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律服務如何在基層發揮作用
Ⅰ 如何更好發揮司法所職能作用的調研
院調研的開展最主要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第一、是要堅持正確導向突出司法調研工作重點
應始終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審判、服務決策」的「三服務」工作方針,不斷強化司法調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提升法院工作依法服務大局成效的重要基礎,只有充分認識到調研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審判實踐中切實利用好、開展好調研工作,要突出調研工作的實用性,形成以審判帶動調研,以調研促進審判的良好格局。其次是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始終堅持「司法調研是更高層次的審判」這一工作理念,把提高審判質量、效率和效果作為司法調研工作的著力點,深入研究審判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重點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轉化調研成果,有力促進了審判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在司法調研工作中,應既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又注重總結典型經驗。第三是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謀劃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依據。由於調研工作所針對的問題具有典型性和並且是針對本單位的實施情況,因此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在作出重要決定、召開重要會議、部署重要工作、下發重要文件前,都結合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周密論證,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第二、要充分發揮司法統計分析作用
司法統計以最真實的數據反映司法審判執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第一手的資料,通過對司法統計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說明問題,並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一是要以信息技術為依託,不斷豐富統計數據資源,增強對第一手資料的佔有能力。司法統計分析的最大特點在於用數據說明問題,分析原因,因此要講司法統計工作和調研工作有效結合起來,避免資源的浪費。二是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充分發揮各方合力優勢。一方面要針對調研人員擁有較深法律理論功底、業務庭法官具有豐富審判實踐經驗、統計人員掌握大量案件數據和統計方法的特點,著力通過有效組織協調,使這三部分人員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從而不斷提升司法統計分析的質量;另一方面是以服務實踐為目標,有效實現成果多元轉化。始終將司法統計分析的成果轉化作為檢驗和評價司法統計分析成效的重要指標,一方面將「決策之前,統計先行」予以制度化、常規化,充分發揮司法統計分析對法院管理和決策的參考作用;另一方面,著力豐富成果轉化的形式,拓寬轉化的途徑和渠道,做到「人盡其才,文盡其用」。
第三、抓制度抓機制實現調研工作科學規范化
科學的工作機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實現法院調研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保障。應從兩個方面著手建立健全調研機制:一是調研工作計劃和考核制度。應當按照上級法院的部署並結合本院實際,制定年度調研工作計劃及具體工作方案,這樣可以清晰的認識到本年度的工作任務和方向,有針對性的開展調研工作。二是調研工作組織協調機制。要注重發揮研究室作為專職調研機構對全院調研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引領作用,形成研究室牽頭、相關審判業務庭和其他庭室參加、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調研工作新格局。三是調研激勵機制和經費保障制度。出台一系列鼓勵調研的政策,在人、財、物等方面對調研工作適當傾斜,把調研工作同幹警的考核、獎勵、職務晉升等切身利益掛鉤,納入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形成責任到庭與責任到人相結合、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五是調研成果轉化及利用機制。建立調研成果評價制度和效率快、層次高的調研成果轉化機制,依據調研成果的表現形式和成果轉化情況對其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規范調研成果轉化的方式、程序。
第四、堅持調審合一強化服務審判的職能
審判與調研並重,是我院歷任領導班子的共識和一貫作風,始終強調讓調研為審判工作提供依據,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為法院改革提供思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一個統籌」,落實「四項覆蓋」。「一個統籌」——統籌調研和審判工作。深刻認識調研工作與審判工作之間的和諧互動和共生。一方面,圍繞審判中心找准調研的切入點,從司法審判反映的難點切入,從法律適用的困惑點切入,從統計數據的異常點切入,使調研工作更多地貼近審判實踐,更多地貼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多地貼近基層,服務於審判的需要。