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集體企業改革法律服務方案

集體企業改革法律服務方案

發布時間: 2022-04-12 02:23:51

Ⅰ 集體所有制企業怎麼改制

企業改制主要要以下步驟:

  1. 產權界定及國有資產的處置;

  2. 確立企業的改制方案;

  3. 進行資產評估;

  4. 訂立章程;

  5. 報有關部門審核;

  6. 出資並驗資;

  7. 立法人治理結構;

  8. 召開公司創立大會;

  9. 注冊登記。

Ⅱ 集體企業要怎麼改制,有哪些程序

‍‍‍‍

集體企業改制首先應當明晰集體企業產權歸屬,按照「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從資產的原始來源入手,界定產權。凡國家作為投資主體,在沒有將資產所有權讓渡之前,仍享有對集體企業中國有資產的所有權。產權界定明晰後,制定企業總體改制方案,確定股權結構,職工持股方案等,履行相應的改製程序。

改組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1.改制企業名稱;

2.負責人,擬成立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名單;

3.原企業資產及產權《資產評估報告》,無形資產評估、土地使用權的評估、產權界定報告;

4.資產重組方案:國有股權的折股方案,外來投資股權、員工持股方案、總股權結構方案;

5.資產重組後分離部分的歸屬:非經營性資產剝離方案、員工安排方案;

6.其它需要明確的問題;

7.新設公司的必備要件、公司章程、驗資報告、稅務登記、納稅核定等;

8.新設公司的管理文件稿、公司經營生產發展計劃、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情況說明及任免通知;

9.財務部門的設立情況、人員編制及人員任免通知;

10.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勞動人事、工資管理制度。

三、進行資產評估

四、訂立章程

五、報有關部門審核

六、出資並驗資

七、確立法人治理結構

八、召開公司創立大會

九、注冊登記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的改制步驟,具體操作細節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和調整運作。

‍‍‍‍

Ⅲ 集體企業改制政策後,職工怎麼安置(辦法或者規定)我會加分的

集體企業改制以後,對職工的安置基本上是兩種情況:

一種是給予工齡買斷,一次性發放經濟補償金,解除勞動關系。

另一種就是繼續上班,原來集體企業中的職工成為新企業的正式工人,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享受企業工齡和社會保險保障。

參考勞動部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部發〔1994〕481號)

第八條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改制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改制企業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3)集體企業改革法律服務方案擴展閱讀:

集體企業改制途徑

1、對於大型集體企業,可根據國有資產多,企業資產比重較大的實際情況,通過清產核資、資產評估,明確產權。

把國有股資產部分或全部轉化為國有股份,企業集體資產部分或全部轉化為職工集體股,組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可以把其中的國家股出售或租賃給企業職工,實行租股結合,國有民營。

2、對於中型集體企業,可把國有資產和企業集體資產部分或全部出售給企業職工,改組成由國家股分資產、企業職工集體股份資產和本企業職工個人股份組成的股份合作制公司。

或全部由本企業職工股份資產組建的股份合作制公司。

3、對小型集體企業可通過清產核資、資產評估,明確產權,把企業資產轉化為企業職工集體股份,把企業職工個人資產轉化為職工個人股份,改組改造為股份合作制公司。

對資產構成單一的純集體資產的小型集體企業,可全部出售給本企業職工,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也可公開拍賣出售給個人,改為私人經營。

