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哈薩克法律顧問

哈薩克法律顧問

發布時間: 2022-04-02 03:05:16

A. 劉玥的部分案例

劉玥律師辦理過的部分案例包括但不限於如下:
《中國拳王爭霸賽》及《亞洲拳王爭霸賽》、《中國-東盟拳王爭霸賽》、《中外拳王對抗賽》(中國vs.哈薩克/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拳王對抗賽)、《中國電視拳王大獎賽》等競技賽事的法律顧問
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大型藝術活動《奧運龍II》的法律顧問;
第三十屆倫敦奧運會女子拳擊項目資格賽承辦商法律顧問;
新浪網中醫頻道、鳳凰網中醫頻道(運營商)法律顧問;
攝影網站——《色影無忌網》(運營商)法律顧問;
戛那獲獎影片《旅程》電影配樂著作權糾紛案;
德宇訴俞敏洪著作權糾紛案(本案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十佳知識產權案例」)。
……

B. 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成員國有哪些

您好,1891年通過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和1989年通過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約束,截止到2017年,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成員國共有98個。
阿爾巴尼亞、賴比瑞亞、阿爾及利亞、列支敦斯登、安地卡及巴布達、立陶宛、亞美尼亞、盧森堡、澳大利亞、摩納哥、奧地利、蒙古、亞塞拜然、摩洛哥、巴林、馬達加斯加、白俄羅斯、莫三比克、比利時、荷蘭、不丹、挪威、波斯尼亞 - 黑塞哥維那、波蘭、波札那、黑山、保加利亞、葡萄牙、中國、韓國、克羅埃西亞、摩爾多瓦、古巴、羅馬尼亞、塞普勒斯、俄羅斯、捷克、聖馬利諾、朝鮮、塞爾維亞、丹麥、獅子山、埃及、新加坡、愛沙尼亞、斯洛伐克、芬蘭、斯洛維尼亞、法國、西班牙、喬治亞、蘇丹、德國、史瓦濟蘭、希臘、瑞典、迦納、敘利亞、匈牙利、瑞士、冰島、塔吉克、伊朗、馬其頓、愛爾蘭、土耳其、義大利、土庫曼、日本、烏克蘭、哈薩克、英國、肯亞、美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拉脫維亞、越南、賴索托、尚比亞、納米比亞、阿曼、歐盟、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以色列、菲律賓、紐西蘭、哥倫比亞、墨西哥、 印度、盧安達、 突尼西亞、非洲知識產權組織、辛巴威、柬埔寨、註:「 比荷盧 」 為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聯盟的簡稱,實際是三個 「 馬德里聯盟 」 成員國,但申請人指定這三個國家保護時,仍按一個國家對待,並按一個國家繳納有關規費。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所需時間為12-18個月,商標有效期為10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C. 冷戰中美國是如何將蘇聯徹底打敗的

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不在於美國,美國只是蘇/聯解/體的次要因素,主要表現為美國前總/統里/根所推行的「星/球/大戰」計劃,(其實是美國所釋放的煙霧彈)而使蘇/聯也制定了相應的反制計劃並投入大量資金而沒有實際效果,其次是蘇/聯與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美國用其強大的經濟最終托垮了蘇/聯脆/弱的經濟。而此時蘇/聯正延續著自/赫/魯/曉/夫之後的政/治/體/制,老/夫/治/國,病/夫/治/國,領/導/班/子/長/期/脫/離/群/眾,形成了特/權/階/級,貪/污/腐/敗/嚴/重,致使蘇/聯已經成了實際上的爛攤子,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力,沒有使蘇/聯的情況有所改善,反而觸動了許多特/權/階/級的利益,在內外因素下,蘇聯最終解/體

D. 托尼·布萊爾的人物經歷

1953年5月6日,出生於蘇格蘭首都愛丁堡。
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1958年1月,梅澤爾帶著托尼回到英國。
1961年,進入切里斯特教會學校,同學們稱為「布萊爾二世」,第一學期未的考試後跳入三年級。
1965年,遷往離德漢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區,當過學校模擬選舉中保守黨的候選人。
1966年,進入費茨公學。
1971年,從費茨公學畢業。
1972年,考入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攻讀法律學位。
1975年6月,離開大學。同年,成為工黨黨員。 同年成為切爾西區工黨黨團秘書。
1977年,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後回到英國,成為艾爾文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1979年,同切麗·布斯結婚。
1980年11月,第一次參加工黨議員候選人選舉失利。
1981年2月,當選為支部書記。同年秋天,補缺為選舉中的提名做議員候選人,失利。
1982年4月1日,地方選舉中,打敗三人,成為工黨候選人。
1983年5月18日,被提名為塞奇菲德區工黨候選人。6月,當選為工黨候選人。
1984年11月,成為影子內閣。
1985年3月6日,首次在新聞媒體上亮相。
1985年,長子尤安出生。
1987年,二子尼古拉斯出生。
1987年,競選影子內閣失利,成為影子內閣貿工部長副手。11月24日,寫文章的同電台直播下議院辯論。
1988年,開始給《時代》周刊寫文章。5月,安吉·亨特成為托尼顧問。11月,參加影子內閣競選,排第九,成為能源部長。
1989年,大女兒凱瑟琳出生。
1990年,布萊爾同布朗訪問澳大利亞。
1992年7月8日,影子內閣選舉中,排第二,任內務部長。同年年任內政事務發言人。
1993年1月,前往美國學習。
1994年當選工黨領袖,成為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同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
1995年初切麗被選為英國王室法律顧問。
1995年11月27日,作為工黨領袖的布萊爾被諾森比亞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996年4月,來到美國。4月12日,同柯林頓會談半個小時。11月,李嵐清訪問英國,托尼送《新英國》。
1997年5月,工黨在英國大選中以壓倒多數的選票擊敗連續執政達18年之久的保守黨。年僅44歲的布萊爾出任政府首相,成為20世紀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
1997年7月1日,出席香港回歸。 9月6日, 出席黛安娜王妃葬禮。10月21日,在唐寧街會見了董建華。
1998年秋正式訪問中國。
1999年12月31日,出席「千年穹頂」千年盛典。
2000年5月20日,利奧出生。
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
2002年8月,承認建造千年穹頂是個錯誤。
2004年,因心臟問題住院。
2005年英國大選中,布萊爾獲得連任,是英國歷史上首位三次當選的工黨首相。 7月,幫助倫敦贏得申奧主辦權。同年,托尼·布萊爾曾參與動畫《辛普森一家》的演出。
2006年8月,在曼徹斯特工黨大會上宣布一年後退位。10月24日,在倫敦唐寧街10號會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10月31日,英國下院首次就伊拉克政策舉行辯論。11月3日,與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的會面中提出新的國際氣候問題合作的提議。
2007年5月10日宣布辭去工黨領袖職務。6月27日正式卸任首相;同日,中東問題有關四方(聯合國、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聲明,宣布任命布萊爾為中東問題特使。
2007年6月28日,世界經濟論壇宣布,布萊爾成為該組織董事會成員,並主持2008年的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
2008年1月,布萊爾任瑞士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顧問。
2009年2月,布萊爾創建咨詢公司「托尼·布萊爾協會」,主要「提供商業咨詢、政治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咨詢服務。
2011年,哈薩克政府聘請了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擔任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經濟問題顧問。

E. 曹魏重視 大力 蜀漢注意改善 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1 、 (單選題) 下列國家與我國不屬於陸上鄰國的是:

A.朝鮮

B.蒙古

C.日本

D.印度

正確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並選錯誤項。
第二步,我國的陸上鄰國有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緬甸、寮國、越南,共14個。日本與我國隔東海、朝鮮半島相望,屬於我國的海上鄰國。
因此,選擇C選項。

我國的海上鄰國有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共6個。

2 、 (單選題) 中國古代在自我修養方面提倡「慎獨」,它是指:

