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服務行業文案

法律服務行業文案

發布時間: 2022-04-13 19:11:14

❶ 中國律師,飽和了嗎

我覺得,中國的律師業飽和是一個假象;律師沒有事情做是特定時期的暫時現象。許多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沒有業務做,是有很多不正常的原因的。是中國還是「權力秩序型社會」而不是「法律秩序型社會」這一歷史階段造成的。如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覺得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中國律師的根本性功能,由於政治環境的因素尚沒有真正發揮、真正為人們(包括官方)所認識。這從大量優秀律師退出刑辯、退出訴訟可以看出來。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國律師,法庭上,特別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經見不到他們的身影。而人類設計律師制度的根本動因,是在公權力面前為弱勢被告設置一個懂法律的專業代言人,保護他、幫助他、防止出現公權力的專橫和失誤。刑辯的艱難、行政訴訟的艱難、律師干預重大社會事件的被非議和被限制,是中國律師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證。因此中國律師的「社會正義維護者」的功能特徵,被弱化了。律師成了「經濟動物」,最主要的一大塊業務沒有能夠得到發揮。
二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制環境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的最有效的手段還不是法律。法律起不到真正的最高、最後評判者的作用。「強勢政府、弱勢法院」還是中國現階段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而法院如果沒有權威,律師則基本上就是沒有用的。因為律師的功能只能通過公正、超脫、獨立、依法的司法審判體現出來。中國現階段的許多問題,如股市、樓市、匯市、投放、稅制,都是行政權在起作用。法制的穩定的標桿作用還沒有發揮。「權力人」取代了「法律人」的社會經濟調控功能,當下中國「公務員熱」遠遠超過「律師熱」。律師對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所起的作用,還只是做個文案、當個秘書的功能,即所謂的能夠賺大錢的「非訴律師」、「上市律師」、「項目律師」。司法的重大判決影響國家經濟運行的現象基本沒有。這也嚴重影響了中國律師業功能的發揮。
三是中國社會依法辦事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雖然全民普法已經20多年了,中國社會的法律信仰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百姓相信權力、相信上訪、相信哀求、相信清官的傳統中華法系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中國社會權力實際上的無所不在,也在強化這種社會意識。百姓用一二年時間找法院訴訟解決不了的問題,總理一句話別人就會在第二天把錢送上門來。法院判了四五次已經定案的案件,一個領導的批示就能夠完全重新來過。這些現象使中國百姓有事不是去找律師解釋規則(法律),而是去找權力(一級一級找,直到找到他們認為能夠滿足自己訴求的「清官」)。在中國,不用說百姓家庭請律師是極難待見的,一些數億的大民企,合同談判中如果帶律師到場,就會被視為對對方的「不信任」、「找茬」。十三億中國人,至少有90%的人是希望這一輩子都不要同律師打交道的。這是我們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國民性的最大區別。這樣的環境必然會產生律師的「假性飽和」。
四是中國法律服務業的畸型消費問題。中國的十三萬律師,都集中在都市圈。北京一個市就有一萬八,上海、深圳、廣州加上其他的省級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國70%以上的律師,而且都是最優秀的律師。在中國廣袤的鄉村,八九億農民不知律師為何物,也請不起律師。「法律工作者」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還有其暫時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他們填補著這一塊空白。有的偏遠地區縣四五年考不出一個國家司法資格者。因此,中國的律師人均佔有數,目前而言還是不能把鄉村人口算上的。這些鄉村農民的吃飯需求、教育需求、醫療需求、住房需求,現在已經列入國家高層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但「法律需求」則還沒有列入視線。法律下鄉,本質上還限於作秀的層面。因為國家沒有準備這一塊錢,要自我謀生的律師都法律援助、長期免費服務也過於天真,百姓也還沒有到這種需求層次。由於中國律師的執業許可證是全國通用,律師往大城市集中、爭擠有限的發達地區、發達人群市場,就是必然的趨勢。這種現象加劇了市場需求不足、律師「飽和」假象。
第五,就是律師的自我「營銷」問題。中國的律師業究竟定位在「法律人」、「商人」、「中介服務者」、「政治參與者」、「自由職業者」、「企業經營者」,目前還莫衷一是。但有一點,中國律師的謀生特徵,已經是沒有一分國家投入,相反要向國家交很重的稅的自謀職業者。撇開所有的政治特徵、法律特徵不說,律師確實就有一個「營銷」問題。因為他要賺錢養活自己,在中國的現階段,光講政治、法治、道義責任,而一年做不到十萬元的律師,不可能被人視為一個成功的律師。這確實是一個矛盾。我們一方面鄙視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不講道德的律師,另一方面我們又在以金錢上的成敗論英雄。對於許多律師,特別是剛踏進律師這個行業的青年律師,不知道如何養成自己、宣傳自己、推銷自己,確實已經是一個大問題。我一直不大贊成用「律師營銷」這個詞,可能同我的「律師社會責任」情結有關,但我完全贊成對律師如何拓展自己的業務問題進行系列的研究和輔導。因為這確實是一門學問,不可能無師自通。對於青年律師而言,這個問題尤其重要。

