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中心廉政風險
『壹』 瀘州市司法局對釋放人員有什麼優惠政策
根據中共瀘州市委、瀘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瀘州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和〈關於瀘州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瀘委發[2010]16號),設立瀘州市司法局(簡稱司法局),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一、職責調整
(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二)取消負責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登記、注銷、年審及指導監督工作的職責。
(三)取消組織指導公證員資格考試的職責。
(四)取消負責仲裁登記的職責。
(五)增加指導管理社區矯正工作的職責。
(六)加強監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
(七)加強對司法行政系統的強制隔離戒毒、戒毒康復場所監督管理的職責。
(八)加強司法行政系統警務督察工作的職責。
二、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關於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及規章,擬訂司法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勞動教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勞動教養的執行和司法行政系統強制隔離戒毒、戒毒康復場所的管理工作。
(三)擬訂普及法律常識規劃和法制宣傳教育計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市各地、各行業的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工作。
(四)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公證、法律顧問、外來企業投訴工作,負責行政處罰工作;監督管理全市的法律援助工作;組織承辦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五)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安置幫教工作。
(六)主管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管理工作。
(七)指導本系統依法行政工作,監督管理所屬社團組織。指導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
(八)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槍支、彈葯、服裝、警車等裝備的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市勞教所的計劃財務和內部審計工作。
(九)指導、監督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市勞教所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協助區縣管理司法局的領導幹部,負責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
(十)履行廉政建設職責,執行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各項規定。明晰職權,防控廉政風險,建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的運行機制,推進廉政建設的標准化、規范化、制度化。
(十一)承擔市政府批準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
(十二)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瀘州市司法局設8個內設機構和政治部:
(一)辦公室
編制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中長期發展規劃;負責局機關綜合性文件的起草、審核;負責文電、會務、機要和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負責信息、保密、政務公開工作;承辦局機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接待、目標管理、統計工作;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應急事件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局機關信息化建設和網路維護管理工作;組織新聞發布工作。
(二)勞教戒毒管理處(法制與外來企業投訴處)
監督檢查勞動教養、禁毒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工作;指導市勞動教養管理所、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康復場所依法實施對勞教和戒毒人員的管理、教育等工作;指導司法行政系統執法監督和法制工作;承辦行政復議、應訴案件;主持行政處罰聽證和行政執法過錯、行政處罰錯案責任追究;負責行政賠償有關工作;幫助外來投資企業通過法律程序維護其合法權益;會同有關部門對影響外來企業投資的典型案件進行調查核實,提出處理意見;承擔市政府外來企業投訴中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三)法制宣傳處(市法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
擬訂全市普法和法制宣傳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全市各區縣、各行業的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工作;組織開展法治實踐主題教育活動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組織總結交流推廣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工作經驗和理論研究工作;負責法制宣傳報道工作;承辦「瀘州普法網」;指導全市成人法學教育工作;承擔市法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四)公證律師工作處(法律援助工作處、行政審批處)
承擔律師、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公證員的指導、監督工作;負責律師事務所和公證機構的設立、變更、撤銷的審查報批工作;負責律師、公證員執業申請的審查報批工作;負責律師事務所、律師、公證機構和公證員的年度考核工作;負責對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公證機構和公證員違紀案件的調查;指導、檢查法律援助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工作,承擔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指導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指導、監督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承擔國家司法考試的實施工作;承辦有關行政審批工作。