A.一個人不要獨處

B.一個人即便獨處時,也要堅定自己的道德信念

C.一個人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

D.一個人不可以單獨活動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慎獨,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修身概念,《大學》《中庸》皆有關於「君子慎其獨」的表述,東漢鄭玄注《中庸》時解釋其為「慎其家居之所為」,指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不苟、嚴於律己、自覺遵守道德准則。
因此,選擇B選項。

3 、 (單選題) 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寫的是:

A.廬山

B.華山

C.泰山

D.峨眉山

正確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出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因此描寫的是廬山。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B項:華山,古稱「西嶽」,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B項錯誤。
C項:泰山,又名東岳,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勢雄偉磅礴,有「天下第一山」之稱。C項錯誤。
D項:峨眉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D項錯誤。

4 、 (多選題) 下列成語與相關歷史人物連線正確的有:

A.紙上談兵——趙括

B.指鹿為馬——秦始皇

C.煮豆燃萁——曹植

D.暗度陳倉——韓信

正確答案:AC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紙上談兵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典故發生於公元前262年,戰國時期趙國將軍趙括,少時學兵法,善於談兵,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代廉頗為趙將,只照搬兵書,不知變通。結果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兵打敗。A項正確,當選。
煮豆燃萁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項正確,當選。
暗度陳倉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比喻表面故作姿態,暗地裡另有所圖。楚漢之爭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佔領陳倉。進而攻入咸陽,佔領關中。D項正確,當選。
因此,選擇ACD選項。

拓展

B項: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指鹿為馬」對應的是趙高和秦二世,B項錯誤,因此不當選。

5 、 (對錯題) 「知識就是力量」是培根提出的。(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知識就是力量」是一句經典名言。這句經典名言最早是培根說的。知識能夠豐富人的思想,能夠讓人更聰明。我們獲得知識,通過思考,就能解決我們以前所不知道的很多問題,這時候,知識就是力量的一種。
因此,本題正確。

拓展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等。晚年,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

6 、 (單選題) 中國第一大內陸河是:

A.烏裕爾河

B.疏勒河

C.塔里木河

D.伊犁河

正確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
第二步,塔里木河,在維吾爾語里、意為「無韁之馬」和「田地、種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發源於天山山脈及喀喇昆侖山,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最後流入台特馬湖。是南疆地區的母親河,天山以南的綠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千米。全長2179千米(還有2327、1321之說,若以最長支流和田河為源,全長2376千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為世界第五大內陸河。C項正確,因此當選。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烏裕爾河,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是嫩江左岸的較大無尾河流,為黑龍江省內最大的內陸河。發源於小興安嶺西側,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3110平方公里。原為嫩江東部的一條支流,由於地形地貌影響,從19世紀末開始逐漸脫離嫩江幹流,成為一條內陸河,並不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河。A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B項:疏勒河是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名籍端水,全長540公里,流域面積20197平方公里。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托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西北流經肅北縣的高山草地,貫穿大雪山到托來南山間峽谷,過昌馬盆地,並不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河。B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D項:伊犁河是亞洲中部內陸河,跨越中國和哈薩克的國際河流。伊犁河的主源特克斯河發源於天山汗騰格里峰北側,向東流經中國新疆的昭蘇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又向北穿越伊什格力克山,與右岸支流鞏乃斯河匯合後稱伊犁河,西流至霍爾果斯河進入哈薩克境內,流經峽谷、沙漠地區,注入中亞的巴爾喀什湖。伊犁河從河源至入湖口,全長1236公里,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河長442公里,流域面積5.6平方公里,伊犁河並不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河。D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7 、 (單選題) 下列樂器中琴弦最多的是:

A.揚琴

B.鋼琴

C.豎琴

D.手風琴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A項: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有124根琴弦。
B項:立式鋼琴是對三角鋼琴進行改造,豎立起來使用的鋼琴,琴弦約有220根左右。
C項: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有47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D項:手風琴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鍵盤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種類多樣,琴弦有100多個。
綜上所述,前述樂器中,鋼琴琴弦數量最多。
因此,選擇B選項。

8 、 (對錯題) 司馬遷是我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其所著的《史記》首創紀傳體,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因此,本題正確。

拓展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9 、 (對錯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顧炎武、王夫之、明憲成。(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國歷史知識。
第二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他們在明末清初社會激烈變革之際,提出了許多人本主義論點,比如反對君主專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實踐、輕理論的實用主義。他們的思想,在後來君主集權嚴重的清朝並沒有多少發展,但對於中國傳統哲學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本題錯誤。

10 、 (對錯題)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廣泛分布在長江流域的仰韶文化。(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國歷史知識。
第二步,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繫上的社會組織,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母系氏族制前期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母系氏族制後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國境內母系氏族遺址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母系氏族制結束之後是父系氏族制。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所以仰韶文化廣泛分布在黃河流域,並不是長江流域。
因此,本題錯誤。

11 、 (對錯題)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描寫了一個老漁夫與鯊魚搏鬥的故事,表現了一個人的能耐達到什麼程度,描寫人的靈魂的尊嚴。(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與馬林魚和鯊魚搏鬥的故事。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斗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斗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因此,本題正確。

拓展

海明威,美國記者、作家,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1952年,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憑借《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

12 、 (多選題) 下列選項屬於《三國演義》中「三國」的是:

A.魏國

B.吳國

C.燕國

D.蜀國

正確答案:AB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三國演義》中「三國」主要指魏國、蜀國、吳國。曹操代表的魏國,劉備代表的蜀國,孫權代表的吳國。
A項:魏國(213年5月—265年12月),後世史家多稱曹魏。東漢末年,曹操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A項正確,當選。
B項: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B項正確,當選。
D項: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台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台灣。D項正確,當選。
因此,選擇ABD選項。

拓展

C項: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戰國七雄之一。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成書於明代。《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故事開始於黃巾兵起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漢、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並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13 、 (多選題) 航道的基本尺度包括:

A.航道水深

B.航道長度

C.航道寬度

D.轉彎半徑

正確答案:AC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地理知識。
第二步,航道尺度是航道水深、寬度和彎曲半徑和通航凈空高度的總稱。內河通航標准所規定的各級航道的尺度為航道標准尺度,與航道等級、設計船舶(船隊)尺度有關。
因此,選擇ACD選項。

拓展

開拓航道和改善航道航行條件的工程,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航道疏浚;②航道整治,如山區航道整治、平原航道整治、河口航道整治;③渠化工程及其他通航建築物;④徑流調節,利用在淺灘上游建造的水庫調節流量,以滿足水庫下游航道水深的要求;⑤絞灘;⑥開挖運河。

14 、 (對錯題) 我國的地勢東高西低。(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
第二步,我國地勢的主要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從西部青藏高原到東部沿海大陸架,呈明顯的三級階梯狀分布。
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分別是: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兩大地形單元。我國的第二級階梯,包括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地形單元。第三級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等地形單元。
因此,本題錯誤。

拓展

地形的主要特點是:
(1)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為主,在這些大的地形區中,西部盆地多風蝕地形;山區多冰蝕地形,青藏高原多凍土地貌。
(2)中部地形以高原為主,主要是北方黃土高原的流水侵蝕地貌,比如溝壑縱橫、梁塬峁遍布;而南方的雲貴高原則是化學侵蝕而成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多。
(3)東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多是沉積而成的沖積平原。

15 、 (單選題) 演講者應當通過演講把自己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並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這就決定了演講具有( )特點。

A.鼓動性

B.針對性

C.可講性

D.整體性

正確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演講是指在公眾場合,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因此,演講具有鼓動性,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並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

B項: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於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喻聽眾,打動聽眾,「征服」群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B項與題意無關,排除。
C:演講的本質在於「講」,而不在於「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由於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為前提。C項與題意無關,排除。
D:演講主體、聽眾對象、特定的時空條件,共同構成了演講活動的整體,具有整體性。D項與題意無關,排除。