❷ 中國法律工作者飽和了嗎

中國十三億人口十三萬律師,正好萬分之一,律師在中國還是稀缺資源,律師業有很大的生存發展空間。未來十到二十年是中國律師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萬分之一?可現在卻讓很多律師感覺市場飽和,這是為什麼呢?」「美國有150萬律師,只3億人口。沒有人說律師飽和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這確實是兩個很現實又很尖銳的問題。
我覺得,中國的律師業飽和是一個假象;律師沒有事情做是特定時期的暫時現象。許多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沒有業務做,是有很多不正常的原因的。是中國還是「權力秩序型社會」而不是「法律秩序型社會」這一歷史階段造成的。如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覺得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中國律師的根本性功能,由於政治環境的因素尚沒有真正發揮、真正為人們(包括官方)所認識。這從大量優秀律師退出刑辯、退出訴訟可以看出來。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國律師,法庭上,特別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經見不到他們的身影。而人類設計律師制度的根本動因,是在公權力面前為弱勢被告設置一個懂法律的專業代言人,保護他、幫助他、防止出現公權力的專橫和失誤。刑辯的艱難、行政訴訟的艱難、律師干預重大社會事件的被非議和被限制,是中國律師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證。因此中國律師的「社會正義維護者」的功能特徵,被弱化了。律師成了「經濟動物」,最主要的一大塊業務沒有能夠得到發揮。
二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制環境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的最有效的手段還不是法律。法律起不到真正的最高、最後評判者的作用。「強勢政府、弱勢法院」還是中國現階段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而法院如果沒有權威,律師則基本上就是沒有用的。因為律師的功能只能通過公正、超脫、獨立、依法的司法審判體現出來。中國現階段的許多問題,如股市、樓市、匯市、投放、稅制,都是行政權在起作用。法制的穩定的標桿作用還沒有發揮。「權力人」取代了「法律人」的社會經濟調控功能,當下中國「公務員熱」遠遠超過「律師熱」。律師對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所起的作用,還只是做個文案、當個秘書的功能,即所謂的能夠賺大錢的「非訴律師」、「上市律師」、「項目律師」。司法的重大判決影響國家經濟運行的現象基本沒有。這也嚴重影響了中國律師業功能的發揮。
三是中國社會依法辦事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雖然全民普法已經20多年了,中國社會的法律信仰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百姓相信權力、相信上訪、相信哀求、相信清官的傳統中華法系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中國社會權力實際上的無所不在,也在強化這種社會意識。百姓用一二年時間找法院訴訟解決不了的問題,總理一句話別人就會在第二天把錢送上門來。法院判了四五次已經定案的案件,一個領導的批示就能夠完全重新來過。這些現象使中國百姓有事不是去找律師解釋規則(法律),而是去找權力(一級一級找,直到找到他們認為能夠滿足自己訴求的「清官」)。在中國,不用說百姓家庭請律師是極難待見的,一些數億的大民企,合同談判中如果帶律師到場,就會被視為對對方的「不信任」、「找茬」。十三億中國人,至少有90%的人是希望這一輩子都不要同律師打交道的。這是我們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國民性的最大區別。這樣的環境必然會產生律師的「假性飽和」。
四是中國法律服務業的畸型消費問題。中國的十三萬律師,都集中在都市圈。北京一個市就有一萬八,上海、深圳、廣州加上其他的省級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國70%以上的律師,而且都是最優秀的律師。在中國廣袤的鄉村,八九億農民不知律師為何物,也請不起律師。「法律工作者」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還有其暫時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他們填補著這一塊空白。有的偏遠地區縣四五年考不出一個國家司法資格者。因此,中國的律師人均佔有數,目前而言還是不能把鄉村人口算上的。這些鄉村農民的吃飯需求、教育需求、醫療需求、住房需求,現在已經列入國家高層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但「法律需求」則還沒有列入視線。法律下鄉,本質上還限於作秀的層面。因為國家沒有準備這一塊錢,要自我謀生的律師都法律援助、長期免費服務也過於天真,百姓也還沒有到這種需求層次。由於中國律師的執業許可證是全國通用,律師往大城市集中、爭擠有限的發達地區、發達人群市場,就是必然的趨勢。這種現象加劇了市場需求不足、律師「飽和」假象。
第五,就是律師的自我「營銷」問題。中國的律師業究竟定位在「法律人」、「商人」、「中介服務者」、「政治參與者」、「自由職業者」、「企業經營者」,目前還莫衷一是。但有一點,中國律師的謀生特徵,已經是沒有一分國家投入,相反要向國家交很重的稅的自謀職業者。撇開所有的政治特徵、法律特徵不說,律師確實就有一個「營銷」問題。因為他要賺錢養活自己,在中國的現階段,光講政治、法治、道義責任,而一年做不到十萬元的律師,不可能被人視為一個成功的律師。這確實是一個矛盾。我們一方面鄙視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不講道德的律師,另一方面我們又在以金錢上的成敗論英雄。對於許多律師,特別是剛踏進律師這個行業的青年律師,不知道如何養成自己、宣傳自己、推銷自己,確實已經是一個大問題。我一直不大贊成用「律師營銷」這個詞,可能同我的「律師社會責任」情結有關,但我完全贊成對律師如何拓展自己的業務問題進行系列的研究和輔導。因為這確實是一門學問,不可能無師自通。對於青年律師而言,這個問題尤其重要。

