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廣東省扶持法律服務業

廣東省扶持法律服務業

發布時間: 2022-04-16 04:16:10

❶ 求最新版的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實施細則

【頒布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 【發文字型大小】粵府令第67號 【頒布時間】2001年11月14日 【生效時間】2001年11月14日 【全 文】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實施細則

經2001年10月2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九屆7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一條 根據《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法律援助最低經費保障制度,將法律援助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根據當地國民經濟發展情況逐步增加,使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體方案由各級財政、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所必需的費用實行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
第四條 每名律師每年應當辦理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2件以上。
第五條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委等組織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對相關群體的法律援助事項提供幫助。
第六條 申請人符合《條例》第十條規定的條件,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費獲得法律援助:
(一)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勞動報酬、撫恤金、救濟金及養老金的;
(三)因公受傷或者工傷請求賠償的;
(四)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確定可以免費獲得法律援助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申請人符合《條例》第十條規定的條件,但依照本實施細則規定不具有免費獲得法律援助情形的,應當按照法律援助減收費的標准繳付服務費。
法律援助服務費的收取標准,由省司法廳提出方案,省物價局會同省財政廳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條 申請人符合《條例》第十條規定的條件,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優先獲得法律援助:
(一)持有民政部門頒發的撫恤、補助、優待金領取登記證和革命傷殘軍人證;
(二)申請人是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和未成年人的。
第九條 持有本省有效暫住證的人員,可以根據《條例》第十條規定申請法律援助。上述人員所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辦理或者審理的,享有與本省居民同等的權利。
第十條 《條例》第十一條所稱「社會福利組織」是指:
(一)民政部門直屬管理的非營利性質的福利組織;
(二)依法成立,從事非營利公益事業的慈善機構。
第十一條 申請人根據《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後,如果超出本機構受理能力,可以報請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協調辦理。
第十二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但不屬於本機構管轄的法律援助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到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有事實證明當事人在當地申請法律援助確有困難的,上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受理,並自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承辦,或者移送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十三條 有下列緊急或特殊情況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當即決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機構也可以當即提供法律援助,同時報法律援助機構核准:
一)可能釀成社會混亂,在公眾中造成不良影響的;
(二)可能激化矛盾或者當事人面臨重大生命財產危險的。
第十四條 《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法律援助申請表》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及家庭經濟狀況;
(二)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事實、理由及訴求;
(三)證明及證據材料清單;
(四)其他受理法律援助事項需要掌握的情況。
第十五條 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證明由申請人所在地民政部門或者居民(村民)委員會出具。有關民政部門和居民(村民)委員會應當如實提供證明。
第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與受援人或者其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簽訂的法律援助協議應當載明受援人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和投訴途徑,以及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職責。
第十七條 對受援人符合緩、減、免交訴訟費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在受理案件時,應當告知受援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第十八條 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❷ 廣東出台23條「減免補」扶持政策惠及716萬個體工商戶

在25日舉行的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麥教猛介紹,針對疫情發生以來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廣東制定了《關於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為全省716.2萬個體工商戶復產復工保駕護航。
在降低經營成本方面,措施提出,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個體工商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免收第一個月租金,減半收取第二、三個月租金;在減輕稅收負擔方面,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3%下調至1%。
在加大資金紓困力度方面,措施提出允許延期還本付息、增加融資安排、強化國有企業幫扶帶動作用等措施。對於經營出現困難的個體工商戶,對2020年1月25日以來到期的貸款本金和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需支付的貸款利息,可向銀行申請延期還本付息。針對個體工商戶貸款難問題,地方法人銀行也將增加專項信貸額度,向個體工商戶發放優惠利率貸款。
個體工商戶受疫情影響未能按時辦理營業執照等各類行政許可變更、延期、年審的,可在疫情解除後30日內補辦相關手續,在此期間相關證照繼續有效,不影響生產經營。
在緩解用工難題方面,鼓勵行業協會、中介機構、交通運輸企業等組織「點對點」專車、專列幫助異地務工人員返粵返崗,各地可給予組織者一定補助。
針對受疫情影響法律糾紛風險上升的情況,對個體工商戶在支付房租、履行合同、勞動用工等方面的糾紛,組建律師、公證、仲裁等專項服務隊伍提供法律服務,對部分業務緩收、減收甚至免收相關費用。
據麥教猛介紹,截至目前廣東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274.7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達716.2萬戶,佔全省市場主體總數的約56%。

❸ 廣東省司法廳的工作動態

司法部調研組在我省召開律師工作座談會
10月11日至12日,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司長杜春、全國律師協會副秘書長李海偉一行9人組成專題調研組在我廳召開律師隊伍建設專項工作和CEPA補充協議十實施細則工作座談會。廳黨委書記、廳長嚴植嬋出席會議,副廳長梁震在會上作了專題匯報。廳律師工作管理處、廳政策法規處、省律師協會和廣州、深圳市司法局的有關同志參加了會議。
11日下午,調研組圍繞我省律師隊伍建設情況、存在的突出問題、教育管理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對策建議等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梁震副廳長專門作了《關於我省律師隊伍有關情況的匯報》。廣州、深圳市司法局的有關同志結合本地律師工作情況分別作了介紹和匯報。杜春司長在會上對廣東律師工作取得的成績、形成的經驗和管理對策給予充分肯定,並要求各級律師管理部門要認真研究當前律師隊伍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和新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認真落實中辦發30號文件的有關精神,確保律師隊伍政治堅定、職業道德和執業技能良好,不出現大的問題。
12日上午,調研組圍繞《香港和澳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實行合夥聯營試行辦法(送審稿)》和CEPA補充協議十實施細則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杜春司長首先介紹了合夥聯營試行辦法的送審情況,就部領導的修改意見,仔細徵求了與會同志的看法和建議。隨後,梁震副廳長作了《關於推進粵港澳法律服務業合作和落實CEPA補充協議十有關情況的匯報》。與會同志圍繞落實CEPA補充協議十提出的內地法律顧問的業務范圍、聘任條件、審查形式、法律責任和監管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形成了初步落實意見。

❹ 哪些地區先行先試16項法律服務改革創新

國內兩家公司簽訂大宗商品買賣協議,香港一家公司為賣方公司提供履約擔保。在買方支付約6000萬元人民幣貨款後,賣方卻未按照約定交付貨物。

位於南沙自貿區內的國信麥加榮(南沙)聯營律師事務所接受買方公司委託後,利用中港聯營所優勢,由中方律師全面搜集相關證據材料,然後與港方律師共同分析案件。

根據《意見》,廣州市司法局配合廣東省司法廳出台了《香港和澳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實行合夥聯營試行辦法》,在自貿區先行先試香港、澳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實行合夥聯營試點。2015年7月,廣州首家粵港合夥聯營律所—國信麥家榮聯營所掛牌成立,10名派駐執業律師中7名內地律師,3名香港律師。