『貳』 法律援助中心,是做什麼的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專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屬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叄』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與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有眾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別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特殊群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援助案件范圍擴大後,須援助案件數急劇上升。以工傷和勞動合同糾紛為例,2010年羅庄區仲裁委辦理293件,今年辦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凡是農民工的都屬於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於列入區財政辦案補貼經費較少,能夠用於法律援助的資源有限,受到人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僅限於刑事指定辯護案件以及經濟特別困難的當事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許多依法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事項,我們還無力顧及。
(二)是法律援助隊伍人員編制不足、專職律師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託基層司法所設立的,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目前我區各基層司法所佔編人員僅1個,既要負責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這無疑增加其工作負擔,影響工作效率。其次,專職律師缺乏,目前羅庄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崗的只有一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不高。由於經費的制約,該區訴訟案件辦案補貼發放辦法是2006年制定的,訴訟案件每件補貼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訴調解案件補貼辦法,每件補貼50元,有時連律師支出的交通費都難以沖抵,導致律師辦案熱情低。有些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過場,准備不認真細致,直接影響案件質量;有的法律援助承辦單位將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輕律師和實習律師辦理,缺乏資深律師必要的指導,辦案質量不高。
(四)是經濟困難證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雖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公民如何證明自己達到經濟困難標准,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踐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鄉鎮或者街道政府蓋章確認的經濟困難證明。申請人到鄉鎮街道出具證明較為困難,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況,也不願出具。2、對於申請人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是否屬實,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財力幾乎無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五)是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不完善。1、在《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八條做出了救助應援助,援助應救助的規定,但相互之間的銜接缺乏具體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與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但目前與公安、檢察尚無明確有效的配合機制。
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還要向領導幹部宣傳,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事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辦案質量方面。應建立資深律師優先辦案制度,根據律師專業優勢,建立資深律師名錄,根據案件分類,優先指派相關專業的資深律師承辦。因縣區律師人數較少,專業面較窄,對有些專業案件指派律師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1、建立最低經費保障標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事業,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時,應當根據當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標准。2、積極開辟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誰接受捐助卻沒有明確。可參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縣(區)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法募集社會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設立法律援助專項基金,通過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捐助,並明確政法系統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用於法律援助事業。
(四)建立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只是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因此,應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我們的做法是讓村居、鄉鎮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參與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並由司法所代為向申請人單位或村居核實。這樣不但了解情況,也方便申請人。
探索建立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審查經濟困難制度。應與民政部門聯系,建立困難群眾資料庫,將城鎮低保、農村低保等群眾納入,凡是困難群眾資料庫中的,申請法律援助均免審查經濟狀況。這樣方便群眾,無需申請人再到村居、鄉鎮街道開經濟困難證明。