❸ 法律服務頻道的頻道欄目介紹

1、節目內容
這是一檔大力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積極響應中宣部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做有道德的人」的要求,促進「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努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欄目。欄目以專題論壇報告的形式,薈萃優秀的傳統文化講師,詮釋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引導觀眾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用心向古聖賢學習,自覺做有道德的人。
2、節目長度
每期40分鍾,日播 1、節目內容
欄目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敬老愛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宗旨,格調昂揚向上,形式豐富多彩。「真誠,真心,真情」是欄目始終堅持的特色;「以情感人,以德育人」是欄目的主題詞;「讓家庭更和睦,讓社會更和諧」是欄目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電視節目,收到國家廣電總局的多次表彰。
2、節目長度
每期40分鍾,日播 1、節目內容
這是一檔以演播室為主,外景采訪為輔,穿插傳統文化的經典講解和片段的情感類談話節目。欄目緊緊圍繞道德的根本——「孝道」來展開,逐漸向八德擴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遵循古聖先賢的孝道理念,按照「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的孝道思想,把《孝行天下》真正辦成一個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平台。為社會大眾提供無數個家庭、個人、團隊、社會的各種示範、典型、樣板。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是《天下父母》欄目的姊妹篇。
2、節目長度
每期40分鍾,日播 1、節目內容
本欄目為大型紀錄片,節目將鏡頭對准百姓,通過一個個以小見大的故事,在寓教於樂之中帶給觀眾感動與思考,把一個真實的中國呈獻在觀眾面前。透過這些人物和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富有活力和充滿希望的中國,一個快速發展和穩定和諧的中國,一個參與全球競爭和擔當責任的中國。開放的中國,正在以不同的方式開始向世界講述自身奇妙而又動人的故事。
2、節目長度
每期30分鍾 1、節目內容
這是一部流傳千古,感人至深的經典,是一部真正受益終身的動畫片,它可以真正奠定孩子做人根基,也是一部真正改變您人際關系的動漫寶典。欄目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傳統八德為主題,講述了近千位中華先人的有趣故事,每一則故事都在展示著中華先祖的處世言行與睿智哲學,內容感人至深,被眾多家庭推為「教育孩子必備的心靈營養」。
2、節目長度
每期22分鍾,日播 1、節目內容
《法律大講堂》由我國最具權威性的法律培訓機構——中法網法律培訓學校提供節目資源。是一檔按我國現行法律體系全面、系統地進行講解、研討的高水準權威法律教育節目。
《法律大講堂》突出一個「講」字,主講人皆為我國著名的法學專家學者,他們以其深厚的法律底蘊和豐富的司法實踐,為節目提供了可靠的質量保證。本節目的文案均由主講專家親自編寫,內容具有高度專業化的特點,在全面系統講解法律條款的同時,有機地穿插經典案例。內容生動,可看性強,使本欄目在全國同類節目中獨樹一幟。
《法律大講堂》的講座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節目內容涵蓋了法學理論和法律實務兩大領域。大講堂中的系列講座既可以作為高校、科研機構學術交流的平台,又可以作為公檢法司等機關對法律實務探討的舞台,對法律學習與生活實踐都頗具指導意義。
2、節目長度
每集20分鍾。 1、節目內容
這是一檔以他人的事例警醒自我的紀實類電視節目。
《警視聽》全面展示了我公安戰士在案件偵破過程中,與狡猾兇殘的犯罪分子鬥智斗勇,不畏艱難險阻,撥開重重迷霧,最終使案情大白於天下,將歹徒繩之以法的一個個精彩鏡頭。
通過案件所展現的法律知識,使觀眾了解相關法律,達到了普法、學法的目的。深入剖析案情背後的社會、道德、文化、犯罪心理等更深層次的原因,警示社會,警醒世人。
2、節目長度
每期20分鍾。 1、節目內容
解答法律問題,普及法律知識,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
《每日解答》欄目選取貼近百姓生活、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解答。本欄目的核心是解答,律師通過對案例的解析,提供給觀眾建議與解決方法清楚的告知觀眾
2、節目長度
每期30分鍾。 1、節目內容
這是一檔關於倫理道德與法律的欄目劇,通過對真實案例的與「情景再現」,力求把真人、真事、真情感展現在觀眾面前,把「缺德」與「違法」的關系跑西解讀,寓教於事,認識倫理道德與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節目長度
每期35分鍾 1、節目內容
從大千世界中的家長里短,科學探秘,奇聞軼事,案件推理,宣傳普及法律,弘揚傳統文化,《非常故事》為您講述最實在最動人的故事,褒揚真善美,鞭笞假丑惡。節目有說有演,非常好看。
2、節目長度
每期25分鍾 1、節目內容
以警方的視野,展示案件的偵破、案件背後的艱辛與睿智,道德與法律,執著與敬業,思考與困惑的故事,展現警察的人生歷程和社會深層的一面。
2、節目長度
每期20分鍾

