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向公司借款的法律問題
Ⅰ 公司員工向公司借款,公司要求其服務期五年合法嗎
這是兩個法律關系,雙方自願法律不幹涉。
但是如果合同期內員工要辭職,公司也不能以借款為由不讓員工離職,但是公司的借款是以員工身份為條件的,所以,公司也有權要求立即歸還借款。
Ⅱ 員工因公出差向公司借款,是否屬於民間借貸
員工因公出差向公司借款是預支差旅費,屬於單位預先支付應付款的性質,不屬於民間借貸。
Ⅲ 請問員工向公司借款50萬符合有關法律嗎
1、如來果是個人獨資企業,個人自獨資企業法於1999年8月30日由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並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2條規定的獨資企業的概念是:本法所稱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營業執照,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該借款行為是有效的,但涉及第三人債務時無法對抗善意第三人。
2、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該借款行為與促進公司業務發展密切相關且能帶來明顯利益的,應當視為公司重大事務,一般需經全體股東2/3以上同意;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此類行為不能說有效無效、可不可以這么做,因為這會被推定為股東抽逃資金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違法的。其次2年內無息還款,明顯違反了相關經營管理的要求,是會被作為怠於管理,抽逃資金、故意減損資產的一種證據,對公司在涉外訴訟上是明顯不利的。
3、這種抽逃資金的方法明顯過時了...,你的老闆落伍了,但是對於企業財務人員是沒什麼重大責任的...自己衡量。
Ⅳ 公司員工可以向公司借款嗎
這個公司員工當然是可以向自己公司借款了。但是這要看你們的公司老闆有沒有這個規定了,肯不肯借給你。
Ⅳ 公司借款受法律保護嗎
首先要區分企業是向誰借的款。是企業間那麼是第一條,向個人是第二條。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法釋[1999]3號)
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於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一)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二)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三)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四)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96年9月23日) 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對於合同期限屆滿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本金,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經)發1990」27號《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4條第(2)項的有關規定判決外,對自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還款期限屆滿之日起,至法院判決確定借款人返還本金期滿期間內的利息,應當收繳,該利息按借貸雙方原約定的利率計算。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借款利息未約定的,則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借款人未按判決確定的期限歸還本金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
從上所述要看企業是向誰借的款。
Ⅵ 非公司職員向公司借款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真實的借款關系,借條就合法有效。與是否屬於公司職員無關。
Ⅶ 個人因家庭困難,向公司借款,符合規定嗎
個人因家庭困難,向公司借款,是符合目前法律規定的。
個人雖然和公司是勞動合同關系或者其他關系,公司也不屬於有資質的金融機構,但是雙方都是獨立的民事法律主體,目前法律允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因此是符合目前法律規定的。
從以上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借貸行為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若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Ⅷ 員工向公司借款,償還不上該如何處理
可以起訴員工,或者讓員工簽一份協議,讓其用工資來還債。
如果還不夠,可以在勝訴之後申請執行他的其他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