(五)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應由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聯合出台具體規定,就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轉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樣式和負責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我們的做法是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直接與申請人簽訂協議,安排律師代理訴訟。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應由政法委牽頭盡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們與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辯護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肆』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廉潔風險防控的思考對策
一、對廉政風險防控重大意義的認識
(一)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是加強基層局反腐倡廉建設的客觀需要。實行廉政風險防控的目的,在於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科學管理方法,加大預防腐敗力度,增強預防腐敗工作的創新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設水平。
(二)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有利於深化反腐倡廉宣傳教育,通過排查廉政風險點,讓幹部從思想上確立「從政有風險,防範除隱患」的意識,變上級要求防範風險為自身需要而自覺防範風險。
(三)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是強化對權力運行監督的有效手段。針對權力運行中的風險和監督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主動預防,超前防範,可以有效實現監督關口的前移。
二、基層局潛在的廉政風險點分析
自古以來,權力與腐敗就像一對孿生兄弟難舍難分,稅務行政執法活動歷來就是防腐拒變的薄弱防線,基層稅務機關作為稅收征管的行政管理機構,具體工作中有一定的管理權、審批權和處罰權,和其它行政部門一樣具備行政權力所帶來的廉政風險。主要表現在:
(一)稅收執法權
一是稅款核定徵收風險:利用執法權力,任意擴大企業核定徵收范圍,有可能存在關系稅。對個體評定稅實際應納稅額與核定的應納稅額差額較大,造成有稅不征或少征稅款、收人情稅、關系稅等違紀問題產生。
二是稅款解繳及票證管理風險:徵收稅款未按正確級次入庫。逾期稅款不按規定加收滯納金、不處罰,擅自變更、變相或變通執行稅法稅率,違規提退稅款,違規開設稅款過渡賬戶。易發生票證繳銷不及時、不按規定代開發票征稅、混淆入庫級次,造成稅款逾期壓庫或延壓稅款、截留、轉移,挪用、貪污稅款等問題。
三是減免稅審批風險:稅務幹部不按規定受理、調查、審核、審批納稅人有關減免稅事項。在減免稅審核審批後的跟蹤管理階段,隨意變通或變相執行稅收政策。幫助相關企業利用稅收政策的缺陷鑽稅收政策的漏洞,以謀取利益。
四是延期繳納稅款的審批風險:稅務幹部未按規定受理、調查、審核、審批延期繳納稅款事項。延期繳納稅款審核審批後的跟蹤管理階段,隨意變相或變通延長稅款繳款時限。對超過繳款時限的稅款違規免課滯納金。
五是稅務登記風險:由於人為因素,可能會出現違規辦理稅務登記或刁難納稅人的不廉潔行為。應辦證而不予以辦證所造成的漏征漏管,致使國家稅款流失。
六是停歇業、非正常戶認定風險:稅務人員利用職權為納稅人辦理假停歇業、假非正常戶認定,造成偷逃稅行為的發生。
七是稅務登記注銷風險:稅務人員對注銷企業提供的資料審查不嚴,應納稅款不追繳,注銷企業的稅務登記證正(副)本和發票領購簿不收回。
八是發票管理風險:發票發售崗人員不按規定核發《發票領購簿》,不按規定發售發票。發票審核崗人員對納稅人繳銷的發票不認真查驗,對違規使用發票的納稅人不進行簡易處罰。對發票超定額部分不及時補稅,造成稅款流失。開具發票時,不按規定征稅或挪用、貪污稅款。
(二)行政管理權
一是幹部任用廉政風險:培養考察幹部存在片面性,只重視培養考察對象的稅收業務能力,而忽視思想道德品質的考察培養。考察幹部不按規定程序而自行簡化程序。在幹部管理中,應上會集體研究決定的問題而不上會集體研究決定。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能深入細致的研究,做出的考察意見存在片面性。對有問題的幹部不能及時作出組織處理,從而造成「帶病提拔」問題的發生。
二是經費支出廉政風險:不按政策規定隨意支出經費。日常開支不嚴格按程序、許可權辦事。對票據合法性、有效性審核不嚴格。
三是基建工程廉政風險:在基建的立項審批、資金來源及基建項目款項支出使用、招投標、基建財務管理等崗位,易發生吃回扣、行賄、受賄等問題。
三、基層局應採取的廉政風險防控措施
廉政風險防控主要突出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責任追究五個方面。針對稅收工作中的廉政風險點,基層局應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堵塞漏洞,促進稅收工作健康發展。具體措施:
(一)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根本 增強廉政意識
幹部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廉政工作是事業發展的政治保障。基層局應從思想道德建設和反腐倡廉教育著手,引導幹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規教育、社會道德教育,進一步提高稅務幹部的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素質,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積極開展「警示教育」、「評學典型」等活動,潛移默化的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通過對先進典型的深入學習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總結教訓,舉一反三,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在稅務系統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依法行政、廉潔執法」的良好氛圍。
(二)以制度建設為保障 加強廉政風險防控
