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服務所調研材料

法律服務所調研材料

發布時間: 2022-04-08 17:51:27

❶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五章執業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第三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堅持非法要求、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嚴重違反委託合同約定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拒絕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託關系。
第三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本地區政府機關、村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執行法律、法規規章方面存在問題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議。
第三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應聘執業期間,有權獲得執業所需的工作條件,有權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有權參與所務民主管理,有權獲得勞動報酬和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侵犯其執業權利的行為,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有關司法機關或者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第三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第四十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四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活動的有關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曾擔任法官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的訴訟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四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四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自覺維護執業聲譽和社會形象。
第四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勤奮學習,加強職業修養,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

❷ 司法所要是代理訴訟,承擔法律服務的話,應該准備些什麼文件呢

司法所沒有代理訴訟職能。司法所的職能 一、協助基層政府開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執法檢查監督工作協助鎮政府街道。 二、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重大疑難民間糾紛調解工作指導村委會。 三、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根據司法部的有關規定 四、協助基層政府、辦事處處理民間糾紛 代表基層政府。 五、組織開展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工作 承擔本鎮普法工作的規劃。 六、組織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在本地綜治部門領導下。 七、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在當地綜治部門領導下,通過法制宣傳。 八、積極穩妥推進社會矯正工作會同公安機關搞好對社會服刑人員的監督考察。 九、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鎮黨委、政府或街道黨工委。司法所工作職責 為切實加強全省司法所業務規范化建設,全面履行工作職能,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服務,根據司法部的有關規定和省司法廳《關於創建規范化司法所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制定司法所工作職責。 一、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 (一)指導村(居)委會和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城鄉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糾紛多發的毗鄰地區建立健全調解委員會和調解網路; (二)指導轄區內各類調解組織切實加強隊伍建設、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制度建設,推進規范化建設; (三)對調解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提高調解隊伍的法律素質和調解水平; (四)指導轄區內各類調解組織開展民間糾紛排查和專項治理活動,參與重大疑難和易激化民間糾紛的調解,做好預防矛盾糾紛、防止糾紛激化工作; (五)主動向本地黨政領導、政法部門反映社情民意和民間糾紛情況,爭取領導重視和支持,解決實際問題。 二、負責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一)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非監禁刑罰執行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依照有關規定,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管理,會同公安機關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監督、考察; (三)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施獎懲; (四)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區矯正工作志願者,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多形式的教育,幫助社區矯正對象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五)組織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對象參加公益勞動;(六)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一)根據司法部和省司法廳有關規定,負責規劃、指導、監督本鄉鎮(街道)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鞏固健全基層法律服務機構; (二)指導基層法律服務所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和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積極爭取基層政府支持,不斷改善辦公用房以及裝備設施; (三)指導法律服務所充分認真履行法律服務職能,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法律服務,拓展業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 (四)加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的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執業監督檢查,保障其依法執業,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四、組織開展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教人員的過渡性安置和幫教工作 (一)在本地綜治部門的領導下,承擔本鄉鎮(街道)安置幫教工作的規劃、組織、實施和有關協調工作; (二)指導轄區內村(居)民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刑釋解教人員過渡性安置幫教工作網路、工作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 (三)全面掌握本轄區刑釋解教人員情況,建立幫教責任制,落實接茬幫教措施; (四)積極協調爭取多方支持和有關部門扶持性政策與經費保障支持,及時解決安置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廣辟安置就業渠道,有條件的應利用社會企業發展過渡性安置基地或創辦安置實體; (五)加強工作調研、指導和檢查督促,不斷提高安置率和幫教質量。 五、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一)根據全國和地方人大常委會普法決議、工作綱要和本地普法工作部署,承擔本鄉鎮(街道)普法工作的規劃、組織和實施工作; (二)組織建立基層法制宣傳網路,負責培訓法制宣傳員隊伍; (三)結合本地實際,切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加強對重點普法對象的法制教育; (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牆(板)報、講台、夜校等宣傳形式,大力開展法律講座,知識競賽、咨詢解答、文藝表演、巡迴演講等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和教育活動; (五)定期對普法工作進行考核驗收,及時總結交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經驗,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質量和實效。 六、協助基層政府開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執法檢查、監督工作 (一)協助本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制定依法治理工作規劃,積極推進各層次依法治理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主動為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的政務決策、建章立制和行政執法提供法律咨詢和建議; (三)指導轄區內村(居)委會依法自治,依法制定和實施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建立健全村民選舉、民主議事、村務公開等制度,逐步實現村務管理的民主化、規范化、法制化; (四)協助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檢查、監督機制; (五)加強對鄉村基層幹部法律培訓,不斷提高其依法行政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 七、代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民間糾紛處理工作 (一)代表基層政府及時受理調處群眾要求政府解決的糾紛或調解委員會解決不了的疑難糾紛; (二)主動協助相關部門,努力解決糾紛所涉及的實際問題; (三)及時向基層政府請示匯報對重大疑難糾紛特別是群體性糾紛的調處情況,對隨時可能激化的糾紛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態的擴大和惡化; (四)監督當事人自覺執行,已做出處理決定的糾紛,對事後反悔拒不執行又不起訴的,可以採取法律許可的措施督促執行,或動員幫助當事人訴諸司法程序解決。 八、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一)在本地綜治部門領導下,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通過法制宣傳努力提高廣大群眾遵紀守法和依法維權的自覺性; (二)積極參與對本地區治安隱患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治理和防範工作,協助參與對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協助開展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治安模範村"和評選"遵紀守法光榮戶"等群眾性活動; (三)按照綜治部門的部署,積極配合、參與本地"嚴打"斗爭和各種專項打擊統一行動。 九、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其他工作

