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法律援助
㈠ 池州大學的學院院設置
文學與傳媒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創建於1977年,是學院最早開設的系科之一。經過近40年的建設和發展,設有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高級文秘方向)、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有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詩學研究中心、通俗文學與張恨水研究中心和女性與性別文化研究中心等四個研究中心。2012年,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評為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文學與傳媒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碩士生導師2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省校級中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5人。
文學與傳媒學院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健全的教學管理機制和優良的辦學傳統。所培養的畢業生具有基礎扎實、人文素質高、創新潛力大、適應面廣等現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所需求的基本素質,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贊譽。 外國語學院設有英語(師范)、英語(商務)和法語等本科專業。
外國語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5人、外籍教師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教師中有省校級教學名師各1名;省級教壇新秀1名;校級教壇新秀2名;有2人先後到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學習深造、2人到美國參加短期培訓、1人到法國留學。
外國語學院一直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能力,抓課堂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注重語言的工具性,積極組織課內實踐教學;同時還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將課堂教學有效地延伸到課外,除每年的五月定為外語活動月外,還辦有英文報紙Sunflower、定期開展大型外語角活動等。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各種競賽以及考證、考級。這些課外實踐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和專業素質,學生專業四、八級通過率逐年提高;2012年以來外語系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和就業率均名列前茅;2013年我院學生在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教師的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有1項課題獲教育部立項;3項課題獲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立項;主編或參編教材5部;公開出版學術論著1部;廳級人文社科課題及教研課題立項達20餘項;獲得省校級教學成果獎若干項;2012年英語專業獲批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基礎英語》為省級精品課程;基礎英語教學團隊2013年獲批省級教學團隊;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為校級首批重點學科;英語為校級特色專業。此外還有校級1+N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校級大學英語教學團隊。
音樂與教育學院
音樂與教育學院現有美術學、音樂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四個本科專業。
現音樂與教育學院有專業教師4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碩士40人。
新落成的藝術大樓建築面積18000餘平方米,風格新穎,功能齊全,藝術系現有版畫工作室、漆畫工作室、陶藝工作室、綜合材料工作室、電腦設計工作室、設計教室、學生畫室、書法國畫工作室、陳列室、藝術展廳以及電鋼琴室、電腦音樂室、電子琴教室、古箏教室、合唱教室、視唱教室、學生琴房、其它樂器教室、形體教室、小音樂廳、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備。藝術系歷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100%。 體育學院前身為池州學院體育教學部,創建於2007年,2014年開設社會體育(體育旅遊方向)本科專業和社會體育與體育教育兩個專科專業,2013年新增休閑體育本科專業,學生數413人。現有專、兼任教師34人,其中國內訪問學者1人,副教授7人,講師16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1人。一個2500人看台的體育館,400米標准體育運動場、300米田徑場、室內風雨球場、體操房、健身房、三十多塊籃球場地及10餘塊排球場地,4塊室內羽毛球場地和6個網球場地,生化實驗室,解剖實驗室,體育行業特有培訓基地,擁有多個實驗基地,教學設備完善。
音樂與教育學院
音樂教育學院現有學前教育、應用心理學兩個本科專業;設有學前教育學、應用心理學、公共教育學心理學三個教研室,有心理學實驗室1個,學前教育基礎技能實訓室15個,學前兒童行為觀察室1個。
音樂教育學院現有教師22人,其中碩士生導師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
擁有1個省級教學團隊(教師教育類課程)、1個院級重點學科(教育學原理),建有1門省級重點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一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全系教師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省部、廳級各類課題50多項,出版專著和教材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管理與法學院成立於1982年。2014年設有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知識產權三個本科專業,其中土地資源管理為省級特色專業;設有九華山佛文化研究中心、鄉村發展與法治發展研究中心和政治學、法學、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四個教研室。