法律碩士非法學以後就業很難嗎

法律碩士的就業,總體上還不錯,但是趨勢肯定是越來越不如往年。比如2007年左右,名校的法律碩士有不少畢業生去了國家部委工作,各個省或直轄市的高院,高檢也有人能進去。五大銀行的總部或省行,之前也很好進,每年大量的法碩畢業生進入謀得職位。但是最近這兩年就算北京大學的法碩畢業生如果能有機會到北京的區法檢,甚至郊區縣的法檢工作,大家還都認為是不錯的。
說這些,不是打擊大家,而是希望各位戰友考取法律碩士後不要以為萬事大吉了,研究生期間你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對就業有個比較客觀的了解,對各位戰友有利為何法律碩士就業不如往年?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研究生整體就業情況都不如往年。不僅僅是法律碩士,其他的專業研究生就業情況也在下降。現在碩士招生越來越多,比如很多大學本科生一年招生7000人,碩士博士招生人數也在4000多。動不動一個大學的碩士就招幾千人,全國這么多大學,每年畢業的研究生人數可想而知。人多了,競爭就多,所以情形不如往年。
其次:法律碩士招生越來越多,招生院校從8所,加到了201所!雖然這201所法律碩士院校幾乎涵蓋了中國最好的那些法學院校,但是這201所院校當中也有不少無論綜合實力還是法學實力都非常一般的院校。名牌大學的法碩畢業生肯定相對好就業,但是那些非名牌大學的法碩畢業生呢?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努力,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外力幫助,怎麼和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競爭呢?
再次:公務員和法檢系統,在2009年前後進行了一次大的隊伍擴充,關於這個觀點,我是從一個在法院工作的朋友告訴我的,他說當時很多國考或省考職位都招了很多人。為此,我也查了一下公務員國考多年的職位表,確實在早期,很多非常好的中央部委在招人,而且招的人還不少,但是後面有不少部委招人都不多了。我看了2015和2016年的國考職位表,大量的職位都是各個地市縣的海關、國稅等等,在北京工作的崗位確實沒有太多非常好的。 說完不好的一方面,也得說說法律碩士就業光明的一面。大家肯定都知道法律碩士相對其他專業來說,有其充分的優勢,落實到就業方面,我認為法律碩士就業具體如下優勢:
1.法律碩士就業率相對而言很不錯 上面說到的,有一些名校的法律碩士早期不願意去偏遠縣區的基層法檢上班,但其他很多專業的碩士還不一定能進去呢,甚至連機會都沒有。比如僅僅過一個司考,而沒接受過法學或者法律碩士這樣的系統教育,那是當然的沒有進入法檢系統的資格的。法律碩士最近幾年的就業雖遠不如早期,但總體來說依然前景較好,這也是為何法律碩士考生越來越多的原因。
2.法律碩士就業面寬 法律碩士可以考公務員進入政府及公檢法系統工作,還可以去銀行、信託、證券等金融證券公司工作,還可以去各種企業做法務工作,最後還可以去做律師!各行各業都可能有咱們法律碩士的身影,在目前糾紛或者矛盾更多的採取公力救濟的當下,法律人員活躍在各個行業。沒有太多的專業能像法律碩士這樣的就業寬度,這無疑是我們一個巨大的優勢。
3.法律碩士很難有失業或餓肚子一說 首先考取了法律碩士,在碩士期間肯定會通過司考,法律碩士通過司考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情,稍微好一點的學校的法律碩士在畢業之前幾乎接近100%的過了司考。法律碩士過了司考之後,無論在就業面上還是工作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其實法律碩士在就業方面的優勢還有很多,但我覺得有以上三點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❺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專業有哪些