Ⅳ 求集體企業改制方案

國有企業改制,是指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包括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為國有資本控股、相對控股、參股和不設置國有資本的公司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或中外合資企業(以下統稱企業改制)。即改變原有國有企業的體制和經營方式,以便適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一、改制方案的制訂
(一)國有企業改制採取重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合資、轉讓國有產權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進行,包括轉讓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或者通過增資擴股來提高非國有股的比例等,必須制訂改制方案。
(二)國有企業改制方案可由改制企業國有產權持有單位或主管部門制訂,也可由其委託改制企業或者中介機構制訂,但向本企業經營管理者轉讓國有產權的改制方案不得委託該改制企業制訂。
(三)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企業概況及近三年資產和財務狀況,改制的基本原則、目標和程序,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方案,改制後企業股權設置方案和企業發展規劃等。
(四)國有企業改制方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並經企業主管部門審核後,按照浙國資企改〔2004〕10號文件的規定報經批准。改制方案未經批准不得實施。
(五)國有企業改制涉及財政、稅務、勞動保障、國土資源及政府社會公共管理等相關審批事項的,應先報經市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後報市深化辦協調審批。
二、資產清查和評估
(一)國有企業改制必須對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和評估,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認真核實和界定國有產權,嚴禁隱匿國有資產。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對提交的清產核資的范圍、資產及其財務會計報表的完整性、真實性、准確性出具承諾書,並對其結果負責。在前一次清產核資有效期內的,經市國資委同意,可不再進行清產核資。凡改制為非國有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企業法定代表人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二)國有企業改制中清理出來的不良資產,經中介機構經濟鑒證後,按規定程序和要求向企業主管部門申報,經企業主管部門提出初審意見報市國資委審批。按照審批許可權,對申報核銷不良資產在200萬元(含200萬元)以內的,由市國資委審批。200萬元以上,由市國資委審核後報市政府批准。在批准核銷後,企業需建立「賬銷案存」管理制度,對「賬銷案存」收回的款項可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國有企業改制,必須在清產核資和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上,依照《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第12號令)聘請中介機構進行資產和土地使用權評估。企業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必須納入評估范圍。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評估不得委託同一家中介機構進行。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評估結果在出具正式報告前,必須由其國有產權持有單位或主管部門組織在改制企業內部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7個工作日。資產評估結果經主管部門初審後,報市國資委核准或備案。涉及國有土地資產處置的,其評估結果應報市國土資源局確認。重大評估項目由市國資委組織專家評審。
(四)國有企業改制,由市國資委選聘和委託中介機構對改制企業實施清產核資、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評估。
(五)企業改制涉及資產剝離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三、國有產權轉讓
(一)改制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要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第3號令),在具有國有產權交易資質的產權交易機構進行,並公開信息,競價轉讓。轉讓方式可以採取拍賣、招投標、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當交易價格低於評估結果的90%時,應當暫停交易,在獲得相關產權轉讓批准機構同意後方可繼續進行。經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或者經市國資委審核報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可以採取協議轉讓方式。實行協議轉讓的,對受讓主體的基本情況、交易價格的確定、受讓股權比例等進行公示。
(二)向本企業管理層轉讓國有產權必須按《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關於印發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的通知》(國資發產權〔2005〕78號)的有關規定履行審批程序。向本企業經營管理者轉讓國有產權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受讓意向、參與人員、認購份額、參與形式等。經營管理者不得參與轉讓國有產權的決策、財務審計、離任審計、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底價確定等重大事項,嚴禁自賣自買國有產權。經營管理者對企業經營業績下降負有責任的,不得參與收購本企業國有產權。
(三)轉讓國有產權的價款原則上應一次性支付,如確有困難的,經轉讓和受讓方協商,並經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市國資委批准,可分期支付,但不超過一年,並且首期付款不得低於轉讓價款的30%,其餘價款應當由受讓方提供合法擔保,並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向轉讓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間利息。凡轉讓國有產權的,一律不得採取一定比例的優惠。
(四)國有企業採取產權轉讓方式改制的,涉及職工養老、醫療費用和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等,按規定核准後,經市國資委批准,從產權轉讓收入專戶中支付。
四、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
(一)企業改制方案必須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充分聽取職工意見。其中職工安置方案需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後方可實施。改制企業理順職工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及離退休人員的費用支付等,按有關政策執行。
(二)國有企業改制經提取的理順職工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和補貼,應以現金形式一次性支付或以資產形式建立職工保障基金。
(三)企業法定代表人應對原留在改制後企業按規定提取的經濟補償金的安全性負責,建立保障機制,並接受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的監督,以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五、加強組織領導
(一)國有企業改制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正確處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從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穩定的大局出發,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合力,努力做到在穩定中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在改革中促進穩定和發展。要建立競爭機制,積極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民營資本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形成股權多元化,推動企業制度創新、機制轉換。要積極引入外部戰略投資人,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和人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聯系、密切配合,健全和完善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監督檢查制度。要加強對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建立重要事項通報制度和重大案件報告制度,及時發現和嚴肅查處國有企業改制中的違紀違法案件
《中國國有企業效能監察啟示錄》

