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壹』 新型智慧城市建識
自2012年以來,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顯著,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和肯定。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指出「十三五」期間將推出100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從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如何演進?與智慧城市相比,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處?「安全可控」體現在哪些方面?未來發展途徑如何?本文將從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的內涵、政策、途徑進行全面梳理和探究,並提出發展建議。
近年來,我國社會各界對新型智慧城市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逐漸深入。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相應制定和頒發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政策法規,並開展了各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一、新型智慧城市相關法律政策
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運行)》,這是我國中央政府關於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首次提出的指導性文件。隨後,地方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狀況與發展需求,也相應地頒發了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方案。近年來,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實踐的發展和深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指導文件數量逐年增多,文件內容也愈加規范清晰。這表明新型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型城市發展形態和治理模式已進入國家戰略規劃的政策制定中,被更廣泛的社會群體認可和接受。
二、新型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徵
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與此產生的各類城市問題也是日益突出,促進城市發展模式和形態的轉型逐漸成為社會的共識。國內各省、直轄市陸續都開啟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主要圍繞政務、交通、醫療、旅遊、物流、教育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內容。到2015年年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方案在全國80%地級以上城市得到了落實,不少縣級城市和部分鄉鎮也開始醞釀本地區的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國內新型智慧城市的實踐狀況主要表現在區域、群體、領域等方面的特徵:
1.由點到面的趨勢顯著增強
當前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從區域分布來看呈現出由東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區城市推廣的趨勢,即由點到面的趨勢日益明顯。東部大城市經濟基礎較好,其功能、規模和結構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靈活性;能較早捕捉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理念與願景,並能敏銳感知到新型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型城市建設和治理模式對未來城市經濟發展、社會轉型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此外,大城市在城市治理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日益突出,這也為大城市率先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一種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東部省市率先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是因為經濟技術基礎具有優勢,更有一種前瞻性的內在動機。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由個別城市逐步擴大到整個東部地區;東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也正逐漸向中西部地區推廣,構成了由線到面的網路格局,形成了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由點到面的發展趨勢。
2.利益相關群體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創造一個適宜樂居的城市生活環境。一個城市共同體是由不同的子共同體系統組成,各個子共同體的組成要素、結構不同,其各自的目標、訴求也不盡相同。新型智慧城市所面向的利益相關群體是多元性的。按年齡結構劃分,有老年群體、中青年群體、少兒群體;按教育文化程度劃分,有低文化群體和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按收入水平劃分,有低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高收入群體等。
1、不同群體由於從事的生產生活活動不同,對新型智慧城市的認知和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在長期從事城市環衛工作的人群看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營造美好的城市公共衛生環境;在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群體眼裡,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城市信息資源的整合,促進信息交流與共享。