招生專業
(一)國控專業·提前批·警察類
★ 刑事偵查技術
就業方向:公安系統(包括機場、公路、鐵路、海關、森林、緝毒、緝私等公安機關)、司法系統(包括監獄、戒毒所等)和檢察系統等具有偵查職能的機關和部門。
★刑事執行
就業方向:司法系統(包括監獄、戒毒所等)和公安系統(看守所、拘留所、拘役所)的罪犯管理崗位。
★司法警務
就業方向: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崗位,也可在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監獄、戒毒等部門從事執法工作。
特別提示:提前批專業均取消政審、面試、體能測試環節,河北考生直接網上填報志願。這三個專科提前批專業在省外均為普通專科(高職)批。
(二)依法治國·法律類
法律事務
就業方向: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事務工作,或者在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處等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還可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在國家司法機關從事審判、檢察工作。
法律文秘
就業方向: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律師事務所等法律實務部門以及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從事文案和檔案管理等與法律文秘業務相關的工作。
安全防範技術
就業方向:政府機關、公安系統、司法系統、金融系統、民航系統、交通系統、文博展館等安全防範工程應用領域及安全防範工程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從事安全防範工程管理和維護等工作。
安全防範技術(安全保衛方向)
就業方向:政府機關、公安系統、司法系統、金融系統、民航系統、機場、車站、文博展館、大型企事業單位安全保衛工作。
社區矯正
就業方向:市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管理崗位和鄉鎮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崗位。
(三)和諧社會·服務類
公共事務管理(城市管理與監察方向)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縣級以上城市建設、市政、道路、市容、環保、園林、物業等綜合執法、監察等工作。
電子商務
就業方向:網路營銷經理人、網站運營經理/主管、網站策劃/編輯、網站開發人員、網頁設計師、網路公司法律服務人員等,也非常適合自主創業,就業前景廣闊。
心理咨詢
就業方向:司法行政機關犯罪心理分析和罪犯心理矯治人員、獄政管理、教育幹事、文秘工作人員、心理咨詢人員,中小學心理輔導教師崗位,企事業人力資源管理、心理測量師崗位,心理機構心理咨詢師、教育咨詢師等崗位。
會計(司法會計方向)
就業方向:公檢法機關的司法會計檢查鑒定人員的輔助人員崗位;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助理崗位;企事業單位及基層金融服務機構的會計、出納、代理記賬及經濟管理等工作,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監督工作。
計算機應用技術
就業方向: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的使用與維護、辦公應用、網路組建及維護、資料庫管理、網頁設計製作、多媒體製作、IT產品營銷與技術服務等崗位。
(四)國控專業·專科批·警察類
司法信息技術
就業方向:公、檢、法、司等單位信息處理,管理及相關崗位。從事與司法信息技術有關的信息處理、網路技術與安全防範技術等工作和法律服務崗位、司法實踐崗位、行政執法崗位。
司法信息安全
就業方向:在公安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監獄、戒毒所等各類政法機關以及國家安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罪犯心理測量與矯正技術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監獄、社區矯正等單位心理咨詢、心理測量與矯正工作人員、監區一線管教民警、各相關職能科室幹事。

❻ 青年律師如何開拓案源

樹立個人良好形象,廣泛建立社會人脈,拜有經驗的行業前輩為師,戒驕戒躁,勤奮好學,如果你能做到這些,你就一定會有許多案源。

❼ 公司法務要掌握哪些法律

做公司法務需要的條件如下:
1 基本知識:公司法、民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專法規全書、中屬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證據法-文本、問題和案例等
2 全日製法學或相關專業畢業文憑。
3 了解服務對象的業務范圍和涉案狀況。如:商業銀行法務、中國專利法、還有與你要從事相關行業的法務類書籍然後對所要供職的公司情況非常了解,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解決,這樣就可以了