抓好制度落實,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是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的核心內容,既要增強制度的執行力,又要加強對制度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按照「抓落實、具體化、責任化」的要求,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根據地稅行業特點,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稅收執法責任制、行政效能崗位責任制、效能投訴制、過錯責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把管理職能、工作責任、工作標准、任務要求分解落實到崗到人,做到崗位職責清楚、任務標准具體。在此基礎上,推行崗位目標責任過錯追究辦法和稅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制定細化「兩錯」追究考核辦法,按部門、按崗位細化、量化責任和處罰標准,對出現過錯的工作人員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或行政處罰,促使行政行為和稅收執法行為受到制約和監督。繼續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和「服務對象評議制」。完善內外監督制度,將服務承若、執法依據、辦事程序、賠償標准、監督電話、執法證號等上牆公示,向社會公開,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營造用制度規范執法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理的良好氛圍。
(三)以執法監督為重點,嚴格過錯責任追究
一是建立廉政投訴機制,增強地稅機關公信力。設立地稅機關廉政投訴熱線和投訴箱,制定投訴處理辦法,理順投訴處理程序,規范投訴處理工作,力爭形成「投訴有門、辦理有效、結果透明、督查到位」為主要內容的投訴工作機制。堅持對辦理投訴情況定期公布,努力增加工作透明度。對群眾舉報和暗訪中發現的問題,建立和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對違規違紀行為,區分情況嚴肅處理,確保投訴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二是實行風險告誡。加大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影響發展環境、損害群眾利益等行為的問責和告誡。對暗訪和日常檢查中發現違反有關法律政策和工作制度,不履行、不及時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尚未達到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及時實施風險告誡,責令限期整改。上級地稅機關既要對下級機關履行職能的情況進行問責和告誡,也要對違法違紀,為政不廉的問題進行問責和告誡。通過推行廉政問責和風險告誡,可以促使下級機關真正把廉政建設擺上重要日程,促使稅務人員增強廉政意識和風險意識,更好地履行職責,全面完成各項任務。
三是嚴格責任追究。要結合基層局潛在的廉政風險點,不斷完善《稅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幹部管理懲戒辦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辦法》等。明確具體行政過錯行為、責任追究的范圍、承擔責任的具體單位、責任追究的具體種類、責任追究的具體實施機構、責任追究的具體程序,將責任追究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崗位和責任人員。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不良影響或後果的,要追究責任。對責任追究落實不到位的,要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要實行部門首長問責制,機關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首先要追究該單位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的責任。
(四)以提升服務質量為宗旨 鞏固廉政成果
堅持「以人為本、優質服務」,是加強黨風廉正建設的具體體現。從本質上講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在不斷提高執法水平的同時,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理念,積極打造情民、便民、執法為民的稅收隊伍,不斷鞏固廉政建設成果。
一是轉換角色定位。由「執法、管理」的強勢角色向「平等、服務」的平等角色轉變。始終把納稅人的滿意度作為第一標准,把納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納稅人的需求作為第一追求,在思想理念上徹底轉變「三個觀念」。第一,變「官本位」為「民本位」,做到執法為民。要強化民本觀念,緊緊圍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核心來展開,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和贊成,作為檢驗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社會效益的根本標准;第二,變「管制型」為「服務型」,真正轉變作風,優化服務。要建立以服務經濟、服務群眾為主要職能的新型行政體制,防止行為錯位、缺位和越位。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把調控、管理、監督等職能寓於服務之中,著力打造「服務型」機關;第三,變「允許型」為「禁止型」,做到依法行政。要強化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直接管理的做法,更多地用法律手段去引導,做到法無明文允許不得為,法無明文禁止皆可為。
二是優化服務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加強稅法宣傳、納稅咨詢輔導,開展納稅服務援助,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的納稅服務。暢通訴求渠道,大力推行政務公開、陽光作業,著力解決納稅人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切實糾正辦事拖拉、作風漂浮、執法不嚴以及損害納稅人利益等不正之風。公開舉報投訴電話,完善局、所長「接待日」制度,通過發放「協稅護稅協議書」、「廉政監督卡」,「徵求納稅人意見表」等形式,營造和諧稅收環境,推進稅收誠信體系建設。
總之,廉政風險防控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是一項創新性工作,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需要我們加強理論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邊推進、邊總結。對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認真分析,提出對策,加強指導,把這項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伍』 法律援助中心的職責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專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屬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范圍
第一、公民有下列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陸』 司法局旗下的法律援助中心涉及哪些范圍呢
司法部旗下法律援助中心於1996年12月18日經中央編制辦公室批准成立,是直屬於司法部的行政事業單位。
業務指導處,負責乞討法律援助中心相關政策方針指定起草,指導和監督地方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組織各地法律援助中心進行交流學習。