第一集:《紅色警戒線》
通過部分國有企業曾經發生的腐敗案例,揭示少數企業經營管理者腐敗的軌跡,反映了由於制度建設不完善、監管不到位、履職不規范而發生的腐敗問題,以及效能監察在完善經營機制、促進企業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集:《嶄新的軌道》
回顧和總結國有企業開展效能監察工作的歷程,以及效能監察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發展與創新。
第三集:《綠色的航程》
介紹效能監察在企業反腐倡廉建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四集:《延伸的航線》
反映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效能監察在中外合資企業、境外中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五集:《絢麗的樂章》
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精神,論述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地位、作用、特點,指導企業紀檢監察部門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更加科學地開展效能監察工作。

Ⅳ 我需要的是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條例

關於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在國家層面沒有出台規范性的條例,如果涉及集體企業的改制,應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國務院令第88號)第二章的規范與調整。同時企業的主管機關應依法制定企業改制的方案或實施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
(1991年6月21日國務院第八十六次常務會議通過)
(1991年9月9日國務院令第88號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城鎮集體所有制經濟的鞏固和發展,明確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的權利和義務,維護其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城鎮的各種行業、各種組織形式的集體所有制企業,但鄉村農民集體舉辦的企業除外。

第三條城鎮集體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國家鼓勵和扶持城鎮集體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第四條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以下簡稱集體企業)是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

前款所稱勞動群眾集體所有,應當符合下列中任一項的規定:

(一)本集體企業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二)集體企業的聯合經濟組織范圍內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三)投資主體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集體企業,其中前(一)、(二)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應當佔主導地位。本項所稱主導地位,是指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占企業全部財產的比例,一般情況下應不低於51%,特殊情況經過原審批部門批准,可以適當降低。

第五條集體企業應當遵循的原則是:自願組合、自籌資金,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民主管理,集體積累、自主支配,按勞分配、入股分紅。

集體企業應當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精神,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六條集體企業依法取得法人資格,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集體企業的財產及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第七條集體企業的任務是:根據市場和社會需求,在國家計劃指導下,發展商品生產,擴大商品經營,開展社會服務,創造財富,增加積累,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繁榮社會主義經濟。

第八條集體企業的職工是企業的主人,依照法律、法規和集體企業章程行使管理企業的權力。集體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集體企業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民主管理。職工(代表)大會是集體企業的權力機構,由其選舉和罷免企業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

集體企業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

集體企業職工的民主管理權和廠長(經理)依法行使職權,均受法律保護。

第十條中國共產黨在集體企業的基層組織是集體企業的政治領導核心,領導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證監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

第十一條集體企業的工會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第二章集體企業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第十二條集體企業的設立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企業名稱、組織機構和企業章程;

(二)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必要的設施並符合規定的安全衛生條件;

(三)有符合國家規定並與其生產經營和服務規模相適應的資金數額和從業人員;

(四)有明確的經營范圍;

(五)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三條集體企業章程必須載明下列事項:

(一)企業名稱和住所;

(二)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

(三)注冊資金;

(四)資金來源和投資方式;

(五)收入分配方式;

(六)組織機構及其職權和議事規則;

(七)職工加入和退出企業的條件和程序;

(八)職工的權利和義務;

(九)法定代表人的產生程序及其職權范圍;

(十)企業終止的條件和程序;

(十一)章程的修訂程序;

(十二)章程訂立日期;

(十三)需要明確的其他事項。

第十四條設立集體企業應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審批部門批准,並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取得法人資格後,方得開始生產經營活動。

設立集體企業的審批部門,法律、法規有專門規定的,從其規定。

集體企業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十五條集體企業的合並、分立、停業、遷移或者主要登記事項的變更,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由企業提出申請,報經原審批部門批准,依法向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六條集體企業的合並和分立,應當遵照自願平等的原則,由有關各方依法簽訂協議,處理好債權債務、其他財產關系和遺留問題,妥善安置企業人員。