❽ 晉咨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可以寫法律文案嗎

一、 對知識產權認識不當的法律風險根據法律規定,廣義范圍內的知識產權均可以作為出資的形式。因此,版權以有關權利、商標、專利、非專有技術、廠商名稱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未披露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出資方式。 但是即使可出資的知識產權種類眾多,也面臨具體出資形式選擇的法律風險。因為知識產權種類不同,價值也可能不同,市場應用價值也可能存在區別,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必須選擇相對成熟的並有廣闊市場前景或商業價值的知識產權種類出資。 因此,對於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在創建初期以知識產權出資為主,但可出資的范圍是比較大的,未獲得專利保護的非專有技術同樣可以出資,不應僅僅局限在專利或商標方面。否則,將不能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廣泛性和價值性,降低出資成功的機會。 二、 知識產權本身權利瑕疵的法律風險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有無權利瑕疵,將這一部分固有風險成本明晰化,從而在靜態識別中預先支出。 一是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的合法性問題。問題集中在:該項商標或專利的出資人須出示怎樣的權利憑證,才能判別相關知識產權的公示公信效力,從而審確該項出資客體的合法性。 二是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的穩定性問題。所謂知識產權的穩定性,指該項知識產權在法定保護期限內被權利人控制、並受法律保護的程度。一方面,《商標法》對已注冊商標設置了「撤銷」程序。《專利法》為已獲得的專利權設置了「無效」程序。這就意味著,用作出資的商標和專利,有可能因他人的申請而被「撤銷」,從而導致該項知識產權出資無效。另一方面,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可能會因第三人提出的權利要求成立,而產生出資無效的後果。 三是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問題。此問題可能與合法性和穩定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特別提出對出資的知識產權的時間性進行考察,因為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均有法定的有效期,實踐中存在不少因為過期的知識產權失去投資價值而引起的出資糾紛。 三、 知識產權出資主體的法律風險首先,公民個人用專利、專有技術、計算機軟體等知識產權出資的,應當考察該成果屬於職務成果還是非職務成果。《專利法》規定,在執行本單位任務過程中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是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的出資處分權一般情況下歸單位,發明人或設計人不能以個人名義用其出資,當然發明人或設計人對此另有約定的除外。《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規定,自然人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自然的結果,以及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物質技術條件開發並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其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可見,如果公民用職務成果以個人名義出資,可能被其所在單位提出異議,而給接受該項出資的公司帶來諸多麻煩。 其次,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用知識產權出資,應當注意考察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我國《民法通則》根據法人活動的性質,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第一,在機關法人中,國家授權代表國家並以國有財產進行投資的機構或部門可以成為公司的投資者,因此它們當然可以用知識產權向公司投資。其他情況下,機關法人不能成為知識產權出資人。第二,公司「出資人為法人,包括企業法人(含外國公司、企業等) 、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只要其對某項知識產權享有處分權,就可以以此向公司出資。 再次,多個主體用其共同享有權益的知識產權出資,應當注意考察多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以《專利法》上「共同發明創造」為例,一種情形是委託開發的技術成果,對委託關系下產生的技術成果,法律規定由委託雙方在委託合同中約定成果權利的歸屬;約定不明或未做約定的,開發出的技術成果歸受託方享有。另一種情形是合作開發的技術成果,該成果歸合作開發各方共有,一方對該成果的處分須經其他各方同意,並且共享所得收益。 四、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法律風險知識產權的評估價值關繫到其市場應用及盈利價值,同時也關繫到股權比例或控制權強度,所以依據客觀、真實、全面的評估資料,選擇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和專業評估機構是高新企業在技術出資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評估過程中,忽視以下因素往往導致評估結果失誤。 (1)審核高新技術前期開發費用不實。 (2)同類產品或技術的市場風險預測不準確,市場潛力和價值分析出現偏差。 (3)後續開發費用投入預測失當。 如果評估失實或不當,技術出資方將在知識產權價值保護上承受重大不利。 【更多資產評估問題請參閱:覃達藝律師關於「資產管理」的專題研究】 五、 知識產權出資比例的法律風險知識產權出資的比例是指知識產權出資在公司注冊資本中所佔的比例。對知識產權出資比例的界定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立法對知識產權出資上限的限制;二是實踐中股東怎樣來確定知識產權在公司注冊資本中所佔的比例。 根據法律規定,知識產權出資的最高比例可達百分之七十,這說明法律鼓勵以知識產權出資,但過高或過低的出資比例同樣存在著法律風險。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出資比例。