調研處,負責對法律援助中心制定的方針政策進行探討交流,涉及具體問題溝通處理並提出解決方案。
對外交流合作處。負責法律援助中心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對外進行溝通交流。收集並編輯國外相關法律信息並進行匯總。參與國外法律救援實踐。
綜上所述,法律救援中心不僅要起草制訂規章制度,還要對制度進行講解,監督與指導,對人員進行培訓與規劃,對外進行合作交流。司法救援能夠得到順利的開展,依賴於各部門共同協調運作,綜合指導與推動。
『柒』 採取哪些措施,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滿意度
群眾是黨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好壞的唯一標准,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機關滿意度測評中,對我縣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滿意率為7.71%,為全市最高。與全市最低的水城縣4.40%相比高出3.31%。一下子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滿意度低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筆者進行了系列調查,總結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和症結,提出幾點建議和對策。
影響我縣司法行政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去年,全縣司法行政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認真履行職能職責,各項工作成效是顯著的,但民意調查測評結果卻很不理想,經過深入客觀調查分析,影響我縣司法行政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問題有:
一、宣傳不到位,群眾對司法行政知曉率、認知度不高,致使群眾評價偏頗。一是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較多,但對縣鄉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職責系統、全覆蓋地宣傳卻沒有,導致群眾對公檢法司的職能職責混為一談,加上平時的業務往來也使群眾誤認為司法局就是所有司法系統的總合,還有群眾認為司法局就是管公、檢、法的,或者把司法行政機關和公檢法機關等同起來,有的群眾還到司法局來投訴公檢法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把對公檢法的不滿意算在了司法局的名下。二是缺乏專門的宣傳手段和機制。沒有獨立的門戶網站、沒有專門的刊物及其他載體,更沒有專門的宣傳機構、人員和相關制度,致使群眾知曉率、認知度都較低,更導致群眾評價隨意性高。三是宣傳不到位致使群眾認知脫節。司法行政的法律援助、律師公證、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等機構都具有服務性職能,常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但是群眾卻不知曉,對這些部門服務職能的認知度,不能統一到對司法行政的良好評價上來,是間接導致司法行政民意調查不理想的原因。四是司法行政許多為民服務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進人物沒有得到較好的宣傳,沒有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和好評。
二、司法行政職能作用發揮不太好,為民服務的好事實事做得不夠好。一是在普法為基礎和依法治理為目標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只注重普法卻偏廢了依法治理。在協調整合社會力量資源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還未全面到位,致使普治整體水平還不高,因而有政協委員建議加強此項工作。普法創新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模式老套,基本處於傳統普法的狀況,普法針對性、實用性、新穎性差,致使群眾難於接受吸收,效果不太好。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僅限於單一的行業治理或單位治理,綜合治理、基層治理、專項治理還不很到位,效果也不很理想。群眾在普法依法治理中感受到的好處實惠還不多,也不深刻。二是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雖然採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糾紛得到了就地化解。但由於調解員的綜合素質能力不強和工作積極性不高以及調解員補助難到位等問題,導致出現化解矛盾糾紛不及時、調解偶有不公正、文書檔案不齊備、協議履行率不很高等問題,也是群眾不滿意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部分當事人中還未能得到法律援助,特別是在指定辯護中,由於補助少,被指派的律師例行義務性出庭辯護,工作積極性不高,深入實際調查取證做不到位致使辯護效果不佳等等,也讓一些群眾不滿意。四是在辦理公證服務中,由於公證體制機制原因、公證員奇缺、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差異、辦公條件不好等因素,導致群眾辦證不能及時獲證,辦證中沒有休息場地,辦事環境不好等,都導致了群眾不滿意。五是在法律服務中,部分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誠信建設還不是特別到位,服務群眾的思想、作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個別人員誇大其詞、私自受案,甚至還有一些冒充律師的黑律師更是作虛假承諾,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律師聲譽,也是他們對司法行政機關不滿意的一個因素。六是在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中,由於服刑人員很多都受好逸惡勞思想的影響,不肯吃苦,還想掙大錢,結果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釋解後,仍然挑挑揀揀,長時間不能就業。刑釋解教人員由於其特殊經歷,社會對他們存有偏見,致其就業困難、生活舉步維艱。也致使一些人員不滿意。
三、諸多客觀因素長期制約司法行政各項工作的更好開展,也是導致群眾不滿意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人員編制少且事務繁多。37個司法所中一人編制所還有19個,一人所的現狀嚴重影響著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開展。依照《人民調解法》和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調解糾紛、案件調查、走訪矯正對象必須兩人以上才能開展工作,否則,就是違法行為。現在我縣各司法所普遍只有兩名甚至一名同志,一旦出去工作,司法所就得關門,群眾來辦事就得吃閉門羹。群眾找不到人,辦不成事,滿意度自然不高。二是不能專人專職。由於司法行政管理體制多年沉澱的原因,大部分鄉鎮黨委政府把司法所當作內設機構,把司法所人員當作鄉鎮人員使用,從事很多與司法工作無關的事務如行政包村、計劃生育、禁燒防火、合作醫療收款等,不能專職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業務成了附帶和捎帶。三是工作經費不足,工作保障難以到位。由於缺乏車輛編制和經費,致使22個司法所沒有車輛,出現了處置糾紛趕赴現場不及時的問題,也嚴重製約著司法所各項工作的開展,也直接導致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不滿意。四是司法行政機關待遇差,難以激發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法庭、派出所、財政所都已是副科級機構,但司法所還是股級,在工作協調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司法所當前承擔著監管四種罪犯的職能職責,但卻沒有轉警,沒有賦予其相應職權,履行職能職責存在許多困難;縣級司法行政機關人員經常到一線處置群體性問題和化解糾紛,但卻沒有崗位津貼,嚴重挫傷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
