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總法律顧問設置

總法律顧問設置

發布時間: 2022-04-16 09:02:20

㈠ 常年法律顧問的工作內容

1 、當好法律參謀,防範、化解法律風險,建立法律文件檔案和法律風險預警機制;
2 、對客戶業務經營上及管理上的所有法律問題提供意見、建議和幫助;
3、起草、審核、修改各類法律文件,如協議、合同、章程、項目建議書、商務信函等;
4、參與或跟蹤客戶的重要經濟活動;
5、為訴訟、仲裁案件提供策劃或法律咨詢服務,代理出庭訴訟或仲裁;
6、為專項事務出具法律意見書、律師建議書、律師見證書或律師函等法律文件;
7、信用調查,對公司合作夥伴、客戶進行主體資格、工商登記、法律地位、真實身份、背景、經營管理現狀、資產狀況等情況進行調查;
8、為客戶尋找、介紹合資、合作夥伴或投資人,尋找、介紹項目或提供相關信息;
9、定期上門服務;
10、提供信用帳戶服務,進行資金監管;
11、完善或建立客戶內部規章制度及運作機制;
12、重大事務團隊服務。
法律顧問工作內容細述如下:
一、日常法律咨詢
1.法律咨詢的定義:
分析公司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法律疑問,對問題本身性質做出區分,在法律專業領域內予以解答。
2.法律咨詢的作用:
日常法律咨詢在解決公司遇到的問題時,具有及時性和預防性,有利於防微杜漸,避免因發生嚴重的問題而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從而喪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尤其針對公司的銷售部門,我們可以提供前瞻性的法律咨詢,使其更好的管理其銷售協議,建立有效的內部工作框架,盡量減少應收款項難以回收的問題。因此咨詢功能的良好運用,有利於公司將問題在萌芽狀態或者為解決糾紛做好准備工作。
二、建立整套合同體系
1、了解公司制定合同的目的以及具體要求:
與公司相關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結合公司的運營需要,了解公司經營行為的目的,分析預測潛在風險,協同公司設計業務運營流,對公司運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上各方的權利義務進明確,為公司建立一整套合同體系進行規范,以使公司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2、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合同文本:
根據已經確定的合同制定方案,依據該合同涉及的法律法規,制定合同文本的具體條款,確保內容的合法性及可操作性,體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三、專項法律意見
1.對於法律意見的定義:
專項法律意見是專職律師針對具體的法律問題參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全面分析、判斷,出具的關於該問題的法律風險,法律後果及應對措施的書面法律文件。
2.出具專項法律意見的情形:
(1)根據公司咨詢法律事務的具體情況,以及該項事務的復雜性和重要性,經本所律師共同討論後,出具有可行性的書面法律建議;
(2)根據本所在主動回訪過程中發現的,將會給公司的經營帶來風險的操作行為,及時指出並視情況嚴重性出具針對性的書面法律意見,幫助公司杜絕潛在風險。
四、處理公司與客戶之間的糾紛
1.對公司與客戶發生糾紛性質的判定:
通過對產生糾紛的整個過程進行了解及分析,確定對方的行為屬於惡意還是善意,向公司提交正確有效的應對方案。
2.依據糾紛性質的不同做出相應的處理方案:
(1)如果對方的行為屬於善意,只是針對具體的交易活動中某些環節而產生異議的話,則在維護公司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利用公司律師的身份爭取以非訴訟的方式合法、合理、高效的解決糾紛;
(2)如果對方的行為屬於惡意欺騙的性質,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有效的防範措施,並且根據事態的發展做好訴訟的准備和證據的搜集,便於將來通過訴訟方式幫助公司爭取最大的利益。
五、參與商業談判
1、參與商業談判的方式:
(1)直接參與:能參與談判的全過程,對於不利於公司的條款或因素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防止帶來不必要的巨大損失;
(2)間接參與: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幕後支持,避免因直接參與洽談而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防範,導致不利於該合作項目的因素產生。
2、參與商業談判的作用:
促使商業談判的成功,保證重大項目的合同條款合法有效,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時,在該合同的實際履行過程中,律師作為全過程的參與者可以起到監督和保障執行的作用。
六、提供法律培訓
1、針對公司不同的職能部門,結合公司的經營特點及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范圍,提供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培訓;
2、提高全體部門員工的法律意識,了解自身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和存在的風險,規范日常的經營行為。避免企業的員工因為不熟悉相關法律而喪失警惕性,從而導致工作上的失誤,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風險或重大經濟損失。
七、資信調查
在公司與另一方簽訂合同前,通過調查對方的資產情況、公司運營情況以及以往的交易信用,向公司提交對方的信用評定,評估對方從事商業活動的能力,分析具體業務的風險性。
八、勞動爭議解決
1.勞動爭議解決方式:
(1)律師代表公司參與處理與員工間的勞資糾紛、福利待遇糾紛、工傷賠償糾紛、解除勞動關系糾紛等的勞動仲裁和訴訟程序;
(2)由律師來溝通勞資雙方達成共識,採用非訴訟方式、非仲裁方式快速解決勞動爭議,消除對公司的不利影響,維護公司的根本利益。
2.解決勞動爭議的重要性:解決時間的長短及結果的好壞對於公司的影響力是不同的。勞動爭議如果能得到及時妥善的解決,有利於增強公司內部員工的穩定性以及凝聚力。反之,則會激化矛盾,破壞公司內部的穩定甚至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導致經濟上的重大損失。
九、合同及應收帳款管理
對合同的訂立、履行狀況形成文字記錄並歸檔管理,督促財務部門對應收帳款進行及時清理,確保各項經濟合同能如約履行,避免因時效喪失等原因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
十、協助建立公司管理制度
結合公司的發展戰略,合理的設置公司的所有權,規劃股權結構;結合公司業務特點,設計公司結構,建立知識產權、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制度,使公司的結構具有競爭上的組織優勢。
十一、協助處理與相關行政機關的各種事宜
利用律師的專業知識和權利,以維護公司利益為目標,協助其與工商、稅務、公安等行政機關交涉,處理解決各種事宜。
十二、律師見證
1.律師見證的定義:
律師見證是指律師根據委託人的委託,對一定范圍內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真實性、合法性做出證明,如:公司內部的股權轉讓、外貿合同的訂立、董事會的重大決議等。
2.見證的具體步驟:
(1)首先詳細了解當事人之間的委託事項,確定該事項的法律關系以及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
(2)審核當事人提交的相關資料;
(3)對委託人的委託事項進行全程見證;
(4)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見證書。
十三、代理參與訴訟、仲裁活動
十四、其他相關法律服務

