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出庭技巧

律師出庭技巧

發布時間: 2022-04-14 03:55:07

律師行政訴訟有哪些技巧

第一節 行政訴訟業務在行政法律業務中的地位
最近幾年全國四級人民法院每年審結民事案件約600多萬件,刑事案件約80多萬件,行政訴訟案件約11-12萬件。行政訴訟案件相對於民事、刑事案件來說數量較少。對前面《律師行政法業務》一書編章結構的分析可知,律師的行政法律業務中除涉及訴訟外還有第5—11章闡述的非訴業務。一般的律師事務所對外宣傳時鮮見以專門從事行政訴訟業務見長的,因為行政訴訟如果代理原告難度大【行政干預與得罪行政機關】、收費低【主要是協商】。
律師在行政訴訟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首先,有助於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處於服從的、被管理的地位,在訴訟中雖然他們與行政機關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他們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不甚了解,這就需要藉助律師運用其嫻熟的法律知識為他們提供幫助,從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其次,有助於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律師通過參加訴訟,對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中存在著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違法行為予以指出,從而起到監督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作用。
再次,有助於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地審理行政案件。律師在行政訴訟中對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提出自己的意見,從而幫助法庭查明事實、正確適用行政性法律、法規和規章,作出正確的裁判。
第二節 行政訴訟業務基礎知識
一、行政訴訟的基本概念
行政訴訟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以該機關為被告依法起訴,由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並作出裁判的司法活動。訴訟當事人地位具有特殊性。行政訴訟的原告為作為被管理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恆定為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但行政首長不是被告,行政首長出庭也不是代理人的身份。被告不享有起訴相對人或相關人的訴權,也不享有反訴權。人民法院的行政庭審理,只有合議無獨任制審判組織形式。
涉及法規:《行政訴訟法》11章75條,最高法院制定18部重要司法解釋,如《行訴法解釋》(八)98條,《行訴證據規定》6章80條,三個wto司法解釋:國際貿易、反補貼、反傾銷【各12條】,同時,最高院發布了16件重要的司法指導性文件和200餘件法律適用問題的批復。
二、行政訴訟的歷史沿革
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第3條第2款「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適用本法規定」——適用《民事訴訟法》時期;1987年開始制定《行政訴訟法》,1989年4月4日通過。1990年10月1日《行政訴訟法》生效。意義:五千年來第一次「官」民平等對簿公堂!護民——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本質:司法與行政的關系。
三、行政訴訟審理機構與案件
1986年10月6日,武漢市中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汨羅縣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基層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1988年10月4日,最高法院成立行政審判庭。1990年開始行政案件逐年呈遞增趨勢,上升率達35%左右。統計資料:1986年:600件;1987年:5000件;1988年:7700件;1989年:9900件;1990年:12000件【自1990年10月至1999年10月的10年間,全國各級法院受理一審行政案件52.7萬余件,原告勝訴率占結案數的40%。行政訴訟案件類型已達50餘種】。後來則以—3—5—7—9—11萬遞增,至2001年最多為12萬,最近幾年一直在徘徊在11~12萬件【同期民事案件約600萬、刑事案件80萬】。1989年至2008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各類一審行政案件140.5085萬件,審結140.1532萬件,結案率為99.7%.治安處罰、拆遷、土地的案件較多。
行政訴訟特點:①原告勝訴率與被告敗訴逐年提高。②撤訴率居高不下,如1995年在當年發生的5.1萬行政案件中撤訴率竟高達50.59%。分析原因:原告心悅誠服認識到行政行為合法,願意回到行政程序中自覺自願履行行政行為;在被告的壓力下違心撤訴;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而申請撤訴。③「好事打官司」,拆遷、專利案件明顯增多,老百姓維權意識明顯增強。④行政干預較明顯,被告往往利用其掌握的公共權力向法院施加影響。
四、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它決定了在行政訴訟中審判權和行政權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司法高於行政的關系——生效裁判大於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此原則同時告訴我們人民法院監督行政行為的廣度和深度。五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從適用主體上說,其主體是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承辦。
其次,從審查的方式來看,人民法院應適用開庭審理的方式,這里的開庭與書面審理相對應。開庭可以是公開的開庭,也可以是依法不公開的開庭審理。
第三,從審查的范圍和廣度上看,法院只能審查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不包括與之對應的抽象行政行為。
復次,從法院審查行政行為的深度或程度上說,是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與否的問題,不審查具體行政行這的合理與否的問題。
最後,審查的標准。《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一、二項確立的。五項標准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即為合法,法院應予判決維持。五項標准中只要有其中之一不符合即為違法,法院就可判決撤銷或部分撤銷。這五項標準是:一是主要證據是否確鑿、充分;二是適用法律、法規是否錯誤;三是否違反法定程序;四是否超越職權;五是否濫用職權;六是行政處罰是否顯失公正,如果顯失公正也屬於濫用自由裁量權的濫用職權行為。
五、律師代理行政訴訟的權利、義務
首先,律師的權利。根據新《律師法》第32條、第34條、第35條、第36條、第37條和《行政訴訟法》第29條、第30條的規定,律師作為行政訴訟代理人享有如下權利:
1.律師依法執行職務,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干涉。
2. 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但代理被告除外
3.受委託的律師自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訴訟文書及案卷材料。受委託的律師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所有材料。
4.受委託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在庭審階段,經審判長許可,律師有權向被告、證人、鑒定人直接發問,或者申請法庭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證據申請重新進行鑒定或勘驗。
5.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託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已擔任代理人的可以解除委託代理合同。
6.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
其次,律師的義務。根據《律師法》第30條、第32條、第38條、第39條和第40條規定,律師作為行政訴訟代理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 律師擔任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或者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的,應當在受委託的許可權內,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2. 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者代理。
3. 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
4. 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和其他人不願泄露的情況和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但是,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的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犯罪事實和信息除外。
5.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6. 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①私自接受委託、收取費用,接受委託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②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
③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的權益;
④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
⑤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
⑥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
⑦煽動、教唆當事人採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
⑧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