譚祥平告訴記者,自貿區成立以來,南沙新增律師事務所7家,新增執業律師近60人,目前全區有律師事務所18家,執業律師130多人,律師事務所的業務特長與南沙產業發展高度吻合,涉及航運海事海商、基礎建設、勞動保障、投融資、中小企法律顧問、跨境法律服務等業務方向。此外,律師擔任了自貿區300餘家企事業單位的常年法律顧問和專項法律顧問。

❺ 廣州有實力的律師事務所有哪些

上法律服務平台去看看,最好找一個經驗豐富,認證負責價錢還很平民的律師

❻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條例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
(1999年8月15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2006年9月28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第一次修訂 2016年2月26日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依法確定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免費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及其他人員。
第三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規定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並根據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法律援助的資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能力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
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優於省標準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四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法律援助經費保障制度,將法律援助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同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做好與法律援助有關的工作。
第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法律援助日常工作,指導下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
第七條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八條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可以利用自身資源依法參與法律援助,發揮法律援助志願者的作用。
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或者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向社會購買法律援助服務。
第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遵守法定程序和執業規范,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確保法律援助質量。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質量標准和質量評估體系。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和加強法律援助宣傳,使公眾普遍知曉法律援助。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的公益宣傳。 第十一條 經濟困難公民、特殊案件當事人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二條 福利院、孤兒院、養老機構、光榮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等社會福利機構,因維護其合法民事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其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社會組織依法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其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盲、聾、啞人和智力殘疾人;
(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未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
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通知省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四條 對於應當通知辯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查明拒絕的原因,有正當理由的,應當准許,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辯護的情況書面告知法律援助機構,同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另行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另行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另行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五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提供辯護:
(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
(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被告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
(五)被告人為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
(六)恐怖犯罪案件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對於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案件,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不同申請事項,採取下列不同方式提供法律援助:
(一)刑事辯護或者刑事代理;
(二)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三)勞動爭議仲裁、仲裁和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四)代擬法律文書;
(五)提供法律咨詢;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案情簡單、訴訟標的小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導當事人自行訴訟。 第十九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法律援助申請表由法律援助機構免費提供。
第二十條 公民申請代理、辯護或者代擬法律文書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
(二)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材料。
公民應當如實提交申請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申請法律咨詢的,可以只提交前款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申請材料。
第二十一條 申請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供相關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享受特困供養待遇的;
(二)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其家庭被認定為低收入困難家庭的;
(四)因意外事件、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其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
(五)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
(六)困難殘疾人家庭、重度殘疾且無固定生活來源或者一戶多殘的;
(七)因民事訴訟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且獲得批準的;
(八)因經濟困難申請並獲得法律援助之日起,一年內再次申請法律援助的;
(九)刑滿釋放、解除強制隔離戒毒後未就業、生活無著的;
(十)追索勞動報酬、工傷待遇的;
(十一)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十二)其他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應當視為經濟困難的。
第二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服刑人員申請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一)符合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二)申訴案件經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或者重新審判的。
第二十三條 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申請法律援助的,申請人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交被縣級人民政府或者不設區的地級市人民政府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認定為見義勇為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四條 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交相關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義務兵、供給制學員及軍屬;
(二)執行作戰、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軍人及軍屬;
(三)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遺屬。
軍隊中的文職人員、非現役公勤人員、在編職工,由軍隊管理的離退休人員,以及執行軍事任務的預備役人員和其他人員,因公致殘的警察,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警察的家屬,參照前款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依法代為申請。沒有法定代理人的,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單位或者人員代為申請。
第二十六條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被行政拘留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強制隔離戒毒所、拘留所提出。
相關單位應當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二十四小時內,將申請轉交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並於三日內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委託代理人協助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有關證件、證明等材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被行政拘留人員沒有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無法通知的,相關單位應當在轉交法律援助申請材料時一並告知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通知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
人民法院通知代理的強制醫療案件,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
第二十八條 非通知辯護、非通知代理的刑事訴訟案件,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非刑事的訴訟案件,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勞動爭議仲裁、仲裁案件,由辦理案件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機構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法律咨詢的,由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其他法律事務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被請求人住所地或者法律事務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二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不屬於本機構受理范圍的法律援助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到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屬於本省審理或者處理的法律援助事項,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以向距離最近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受理。對不屬於本機構受理范圍的,可以在受理後轉交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三十條 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發生受理爭議時,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決定。
第三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後,對超出本機構辦理能力的,可以報請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協調處理。
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認為必要的,可以受理本應由下一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也可以將其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交由下一級法律援助機構處理。
第三十二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應當進行登記,接收申請材料,出具接收憑證,註明日期。 第三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材料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申請事項在本省審理或者處理,符合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的,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作出不予法律援助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請人提出異議的權利。
對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對疑難復雜的案件,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個工作日。
第三十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時,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
公民申請法律咨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即時辦理,無須審查和作出法律援助決定。
第三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單位進行調查核實,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和配合。
申請人提供補充材料和法律援助機構調查核實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決定期限。
第三十六條 負責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一)是法律援助事項的申請人、相對人或者申請人、相對人的近親屬;
(二)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
第三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並將確定的法律援助人員姓名、聯系方式告知受援人。受援人無法聯系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決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一)距法定時效屆滿不足七日,需要及時提起訴訟或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仲裁的;
(二)需要立即申請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
(三)其他緊急或者特殊情況。
可能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導致不良影響或者當事人可能面臨生命安全危險的緊急情形,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當即決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機構也可以當即提供法律援助,同時報法律援助機構核准。
受援人應當在法律援助機構確定的期限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補交申請材料,或者法律援助機構審查認為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
第三十九條 法律援助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撤銷並另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
(一)與承辦的法律援助事項有利害關系;
(二)依法喪失辯護人或者代理人資格;
(三)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被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四)因疾病、出國留學、長期外出等特殊原因,無法繼續承辦法律援助事項;
(五)有本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行為之一;
(六)依受援人申請,決定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七)其他有必要撤銷並另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的情形。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決定終止法律援助:
(一)依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自己辯護,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
(二)案件依法終止審理或者被撤銷;
(三)受援人自行委託其他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但是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除外;
(五)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從事違法活動;
(六)受援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不真實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七)受援人拒不簽署應當由其本人簽字的法律文書和有關材料,導致法律援助事項無法辦理;
(八)受援人失去聯系無法繼續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終止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終止法律援助的,應當將終止法律援助決定書送達受援人,同時函告法律援助人員所屬單位和有關機關、單位。
第四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結法律援助事項後,應當自結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結案歸檔文件材料。
第四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人員提交的結案歸檔文件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准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准,法律援助機構也可以根據辦案需要於結案前先予支付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
省司法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根據本省經濟發展水平,參考辦理各類法律援助事項的成本、基本勞務費用等因素制定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准,並根據需要適時調整。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在省制定的補貼標準的基礎上適當提高。 第四十四條 受援人在接受法律援助過程中,有權向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了解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及時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第四十五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法律援助過程中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可以申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更換法律援助人員,並通知受援人。
第四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受援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費、訴訟費、仲裁費。
第四十七條 受援人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有效證明申請辦理公證、司法鑒定的,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受理後應當減收或者免收公證費用、司法鑒定費用。
受援人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有效證明申請勘驗、評估、審計的,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和相關機構應當依照規定緩收、減收或者免收勘驗費、評估費、審計費。
第四十八條 受援人應當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工作,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提供虛假證據材料;
(二)以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
(三)無正當理由要求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四)要求法律援助人員提出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請求;
(五)干擾、妨礙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或者威脅法律援助人員;
(六)其他不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行為。
第四十九條 受援人將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所需差旅費、文印費、交通通訊費、調查取證費等必要開支列入訴訟、仲裁請求,經人民法院判決或者仲裁機構裁決由非受援方承擔的,受援人應當將收到的上述費用交法律援助機構納入法律援助經費。
第五十條 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本地律師資源不足,無法滿足法律援助需求的,由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協調。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承擔與其工作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承辦本行政區域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項。
第五十一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可以請求法律援助機構出具必要的證明材料或者與有關機關、單位進行協調,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予以協助。
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需要翻譯、專家服務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提供。
第五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援助機構要求報告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法律援助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拒絕其辯護或者代理;
(二)有依法應當終止法律援助的情形;
(三)涉及群體性事件;
(四)有重大社會影響;
(五)其他復雜、疑難情形。
第五十三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拖延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二)擅自終止或者轉交他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三)泄露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當事人的隱私;
(四)向受援人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五)指使、煽動、教唆、誘導受援人採取非法手段解決爭議和糾紛;
(六)與他人惡意串通侵害受援人合法權益。
第五十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教育,為公眾提供法律信息,引導其依法表達訴求。
第五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安排法律專業人員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鄉鎮、街道、村(社區)、軍隊及法律援助需求集中的地區或者單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在偏遠地區和困難群眾集中的地區設立流動工作站巡迴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推行電話申請、網上申請、上門受理等服務方式,加強法律服務熱線建設,運用網路平台和新興傳播工具,提供法律服務。
第五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質量評估、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辦案機關和回訪受援人等方式,加強法律援助質量管理。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機構、仲裁機構工作人員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有權獲得法律援助。
看守所應當為法律援助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提供便利條件。有條件的看守所,可以設立法律援助機構駐看守所工作站,向在押人員及其家屬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或者接收法律援助申請。
第五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在人民法院、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等單位派駐值班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相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
第五十九條 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工商、稅務、檔案等部門應當加強與法律援助機構的協調配合和相關信息數據共享。
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對法律援助事項辦理中利用檔案資料進行的調查取證工作應當予以支持,查閱檔案資料所涉及的費用,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減免。 第六十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法律援助過程中違反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拖延或者擅自終止、轉交他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
(三)向受援人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四)與他人惡意串通侵害受援人合法權益的。
向受援人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的其他不正當利益,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
第六十二條 受援人以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應當償付法律服務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未按照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准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補貼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四條 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以外的專門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審理或者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條例。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❼ 司法部關於基層法律工作者改革的近幾天的新聞

