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卓林律師
1. 勞務派遣的規章制度
摘要 勞務派遣規定
2. 2014年農歷7日21日夜12點40分出生女孩姓方叫什麼名字好
方思白 方辰越 方藝艷 方伯琪 方玉築 方東燦 方雯花 方思溶 方亞宇 方溫涵 方曉杉 方雨婷 方嘉鑫 方希紫 方尚妍 方弈睿 方佳萍 方梓貝 方聖磷 方沛雯 方文伽 方天寧 方小雨 方瀟璐 方淑霞 方應梅 方婧清 方德懿 方冉茗 方連然 方新忻 方秀雯 方語雲 方宸涵 方喜傑 方懿姿 方美詳 方擇平 方門奔 方星銘 方淑茹 方彭丹 方頡鳳 方卓林 方淙敏 方曉翔 方姍琪 方佳帆 方澤綉 方紫宇 方芃鈺 方超瑤
3. 長樂這邊醉酒駕車被抓了會怎麼處罰
惡性交通肇事案的定性,一直是困擾法官們的疑難問題。如果定交通肇事罪,難免量刑過輕;如果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又有以後果定罪,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之嫌。無論是佛山的黎景全案、南京的張明寶案、杭州的胡斌案還是成都的孫偉銘案,法官們都面臨同樣的艱難抉擇,在沸騰的民意和司法的底限之間,法律的正義究竟應該如何體現?這顯然也是法學家們必須直面的問題。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已於今天分別對倍受爭議的兩起案件作出終審判決,對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孫偉銘分別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06年9月16日, 黎景全駕駛車牌為粵A1J374的麵包車撞倒村民李潔霞母子之後迅速調頭,又撞上了路邊的村治安崗亭,車輪也被路邊花地的竹籬笆和石塊卡住。村民們圍攏過來,拍著緊鎖的車門,大聲叫喊,試圖讓司機黎景全下車。但是沒用。麵包車還是不停地轟著油門,藉助持續的動力,掙脫了竹籬笆和石塊,也改變了方向,直直朝著人群沖過去,碾過已經被撞倒在地的李潔霞,又碾過了試圖阻止它的梁錫全,直到沖進路邊的魚塘被陷住,才徹底停下來。李潔霞和梁錫全被送往醫院搶救中死亡。警方以「交通肇事罪」拘捕了黎景全。而起訴的時候,檢方將罪名變更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007年2月7日,佛山中院的一審判決,「黎景全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雖然辯護律師方卓林始終認為「量刑過重」,但廣東省高院的二審判決結果還是「維持原判」。雖然一審和二審都認定黎景全應該判處死刑,但自從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後,死刑的認定該需要經過更為嚴謹的復核程序。因此律師方卓林還是覺得「應該有希望」。方卓林並不知道,成都孫偉銘案的一審死刑判決出來後第二天,2009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召開了一場針對惡性交通肇事案件的專家論證會。與會者包括張明楷、陳興良、趙秉志等數名刑法學界著名學者,以及田祖恩、孫東東等精神病司法鑒定專家。討論的核心問題包括:在嚴重醉酒的情形中,如何由客觀方面來推斷主觀方面?交通肇事罪與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間是否存在轉化關系?討論的主要樣本,就是黎景全案。 法律有自己的嚴謹邏輯體系,醉酒者要承擔的刑事責任可以用原因自由行為理論來解決。按照一位與會專家的說法,「醉酒者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喪失,是由於其自身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應當由其自身來承擔責任」。那麼在這種理論下,對於酒後犯罪中主觀方面的判斷,「不能單純根據喝酒是故意還是過失來認定」,主要還是根據「對具體危害後果發生的主觀來判斷」。具體說,有四種情形:一是行為人故意喝酒後故意犯罪,也就是借酒壯膽,那麼可以認定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是故意。二是行為人過失喝酒後故意犯罪,比如酒後強奸,那麼也可認定行為人是故意。三是行為人過失喝酒後過失犯罪,那麼應該認定為過失。四是行為人故意喝酒,但酒後處於無責任能力狀態,實施了過失的危害社會的行為,那麼還是應該認定行為人為過失犯罪,而不能根據行為人故意喝酒了,就是故意犯罪。 具體到黎景全案,顯然也存在意見分歧。一種意見認為,黎景全第一次撞倒李潔霞母子的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接下來,當他的車被卡住的時候,村民們上前勸阻,車窗是打開的,這也說明他不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而他調頭和加大油門繼續行駛的行為,也說明他對外界事物是有認識的,知道被圍的處境,並試圖離開現場。從受害人李潔霞主要是被車右後側碾壓的情況看,黎景全當時處於調頭轉彎的過程中,這也說明他對於第一次撞倒李潔霞的位置是有認知的,並試圖繞開這個位置。綜合這些,可以推定黎景全對自己的行為仍舊具備一定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對可能發生致人死亡的後果持放任心態,屬間接故意的范疇。如果不是村民躲避及時,除了2死1傷,他的行為還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所以,黎景全駕車沖撞人群的行為,已經危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安全,構成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而且後果特別嚴重。但對於判處死刑,還是認為量刑過重。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黎景全犯的還是交通肇事罪。如果認定他第一次撞倒李潔霞母子的行為是交通肇事,那意味著他的主觀方面就是過失。那麼,在嚴重醉酒的狀態下,怎麼來理解後續行為中,黎景全的主觀方面就從過失轉變成了簡潔故意呢?而且,並沒有證據表明,黎景全有要逃逸的想法和行為,被害人是黎景全駕車再次碰撞碾壓死亡的,不屬於「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受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所以也不屬於交通肇事後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在7年以內量刑。 