合並、分立前的集體企業的權利和義務,由合並、分立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第十七條集體企業有下列原因之一的,應當予以終止:

(一)企業無法繼續經營而申請解散,經原審批部門批准;

(二)依法被撤銷;

(三)依法宣告破產;

(四)其他原因。

第十八條集體企業終止,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清算企業財產。企業財產按下列順序清償各種債務和費用:

(一)清算工作所需各項費用;

(二)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

(三)所欠稅款;

(四)所欠銀行和信用合作社貸款以及其他債務。

不足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第十九條集體企業財產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按照下列辦法處理:

(一)有國家、本企業外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本企業職工個人投資入股的,應當依照其投資入股金額占企業總資產的比例,從企業剩餘財產中按相同的比例償還;

(二)其餘財產,由企業上級管理機構作為該企業職工待業和養老救濟、就業安置和職業培訓等費用,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條集體企業終止,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注銷登記並公告。

第三章集體企業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一條集體企業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范圍內享有下列權利:

(一)對其全部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拒絕任何形式的平調;

(二)自主安排生產、經營、服務活動;

(三)除國家規定由物價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控制價格的以外,企業有權自行確定產品價格、勞務價格;

(四)企業有權依照國家規定與外商談判並簽訂合同,提取和使用分成的外匯收入;

(五)依照國家信貸政策的規定向有關專業銀行申請貸款;

(六)依照國家規定確定適合本企業情況的經濟責任制形式、工資形式和獎金、分紅辦法;

(七)享受國家政策規定的各種優惠待遇;

(八)吸收職工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個人集資入股,與其他企業、事業單位聯營,向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投資,持有其他企業的股份;

(九)按照國家規定決定本企業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勞動組織形式和用工辦法,錄用和辭退職工;

(十)獎懲職工。

第二十二條集體企業應當承擔下列義務: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接受國家計劃指導;

(二)依法繳納稅金和交納費用;

(三)依法履行合同;

(四)改善經營管理,推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

(五)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對用戶和消費者負責;

(六)貫徹安全生產制度,落實勞動保護和環境保護措施;

(七)做好企業內部的安全保衛工作;

(八)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尊重職工的民主管理權利,改善勞動條件,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提高職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九)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素質。

第二十三條集體企業有權按照國家規定自願組建、參加和退出集體企業的聯合經濟組織,並依照該聯合經濟組織的章程規定,享受權利,承擔義務。

第四章職工和職工(代表)大會

第二十四條凡本人提出申請,承認並遵守集體企業章程,被企業招收,即可成為該集體企業的職工。

第二十五條職工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集體企業內享有下列權利:

(一)企業各級管理職務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參加企業民主管理,監督企業各項活動和管理人員的工作;

(三)參加勞動並享受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勞動保險、醫療保健和休息、休假的權利;

(四)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按照國家規定評定業務技術職稱;

(五)辭職;

(六)享受退休養老待遇;

(七)其他權利。

第二十六條職工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集體企業的規章制度、勞動紀律,以企業主人的態度從事勞動,做好本職工作;

(二)執行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完成任務;

(三)維護企業的集體利益;

(四)努力學習政治、文化和科技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五)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二十七條集體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一)一百人以下的集體企業,建立職工大會制度;

(二)三百人以上的集體企業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三)一百人以上三百人以下的集體企業,建立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由企業自定。

職工代表大會代表由職工選舉產生。代表應當是思想進步、工作積極、聯系群眾、有參加民主管理能力的職工。

第二十八條集體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范圍內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修改集體企業章程;

(二)按照國家規定選舉、罷免、聘用、解聘廠長(經理)、副廠長(副經理);

(三)審議廠長(經理)提交的各項議案,決定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

(四)審議並決定企業職工工資形式、工資調整方案、獎金和分紅方案、職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關職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項;

(五)審議並決定企業的職工獎懲辦法和其他重要規章制度;

(六)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二十九條職工(代表)大會依照企業章程規定定期召開,但每年不得少於兩次。

第三十條集體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可以設立常設機構,負責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工作。