另一方面,審判工作為調研提供源頭活水,使調研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調研工作本身就是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審判活動全過程,統籌審判與調研,是司法審判活動的特有規律,更是人民司法事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四項覆蓋」即實現調研對個案審理、審判管理、審判指導和審判延伸的全覆蓋。一是調研覆蓋個案審理。可以確保法官在遇到法律難題時,及時根據輕重緩急予以啟動,為案件正確裁判提供智力保障,尤其有助於把好重大、敏感、復雜案件的質量關。二是調研覆蓋審判管理。審判質量效率評估體系是我院進行審判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在調研基礎上,我院改進信息反饋方式,將該體系細化、落實到每位承辦法官,定期在全院組織召開案件質量效率講評會,並增加反映審判效果的若干指標,使這一體系真正成為審判工作的「風向標」和「晴雨表」。通過調研,我院進一步完善司法統計台賬,實行統計周報、審判工作情況月通報和季度通報制度,變滯後、靜態的司法統計工作為主動、前置的管理手段。三是調研覆蓋審判指導。針對案件審理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制訂執法規范性意見,統一執法尺度,規製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並逐步探索符合中級法院審級的案例指導制度,力求「同案同判」。制訂案件審判、執行各流程環節的規范指引,確保「陽光審判」。四是調研覆蓋審判延伸。將調研的觸角延伸至裁判之外,通過拓展多種調研載體和平台,全面展示我院法官的職業素養和執法水平。
Ⅱ 如何做好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企業法律抄服務是律師業務的襲基本業務之一,做中小企業法律服務是律師的基本技能之一。現階段的中小企業面臨種種發展的困難,青年律師可利用自身的優勢,理論聯系實踐,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抓住機遇,運用基本技能,引入市場營銷理論和方法,加強服務理念,加強基本功訓練,提升自身素質,調整心態,腳踏實地,逐步提升,並合理利用律師事務所團隊的力量,提升青年律師自身的能力,做好中小企業法律服務。
Ⅲ 如何才發揮法治在基層善治中的作用
一、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關鍵作用
堅持以進一步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觀念,加強領導幹部自身法治建設,不斷增強領導幹部法律素養,引導幹部群眾加強學習憲法法律力度,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為宗旨。加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意識,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通過自身學習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法治建設的重要性,要始終堅持依法治鎮的根本政治方向,正確認識和把握黨與法的關系。不斷深化法治實踐,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信仰,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
二、健全鄉村社會法治工作機制
推進鄉村社會治理法治化要與創新鄉村社會治理相合提升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水平。積極推進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不斷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綜合作用,堅持做到「事前預防、事中處置、事後救濟」,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堅持以法治建設為基石,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同時,積極推廣「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模式,構建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大調解」體系。
三、加強鄉村社會法治文化建設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指引行動前進的方向。僅有健全的法律法規是不夠的,只有人民群眾真正信仰法治,法律法規才能被真正地貫徹落實。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決摒棄人治觀念,積極運用新媒體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樹立先進法治人物,尊重法律權威,蘊育良好的法治環境。培育鄉村社會法治思維,健全鄉村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將法治宣傳教育通過制度的形式確立下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Ⅳ 基層司法所要發揮什麼作用,成為怎樣的行家裡手
抄一、基層司法所要發揮其作襲用,成為行家裡手:
1、履行好司法所第一道防線職能,強調社會和諧穩定,做好預防化解矛盾、社區矯正等;
2、司法所要積極參與基層依法治理,強調法治社會是法治中國的基礎、法治建設重心在基層,做好法治宣傳教育、民主法治村(社區)、法律援助等;
3、司法所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繼承優良傳統,強調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在基層,做好統籌基層政法各方資源,發揚「楓橋經驗」,信息平台建設、資源共享;
4、司法所做推進基層依法治理的行家裡手。
二、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
1、明晰司法所的職責任務,發揮職能作用;
2、強化隊伍建設;
3、司法所規范化建設;
4、提高司法所待遇;
5、加強司法所的組織領導。
Ⅳ 如何增強基層法律服務所服務能力
自身層面 提身知識技能 提高素養 , 服務所方面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群眾方面 法律意識多深入普及,
Ⅵ 如何發揮法律服務作用