❸ 基層法律服務所目前現狀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最早於1980年底出現在廣東、福建、遼寧等地,主要是面向廣大農民群眾,調解生產經營性糾紛,並從事代書、解答法律咨詢等簡單的法律服務工作。自1984年以來經司法部、中央書記處都以會議和文件等形式再三肯定和推廣之後,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並迅速普及到大中城市的街道和廠礦企業。自1986年以後,在「鞏固、提高、完善、發展」的方針指導下,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呈急劇上升趨勢。截止1989年底,全國共有鄉鎮法律服務所29979個,擁有鄉鎮(街道)法律工作者90333人,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共調解糾紛1377624件,協助辦理公證1727265件,民事訴訟代理117013件,非訴訟代理235037件,擔任基層政府和企業常年法律顧問104073家,代寫法律文書594356件,解答法律咨詢3986602人次,挽回經濟損失212688萬元,各項業務比1988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1990年代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等有關文件則將基層法律服務所作為「政法基層組織」之一。
自90年代以來,鄉鎮法律服務所開始進入總結、整頓階段,基層法律服務所建設重點轉到了上等級、上水平、上質量、上效益的新階段。司法部先後頒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等,確認了基層法律服務所近似於律師的廣泛業務范圍;司法部並統一頒發《鄉鎮法律工作者證》,作為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資格認證或執業證書(但審查權實際上交給了由縣級司法局);國務院物價局下發的《關於印發第二批〈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目錄〉的通知》中,將基層法律服務所業務收費列為准予收費的項目。總體來看,90年代的整頓和改革強化了基層法律服務體系。1992年,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撤消、合並驗收不合格的所加上新建的所,比整頓前增加1087個;整頓中辭退、解聘不符合條件的法律工作人員之後加上新招聘人員,比整頓前增加10467人;全國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鄉鎮法律工作人員佔13.8%,具有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62.3%,並有1205人已考取律師資格;很多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增加了服務業務的層次和范圍;法律服務所的各項規章制度開始健全,80%以下的所實行了掛牌服務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辦公條件和物質裝備也得到改善。 當時官方文件一致肯定,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協助基層政府推進依法治理、化解基層矛盾、普及法律常識、整治涉法熱點問題等方面所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政法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
然而,世紀之交似乎成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命運的一次轉折點,抑制(或明揚暗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發展成為官方態度的主流傾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職能、體制和目標在幾經調整後目前可謂撲朔迷離。2000年3月,司法部頒布《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實行與鄉鎮政府司法所「政事合一」;同年8月,「國辦發(2000)51號」和「清辦函(2000)9號」文件則指出,法律服務所「不再屬於行政掛靠機構或事業單位,實行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自律性運行機制,成為符合法律中介服務行業規則的合夥制執業組織形式」。嗣後全國各地深入貫徹《辦法》的精神,全面開展基層法律服務所清理整頓,要求各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司法所按照上述規章進行脫鉤改制。自此,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數量由持續上升趨勢急轉直下。截止2000年底,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34219個,較1999年減少1164個,不過,也許是慣性作用的影響,該年度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121904人,較1999年底仍增加2182人;業務量也有所增加,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比上年增長6.3%,擔任基層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常年法律顧問的比上年增長5.9%,其他業務也有所增加。然而到2001年,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銳減到28647個(較上年減少5572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較上年減少13919人;服務業務除訴訟代理略有上升外,但其他業務都明顯下降。 2002年,基層法律服務所及服務人員數量繼續下降,服務所較2001年減少1758個,從業人員減少9444人。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
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主是通過其與這一體系中的其他主體之間的關系來定位的。從這些關系中,也能夠或明或暗地了解對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現狀評價和未來設計眾說紛紜的原因。
1.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基層司法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形成。