常設機構的人員組成、產生方式、職權范圍及名稱,由集體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規定,報上級管理機構備案。

第五章廠長(經理)

第三十一條集體企業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廠長(經理)對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負責,是集體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二條廠長(經理)由企業職工代表大會選舉或者招聘產生。選舉和招聘的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由集體企業聯合經濟組織投資開辦的集體企業,其廠長(經理)可以由該聯合經濟組織任免。

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集體企業,其中國家投資達到一定比例的,其廠長(經理)可以由上級管理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任免。

第三十三條廠長(經理)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懂得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堅持企業的社會主義經營方向;

(二)熟悉本行業業務,善於經營管理,有組織領導能力;

(三)熱愛集體,廉潔奉公,聯系群眾,有民主作風;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三十四條廠長(經理)在法律、法規的規定范圍內行使下列職權:

(一)領導和組織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和行政工作;

(二)主持編制並向職工(代表)大會提出企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固定資產投資方案;

(三)主持編制並向職工(代表)大會提出企業機構設置的方案,決定勞動組織的調整方案;

(四)按照國家規定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業中層行政領導幹部,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五)提出企業年度財務預算、決算方案和利潤分配方案;

(六)提出企業的經濟責任制方案、工資調整方案、勞動保護措施方案、獎懲辦法和其他重要的規章制度;

(七)獎懲職工;

(八)遇到特殊情況時,提出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的建議;

(九)企業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三十五條廠長(經理)有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執行職工(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組織職工完成企業生產經營任務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發展能力;

(三)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堅持民主理財,定期向職工公布財務帳目;

(四)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和職工在企業內的正當權利;

(五)辦好職工生活福利和逐步開展職工養老、待業等保險;

(六)組織落實安全衛生措施,實現安全文明生產;

(七)定期向本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工作,聽取意見,並接受監督;

(八)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章財產管理和收益分配

第三十六條集體企業應當按照本章規定進行清產核資,明確其財產所有權的歸屬。

第三十七條集體企業的公共積累,歸本企業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第三十八條集體企業的聯合經濟組織的投資,歸該聯合經濟組織范圍內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集體企業聯合經濟組織設立的互助合作基金,應當主要用於該組織范圍內發展生產和推進共同富裕。

第三十九條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扶持下設立的集體企業,其扶持資金可按下列辦法之一處理:

(一)作為企業向扶持單位的借用款,按雙方約定的方法和期限由企業歸還扶持單位;

(二)作為扶持單位對企業的投資,按其投資占企業總資產的比例,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的扶持資金的來源,必須符合國家財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與其扶持設立的集體企業,應當明確劃清產權和財務關系。扶持單位不得干預集體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集體企業也不得依賴扶持單位。

第四十條職工股金,歸職工個人所有。

第四十一條集體企業外的單位和個人的投資,歸投資者所有。

第四十二條職工股金和集體企業吸收的各種投資,投資者可以依法轉讓或者繼承。

第四十三條集體企業必須保證財產的完整性,合理使用、有效經營企業的財產。

第四十四條集體企業的收益分配,必須遵循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

第四十五條集體企業必須執行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接受審計監督,加強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

第四十六條集體企業的稅後利潤,由企業依法自主支配。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確定公積金、公益金、勞動分紅和股金分紅的比例。

第四十七條集體企業職工的勞動報酬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則。具體分配形式和辦法由企業自行確定。

第四十八條集體企業的股金分紅要同企業盈虧相結合。企業盈利,按股分紅;企業虧損,在未彌補虧損之前,不得分紅。

第四十九條集體企業必須依照國家規定提取職工養老、待業等保險基金。職工養老、待業等保險基金按國家規定在徵收所得稅前提取,專項儲存,專款專用。

第七章集體企業和政府的關系

第五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城鎮集體經濟納入各級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從各方面給予扶持和指導,保障城鎮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五十一條國務院城鎮集體經濟的主管機構,負責全國城鎮集體經濟的宏觀指導和管理,其主要職責是:擬訂城鎮集體經濟的發展政策和法律法規,協調全國城鎮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有關方面監督、檢查集體企業政策、法規的執行情況。