管理與法學院現有教師55人(含外聘教師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48人。在校生1165人。
建有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產權等校外專業實習基地;設有土地資源管理模擬實驗室、土地開發經營實驗室、建築制圖實驗室、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驗室、法律援助部和模擬法庭實驗室等校內實驗實訓室;享有「安徽知識產權培訓(池州)基地」、「安徽省知識產權培訓中心池州培訓基地」;辦有《求索報》、《學生工作簡報》等報刊;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五根棒」文藝團、「晨曦」社會調查協會、大學生法學會、「未來管理者」協會、Eleven足球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
建院以來,已向社會各界輸送合格畢業生4000餘人,其中有大學教授、教學名師、執業律師、房地產估價師,土地估價師、企業高管和知名企業家等,不少已走上領導崗位。2012年以來,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6%以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穩步提升,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現代傳媒系設有廣播電視編導、廣告學(數字媒體方向)、動畫、網路與新媒體等四個本科專業。
現有副教授4名、客座教授6名,講師14名、工程師2名、助教10名,其中碩士26人。
現代傳媒系擁有開路、閉路兩個經國家批準的正規電視台;建有新聞演播室、專業非編實驗室、影視製作實驗室、攝影實驗室、音頻設計實驗室、廣告設計製作實驗室、二維動畫實驗室、三維動畫實驗室、多媒體設計實驗室、常規媒體實驗室、計算機組網與維護實驗室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00餘萬元,主要有專業攝像機45台、專業數碼照相機70餘台、高檔非線性編輯系統36套、電子現場製作系統2套、電視發射機2台、有線電視接收系統60套、大幅面特種材料列印機1台、噴繪機1台、雕刻機1台、動畫專業數位板70個、拷貝台40台等。該系教師大部分是多年從事電視台工作、數字媒體技術、動畫設計製作網路與新媒體工作的資深教師,工作經驗豐富,技術力量強。該系與池州市廣播電視台、銅陵市廣編電視台、安徽中卡通動畫製作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建有多處實習實訓基地,教學設施完善。 商學院成立於2002年,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三個本科專業。
商學院現有專兼任教師49人,3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00餘人。學生結構呈多元化,文理科兼容。
現建有商學院實驗實訓中心,對外聯絡發展部。擁有省級實踐實訓創新基地,建有電子商務實驗室、ERP沙盤實驗室、國際貿易實驗室、市場營銷模擬實驗室、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等;設有經濟學、會計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四個教研室;應用經濟學現為校重點培育學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為校特色專業,會計學科師資為校優秀教學團隊。 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設有歷史學(師范類)、文化產業管理兩個本科專業,設有中國歷史與文化、世界歷史與文化、文化產業管理、社會工作四個教研室,建有「池州儺文化研究中心」、「皖南民俗文化展覽室」、「皖南農業歷史與農村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和實踐教學平台。
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8人,碩士17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屬重點高校兼職碩士生導師3人。擁有1個省級C類重點學科(專門史),1個省級教學團隊(中國歷史與文化),1個省級特色專業(歷史學),1個院級重點學科(歷史學);建有《中國歷史與文化》、《中國近現代史》、《歷史課程與教學論》等3門省級精品課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研究項目8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0部,發表專題學術論文400餘篇,主持編寫出版「歷史與社會叢書」一套,參與組織編寫出版「社會工作叢書」一套;獲安徽省社科成果獎二等獎2項,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該系辦有《粉筆頭》、《九華史林》報刊及歷史愛好者協會、草根社會工作協會等學生社團,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供舞台。學生社會實踐曾獲「安徽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學生綜合素質高,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曾獲院「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機電工程學院是我院工科類辦學最早、實驗設施最雄厚、實踐教學最有面效的系之一;設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五個本科專業。有新能源與節能技術研究中心、先進材料制備與成形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量子信息與光電信息科學技術交叉研究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具有碩博士學位50餘人。近三年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20餘篇,承擔各級教科研項目60多項。
2014年在校生達1650餘人,在辦學實踐中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有實驗實訓中心包括逸夫機電實驗大樓(建有機械、電子、光電、微電等學科專業實驗室34個)和機械加工實訓中心,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擁有實驗設備價值約1200餘萬元,有工科校內外實習基地8處。對畢業生實行雙證制,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近幾年,連續獲得院「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資源環境學院現有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系統、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測繪工程七個本科專業,其中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專業採取課堂教學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統一安排實習實訓工作。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旅遊管理專業入選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和校級特色專業,地理學教學團隊入選省級教學團隊,地理科學被評為學院首批重點建設學科。