基層司法所作為一級司法行政機構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比基層法律服務所出現約晚10餘年,但基層司法所的職能產生與法律服務所產生幾乎是同期的。1981年11月,司法部《司法助理員工作暫行規定》規定了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設立專職司法助理員,作為基層人民政權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在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和縣(區)司法局(科)的領導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工作。1996年6月司法部《關於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意見》明確規定基層司法所的八項主要職能,其中包括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代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處理民間糾紛。 1991年9月司法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也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所辦理各項法律服務業務,應當在本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司法助理員(司法所)的領導下進行。由此形成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司法所的關系是:基層司法所是國家基層司法行政機關,基層法律服務所是社會團體,二者是管理和被管理、指導和被指導的關系;基層司法所經費來自國家財政,由國家核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經費自籌,自負盈虧,沒有固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為當事人提供服務可以收費,而基層司法所提供法律幫助不能收費。但從文獻中我們看不出司法所與法律服務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根據,結合實證調查所獲得的信息,我們了解到,早期的法律服務所所長就是司法助理員,司法助理員又成為後來的司法所所長,於是就形成兩所所長合一、兩所人馬合一、兩所工作職能合一的狀況。
2.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剪不斷,理還亂」的冤家。
十幾年前,律師事務所從行政機關逐步脫鉤獨立、完全走向市場(不過在許多農村基層,國營律師事務所仍是當地主要或唯一的律師事務所),時至今日,以鄉鎮、街道為據點的基層法律服務所也正按照同樣的思路開始與其行政主管機關司法所脫鉤、走向市場。根據2000年有關文件,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完全脫鉤改制後與現有律師事務所體制區別不大,他們在執業過程中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與《律師法》中關於律師執業的權利和義務差別不大,其中包括在參加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訴訟代理活動時,向人民法院查閱案件有關材料,並可根據承辦事項的需要,持基層法律服務所證明和《法律服務執照》進行調查,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查詢、索取有關材料等權利,他們的義務中也同樣包括了「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盡職盡責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按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等等。不過,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之間也存在明顯區別:(1)地域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主要服務於本區域農村、城市街道各基層單位和個人,而律師事務所則不受此限制;(2)業務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不能辦理刑事案件及與此相關業務,律師事務所則可以辦理包括刑事案件在內的所有訴訟和非訴訟業務;(3)執業資格:基層法律服務所從業人員要求取得專門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證書,由司法部統一組織考試進行資格認證;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要求通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的全國統一司法考試;(4)收支制度:法律服務工作者必須按照各省物價局的規定由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收費標准低廉,很多案件只收取成本費,有的甚至要求按照法律援助標准不收費;律師事務所收費標准相對較高。 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服務所只需要繳納很低的年檢費,勿須繳稅;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必須按特定標准繳納個人所得稅和管理費。
3.基層法律服務所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同一司法所領導下的職能交叉的服務實體。