16 、 (對錯題) 厄爾尼諾現象就是拉尼娜現象,只是個別地區對該現象的稱呼不一樣而已。(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
第二步,厄爾尼諾又稱聖嬰現象,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台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因此,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是不同的兩種現象。題干說法錯誤。
因此,本題錯誤。

17 、 (單選題) 下列關於貴州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貴州省簡稱「黔」或「貴」

B.貴州省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東接壤

C.貴州省礦產資源豐富,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

D.貴州省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並選錯誤項。
第二步,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而廣東省,以嶺南東道、廣南東路得名,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所以貴州不與廣東接壤。B項錯誤,但符合題意。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貴州省的簡稱是貴或黔,行政中心是貴陽。A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不當選。
C項:貴州礦產資源豐富,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貴州省已發現礦產110多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此外,煤炭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稱。C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不當選。
D項: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也有「高原明珠」之美譽,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D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不當選。

18 、 (對錯題) 南宋王炎憫農詞《南柯子》中「人間辛苦是三農」的「三農」指農業、農村、農民。(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詩詞「人間辛苦是三農」中的「三農」指的是春耕、夏耘、秋收,這是農民們一年中最辛苦的三個季節。農業、農村、農民這個「三農」則是新中國改革開放後提出的農村發展問題核心點。
因此,本題錯誤。

19 、 (單選題) 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詩人是:

A.王安石

B.韓愈

C.歐陽修

D.蘇軾

正確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他在文學上主張文以載道,文道合一,是中唐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後世將之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師說》《進學解》等著作,後人輯有《韓昌黎集》。故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詩人。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詩人,故A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C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詩人,故C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D項: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為「宋四家」之一。蘇軾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詩人,故D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20 、 (單選題) 瀏覽網頁時,由於某些原因造成網頁未能完整顯示,可以通過( )按鈕重新讀取網頁上的內容。

A.前進

B.後退

C.停止

D.刷新

正確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計算機網路知識。
第二步,「刷新」是指在新設置無法自動生效的時候刷新使新設置生效,另外可以重新檢測系統當前的可用資源。因此,瀏覽網頁時,由於某些原因造成網頁未能完整顯示,可以通過刷新按鈕重新讀取網頁上的內容。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

AB項:「前進」或「後退」按鈕的功能是可以返回前一頁或進入後一面頁,也可以對已經瀏覽過的網頁進行快速切換。AB項與題意無關,排除。
C項:「停止」按鈕的功能是停止當前網頁的網路連接。C項與題意無關,排除。

F. 中俄貿易促進會是個什麼機構合法么

中俄貿易促進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其宗旨是本著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原則,協助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的相關機構、職能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加強經貿交流與合作,加深相互溝通與了解。為擴大雙邊進出口貿易額度、促進雙邊經貿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促進會接受商務部的管理和國家社會團體管理機構的業務指導。
中俄貿易促進會的任務是:開展市場調研和市場分析,幫助會員企業尋找發展機遇,開辟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市場;為會員企業提供政策、經濟、貿易和科學管理信息,拓寬會員企業發展思路;舉辦各種形式的論壇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會員企業競爭力;組織商務考察和舉辦展覽、展銷及商務洽談會,為會員企業搭建商貿平台;開展法律咨詢服務,維護會員企業合法權益;宣傳會員企業經營業績,擴大會員企業影響,提高會員企業知名度;幫助會員企業搜集國外潛在客戶信息、招投標項目信息、采購訂購信息;充分利用我會在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的資源優勢,幫助會員企業聯系招投標項目、采購項目;幫助會員企業辦理相關投標資格預審許可證、代為辦理護照、簽證等。
原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羅涵先任會長,原國務院經濟協調辦副主任、國內貿易部常務副部長姜習任名譽會長。中俄貿易中有影響的行業龍頭企業董事長和在全國人大、國家工商、海關、質檢、商務等部門擔任過領導職務的同志任副會長,並根據工作開展的需要,聘請了專家、顧問和法律顧問。
中俄貿易促進會在哈薩克、俄羅斯、香港、北京均設有辦事機構,分管各區域相關工作。目前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服務網路。並與獨聯體各國經貿主管機構、行業商協會及實力雄厚的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為了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形成規模效應,在政治局勢穩定、投資環境優良、地理位置優越的哈薩克建立了「中國產品銷售中心」,可以代理銷售產品質量過硬、處於行業領先位置的理事單位產品。通過產品銷售帶動項目投資、技術投資和產業投資等深層次合作,藉助哈薩克貿易樞紐和中轉站的優勢進軍中亞、獨聯體市場。希望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充分發揮溝通橋梁作用,促進中國同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經貿合作快速、健康、有序的發展。

G. 曾經有一個國家叫蘇聯

殷鑒不遠——蘇聯亡國的原因(轉)
此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文責自負(廣西合浦 迴廊主人)

(此文轉自互聯網,作者不詳)
1991年8月解散蘇共,人民沒起來保衛蘇共,各級黨組_織沒抵制,軍隊也分裂和倒戈,因蘇共已名譽掃地。後來查封蘇共各級黨委竟未遇到一次有組織的抵抗,被它代表的人民群眾不是隔岸觀火,就是幸災樂禍,甚至直接加入掘墓人的行列。

小將指責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把蘇聯引向了死亡。繆矣!把主要責任推到戈氏一人頭上能行嗎?似乎不能。其一,歸根結蒂,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而不是某個「叛徒」和「壞蛋」,否則,豈不是抬高了戈氏的歷史地位。其二,蘇共作為一個大黨,有一整套的選拔幹部的機制,怎幺會搞來搞去選一個自掘墳墓的人。況且,1985年蘇共中央政治局在推選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時,認為戈氏是「惟一正確的選擇」。葛羅米柯還盛贊戈氏「精力充沛,黨性強和經驗豐富」。盡管歷史不能假設,但假若沒有戈爾巴喬夫,蘇共和蘇聯歷史又會怎樣呢?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某個人僅憑個人的能量和威望就能改變社會形態。記得恩格斯曾經在《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一文中曾經說到這幺一件事:1848年法國革命失敗以後,有人認為革命失敗的原因是「某甲或某乙『出賣了』人民」。對此,恩格斯強調說:革命失敗的原因「不應該從一些領袖的偶然的動機、優點、缺點、錯誤或變節中尋找,而應該從每個經歷了動盪的國家的總的社會狀況和生活條件中尋找。」 外部壓力始終是事態進程中的一個因素,真正原因來自蘇共內部。

事實上,戈氏的前任,從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到契爾年科,都程度不同地搞過政治、經濟改革,意圖懲 治貪腐、提高效率。然而前蘇聯體制的「緊箍咒」摧毀了他們的努力。舊體制下的各種潛能全部用盡,問題不見解決反而卻越積越多。到戈氏時,他在經濟領域已無「革」可改。這才迅速轉向了「政治改革」。因此,與其說是戈爾巴喬夫把蘇聯引向了死亡,倒不如說是那些死抱舊體制不放的前任們早就為蘇聯鋪好了通向死亡之路。如果說蘇共垮台是改革的結果,不如說是蘇共沒跨越腐~敗陷阱,割斷與人民聯系,在人民不滿和冷漠中失去支持,是自己打敗了自己。

人民冷漠不是人民無情,而是蘇共蛻變咎由自取!