㈡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指引內容

第一條為指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以下簡稱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投資回報,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指引。
第二條中央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貫徹執行本指引。中央企業中的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負責督導本指引的實施;國有控股企業由國資委和國資委提名的董事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按照法定程序負責督導本指引的實施。
第三條本指引所稱企業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企業風險一般可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也可以能否為企業帶來盈利等機會為標志,將風險分為純粹風險(只有帶來損失一種可能性)和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和盈利的可能性並存)。
第四條本指引所稱全面風險管理,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第五條本指引所稱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一)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
(二)進行風險評估;
(三)制定風險管理策略;
(四)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五)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
第六條本指引所稱內部控制系統,指圍繞風險管理策略目標,針對企業戰略、規劃、產品研發、投融資、市場運營、財務、內部審計、法律事務、人力資源、采購、加工製造、銷售、物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各項業務管理及其重要業務流程,通過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制定並執行的規章制度、程序和措施。
第七條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要努力實現以下風險管理總體目標:
(一)確保將風險控制在與總體目標相適應並可承受的范圍內;
(二)確保內外部,尤其是企業與股東之間實現真實、可靠的信息溝通,包括編制和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
(三)確保遵守有關法律法規;
(四)確保企業有關規章制度和為實現經營目標而採取重大措施的貫徹執行,保障經營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
(五)確保企業建立針對各項重大風險發生後的危機處理計劃,保護企業不因災害性風險或人為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
第八條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應注重防範和控制風險可能給企業造成損失和危害,也應把機會風險視為企業的特殊資源,通過對其管理,為企業創造價值,促進經營目標的實現。
第九條企業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務求實效的原則,以對重大風險、重大事件(指重大風險發生後的事實)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內部控制為重點,積極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具備條件的企業應全面推進,盡快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其他企業應制定開展全面風險管理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可先選擇發展戰略、投資收購、財務報告、內部審計、衍生產品交易、法律事務、安全生產、應收賬款管理等一項或多項業務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建立單項或多項內部控制子系統。通過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第十條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應與其他管理工作緊密結合,把風險管理的各項要求融入企業管理和業務流程中。具備條件的企業可建立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即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為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為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部門和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為第三道防線。 第十一條實施全面風險管理,企業應廣泛、持續不斷地收集與該企業風險和風險管理相關的內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歷史數據和未來預測。應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職責分工落實到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
第十二條在戰略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戰略風險失控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並至少收集與該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
(一)國內外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經濟運行情況、本行業狀況、國家產業政策;
(二)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有關內容;
(三)市場對該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
(四)與企業戰略合作夥伴的關系,未來尋求戰略合作夥伴的可能性;
(五)該企業主要客戶、供應商及競爭對手的有關情況;
(六)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該企業實力與差距;
(七)本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投融資計劃、年度經營目標、經營戰略,以及編制這些戰略、規劃、計劃、目標的有關依據;
(八)該企業對外投融資流程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
第十三條在財務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財務風險失控導致危機的案例,並至少收集該企業的以下重要信息(其中有行業平均指標或先進指標的,也應盡可能收集):
(一)負債、或有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
(二)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
(三)產品存貨及其占銷售成本的比重、應付賬款及其占購貨額的比重;
(四)製造成本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
(五)盈利能力;
(六)成本核算、資金結算和現金管理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
(七)與該企業相關的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與國際會計制度的差異與調節(如退休金、遞延稅項等)等信息。
第十四條在市場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市場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並至少收集與該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
(一)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及供需變化;
(二)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資供應的充足性、穩定性和價格變化;
(三)主要客戶、主要供應商的信用情況;
(四)稅收政策和利率、匯率、股票價格指數的變化;
(五)潛在競爭者、競爭者及其主要產品、替代品情況。
第十五條在運營風險方面,企業應至少收集與該企業、本行業相關的以下信息:
(一)產品結構、新產品研發;
(二)新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策略,包括產品或服務定價與銷售渠道,市場營銷環境狀況等;
(三)企業組織效能、管理現狀、企業文化,高、中層管理人員和重要業務流程中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經驗;
(四)期貨等衍生產品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流程和環節;
(五)質量、安全、環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
(六)因企業內、外部人員的道德風險致使企業遭受損失或業務控制系統失靈;
(七)給企業造成損失的自然災害以及除上述有關情形之外的其他純粹風險;
(八)對現有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操作運行情況的監管、運行評價及持續改進能力;
(九)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和能力。
第十六條在法律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法律法規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並至少收集與該企業相關的以下信息:
(一)國內外與該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
(二)影響企業的新法律法規和政策;
(三)員工道德操守的遵從性;
(四)該企業簽訂的重大協議和有關貿易合同;
(五)該企業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情況;
(六)企業和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情況。
第十七條企業對收集的初始信息應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比、分類、組合,以便進行風險評估。 第十八條企業應對收集的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和企業各項業務管理及其重要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步驟。
第十九條風險評估應由企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實施,也可聘請有資質、信譽好、風險管理專業能力強的中介機構協助實施。
第二十條風險辨識是指查找企業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風險分析是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徵進行明確的定義描述,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