根據1989年6月17日國務院發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在由司法助理員具體代表的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工作。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除村民委員會成員或居民委員會成員兼任外,由群眾選舉產生。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費,其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的補貼經費由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自行解決(後規定調解成功的可適當收費);在2002年9月最高法院司法解釋頒布後,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具有民事合同性質。但基層法律工作者主持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具有約束力,只能靠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當事人一方無故拒不履行的,法律工作者可以告知、協助或者受託代理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不過,由於作為司法所所長的司法助理員的法定職責包括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並參與重大疑難民間糾紛調解,在只有一名司法助理員的司法所,常常是「三塊牌子,一套人馬」,司法所所長兼任法律服務所所長和調解委員會主任,於是在具體案件中,上述區別意義就不大了。
三、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社會評價與未來命運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基於社會需求而自發產生後,在一種沒有理論論證、沒有市場調查、沒有法律規范的背景下,依賴於政策和行政手段推動擴展的機制,因而它的生死成敗都對政策有很強的依賴性。至於我們特別關注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政策急轉直下的主觀原因,目前還沒有十分確切的官方依據。結合與高層官員的接觸和課題組自己的分析,基層法律服務所發展的無序狀態,加之近年來城市地區律師業的迅速發展和競爭日益激烈,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種種弊端和劣勢日漸顯現出來,特別是低價競爭和劣質服務成為直接威脅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存在價值的致命抨擊。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高層領導的人事變動和思路變化,也是導致法律服務所在發展趨勢驟然變化的重要原因。
1999年9月至10月,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組成4個調研小組,分赴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河南、陝西、甘肅、廣東、湖北共10省市,就律師事務所與法律服務所的設置、業務范圍的劃分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聽取了數百名調查對象的意見,主管基層和律師的有關負責人以及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從調查組調查結果來看,法律服務市場存在一些突出問題:(1)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名稱混亂, 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中心、法律事務所、法律服務站、法律咨詢中心、法律服務公司、法律咨詢公司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2)法律服務所布局不盡合理。總體看來,城市偏多,農村偏少,老少邊窮地區則更少;(3)收費標准缺乏規范。由於部里對法律服務所收費標准沒有統一規定,收費根據只能依據一些省市出台的臨時性的收費辦法;(4)法律服務所設立的審批許可權不統一,有省市司法廳局批准成立的,有地區縣司法局批准成立的,還有非司法行政部門批准成立的,如省編委、省政府、省法制辦、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工商局、老齡委等等部門;(5)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任職條件偏低。1987年司法部規定,具有高中文化和一定法律知識的人可以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但由於在全國范圍內缺乏統一的任職資格考試,各地在掌握任職資格時隨意性較大;(6) 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急待整頓,主要是一些政法機關離退休人員,有的離退休年限不滿二年就進入法律服務機構工作,辦人情案、關系案,群眾對此反映較大;(7)法律服務所的管理有待規范,缺乏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范和約束,等等。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社會各界對於鄉鎮一級保留法律服務所並無分歧;但對在城市的街道一級是否設立法律服務所分歧很大;關於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是否應當劃分、怎樣劃分,意見不一。然而,部分高層官員希望法律服務所走向市場、並在市場競爭中自生自滅的意向,已體現為行政結構變更,比如司法部管理法律服務所工作的基層處已由基層工作司調整到律師與公證工作司,基層法律服務所被納入與律師同類的管理體制。然而,這種似乎體現市場化和自治化的意向與高層領導的講話及文件精神並不一致。比如,2002年司法部頒布《關於加強大中城市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的意見》和2003年司法部長張福森在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基層法律服務立足社區,親民近民、服務便利、收費低廉等特點,以及在滿足城市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的法律需求等特殊作用出發,將大中城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職能定位於「以街道社區為依託,面向基層、面向社區、面向群眾,提供公益性、非營利性法律服務」。我們無法想像,「公益性」、「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與以營利為驅動和杠桿的市場化體制/管理模式如何兼容,我們更無法想像,一個既沒有政府支持、也沒有市場資金來源的基層服務機構如何實現「公益性」目標?合理的推測是,基層法律服務也許能夠依賴於「(立足)社區」而獲得社會捐贈,從而成為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機構?無論如何,對於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前景如何定位目前尚未看到官方文件或講話,然而,官方、學者、以及與大中城市律師界較為接近的媒體卻基於不同立場和目標,正在設想由政府撥款的法律援助機構,和由政府操縱的「群體性自治組織」