第五十二條市(含縣級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鎮集體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城鎮集體企業的指導部門,加強對集體企業的政策指導,協調當地城鎮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組織有關方面監督、檢查集體企業政策、法規的執行情況。

第五十三條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業集體企業的行業指導和管理工作。

第五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的其他有關部門,依法對集體企業進行監督和提供服務。

第五十五條國家保護集體企業的合法權益。

任何政府部門及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集體企業的集體所有制性質和損害集體企業的財產所有權,不得向集體企業攤派人力、物力、財力,不得干預集體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民主管理。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六條集體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一)未經審批和核准登記,以集體企業名義進行活動的;

(二)登記時弄虛作假或者不按規定申請變更登記的;

(三)違反核准登記事項或者超越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活動的;

(四)利用分立、合並、終止和清算等行為抽逃資金、隱匿和私分財產的;

(五)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十七條集體企業因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給用戶和消費者造成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集體企業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規定,向集體企業攤派或者侵吞、挪用集體企業財產的,必須賠償。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有關主管機關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集體企業領導人員濫用職權,侵犯職工合法權益,情節嚴重的,由上級管理機構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給予行政處分;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職工進行報復陷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集體企業的領導人員或者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過失給企業造成損失的,由企業的上級管理機構或者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幹部的管理許可權給予行政處分。

集體企業的領導人員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致使集體企業財產、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集體企業違反本條例有關集體企業領導人員的產生、罷免條件和程序規定的,上級管理機構應當予以糾正,並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

集體企業上級管理機構違反本條例有關集體企業領導人員產生、罷免條件和程序規定的,其上一級主管部門應當予以糾正;情節嚴重的,應當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六十二條阻礙集體企業領導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擾亂集體企業的秩序,致使生產、營業、工作不能正常進行或者無法進行的,由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六十四條集體企業聯合經濟組織的組建和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六十五條集體所有制的各類公司的管理,按照國家有關公司的法律、法規執行。

第六十六條城鎮中的文教、衛生、科研等集體所有制事業單位參照本條例執行。

供銷合作社的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六十七條勞動就業服務性集體企業應當遵循本條例規定的原則,具體管理辦法按國務院發布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規定》執行。

集中安置殘疾人員的福利性集體企業的管理辦法,根據本條例的原則另行制定。

第六十八條軍隊扶持開辦的集體企業的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根據本條例規定的原則另行制定。

第六十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行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條例並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的具體情況,制定本條例的實施細則。

第七十條本條例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Ⅵ 求集體企業改制具體實施辦法~

您好:
我國集體企業,即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企業,它是部分勞動群眾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它在一個集體范圍內,實現了勞動者在生產資料佔有關繫上的平等。人們在生產資料佔有關繫上的平等只局限於一個集體的經濟內部,而不能擴展到全社會,這是集體所有制經濟同全民所有制經濟相區別的顯著特徵。
與全民企業或國有企業相比照,集體企業有下列特點:
——集體企業無論它處在那個行業,都應是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經濟單位或經濟實體。
——集體企業的全體成員應是這一個企業財產的共同所有者和經營者。生產資料所有權和經營權都應屬於他們。
——集體企業作為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在其經營管理方面應有完全的自主選擇權。
——集體企業的收入不由國家分配,而應由集體企業自己決定分配方案。集體企業除按章納稅,將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由國家集中支配外,其餘的收入,用來增加集體企業成員的福利和滿足他們的需要。
改制流程
編輯
產權界定及國有資產的處置
產權界定主要是指國家依法劃分和認定存在於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產的所有權歸屬,並明確國家作為所有者對這部分國有資產行使權利的財產范圍和管理許可權。集體企業中界定的國有資產,其所有權屬於國家,企業對其擁有法人財產權。除發生產權轉讓等法定情形外,集體企業可以繼續使用,國家不抽回國有資產。
對界定屬於國有資產的,通常由企業繳納使用費繼續使用、繳納資產佔用費、租賃經營、有償轉讓、作價入股等多種方式處置。
確立企業的改制方案
企業改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多種改制的類型,如改為股份合作制、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以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為例:首先要確定企業的總體改組方案。總體改組方案可以企業自行制定,也可以委託專門的咨詢機構承擔總體改組方案的設計。
改組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1.改制企業名稱;
2.負責人,擬成立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名單;
3.原企業資產及產權《資產評估報告》,無形資產評估、土地使用權的評估、產權界定報告;
4.資產重組方案:國有股權的折股方案,外來投資股權、員工持股方案、總股權結構方案;
5.資產重組後分離部分的歸屬:非經營性資產剝離方案、員工安排方案;
6.其它需要明確的問題;
7.新設公司的必備要件、公司章程、驗資報告、稅務登記、納稅核定等;
8.新設公司的管理文件稿、公司經營生產發展計劃、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情況說明及任免通知;
9.財務部門的設立情況、人員編制及人員任免通知;
10.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勞動人事、工資管理制度。
進行資產評估
四、訂立章程
五、報有關部門審核
六、出資並驗資
七、確立法人治理結構
八、召開公司創立大會
九、注冊登記