第二十一條進行風險辨識、分析、評價,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定性方法可採用問卷調查、集體討論、專家咨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業標桿比較、管理層訪談、由專人主持的工作訪談和調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採用統計推論(如集中趨勢法)、計算機模擬(如蒙特卡羅分析法)、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事件樹分析等。
第二十二條進行風險定量評估時,應統一制定各風險的度量單位和風險度量模型,並通過測試等方法,確保評估系統的假設前提、參數、數據來源和定量評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確性。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定期對假設前提和參數進行復核和修改,並將定量評估系統的估算結果與實際效果對比,據此對有關參數進行調整和改進。
第二十三條風險分析應包括風險之間的關系分析,以便發現各風險之間的自然對沖、風險事件發生的正負相關性等組合效應,從風險策略上對風險進行統一集中管理。
第二十四條企業在評估多項風險時,應根據對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對目標的影響程度的評估,繪制風險坐標圖,對各項風險進行比較,初步確定對各項風險的管理優先順序和策略。
第二十五條企業應對風險管理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實施風險辨識、分析、評價,以便對新的風險和原有風險的變化重新評估。 第二十六條本指引所稱風險管理策略,指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確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管理有效性標准,選擇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沖、風險補償、風險控制等適合的風險管理工具的總體策略,並確定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資源的配置原則。
第二十七條一般情況下,對戰略、財務、運營和法律風險,可採取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換、風險控制等方法。對能夠通過保險、期貨、對沖等金融手段進行理財的風險,可以採用風險轉移、風險對沖、風險補償等方法。
第二十八條企業應根據不同業務特點統一確定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即企業願意承擔哪些風險,明確風險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過的最高限度,並據此確定風險的預警線及相應採取的對策。確定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糾正忽視風險,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講條件、范圍,認為風險越大、收益越高的觀念和做法;同時,也要防止單純為規避風險而放棄發展機遇。
第二十九條企業應根據風險與收益相平衡的原則以及各風險在風險坐標圖上的位置,進一步確定風險管理的優選順序,明確風險管理成本的資金預算和控制風險的組織體系、人力資源、應對措施等總體安排。
第三十條企業應定期總結和分析已制定的風險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結合實際不斷修訂和完善。其中,應重點檢查依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和風險控制預警線實施的結果是否有效,並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有效性標准。 第三十一條企業應根據風險管理策略,針對各類風險或每一項重大風險制定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方案一般應包括風險解決的具體目標,所需的組織領導,所涉及的管理及業務流程,所需的條件、手段等資源,風險事件發生前、中、後所採取的具體應對措施以及風險管理工具(如:關鍵風險指標管理、損失事件管理等)。
第三十二條企業制定風險管理解決的外包方案,應注重成本與收益的平衡、外包工作的質量、自身商業秘密的保護以及防止自身對風險解決外包產生依賴性風險等,並制定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第三十三條企業制定風險解決的內控方案,應滿足合規的要求,堅持經營戰略與風險策略一致、風險控制與運營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則,針對重大風險所涉及的各管理及業務流程,制定涵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式控制制措施;對其他風險所涉及的業務流程,要把關鍵環節作為控制點,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條企業制定內控措施,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建立內控崗位授權制度。對內控所涉及的各崗位明確規定授權的對象、條件、范圍和額度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超越授權做出風險性決定;
(二)建立內控報告制度。明確規定報告人與接受報告人,報告的時間、內容、頻率、傳遞路線、負責處理報告的部門和人員等;
(三)建立內控批准制度。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項,明確規定批準的程序、條件、范圍和額度、必備文件以及有權批準的部門和人員及其相應責任;
(四)建立內控責任制度。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明確規定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崗位、人員應負的責任和獎懲制度;
(五)建立內控審計檢查制度。結合內控的有關要求、方法、標准與流程,明確規定審計檢查的對象、內容、方式和負責審計檢查的部門等;
(六)建立內控考核評價制度。具備條件的企業應把各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執行情況與績效薪酬掛鉤;
(七)建立重大風險預警制度。對重大風險進行持續不斷的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定應急預案,並根據情況變化調整控制措施;
(八)建立健全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大力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建設,形成由企業決策層主導、企業總法律顧問牽頭、企業法律顧問提供業務保障、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法律風險責任體系。完善企業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備案管理制度;
(九)建立重要崗位權力制衡制度,明確規定不相容職責的分離。主要包括: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和稽核檢查等職責。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崗位可設置一崗雙人、雙職、雙責,相互制約;明確該崗位的上級部門或人員對其應採取的監督措施和應負的監督責任;將該崗位作為內部審計的重點等。
第三十五條企業應當按照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的職責分工,認真組織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第三十六條企業應以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大決策、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為重點,對風險管理初始信息、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關鍵控制活動及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採用壓力測試、返回測試、穿行測試以及風險控制自我評估等方法對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進行檢驗,根據變化情況和存在的缺陷及時加以改進。
第三十七條企業應建立貫穿於整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連接各上下級、各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信息溝通渠道,確保信息溝通的及時、准確、完整,為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奠定基礎。
第三十八條企業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應定期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自查和檢驗,及時發現缺陷並改進,其檢查、檢驗報告應及時報送企業風險管理職能部門。
第三十九條企業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應定期對各部門和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工作實施情況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檢驗,要根據本指引第三十條要求對風險管理策略進行評估,對跨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進行評價,提出調整或改進建議,出具評價和建議報告,及時報送企業總經理或其委託分管風險管理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
第四十條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至少每年一次對包括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在內的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能否按照有關規定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進行監督評價,監督評價報告應直接報送董事會或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和審計委員會。此項工作也可結合年度審計、任期審計或專項審計工作一並開展。
第四十一條企業可聘請有資質、信譽好、風險管理專業能力強的中介機構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評價,出具風險管理評估和建議專項報告。報告一般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實施情況、存在缺陷和改進建議:
(一)風險管理基本流程與風險管理策略;
(二)企業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的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
(三)風險管理組織體系與信息系統;
(四)全面風險管理總體目標。 第四十二條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主要包括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和法律事務部門以及其他有關職能部門、業務單位的組織領導機構及其職責。
第四十三條企業應建立健全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股東(大)會(對於國有獨資公司或國有獨資企業,即指國資委,下同)、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依法履行職責,形成高效運轉、有效制衡的監督約束機制。
第四十四條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控股公司應建立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制度,外部董事、獨立董事人數應超過董事會全部成員的半數,以保證董事會能夠在重大決策、重大風險管理等方面作出獨立於經理層的判斷和選擇。