早在列寧逝世前,蘇維埃國家官僚化過程已經開始。斯大林上台後,強化了官僚體制,建立起一種盲目服從上級的「等級制度」,並賦予各級官員種種特權,在龐大的幹部隊伍中形成了一個被稱之為「官僚特權的階層」。

列寧去世之後,也就是說從30年代初期開始,人們便大規模地為斯大林蓋「專用別墅」,並且毫無限制地用公款來支付斯大林家庭的「豪華生活」。斯大林手下的人僅為他在南方就「建過好幾座別墅」。管理著斯大林家庭生活的國家雇員開支這個家庭的生活費用「簡直是把政~府的錢往陰溝里倒!」斯大林晚年時餐桌上必須放著應有盡有的美酒。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畢業於一個航空學院,開始投身於戰爭時只是一個二十歲的上尉,戰爭結束時已是一名二十四歲的中將。1947年從東德調回莫斯科,盡管這時誰都知道他是個「酒鬼」,卻立即當上了莫斯科軍區的空軍首腦。據阿利盧耶娃說,他無所不為,肆無忌憚地利用在其父斯大林身邊的機會,「沒有什幺特權是他得不到的」。「他可以想怎幺就怎幺,可以要啥有啥」。「他作為軍區高級官員,有權支配大筆款項,因此,錢的問題是不在話下的」。在斯大林身邊工作的像警衛長之類的大員在生活待遇上也享有很大的特權。「他們全都為自己修建了鄉村別墅,坐著政~府的汽車,像政~府部長甚至像政~治局委員那樣生活」。即令其中有的「在豪華上要差得多」,「沒有像一位部長那樣生活」,但是如果科學院的研究員「見了他的套間房子和鄉村別墅,是會眼紅的」。除了斯大林及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之外,30年代初期開始,高級干_部包括汽車、別墅、僕役在內的一切家庭生活費用由政~府開支己經成為一種「制度」;不僅黨內要員享受著特殊的生活待遇,甚至他們的親屬也利用其特殊地位「為自己,為他們的近親遠戚,搞豪華生活」。

曾在克里姆林宮生活多年的莉季婭·沙圖諾夫斯卡婭在其所著《克里姆林宮內幕》一書中提到,「隨著蘇維埃社會等級結構的形成和固定,執政黨領導階層的某些人開始搞特殊化,不僅要求權力和威信,而且也要求物質財富和生活享受了。」「表面上的平等和公平是遵守了。可是,同時卻開始盡一切可能地建立『地下』優待和特權制度」。在20世紀初還只出現在比較狹小的領導集團小圈子裡。只是到了後來,隨著黨政機關從中央到地方的逐漸擴大、確定和固定下來,而這些機關又不斷補充進來愈來愈多的 「新人」,這些「新人」也為自己要求相應的權力,和「要求給予他們越來越多的財富、越來越大的特權」。於是,「開始為黨政官員的最高階層建造住宅大樓,在各個部門開辦克里姆林食堂和克里姆林宮醫院的所謂分支。所有人民委員部和其它相當有權的機構,首先當然是國家保安機關,也開始建立同樣只供指定的少數人使用的內部食堂、商店、小賣部、醫院、療養院和休養所。這就無形中脫離了普通老百姓,並且越來越出格」。以一位中央某工業部部長及其家庭在生活上所享受的特殊待遇為例。這位部長月薪是27000盧布,據沙圖諾夫斯卡婭說,這大約比教授的薪水高6—7倍,比工程師、醫生、熟練工人的工資高20—25倍。除此之外,還得一個「紅包」。因為不便於無限制地提高幹_部的工資,於是當局想出了發「紅包」這樣一個「巧妙」的辦法。所謂「紅包」就是一個封好的裝錢信封,這里頭裝了多少追加的錢,按什幺樣的秘密名單分發,出自哪一項基金,普通老百姓是無從知道的。關於這個「紅包」制度,莫洛托夫在1976年8月18日對一位采訪者也曾談到過。他在談話中不僅證實了這種「紅包」制度確實存在過,而且指出這一制度是在大戰後由斯大林親自提議實行的,也就是「用封口的小包給黨內和軍隊領導幹部送一大筆錢」。

斯大林在位時為中央國家機關干_部設立了一套特權制度。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1935年到莫斯科訪問時發現,連無產階級偉大作家高爾基也被當做貴族供養起來。在金碧輝煌的別墅里,為高爾基服務的有四五十人之多,他家裡每天有親朋食客數十人。羅蘭在他的《莫斯科日記》中認為蘇聯已經出現「特殊的共產主義特權階層」和「新貴族階層」。他寫道:「身為國家與民族衛士的偉大共~產~黨人隊伍與其領導者們,正在不顧一切地把自己變成一種特殊的階級」,「而人民則不得不依然為弄到一塊麵包與一股空氣(住房)而處於艱難斗爭的狀況之中」,沿途的一些農民和工人「向我們投來陰郁的目光,有一個上了年紀的婦女向我們揮動著她的拳頭」。

葉利欽在《我的自述》一書中,回顧了特權化在斯大林時代就已大肆蔓延的情形:「你在職位的階梯上爬得越高,歸你享受的東西就越豐富……如果你爬到了黨的權力金字塔的頂尖,則可享有一切——你進入了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完全可以在一個單獨的國家裡為那些獲取權位的少數人而實現。」「全莫斯科享受各類特供商品的人總共有4萬人。國營百貨大樓有一些櫃台是專為上流社會服務的。而那些級別稍稍低一點的頭頭們,則有另外專門商店為他們服務。一切都取決於官級高低。」

腐敗在制度僵化、政府壟斷權利、瓶頸眾多的情況下特別猖獗。在計劃經濟下,許多價格都在市場競爭的最低水平之下,它提供了把收受賄賂作為分配緊缺商品和服務的條件,市場經濟下的合法交易在這樣的體制下成了非法的賄賂。除了把商品和服務銷售給賄賂付得最多者以外,公務員還回顧以製造更多的瓶頸作為索取更高賄賂的一種方法。比如,官員們會有意拖延,製造麻煩。根本問題不僅是存在著市場最低競爭價以下的控制價格,而且是國家官員壟斷權力,這些官員不受效率更高、價格更低的競爭產品的威脅。18

整個前蘇聯集團的經濟狀況給了官員一種動力去利用職位謀取個人利益,也給了其客戶行賄的動機。因為僵化的制度沒有得到公正的法律制度的支持,所以腐~敗十分普遍。相反,高層特權人物行使著最高權威,他們經常會有理由憑借自己的權威更改法律規定。下屬人員無法通過訴諸法律來抵制上司的要求。這個制度不僅僵化,而且獨斷,其本身要求的不合理性使得所有人成了違法者。人們在腐~敗交易中串通一氣成了社會控制的一種方法。審理腐~敗案件被用來懲罰持不同政見者,而不是用來提高政~府官僚機構的運轉效率。 19

前蘇聯的官僚特權階層在得勢的幾十年間,紛紛把公有財物變成自己的家產,各級官員和企業負責人暗中合作,成為貪婪的掠奪者和腐化的寄生蟲。據1962年5月19日的蘇聯《紅星報》報道,列寧格勒一個軍用工廠的領導人,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在工廠所有關鍵性職位上,把國營企業變成了「私人企業」。3年內,僅出售自來水筆一項就貪~污了120萬盧布。另據 1962年5月18日的《烏克蘭真理報》報道,哈爾科夫的一個傢具廠的廠長,在工廠中附設了一個地下針織車間,進行投機生產。這個廠長有幾個老婆,幾輛汽車,幾所房子,並且是賽馬場上的大賭棍。這些企業負責人總是同國家的物資供應部門、商業系統和其它單位的工作人員勾結在一起,在警察和司法機關中也有他們的保護和代理人,甚至還得到了國家機關中高級干_部的支持和庇護。據 1963年10月20日蘇聯《消息報》和 1964年第12期的《消息報·星期副刊》報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的一個附屬工廠的廠長及其一夥,通過賄賂,獲得了58部針織機和大量原料,同52個工廠、手工業合作社和集體農庄搭上關系,幾年中賺了300萬盧布。