2、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及其相應的產品服務在不同群體中發揮的效用也不盡相同。老年群體、低文化程度群體等受生理、認知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對最新的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這些群體對新型智慧城市的認識和接納。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到不同利益相關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加簡便、快捷和易於操作的產品和服務。
3.政策法規漸趨完善
規章制度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效開展和持續推進提供了法理依據和制度保障。當前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涉及政務、金融、交通、醫療、教育、旅遊、物流、社區治理等領域。2012年城建部出台了關於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綱要性文件後,工信部、交通部、衛生部、國家旅遊局等相關部委也出台了城市信息網路工程、交通、醫療、旅遊等方面的政策規章。各部門聯合制定、實施、監督法律法規的聯合機制逐漸形成。同時,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和發展環境逐步完善,鄭州市率先將基於電子標簽的「交通信息卡系統」納入經鄭州市人大備案的《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中,成為我國唯一獲得地方立法支撐的交通科技項目,為推動智慧交通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全面貫徹,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和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極大地推動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向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演進。
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創新引領城市發展轉型,全面推進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深度融合,通過業務與技術整合升級,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形態,也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系統工程。
金鵬信息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貳』 ========誰有鄭州這個文件在線等~~
2004年鄭州市城市規劃工作回顧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鄭州市城市規劃局結合城市規劃工作實際,以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城鄉規劃工作的總體發展思路,聚精會神搞規劃,一心一意謀發展。
(一)鄭東新區規劃及實施
圍繞「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的目標,實行「三加快,三引導」的方針,進一步深化鄭東新區規劃,做好新區各專項規劃與中心城區的協調銜接工作。加快實施鄭東新區近期規劃,高標准建設中央商務區和基礎設施,嚴格按規劃實施監督管理,即加快實施中央商務區規劃,加快實施龍子湖科教園區規劃,加快實施龍湖生態圈的規劃;引導新型產業進鄭東新區發展,引導房地產公司進鄭東新區開發,引導商務建築、公共建築和高層建築進入中央商務區,強力推進鄭東新區順利實施。
1.中央商務區建設
目前中央商務區內外環60棟高層已31棟開工建設,其中10棟主體已經結頂。公益性建設項目中,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土建工程主體已基本完工,累計完成投資10.7億元。河南省藝術中心正在進行樁基施工。四十七中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已經開工;景觀綠化工作有序推進,道路綠化工作已全線鋪開。
2.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起步區開工建設道路38條,其中26條具備通車條件。15座橋(涵)開工建設,總投資約4.8億元,其中7座具備通車條件;七里河治理工程基本竣工,東風渠、金水河治理工程大部分完成。
3.安置小區建設
安置小區建設工作穩步進行。33 km2范圍內規劃安置小區3個,總佔地4175畝,規劃建築面積323萬平方米。
4.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工作快速推進。前三季度引進外來投資項目43個,其中天津順馳、上海綠地、杭州廣裕等項目已開工建設,部分項目正在進行方案設計並將陸續開工。龍湖南區、商住物流區項目已全面鋪開。
5.城市生態水系工程
城市生態水系工程(龍湖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完成,並經省發改委批准;環境保護影響評價已完成;控制性詳規已經市政府審批。
(二)中心城區綜合整治
2004年是實施中心城區「三年大變」目標的關鍵一年,繼續嚴格控制土地一級市場,強化強制性標准,加強和提高城市詳細規劃的約束力,充分發揮城市詳細規劃對優化城市土地與空間資源配置和利用的調控作用。繼續堅持「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則(即控制土地一級市場、控制插建高層建築、控制商品房投放總量;增加公共綠地、增加公共廣場空間、增加服務設施),加強中心城區保護和改造,完成20項綜合整治規劃任務,使新老城區進一步協調發展。
中州大道(原107國道)景觀規劃。完成對107國道北起黃河大橋,南至機場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長約26公里的景觀規劃實施國際方案徵集、評審,按照《方案國際徵集技術文件》和招投標法的有關要求,邀請獲獎單位承擔中州大道景觀工程的初步設計。以德國方案為基礎,結合其他兩個獲獎方案優點,進行了道路斷面和管線綜合設計。並組織驗收,提交最終成果。