消除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陰影為基層法律工作者順利開展民事訴訟代理掃除障礙
2013年1月1日,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施行後,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為第一類訴訟代理人,也是專業訴訟代理人,使基層法律工作者看到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曙光,感受到了基層法律服務所生存發展的希望和空間。然而在具體的執行中,受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的影響,作為享有審判權的人民法院仍然對基層法律工作者代理訴訟行為存在著歧視性看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法學博士吳兆祥先生在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中的諸多觀點。正是由於有吳博士觀點作支撐,作者在深圳市福田區法院代理北京等地的當事人承辦申請執行事務時,才遭到拒絕。
細探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出台的背景和理論依據,作者發現這個批復的出台是司法體制改革的一次大倒退,且引用的是已經失效的或需要修訂的部頒規定,它的出現使無數有作為、能夠為「非轄區」當事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基層法律工作者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為了基層從事法律服務的同行能夠正常開展「轄區外」訴訟代理業務,為了司法部高層能聽到最底層的聲音,作者從四個方面諫言,希望司法部決策層能夠及時作出反應,以消除司復[2002]12號批復產生的陰影。
一、從深圳兩級法院對基層法律工作者代理民事訴訟的不同做法,看兩級法院法官對《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的差別執行。
2011年3月以來,在山西省原平市南城法律服務所執業的作者,開始為以北京人為主的17名出借人,遠赴深圳市的兩家法院承辦被告為深圳市三家私營公司的民間借貸糾紛案,案件總量為54件,涉案金額為986萬元。由於該案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作者先後在深圳兩家基層法院進行了4批次的訴訟,到2013年5月17日,四批次判決書全部發生效力。兩批17案已經中止執行,准備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還債。
2013年9月2日,當作者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等五省市區16名委託人簽發的授權委託書、本所的專用函和本人執業證,再次踏進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立案樓,代理這些當事人承辦37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執行事宜時,被負責承辦執行案件窗口的女法官告知,因基層法律工作者不能代理非本轄區外的案件而拒絕接受相關訴訟文書。
此前,在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法院無論是起訴當初的代為立案、出庭代理訴訟,包括前兩批17個案件的申請執行,都沒有因為作者是一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下簡稱法律工作者)而被拒之門外。
作者向這位女法官再三說明為這些當事人代理訴訟,並不是第一次來深圳,且已經生效的這37案判決書上的共同委託代理人就是本人。然而,這位法官依然堅持她執行的正是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
而作者的觀點正好與之相反。作者認為,既然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已經通過立法確立了法律工作者的訴訟代理地位,就不應當看著已經過時的老黃歷,再拿已經失效的批復作擋箭牌。況且,十年前司法部一個批復怎麼能對抗立法機關的規定,任憑怎麼解釋都無濟於事。這位法官還為作者支招說,可以由當事人推舉訴訟代表人親自前來法院立案,以解決法律工作者代理權受限的問題。
由於作者在福田、羅湖區法院分別代理的前兩批共17件案件已經中止執行,將進入破產還債程序,作者帶著草擬的相關訴訟文書來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教。並與立案庭接待法官探討進入破產還債程序法律工作者能否享有代理權時,接待法官請示領導後明確答復,法律工作者的代理權不會受到限制。
在深圳這座高度開放的城市,兩級法院審查立案的法官對法律工作者代理訴訟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說明深圳市中院的同志對《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有正確的認識,業務素質更過硬,同時反映出執法者對新施行法律的理解仍存在著不同認識。
為了爭取37案執行階段的代理權,作者再次返回福田法院與這位法官交涉。承辦法官認為自己無權決定,請示負責立案審查的領導。這位領導很負責任,不僅與作者進行了溝通,還給深圳市中級致電了解了法律工作者代理權的問題,確認作者所反映的情況屬實後,又給其他基層法院打電話了解對類似情況的做法。最後女法官作出答復依然是,中院是中院的做法,基層法院就這么做,並以龍崗、羅湖區等法院都是這種做法為由拒絕。
作者提出是否可以給個書面答復,該法官答復可以,但須領導給出編號。等了好大一會兒,該法官告訴作者,已請示領導不能給予書面答復,也拒不接收相關訴訟文書。為了說服作者,這位法官還拿出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以下簡稱民訴法修改條文的理解與適用)作為其拒絕的依據。
兩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其直接後果便是影響當事人權利的實現。為了節省資源、節約時間,徵得委託人代表同意後,作者與深圳市一家規模律師事務所簽訂了《委託代理合同》,將這批37案的執行事務轉交當地律師代理。
作者代理的訴訟案件,真正符合「本轄區」條件者少之又少,也沒有被拒之門外。這是作者本人從業24年來,因法院執行司法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規定,第一次被法院剝奪訴訟代理權。
二、其實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出台當時引用的條文已經失效,卻在之後的十餘年間仍大行其道,且產生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不顧法律工作者當時已經走向法律服務市場的現實,援引的又是已經過時、失效,且存在立法技術缺陷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1991年9月20日由司法部頒布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總則部分第六條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所應當立足基層,主要面向本轄區內的政府機關、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務,服務方式力求便民利民,及時有效」,根據該條的規定,已經明確定位為「主要面向本轄區」,而沒有限定非本轄區。卻在分則部分的第二十四條第四項出現「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限制性的規定。
從立法技術層面看,如果分則部分的規定違反總則部分的規定,應當作為無效條款來看待,卻在當時缺乏立法法指引的情況下,加上擬稿人、審稿人法學理論的欠缺或疏忽,才作出如此不嚴謹的規定。因為法律服務業本身包括訴訟代理服務業務。事實上,當年中國的法學人才已不再匱乏,司法部應該有一批法學專家、法律專業人才。如果當時有人能夠意識到它的副作用,以及立法技術上存在的缺陷,只要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發布之前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規定刪除便可。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這項規定出台的歷史背景是法律工作者照樣拿著政府的工資、使用著政府的經費,穿著與公安、司法助理員一樣的警服,還從事著非法律服務工作,其工作性質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同時應當肯定,當時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正方興未艾,多數法律服務工作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出台「工作細則」在特定時期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二、《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制定的基礎是,1987年5月30日由司法部發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根據暫行規定第九條「鄉鎮法律服務所實行『有償服務,適當收費』」的原則。……那時還沒有全面推行「兩不四自」。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司法部當初的本意已經是鼓勵、扶持這個行業的發展,而不是進行打壓、限制它生存、發展的空間。