現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講師19人;博士6人,碩士42人;碩士生導師2人,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名,校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安徽省高校教壇新秀1人,校級教壇新秀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此外還在高校、政府部門和企業聘請了8名客座教授。建有地質實驗室、測量實驗室、GIS實驗室、環境分析實驗室、導游模擬實驗室、模擬客房、模擬中餐廳、模擬西餐廳等實驗實訓場所,在廬山、黃山、九華山、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地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設有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應用化學是安徽省特色業和教育部本科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材料學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現有專、兼職教師56人(包括外聘教師),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或高級工程師14人,講師或工程師20人,博士和在讀博士13人,碩士學位37人。
系實驗中心是省級實驗實訓示範中心,建築面積12000 m。各類基礎實驗室共48間,另還建有精細化工實訓、材料加工實訓、材料與化工模擬實訓等專業實訓實驗室。中心擁有各類儀器設備總值近1000萬元。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先後承擔國家級本科教學改革試點項目、省級實驗中心建設項目、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精品課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等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和提升計劃5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科技部項目1項、省廳級科研課題共71項,主編教材3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50篇,其中SCI、EI收錄70篇。2012年以來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建有非金屬工程材料研究中心、應用化學研究中心,與20家企事業單位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實習與就業基地。
我院注重應用型專業建設,與九江天賜新材料股份公司的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開設「池州學院天賜班」。我系注重學風建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除國家和學校給予的各類獎學金外,我系還設有「立白獎學金」、「天賜獎學金」。近兩年,本科生考研達線率均在30%以上。各類畢業生深受企事業單位歡迎。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現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應用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路工程五個本科專業。下設基礎數學、應用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理論與軟體技術、網路工程和計算機公共基礎六個教研室。
現有教師(含兼職、特聘、返聘)7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博士(含在讀)11人,碩士(含在讀)61人。教師中獲陳香梅教育獎1人,省級模範教師稱號1人,省級教壇新秀獎1人,院優秀教師獎4人,院教壇新秀獎3人,另外還有教學型導師10人,科研型導師10人。
全院教師已主持省廳級科研項目25項,院級教、科研項目40項,公開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的有63篇,在國家二類期刊上發表的有60篇。已出版《高等數學》、《大學計算機基礎》、《現代教育技術》、《VFP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六套教材。現有計算機軟體、硬體、網路、組裝與維護、綜合布線、嵌入式和創新等七個專業實驗室,微機300多台,設備總價值逾400萬, 實驗室面積660平米。現有數學類、計算機類圖書近10萬冊,其中中、外文期刊100多種。
該院本著「寬基礎、重應用、強能力」的原則,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搭建三個平台:一是實習實訓平台,除了與2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就業基地外,還利用校內資源建立了嵌入式與物聯網應用開發小組、軟體設計與開發小組、信息技術與網路維護維修小組;二是科技創新平台,組織學生申報國家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開展數學建模訓練、計算機設計訓練、單片機開發訓練、機器人控制訓練、軟體工程師計劃和卓越中小學數學教師計劃,2014年該系共有21名同學獲得國家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資助,有100餘人在國家級、省級以上的比賽中獲獎。三是職業資格證書獲獎平台,該系開展了教師資格認證、信息技術應用認證、軟體工程師認證、准精算師認證和思科網路認證,畢業生90%以上都獲得其中一種以上證書。
該院不僅為學生提供就業能力,同時還為部分學生想進一步深造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打下堅實的學科基礎。為此開設了高等數學選講、高級英語選講、專業課選講等選修課,供學生按不同的發展需求選擇。
該系辦有《求證報》,設有清泉書畫社、藍天電腦愛好者等學生社團,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組織協調和動手操作等能力,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5%以上。
㈡ 安徽法律援助網是什麼網址