⑵ 作為當事人在法庭上應該注意什麼答辯是否要有怎樣技巧

⑶ 律師會採取什麼方法取證都需要注意什麼

眾所周知,律師是法律的服務人員,而不同的律師側重點也不同,有的人側重法律援助方面,有了側重,刑事訴訟,還有人側重民事訴訟等等。但是這些律師都需要請求人支付相應的費用。那麼有人會問,關於律師取證調查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呢?他一般會採用什麼方法取證?下面就由小編來為您具體闡述。

最後,在取證調查過程當中,應當合理規劃。總而言之,律師在取證,調查時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很多,任何事件都是需要根據事實說話的,在取證時,律師一定要事實為依據,進行探查。依法審判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之外,調查取證過程當中也應當遵循相關法律法規。

⑷ 律師法庭辯論時應當注意些什麼

法庭辯論是指在法庭審理的過程,獨任審判員或者合議庭聽取公訴人、被害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等訴訟參與人對案件事實、證據、程序、法律適用等發表的意見,查明案件事實,准確適用法律,從而作出正確判決的訴訟過程。其功能是為了「兼聽則明」,做出正確的裁判,因而,法庭辯論很重要。
法庭辯論是個技術活,當然有技巧,但不能玩弄技巧。
本律師其實不怎麼懂法庭辯論技巧,從不看有關傳授技巧的書籍,也不聽有關技巧的講座,這里僅與青年律師交流一下在刑事法庭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就傳播出去,但要註明出處。
一、不要過多法理分析
法庭不是課堂,不是法治論壇。法庭開庭的時間也非常有限,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可以引用,但不宜進行過多的法理分析。現在的刑事法官都非常專業,無需你去為他普及法律知識。
一個真正有理論功底的律師往往在法庭上最不講理論,而是善於運用朴實的語言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大家聽得懂,如果不能讓法官聽得懂,你說這些話有何意義呢?畢竟我們進行辯論是為了說服法官接受你的觀點呀!
我親口聽到一個擁有博士頭銜的律師向我抱怨,說某某基層法院的法官無知,他簡直是對牛彈琴。我問他,對牛彈琴,是牛愚蠢還是人愚蠢?他啞口無言了。
二、切忌與法官進行辯論
法官不是法庭辯論的一方,法官是法庭辯論的主持者。實踐證明,與法官進行辯論雖然可能會獲得些許所謂的律師的尊嚴,但往往是以犧牲委託人的利益為代價的。雖然最高法院和各省級高院均出台了量刑規范化的指導意見或細則,但當不得真,那是用來貼在牆上的,不是用來適用的,刑事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還是非常大的。有些時候,由於律師的強悍往往造成對被告人量刑過重。有些時候,被告人、被告人家屬解除對強悍的律師的委託也是權衡利弊、認真考量過的。本律師並不懦弱,因為擔任過法官職務,審理過案件,知道法官的心態。
三、不能對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人身攻擊
無論什麼案件,都不能進行人身攻擊,這是常識。你是律師,你出庭是履行職責,不要融入過多的感情色彩,有些時候,你的同情心可能會贏得被告人、贏得被告人家屬的歡心,但被告人需要的是一個冷靜、理智、專業的律師!不需要同情者,更不需要一個打手!在刑事案件中,你與公訴人其實並不對等,他後面有強大的公權力在支持,你後面是誰?你後面真的站著中國30萬律師嗎?如果你真的身陷囹圄,你知道有多少你的同類在竊笑嗎?說不定,你的娘家人會發一通知,要把你當做典型,不是好典型,是供批判用的典型!
四、不要使用誇張的言辭
據說,有老律師教年輕律師所謂的律師辯論技巧時,教使用誇張的手法,稱為「適度的誇張」。本律師不贊同這種方法,「適當」也不贊同。法律語言只有頓號、逗號、冒號和句號,沒有感嘆號。本律師不喜歡律師在法庭上用一些諸如「令人發指」、「萬分震驚」等等辭藻,特定場合可以慷慨激昂,但盡量用詞朴實無華。誇張的辭藻、咄咄逼人的氣勢、嘩眾取寵的作風可能會獲得當庭喝彩,但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法庭辯論不是演講,法庭不是舞台,不是用來展示律師風採的!
五、不要脫離爭議焦點進行辯論,緊緊圍繞主線
法庭辯論雖然是辯論,但不是辯論賽,一定要抓住主攻方向,不要偏離主題,也就是辯論主旨,要抓住起訴書指控的被告人犯罪事實及法律適用進行辯論。對於與定罪量刑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沒有必要進行辯論。盡管案件比較復雜、案卷很厚重,但真正影響定罪量刑的情節未必有多少,就像下象棋,捉住老將就獲勝了,至於剩下多少棋子,沒有意義。
本律師剛剛參與了一起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案件的庭審,由於涉及犯罪數額高達9,700餘萬元,對其中的部分數字不準確的事實在法庭上就沒有去較真,對於這樣的數額而言,區區數字對定罪量刑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認罪態度卻會影響量刑。
六、切忌使用政治敏感性語言
本律師不贊同辯護律師「用個案推動司法公正」,雖然我尊重某些學者,但從律師介入個案的宗旨而言,我不同意普通案件介入政治因素,我們不能犧牲委託人的利益換取中國的法制進步,除非委託人也同意這樣做,作為辯護人,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委託人委託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在這里,我們再重溫一下《律師法》所規定的辯護律師的職責「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七、不要長篇大論
庭審中,要根據案件的繁簡、法院的級別、法官的文化背景、庭審時間等細節調整發言的長短,可以考慮准備繁簡兩套辯護詞或者從繁雜的辯護詞中提煉出簡單版本,可長、可短。一般而言,在基層法院開庭,盡量發表提綱式的辯護意見,基層法院案件數量多,人員有限,真的沒有更多的時間聽你的辯護意見。如果法官出於對你的尊重,耐著性子,聽完你的辯護意見,是多麼沒趣的事呀。
八、善於總結、歸納
法庭辯論有時時間很長、內容很雜,但要隨時銘記法庭辯論的功能是為了說服法官,讓法官接受你的觀點。在法庭辯論時,要善於歸納、總結你的基本觀點,不要雜亂無章、不知所雲。法庭辯論結束時,你的總結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⑸ 律師在法庭上如何應對證人