之後,司法部又倡導「不佔編制、不要經費」,提出法律服務所走「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道路,其意圖正是為法律服務所走向市場創造條件。當時對法律服務所代理訴訟業務加以限制,更多的顧慮可能來自對法律工作者業務能力的擔心。
三、2000年3月31日,由司法部發布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5月30日司法部發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那麼到2000年4月1日之後《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這部曾經指導我國基層法律服務業建設、發展的部頒規章便失去存在的基礎。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這部新制定的部頒規章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做法是,將「鄉鎮法律服務」變更為「基層法律服務」,兩字之差確實是一種進步。按照常識和發展的眼光,曾與《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相配套的細則、解釋,如不修改重新發布便將作廢。
十分遺憾的是,就在新規頒布實施9個月之後,司法部竟不當引用效力待定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在2002年12月10日,以司復[2002]12號作出《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
這份批復是「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
根據邏輯學大提前錯誤,其推出的結論必然錯誤的基本原理,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效力待定或失去存在基礎的情況下,作出「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結論肯定錯誤。
然而,正是因為這個批復的存在,將我國基層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影響了十餘年,給工作優秀、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基層法律工作者帶來的卻是災難性後果,它束縛了有能力的基層法律工作者的手腳。其間,江蘇省司法廳《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能否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的請示》(蘇司辦2002)69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經過長期深入的調研,全國政協委員孔維克發現,「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民事訴訟法》第一次在法律層面上確定了基層法律工作者訴訟代理人的地位,明確規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代理案件。但司法部於1991年針對政府撥款的法律服務所而制定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卻依舊未改,仍令行於當今自收自支的合夥製法律服務所」。孔維克委員同樣認為,「這一限制性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將基層法律工作者列為訴訟代理人的立法精神相悖。」
綜合評價這個批復,不僅沒有起到規范法律服務市場的作用,沒有給基層法律工作者帶來工作便利,反而給沒有執業資格的其他人員代理訴訟留下了存活的空間。從現實意義看,它的存在將制約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順利實施、成了法律工作者代理訴訟的拌腳石,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大倒退。
三、吳兆祥博士對法律工作者代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及性質所持之觀點,既沒有考慮法律工作者產生的歷史背景,更沒有發現《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存在的缺陷,也忽視了已經步入成熟的法律服務所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更沒有從發展的眼光正視民事訴訟法作出的新規定,所發言論頗具消極意義,對法律工作者開展「轄區外」訴訟代理業務產生的影響深遠。希望吳老能夠更新觀念,重新定位法律工作者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的地位。
《民訴法修改條文的理解與適用》第十一章作者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法學博士吳兆祥先生撰文(以下簡稱吳文)認為,「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業務包括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但是基層法律工作者的業務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司法部(司復[2002]12號)《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規定: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這是在代理訴訟業務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的主要區別。(見吳文P117第20行至第28行)
作者認為,吳兆祥博士可能沒有認真研究中國基層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史,也忽略了司復[2002]12號批復出台的背景,更沒有根據立法法的基本原理,仔細梳理新法與舊法的關系,上位法與下位法的不同效力,更沒有質疑該批復是否合規有效,因此才直接引用了司復[2002]12號批復,因而才作出「基層法律工作者的代理訴訟業務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的結論。
吳兆祥博士在文中還指出「這次《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訴訟,是作為律師代理之外的公民代理的一種形式。」(見吳文P117倒數第1行至P118第1行)
作者認為,這種觀點很值得商榷。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對「公民代理」的范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司法部部頒規章已有明確規定的前提下,執意要把基層法律工作者劃入「作為律師代理之外的公民代理的一種形式」,顯然是對取得執業資格的基層法律工作者執業行為的不尊重,或者說是對基層法律服務整個行業的岐視,也沒有將司法行政機關核發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當回事。
吳兆祥博士在文中最後指出「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為訴訟代理人,就其訴訟法律地位而言,是仍然作為公民代理,還是成為一種獨立的代理人類型尚需進一步研究。(見吳文P118第1行至第4行)」
作者認為,從吳兆祥博士的說法可以看出,吳兆祥博士顯然是對全國人大的立法沒有信心。既然最高立法機關已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為同一層次的訴訟代理人,說明雙方在訴訟中的地位平等,功能相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不同的是,律師就是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還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只因各自取得資格的渠道、條件不同,核發證件的部門不同,而稱謂有別。但發證機構都是在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領導下的兩個工作機構。若再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看成「公民代理」,顯然與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和立法本意相悖。
試想,如果司法部、國務院法制局及最高立法機關真得採納了吳兆祥博士提出的以上意見,在修改《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或更高級別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條例》、《基層法律服務法》時,真將其觀點溶入其中,那麼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基層法律工作者將再無出頭之日。最為直接的後果便是使得最高立法機關作出的基層法律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的民事代理訴訟地位變成一紙空文。
為此希望吳兆祥博士能實身處地考慮一下基層法律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困難,在《民訴法修改條文的理解與適用》再版時,將第十一章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以免繼續以誤傳誤,成為各級法院法官阻礙基層法律工作者「跨區域」代理訴訟的擋箭牌。