Ⅶ 集體企業改制的政策依據有哪些

集體企業產權改革的法律和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

4.《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文件)。

(7)集體企業改革法律服務方案擴展閱讀:

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

文號: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

一、關於職工分流安置的具體政策:

1.《勞動部關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的適用:

第五條適用於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

第八條適用於企業單方解除職工勞動合同補償。

2.參照適用國家經貿委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文件:

(1)改制分流過程中涉及資產定價、損失核銷、產權變更等有關事項,參照財政部《企業公司制改建有關國有資本管理與財務處理的暫行規定》(財企[2002]313號)辦理。

(2)改制企業可用企業凈資產支付解除職工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等,並按規定程序沖減凈資產。

(3)改制企業的凈資產可參照國企有關政策規定進行各項支付和預留,剩餘部分可向改制企業的員工分配。

(4)參照國家土地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改制企業佔用的行政劃撥土地,只要不改變土地用途,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需要轉讓土地使用權的,依法辦理轉讓手續;需要改變用途的,應按照《劃撥土地目錄》(國土資源部令第9號)核定。

改變後的用途符合《劃撥土地目錄》的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不符合《劃撥土地目錄》的,在依法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並向國家交納土地出讓金以後,允許將房地產項目的轉讓收益用於支付改製成本。

3.涉及職工分流安置和用於安置職工的資產處置等有關事項,要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二、關於參與集體資產存量分配的人員范圍和決策方式

1.慎重處理集體存量資產的分配問題。存量資產應當由全體在職職工依法進行處置。

2.對於存量資產處置方案、企業改制方案、職工分流安置方案,由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3.依法通知有權參與存量資產處置的所有人員參加企業改制。

4. 集體企業共同共有資產的所有者對企業改制方案擁有決定權,企業必須確保企業改制過程的公開、公正、公平,並依法定程序和政策操作。

Ⅷ 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的法律問題有哪些

您好,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的法律問題包括:
(1)無視國家有關規定,將部分資產無內償量化為集體股、容個人股;
(2)通過財務賬表調整、會計科目合並等手段調減國有資產賬面價值;
(3)將一些機器設備無償借給外單位或個人使用。四是企業因未能及時向資產評估機構提供有效的資料,導致資產評估范圍不全。
2、部分企業改制後所需資金主要從商業銀行借人,而且大部分資金被固定資產和長期投資佔用,造成資產結構失衡和資金分布不合理,經營資金的極度短缺。不少企業常面對銀行催還貸款的局面,企業負擔越來越重,工資費用支出大,應收賬款比例高,企業雖已改制,但業務經營仍舉步維艱。
3、一些企業財經法紀意識淡薄,管理比較混亂,違紀違規問題普遍,會計信息資料失真現象嚴重。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Ⅸ 集體企業性質改革

