成功的律師而已。對此,我有篇老文章《三立--成功律師的標准》曾經貼上網,一孔之見,拋磚引玉之。
⑻ 該怎麼稱呼自己的律師師傅
你可以叫他某律師(如陳律師、張律師),或直接稱之為大狀,當然你也可以稱之為師傅、老師
⑼ 「律師」在中國古代的稱呼叫什麼
中國古代就沒有正真意義上的律師,比較相似的應該是「訟師」,但與現在律師在職能上還有較大差異。
⑽ 古代律師叫什麼
古代的律師稱謂:「狀師」也就是「訟師」。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訟師存在價值的基本定位:
由於辯護在中國古代並不具備法律程序上的正當性,所以訟師在中國古代的為政者或法律的視野中一般都不具備「良好」的形象,往往被視為添亂者與社會麻煩製造者。
對訟師定位的表現正如有學者所言:「在傳統的社會裡面,訟師素來受人輕賤,他們的形象……是貪婪、冷酷、狡黠、奸詐的,最善於播弄是非,顛倒黑白,捏詞辨飾,漁人之利。」 (梁治平著:《法意與人情》)
從根本上看,這種對「訟師」品質低下的定位是由中國古代鐵板一塊的權力集權體製造就,並逐步灌輸到了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法制文化。
在這種文化傳承里,根本就不承認訟師的辯護是一種崇高的工作,更談不上對這種辯護工作悉心呵護。說到底,就是傳統文化認為權力具有至上性,不承認權力與權利之間有沖突、有矛盾,權力意識完全取代了權利意識。
(10)律師的稱謂擴展閱讀:
廣東四大訟師:
訟師者代寫狀紙,口若懸河於公堂之上,有良心者為民申冤,無恥者就與官勾結,欺壓百姓。於是就有了民間不朽的傳奇∶「廣東四大訟師」。
人稱「鐵嘴銅牙,扭盡六壬」,手搖白紙扇,把那堂堂七品縣官問得個啞口無言,貧苦弱勢的老百姓就是因為有了這「四大訟師」才有可能挽回他們應得的那小小公道。
這「四大訟師」分別就是大名鼎鼎的「陳夢吉」、「方唐鏡」、「何淡如」和「劉華東」。
「陳夢吉」相傳為清代廣東順德陳村人士,傳說自幼經歷已十分傳奇,剛出生時竟然不哭不鬧,家人都以為天生聾啞,後經高人教化,其過人天賦、才華橫溢漸漸顯露。後來在廣州城成為傳誦一時的「扭計祖宗」、「橋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