以下三個參考原則: (一) 知識產權為公司所必需在設立公司時,股東之間必須就公司所營之事業,包括經營對象、經營范圍達成協議,並在章程中作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予以記載。股東在決定以某知識產權出資時,必須保證該知識產權為公司之所營事業所必需。公司的經營對象和范圍不但決定公司資本規模的大小,而且決定公司的資本結構。舉例來說,如經營證券業務的證券公司,其所需要的資本主要應該由貨幣資金組成。如經營計程車營運的出租汽車公司來說,構成其資本的成分可以是貨幣資金、實物財產和出租汽車特許經營權。因此,為保證知識產權為公司所必需,股東須根據公司的經營對象、經營范圍來確定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如果公司經營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則可以增大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甚至可以以法律許可的最大比例出資。如果公司經營的是非高新技術產業,而是一般的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則應該減少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以增加公司需要的貨幣資金等其他財產的出資。 (二) 知識產權與公司經營規模相適應一般來說,公司的經營規模越大,則投入的資本會相應增加且其借貸資本也會增加。而知識產權需要與一定的有形資產相結合,才能發揮其資本功能。公司的經營規模越大,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就需要越多的有形資產。知識產權在公司注冊資本中所佔的比例過高,對貨幣、實物等有形資產的要求更多。而「在初期階段,公司一般依賴於發行股份和內部舉債來進行融資」。這無疑會加大公司的融資壓力,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經營和發展,甚至造成公司的經營困境。因此,股東在決定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時,應該考慮將來公司經營規模的大小,經營規模大的,應適當減少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經營規模小的,可以適當提高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 (三) 知識產權自身的適格性這里所講的適格性是指知識產權的性質、種類、技術新舊程度、實用程度與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相適應。這是以知識產權自身的因素來決定其出資的比例。在確定知識產權出資比例時,股東要分辨知識產權是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技術秘密還是其他種類的知識產權。對於專利權還要分清楚是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還是外觀設計專利。因為不同性質、不同種類的知識產權對貨幣等有形資產的要求不同。如為生產公司產品所必要的發明專利權,出資比例當然可以適當提高,如果是商標權,由於其並不直接與公司的生產相結合,出資比例應當適當減少,以增加其他資本的投入比例。技術的新舊程度、實用程度,主要是指技術的先進性,有無新技術、替代技術出現,利用該技術生產的產品是中間產品還是終端產品。這同樣對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的確定有顯著的影響,技術越先進、越新,其專利權、技術秘密的出資比例可以適當提高。生產終端產品的技術的出資比例可以比生產中間產品的技術的出資比例高;反之,對於尚有價值的比較舊的技術,保護期限比較短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生產中間產品實用程度較低的技術,其出資比例應該適當減少。 六、 知識產權出資方式的法律風險知識產權資本化有知識產權轉讓和許可兩種方式,但知識產權資本化並非簡單的知識產權轉讓和許可。如出資人以轉讓方式出資,表面上看是將特定知識產權完全「賣」與所出資的公司,但有兩點與普通知識產權轉讓相異:一是出資方為此並未獲得知識產權出讓對價,而是因此獲得所投資企業的股權;二是出資方可能並未完全喪失該知識產權,出資人可以股東身份享有公司終止時的剩餘財產分配權,其可依照約定分得該項知識產權,使其重新回到出資者之手。鑒於此,知識產權出資人不能簡單地從知識產權轉讓、使用許可的角度分析這兩種出資方式的利弊。資本化了的知識產權乃動態資本,頗不穩定,這非但屬於接受出資的企業所必須考慮的因素,而且也是知識產權出資人選擇出資方式時務必斟酌的內容。以商標權出資為例,用作出資之商標權在所投資的企業終止時,尚可重新回到出資人手中,則該商標在資本化期間的價值波動,尤其被所出資公司壓下不用致使其價值降低的情形,將事關商標出資人的切身利益。「在合資經營中作為出資方式的,可以是我方商標的轉讓,也可以是我方商標的使用許可。在後一種方式下,我方在合資之外,仍保留了自己使用的權利。以這種方式出資,我方的馳名商標被消滅、被壓下不用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事實上,這對於用商標權向內資企業投資也不無啟發。 以知識產權轉讓方式出資,各方須符合法律關於知識產權轉讓之規定。首先,接受知識產權出資的公司必須符合法定條件:接受商標權出資的公司必須具備《商標法》規定的商標注冊申請人的資格,接受專利技術出資的企業必須符合《專利法》對專利權主體資格之規定;企業接受人用葯品、煙草製品的注冊商標出資,須具有相應商品生產主管部門的許可經營證明;接受知識產權投資,必須保證使用該知識產權的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其次,知識產權出資人須履行法定義務:出資方用商標權或專利權轉讓方式出資,應將特定商標權或專利權整體完全轉讓出資;[26]出資方倘若用已許可他人使用之知識產權出資,須徵得被許可人同意,不得因此而損害被許可人的利益。 以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方式投資是指知識產權人保留知識產權最終處置權,而僅「讓渡」該知識產權中一定期限和范圍的使用權給接受出資的公司。在投資協議中,雙方具體約定該知識產權使用權的范圍和內容。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權具有資本屬性,能用來創造新的價值,所以可用來投資。「在技術貿易中,真正由一方把自己的專利技術的所有權轉讓給另一方(即'賣專利')的情況非常少見;希望得到先進技術的人,通常也只想得到有關技術的使用權,很少有人會去'買'別人的專利,因為買專利要比只取得使用權的花費多得多。」[27]出資人以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方式出資,應當遵循知識產權法和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從公司法角度考察,知識產權出資可能存在法律障礙。