國務院有一個關於同意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批復 國函(2005)88號
一、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通過制度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使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徹底分離,成為產權清晰、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切實減輕主辦國有企業負擔,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創造條件。在試點的基礎上,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妥善解決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問題,並適時在全國推開。
(二)基本原則:堅持從廠辦大集體實際出發,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重點問題,不糾纏歷史舊賬;堅持分類指導,用改革的辦法,充分借鑒國有企業改革政策,通過重組改制等多種途徑分類解決職工安置等問題;堅持統籌兼顧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企業、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共同分擔改革成本。
二、改革方式
(三)對能夠重組改制的廠辦大集體,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原國家經貿委等八部委《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採取多種方式,重組改制為產權清晰、面向市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
(四)對不具備重組改制條件或虧損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廠辦大集體,可實施關閉或依法破產。
三、有關資產和債權債務處理
四、職工安置和勞動關系處理
(十一)廠辦大集體改制、關閉或破產的,要與在職集體職工解除勞動關系,並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標准按照原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有關規定執行。
(十二)廠辦大集體可用凈資產支付解除在職集體職工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凈資產如有剩餘,剩餘部分作為主辦國有企業持有改制企業的股權,也可向改制企業的員工或外部投資者轉讓,轉讓收益歸主辦國有企業所有。
(十三)廠辦大集體凈資產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職集體職工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的,差額部分所需資金由主辦國有企業、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共同承擔。其中,對地方國有企業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中央財政補助30%;對中央企業及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軍工企業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中央財政將根據企業效益等具體情況確定補助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
(十四)關閉、破產廠辦大集體職工按規定領取經濟補償金。經批准,可將關閉、破產廠辦大集體使用的主辦國有企業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法律限制轉讓的除外)收益用於安置職工。
(十五)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或工齡已滿30年、再就業有困難的廠辦大集體在職集體職工,可實行企業內部退養,發放基本生活費,並按規定繼續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達到退休年齡時正式辦理退休手續。具體辦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主辦國有企業和廠辦大集體協商確定。
(十六)對再就業有困難且接近內部退養年齡的廠辦大集體在職集體職工,在解除勞動關系時,經企業與職工協商一致,可以簽訂社會保險繳費協議,由企業為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不支付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繳費方式、繳費期限及具體人員范圍等由當地人民政府確定。
(十七)對在主辦國有企業工作10年以上、已經與主辦國有企業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廠辦大集體在職集體職工,主辦國有企業要與其進行協商,依法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或按照廠辦大集體在職集體職工的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十八)對在廠辦大集體工作或服務的主辦國有企業職工,已與廠辦大集體簽訂勞動合同的,可執行廠辦大集體在職集體職工的安置政策;未與廠辦大集體簽訂勞動合同的,由主辦國有企業妥善安置。
五、社會保障政策
(十九)廠辦大集體職工解除勞動關系領取經濟補償金以後,按國家規定接續各項社會保險關系。符合條件的,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二十)廠辦大集體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前,欠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應足額補繳。個人欠繳部分由個人補齊;企業欠繳部分,經有關部門認定後,可制定補繳計劃,分期補繳,但企業繳費劃入職工個人賬戶部分和職工個人繳費部分應一次性補齊。關閉、破產的廠辦大集體確實無法通過資產變現補繳的社會保險欠費,除企業繳費中應劃入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部分外,可按有關規定報經批准後核銷。
(二十一)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經認定已無生產經營能力、確實無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廠辦大集體,不再納入養老保險統籌范圍,其已退休人員由民政部門按企業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按月發放生活費。
(二十二)廠辦大集體的困難職工,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應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切實做到應保盡保。
(二十三)與廠辦大集體解除勞動關系人員的再就業扶持政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Ⅹ 集體企業改制流程

集體企業改制流程如下:1、依法成立改制工作組,選擇改制方式,制定詳細的企業改制實施方案;2、清產核資及產權界定,進行資產評估;3、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形成大會決議;4、向上級主管單位提出改制申請;5、按批復的方案組織實施,依法按照公司登記程序辦理注冊的相關手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九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摺合的實收股本總額不得高於公司凈資產額。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資本公開發行股份時,應當依法辦理。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百度雲 發布:2024-11-17 12:40:18 瀏覽:449
勞動法對於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規定 發布:2024-11-17 12:10:34 瀏覽:12
合同法最新修訂日期 發布:2024-11-17 11:57:47 瀏覽:367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