四、幹部隊伍服務能力、水平、質量整體還不夠高。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幹部職工綜合素質不夠高。思想政治、科學文化、法律素養、宣傳能力、科技信息化技術應用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也致使工作中慢作為的現象出現或者少數不作為、個別亂作為的現象。二是不善於缺乏「面對面」做群眾工作,不善於接近群眾,不會講群眾語言,不會用群眾的方法思考問題,不會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與群眾的需求、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更好、更有效地為群眾服務。三是不會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雖然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公證、安置幫教、法制宣傳等都是事關群眾利益和好處的事。但由於不講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作風不細致、態度不和藹、工作不扎實,好事辦不好,實事辦不實。沒有盡最大可能地應用司法行政資源更多地幫助辦好群眾關心的,亟待解決的困難事。沒有把群眾要求解決的瑣事、雜事和群眾關注的「小事」辦好辦實。四是沒有做到心裡裝著大眾,遇事想著群眾。司法行政每項職能職責都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但還沒有把「心裡一定要裝著群眾,做什麼事、開展什麼工作,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處處關心群眾的疾苦,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群眾的知心人和貼心人。」的理念溶入血液里,變成每個幹部的實際行動。
五、社會管理創新不夠,群眾感受到的實惠還不多。主要是在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公證事項辦理、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管理、指導人民調解、司法鑒定等工作中的創新舉措還不很多,群眾感受到的實惠還不很多;在促進和維護公平正義方面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強大和明顯,在促進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方面還做得不是特別到位;在實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還沒有做到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實現最大化、無縫隙、全覆蓋、無盲點地服務好群眾。
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行工作滿意度的建議和對策
一、深入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切實准確了解掌握群眾之所需、之所盼,增強群眾滿意度工作針對性、時效性
經過調查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對於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但總體來說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需要穩定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希望解決好治安突出問題,生命財產得到保障,工作、生產、生活更加安全。二是公正執法方面。希望司法行政幹部嚴格執法、秉公辦事,切實增強法律保障力度和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三是社會管理服務方面。希望司法行政機關辦事更快捷、更方面、更高效,對社會管理更加人性化,對社會服務更熱情、更到位、更文明,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具體來說主要反映在:一是對普法的希望是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方法和途徑宣傳,將法律規定融入法制文藝節目演出或通俗易懂、易記、易掌握的形式宣傳,積極從傳統普法模式向創新性現代化普法形式轉變;二是期望人民調解更多地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盡可能讓矛盾糾紛不出村、不出鄉鎮;期望在社區矯正監管改造和安置幫教工作中,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融入人性化因素,多幫助被監管對象解決生產生活難題;期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中,切實幫助當事人調查取證,切實從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法律程序上維護其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公平正義。三是群眾期望幹部職工的思想理念更加先進、作風更加優良、履職能力更強、工作質量更好和效率更高,隨時能夠獲得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務。
二、全方位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知曉率、認知度。一是組建宣傳機構,引進高素質寫作人才,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宣傳隊伍。二是抓緊建設獨立的門戶網站、在電視、報刊、廣播等媒體上開辟專題宣傳欄目,辦好簡報信息、工作動態、刊物等載體。三是加強全系統人員宣傳工作能力的培訓提升,把全系統人員都培養成宣傳能手。四是大力宣傳司法行政為民服務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進人物,大力宣傳本系統求真務實、便民利民、創先爭優、幹事創業的做法、經驗和成效,更多地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和好評。