法律服務來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源、堅持依法治國、讓社會公民感受法治陽光的重要途徑與法律保障。司法行政機關及所管理的律師及律師機構、公證人員及公證機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及法律服務機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與傳播法治陽光的重要渠道,以其規范秩序、維護公平為宗旨,通過服務、保駕、監督等職能,在調整經濟關系、規范市場秩序、規避法律風險、化解利益糾紛等諸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四方面發揮法律服務的功能與作用:
一是發揮法律咨詢作用。
二是發揮法律促進作用。
三是發揮法律維權作用。
四是發揮法律扶助與救助作用。
Ⅶ 如何做好基層政法工作
一、轉消極為積極,正確認識司法行政工作重要職能。
要做好基層司法所的工作,思想認識很重要。只有認識到位了,才能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才能知道如何去做。當前有一部分工作在基層的人對於司法行政的職能認識上還有較大偏差。一些人認為司法行政工作比較「軟」,做了工作短期內又不容易見到成效,暫擱一下不做也不會出什麼大事;有些人認為司法行政工作比較「弱」,權力有限,在社會上沒地位;有些人認為司法行政工作比較「雜」,從宣傳、調解、援助、服務、訴訟、矯正到幫教貫穿於矛盾解決的整個過程,頭緒多,過程長…… 試想, 如果我們自己不能自尊自強自重, ,思想上懶漢懦夫,工作上無所作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別人就更看不起自己,更無法使黨委、政府相信你、重視你,你的地位和作用就體現不出來。其實司法所作為基層政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具有預防性、超前性和治本性的特點,是其他部門無法替代的。從理論上講,正確認識司法行政職能,我認為應把握以下幾個特點。
(一)司法所是依法治理社會的重要基礎。
發達國家對社會的治理,是打防並舉,防範重於打擊,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而在發展中國家,往往重打擊,輕防範,重治標,輕治本,存在「救火有功的是英雄,防火有功的卻無人問津」的現象。就我國而言,公、檢、法機關打擊犯罪,鏟除社會毒瘤,尤如醫院的「外科手術」,是治標的工作,效果立竿見影,而司法行政機關的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工作尤如系統工程的「防疫站」,是基礎性工作,是治本的工作,是起長遠效用的工作,兩者缺一不可,兩者都是黨的工作,都是在為黨、為人民工作。因此,司法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防範勝於打擊」的觀念,樹立「一盤棋」、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思想,更要樹立自尊自強的志氣和勇氣。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切實履行職責,努力做好各項本職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而然地就有了。
(二)司法所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沿陣地。
就社會穩定而言,在政法機關中,公安、法院、檢察院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打擊來實現,而基層司法行政是通過防範來實現。事實上,隨著農村改革,新的大量的矛盾和糾紛不斷出現,但大量的矛盾糾紛都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是一般民間糾紛,並不需要動用暴力機關打擊,而是需要就近及時得到調解和處理、化解矛盾,從而控制事態、平息事端,保一方平安。另一方面,維護社會穩定有多道防線,而人民調解是第一道防線,如果這道防線弱化了,大量的民間糾紛惡化了,必將引發更大的問題,從而導致社會的動盪不安和失控。所以司法所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必須充分發揮其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職能作用。
(三)司法所是鄉鎮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
司法所是人民調解網路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發揮司法所職能作用,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作用,有效化解大量的民間矛盾糾紛,防止重大惡性事件的發生,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為黨政領導分憂,為百姓解難。司法所作為鄉鎮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通過發揮其法律參謀和助手作用,有利於促進基層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推進依法治鄉鎮工作,有利於普法教育的廣泛深入開展,增強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提高廣大群眾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從而推進基層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減少上訪,引導群眾通過法律程序解決紛爭。司法所是鄉鎮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協調機構,也是社區矯正的執行機構,為「五種」人員搞好幫教和服務,有利於矯正失足人員的心理,引導他們恢復身心健康,用勤勞的雙手開創新的生活,從而減少重新犯罪。司法所還是法律援助的工作機構和法律服務在基層的管理監督機構,通過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有利於化解矛盾,有利於體現黨委、政府給人民群眾的溫暖,有利於密切干群關系,有利於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以有為求有位,努力提高在鄉鎮黨委政府中位置。