第四十五條董事會就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對股東(大)會負責。董事會在全面風險管理方面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審議並向股東(大)會提交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年度工作報告;
(二)確定企業風險管理總體目標、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批准風險管理策略和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三)了解和掌握企業面臨的各項重大風險及其風險管理現狀,做出有效控制風險的決策;
(四)批准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准或判斷機制;
(五)批准重大決策的風險評估報告;
(六)批准內部審計部門提交的風險管理監督評價審計報告;
(七)批准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責方案;
(八)批准風險管理措施,糾正和處理任何組織或個人超越風險管理制度做出的風險性決定的行為;
(九)督導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
(十)全面風險管理其他重大事項。
第四十六條具備條件的企業,董事會可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召集人應由不兼任總經理的董事長擔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召集人應由外部董事或獨立董事擔任。該委員會成員中需有熟悉企業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的董事,以及具備風險管理監管知識或經驗、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董事。
第四十七條風險管理委員會對董事會負責,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提交全面風險管理年度報告;
(二)審議風險管理策略和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三)審議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准或判斷機制,以及重大決策的風險評估報告;
(四)審議內部審計部門提交的風險管理監督評價審計綜合報告;
(五)審議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責方案;
(六)辦理董事會授權的有關全面風險管理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八條企業總經理對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會負責。總經理或總經理委託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主持全面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擬訂企業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責方案。
第四十九條企業應設立專職部門或確定相關職能部門履行全面風險管理的職責。該部門對總經理或其委託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報告;
(二)研究提出跨職能部門的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准或判斷機制;
(三)研究提出跨職能部門的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報告;
(四)研究提出風險管理策略和跨職能部門的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並負責該方案的組織實施和對該風險的日常監控;
(五)負責對全面風險管理有效性評估,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的改進方案;
(六)負責組織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七)負責組織協調全面風險管理日常工作;
(八)負責指導、監督有關職能部門、各業務單位以及全資、控股子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
(九)辦理風險管理其他有關工作。
第五十條企業應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應符合《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8號)的有關規定。內部審計部門在風險管理方面,主要負責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監督評價體系,制定監督評價相關制度,開展監督與評價,出具監督評價審計報告。
第五十一條企業其他職能部門及各業務單位在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中,應接受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
(二)研究提出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准或判斷機制;
(三)研究提出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的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報告;
(四)做好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
(五)做好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的有關工作;
(六)建立健全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子系統;
(七)辦理風險管理其他有關工作。
第五十二條企業應通過法定程序,指導和監督其全資、控股子企業建立與企業相適應或符合全資、控股子企業自身特點、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第五十三條企業應將信息技術應用於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信息的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測試、傳遞、報告、披露等。
第五十四條企業應採取措施確保向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輸入的業務數據和風險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確性、及時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對輸入信息系統的數據,未經批准,不得更改。
第五十五條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能夠進行對各種風險的計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測試;能夠實時反映風險矩陣和排序頻譜、重大風險和重要業務流程的監控狀態;能夠對超過風險預警上限的重大風險實施信息報警;能夠滿足風險管理內部信息報告制度和企業對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
第五十六條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實現信息在各職能部門、業務單位之間的集成與共享,既能滿足單項業務風險管理的要求,也能滿足企業整體和跨職能部門、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綜合要求。
第五十七條企業應確保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安全,並根據實際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完善或更新。
第五十八條已建立或基本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企業,應補充、調整、更新已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尚未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應將風險管理與企業各項管理業務流程、管理軟體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同步運行。 第五十九條企業應注重建立具有風險意識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員工風險管理素質的提升,保障企業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
第六十條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應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員工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促進企業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第六十一條企業應在內部各個層面營造風險管理文化氛圍。董事會應高度重視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總經理負責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的日常工作。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培育風險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點的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應成為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的骨幹。
第六十二條企業應大力加強員工法律素質教育,制定員工道德誠信准則,形成人人講道德誠信、合法合規經營的風險管理文化。對於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等違法及違反道德誠信准則的行為,企業應嚴肅查處。
第六十三條企業全體員工尤其是各級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應通過多種形式,努力傳播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牢固樹立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在、嚴格防控純粹風險、審慎處置機會風險、崗位風險管理責任重大等意識和理念。
第六十四條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應與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結合,有利於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風險意識,防止盲目擴張、片面追求業績、忽視風險等行為的發生。
第六十五條企業應建立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風險控制點的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崗前風險管理培訓制度。採取多種途經和形式,加強對風險管理理念、知識、流程、管控核心內容的培訓,培養風險管理人才,培育風險管理文化。 第六十六條中央企業中未設立董事會的國有獨資企業,由經理辦公會議代行本指引中有關董事會的職責,總經理對本指引的貫徹執行負責。
第六十七條本指引在中央企業投資、財務報告、衍生產品交易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配套文件另行下發。
第六十八條本指引的《附錄》對本指引所涉及的有關技術方法和專業術語進行了說明。
第六十九條本指引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七十條本指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㈢ 律師所設置法律總顧問合適嗎有個依據