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新形象。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認識,把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作為根本價值取向。首先是准確把握群眾滿意在司法行政工作領域的深刻內涵和具體表現。群眾滿意度就是群眾對司法行政機關工作和社會形象整體的評價,是對司法行政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是對司法行政的崇尚、尊重。其次是深入理解群眾滿意這一目標的現實意義。司法行政工作是否落到實處、幹部職工作風是否轉變、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最重要的是讓群眾來評、看工作結果、看工作成效。再次是充分認識不顧群眾是否滿意,脫離群眾思想的嚴重危害以及在司法行政實踐中貫徹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必須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為群眾謀利益,決不能用來謀取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不能只考慮自身工作的方便而漠視群眾的方便和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群眾滿意度。二是立足本職,多辦實事,讓人民群眾感受公平正義和熱情服務,讓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得到公平公正及時有效地解決。首先要把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檢驗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標准,認真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實增強罪犯監管改造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有效性。積極參與「打黑除惡」、「兩搶一盜」等專項斗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突出問題,鞏固和擴大嚴打整治斗爭成果,確保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其次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把執法活動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具體實踐,不斷完善和創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從我們承辦的每一起案件、處理的每一起糾紛、解答的每一次咨詢、化解的每一個矛盾中,感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再次要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把方便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發揮職能作用、強化社會管理的主要方向,把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社會管理改革的重點,積極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增進群眾信任感、幸福感。最後要圍繞黨委中心工作,妥善解決群眾實際問題。針對當前新農村建設工作,通過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務,幫助群眾提高法律素質,增強群眾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利益的能力。結合平安建設工作,利用司法行政資源優勢幫助群眾抓好平安鄉村、平安社區等基層創建活動,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三是拓寬渠道,貼近群眾,使群眾更多地了解和更廣泛地參與司法行政工作 ,讓群眾感受到更多實惠。首先是要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讓群眾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職責。通過設置政務公開欄、網站、宣傳櫥窗等方式深化政務公開,讓群眾更多的了解司法行政職責,增強參與、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工作的自覺性。其次是要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表、與群眾談心等方式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深入鄉鎮村組,主動貼近群眾,廣泛徵求意見,並對征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分類整理,針對工作的薄弱環節及時完善制度,擴大工作成果。再次是要依託服務等「窗口」部門的工作,樹立良好機關形象,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支持和參與司法行政工作。從小處著手,貼近群眾,方便群眾來訪咨詢。如在辦公樓大廳設置科室公告牌,辦事流程圖等方便群眾來訪、預約等,避免群眾重復來訪,節約辦事成本。最後在咨詢解答中,盡可能地告知群眾權利義務,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可以利用告知書、明白卡、宣傳冊等,明確告知當事人享有的權利以及救濟途徑。在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一視同仁,實現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目標。
四、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更多地滿足廣大群眾的渴求。一是強化監管和幫教,扎實做好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工作。刑釋解教人員是一個特殊、敏感群體,這個群體的問題解決不好,將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動員全社會力量,實施整體聯動;要有新舉措,創造新載體,要根據當前釋解人員的特點,在不斷拓寬就業途徑,教育其適應形勢,轉變就業觀念,努力提高就業安置水平的基礎上,盡可能根據釋解人員的就業技能和水平進行安置。加強教育培訓,加強對釋解人員的就業觀念教育和就業技能培訓,引導他們摒棄好逸惡勞思想,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努力學得一技之長,靠誠實勞動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以人為本,積極為釋解人員辦實事。能夠實現再就業的幫助安置就業,符合低保條件的解決低保問題,不符合低保的,予以臨時救濟。二是全面加強普法方式方法創新,切實增強宣傳效果。加快從傳統普法向現代普法的轉變,積極開展靶式普法、訂單式普法、聯合普法、文化普法、樓宇電視和政務微博等新媒體普法,加大法治縣鄉創建力度,管在關鍵點、避免形式化,切實有效開展。三是加大人民調解法貫徹執行力度,強化網路建設,全面提升調解員隊伍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積極爭取政府解決調解員補貼,爭取設立專職調解員,大力加強矛盾糾紛預防和排查化解,確保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四是積極探索和拓展法律援助措施,積極推進「點援制」,深入總結人民滿意法律援助新模式。加強法律援助義務值班解答法律咨詢正常化管理,積極將疑難糾紛調解和刑事和解納入法律援助試點,總結經驗推廣實施,真正實現應援盡援。五是全面堅強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管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導他們統籌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切實履行應盡義務和職責,真正維護好實現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平正義。六是全面加強協調溝通力度,爭取人財物支持,大力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樹立司法行政新形象。積極爭取人員編制和車輛編制,解決好司法所人員和交通工具問題。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努力解決好乾部隊伍待遇問題,切實提高幹部工作積極性。全力打造辦事大廳,努力為群眾辦事提供良好的環境,最大限度地讓群眾滿意。