四、要改變人們的偏見,最終須從頂層設計著手,取消這些不適時宜的規定。在新規一時難以出台的情況下,最為便捷的做法是司法部以批復的形式廢止司復[2002]12號批復,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健康發展掃清障礙。
自2000年3月31日,由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施行以來,基層法律服務業本來已經步入了正軌,法律工作者的隊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正如吳博士稱言「2000年12月24日,司法部組織了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統一考試。2000年底,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共有工作者總數達到121904人,比1999年底增加2182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達到57561人,占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的47%。」(見吳文P117倒數第6行至第2行)
然而,2002年12月10日由司法部司復[2002]12號作出《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卻如當頭一棒,給正在處於發展時期的法律服務業戴上了「經箍咒」。
就是這么一個龐大的服務群體,多數同志完全能夠勝任民事訴訟代理業務。卻讓他們各自為陣、劃地為牢,只能在自己所持執業證確定的執業機構所轄區域內從事代理訴訟業務。
就此河南律師馬玉峰認為,司復[2002]12號批復,對法律工作者的執業地域進行限制,即「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如果雙方當事人不在法律工作者執業的轄區內就無權代理案件。那麼就明確禁止了基層法律工作者跨地辦案,成為好些律師、法官的利用品。
作者認為,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今天,鄉鎮、城區街道基層法律服務要發展、要生存,就應當適應市場需求,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服務。作為市場主體的基層法律服務所,不應當拒絕非區域當事人的服務請求,同時也沒有理由拒絕為非區域當事人提供服務,如此做法勢必剝奪了法律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當今交通、通信如此發達,對基層法律服務的「執業區域」限制事實上已成為不可能。
再則,法律服務所既不是行政機構,也不是公安派出所,更不象派出法庭的職能,也沒有任何上撥經費,它不會將有服務需求又送上門的客戶拒之門外。
作者認為,這樣規定並沒有實際意義,反而制約了服務所的業務來源,給並不景氣的法律服務所帶來生存壓力。無須諱言,業務開展較好的法律服務所沒有一家不越過這條「紅線」去執業。而沒有能力代理訴訟,信用度不高的法律工作者,即便將法律服務所設在當事人的家門口也沒人敢用。
作者所在的法律服務所,如真嚴格司復[2002]12號批復的規定,可能早已關門停業,改行另謀生路。事實上,全國多數地區的法院包括北京市,並沒有因為非轄區當事人委託的案件而限製法律工作者出庭代理,就連深圳市兩級法院也是如此。因此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確實沒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
多少年來,為了法律服務所的生存與發展,無數的法律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法學界專家奔走呼籲,撰文立說,試圖改變法律工作者當前的命運。列舉如下:
2008年6月4日,《記者觀察》雜志記者張鵬在《10萬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面臨存廢之爭》一文中,指出「法律工作者認為,國家既然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頒發了「准生證」,就應當允許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這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最基本的生存權和工作權!」
2008年6月1日以後,部分省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要求與司法部高層領導人就「中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訴訟代理權」問題進行對話,卻至今沒有下文。因為法律工作者沒有自己的行業協會,無法通過上級協會向司法部高層表達訴求。
當年4月3日,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蜀漢法律服務所主任李雙德與司法部公證律師工作指導司基層法律服務處處長蔣建峰,探討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訴訟代理權和《基層法律服務法》的立法。然而,直到今天司法部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院辦理訴訟業務中的障礙。反而因為法院引用了司法部並不適當的批復,而使得法律工作者被拒之門外。
在法律服務所摸爬滾打過、已取得律師資格的河南黎光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玉峰,客觀評價道「法律工作者來自於鄉村,法律工作者由於生在農村,同情弱者的觀念較強,代理案件有著相當強的責任感,忠實於法律,忠實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代理費的收取低廉,有些優秀的法律工作者的水平不亞於律師。由於法律工作者服務基層,紮根基層,案源業務不斷的擴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發揮著作用」
為了讓基層法律服務業能有健康發展的空間,全國政協委員孔維克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上提案指出,「由於基層法律工作者的代理權經常受到不合理的限制,他們卻不得不面臨著『斷奶』又『斷糧』的窘境。」為此建議,「司法部廢止1991年9月制定的《鄉鎮法律工作者業務工作細則》,制定新的法律工作者業務管理辦法以適應新的法制環境,擴大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服務范圍和領域,讓這個群體能夠在跨區域的競爭服務中得到鍛煉提高,給基層百姓提供更多的選擇」
湖北省京山縣坪壩法律服務所主任王偉,深深感到,「在農村,離開了法律約束的經濟活動矛盾重重,成功的很少;離開了法律指導的改革問題多多,多半失敗」,為此在《當前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面臨的困境及出路探討》一文中呼籲,「司法部應借鑒《律師法》和《公證法》的起草和頒布過程中的經驗,盡快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有些內容已過時的司法部59號令和60號令修改後上升為行政法規或法律,確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能依法執業。或者由司法部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律師法》第十四條和第四十六條進行修改,然後作出立法解釋,將基層法律工作者的訴訟代理業務上升到法律許可的范圍,這也是當前基層法制建設的當務之急」
參與過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和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學研究中心《北京地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現狀及對策研究》調研工作的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朱桐桐,發表專著建議制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
當然,希望廢除法律服務所之聲也不絕於耳。
2013年4月8日,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處向社會發布《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的修訂草案,使作者很興奮。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時代可能就要結束。
根據上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安排,作者撰寫了《只有成為市場主體,才有更大生存發展空間》文章,忻州市司法局領導曾來所進行調研,對作者的提法和一些做法給予肯定,作者所持觀點或許能為高層立法有所幫助。
根據《立法法》的相關規定,出台一部新規需要經歷的程序或步驟可能還會太多。為了消除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造成的陰影,作者建議,可否考慮由某個省級司法廳就是否繼續執行《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規定向司法部作出請示,由司法部以批復的形式予以撤銷司復[2002]12號批復,或以已經過時為由不再適用此批復作出批復。
司法部如果能及時出台這樣一個新批復,便可解決基層法律工作者「跨區域」訴訟代理的問題,為基層法律工作者順利開展民事訴訟代理掃清障礙。