❹ 法律服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區別是什麼

一、兩者的產生背景不同。

律師事務所早在我國建國初期就在全國建立了,1957年被撤銷。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各地都逐步恢復了律師制度,原名是法律顧問處,1985年前後改名為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有的地去也稱法律事務所或法律服務中心,它是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中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服務機構。

1985年前後,在全國各鄉、鎮等基層組織中又成立了司法所,法律服務是司法所的一項重要工作。1990年前後,有的司法所與法律服務所分離,有的鄉、鎮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有的縣(市、區)司法行政機關成立了中心法律服務所。

二、兩者設立的依據不同。

律師事務所從恢復設立時就嚴格依法成立。即以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為法律依據設立,1997年1月1日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設立。

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行政機關的行政規章或批復設立的。所以,兩者設立的法律依據不僅不同,而且所依據的法律和規章的效力也是有差別的。

三、兩者的業務范圍不同。

律師事務所律師的業務范圍《律師法》規定了七項業務范圍,而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工作者,根據司法部規章的規定,其業務范圍只限於向公民和基層單位提供法律幫助,進行法律咨詢和非訴訟法律事務的代理。

兩者在業務范圍方面最大的區別是:律師可以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直接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法律工作者卻沒有這些權利,再如象金融證券、涉外房地產等高層次法律服務工作也只有律師才能從事。

四、兩者的從業資格不同。

《律師法》第6條規定:「國家實行律師資格統一考試制度。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經律師資格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授予律師資格」,並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經考核合格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才能獨立從事律師業務。

而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工作者從業資格既沒有嚴格的學歷限制,也沒有全國統一考試的難關,只要政治思想品質良好,受到法律專業培訓就可以從事此項工作。

五、兩者設立的程序和條件不同。

律師事務所設立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同時要求最低10萬元的注冊資金,至少三名專職律師組成,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及其嚴格的執業規章制度,然後經省、市、自治區司法行政部門批准成立。

而法律服務所的設立則簡單得多,一般只要經過司法行政部門審查合格,登記備案即可,且對人員的數量、人員的素質以及資金規模等也沒有嚴格的要求。

六、兩者的國際地位不同。律師制度是二十世紀初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一種民主的司法制度。在英、美、法、德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有幾百年的歷史,律師事務所的數量和規模相當大,律師在國內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相當高。

在國際上有律師協會,國與國之間的法律服務工作都是通過各國律師協會進行的。而法律服務所在西方國家沒有類似的機構和組織,在國與國之間的法律服務工作中,西方國家只承認律師,而不承認法律工作者所提供的法律服務。

所以,他們的收費標准也不同。法律服務所一般收費較低。

(4)法律服務所調研材料擴展閱讀:

新修訂的《律師法》於2008年6月1日實行,根據新《律師法》第15條、第16條和第20條的規定,中國的律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有:合夥所、個人所和國資所三種組織形式。新律師法實施後,合作所開始退出律師服務歷史的舞台。

當你在法律上遇到疑難問題時,你就可向律師請求幫助。在中國,律師服務機構稱為律師事務所,它是中國律師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機構。當你上門詢問時,就會有律師接待你,你可向他提出你的疑難問題,律師會根據法律如實解答。當你感到有需要請律師幫助你解決問題時,你應填寫如下文件:

1.授權委託書:該委託書是證明你委託律師作為委託代理人,代理你去完成一定民事活動的書面憑證。授權委託書一定要寫明委託許可權,授權分為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

2.代理合同:該合同明確地詳列了你和你的委託代理人律師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當你填寫完上述文件並按規定交納了費用後,你就聘請了一名律師。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2000年3月31日司法部令第60號)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服務所