司法所由於受其職能、職責特點的制約, 要求我們必須自覺接受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 離開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我們的工作將寸步難行, 一事無成。基層司法所要充分發揮職能、完成任務,首先必須積極主動地把司法所工作結合融入到鄉鎮的中心工作中去。
(一)思想上樹立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的觀念。
司法所要把鄉鎮黨委政府的評價作為檢驗司法所工作的重要依據,牢固樹立服務中心、服務大局的觀念,找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與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的結合點,切實履行工作職責,為農業農村發展服務,既提高司法所在鄉鎮黨委政府工作中的位置,又爭得黨委政府對司法所工作的支持,促進各項司法行政工作更好開展。
(二)發揮人民調解的優勢,為鄉鎮黨委政府解難題。
通過發揮人民調解的優勢,認真組織開展對民間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及時發現和掌握社會矛盾糾紛動態,健全預防處置突發性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工作機制,提高依法預防和處置的能力。對於尚未激化的矛盾及時向鎮委鎮政府發出預警,提出處置意見,對於條件成熟的矛盾糾紛及時組織力量化解,特別是積極主動地協助鄉鎮黨委政府化解處理群眾上訪等一些棘手的問題,為農村發展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充分發揮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的牽頭管理和幫教協調作用,為新農村建設消除不穩定因素。力爭把司法所建成能辦事、會辦事的基層司法行政組織, 用實際行動去贏得黨委、政府的重視、信任和支持。
(三)發揮法律服務的優勢,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進一步推進律師、公證工作向農村基層延伸,落實法律服務結對幫扶活動,引導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通過開展法律咨詢、法制宣傳、代理訴訟和法律援助等多種方式,為農村各種經濟實體和農民提供服務;積極組織協調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協助做好基層維穩工作,幫助解決與農民相關的各類涉法涉訴問題;充分發揮普法講師團作用,加強對鄉鎮和農村「兩委」幹部的法律培訓,增強鄉鎮、農村基層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辦事能力;積極為鄉鎮黨委、政府提供法律咨詢、法律建議和法律服務,使農村各項改革措施更加符合法治要求、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民群眾要求。
三、以制度促管理,扎實打牢司法行政工作基礎。
發揮好司法所職能作用,練好內功是關鍵,扎實工作是根本,創建一支高素質的幹警隊伍是保障。只有振奮精神,銳意進取,自身內功過硬,才能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作用,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地位。
(一)建好一支隊伍,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前提條件。
建設一支思想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特別能戰斗的幹警隊伍,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重要條件。應突出教育監督,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覺悟;應突出以人為本,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道德情操;應突出制度建設,加強標本兼治,提高廉政意識。打造一支愛崗敬業、政令暢通、精神振奮、集體榮譽感強,工作熱情高,政治素質強,業務素質精,整體形象好的司法幹警隊伍。有了這樣的幹警隊伍,就能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司法行政各項工作,實現基層司法行政機關的形象和地位的提升。
(二) 完善工作制度,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重要基礎。
落實工作責任制,實現業務工作目標化。健全工作制度,實現業務工作規范化。創新工作機制,實現業務工作效能化。按照規范化司法所的總體要求,建立統一的、規范完備的制度體系、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和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 把司法所建設成一個高績效的服務型機構。
(三)轉變工作作風,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根本保證。
一要樹立服務意識,堅決摒棄官府習氣,把服務放在首位,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律保障、法律服務、法律宣傳的新需求;二要樹立創新意識,把握經濟發展對司法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破除舊觀念,開拓進取,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要樹立大局意識,引導大家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去謀劃司法所工作,在服務大局中發揮職能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實司法局、當地政府的決策部署。實現政風、警風、行風三個轉變,做到服務周到化、態度熱情化、辦事高效化,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保持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浩然的正氣,做好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全面推進司法所工作。