他們收買了社會保安機關工作人員、監察員、稽查員、巡視員等。

斯大林時期的官僚特權尚屬一種體制慣性,而吸取赫魯曉夫下台教訓的勃烈日涅夫則有強化特權換取擁戴的政~治自覺。他制定一系列強化特權的條例和規定,將官僚特權系統化、合法化。特別是其執政後期,一方面由於體制的僵化和干_部隊伍的穩定,特別是事實上的終身製得以確立;另一方面由於黨內外民~主和群眾監督機制的破壞和削弱以及腐朽思想對干_部的侵蝕,「特權階層」終於開始形成。據俄國學者最近估計,當時這個階層大約有50—70萬人,加上他們的家屬,共有300萬人之多,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5%。
勃列日涅夫掌管蘇共大權後,對干_部隊伍提出了「穩定」的口號,隨著時間的推移,負責的崗位事實上都成了終身的崗位,而官僚們成為不可替代的人。很多州委書記、部長、黨和蘇維埃機關的負責人占據職務達15-20年之久。他們享受高水平的生活和各種特權。這種對干_部地位和待遇的充分保證和實際上的終身制,不僅使許多干_部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助長了脫離群眾的官僚習氣,更嚴重的是使相當一部分干_部有恃無恐,膽大妄為,公然地以權謀私,導致了腐~敗現象的蔓延。勃列日涅夫為蘇共當了長達18年的家,不僅黨內高官腐~敗泛濫,就連勃列日涅夫的家人和他本人都身陷其中。

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18年間,蘇**內風氣的敗壞和各級官員的種種腐~敗事件廣為流行,貪~污受賄、任人唯親、盜竊國庫等毒素迅速蔓延,不僅黨內高官涉嫌腐敗,就連勃列日涅夫的家人和他本人也都身陷其中。例如,謝洛科夫在當內務部長的17年間,實際上將內務部第一大型國家別墅和曾作為內務部迎賓館的第八國家別墅據為己有。他還在赫爾岑大街24號佔有一套很大的公寓。這兩座國家別墅和公寓里,存放著謝洛科夫及其家人的大量私人財物。在其中的一個別墅里,光地毯就一張迭一張地堆放了七層;而俄羅斯著名畫家的油畫都放在了床底下。身為內務部第一副部長的丘爾巴諾夫,勃列日涅夫的駙馬爺,在幾年的時間里,貪~污受賄達654200盧布,約合美元105萬。上樑不正下樑歪。在勃列日涅夫庇護下的犯罪,成為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效法的榜樣。勃列日涅夫後期,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國里的貪~污腐化問題越來越惡劣了,「漁業案件」、「索契案件」、「克拉斯諾達爾案件」、「海洋案件」、「烏茲別克案件」……都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內務部長謝洛科夫,在任17年,將內務部第一大型國家別墅和曾作為內務部迎賓館的第八國家別墅據為己有。他還在赫爾岑大街24號佔有一套很大的公寓。在其中的一個別墅里光地毯就一張迭一張地堆放了七層,連俄羅斯著名畫家的油畫都被放在了床底下。

H. 前蘇聯為何解體

蘇聯解體的原因
從根本上說,首先,在蘇聯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雖然發達的重工業和不斷的軍備競賽拉動了GDP,從而掩蓋了這一現象。但是這不符合人民大眾的利益,也因此導致了蘇聯人民的不滿。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體製取乏民主,幹部階層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義化,號稱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蛻變為一個與人民利益對立的特權階層。當人民群眾日益感受到特權階層與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體制的衰敗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蘇聯從1922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改革,並強調更加發揚黨內民主。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當權以來,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經濟體制。雖然在這種體制下蘇聯實現了工業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礙了蘇聯的發展。隨後,赫魯曉夫、布里茲涅夫先後進行了改革,但他們的改革都只是對原有體制的小修小補,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再次,俄羅斯在歷史上一再對外擴張,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國十月革命後,一度承認各民族有自決權,但蘇聯後來仍採取對外擴張的路線,從1919年至1940年,先後吞並了獨立的希瓦汗國、布哈拉埃米爾國、烏克蘭國、亞塞拜然、喬治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家,並通過對外侵略和武力威脅兼並了包括羅馬尼亞人、芬蘭人等少數民族的大片土地。蘇聯時期推行俄羅斯化政策,民族主義被視為蘇維埃和社會主義的對立面而受到打壓,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經濟精英多被處決,民族語言文化和民族意識遭到摧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後,蘇聯還對境內的波蘭人、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伏爾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什人、遠東朝鮮人等少數民族實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和種族遷移。此外蘇聯還對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犯下了諸多罪行,如農業集體化時期對富農的屠殺,大清洗時期對黨員、知識分子、軍人和其他無辜者的屠殺,集體處決波蘭軍官的卡廷事件等等。這些罪行隨著「公開化」的進程被逐步公諸於世,對蘇聯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思想沖擊,並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滿情緒。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徹底擯棄斯大林主義留下的政治體制遺產,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但驟然放開的輿論氛圍使公眾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極端思潮所俘獲,在這種背景下,以葉利欽為代表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勢力,試圖把改革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極力促成了蘇聯解體。

I. 蘇聯解體的原因是什麼啊越詳細越好!

http://bbs.zhupao.com/zp_view.asp?boardID=19&ID=34259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個且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沒有戰爭和外敵入侵的情勢下自行解體,令世人震驚與沉思。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蘇聯解體的根源進行了多方面研究,觀點紛呈,智仁互見。總體上大家都認為蘇聯解體是蘇聯社會危機(涉及政治、 經濟、文化、社會、外交、意識形態諸方面)總爆發的結果。筆者也持此觀點,但筆者 不同意有的論者所說:「至於蘇聯的瓦解,也不是如同某些蘇聯問題專家所言,是導因 於境內的民族緊張情勢,雖然這的確一直是蘇聯的隱憂之一。促使蘇聯瓦解的真正關鍵 ,應該是它所面臨的經濟困境。」[1]「蘇聯國際地位的下降,雖然助長了某些民族主 義情感強烈的共和國的分離主張,尤以波羅的海諸國和喬治亞為最——立陶宛首先一 試,於1990年3月挑釁地先行宣布獨立——蘇聯最後的解體,卻不是來自民族主義的壓 力。」[2]筆者贊同法國史學家埃萊娜·唐科斯和日本學者谷煙良三早在蘇聯解體前所 提出的觀點,前者指出:「在蘇聯面臨的所有問題中,最急需解決而又最難解決的顯然 是民族問題。像它所繼承的沙俄帝國一樣,蘇維埃國家似乎也無法走出民族問題的死胡 同。」[3]後者強調,「民族問題已成為左右蘇聯對外行動的危險因素,也是從內部動 搖蘇聯體制的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導致蘇維埃帝國的崩潰。」[4 ]的確,蘇聯解體雖由多種因素所致,但民族問題是一個起關鍵作用的深層次的因素, 值得進一步探討。