一復,證,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向法制院或其它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

1,證人做證方式;(1)證人證言;(2)直接出庭做證.

2,證人包括;(1)單位(法人);個人(公民).

二,證人的要求;

1,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2,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三,律師對證人的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進行質疑、說明並辯駁.

引用法律;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條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第五十三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⑹ 打官司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⑺ 被告在法庭上說話技巧

1,作為被告方在法庭上一定要認真對待法官的提問,千萬不要感情用事。回答法官的問題要簡明扼要,准確把握問題的實質進行回答。否則不僅會被對方抓住把柄,還會給法官造成不良的印象。

2,被告方上庭後,首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注意談吐,不說臟話、氣話,不搶話、插話,當需要你發言時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有律師陪同,則由律師為主陳述你的觀點和證據,如果需要補充,請三思而後「言」。

3,被告方在庭上不能接打電話,不能隨意發言等,總之,法庭是講道理的地方,法官安排你發言的時候你才發言,別人發言的時候,你就算有再大的意見,都要等對方說完了,法官允許你發言的情況下才能說。在法庭上不聽從法官的指揮,就是違反法庭紀律。

(7)律師出庭技巧擴展閱讀:

被告人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民事權益,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人,是「原告人」的對稱。被告是民事訴訟中的一方當事人。凡具有訴訟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人都可以成為被告人,被告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被告人的稱呼只是訴訟程序發生的一種假定,被告是否確實與原告發生民事權益爭執,是否應追究民事責任,只有通過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後才能確定,因此不能認為被告人都是無理的,被告人在民事訴訟中與原告人的訴訟地位平等,同樣享有廣泛的民事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訴訟義務。

熱點內容
易制爆化學品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9:47:58 瀏覽:256
公民法形成 發布:2025-01-16 19:39:06 瀏覽:750
著有道德經為道家始祖的是 發布:2025-01-16 19:29:13 瀏覽:187
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 發布:2025-01-16 18:35:23 瀏覽:965
天津勞動法賠償金額 發布:2025-01-16 18:01:14 瀏覽:262
法院ems騙 發布:2025-01-16 17:45:38 瀏覽:291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