❽ 廣州最有名的律師事務所是哪家啊~~

有很多律師都可以代抄理相關訴訟襲,不存在最著名一說。根據《律師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託,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
(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❾ 深圳市迅速發展的優勢

深圳市(英語:Shenzhen City 漢語拼音:Shēnzhèn Shì)。中文別稱「鵬城」,英文簡稱Shenzhen。
經緯度
深圳市位於東經113度46分至114度37分,北緯22度27分至22度52分。
轄區
深圳下轄6個市轄區: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和龍崗區(光明新區是功能區,非市轄區)。
政府
市委書記劉玉浦,市長許宗衡。
城市面積
全市面積2,020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面積為395.81平方公里。
海拔
全市平均海拔70至120米。梧桐山為深圳市最高點,海拔943.7米。
人口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常住人口總和已超過1200萬人(2006年)。另外還有200萬左右居住時間少於半年以下的移動人口。
民族
深圳是繼北京之後全國第二個聚齊全國56個民族的大城市。深圳市有少數民族人口36萬多人。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
郵政編碼
518000
電話區號
0755(+86)
汽車號牌
粵B
國內生產總值
7806.54億元人民幣(2008年,比上一年增長12.1%,中國(港、澳、台除外)城市第4名,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人均GDP 65054元人民幣(9530美元。以1200萬常住人口計算)。
深圳(Shēnzhèn)與香港山水相連。在短短的27年裡,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奇跡。
深圳是中國口岸最多和惟一擁有海陸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戶之一,有著強勁的經濟支撐與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內地城市第一。到2010年,深圳將建設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區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旅遊勝地,將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
深圳即將舉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認定為「設計之都」,成為我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一、歷史沿革
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2004年,深圳成為無農村的城市。
二、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於祖國的南疆,廣東省南部,毗鄰香港。陸域位置是東經113°46'~114°37',北緯22°27'~22°52'。東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連,西至珠江口伶仃洋與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與香港毗鄰,北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於東經113°52'~114°21',北緯22°27'~22°39'。深圳經濟特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樂村,南臨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脈,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平均7公里,呈狹長形。
深圳市所轄范圍呈狹長形:東西長,南北窄。其東西向直線距離,自東寶河口至蛇口半島南端為 155.2 km,至大鵬半島最南端為157.2km;其南北向最窄處自北部邊界至沙魚涌海岸的直線距離僅6km。深圳市行政轄區內的土地總面積 1952.84平方千米;2004年全市建成區面積達550多平方公里,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深圳經濟特區(以下或簡稱特區)土地面積327.5平方千米,是除海南省外最大的經濟特區。
深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多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帶是濱海平原。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長35公里。
深圳以平原和台地地形為主,約占總面積的78%。北面和東北面多為山地和丘陵,重巒迭翠,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帶有豐富的海產資源。另有少量台地分布於各區。
深圳市全境屬珠江三角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有三個地貌特徵:南部半島海灣地貌帶位於「大亞灣——大鵬半島——大鵬灣」以及伶汀洋的東部,半島和海灣的海拔絕對高度相差很大,大鵬半島七娘山主峰海拔高達867.4米,大鵬灣水深18—24米,構成槽形海灣、陡峭海岸的地貌特徵;中部為海岸山脈地貌帶,蓮花山系延伸到境內筆架山、梧桐山,呈東北至西南走向,向西南一直到香港的大霧山(海拔959米),逼近海岸,主峰梧桐山(海拔943.7米)是深圳市最高點;北部為丘陵谷地地帶貌,由茅洲河、大破河、觀瀾河、龍舟河等10條河流切割,形成低丘降谷地、階地及台地。
深圳市共設6個市轄行政區。其中,深圳經濟特區內4個區,即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特區外2個區,即寶安區、龍崗區。6個區共轄51個街道、622個社區。
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區,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
福田區
福田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中部,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該區於1990年1月4日建制,區人民政府於同年10月7日成立。區政府駐沙頭街道。全區總面積78.8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起紅嶺路與羅湖區相連,西至僑城東路與南山區相接,南臨深圳河、深圳灣與香港新界相望,北與寶安區接壤。下轄園嶺、南園、華富、蓮花、福田、沙頭、香蜜湖和梅林8個街道、92個社區。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11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6萬人。
羅湖區
羅湖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中部,是深圳市開發較早的商業中心區。著名商業街東門便位於此區.該區於1990年1月4日建制,區人民政府於同年9月21日成立。區政府駐黃貝街道。全區總面積78.36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接鹽田區,西至紅嶺路與福田區相連,南臨深圳河與香港毗鄰,北與龍崗區、寶安區接壤。下轄黃貝、東門、南湖、桂園、筍崗、清水河、翠竹、東湖、東曉和蓮塘10個街道、115個社區。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86.0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3.27萬人。
南山區
南山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西部。該區於1990年1月4日建制,區人民政府於同年9月24日成立。區政府駐南頭街道。全區總面積182平方公里(包括內伶仃島和大鏟島),行政區域東至僑城東路與福田區相連,西扼珠江口與珠海市相鄰,南至深圳灣和內伶仃島與香港隔海相望,北背羊台山與寶安區接壤。下轄南頭、南山、招商、蛇口、粵海、沙河、西麗和桃源8個街道、98個社區。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90.0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0.28萬人。
鹽田區
鹽田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東部。該區於1997年10月建制,區人民政府於1993年3月成立。區政府駐海山街道。全區總面積72.36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與龍崗區相連,西接羅湖區,南連香港新界,北靠龍崗區。下轄沙頭角、梅沙、鹽田和海山4個街道、18個社區。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21.5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19萬人。
寶安區
寶安區位於深圳市西北部。該區於1992年11月11日建制,區人民政府駐新安街道(寶安縣城)。全區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接龍崗區,西臨伶仃洋與中山市相望,南連南山區、福田區和羅湖區,北靠東莞市。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在該區轄區內。下轄新安、西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光明、石岩、觀瀾和龍華10個街道、173個社區。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330.0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5.49萬人。
龍崗區
龍崗區位於深圳市東部。該區於1992年11月11日建制,區人民政府駐龍崗街道。全區總面積844.07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南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鄰,西接寶安區,南連羅湖區、鹽田區,隔大鵬灣與香港相望,東北靠惠州市、東莞市。大亞灣核電站在該區轄區內。下轄布吉、坂田、沙灣、平湖、橫崗、龍崗、龍城、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鵬和南澳13個街道、127個社區。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18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2萬人。