街景市容綜合整治規劃。完成金水路等9條精品示範街的綜合整治規劃,委託14家設計單位編制了黃河路等全長160公里的58條主次幹道街景市容綜合整治規劃方案,確定200幢位於重要地段或具有特色的建築物作為整治規劃的重點,規劃方案已全部完成,並通過了專家評審。
夜景照明工程規劃。突出標志性景觀區(二七廣場、綠城廣場、紫荊廣場、文博廣場)和精品街(金水路、花園路、紫荊山路、中原路、嵩山路、東西大街、鄭汴路、未來大道)的夜景照明,完成精品街夜景照明規劃方案、107國道沿線重點建築及立交橋夜景照明規劃方案評審。
游園綠地建設規劃。完成35個游園規劃選址和規劃設計方案評審。
鄭花路綜合整治規劃。已完成全長8.5公里的景觀規劃方案,並通過評審,完成綠化方案和施工圖設計。
出入市口綜合整治。主要包括鄭少路與西四環、鄭上路與西四環、鄭邙路與天河路、107國道與南三環等4個出入市口,總規劃面積182.29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16.29萬平方米。景觀規劃設計方案已通過評審。
支路背街小巷改造規劃。57條道路規劃全部完成。改造寬度為15米以下的小巷47條。
雨污水管網改造規劃。完成商城路、伊河路、金水路、隴海路、沙口路等8個積水區的改造規劃,改造完工金水路民航大酒店、沙口路(金水路-黃河路)、金水路(防疫路-健康路)、金水路鄭百文等40餘處積水點。完成姜砦明溝改造規劃。支路背街小巷涉及雨污水管網改造的有28條,已完成27條。
市容設施綜合整治規劃。完成金水路、花園路、建設路、中原路等29條主幹道、景觀路的市容設施規劃方案。重點是對道路兩側的公交站牌、閱報欄、書報亭、路牌、廣告及環衛設施進行規范整治或升級改造。
鐵路沿線環境景觀規劃。實施中心城區京廣、隴海鐵路沿線30公里城市空間的綜合整治改造規劃,按照「兩線五點」(京廣、隴海鐵路沿線,北三環與客運線節點、北三環與貨運線節點、南三環節點、西三環節點、金水路節點)思路,改善鐵路沿線環境景觀,已完成規劃設計方案評審,並根據評審會專家組意見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
市政重點工程規劃。完成2004年市政重點工程的36條道路、15座立交橋的規劃方案徵集、設計、評審、深化工作。
107國道輔道建設規劃。完成道路管線綜合規劃、測量及3座立交橋的規劃方案徵集工作。107國道輔道已於今年8月1日通車。
商城遺址整治保護規劃。與文物部門共同確定保護改造拆遷紅線,組織文物、考古、建築、規劃專家對商城遺址保護展示環境景觀規劃進行評審,方案完善後按程序報國家文物局審批。
西流湖公園建設規劃。近遠期規劃控制范圍已確定,提交指揮部展開摸底工作,並通過西流湖地區景觀設計規劃評審。
河道整治規劃。完成東風渠、熊耳河、金水河河道整治及截污規劃方案,並通過了評審。
環道綜合整治規劃。實施對西、北環全長20公里綜合整治規劃,綠化面積198公頃,完成環境景觀規劃方案評審。
城中村改造規劃。城中村改造規劃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已由市政府印發。確定了城中村的改造范圍,對城中村改造總體規劃的編制,提出了規劃設計要點,列出了進度時間表。今年列入城中村改造的18個村,完成管城區的安徐庄村、惠濟區的小杜庄村、劉寨村,中原區的朱屯村、董寨村,金水區的西史趙村,中原區的崗坡村、崗杜村等8個城中村的詳細規劃。
垃圾處理場、馬頭崗污水處理廠已完成相關規劃審批。
(三)綜合交通規劃及實施
依據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投資公司共同委託了中規院編制了《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規劃方案已基本編制完成,完成輕軌一號線建設規劃。
配合鐵四院完善鐵路客運專線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和新鄭州客運站選址工作,並將有關成果形成報告向省、市政府進行了匯報。
完成文化路——北三環、建設路——桐柏路、紫荊山路——南三環、農業路——花園路、農業路——文化路、化工路——西三環六座立交規劃方案審查。完成西三環——科學大道、南三環——機場高速立交規劃方案,並根據專家評審會意見完成優化方案。
根據鄭州市綜合交通規劃,對鄭州市道路網路規劃及道路紅線圖(1:1000)進行了審查,形成審查意見。根據審查意見,市規劃院正在進行完善與修改。
(四)風景名勝區規劃工作
依據少林寺景區核心地區詳細規劃,按照恢復少林寺「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規劃主旨,少林寺景區基本完成整治,景區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新貌已經顯現。對黃河風景名勝區五龍峰景區的詳細規劃進行了研究和批復。黃河游覽區已建成五龍峰、岳山寺、大禹山三大景區近40處景點,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
根據省建設廳的安排,對包括嵩山風景名勝區、環翠峪風景名勝區、浮戲山雪花洞和黃河風景名勝區,及時下發了開展綜合整治檢查工作的通知,上報自查材料,加強風景名勝區規劃管理。
(五)鄭州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及總體規劃修編相關專題研究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根據省市政府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規劃和加快城鎮化的決定,著手進行了鄭州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通過發展戰略研究,對一些影響地區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重大制約因素的深入調研,圍繞鄭州市作為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隴海——蘭新地帶重要的中心城市等發展目標與功能定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制定科學可行的城市發展戰略,為鄭州未來城市發展提出有指導意義的政策大綱和操作步驟;以宏觀戰略的選擇方法,構思未來鄭州市空間發展的基本框架。