蘇聯是在沙俄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以民族為特徵的聯邦制國家。因而,蘇聯民族問題由來已久。從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稱沙皇建立沙皇俄國開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長達370多年中,沙俄先後兼並了外高加索、中亞、波羅的海沿岸國家、西伯利亞和遠東等地,使其版圖擴張了8倍,征服的民族達120多個。為鞏固其野蠻統治,歷代沙皇均對被征服的民族實行殘酷壓迫與奴役,極力煽動大俄羅斯民族沙文主義情緒,唆使俄羅斯人鄙視、仇恨、欺壓非俄羅斯民族。非俄羅斯地區的一切重要職務都由俄羅斯人擔任,俄語為官方語言,禁止用非俄羅斯語出版書報,學校禁止用非俄羅斯語授課,非俄羅斯民族被迫俄羅斯化,並經常遭到蹂躪和屠殺,致使沙皇俄國成為世界歷史上民族矛盾最深厚的國家,是名符其實的「各族人民的牢獄」[5]。十月革命雖然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起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但是舊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國家共同體及其民族問題卻歷史地遺留給了蘇聯。蘇聯黨和國家為解決民族問題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績,但由於歷史上傳襲下來的民族問題的嚴重性和民族關系的復雜性,加之蘇聯在處理民族問題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上的失誤,使民族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蘇聯存在的70年中,其民族問題可謂頭緒紛繁、盤根錯節,大致可概括為四種類型。
一是俄羅斯民族同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俄羅斯民族是蘇聯人數最多的民族,約占蘇聯總人口的50%略強,多數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境內。由於歷史原因,也有不少俄羅斯人散居在少數民族地區。據統計,俄羅斯人在14個非俄羅斯共和國的人口中平均占 19%。俄羅斯民族同當地民族的關系遂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俄羅斯人常被少數民族指責 為「佔領軍」、「殖民者」,而俄羅斯人則感到憤怒,認為俄羅斯對其他民族承擔了過 多的義務,吃了虧還要挨罵,這是不公平的,因而從1990年起,《俄羅斯文學報》等報 刊發出了要求俄羅斯與其他共和國分家的呼聲。
二是加盟共和國內民族之間的矛盾。在一些加盟共和國內,除少數民族與俄羅斯民族間存在矛盾和沖突外,在非俄羅斯民族中也存在著由爭奪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而產生的各種矛盾。例如,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一再要求把摩爾達維亞語定為國語,並把摩文的斯拉夫字母改為拉丁字母,該共和國議會已通過了相應的決議,但這又引起當地講俄語的居民的反對,他們紛紛組織罷工抗議。摩爾達維亞境內的加告茲族人總數只有16萬,可謂「少數民族中的少數民族」,他們也害怕自己的語言被摩語同化,因而也集會遊行,要求成立加告茲自治共和國。此外,有些民族地區與加盟共和國當局之間也是矛盾重重。雖然蘇聯憲法規定,根據各少數民族人數的多少和其他條件分別成立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自治州和民族區,自治共和國、自治州加入所在的加盟共和國,並且通過加入一個加盟共和國的形式加入蘇聯,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的少數民族自治共和國或自治州卻要求脫離加盟共和國。例如,喬治亞加盟共和國境內的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和南奧塞梯自治州都出現了要求脫離喬治亞的集會遊行。
三是加盟共和國之間的民族矛盾。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以一個較大的民族為主,伴之以其他民族而組成的。一些加盟共和國之間實際上就是民族之間,由於歷史積怨、宗教對立、領土糾紛或現實利益沖突等原因而存在著矛盾。如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關於克里米亞半島、科利沃爾斯、頓巴斯地區的爭端;俄羅斯與哈薩克之間關於堅季茲湖地區大片領土的爭端;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之間關於威特比斯州3個區、哥美里州6個區及斯摩棱 斯克州的哥列茨基等地區的爭端;俄羅斯與愛沙尼亞之間關於普斯科夫州的楚德湖和納 爾瓦河地區的爭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之間關於撒馬爾罕和布拉市的歸屬問題的爭端等 等。這類民族矛盾最典型的是南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共和國之間圍繞納 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的歸屬問題而出現的武裝沖突。1987年秋,阿境內主要由亞 美尼亞族組成的納卡州認為本民族遭受歧視而提出脫離亞塞拜然共和國、加入亞美尼亞 共和國的要求,得到亞美尼亞的全力支持而遭到亞塞拜然的堅決拒絕。亞塞拜然人湧入 納卡州,與當地的亞美尼亞人發生暴力沖突,造成26名亞美尼亞人和6名亞塞拜然人死 亡,近200人受傷的流血慘案。蘇聯中央政府調動軍隊制止了沖突。1988年3月,蘇聯最 高蘇維埃宣布拒絕亞美尼亞的要求,同年7月12日,納卡州蘇維埃投票決定脫離阿塞拜 疆共和國,蘇聯中央政府和亞塞拜然均不予認可。此後,阿、亞兩族之間的敵對活動不 斷升級,沖突亦蔓延至其他城市。1990年1月,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部分沖突嚴重的地 區處於緊急狀態,並派蘇軍和內務部隊趕赴當地恢復和維持秩序。此後局勢非但沒有根 本好轉,矛盾反而加深。1991年蘇聯解體後,納卡州歸屬問題遂成為阿、亞兩個獨立共 和國之間的爭端。表面上看,這屬於領土之爭,而實質上,圍繞這一問題的矛盾卻發展 為把矛頭指向中央、反對蘇維埃、要求退出聯盟的政治斗爭,而且,南高加索地區的民 族沖突具有一個顯著特點即採取了武裝暴力的方式。
四是加盟共和國與聯盟中央的矛盾。這一矛盾主要表現為加盟共和國爭取自主權和要求獨立。最為突出的是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個加盟共和國。這三國雖是小國,但地處戰略要沖,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與北歐國家相近,在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與西方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是根據1939年8月23日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及秘密議定書而並入蘇聯版圖的。並入蘇聯後,由於受全國政治經濟體制的制約和各共和國之間「平調」政策的影響,三國發展緩慢,與北歐諸國的水平相差甚遠。因此,三國認為,並入蘇聯給他們造成巨大不幸。於是從1987年起,每年的8月23日三國民族主義者都在各自的首都舉行大規模集會遊行,打出以前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旗幟,譴責蘇德條約及其秘密議定書導致了蘇聯對當時獨立的三個共和國的佔領,要求更多的自主權,直至脫離蘇聯。1989年8月23日,這三國利用蘇德條約簽訂50周年之際,舉行了有百萬人參加的「波羅的海之路」的示威活動,示威者手拉手組成了連接三國主要城市,長達650公里的人鏈,表明脫離蘇聯而獨立的決心,煽動起十分激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波羅的海地區民族主義運動的特點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而且三國協調行動、步調一致,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不過斗爭的方式與前述納卡問題不同,沒有發生武裝沖突,而是以集會、示威、遊行、立法等和平途徑為主。