合肥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1-2677094 淮北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61-3020931 淮南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4-6657565 安慶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6-5534424 阜陽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8-2298609 界首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8-4812216 宿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 0557-3041840 馬鞍山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5-2324242 銅陵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62-2837984 蚌埠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2-2048386 蕪湖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3-3878951 寧國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63-4022226 巢湖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65-2314194 六安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64-3327732 滁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0-3030248 天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0-7021437 池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66-2811051 黃山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電話:0559-2520091 安徽法律援助網站還沒建好,有問題可以與當地法律援助中心聯系
求採納
㈢ 銅陵市教育民生工程
6月5日,一條激動人心的消息從銅陵市民生工程實施大會上傳出:在省政府統一確定的十二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銅陵市增加了「控制血吸蟲病傳染源」等八項民生工程,民生工程達二十項,涉及資金超過2.7億元。
近年來,銅陵市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如何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市民?「每年必有一項民生問題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每年新增財力的60%-80%用於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工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好事要辦好,要一屆政府接著一屆辦。」銅陵市領導的決心擲地有聲。
構築一張網: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2005年6月,市領導在開門接訪時,遇到一個棘手問題。一位正在讀高三的女孩患尿毒症,要求政府給予救助。因其既不是低保對象,又不能參加醫療保險,不屬於政策救助范圍。市領導只好責成相關部門從其他渠道給予一定救濟。
像患病女孩一樣既不屬於低保對象又不能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到底有多少?這牽動著銅陵市所有領導的心。去年底,該市開展深入調研,發現全市這樣的城鎮非職工居民多達12萬人。很快,《銅陵市城鎮非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浮出水面。歡呼聲,從全市12萬多名城鎮非職工居民的心裡發出,因為從今年1月1日起他們開始享受大病醫療保險。
事實上,近年來銅陵市積極探索並著力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狀況,多項工作刷新全省乃至全國紀錄。2005年,該市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市,並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大病醫療統籌覆蓋,城鄉困難群眾中患癌症、危重精神病等13類疾病的人員,人均每年可獲得4000—12000元的資助。2005年底前,全市農村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市所有城鄉低保全覆蓋,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助106元,農村月人均補差40元,補差金額全省最高。同時,在全省率先對失地農民和農村低保戶實行「農轉非」,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范疇;率先對各種靈活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養老保險實施補貼。
讓全體市民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既是政府應該提供的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更是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銅陵市根據不同群體、不同情況,從解決群眾最迫切的困難問題著手,真正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成功構築了一張社會「安全網」。
拓寬一條路:努力開辟就業綠色通道
銅陵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隨著部分礦山資源日趨枯竭和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推進,一批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就業再就業矛盾十分突出。
「就業是民生之本。」市委書記沈素琍在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大會上說:「黨委和政府不抓就業,就是不務正業!」按照「讓有就業能力的人都能就業」的目標,該市提出「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堅持多管齊下,積極開辟就業綠色通道,多渠道拓寬民生之路。
根據產業結構特點,銅陵市把發展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銅工藝品加工這三個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增加就業崗位的突破口。從2001年開始,每年由市財政安排200萬元引導資金,用於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全市該類企業現已發展到92家,新增就業崗位10000個,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4000人。該市還充分發揮組織起來就業的作用,共建立再就業園區(街)9個,組建各類就業組織119家,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038人。