四、以宣傳樹形象,強力打造司法行政工作新面貌。
基層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和作用之所以曾經不被重視,地位不高,很大程度是我們自己宣傳不夠,導致黨委、政府和群眾對基層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作用和地位不十分了解。因此應該加強我們司法行政機關職能作用的宣傳,樹立司法行政機關的良好形象。
(一)多匯報,爭取領導支持和重視。
在黨委、人大和政府換屆、領導分工發生變動時,及時主動將司法局的職責范圍、職能作用和地位,以及近期工作情況書面材料呈報領導,必要時當面匯報,以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了解掌握情況,指導工作。讓領導和有關部門及時了解司法行政機關在干什麼,幹了些什麼。及時主動將司法行政機關各項工作計劃、工作簡報、信息動態、小結總結報送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以便使他們知道司法所在認真幹事,而且還很忙,任務還很重。
(二)多配合,擴大在部門單位的影響力。結合司法行政職能,在「大調解」背景下開展「警調」「訴調」「交調」「信調」對接,發揮人民調解優勢,彌補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不足,解決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不能解決的問題。擴大人民調解影響力。每年都積極參與配合其他部門單位各種活動。如配合婦聯開展婦女維權活動,配合交警開展交通安全月活動,配合安監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配合工商開展消費者維權活動。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的「3.15」、「6.25」「6.26」等專業法宣傳日活動,不僅履行了法制宣傳職責,而且擴大了司法行政機關的影響。
(三)多宣傳,提高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通過報刊、電台、電視台和網路等手段宣傳司法行政工作,使廣大人民群眾加深對司法行政工作的認識和了解;運用好各種信息載體,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做好信息的收集、報送工作。使司法行政工作始終處於上級領導、有關部門和廣大群眾的視線之內,以引起重視、得到肯定、爭取支持,為加快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發展創造條件。加大新聞宣傳工作力度,擴大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為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樹立了良好形象。
司法行政這個事業是黨的事業, 是政法部門當中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 是維護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隨著法治進程的推進, 司法行政的職能將會越來越強。要有信心, 要振奮精神,滿腔熱情地、兢兢業業地抓好司法行政事業。司法所只有不斷加強規范化建設,全面履行職能,積極開拓業務,努力地「為一方服務,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榮」,才能顯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為自身的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內在條件和外部環境。
Ⅷ 如何發揮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的思考
案件管理工作是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查辦案件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後進行全過程管理。是查辦案件工作的參謀和助手,是搞好反腐敗工作的一項基礎性、機制性和運籌性工作。切實做好案管工作,充分發揮數據統計、分析調研、組織協調、督查督辦職能,對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基層紀委案件管理工作的現狀 1、對案件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大部分基層紀委對案件管理工作的認識不到位,認為案件管理工作就是「對案件處分文件的收集、歸檔、統計、上報、查閱」等簡單性工作,因此,對案件管理工作重視不夠,管理不嚴格,資金保障不足,工作人員配備不到位,素質不高,上級要求的工作,下級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用發揮不大。 2、案件管理工作體系不健全。據調查,當前基層紀委還沒有建立一套很好的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沒有配設專門的案件管理機構。無專門從事案件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兼任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工作雜、事務多,對工作不夠深入。案件備案制度、填報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訓制度、獎懲制度等,沒有嚴格按制度落實。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調研,在工作中方法單一,沒有步入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上來。 3、對案管人員培訓力度不夠,業務不熟悉。基層紀委負責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更換頻繁,多數從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從事紀檢監察工作時間不長,對案件管理工作不熟悉,在報送案管材料時常出現錯填、漏報、錯報等問題。 4、案件管理工作創新意識較差。