五、綜合實力
深圳是中國口岸最多和惟一擁有海陸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戶之一,有著強勁的經濟支撐與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主編、著名城市競爭力專家倪鵬飛博士組織的,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表明,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內地城市第一。
2008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與2009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表明:中國大陸競爭力最強的城市是深圳。
歷史的跨越
新時期,深圳從「速度深圳」邁向「和諧深圳」「效益深圳」。
「深圳速度」
是中國大陸形容建設速度非常快的一個詞。這個詞出自1982年11月~1985年12月的37個月期間,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集團公司)一公司在承建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簡稱國貿大廈)時,創下了三天蓋一層樓的速度,這在當時的中國是絕無僅有的。深圳國貿大廈建成後,是當時深圳的最高樓,成為深圳地標,而且周邊也因國貿而被稱為國貿商圈。當時深圳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快速進行中,國貿的建設過程經報道後,成為深圳城市建設的一個典型被廣為宣傳。因此「深圳速度」、「三天一層樓」是當時媒體提到深圳常用的詞彙。
「效益深圳」
深圳的決策者明確提出,今後將不再以GDP論英雄,不簡單地拼規模、拼速度、拼GDP增長,而要更多重視經濟發展中資源消耗、社會公平及人的發展等問題,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審視深圳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定位,確立了國際化城市的戰略目標,以此為目標,25歲的深圳進入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新的發展時期。
「和諧深圳」
「四個下降,三個提高」的指標體系:即單位產出佔用土地顯著下降,資源消耗的增長相對於經濟增長顯著下降,初級勞務工在勞動人口中的比例下降,經濟增長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顯著下降。經濟增長中科技貢獻率顯著提高,經濟增長中教育和人力資本的貢獻率顯著提高,經濟增長中綠色GDP和循環經濟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25年崢嶸歲月稠,25歲的深圳風華正茂。如錦的藍圖已打好底色,燦爛的前程就在眼前。深圳,這座孕育了億萬中國人艱難與奮進、光榮與夢想的城市,如今正在向「和諧」「效益」大道邁進,人們有理由深信,深圳一定能夠創造可持續發展新輝煌,成為一個時代的新高度。
經濟增長
2006年,深圳市國內生產總值達5684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23億元,增長1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72億元,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1億元,增長16.2%;進出口總額2374億美元,增長29.9%,其中出口總額1361億美元,增長34.1%,連續14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經濟規模
深圳經濟總量相當於國內的一個中等省份,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的第四位,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財政收入
2006年,深圳財政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除上劃中央收入1130.16億元外,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歷史性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00.88億元,比上年增加88.5億元,增長21.46%。
經濟地位
經濟特區建立27年來,深圳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外貿出口、海洋運輸等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的紐帶和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
物價水平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市場物價趨穩。20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7.08元,比上年增長5.0%,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2%。
人才資源
從1985年至2006年,深圳市累計引進海外專家超過27萬人次,留學回國人員近萬人;全市技能人才隊伍已發展到167萬人。深圳已成為人才聚集的重要基地。
商貿流通
2006年消費品市場穩中見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商業批零網點9萬多個,從業人員30多萬人,零售總面積超500萬平方米,1萬平方米以上大商場50多家,居廣東省之首,形成了東門、華強北兩大近100萬平方米的商業旺區。宜家、吉之島、百安居、塔吉特等世界知名零售集團設立零售分店的同時,把地區性總部、采購中心、配送中心設在深圳。
房地產業
深圳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土地與房地產市場調控體系。廣東省統計局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珠三角地區房地產開發競爭力實證分析》顯示,深圳市在珠三角地區房地產業競爭力排名第一。房地產開發企業約700餘家。
擔保業
信用擔保機構從業人員500餘人,33%具研究生以上學歷,高級職稱佔6.34%,金融專業佔24.3%。
會展業
深圳是中國內地著名會展城市。鍾表展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鍾表專業展,傢具、珠寶首飾等傳統產業產品展會日趨規模化、國際化。總投資25億元、佔地22萬平方米、總計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的深圳會議展覽中心於2004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在170餘家展覽企業中,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有25家。
中介服務業
CEPA實施以來,以會計服務業 、法律服務業 、咨詢服務業為主的中介服務業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亮點。2006年,深圳有231家律師事務所、4105名執業律師和253家會計師事務所、3000餘名注冊會計師。
■環境優美的生態園林城市
深圳擁有清新優美的城市自然環境。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森林覆蓋率達47.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6.01平方米、442個公園總面積達13,240.40公頃,深圳先後被國內外權威機構評為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環境保護「全球500佳」、「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國家生態園林示範城市」、「保護臭氧層示範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深圳是「公園之城」。目前,全市有400多個公園、風景區、森林公園。到2010年,全市森林公園總數將達到17個,佔全市陸地面積的22.03%。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綜合指數最高的城市

2005年,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發布《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對中國100個重點城市生活質量指數進行評價,生活質量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是深圳。
■毗鄰香港的亞太區域性國際化城市
深圳市區距香港港島僅45分鍾車程。深圳將用15年左右的時間,在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深圳建設成為重要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
目前,在深圳長期工作生活的外國人達1.3萬人以上,深圳國際味日濃。這些外國人來自111個國家,主要是外企駐華機構代表、三資企業人員、文教類人員、留學生。2005年經深圳市口岸入境的外國人共340多萬人次。深圳住房面積中約有5%為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士所擁有。
深港合作
深港兩地山水相連,經濟相互依存,有著緊密的歷史淵源和天然聯系。長期以來,香港市場上的禽、蛋、魚、肉、菜以及鮮奶等主要來自深圳。每年經深圳水庫供港的東江水達11億多立方米;大亞灣核電站輸電到香港;港資一直是深圳最主要投資來源,占外商在深實際投資金額的70%以上;深圳多家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近年來,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向香港學習、為香港服務」的合作理念,深港政府間建立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口岸和跨界基礎設施合作不斷加強,經貿、科技、教育、金融、旅遊等合作不斷深化。2007年4月,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治理三期工程,深圳河流域防洪標准提高到50年一遇的水平。2007年7月正式建成通車的深港西部通道,將把深港兩地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
■受人尊重的文明城市