另一方面,銅陵市積極完善勞動保障服務體系。全市建立12個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56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建成新的市勞動力市場,累計免費職業介紹下崗失業人員21400人次;全方位提供就業免費培訓,累計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5000餘人次;連續三年在全市開展「就業幫扶百日攻堅」專項活動,目前已有1410人通過就業幫扶落實了崗位。
經過不懈努力,銅陵市就業再就業之路越走越寬:三年來累計新增就業再就業3608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862人,新增農村勞務輸出131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安裝一道閘:積極構建社會救助體系
讓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幫助,讓需要關愛的人都能得到關愛。這是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追求。幾年來銅陵市積極探索建立城鄉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為緩解困難群眾的生活壓力安裝了一道減壓的閘閥。
「使全市所有城鄉低保家庭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子女只需帶只空書包,就可以進校門上學。」這一夢想已在銅陵市變成現實。為切實解決群眾上學難、上學貴的難題,該市先後制定出台多項規定,實施農村教育救助,此舉比國家政策要求提前了半年。
困難群眾無錢蓋房、買不起房的現象,在各個城市都比較普遍。「安居才能樂業。」2004年銅陵市出台《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試行辦法》,對城市低保戶採取實物配租、租金補貼、租金核減等方式,緩解其住房困難。同時,加大經濟適用房和拆遷安置房的建設力度,新建經濟適用房96萬平方米,使一萬多戶城市中低收入群眾住上新房。
與此同時,該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開通「148」24小時法律服務熱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城鄉貧困家庭無償提供法律服務;堅決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農民工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十五」期間,累計清償拖欠農民工工資1800萬元,清償率100%。他們還全面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實施「危房改造」和「扶殘助居」工程,解決了194戶殘疾人的住房難問題。
㈣ 銅陵學院的法學好么可否轉專業
這是銅陵學院的法政系簡介
銅陵學院法政系由銅陵學院原社科部和經管系法學教研室於2006年合並組建,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教學系。
法政系除承擔本系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外,還承擔全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開設法學和社會工作2個本科專業、1個法律事務專科專業,設有經濟法、公法、私法、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近現代史等七個教研室。
法政系現有教職工36名,其中教授6名(含外聘教授1名、校內兼職教授2名)、副教授8名,碩士生導師3名,博士2名、在讀博士2名,碩士與在讀碩士30名,具有律師或司法資格的教師8名。教師均具有良好的教學素養,在學院舉行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獎賽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獲獎等級與數量居於學院前列。
近年來,法政系學術研究氣氛濃厚,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在國家重點期刊和國家級期刊上發表的有30餘篇,承擔省、廳及院級科研與教研課題20餘項。擁有省級精品課程《稅法學》1門、院級重點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1門。已培養的十餘屆法律專業畢業生,在省內外公、檢、法、司及公證處、律師事務所、企事業等單位從事相關專業工作,享有較高的聲譽。為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在校內外建有銅官山區法院、銅陵市中級人民法院、銅陵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銅陵學院工作站、模擬法庭等10餘個實習與實踐基地,拓展了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就業率近年來保持在96%左右。
法政系現任黨總支書記為湯祖傳同志,主任為趙建國同志。
轉專業不清楚
㈤ 銅陵學院法學系好不好
首先,銅陵學院是一個二流的地方學院,整個學校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系部。但是,在類似的學院中,比如巢湖學院,滁州學院,淮北煤炭等等等,銅陵學院又算是比較優秀的了
銅陵學院最好的是會計專業,投檔的話可能會比二本線高出20多分。因為它的前身是銅陵財經,有比較長的歷史。所以會計專業是最好的。
至於你說的法學系好不好,我查了一下,以下是這幾年它的錄取分數:
法學 525(錄取分) 537(最高分) -- 第二批 2008
法學 519(錄取分) 533(最高分) -- 第二批 2007
法學 535(錄取分) 561(最高分) -- 第二批 2006
法學 498(錄取分) 530(最高分) -- 第二批 2005
基本上都是二本的投檔線,所以應該說是平平吧,不算好也不算差的一個專業。
以下是該學院的簡介:
銅陵學院法政系由銅陵學院原社科部和經管系法學教研室於2006年合並組建,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教學系。
法政系除承擔本系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外,還承擔全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開設法學和社會工作2個本科專業、1個法律事務專科專業,設有經濟法、公法、私法、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近現代史等七個教研室。
法政系現有教職工36名,其中教授6名(含外聘教授1名、校內兼職教授2名)、副教授8名,碩士生導師3名,博士2名、在讀博士2名,碩士與在讀碩士30名,具有律師或司法資格的教師8名。教師均具有良好的教學素養,在學院舉行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獎賽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獲獎等級與數量居於學院前列。