㈣ 法律顧問效果如何評估

這個來問題很寬泛,不好一兩句自回答你。個人的建議是主要是看你們單位引進法律顧問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說你們引進法律顧問想達到的結果是什麼?如果這個明確了,那麼這個法律顧問的專業水準、處理問題的角度、跟進法律實務的態度和進展、對於公司管理和法律風險的分析和建議,對於員工法律業務的培訓與指導,那麼這些都可以作為公司引進法律顧問後效果的一個參考標准和評價基數。詳細的情況可以再留言。

㈤ 在國企有沒有必要設立法律總監或者總法律顧問

看單位的需求,建議還是要設立法律總監或者總法律顧問為妥。

㈥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的法制建設

創新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結合實際在全行業推進總法律顧問制度。
總法律顧問制度是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核心。中國兵器集團公司一直都非常重視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按照國資委加快推進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要求,2005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黨組決定率先在總部開始實施總法律顧問制度。同時,把推進總法律顧問制度在全行業的實施作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並確定了在具備條件的首批15家成員單位實施總法律顧問制度的三年工作目標。在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領導下,在人力資源部大力支持下,各成員單位對此高度重視。截止目前,已有20家成員單位上報了總法律顧問制度實施方案,建立了總法律顧問制度,任命了一批總法律顧問、副總法律顧問或總法律顧問助理,超額完成三年目標進度,實施總法律顧問制度的成員單位的比例已超過40%。中國兵器集團公司企業總法律顧問隊伍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歷史性突破,並取得重要進展。
在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過程中,中國兵器集團公司不搞花架子、不走過場,而是結合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的法制工作現狀和實際,堅持走專業化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嚴格專業資格,強調其專業性,要求總法律顧問、副總法律顧問和總法律顧問助理必須具備企業法律顧問資格。不具備企業法律顧問資格的人員原則上不得被任命為總法律顧問。其次是考慮到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成員單位法律工作人員的現狀和實際,除設置總法律顧問崗位外,還分別設立了副總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助理兩個層級,為部分暫不具備條件設置總法律顧問的成員單位創造了開展的條件。三是緊緊堅持副總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助理與總法律顧問同職同權,行使同等權利與職責。所有這些,增強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法律顧問制度的實效性,有效地發揮了總法律顧問制度在企業法制工作中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流於形式走過場之弊,使各單位對這項制度作用的認識逐漸統一,為我們下一步全面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法律顧問制度的建立,形成了由企業決策層主導、企業總法律顧問牽頭、企業法律顧問提供業務保障的法律顧問工作機制,逐漸改變了企業法律顧問機構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程度低的局面,為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和依法決策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創新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推動法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近幾年來,在多次組織全行業法律人員討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實際,經認真研究,完成了以《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事務管理辦法》為核心,以《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合同管理辦法》、《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顧問管理辦法》、《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成員單位重大法律糾紛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快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基礎辦法為支撐和配套的法律制度體系建設,這些法律制度體系的制定和完善使得以合同管理管理為重心的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合同管理、法律工作流程管理、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法律隊伍建設、法律機構建設、重大訴訟案件管理等重大法律事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從而使各項法律工作有了制度保障。由於各項法律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和制度依據後,反過來又推動了法律顧問和法律機構職責的法定化、法律顧問職業化、法律機構獨立化、法律事務管理信息化的進程。而法律顧問和法律機構職責的法定化、法律顧問職業化、法律機構獨立化、法律事務管理信息化的推進又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法律制度體系的內容,形成良性互動。通過創新法律制度建設,法律制度體系的建立,改變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各項法律工作無章可循,無規可依的局面,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各項法律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打牢了企業防範法律風險的基礎性工作,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風險的防範起到了長遠、有益的作用。 創新法律把關方式,從源頭上防範法律風險。
企業防範法律風險工作的重點是事前防範,為此,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創立了一整套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法律審查把關機制。一是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法律事先審查。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規定,凡是以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或企業單位名義對外簽署的重大合同,在簽署前必須交由各自法律顧問進行審查,未經法律審查把關,不得對外簽署;凡是擬上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辦公會研究的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及企業上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的對外投融資、合資合作、資產重組、產權轉讓、公司上市、分立、合並、破產、清算等重大事項,上會文件中均需附有法律顧問出具的法律意見;二是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二級法律審查把關。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要求,在對合同或重大法律事項進行法律審查時,先由法律顧問出具意見,再由總法律顧問審核把關並簽署,對企業上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重大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先由企業法律顧問先行把關,出具法律意見,再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法律顧問進行再次進行法律審查,出具法律審查意見。三是法律顧問全程參與重大法律事項。在企業進行對外投融資、合資合作、資產重組、產權轉讓、招投標、公司上市、分立、合並、破產、清算等重大經濟活動中,法律顧問要盡可能全過程參與,在過程中預防法律風險。四是總法律顧問參加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等各類重大經營決策會議。總法律顧問直接參加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等各類重大經營決策會議,直接參與重大法律事項的決策,充分發揮總法律顧問在經營決策中的作用。五是依靠社會專業法律力量解決專業法律問題。對涉及專業性強及適宜由社會法律力量解決的諸如上市重組、資本運作、重大訴訟等各類法律問題,在充分發揮企業法律顧問作用的同時,也充分利用社會法律力量的優勢,加以解決。通過一整套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法律審查把關機制的建立,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與企業之間法律工作人員的上下結合和企業內部法律顧問與社會法律力量的內外結合,實現了法律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融合,法律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有效融合,使法律把關有效地融入到生產經營和決策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從而對經營管理活動及決策中的法律風險進行有效預防。