深圳正在全面加強城市人文精神建設,把實現人民利益作為第一追求,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力,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權利,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利益。深圳市民享受著越來越多的文化權利和文化福利。深圳通過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其中例如「深圳讀書月」活動,已經融入每一位深圳市民生活,成為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和實現文化權利的有效載體。這座城市因為讀書而備受世人尊重。深圳還每年舉辦「關愛行動」,發動全社會來扶助弱勢、困難人群。深圳的城市文明指數和市民關愛行動指數逐年上升。深圳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200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文明城市」之一。
志願工作者
深圳包括義工組織在內的慈善組織約200個,各種形式的志願者約53萬人。成立於1990年的深圳義工聯是中國內地最早的義工組織和志願者隊伍。年齡最小的僅14歲,最大的78歲,平均每天從事16類30多個服務項目。「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已成為深圳人的時尚。
產業配套
深圳是中國高新技術成果轉讓、交易的「窗口」,同時也是全國性的電子、鍾表、傢具、農產品等多項專利產品的貨物集散中心。
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技術水平高,交通便捷,物流服務完善。以深圳為中心,3個小時內能采購到品種繁多的電子零配件、五金、化工原料、紡織品、農副產品。在產品製造出廠後,2小時內能通過深港兩地機場口岸發往世界各地。
自主創新與技術研發
深圳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的研究開發體系,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自1992年以來,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年均增長46.5%,專利申請量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長。全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重達58.9%。
「十一五」期間,深圳市財政研發投入預計100億,帶動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將達1000億。
中國名牌產品
深圳實施名牌戰略,形成了一批擁有名牌產品的大企業集團和企業群體。
截至2006年,深圳市共有金威啤酒、康佳彩電、長城計算機(伺服器)、創維彩電、BELLE皮鞋、富安娜床上用品、泰豐電話、飛亞達手錶、依波表等12種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殊榮,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
六、財政金融
1979年的深圳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06元。經過27年建設和發展,深圳由一個昔日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罕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速度。
深圳地均產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貿出口總額穩居中國內地大中城市第一;國內生產總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財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大陸七分之一,連續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裝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國際機場為大陸四大機場之一。
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適應現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產業體系,高新技術產值居國內城市首位。
在區域結構上,深圳業已形成的「南軟北硬」、「南高北重」、「東西兩翼旅遊港口」的產業分工布局和特色。南面特區內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四區集中發展金融、物流、高新技術研發、軟體、商貿等「軟產業」,規劃建設新型的都市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體現出高新技術、高端產業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特點。北面寶安、龍崗兩區以「硬產業」為主,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引進關乎全市經濟發展前途的大項目、基礎工業項目。東西兩翼利用山海等資源優勢集中發展港口經濟和旅遊經濟。
2004年深圳宏觀經濟調控能力顯著提高,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增強。全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完成年度預期目標情況良好。
深圳經濟發展不斷攀上新台階。生產總值5年實現了2000億元、3000億元兩個台階的大跨越,年均增長15.8%,2004年達到4282.14億元。其中第一次產業增加值12.33億元;第二次產業增加值2211.23億元;第三次產業增加值2058.58億元。
深圳正在努力建設一個能有力支持經濟發展、能有機配套產業結構、能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金融體系,到2010年建成中國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業
深圳銀行、證券、保險業機構密度、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以及從業人員比例均居全國前列。2006年,深圳金融業總資產達到了1.6萬億元,全市金融業年收入增長率首次超過了GDP的增長率,取得了近10年來最好的成績。
深圳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力爭為金融機構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化的環境和最優質的服務。計劃到2010年,深圳市金融產業增加值達到1350億元,金融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以上。
證券業
深圳是全國證券資本市場中心之一。全國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交所進入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新階段。
創業投資
深圳創業投資發展迅速,機構和資本均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內創業投資集聚力最強的地區。2006年共有注冊登記的創業投資公司500餘家,約佔全國1/2。
保險業
深圳是中國第三大保險城市。保險公司總部增至7家,分支機構29家,保險從業人員達約3.5萬人。2006年深圳保險業總資產272億元,佔全國保險公司總資產的13%。外資保險機構代表處8家,在深各外資保險分公司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6.16億元。
外資金融機構
1982年1月,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開業,是建國以後中國引進的第一家外資銀行。
2006年再次迎來外資銀行入深潮。先後有永隆、大新、上海商業三家港資銀行開設分行。中信嘉華銀行、工銀亞洲在深開業。東亞銀行、恆生銀行開設了支行網點。目前深圳擁有外資金融機構38家,其中,營業性機構31家,代表處7家。
2006年末人民幣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後,深圳29家外資銀行加大了業務拓展力度。
七、對外開放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進出口貿易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374.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9%。其中,出口總額1361億美元,增長34.1%;進口總額1013.03億美元,增長24.6%。深圳外貿出口總額連續14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榜首。
利用外資
在深圳,外商投資涉及的主要行業包括:電子通信、電氣機械、紡織服裝、食品、醫葯、金屬製品、房地產、交通運輸及商業飲食等。2006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32.69億美元,增長10.1%。
深圳一直重視利用外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資金密集型製造業,目前招商引資的重點是汽車、石化等帶動性強的實業、產業項目。
外商投資企業
累計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深圳投資。 到2006年底在深圳投資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總數累計達141家。
對外投資
在積極利用外資的同時,深圳企業也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經濟競爭。至2006年底,深圳已設立境外企業和機構367家,累計投資近15億美元,遍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

❿ 在廣東比較有名的律師事務所都有哪些

推薦廣東和邦律師事務所。


3.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

盈科律師事務所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北京的全球性法律服務機構,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球商業法律服務。 盈科廣州分所成立於2010年,現已聚集各專業領域優秀律師200餘人,員工總數350餘人。 先後設立刑事、婚姻家庭、知識產權、房地產、重大民商事、企業風險與信用管理、財稅、國際法、金融與投資、新三板、醫葯衛生、工程與 建設等專業法律事務部門,為廣東國際貿易、金融、文化產業、新能源等產業發展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熱點內容
天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16 13:05:15 瀏覽:960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