近年來,法政系學術研究氣氛濃厚,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在國家重點期刊和國家級期刊上發表的有30餘篇,承擔省、廳及院級科研與教研課題20餘項。擁有省級精品課程《稅法學》1門、院級重點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1門。已培養的十餘屆法律專業畢業生,在省內外公、檢、法、司及公證處、律師事務所、企事業等單位從事相關專業工作,享有較高的聲譽。為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在校內外建有銅官山區法院、銅陵市中級人民法院、銅陵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銅陵學院工作站、模擬法庭等10餘個實習與實踐基地,拓展了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就業率近年來保持在96%左右。
法政系現任黨總支書記為湯祖傳同志,主任為趙建國同志
㈥ 銅陵十級傷殘賠償標准2016
這里為你提供的是十級工傷傷殘賠償標准,若是其它情形的話,建議你可以到 法律援助貼吧,去那兒詢問與法律人士。
除了工傷醫療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停工留薪期工資(誤工費)之外,還應有十級傷殘的賠償金,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6個月本人工資),以及離開單位時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㈦ 想知道: 銅陵市 銅陵市民生辦 在哪
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6月5日從銅陵市民生大會上傳項目的實施:省級政府統一確定了12個民生項目,銅陵市的基礎上增加「的傳染源血防」等八大民生工程,民生工程高達20,超過270億元的資金參與。
近年來,已經取得了進展,在銅陵市經濟發展。如何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每年必須是一個民生問題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作,年均增長60%-80%用於解決民生問題的財政資源。民生工程,關繫到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件好事,下屆政府運行,那麼接下來要做的。「銅陵市領導決定振鈴。
建立一個網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2005年在2009年6月,市領導在開幕接待遊人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一個女孩讀高級患尿毒症,要求政府給予救濟。因為它既不是低保對象,他們不能參加醫療保險政策,不屬於救助范圍。市領導已責成相關部門給予一定的減免從其他來源。
就像一個生病的女孩,就像低保對象不屬於醫療保險,誰也不能參與到底有多大?這會影響所有的銅陵市領導的心臟。去年年底,全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發現,全市城鎮非本地勞工多達12萬人。不久,「銅陵市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對非居民工人。」浮出水面。從城市的超過12萬居民的心臟城市非工作人員的問題,自今年1月1喝彩,因為他們開始享受生病醫療保險。
事實上,近年來,銅陵市積極探索和努力促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做了大量的工作,刷新全省全國紀錄。 2005年,全市新農村合作醫療照顧,以實現覆蓋全市,全省實現大病醫療統籌城市和農村覆蓋,城市和農村的窮人們患癌症,精神病和其他疾病的13種危重者,可用4000-12000元每人每年資助。 2005年底前,全市農村最低生活安全系統設置起來,以實現所有城市的城鄉居民,城市生計津貼106元,每月全覆蓋,使得它40元每月在農村地區,使它的最高全省量。同時,在全省率先對失地農民和農村低保戶實施「農村」區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率先對各種靈活就業的下崗職工養老保險補貼實施。
讓全體公民享受基本社會保障,政府應同時提供社會公共物品,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銅陵市根據不同群體,不同的情況下,從解決最緊迫的問題入手,真正建立一個全面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成功的一種社會建構「安全網的難度「。
拓寬道路,開辟綠色通道就業
銅陵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礦業城市,部分礦業資源消耗,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一批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就業和再就業矛盾十分突出。
「就業是民生之本」。市委書記沉素麗在城市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會議上說:「黨和政府不抓就業,不值錢!」按照「讓有就業能力的人能就業」的目標,全市「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堅持以多管齊下的方式,積極開辟就業綠色通道,多渠道拓寬民生之路。
根據產業結構特點,銅陵市發展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銅工藝品加工這三個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就業機會作為突破口。從2001年開始,200萬元,每年由市財政安排引導資金,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全市已發展到這樣的企業92家,10,000個新的就業機會,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4000人。該市還充分發揮組織就業的作用,建立再就業園區(街道),形成各種類型的就業組織安置下崗職工119 1038。
另一方面,銅陵市,積極改善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全市設立12個街道勞動和社會保障辦事處,56個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站,建立一個新的城市勞動力市場,累計免費就業的下崗職工21,400人,全面的免費培訓,提供就業,共培訓超過25000人,下崗失業人員,連續三年在全市開展「就業援助百日攻堅」專項活動中,有1410人通過就業幫扶,實行崗位。
通過不懈的努力,銅陵市就業和再就業之路越走越寬:三年來算再就業3608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86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出口13,1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或更少。
安裝一個障礙:積極構建社會救助體系
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能得到幫助,讓那些需要照顧的人可以得到照顧。這是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重要的追求。銅陵幾年積極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緩解生活壓力的人在安裝減壓閥。