專家論證會上還出現了第三種意見。這種意見認為,黎景全案屬於典型的交通肇事案件,但後果特別嚴重,在刑法關於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幅度還沒有修改的情況下,從社會效果角度考慮,應該認定為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這顯然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在現行的刑法框架下,是否可以根據後果嚴重與否來定罪量刑? 罪刑法定,這是法律底限。但麻煩在於,目前的交通形勢和1979年設置交通肇事罪時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頻發的惡性交通案件,日益緊張的人車矛盾,也讓危險駕車導致的社會後果變得越來越嚴重。這也讓法學家們意識到,由此引發的社會負面效應,必須加以注意,並以法律方法化解。日本和歐美國家對危險駕駛行為施加的法律威懾,成為與會專家們提出的一種借鑒。例如:美國將酒後駕車致人死亡,界定為二級謀殺。而日本刑法則將危險駕駛行為設定為行為犯,對酒後或服用葯物後開車、飆車、任意變換車道、無證行駛、無視交通信號5類行為,一經實施,哪怕沒有產生危害後果,也成立犯罪,若致人受傷,可判處1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2人死亡的,可判處1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這種立法使得日本因危險駕車致人死亡的數量從每年1萬多,下降到每年6000多人。 只是單純寄希望於修改立法,顯然並不現實。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針對當前頻發的惡性交通案件,還是需要根據個案的情況,做具體的分析和認定。洶涌的民意並不等於法律的正義。成都孫偉銘案的一審,法院做出了死刑判決。主審法官發表的法律觀點,明顯存在可探討的空間。但麻煩的是,這項判決引來的輿論關注,顯然把要受理二審的四川省高院推到了被動的境地——最終判決為無期徒刑。 再說孫偉銘,一審被成都中院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考慮到孫偉銘有悔過表現,並積極賠付受害人100萬,取得了被害人家屬簽署的《諒解書》,故二審改判為無期徒刑。 復雜而拗口的法律推演,對於絕大多數非法律專業的公眾而言,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看起來似乎並不復雜的案情,一旦放到法律框架中來探討,結論卻有了多種可能,甚至如此懸殊。法學家們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只能就事論事的廣大民眾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就在兩個死刑改判為無期徒刑的今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醉酒駕車犯罪案件法律適用問題作了新聞發布。在這兩起案件作為判例的同時,關於醉酒駕車犯罪的處理也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附:《關於醉酒駕車犯罪案件法律適用問題新聞發布稿》: 一、2009年以來醉酒駕車犯罪情況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全國機動車輛數量和駕駛員人數猛增,無視交通管理法規酒後及醉酒駕車並造成嚴重後果的違法犯罪也日益增多,給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據公安機關統計,1978年至2002年,全國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一直呈快速增長趨勢,其中,1978年共發生交通事故107 251起,死亡19 096人;1998年發生346 129起,死亡78 067人。交通事故增長222.73%,死亡人數增長308.81%。2002年全國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均創歷史最高數,共發生交通事故773 137起,死亡109 381人。經嚴格管理,自2003年以來,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雖呈下降趨勢,但事故數和死亡人數仍然很大,其中,2008年發生交通事故265 204起,死亡73 484人,與1978年相比,交通事故增長147.27%,死亡人數增長284.81%。而酒後和醉酒駕車肇事的情況,1998年,全國共發生5075起,造成2363人死亡。2009年1-8月,共發生3206起,造成1302人死亡,其中,酒後駕車肇事2162起,造成893人死亡;醉酒駕車肇事1044起,造成409人死亡。醉酒駕車犯罪呈多發、高發態勢,嚴重危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面對新的情況,有必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遏制。自2009年8月起,公安機關在全國開展了酒後駕車專項整治行動。為依法嚴肅處理醉酒駕車犯罪案件,遏制酒後和醉酒駕車造成的嚴重危害,警示並教育潛在的違規駕駛人員,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此次新聞發布會,公布相關案例。 二、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懲醉酒駕車犯罪 為了有效懲治並預防醉酒駕車犯罪,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人民法院應當正確適用法律,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充分發揮刑罰懲治和預防犯罪的作用,依法嚴懲醉酒駕車犯罪。 我國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行為人明知飲酒駕車違法、醉酒駕車會危害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醉酒駕車,特別是在肇事後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說明行為人主觀上對持續發生的危害結果持放任態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對此類醉酒駕車造成重大傷亡的,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符合刑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醉酒駕車肇事造成重大傷亡的處罰問題上,高度重視社會各方面反映的意見,專門徵求了專家、學者和中央有關部門的意見,大家基本上形成共識,認為必須依法嚴懲。