在對已經或正在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城市進行了調研的基礎上,舉行座談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委託單位就總體規劃修編所要達到的目標、修編工作方法與思路、各階段組織形式、相關專題研究的范圍和深度等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在向省市領導作了專題匯報後,形成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應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城鎮化、工業化、五個統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指示精神相結合;與國務院1998年關於鄭州城市總體規劃(遠景規劃部分)的批復精神相結合;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定,與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的建設相結合,與鄭州市近年來迅猛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相結合,與國內外發展戰略規劃做得比較好的城市進行結合等思路。同時,積極開展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按照要求,完成城鎮體系規劃的立項、調研,並列出任務完成進度時間表,細化任務書,目標明確,步驟清晰。
2004年10月25日——26日,舉行了鄭州城市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省建設廳等省直單位領導、鄭州市主要領導、國內外知名規劃專家在聽取中期方案匯報的同時,對鄭州城市發展戰略、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進行了深入研討,取得良好效果。
10月22日——24日,協助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成功舉辦了規劃管理專業委員會二屆三次年會。
(六)重點工程項目規劃建設情況
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鄭發[2004]7號文件精神,倡導求真務實作風,促進加快發展,切實服務好市裡確定的「五個一百」項目,實行局領導聯系「五個一百」項目工作制度,提升服務,強化責任,依法行政。在堅持強制性標准條件下,簡化審批程序,提前介入,現場辦公,跟蹤服務,特事特辦,做到在原規定時限內至少縮短一半時間辦結(需資料齊全):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在25個工作日內辦結,扎實推進各項規劃工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已審批發放世貿商城、鄭州一中遷建、正大世紀城市廣場等重點項目的建築規劃許可證。
(七)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加強縣(市)城市規劃工作。各縣(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已全部完成,其中鞏義市、新鄭市總體規劃已被省政府批准。中牟縣城市總體規劃已被市政府批准。
加大小城鎮及重點鎮規劃的編制工作力度。根據省建設廳的安排,全面啟動新一輪村鎮規劃工作。對鄭州市馬寨鎮、新密市劉寨鎮、鞏義市芝田鎮、米河鎮、中牟縣謝庄鎮、雁鳴湖鄉等小城鎮的規劃進行指導,和基層領導幹部積極探討小城鎮規劃建設發展的路子,幫助理清思路,提出修改意見,增強規劃的可操性和規范性。
加強對小城鎮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共辦理河南華潤電力(登封)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14個用地項目,面積共約181公頃。
(八)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制度及國家規劃設計規范有關強制性條文,不斷適應新形勢,改進管理體制,保證城市規劃依法實施,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
1.及時修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加強規劃依法管理
結合我市行政執法體制的改革,優化經濟、發展環境。2004年《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於8月1日起施行,對城市規劃必須貫徹的原則、管理部門及職責、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建設工程選址規劃管理、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建設工程規劃管理、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許可權和責任等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依法行政與加大對城市規劃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相結合。在綠城廣場、紫荊山廣場等多次舉辦大型的城市規劃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大力宣傳《行政許可法》、《城市規劃法》和修訂後的《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解答群眾的咨詢和關注的問題,得到廣泛的贊譽,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公務員的依法行政水平,專門成立法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法制監督,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2.依法行政,大力推行聽證制度和公示制度
按照《行政許可法》精神,依據鄭州市規劃管理工作的特點,重新規范規劃許可格式文書,嚴格制定相關配套制度,使《城市規劃法》與《行政許可法》得到有機的結合,並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加大了推行行政許可聽證制度和規劃公示制度的力度。
舉行了多次大型聽證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充分體現了行政許可的公正、公開原則。實施陽光規劃,繼續推行公示制度,推進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實行政務公開,將辦事制度,工作程序,審批時限,投訴渠道等向社會公開。通過省市主流媒體及時公布城市規劃和重大規劃評審論證進展及審批成果,明確控制指標,有效地保護全社會的規劃知情權與監督權。激發市民關心規劃、共建城市的熱情。
3.改進規劃管理體制,加強集中統一管理
圍繞規劃管理機制的創新和改革,建立垂直規劃管理體制,在市內各區成立了規劃局直屬分局,作為市局的派出機構,實行垂直領導和管理,並於2004年7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各分局重心下移,深入各社區現場辦公,為基層和納稅人更多地解決規劃實施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規劃工作的先導性和權威性,使規劃工作不斷深入民心,體現出規劃工作「執政為民」的本質,確保了城市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 2005年城市規劃工作展望