幾年來,企業法律顧問積極參與了對外投融資、合資合作、資產重組、產權轉讓、招投標、公司上市、分立、合並、破產、清算等重大經濟活動,並提供談判、協議起草、合同把關等法律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兵器集團總部法律人員參加的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龍騰工程」、「虎躍工程」、「金戈工程」和「063工程」,及重組濟南輕騎、重組天威中國兵器集團等重大資產重組及南方天合、GKN等資產重組、公司上市、對外投資、合資合作等重大法律事項數十起,涉及金額200多億元。還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各部門及成員單位的其他重大法律事項先後出具法律意見450多份,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改革和發展。
四、創新行業法律資源共享方式,形成了有效的法律協作連動機制。
針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單個成員單位法律隊伍普遍較為薄弱,法律業務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很好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實際情況及全行業法律人員普遍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協作的情況,同時考慮各企業在現有條件下不可能迅速增加法律隊伍數量、提高法律隊伍素質的現實,在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修訂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協作組章程,重新劃分法律協作組,對協作組的功能、職責、進行了規范調整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法律協作組這一平台,對全行業法律資源進行整合,舉全行業的法律人員之力,在全行業內形成了有效的法律協作和連動機制。這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定期召集協作組會議,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和成員單位法律制度建設、法律隊伍建設、專業培訓學習、重大法律事務處理、法律重大案件處理等問題以及國家新頒的法律法規進行研討、交流學習;二是總部與企業法律人員一起,通過分工協作,完成了近10萬字的《企業法律案例匯編》、30餘萬字的11類47個合同樣本的編寫工作。其中《企業法律案例匯編》的全部案例都是由企業法律人員提供和編寫,都是發生在各企業的真實案件。在編寫中,分析了每個案例法律風險所在和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總結了經驗和教訓,提出了避免損失的途徑,具有一定啟發和借鑒作用。而47個合同範本都是總部和企業的法律工作人員通過共同分析和研究,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和實際需要,從眾多合同類型中選出來的,對企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三是總部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實現了訴訟法律資源共享,不僅使案件勝訴,還節約了訴訟成本。僅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協助企業處理的案件就有10餘起,涉案金額近2億元人民幣。
自實施法律協作和法律工作連動機制以來,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隊伍的士氣和戰鬥力,提高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隊伍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企業法律人員的法律素質和企業應對法律風險的能力、創新行業法律資源共享方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創新維權方式,較好地維護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權益。
由於原兵總為下屬企業擔保及原兵總商貿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成立後,先後爆發了20餘起直接起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各類訴訟案件,導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資產被查封,賬戶被凍結,資金被扣劃,嚴重影響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和軍品科研生產的正常進行,如不妥善處理將會導致嚴重後果。面對嚴峻的訴訟形式,我們沉著迎戰,冷靜應對,跳出了處理訴訟案件的老路子,針對不同類型案件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和應對手段,大膽地改變訴訟策略,採用新的全風險代理方式,最終成功地化解重大風險,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免除擔保等各類債務數十億元。
一是緊緊依靠國家政策。針對「三線」搬遷案件,我們緊緊依靠國家政策,吁請國防科工委、國資委等上級國家機關協調最高人民法院,並促成最高人民法院委對已起訴的此類案件專門出台了司法通知(141號文),成功地中止了全部8起起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擔保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在此基礎上,又成功地促成國家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的解決原軍工總公司為「三線」搬遷破產企業擔保問題的政策性文件,使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為「三線」搬遷破產企業擔保的數十億債務得以免除。
二是採用全風險代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律師的積極性,使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的數起訴訟案件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取得勝訴,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保全了近億元的資產,挽回了近2億元的損失。
三是有效整合和利用全行業訴訟資源,節約了訴訟成本,提高了訴訟效率和效益。僅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就協助企業處理訴訟案件10餘起,涉及金額約2億元。
同時,還積極穩妥處理了看起來訴訟金額不大,但若處理不當,就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有較大的經濟損失或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聲譽和形象有直接損害的敏感案件,使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權益得到了最大限度地維護。 創新普法宣傳和培訓工作,全行業的法律意識和依法治企水平明顯提高。
幾年來,普法工作得到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始終把法律的宣傳教育擺在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重要工作議程。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制定了法制宣傳教育規劃,成立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領導任組長普法領導小組。幾年來,根據全國普法辦和國資委普法辦的要求,結合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實際特點,通過編輯普法刊物、宣傳普法知識、組織普法學習等形式開展法律宣傳和法律培訓活動,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普法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有影、有形。