任何一個多民族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民族問題,而只有當這些問題尖銳激化到無法解決的地步才會危及社會的穩定甚至國家的統一。蘇聯也不例外。那麼,是什麼原因使蘇聯民族問題激化並進而導致了聯盟的解體?不少學者認為,其源蓋出於戈爾巴喬夫推行錯誤的改革和國際反動勢力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筆者認為,比較而言,下列因素更為重要。
(一)背離聯邦制原則,實行高度中央集權制,加深了各共和國與聯盟中央的矛盾。蘇聯的國家體制採用以民族為特徵的聯邦制。1922年12月30日蘇聯成立時由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4個蘇維埃民族共和國組成,這4個加盟共和國是以一個主體民族的名稱來命名的。1924~1940年,蘇聯發展成為16個加盟共和國,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1991年蘇聯解體時是由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摩爾多瓦、立陶宛、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這15個加盟共和國的國名也都是以一個主體 民族的名稱來命名的。蘇維埃聯邦制是列寧的一大創造。十月革命前,列寧一直堅持無 產階級革命勝利後應建立民主集中的單一制國家,他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採用聯邦制 是歷史的倒退,因而反對建立聯邦制國家。十月革命勝利後,由於國內外出現十分尖銳和復雜的形勢,列寧改變了原來的主張,轉而認為建立各蘇維埃共和國聯合統一的聯邦制國家是適宜的。因為列寧看到,在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過程中,被壓迫民族表現出獨立自主的強烈願望,建立了各自獨立的蘇維埃共和國。在此情況下,若再堅持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國就易使少數民族產生誤解和不信任,加之協約國為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進行了聯合武裝干涉,如不建立各民族聯合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就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危險。需要指出的是,在實行聯邦制的條件下,列寧還特別強調兩點:其一,為體現社會主義民族平等,各蘇維埃共和國應以完全平等的主權國家自願聯合組成蘇維埃共和國聯盟,各共和國實行民族自決,有加入和退出聯盟的權利。其二,聯邦制是向民主集中的單一制國家的過渡形式。但從斯大林開始的蘇聯領導人卻片面理解列寧的聯邦制思想,把建立聯邦制國家看成僅僅是為解決當時復雜民族問題的權宜之計,利用列寧關於聯邦制是向集中制過渡形式的觀點作為實行中央高度集權體制的依據,從而背離了聯邦制原則。從表面上看,1924年、1936年和1977年的蘇聯憲法均重申了蘇聯成立宣言和聯盟條約的精神,明確規定蘇聯是各主權蘇維埃民族共和國的聯盟,蘇聯保護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加盟共和國獨立行使自己的國家權利(典型的是聯合國成立時,烏克蘭、白俄羅斯也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並且長時間在聯合國派有外交代表),並可以自由退出蘇聯。這種雙重主權國家的規定,在世界上實行聯邦制的國家中是獨一無二的,似乎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許可權很大。而實際上,從1922年至20世紀80年代末,沒有一個加盟共和國可以自由退出蘇聯,而加入蘇聯的共和國也不全是自願的,如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以及完整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摩爾達維亞三國加入蘇聯就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至於憲法賦予加盟共和國所享有的獨立行使經濟、財政、內務、司法、文化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檢查監督和民族事務等方面的權利,也幾乎是有名無實的。因為,列寧去世後,斯大林違背了列寧堅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逐步加強了個人集權地位,形成了黨內高度集中的領導體制。同時,斯大林又把黨和國家混為一談,黨政不分,以黨代政,把黨內高度集權集中的組織領導體制推行到國家體制上,形成了高度集權集中的國家體制。後來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進行了改革,但並沒有改變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黨和國家高度集權集中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聯邦制原則名存實亡。在經濟上,聯盟中央通過由它直接管理的聯盟部及聯盟——共和國部,控制了共和國的絕大多數企業和資產。如斯大林時期,聯盟部所屬企業佔全蘇工業總產值的89%,共和國部所屬企業只佔11%;赫魯曉夫時期的聯盟部及聯盟——共和國部所屬企業佔97%,共和國部所屬企業佔3%;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聯盟部及聯盟——共和國部所屬企業佔94%,共和國部所屬企業佔6%[6]。更有甚者,共和國連修建200張病床以上的醫院或投資400萬盧布以上的項目的權利都沒有,而聯盟中央在共和國修建新項目都可以不經共和國批准,也不同共和國商量。這不但造成經濟發展結構不合理,使共和國利益受到損害,而且極大地挫傷了共和國的積極性。這種僵化而非彈性的管理體制從根本上講不利於蘇聯的 存在和發展,因為它把大多數加盟共和國推向一個非此即彼的尷尬境地:要麼是被強行 地留在蘇聯,要麼是一有機會就徹底掙脫聯盟。而且不管多麼有名無實,蘇聯的成立宣 言、聯盟條約以及歷次憲法所宣布和賦予的各民族享有自決權及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 地位與自由退盟權,還是為民族分離和獨立運動提供了合法理論依據,從而導致聯盟的 解體。
(二)在理論上,超越社會發展階段,過早地宣布民族問題「已經解決」,導致民族關系中的消極現象日益增多。歷史實踐表明,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社會主義制度從建立到完全實現社會主義理想,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加之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也需要逐步發展與完善,這就決定了在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民族問題也將長期存在。
列寧之後的蘇聯歷屆領導人對民族問題的認識,都未能達到列寧所達到的高度,他們在民族理論上一直存在「左」的傾向,這同蘇聯領導人對社會發展階段的認識有密切聯系。他們總是抱有不切國情的超前認識,不是盲目地宣布蘇聯建成了社會主義或進入了發達社會主義,就是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而在他們的思想深處,民族進程與社會進程是同步的,因而民族問題必然隨著社會進入高級階段而不復存在。具體而言,1936年斯大林宣布蘇聯已經消滅了剝削階級,建成了社會主義,不久,聯共(布)十八大進一步宣布,蘇聯已完成了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建設並從社會主義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階段。因此,在民族問題上,斯大林認為「製造民族糾紛的主要勢力即剝削階級已被消滅,培植民族互不信任心理和燃起民族主義狂熱的剝削制度已被消滅」,「真正兄弟合作的關系」已建立起來了,「蘇聯各民族和種族,在全國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權利,所以根本談不到民族權利會受到損害。」[7]甚至認為蘇聯各民族「已經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以一種堅固的友誼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蘇聯「已經成為全世界真正民族平等與合作的榜樣和典範」[8]。這顯然不符合客觀實際。1961年赫魯曉夫宣布20年基本建成共產主義,在這個條件下,「蘇聯已經解決了人類世世代代所關心的,而資本主義世界直到現在仍然尖銳的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即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因為「在蘇聯已經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徵的不同民族人們的新的歷史共同體——蘇聯人民。」[9]同樣,1967年勃列日涅夫提出,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社會主義,正在向共產主義轉變,因而「民族問題徹底地一勞永逸地解決了。」[10]可見,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對蘇聯民族問題狀況都作出了錯誤的估計。就連提出各種新思維的戈爾巴喬夫也未能跳出上述觀念的圈子,在其《改革與新思維》一書中很少論及民族問題,在民族理論上基本步了前任之後塵。在蘇共二十七大的政治報告中,戈爾巴喬夫強調指出:「蘇聯已經一勞永逸地消滅了各種形式和表現的民族壓迫和民族不平等。各民族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誼,對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尊嚴的尊重已得到確立,並已進入億萬人的意識之中。蘇聯人民是一個嶄新的社會和族際主義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是由一致的經濟 利益、意識形態和政治目標結成的。」[11]正是由於蘇聯領導人對本國民族關系發展狀 況的錯誤估計,忽視民族問題的普遍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因而蘇共總是對實際存在的各種民族問題熟視無睹,報喜不報憂;總是強調各民族的共性而無視其個性,人為地加快各民族接近和融合的進程。這樣,舊的民族問題被人為地掩蓋起來,得不到及時解決 ,而新的問題又積累下來,新舊矛盾交織,一旦總爆發就必然危及國家統一。