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和鄭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規劃目標,聚精會神搞規劃,一心一意謀發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提高文化品位,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把鄭州建設成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隆起帶核心城市、全省東引西進的主平台和實現中部崛起的排頭兵繼續做出新的貢獻。
1.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結合實際,爭取啟動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訂及報批工作。按照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進度表,進一步完善工作操作程序,配合城市規劃法修訂,加強城鄉統一規劃,積極開展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編制工作。
2.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目標,進一步推進鄭東新區規劃建設;圍繞「三年大變」規劃目標,以城市功能完備、人居環境舒適、城市特色鮮明、城市品位躍升、城市形象美好為核心內容,以中州大道(暫名)城市段改造、金水路東段整治和月季公園規劃建設等為重點,進一步實施中心城區整治規劃,新區和中心城區協調發展,突出「中」字形城市結構,在城市形態、景觀上進一步凸現中原特色。
3.根據鄭州市建設發展需要和鄭州鐵路樞紐規劃,鄭州市輕軌項目由國務院批准後,在下一步可行性研究過程中進行調整完善。根據線網規劃的總體構思,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為報批和施工圖設計做好施工前准備工作。
4.繼續圍繞規劃管理機制的創新和改革,加強城鄉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大鄭州的需要。各區規劃分局要深入推進規劃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切實把規劃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全市的各個角落,不斷加強規劃監督管理,保證各項規劃的實施。
5.繼續加強前期規劃宏觀控制,加強對建設過程中的管理,建立健全全市城鄉規劃的監督管理制度,堅持依法行政、執政為民,嚴格「一書兩證」制度,提高審批質量和辦事效率。維護規劃的權威,繼續堅持「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則,切實加強對「四線」的管理,即紅線(道路規劃)、綠線(園林綠地)、藍線(河湖水系資源)、紫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認真執行規劃管理強制性標準保證鄭東新區和中心城區多項規劃的依法順利實施。
6.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完善辦事大廳,規范簡化辦事程序,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提前介入、跟蹤服務、特事特辦、建立綠色通道、確保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順利進展。加大《城市規劃法》、《行政許可法》、《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和規劃知識的宣傳力度,以座談會、聽證會、規劃展覽等形式,引入公眾參與,提高全民的規劃意識。對公眾開放規劃展示館,繼續實行「陽光規劃」,增加規劃透明度。
『叄』 政務服務事項的一體化辦理事項信息的發布有哪些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鄭州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7—2019年)》,計劃到2019年,初步完成「一雲一網一圖一庫」的架構,建成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決策支持科學化、產業經濟高端化為支撐的智慧城市體系框架。
一、提升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水平
一雲
即鄭州智慧城市雲中心。建設統一的鄭州智慧城市雲中心,提供基礎設施、信息安全、數據共享交換、大數據分析挖掘、軟體支撐、應用業務和運行維護保障等服務。2019年,基本形成鄭州智慧城市雲服務生態體系。
一網
即全市一套基礎網路體系。以鄭州智慧城市雲中心為關鍵節點,實現部門專網與政務外網的互聯互通。利用政法網現有光纜資源,建立基於政法網傳輸通道的政務外網基礎網路體系,逐步推進具備條件的承載非涉密業務的政務網路納入電子政務外網。
一圖
即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在「數字鄭州地理空間框架」基礎上,整合大比例尺矢量數據、高解析度影像數據、地名地址數據、三維數據、地理國情數據、歷史數據、遠景規劃數據、物聯網節點數據等有關信息。2019年,全面推行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市「一張圖」。
一庫
即智慧城市基礎資料庫。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標識的人口基礎信息庫,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的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建立宏觀經濟資料庫;建立健全住建、規劃、國土、交通、城管以及其他相關業務專題資料庫。
二、提升惠民便民服務水平
1、互聯網+政務服務
推動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圍繞「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總體目標,建設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台。
2017年,建設完成電子證照庫,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延伸,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達到90%以上,完成政務一體化辦公平台建設並進行試點。2018年,以網上審批為切入點,實現98%以上的公共服務事項一口式受理、全區域通辦;政務一體化辦公平台全面覆蓋所有政府部門。