「只有一個空袋子,使全市城市和農村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可以進校門學校。」銅陵市,這個夢想已經成為現實。為了有效地解決了人們去學校,上學貴的問題,我市已制定了若干規定,實施農村教育援助,此舉比國家政策要求提前一年半。
窮人沒有錢蓋房子,買不起房的現象,在各個城市都比較常見。 「快樂地生活。」銅陵市於2004年出台的「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試行方案」,對城市低保戶,採取基本的傢具和租金補貼,減租等方式,緩解他們的住房困難。同時,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建設力度,新的保障性住房96萬平方米,使1萬多戶城市低收入的人住上新房。
同時,該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開通「148」法律服務熱線24小時,法律援助,符合條件的城鄉貧困家庭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堅決干凈和消除各種對農民工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以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五」期間,累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1800萬元,100%的滿意。他們還全面落實殘疾人就業的比例,實施「重構」和「扶殘幫助居」項目,解決了194名殘疾人住房難問題。
㈧ 銅陵籍的犯人一般關押在哪個監獄!
在東郊 就那麼一個監獄吧 .
安徽省銅陵監獄,坐落在素以「八寶之地」著稱的中國古銅都——銅陵,目前是我省在江南地區的唯一一所監獄,它始建於1996年,1998年正式關押罪犯,經過近十年的風雨歷程,監獄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標准化工作法」到「全省首家法律援助站」再到建設「設施最先進、功能最完善」的現代化監管設施,在這些先進工作理念的指導下,必然催生出先進的工作方法,優秀的工作成果便也應運而生,省級現代化文明監獄創建成功、三年素質教育先進集體、最佳監獄、集體二等功是上級黨委給予的最高褒獎,押犯九年、九年「四無」,監獄人民警察的光榮職責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這些累累的碩果,驕傲得寫在銅陵監獄年輕的歷史上。在監獄主業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監獄經濟也得到了較快發展,2002年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2006年又被授予「安徽質量獎」這一我省質量管理的最高獎,為生產經營實現更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紀律嚴明」武裝起來的「銅陵獄警」的不懈努力下,銅陵監獄這顆皖江之畔的名珠明天必將更加鮮艷、奪目。
㈨ 請問助殘工作報告怎麼寫
南安市「志願者助殘行動」活動工作總結
「青年志願者助殘行動」活動開展一年來,南安市團委、殘聯能夠很好地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在去年非典期間,還是成立了以團市委副書記和殘聯副理事長為主的聯合指導小組,指導全市的志願助殘工作。全市的助殘行動以「踐行志願精神 倡樹助殘風尚」為主題,動員引導廣大青年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的志願精神,積極參與助殘志願服務工作,帶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殘疾人的生活,形成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尚。
一、 建立助殘志願者骨幹隊伍,加強對志願服務的組織引導。
團市委按照 《中國青年志願者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在助殘志願服務工作中積極推行志願者注冊制度,招募了一批助殘注冊志願者,並掌握了助殘志願者的數量、特長、聯系方式及可以提供服務的項目、時間,逐步形成一支以青年為主體、包括許多中老年人和中小學生在內的比較穩定的助殘志願者骨幹隊伍。在日常工作中,堅持普遍號召和重點發動、社會招募和組織招募相結合,廣泛動員大中專學生、少先隊員、企事業單位青年職工、機關青年幹部加入助殘志願者行列,帶動更多青少年參與助殘志願服務工作。推行志願服務記錄卡制度,使志願者本人需要幫助時可以優先得到志願者組織和其他志願者的服務,更好地動員社會公眾加入助殘志願者隊伍。截止日前,我市已有助殘志願者380多人,其中注冊志願者78人。
二、 加強助殘志願者隊伍培訓,增強志願者服務素養
召開助殘志願者隊伍專題培訓會議,增強助殘專項志願者服務素養。一是充分認識助殘的重要意義。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活提高的今天,我們不應忘記我市還有6萬多殘疾人生活在我們的社會大家庭里,他們目前還面臨著很多的艱辛與困苦,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愛,需要社會各界伸出溫暖之手。當一朵白雲尾追另一朵白雲,一株小草依偎另一株小草時,我們看到的正是生命對生命的依偎與關照。殘疾人事業是一項有賴於全社會參與支持的事業。如果人人都能分擔一點責任,付出一點愛,那麼殘疾人事業將會快速發展。充分認識到愛心助殘活動的重要意義,就要求我們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發揚"理解、尊重、關心、幫助"的助殘精神,推進全社會"尊重殘疾人、關心殘疾人、幫助殘疾人、服務殘疾人"的良好風氣;二是搞好愛心助殘宣傳活動,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動員志願者不僅要自己行動起來,還要讓社會上有志於助殘事業的人都加入志願助殘行動的行列,弘揚中華民族助人為樂和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進一步推動"青年志願者助殘活動",幫助廣大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為殘疾人事業盡一份心、出一份力。三是扶持殘疾人,關注殘疾人,共同促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加強殘疾人事業,幫助殘疾人康復、就學和就業,創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這是我們這次志願助殘行動的主要內容,作為新世紀的新時代青年,應該肩負起社會的責任,做文明的先鋒,讓每個人都奉獻一份愛心,把溫暖送進每一個殘疾人心中,同殘疾人共享一片蔚藍的天空!
三、深化志願服務內容,提高志願服務水平。
首先,明確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市殘聯負責全市的受助殘疾人對象的調查摸底工作,掌握轄區內殘疾人的數量及服務需求,明確重點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聯系方式。市志願者協會組織助殘志願者,以就近服務為工作原則,結合殘疾人及家庭的生活實際,積極為他們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義務家教、衛生醫療保健、法律援助、技術培訓、心理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務,提高他們的文化、教育、技術水平,增強他們自立自強、參與社會的能力。
