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法律援助存在的問題
A. 未成年人遇到法律問題可以請求法律援助嗎
他侵犯了你的名譽權。
你應該找出他具體是誰,然後責令他不要在進行此行為,如果他還繼續不知悔改,那麼只能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了。
如果你找不到他,就直接報案,讓110對這家事情進行偵查。抓住背後人,讓他消除影響,賠償你的損失。
B. 法律援助為未成年人提供哪些幫助
您好:
未成年人是有權利申請法律援助的,在列明的可以申請的法律援助案件里,除了以法人為援助對象,其他情況都有可能性。針對未成年嫌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由檢察機關與法律援助中心聯系,再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人
1、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具備法定條件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些法定條件是:
(1)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權利或法律允許行使的權利;
(2)為主張、確認、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需要法律援助;
(3)因經濟困難確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2、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法事人,即可經過法院指定獲得法律援助。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審判中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被害人也可申請法律援助
依照我國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該負責人說,目前,市檢察院一分院已與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簽署了《聯合開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檢察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確因經濟困難而無力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並連同書面告知書一並送達被害人。
只要符合法律援助的相關條件,未成年人也是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是為了無法獲得委託人的人能夠正常享有為自己辯護的能力和條件,來為其指定律師為其進行辯護或是給予幫助。
C. 農村存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存在哪些法律問題&法律援助的現狀和問題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在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不區分農村還是城鎮,全國的法律在農內村當然適用,在治安管理處罰容法,刑法各個條文中都有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你問的太寬泛了。法律援助的現狀是各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接到貧困當事人的申請認為夠條件可以援助的就指派律師事務所,律師承辦這類案件不收當事人一分錢,我們剛辦了兩起。其他的法律上規定「可能判死刑的,盲聾啞以及未成年人沒有聘請律師的,都是法院直接要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總之最好是遇到什麼事問具體問題才好回答啊。
D. 未成年方面的法律援助
你需要什麼的援助?可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之類的
E. 法律援助的未成年有哪些幫助
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抄權益襲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一個重點,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一項重視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把未成年人作為優先提供法律援助的對象。為此,司法部與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了《關於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專門規定了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法律援助律師。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人民法院發出制定辯護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就會為其提供法律援助。除此之外,法律雖未做出明確規定,但只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幫助,而其監護人為其聘請律師的,就可以優先獲得法律援助。
F.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與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有眾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別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特殊群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援助案件范圍擴大後,須援助案件數急劇上升。以工傷和勞動合同糾紛為例,2010年羅庄區仲裁委辦理293件,今年辦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凡是農民工的都屬於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於列入區財政辦案補貼經費較少,能夠用於法律援助的資源有限,受到人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僅限於刑事指定辯護案件以及經濟特別困難的當事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許多依法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事項,我們還無力顧及。
(二)是法律援助隊伍人員編制不足、專職律師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託基層司法所設立的,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目前我區各基層司法所佔編人員僅1個,既要負責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這無疑增加其工作負擔,影響工作效率。其次,專職律師缺乏,目前羅庄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崗的只有一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不高。由於經費的制約,該區訴訟案件辦案補貼發放辦法是2006年制定的,訴訟案件每件補貼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訴調解案件補貼辦法,每件補貼50元,有時連律師支出的交通費都難以沖抵,導致律師辦案熱情低。有些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過場,准備不認真細致,直接影響案件質量;有的法律援助承辦單位將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輕律師和實習律師辦理,缺乏資深律師必要的指導,辦案質量不高。
(四)是經濟困難證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雖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公民如何證明自己達到經濟困難標准,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踐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鄉鎮或者街道政府蓋章確認的經濟困難證明。申請人到鄉鎮街道出具證明較為困難,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況,也不願出具。2、對於申請人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是否屬實,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財力幾乎無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五)是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不完善。1、在《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八條做出了救助應援助,援助應救助的規定,但相互之間的銜接缺乏具體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與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但目前與公安、檢察尚無明確有效的配合機制。
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還要向領導幹部宣傳,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事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辦案質量方面。應建立資深律師優先辦案制度,根據律師專業優勢,建立資深律師名錄,根據案件分類,優先指派相關專業的資深律師承辦。因縣區律師人數較少,專業面較窄,對有些專業案件指派律師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1、建立最低經費保障標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事業,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時,應當根據當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標准。2、積極開辟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誰接受捐助卻沒有明確。可參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縣(區)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法募集社會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設立法律援助專項基金,通過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捐助,並明確政法系統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用於法律援助事業。