㈦ 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基本內容

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來,是自指企業內部通過設置法律顧問機構或者配備專職法律工作人員處理本企業法律事務的一整套制度。企業配備的專門從事法律事務工作人員就是企業法律顧問,是企業「內部法律人」。企業法律顧問與社會律師(由企業聘任為法律顧問)的主要區別是:
(1)從身份上看,企業法律顧問是企業內部職工,在企業工作、受企業管理制度的約束;而律師是自由職業者,受《律師法》約束,在作為社會中介組織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律師無論擔任多少家企業的常年法律顧問,其身份並未改變。
(2)從工作性質上看,企業法律顧問是企業內部專門從事法律事務的管理人員;而律師是社會上專門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3)從知識層面上看,企業法律顧問在法律知識上側重於與企業經營管理有關的內容,同時要掌握企業管理知識;而律師主要是根據業務不同在法律知識上各有側重。
(4)從工作原則上看,企業法律顧問是全方位和全過程地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以事前防範為主;而律師是專題性地根據企業委託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以事後處理為主。
企業法律顧問預防法律風險保障企業的利益,對現在來說是很必要的了,朋友推薦的深圳找大狀,互聯網+法律平台,律師多效率高,值得推薦

㈧ 企業法律顧問就業前景如何

學員問:業法律顧問就業前景如何?企業法律顧問百事通回答:近年來,參加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的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此看來,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前景是看好的。 兩種考試各有特點,因人而異。多年從事法律培訓的專家認為,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之所以還沒有像司法考試那樣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司法考試是由司法部組織的,主要面向司法從業人員的資格考試。通過考試者,將獲得法官、檢察官、律師的從業資格。司法從業人員的素質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而司法考試就是為司法從業人員設置的門檻,門檻的高低如何,自然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而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則是針對在企業內部從事法律顧問工作者的,企業法律顧問主要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包括審查經濟合同,處理人事糾紛,代理出庭訴訟等。他們雖然也是法律從業人員,但主要面向企業,不像法官、檢察官、律師具有為社會服務的屬性,自然受到的關注程度要低。但是,就職業而言,一個法律顧問只能為一個企業工作,而一名律師可以同時為多家企業代理訴訟、處理經濟糾紛等。社會對企業法律顧問的需求量很大。並且,法律顧問的職業穩定性比律師好。律師臨時受企業的委託,代理法律事務,一個企業很可能每次涉訴都聘請不同的律師。而法律顧問是企業常設的職位,在合同期內固定為某家企業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其次,司法考試的報名門檻比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的報名門檻高。司法考試要求報考者的學歷必須在本科或本科以上,而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則更強調報考者必須有比較長的工作經歷。專科畢業的考生必須工作滿5年,其中3年以上時間從事企業法律、經濟工作。本科畢業的考生必須工作滿3年,碩士畢業的考生必須工作滿1年。法律培訓專家說,企業就像一具結構復雜,涉及面廣的儀器,即使是一家小企業,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經濟合同、人事糾紛、追討欠款、代理訴訟等,全部都要法律顧問去解決。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很難勝任。

㈨ 法律總顧問如何設置

關於法律復總顧問(應該稱為首席法制律顧問或總法律顧問),如果你們單位規模很大(這里的規模很大通常指職工人數和所屬分公司和子公司及參股公司的數量多),那麼總公司或母公司設立首席法律顧問就有必要。在首席法律顧問的指導下,公司可以設立法律事務部,該事務部可以配備專職法律事務人員(簡稱法務)若干,在首席法律顧問指導下工作。公司一般的法律事務由法務處理,訴訟、仲裁需要外聘律師參與代理;重大經濟合同的談判、簽約等除首席法律顧問外,還需要外聘專業律師參與。總之,首席法律顧問必須是具有豐富法學理論知識和執業經驗的律師擔任。