其次,深化「一助一」長期結對服務工作。志願者協會動員一名志願者或一支志願者服務隊為一個有困難的殘疾人或家庭提供經常性服務。與殘聯積極協調,把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和志願者的服務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就近就便、力所能及、持續接力、務求實效的原則,制定服務規劃,簽定服務協議,落實服務措施。著眼社會需求的增長,加大結對工作力度,目前,全市已結成「一助一」對子180對。通過「多助一」方式引導各行各業的志願者或志願服務集體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經常性地為一個服務基地的殘疾人開展各類所需要的志願服務,擴大志願者助殘的參與面和覆蓋面。根據殘疾人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形成助殘服務接力機制,在上一個志願者或志願服務集體履行服務協議、完成服務期限之前,及時招募下一個志願者或志願服務集體.做到到期輪換、長期堅持。
四、下一步的工作
1、繼續鞏固助殘志願者隊伍,形成一股長期堅定的志願助殘力量;
2、加大注冊志願者的工作力度,走注冊志願者助殘的路子;
3、拓寬助殘服務領域,把助殘志願服務做深做廣。
安徽省扎實開展助殘活動
本報訊(記者錢秀雲通訊員黎世華)5月19日,是我國第十二個法定的「全國助殘日」。這天,省暨合肥市殘聯分別在花園街、市府廣場舉辦了宣傳和現場咨詢及服務活動。
「助殘日」活動已開展多年,實踐證明這已成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工作載體,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關注基層殘疾人工作,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從年初開始,我省各地就圍繞「兩基」主題注意解決基層殘聯工作困難,為殘疾人辦實 事。巢湖、合肥、亳州、黃山、六安市機構升格;馬鞍山市政府幫助殘聯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大樓。年初,省、市、縣、區黨政領導深入基層走訪慰問貧困殘疾人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四月上旬,由省殘工委協調,省民政廳、省勞動保障廳、省殘聯等部門對部分市縣落實社會保障政策進行檢查,切實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活;省殘聯對基層殘疾人的工作、生活、就業等進行了綜合調研,摸清實情,以開展工作;四月下旬,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軍區開展了為殘疾人送溫暖、辦實事的助殘活動;省衛生廳、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司法廳分別為殘疾人提供醫療康復、科技扶貧、殘疾青少年的教育、法律援助等服務活動;蕪湖、合肥、黃山、銅陵市殘聯把解決殘疾人機動車作為大事、實事辦。省殘聯在蕪湖召開了妥善解決殘疾人機動車輛管理問題的專題會議。全省各地助殘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年初開始,逐步推進,至19日形成了助殘活動高潮。
19日,在花園街和市府廣場,省暨合肥市殘聯工作人員,衛生、民政、司法和青年志願者100多人滿腔熱忱地開展了政策法規、殘疾人優惠政策及勞動就業等咨詢助殘活動。盲人按摩人員前來為過往行人義務按摩,對社會上的助殘愛心進行回報。
王延勤,讓殘疾人工作家喻戶曉
一年前的今天,海曙區殘聯副理事長王延勤去世,近千名殘疾人為他集體守靈,王延勤為殘疾人事業鞠躬盡瘁的事跡隨之被廣為報道;一年後,寧波殘疾人事業的突飛猛進,一定能告慰這位優秀共產黨員。
說起去年全市殘疾人工作,市殘聯理事長陳國彥用四個字形容:突飛猛進。
來自市殘聯的統計表明:過去的一年裡,全市共出台60多個殘疾人扶助政策;全市殘疾人保障金收入比去年同比增長34.7%;全市殘疾人就業率高出全省3個百分點……
市政府殘工委的工作報告說:過去的一年裡,我市殘疾人工作機製得到了中殘聯的肯定;我市殘疾人康復工作模式作為浙江模式在全國叫響;我市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的經驗向全省推廣……
分析其中的原因,陳國彥說,這是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結果,其中也有王延勤事跡宣傳帶來的綜合效應。
去年春天,王延勤的事跡在媒體上廣為宣傳。人們在被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深深感動的同時,也對他所從事的殘疾人事業有了嶄新的認識。殘疾人工作因此在寧波家喻戶曉,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理解。
鄞州區殘聯理事長寧魯鳴回憶說,去年中,區委書記在大小會議上強調,做好殘疾人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去年,他被區長約談專題匯報殘疾人工作最多的一年。各部門以王延勤為榜樣,對殘疾人工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比如,過去財稅部門向企業徵收殘保金是一年一次,從去年2月開始,改為按月徵收。為此,地稅部門的工作大幅度增加,而他們辛苦工作的結果是該區去年殘保金徵收額度比上年翻了一番,殘疾人工作專項資金得到保證。
社會對殘疾人工作的理解也促使這項工作更好發展。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徐劍波同志說,以往開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工作人員事先要上門「求」單位,但去年開招聘會許多單位主動為殘疾人「送」來崗位。市殘聯辦公室的同志說,原來到商場為殘疾人買慰問品,開發票的服務員連「殘聯」兩個字怎麼寫都不知道,現在說起在殘聯工作,很多人會欽佩地說:你是王延勤的同事。這讓他們這些長年為殘疾人默默工作的人在感動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
去年,我市各界幫扶殘疾人的資金額度達到最高。去年9月2日,金田集團向江北區慈善總會和江北區殘聯捐贈200萬元,設立"金田慈善助殘基金",用於資助江北區殘疾人事業。據悉,這是我市目前額度最高的助殘專項基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扶殘助殘志願者隊伍中來。他們中很多人都表示是王延勤的事跡感動了他們,使他們對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伸出援助之手。
去年王延勤去世的時候,海曙區一位殘疾學生的家長姚女士流著淚問:「王理事長走了,今後誰來關心我們呢?」在過去的一年裡,姚女士的殘疾孩子從特教學校畢業,進入本市一家大型集團公司上班。在近日召開的追思王延勤座談會上,她說:「我們的身邊有了更多的王延勤。」
㈩ 安徽省銅陵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哪裡
在司法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