從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對案件管理工作積極性不高,不善於去觀察、思考、調研,沒有真正從案件管理工作的渠道來發現苗頭、隱患性、傾向性腐敗問題,提出創新的措施加以預防和治理。 5、案件管理治本作用發揮不夠。多數基層紀委對案件管理工作方法單一,只是按照上級紀委的要求報送每月的報表,沒有對典型性案件進行分析解剖和提出解決措施。二、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案件管工作能夠為各級領導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隨著反腐敗斗爭工作的不斷深入,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各級各部門對案件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視。一是要配設專門的案件管理機構,明確分管領導及辦公人員,把政治素質高、文化功底厚、寫作水平好、分析能力強的紀檢監察幹部充實到案件管理機構中來,以保證案件管理工作高效運轉;二是要保障案管工作經費辦及辦公設施,為案管室配備微機、激光列印機、傳真機、文件專櫃等設施使案件管理工作運轉正常。三是要加強對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調研,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使其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2、健全工作體系,保障工作順利開展。案件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作,必須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案件管理工作體系。如案件備案制度、填報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訓制度、獎懲制度等,並嚴格按制度落實。明確工作職責,明確案件管理工作室在履行各項職能方面的任務。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使各項工作步入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上來。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基層紀檢監察系統案件管理人員的培訓。包括全縣、鄉鎮負責案件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使從事案件管理人員提高認識和業務水平。4、增強創新意識,注重作用發揮。拒腐防變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一項基本職責。通過案件管理渠道來發現苗頭和隱患,並提出相關治理措施的建議或意見,是案件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責,為此,對案件管理人員要求具有創新意識,既要擅於觀察和分析外界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阻礙經濟發展的苗頭性問題必須採取措施及時遏制,從源頭上剎住腐敗之風,又要善於查找現行制度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與進俱進,加以修正和完善,善於針對一些久治難愈和新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腐敗問題,通過創新加以預防和治理,才能使案件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於紀檢監察工作,並發揮其積極作用。5、抓治本發揮,提高工作實效。一是要加強個案分析,督促發案單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形成建議報告;二是對一些典型性問題進行專題分析,挖掘深層次的共性問題,為領導提出從源頭治理和防範腐敗行為的措施和建議;三是強化警示教育,促進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擴大辦案作用。
Ⅸ 如何保證普法工作在基層的有效開展
一是教材采購。采購普法教材是普法教育所必需,把普法教材發放到廣大領導、幹部和職工、群眾中去,使教材成為廣大公民參與普法的重要工具,否則,普法無從談起。組織好普法教材的采購是進一步擴大法治宣傳教育戰果,擴展創新普法方式方法的重要條件;
二是堅持舉辦多層次、多類型的法律知識講座。實踐證明,高質量的法制講座是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有效形式。這種教育方法,具有形式上的正規性,內容上的專一性,實施上的保證性,接受上的直觀性等特點;
三是在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上舉辦專題節目。這類節目傳播迅速,形象直觀,且覆蓋面廣,實效性強,群眾喜聞樂見,是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最有效的載體;
四是開辦普法網站。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上網群眾越來越多,各種新媒體的盛行,其作用和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群眾可以通過上網解決生產生活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並可查閱相關的法律資料;
五是開展「法律六進」並拓展到更多的法律服務領域。利用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等陣地,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活動來為各類對象進行法律服務,這樣普及宣傳面更廣;
六是組織法治文藝演出。採用群眾比較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這樣更貼近生活、更讓廣大群眾容易理解,真正把法律知識和法規政策送給群眾,繁榮居民文化生活;
七是開展學法考試和法律知識競賽。對不同人群採取學法考試和法律知識競賽的形式,檢驗其學法成果。總之,應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選擇恰當的宣傳方式,從而使法制宣傳教育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