五、全面加強幹部隊伍能力建設,為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提供堅強保證。一是要全面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導幹部要時時處處用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這面鏡子對照自己,始終堅持親民、愛民、為民。經常地自覺從幹部隊伍自身找原因,群眾觀念是否淡漠了,是否缺乏做群眾工作的方法、經驗,是否是喪失了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優良作風,化解矛盾、處理問題是否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幹部是否是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線,與群眾打交道少了、心理距離遠了,是否做到感情上與群眾「心連心」,工作中與群眾「面對面」,為群眾辦事「實打實」,向群眾宣傳「情牽情」,真正把群眾工作做實、做好,實現人民群眾滿意。三是要扎扎實實辦好事、辦實事。首先要教育幹部要經常捫心自問,將心比心,多做換位思考,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把群眾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來辦理。自己在這個崗位上為群眾到底做了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到,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其次要深入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每個幹部職工必須在實踐中鍛煉和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善於接近群眾,會講群眾語言,會用群眾的方法思考問題,會把法律法規、黨的方針政策與群眾的需求、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更好、更有效地為群眾服務。再次是要認認真真為群眾更多地解決具體問題、更多地辦實事,把群眾工作落到實處。群眾利益無小事,不但要做好維護穩定和促進發展經濟這件大事,也要把群眾要求解決的瑣事、雜事和群眾關注的「小事」辦好辦實。最後是要善用群眾語言和群眾樂於接受的形式與之進行溝通,注重面對面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無論是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還是宣講法律法規,幫助群眾學法、懂法、守法,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都要把解決群眾思想困惑和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把話說到點子上,努力解開思想疙瘩,在宣傳中建立感情,在宣傳中形成互信,在宣傳中贏得民心。三是要全面提升維護公平正義的能力。首先要強化幹部職工核心價值觀和社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首要價值追求;其次加強法律法規以及各項方針政策的學習培訓,熟練掌握程序性、實體性和時效性規定,自覺從實體、程序和時效上維護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感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再次是加大對不維護公平正義的人和事的處理力度,全面促進公平正義得到最廣泛的維護。四是全面提升幹部職工在新媒體時代引導能力。要最廣泛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司法行政重大決策部署、司法行政在維護穩定、社會管理、服務群眾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司法行政戰線英雄模範人物的感人事跡,最大限度地增加輿論的「正能量」。堅決杜絕「大丑惡」事件發生。五是全面提升幹部隊伍科技信息化應用能力。落實「誰擁有先進科技手段,占據信息優勢,誰就掌握主動,贏得未來」的理念,牢固樹立向科技要效率、人力和向信息化要戰鬥力的理念,大力推進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設,加強幹部隊伍科技信息化能力的培訓提高。六是全面提升幹部隊伍拒腐防變能力。要深刻認識拒腐防變的重要性、緊迫性,毫不動搖地堅持從嚴治警的方針,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努力促進幹警清正、隊伍清廉、司法清明。抓住用制度管人管事這個根本,圍繞容易滋生腐敗問題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點崗位,健全制度規定,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問題的發生。學會在法治軌道上用權,保持清廉本色,堅守精神高地。(轉)
『捌』 法律援助中心是什麼性質的機構法律援助的律師到底怎麼樣
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歷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回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答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有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法律援助中心是由處於人權保護和維護司法公正與平衡的目的而設立的。
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門設立的)是律師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法定執業機構。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與律師事務所律師的區別在於:前者享受國家工資,專門為法律援助對象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的,後者是自謀生路,為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不得辦理非援助案件,不得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不得向受授者收取錢物。
前者其注冊後的律師證件稱之為「律師工作證」,而後者的注冊證件叫做「律師執業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