網路-律師事務所

❺ 律師事務所與異地律師事務所合作考察,寫信息標題

一、業務上的合作主要是,律所將一些委託人委託的專利申請或商標注冊一類知識產權業務轉交給知識產權事務所。

二、異地合作項目
1、代為調取在江西省工商局、南昌市工商局、南昌各區工商局注冊登記的各類企業的工商登記材料;
2、代理對本地(南昌)個人戶籍、房產、車輛等狀況的調查;
3、代理對本地(南昌)各類公司、企業的資產、財務狀況的調查;
4、代理或參與涉及本地(南昌)的各類案件的商務談判、調解事務;
5、代理在本地(南昌)各類企業的申報設立事務;
6、陪同外地律師到本地(南昌)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7、代理由本地(南昌)法院(包括基層法院、南昌市中級法院、江西省高級法院)或仲裁機構管轄的案件;【根據案情的需要,單獨代理某個階段或代理整個程序,或與外地律師合作代理】;
8、其他涉及本地(南昌)的各類非訴訟法律事務的代理。
案件的委託及雙方的法律責任
1、 委託方可以通過(傳真、信件、電子郵件等)方式,將委託方真實的身份、聯系方式、委託案件的全面情況、涉及的主要問題、其他與委託事項相關的情況以及具體明確的委託事項 ,如實告知我方。我方將於收到您信息後兩日內與您聯系,協商辦理案件委託手續事宜。
2、 我方將於辦理完委託代理手續並收到您交納的款項之日起開始辦理委託事務。我方會按照委託方的要求,盡快、全面地辦理接受委託的事項。一般情況下,我方將於收到您的款項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完成您所委託的法律文書等服務工作;7個工作日內完成您所委託的立案工作;10個工作日內完成您所委託的調查工作。涉及談判及需要相關部門批準的事項我方有權根據具體情況順延辦案時間,並及時將案件的進度告知委託方。如遇非律師的原因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完成工作的,我方會及時告知委託方。
3、 委託方應全力配合我方的工作,如因委託方不能提供相關資料或不能提供相關手續等原因導致我方無法完成或進行代理工作的,視為我方代理完畢,已收取的代理費不予退還;如委託方補充提供相關資料或相關手續後,使得委託工作可以完成或繼續進行的,我方可以繼續進行代理工作,不再另行收費。
4、 如發現委託方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材料或利用律師從事違法活動等違反誠實信用和法律法規的情況,我方有權單方終止委託合同,已收取的律師費用不予退還。
收費標准
1、代理對本地(南昌)各類企業工商資料、財產狀況等各項情況的調查
A 查工商登記(涉及企業主體、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金等基本資料),每件500元;
B 查工商登記(涉及企業年檢、分支機構、投資主體等詳細資料),每宗收費800-2000元;
C 調查商事主體持有債權、投資、資產等詳細情況的,每宗2000-10000元。
提示:因調查委託事務而產生的差旅費、查檔費、特快專遞費等實際支出費用由委託方承擔,不包括在上述費用中。
2、代理對本地(南昌)個人戶籍、婚姻、房地產等財產狀況的調查
調查自然人戶籍證明、婚姻狀況、房產登記、抵押登記等情況,每宗800-2000元。
提示:因調查委託事務而產生的差旅費、查檔費、特快專遞費等實際支出費用由委託方承擔,不包括在上述費用中。
3、 代理商務談判、調解事務
根據談判、調解事項性質、標的大小、復雜程度的不同,由雙方在3000-30000元/件收費范圍內協商確定收費數額。
4、代理起草、審查、修改法律文書事務
A、起訴狀、上訴狀,答辯狀,申訴書及其他法律事務申請書,根據案件的復雜程度每件按300元——1000元協商收取;
B、各類合同、協議、章程、規章制度、承諾書,遺囑,根據事務的復雜程度每件按300元——2000元協商收取;
C、出具法律意見書、咨詢建議書、律師函、催款通知書等,根據案件的復雜程度每件按600元——2000元協商收取。
5、 代理申報設立各類企業
A、代理申報設立內資企業
服務范圍:代辦名稱預審登記,工商注冊登記,企業代碼登記,稅務登記,印章一套,銀行開戶。
收費標准: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下,代理費2000元;注冊資本50-200萬元,代理費為注冊資本的1.5‰;注冊資本200-500萬元,代理費為注冊資本的1‰;注冊資本500-1000萬元,代理費為注冊資本的0.5‰;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代理費為注冊資本的0.2‰。提示:因調查委託事務而產生的差旅費、查檔費、特快專遞費等實際支出費用由委託方承擔,不包括在上述費用中。
提示:因辦理委託事務而產生的差旅費、查檔費、特快專遞費等實際支出費用由委託方承擔,不包括在上述費用中。
B、代理申報設立外資企業
服務范圍a:代辦名稱預審登記,項目審批;可行性報告、合同、章程審批;工商注冊登記。
收費標准:注冊資本20-50萬美元,代理費1000美元;注冊資本50-100萬美元,代理費為注冊資本的0.5‰;注冊資本100-200萬美元,代理費為注冊資本的0.2‰;注冊資本200萬美元以上,代理費為注冊資本的0.1‰。