知識產權具有時間性,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的有效期可能與接受該出資的公司的經營期不相一致,這時無論是以知識產權轉讓方式還是以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方式向公司出資,都會與公司法資本維持原則沖突。表現之一是知識產權資本的有效期如果短於公司經營期限,則公司將難能實現其資本維持;表現之二是知識產權的價值具有不穩定性,如商標價值與該商標之使用情況以及使用該商標的商品質量狀況息息相關,專利技術和計算機軟體等的價值與新技術開發運用情況以及市場變化關系密切。一旦知識產權資本價值波動致使其低於出資時的評估價值,則亦令公司不得不採取有關資本維持措施。 七、 知識產權出資的商業風險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的商業化程度,直接決定該項知識產權在公司運營的動態過程中能否應用、作用大小等,這其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 (一) 是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在技術上是否實用以專利為例,我國專利法要求,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除了應當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外,還應具備實用性,並將「實用性」界定為「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但這一實用性要求,只是強調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體現為具體方案,並不要求能夠立即製造或使用。除專利外,用作出資的專有技術和計算機軟體,也必須對該知識產權在技術上的可實施性進行論證。 (二) 是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如何獲得知識產權的創造性智力成果一般都是先進的,但由於市場上復雜因素的較量,先進性並不能決定市場前景。依照我國現行專利法的規定,一項發明專利從申請日到授權日可能長達三四年的時間甚至更長,某項發明創造在申請專利時很有潛力,但很可能在取得專利權時其市場潛力已大打折扣甚或不復存在。另外,專利技術的先進性及其市場前景也只是與已經公開的技術比較而言的,更加先進而又尚未公開的技術往往是專利技術的「勁敵」。總之,企業接受創造性智力成果投資,旨在獲得贏利性強的技術,形成競爭優勢,因此對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市場前景狀況的考察論證十分必要。 (三) 是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經濟壽命的長短知識產權的經濟壽命並不等同於其法律保護期限。對於創造性智力成果而言,有效期即將屆滿的知識產權其經濟壽命不長,但有效期較長的知識產權其經濟壽命也未必就長。專利制度既保護發明人的利益,對其獲得專利的發明創造給予一定時日的「獨占」性法律保護,同時專利制度的公開特點也使專利權人的「獨占權」具有了一定的相對性。這是因為,專利文獻的公開,加之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使人們在原有專利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更加先進的技術從而淘汰已有專利的時間大大縮短。基於此,企業接受創造性智力成果投資,需要將技術的經濟壽命與知識產權的有效期分開考慮。 八、 知識產權轉移的法律風險出資各方即使知識產權權屬不存在爭議,也同樣面臨者對技術擁有方轉讓知識產權的制約問題,因為這關繫到資金出資方的風險利益,不當的流轉或者交易,將可能不利於知識產權價值的維護和利用。 控股一家企業對控股方來講,不僅具有可以並表核算的會計意義更具有能掌握經營管理主動權的控制意義。真正控股一家企業, 除了控股方投資比例占絕對優勢外, 還必須由控股方擔任董事長, 另外還有委派總經理、財務總監的提名權。這樣,就能更有效地貫徹實行企業董事會的決議和管理理念。對於投資控股一家高新技術企業, 更深一層的意義還在於控股股東能真正掌握所投資的那項高新技術, 防止高新技術被移花接木,偷梁換柱,給投資方造成巨大的投資損失。 因此,在合作協議中,當事人如忽略或輕視技術成果的權屬問題,或者約定含混、不明,容易導致爭議發生,尤其是對技術開發方而言,造成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大障礙。這種隱患將可能導致技術成果的組成部分被不正當的利用、泄露,或完整性缺失。 防止高新技術被擅自轉讓, 在投資合作協議或公司章程中可考慮採取如下措施: (一) 明確約定知識產權歸公司所有在組建高新技術企業的協議中列明高新技術投入前與投入後的所有權, 並列入投資各方關於所投的高新技術的保證與承諾,以法律來約束投資各方處理高新技術成果的行為,而且只有知識產權出資在辦理轉讓手續後,才真正能夠屬於企業所有和控制。 相應的可在公司章程中列入投資「各方聲明條款」與該項高新技術有關的專有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特定的生產流程、工藝及其他依據法律和慣例應當被合理地視為專有技術組成的技術秘密) 的所有權屬於組建的公司獨家所有,各方承諾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均不會提出相反意見」,並不得以個人名義轉讓。 (二) 明確約定各方具有知識產權保密義務限制各方對相關知識產權資料、技術秘密的使用和保密,如果不限定保密義務,不採取相應的保密措施,將會導致各方可能發生任意使用、轉讓或泄露的風險。 如果該高新技術被非法泄露,將嚴重影響到所設企業的商業存在價值和風險投資人的風險利益,因此,可考慮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合同章程中列入有關高新技術的保密義務和泄密處罰條款,並通過制定完善的企業商業秘密制度防止商業秘密的泄露。 (三) 通過技術員工股權激勵的方式保護知識產權在股東利益的驅動下,科技人員帶技術入股不僅有利於高新技術的運用, 還有利於高新技術專利權的保護, 同時使高新技術的後繼發展也有了保障。如伊利集團就給予了核心技術骨幹大量的股份期權,穩定了技術隊伍和整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熱點內容
海商法第五十六條 發布:2025-01-16 20:02:11 瀏覽:39
易制爆化學品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9:47:58 瀏覽:256
公民法形成 發布:2025-01-16 19:39:06 瀏覽:750
著有道德經為道家始祖的是 發布:2025-01-16 19:29:13 瀏覽:187
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 發布:2025-01-16 18:35:23 瀏覽:965
天津勞動法賠償金額 發布:2025-01-16 18:01:14 瀏覽:262
法院ems騙 發布:2025-01-16 17:45:38 瀏覽:291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