這次公布的兩起醉酒駕車犯罪案件中,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孫偉銘都是在嚴重醉酒狀態下駕車肇事,連續沖撞,造成重大傷亡。其中,黎景全駕車肇事後,不顧傷者及勸阻他的眾多村民的安危,繼續駕車行駛,致2人死亡,1人輕傷;孫偉銘長期無證駕駛,多次違反交通法規,在醉酒駕車與其他車輛追尾後,為逃逸繼續駕車超限速行駛,先後與4輛正常行駛的轎車相撞,造成4人死亡、1人重傷。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孫偉銘醉酒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繼續駕車沖撞行駛,以致造成多人傷亡的嚴重後果,其主觀上對他人傷亡的危害結果明顯持放任態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二人的行為均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醉酒駕車放任危害後果的發生,造成重大傷亡,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按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應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具體決定對被告人的量刑時,要綜合考慮犯罪情節、傷亡後果和被告人的主觀惡性及人身危險性。在一般情況下,構成本罪造成重大傷亡,屬於間接故意犯罪,即行為人不希望、也不追求危害後果的發生,因此,其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與以製造事端為目的而駕車撞人並造成重大傷亡後果的直接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有所區別,在決定具體刑罰時,也就應當有所區別。同時,行為人醉酒駕車,對自己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有所減弱,量刑時也需要酌情考量。今天公布的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孫偉銘醉酒駕車犯罪案件,依法沒有適用死刑。廣東省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決定二被告人刑罰時主要考慮到,二人均系間接故意犯罪,與直接故意犯罪相比,主觀惡性不是很深,人身危險性不是很大;犯罪時被告人駕駛車輛的控制能力有所減弱;歸案後認罪、悔罪態度較好,積極賠償被害方的經濟損失,一定程度上獲得被害方的諒解,依法可從輕處罰,分別判處二人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我們認為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二被告人的量刑是適當的。 醉酒駕車行為人應依法賠償由於其犯罪行為而使被害方遭受的經濟損失。行為人賠償被害方的經濟損失不影響追究其刑事責任。但行為人認罪、悔罪,積極賠償被害方經濟損失,並因此得到被害方諒解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危害,依法可酌情從輕處罰。 應當指出,對於此前已經處理過的將特定情形的醉酒駕車認定為交通肇事罪的案件,應維持終審裁判,不再變動。這是法律穩定性原則的體現,是以往司法解釋處理此類問題確定的原則,也是司法實踐的一貫做法,有利於保持社會關系的穩定。 三、統一法律適用,積極預防和嚴懲醉酒駕車犯罪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醉酒駕車犯罪頻發,社會輿論對此比較關注,對此類犯罪的定罪量刑也有不同意見,司法實踐中的處理也不完全一致,有必要統一法律適用。今後,對醉酒駕車,肇事後繼續駕車沖撞,放任危害後果的發生,造成重大傷亡,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這樣才能有效打擊、預防和遏制一個時期以來醉酒駕車犯罪多發、高發的態勢。 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這兩起醉酒駕車犯罪案件,一方面是為了統一裁判標准,依法正確審判醉酒駕車犯罪案件,另一方面是為了警示和教育廣大駕駛人員以及他們的親友,能夠以這兩起案件為戒,認真吸取教訓,充分認識醉酒駕車的嚴重危害,珍視自己、珍視親屬、珍視他人的生命、健康和幸福,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切實預防、杜絕醉酒駕車違法犯罪,確保交通秩序良好,共同創造和諧、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
4. 吳綺莉公開表示女兒不是我生的,她一生的悲劇或許來自於此!過得如何呢
吳綺莉和小龍女吳卓林,是成龍人生當中最大的一個污點。國際影星出軌,還生下一個私生女,這讓無數媒體都覺得興奮,吳綺莉和成龍之間的恩恩怨怨已經過去了20多年,如今已經慢慢平息了下來,有網友在吳綺莉的動態下面留言詢問小龍女吳卓林的狀況,吳綺莉卻回復道「女兒不是我生的,我沒生過這種女兒」,吳綺莉為何要這么說自己的親生女兒呢?
除了吳琦莉的母親之外,吳綺莉的悲劇也是自己造成的,原生家庭比她悲慘的人大有人在,有人選擇心懷愛與感激,並且靠著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她卻選擇了最差的一條路,用暴力與恨,摧毀了自己的人生。
5. 吳綺莉的個人生活是怎樣的
1999年11月19日,吳綺莉未婚懷孕生下女兒吳卓林,其生父就是成龍。 2011年吳綺莉毅然帶著女兒吳卓林由上海返港定居 。
6. 急需一份中專畢業實習報告,我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在一家傳媒公司做業務。大概2000字,希望有朋友能幫幫我
電子商務實習報告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5%E7%D7%D3%C9%CC%CE%F1%CA%B5%CF%B0%B1%A8%B8%E6&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