㈩ 金融業法律顧問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的指導意見

銀監發〔2016〕49號

各銀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外資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其他會管金融機構: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30號),落實《中國銀監會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指導意見》(銀監黨發〔2015〕5號)要求,加強銀行業法治建設,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風險管理水平,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合法穩健經營,現就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監督、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按照本指導意見,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完善法律風險管理框架,將法律顧問工作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是指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從事法律工作的專業人員。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擬擔任法律顧問的人員應當具有法律職業資格或者律師資格;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已擔任法律顧問但未取得法律職業資格或者律師資格的人員,可以繼續履行法律顧問職責。
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享有下列權利:
(一)處理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和決策中的法律工作;
(二)列席本機構經營管理決策的相關會議;
(三)對涉嫌損害銀行業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和銀行業消費者合法權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根據工作需要查閱本機構有關文件、資料,詢問有關人員;
(五)獨立開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門干涉;
(六)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及銀行業金融機構授予的其他權利。
四、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規章制度,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二)維護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和銀行業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經營;
(三)對所提出的法律意見、起草的法律文書以及從事的其他法律工作的合法性負責;
(四)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規定的其他義務。
五、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規范的法律顧問工作制度,規定法律顧問的職務序列、考評體系以及處理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的許可權和流程等內容,確保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順利開展工作。
六、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當設置專職總法律顧問,專職總法律顧問不得兼任單位內部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層其他職務。外資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信託公司等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應當設置總法律顧問。
七、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對行長(總經理)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將總法律顧問制度納入本行規章制度,並建立總法律顧問與董事會進行直接溝通的機制。總法律顧問是否納入高管人員管理由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經營狀況自行確定;如納入高管人員管理的,應當符合本指導意見、《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及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其他規章、規范性文件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要求。
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監管規則;
(二)熟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風險管理的制度、流程;
(三)熟悉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
(四)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並且在金融業法律部門工作6年以上,具有法律工作經驗和能力;
九、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作為高管人員管理的,應當通過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任職資格審查。任職資格審查過程中,應當聽取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法律部門意見。
十、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法律工作並發表法律意見,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落實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求;
(二)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風險管理工作,統一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
(三)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經營決策,並對相關法律風險提出意見;
(四)負責本單位法律工作體系的建立,管理本單位的法律工作部門;
(五)負責指導、協調分支機構的法律工作,對分支機構法律工作負責人的任免提出建議;
(六)負責指導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並表管理子公司的法律工作;
(七)其他應當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履行的職責。
十一、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於每年一季度末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法律部門及機構監管部門報送法律顧問工作報告。
十二、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當每年向行長(總經理)提交法律風險報告。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重大法律風險時,總法律顧問應當向行長(總經理)報告,同時報告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法律部門及機構監管部門。
十三、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當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大決策。在提交決策機構審議的重要事項議案中,應當附有經總法律顧問簽字的揭示風險和應對措施的專項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總法律顧問有權獨立提出法律意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有權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關聯交易獨立提出法律意見。
十四、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機構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置的專門承擔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的職能部門。法律工作機構負責人向總法律顧問負責。
十五、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為法律工作機構配備與其業務規模相適應的法律顧問。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行(公司)應設置獨立的法律工作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分行(公司)應設置獨立的法律工作機構或崗位。
十六、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起草或者參與起草、審核銀行業金融機構重要規章制度;
(二)對章程制定、組織架構設計、管理職能劃分等進行法律論證;
(三)起草或審核銀行業金融機構合同,制定標准合同文本;
(四)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分立、合並、破產、解散等重大經濟活動,處理有關法律工作;
(五)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產品及其創新、經營行為等進行法律審查,並提出法律意見;
(六)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法治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組織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業務培訓制度;
(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分支機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提出意見,協助有關部門進行整改;
(八)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九)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訴訟、仲裁、調解、行政復議和聽證等活動;
(十)加強法治文化教育,負責對職工進行法治宣傳教育;
(十一)負責選聘律師,與律師進行溝通,並對其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
(十二)與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就重要法律問題進行溝通;
(十三)代表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外開展法律協調工作;
(十四)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法律問題的研究工作;
(十五)辦理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交辦的其他法律工作。
十七、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境外機構應當設置獨立的法律工作機構,定期向總行(公司)法律部門報告工作。總行(公司)法律部門要加強對境外機構法律工作機構的指導和監督。境外機構法律工作機構應該承擔本指導意見所規定的職責,並重點關注屬地監管國家(地區)的國別風險狀況、熟悉屬地監管國家(地區)的法律制度、加強與屬地監管國家(地區)監管當局、警察當局及司法機關的溝通協調。
十八、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法律風險管理評價與考核制度,將法律風險管理納入分支機構、業務部門及其負責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十九、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法律風險責任追究機制,依法追究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法律風險負有責任的負責人與工作人員的責任。
二十、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保障法律顧問和總法律顧問的各項權利,為其開展工作創造條件。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專項法律經費預算,為法律工作提供必要的組織、制度和物質等保障。
二十一、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情況和法律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監管評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十二、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要定期對本指導意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進行通報。
二十三、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的,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規定,根據其違法違規情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或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採取監管措施:
(一)未按照規定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的;
(二)重大經營活動未經過法律審核,或雖經審核但不採納正確法律意見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十四、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和法律顧問有下列情形的,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規定,根據其違法違規情節,對其採取監管措施:
(一)濫用職權、謀取私利,給銀行業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明知銀行業金融機構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不警示、不制止的。
二十五、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外聘法律顧問,外聘法律顧問的具體管理細則由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行制定。本指導意見中規定的法律顧問不包括外聘法律顧問。
二十六、2017年底前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當深入推進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完善法律工作機制。外資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信託公司等機構應逐步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立與自身風險狀況相適應的法律工作體系,有效提升銀行業法律風險管理水平。本意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報告。

2016年11月16日

(此件發至銀監分局和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

熱點內容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
社會責任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9:20:39 瀏覽:418
司法考試歷屆真題 發布:2025-01-16 09:07:25 瀏覽:473
民事訴訟法二十四條 發布:2025-01-16 09:00:50 瀏覽:791
方亞律師 發布:2025-01-16 08:29:06 瀏覽:780
08年跟09年勞動法有什麼變化 發布:2025-01-16 08:22:27 瀏覽:79
2018按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1-16 08:14:47 瀏覽:992
2017四川二建法規真題 發布:2025-01-16 08:13:00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