(四)建立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只是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因此,應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我們的做法是讓村居、鄉鎮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參與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並由司法所代為向申請人單位或村居核實。這樣不但了解情況,也方便申請人。
探索建立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審查經濟困難制度。應與民政部門聯系,建立困難群眾資料庫,將城鎮低保、農村低保等群眾納入,凡是困難群眾資料庫中的,申請法律援助均免審查經濟狀況。這樣方便群眾,無需申請人再到村居、鄉鎮街道開經濟困難證明。
(五)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應由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聯合出台具體規定,就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轉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樣式和負責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我們的做法是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直接與申請人簽訂協議,安排律師代理訴訟。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應由政法委牽頭盡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們與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辯護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G. 當前基層法律援助存在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問題:
宣傳力度不夠。群眾對法律援助的知曉程度還不是很高,還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因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沒有從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
服務水平不高。由於受司法工作人員少,業務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務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經費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經費不足。
幾點建議:
加大法律援助宣傳力度。廣泛深入宣傳法律援助制度,積極拓寬宣傳渠道,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貧弱群眾了解並運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斷增強法律援助實效。
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設。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鎮鄉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關設備,方便困難群眾就地申請法律援助。
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點。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重點加強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切實解決基層困難群眾打官司難的問題。根據特定困難群體的特定需求,組織開展對農民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的專項服務活動,總結經驗,提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社會效果。
強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對法律援助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法律援助的資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捐助為輔的資金保障機制,保證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H.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領域存在哪些問題
一、家庭中存在的法律問題1、未成年人被監護人遺棄的;2、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送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的;3、未成年人被監護人虐待的;4、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自身有不良行為不能正常教育子女的;5、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侵犯未成年人隱私的。二、學校中存在的法律問題1、未成年人被教師體罰的;2、未成年人被教師侮辱的;3、未成年人之間玩耍、打架造成人身損害的;4、學校設施存在隱患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未成年人受到人身傷害的;5、未成年人在校受到意外傷害的;6、未成年人在校受到校外人員傷害的。三、社會中存在的法律問題1、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容留未成年人過夜、向未成年人賒欠的;2、向未成年人出售宣傳色情、暴力的光碟、書籍的;3、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四、司法領域存在的法律問題1、未成年人能否作證2、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獲得律師法律幫助的時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向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務的領域1、對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提供法律咨詢。2、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3、向未成年人進行普法宣傳。4、對家庭經濟困難、權益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
I. 在什麼情況下,未成年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國家為經濟困通信班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減費或免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制度。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及實踐,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主要體現在律師對特定當事人免費或減費提供法律幫助。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人及條件如下:
一、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具備法定條件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些法定條件是:(1)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權利或法律允許行使的權利;(2)為主張、確認、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需要法律援助;(3)因經濟困難確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法律援助的申請,應向其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司法行政機關所屬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說明請求法律援助的目的和主要事實,並提交身份證,戶口簿或暫住證和主自己經濟困難、無力支付代理或法律服務費的證明文件及其他主明案件的材料。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當事人的申請後,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及時批准,發給當事人《准予法律援助通知書》。不符合條件的,應給當事人不予法律援助通知書。
獲准法律援助的當事人,應持《准予法律援助通知書》到指定的律師事務所辦理簽訂協議、填寫委託書等手續。最後由承擔法律義務的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二、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法事人,即可經過法院指定獲得法律援助。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審判中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三、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安案件包括以下范圍:
(1)刑事案件。包括被告人歷經濟困通信班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可能被判處列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的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請求賠償的事項。
(4)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事項。
(7)以法人為援助對象的經濟案件。
(8)需要予以公證的與公民個人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
(9)其他需要法律援助的事項。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未成年人作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及民事案件的當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權向法律援助機構或律師事務所申請法律援助,請求律師免費或減費為自己作刑事案件的辯護人或民事案件的代理人;基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也會視情況為基人指定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未成年人應當充分行使這一權利,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通過法律援助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J. 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貧助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公益事業,旨在通過法律手段救助社會弱勢群體,使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權,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國在保護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因為具有現實的法律依據和深刻的社會意義,而顯得尤為重要,它彰顯了法律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和對實質正義的不懈追求。本文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當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難。關於律師辦理刑事辯護案件的提前介入問題,《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實踐中,許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於種種原因,獲得指定辯護的權利僅僅局限在審判階段。部分法院甚至在開庭前一兩天才給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導致不少指定辯護律師由於時間倉促,無法深入了解案情,只能憑起訴書和辦案經驗出庭辯護,影響了辯護效果。
2.辦案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心理上還不成熟,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甚至還存在人格缺陷,如個性相對比較孤僻,不輕易敞開心扉等,但同時他們又具有主觀惡性小、可塑性強等特點。這就要求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還要熟悉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熱心於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但是,目前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還缺少統一指導和培訓,使得有些律師僅滿足於完成辯護任務,在辦案過程中缺少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溝通,對於其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犯罪前後的表現等情況掌握不夠全面,導致表達辯護意見不夠充分,難以提出合理量刑建議,不能真正達到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
3.刑事法律援助後續效果不好。在接受援助過程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有認罪、悔罪甚至立功表現,然而由於受援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使其對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缺乏正確的認識,加上原有生活環境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改善,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也需要假以時日,因此極易重蹈覆轍,重新犯罪。有的受援人初次犯罪,因為年齡較小,未被判處實刑或刑期較短,刑滿後,由於缺少家庭關愛或管教缺位,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很快又走上了犯罪道路,再次成為被援助對象,這顯然背離了法律援助的初衷。
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議
1.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機制,全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作為刑事法律援助的特殊群體,失足未成年人理應有別於一般犯罪嫌疑人,並在刑事法律援助中得到特別保護。自偵查階段起對經濟困難或因其他原因沒有委託律師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予以法律援助,讓援助律師提前參與刑事訴訟全過程,不僅可以有效幫助未成年人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也有利於協助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保障刑事訴訟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機制,規定在偵查、起訴階段,相應的辦案機關應在第一次訊問時即告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法律援助,並記入筆錄,經查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確實無法為其聘請律師的,辦案機關應及時通知相應的援助機構,由援助機構指定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和權利保護,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法律援助的根本目的。
2.組建專業團隊,充分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要在現有律師中挑選一批業務精通,工作細心,責任心強,熟悉未成年人特點,善於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律師,作為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骨幹,並經常組織學習培訓,要求辦案律師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除了做好閱卷和會見等常規工作外,還應當以高度的責任感,深入到學校、社區等場所去調取有利於受援人的證據,全面了解受援人的個人情況和案件情況,審查其作案時的年齡,有無免除處罰或不認為是犯罪的情形以及是否具備適用緩刑的條件,並及時就案件及受援人情況與有關機關溝通,同時,要積極幫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甚至檢舉立功。在法庭上,要根據案件的情節和自己所掌握的未成年被告人的個人資料,爭取讓未成年被告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充分維護其合法權益。
3.堅持保護與教育相結合,有效鞏固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效果。幫教失足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就法律援助而言,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時,除了要求承辦律師熟悉掌握相關法律,認真做好案件辦理工作外,還需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未成年人的關愛之心,在為未成年人依法辯護的同時,根據其犯罪的主客觀原因,找准感化點,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幫助失足未成年人充分認識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同時,要積極鼓勵失足未成年人,使其能夠知錯改錯,從犯罪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走好今後的人生道路。從長遠來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應當作為一項社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在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機構與公安、檢察、法院合作的同時,還應加強社會聯動,動員社會各部門加入教育、挽救未成年受援人的行列,並與受援人家庭、學校建立長期聯系,形成教育、感化失足未成年人的有利環境,實現對失足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動態援助,幫助其認罪伏法,真誠悔改,減少對社會、對法制的逆反心理,達到重塑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人格,預防和遏制其重新犯罪的目的,真正實現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