(三)民族政策失誤引起族際關系緊張。正確的民族政策是建立在對民族關系狀況及各民族間主要矛盾的正確估計和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列寧之後的歷屆蘇聯領導人對蘇聯民族問題的解決估計太高,嚴重脫離實際,因此在民族政策上必然會出現一系列失誤。蘇聯民族政策失誤主要表現在用階級斗爭方式處理民族問題和維護大俄羅斯民族沙文主義兩方面。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與階級、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是兩類不同的概念,雖然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在任何歷史時期都不能將其完全等同。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民族問題一般屬於人民內部性質的矛盾,只能通過宣傳、教育、疏導、協調等方法妥善加以解決。然而列寧之後的蘇聯領導人卻忽視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的區別,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民族矛盾和民族糾紛歸結為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把任何謀求本民族利益的努力不加分析地斥之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以階級斗爭的方式處理民族問題。30年代初,蘇聯不顧少數民族的特殊性,強制實行農業集體化,使哈薩克、烏克蘭、白俄羅斯和高加索等地的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因飢荒而死亡500~900萬人[12],引起當地人民的不滿和反抗,斯大林將他們打成民族主義危險分子,流放和鎮壓了大批 農民和富農。1934年1月,斯大林在聯共(布)十七大總結報告中明確提出,蘇聯國內民 族矛盾的實質是階級矛盾,民族紛爭的實質是階級斗爭。他認為民族主義與機會主義一 樣是社會主義的階級敵人。特別是在大清洗運動期間,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多數領導幹部 和知識分子因所謂「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罪名而遭到清洗和鎮壓。如1937~1938年間 ,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亞美尼亞等共和國黨中央第一書記皆被處死;哈共中 央局成員全部被殺;1937年5月,出席喬治亞共產黨十大的644名代表,會後不久竟有 86%被捕、流放或遭監禁。衛國戰爭時期,借口某些少數民族中有人「與法西斯勾結而 背叛祖國」,就把克里米亞韃靼人、德意志人、麥斯赫特土耳其人等11個弱小民族的大 約500萬人趕出其世代居住地,強制其遷往中亞和西伯利亞等條件艱苦的地方,其中有 幾個民族在赫魯曉夫時期恢復了名譽,返回家園,恢復了自治,而另3個民族,後來雖 也恢復了名譽,但未允其重返家園,恢復自治,因而留下動亂的根子。赫魯曉夫和勃列 日涅夫當政時期,仍然堅持民族矛盾的實質是階級矛盾的觀點,並且認為國內民族主義 活動是國際階級斗爭的反映。因而將各共和國內不滿蘇共政策、要求擴大自主權以及歌 頌本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幹部和知識分子統統當成資產階級分子,大加批判或監禁,把 不滿和反抗的少數民族作為社會主義的階級敵人進行打擊和鎮壓。用階級斗爭方式處理 民族問題,其結果是在民族關系中人為地製造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把屬於各民族間的 內部矛盾人為地轉化為敵我矛盾,造成長期階級斗爭擴大化,嚴重傷害了這些民族的感 情,加深了民族關系危機,助長了民族分離傾向。
大俄羅斯民族沙文主義作為舊時代的糟粕,在社會主義的蘇聯建立以後理應予以清除。列寧堅決反對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思潮,如大俄羅斯主義和各種地方民族主義,他要求著重反對大俄羅斯主義。列寧多次強調指出,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是妨礙實現各民族平等和團結的主要危險,因此,他宣布「要同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決一死戰。」[13]但列寧之後的蘇聯歷屆領導人都忽視了列寧的教導,雖然他們一直籠統強調反對民族主義,但實際上著重反對地方民族主義,維護大俄羅斯沙文主義傳統。第一,歪曲沙皇征服少數民族的歷史,把沙俄的侵略擴張說成是應少數民族的「請求」,是少數民族的「自願歸並」,沙皇給被征服民族帶來「文明與進步」,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他們認為在二次大戰中蘇聯恢復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等地區,強制立陶宛、拉脫維亞、 愛沙尼亞和摩爾多瓦四國加入蘇聯,收復庫頁島及千島群島,「這樣的邊界最符合蘇聯 歷史的真實」[14]。在斯大林看來,凡沙俄帝國佔領過的領土都應該是蘇聯的領土,強 占這些地方是恢復甦聯「合理的邊界」。這實際上違背了蘇聯成立之初列寧制定的關於 不允許劃分勢力范圍的對外政策原則。第二,任意吹捧俄羅斯民族是蘇聯的偉大民族和 領導民族,無視其他民族的地位與貢獻。如他們宣稱俄羅斯是各共和國聯合成統一國家 的「中心」,吹捧俄羅斯是「蘇聯各民族的領導力量」「是蘇聯各民族的母親」,「是 俄羅斯人幫助其他民族克服了幾百年的經濟和文化落後狀況」[15]。甚至在1989年9月 蘇共民族政策綱領中仍堅持要以俄羅斯為中心建立新聯盟國家,繼續強調「俄羅斯過去 和現在都是整個聯盟國家的凝聚力量,對於克服民族地區的落後狀況作出了決定性的貢 獻」[16]。第三,俄羅斯人在政治上享有特權。1923年6月,按斯大林在全蘇民族工作 會議上提出的選舉原則,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由350名代表組成,其中俄羅斯聯邦共和 國代表為280名,佔80%,而其他3個共和國代表只有70名,僅佔20%[17]。在歷屆蘇聯最 高國家權力機關和執行機關中,雖然各民族共和國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參加,但歷屆國 家元首則大多為俄羅斯人,歷屆蘇聯政府首腦除斯大林一人外都是俄羅斯人,至於聯盟 中央政府各部委主要領導職務也大多由俄羅斯人擔任。在實際上直接掌控國家最高權力 的蘇共中央領導機關中,雖有少數非俄羅斯人參加,但除斯大林外,其餘各屆蘇共中央 最高領導職務均由俄羅斯人擔任。典型的例證是,安德羅波夫為首的10人組成的中央書 記處全部是俄羅斯人;各主要民族共產黨員佔全體黨員總數的比例分別為:俄羅斯59.8 %、烏克蘭16.02%、白俄羅斯3.76%、烏茲別克2.31%、哈薩克1.94%、喬治亞1.68%、 亞塞拜然1.65%、亞美尼亞1.51%、摩爾達維亞0.53%。上述做法,嚴重違背了各共和國 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則。第四,強制推廣俄語並作為蘇聯的國語,歧視少數民族語言。語 言是民族的主要特徵之一。在多民族國家裡,語言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 克思主義反對對任何民族語言的任何歧視和限制,不允許任何民族語言享有任何特權, 認為如果把一個大民族的語言強加給其他民族,勢必造成人為地實行民族同化政策。列 寧指出:「誰不承認和不維護民族平等和語言平等,不同一切民族壓迫或不平等現象作 斗爭,誰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義者。」[18]他堅持民族語言平等, 反對強行推廣俄語,他指出:「用棍棒強迫」其他民族學習俄語,其後果只能是「使偉 大而有力的俄羅斯語言難以為其他民族集團所接受,主要是會加深敵對情緒,造成無數 新的摩擦,增加不和和隔膜等等。」[19]但列寧之後的歷屆領導人都違背民族平等的原 則,在全國范圍內強制推廣俄語,力圖使俄語成為各共和國國語。據統計,1986年蘇聯 出版發行各種書籍22億冊,其中俄文書籍佔86%,而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書籍僅佔14%(少 數民族人佔全蘇人口49.2%)[20]。有幾十個小民族的語言和文化處於消失的邊緣。
幾十年來,列寧之後的蘇聯領導人縱容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做法,嚴重破壞了民族平等原則,事實上使俄羅斯處於聯盟中央領導地位,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享有特權,而其他少數民族則處於附屬的「次等民族」地位。民族不平等現象的長期存在,激發了少數民族對聯盟中央和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嚴重不滿情緒,非俄羅斯民族的民族主義普遍存在。這兩種民族主義互為因果,成為蘇聯解體的關鍵因素。
收稿日期:2002-06-16
【參考文獻】
[1]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民族與民族主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01.
[2]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730.
[3]埃萊娜·唐科斯.分崩離析的帝國[M].新華出版社,1982:271.
[4][日]谷良三.動搖蘇聯體制的「民族炸彈」[N].世界周報,1983-10-18.
[5]列寧全集:27卷[M].人民出版社,1990:85.
[6]果洪升.中國和前蘇聯民族問題對比研究[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70.
[7]斯大林文選:上山[M].人民出版社,1978:88;89;103.
[8][9][14]趙常慶,陳聯璧.蘇聯民族問題文獻選編[Z].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175;250;176.
[10]勃列日涅夫言論集:8集[Z].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93.
[11]蘇聯共產黨第二十七次代表大會主要文件匯編[M].人民出版社,1987:71.
[12]羅·梅德韋傑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義[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118.
[13]列寧全集:43卷[M].人民出版社,1987:216.
[15][16]江流,徐葵,單天倫.蘇聯劇變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240-241;252.
[17]伊·麥斯特連科.蘇共各個時期的民族政策[M].人民出版社,1983:103.
[18][19]列寧全集:24卷[M].人民出版社,1990:130;311.
[20][美]華爾街時報,1988-03-30.

熱點內容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 發布:2025-01-19 18:54:39 瀏覽:483
注會經濟法幾篇 發布:2025-01-19 18:38:58 瀏覽:710
合同法簽署日期 發布:2025-01-19 18:26:31 瀏覽:500
居委會選主規章 發布:2025-01-19 18:23:20 瀏覽:117
企業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18:14:21 瀏覽:541
指導意見是部門規章嗎 發布:2025-01-19 18:12:57 瀏覽:796
公司更名後的債權債務法律 發布:2025-01-19 17:15:07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