服務范圍b:代辦企業代碼登記,外匯登記,統計登記,稅務登記,商檢登記,海關登記,財政登記。
收費標准:5000元人民幣。
提示:A、特殊行業在辦理工商登記前需辦理許可證審批的,另行協商收費;
B、辦理變更、注銷登記,代理費按上述標準的50%收取;
C、上述收費為律師事務所收取的費用,不包括各相關部門實際收取的各項費用及特快專遞費、交通費等。
6、陪同外地律師到本地(南昌)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每次1000-2000元,由律師事務所出具相關手續。以上費用不包括交通、通訊等費用。
7、代理異地案件在本地(南昌)法院或仲裁機構的立案
每件800-2000元。因委託方提供的材料不全、被告住所地不明確無法送達或其他原因,造成法院或仲裁機構不予立案的,視為我方代理完畢;如委託方補充材料後符合立案條件的,我方可繼續代理立案,不再另行收費。
8、追索欠款
A、以非訴訟方式追索欠款的,按追回數額的以下比例提成:
追回欠款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 30%;
追回欠款10萬元以上-100萬元(含100萬元) 25%;
追回欠款100萬元以上-500萬元(含500萬元) 15%;
追回欠款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含1000萬元) 10%;
追回欠款1000萬元以上5%;
B、以風險代理訴訟方式追索欠款的,以判決結果和執行到位兩種情況按以下比例提成:
(1)法院判決給付欠款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 提12%; 判決的欠款按實際執行到位的數額再提12%;
(2)法院判決給付欠款10萬元以上-100萬元(含100萬元)提10%;判決的欠款按實際執行到位的數額再提20%;
(3)法院判決給付欠款100萬元以上-500萬元(含500萬元)提8%;判決的欠款按實際執行到位的數額再提16%;
(4)法院判決給付欠款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含1000萬元)提5%;判決的欠款按實際執行到位的數額再提10%;
(5)法院判決給付欠款1000萬元以上的提2.5%;判決的欠款按實際執行到位的數額再提5%。
提示:A、法院訴訟費、鑒定費、評估費、公證費、查檔費、翻譯費、專家論證費、異地辦案差旅費、跨境通訊費及律師所代委託人支付的其他費用需由委託人另行支付;
B、按判決給付欠款方式計算代理費的,本律師代理過一審又代理二審的,按照一審收費標準的50%收費。
9、代理其他類型的非訴訟業務
代理其他類型的非訴訟業務,由委託方與我方協商確定律師代理費的數額。
律師費用支付方式
1、銀行匯款2、郵局匯款3、現金支付
委託方可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方式,將律師代理費及預付辦案經費支付給我方。在支付費用前,請先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告知您具體的付款事宜。

❻ 法律事務專業的社會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是開放教育法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實現高級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

課程體系:

《憲法學》、《法理學》、《國際私法》、《民事訴訟法》、《民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中國商法》、《管理學》、《秘書學》。

《公共關系學》、《應用寫作》、《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監所、律師、公務員、調解實務、法務會計、人民調解、商事法務、國際經濟法、基層法律服務、經濟法律事務。

法律事務專業就業方向:

就業崗位適用范圍為:公、檢、法等各級政法機關的執行員、書記員、法警、內勤、辦事員;政府各級各類行政執法機關的公務員。

公證處、律師事務所、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員;公司、企事業單位的法律事務工作、經理助理、辦事員、文員等。

❼ 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跨省調查取證可以嗎

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跨省調查取證是可以的,如果有需要的話是可以去跨省調查取證。

熱點內容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
魔法學院頁游 發布:2024-11-17 16:11:07 瀏覽:371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 發布:2024-11-17 16:10:10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