2、智慧交通
充分利用涉及交通出行的各類數據信息,為城市交通路網規劃、公共交通線網布局、市民出行精準服務、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決策支撐。2017年,完成智能交通誘導系統,完成網路預約計程車行政審批監管平台、「交通一卡通」及電子站牌試點建設。2018年,建設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建設重點車輛監管系統,逐步完善交通信號控制、智慧誘導等系統。2019年,擴大公交站台電子站牌的應用范圍。
3、智慧健康
2017年,重點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分級診療應用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平台,實現試點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整合試點醫療機構的就診卡和居民健康卡,實現醫院掛號、診療、結算等服務一卡通;建設試點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平台、養老服務綜合管理平台、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平台。
2018年,完成醫療一卡通建設;實現重點人群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建設殯葬服務管理平台。
2019年,全面完成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建立完善居民全程健康檔案,實現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家庭醫生,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張服務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
4、「智慧鄭州」智能門戶
2017年,啟動「智慧鄭州」手機超級APP建設,整合停車、乘車、天氣預報、實時空氣質量、交通違章以及水費、電費、電話費、有線電視費繳納,體育場館、健身設施、社保等信息服務。2018年,整合個人信用查詢、社保公積金查詢及繳費、醫院預約掛號、政務服務辦理、法律咨詢、法治宣傳、體育賽事等信息服務。2019年,實現醫療、交通、教育、旅遊、政務、體育、社會治安等各類信息服務全覆蓋。
5、智慧教育
構建全市教育資源共享服務應用系統,促進與京津區域的協同發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2017年,完成直屬學校數字校園示範性建設。2018年,完成市級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市內八區數字校園全覆蓋。2019年,數字校園覆蓋全市所有學校。
三、提升城市精準管理水平
1、智慧城管
2017年,建設城市排水管理系統、執法隊員電子標識項目;完成智慧城管綜合監管服務平台建設以及火車站站前地區指揮平台等建設。2018年,完成高架橋自動噴淋系統、餐廚垃圾在線監測系統、垃圾處理設施在線監測系統、渣土車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完善城市排水管理系統感應端布設、模型分析;開展智慧燈桿一體化試點建設。2019年,逐步推廣智慧燈桿一體化建設;完成城市排水管理系統建設。
2、智慧治安
加快推動「雪亮工程」,整合政府和社會視頻資源,建立常態化社會綜合治理體系,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2017年,完成「雪亮工程」試點建設;推廣社區智能門禁、電動車身份管理等系統。2018年,推進視頻圖像信息及各類數據資源深度應用。
3、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
構建食用農產品、食品、葯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等分類產品追溯體系。2017年,建立追溯數據採集指標、編碼規則、傳輸格式、介面規范等共性基礎標准;以乳製品、肉製品、食用油、白酒等產品為試點,建成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2018年,完成食用農產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追溯體系建設,對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大宗農產品進行試點。2019年,全面覆蓋各類重要產品,形成全品種、全過程完整追溯與監管鏈條。
4、社會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2017年,深化完善市社會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平台統計分析、聯合懲戒、信用評估、行業監管、協同辦公功能,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2018年,建立和完善有利於信用服務機構的採集信用信息的機制。
四、提升政府科學決策水平
1、智慧環保
2017年,建設完成市級環保工況監控管理平台、市級能源監控管理平台、節能減排分析挖掘平台,實現對國省控重點企業在線監控。2018年,推進重點區域、重點生態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測,初步形成環保網格化的管理體系。2019年,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
2、「多規合一」信息平台
全面融合發改、規劃、國土、環保、建設、交通、市政、林業、農業、水利等部門專項規劃對空間管控和用地階段的並聯預審要求,建立基礎庫、「多規合一」成果庫、部門規劃成果庫、審批成果庫、項目庫和預審意見庫。
3、供給側大數據分析決策平台
2017年,啟動供給側大數據分析決策平台建設,實現經濟運行透視、企業績效分析、運行決策分析、降成本模擬沙盤推演等功能。2018年,根據平台運行情況,逐步完善系統功能,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智慧城市運行(應急)指揮中心
2017年,完成指揮中心基礎設施、常態運行綜合監控分析系統、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智慧安監管理平台、綜治信息應用管理系統建設;完成智慧消防安全服務雲平台建設,接入全市火災高危單位。2018年,完成水資源信息監測管理平台建設;建立完善常態監測、應急指揮管理體系;完善消防安全遠程監控系統,接入全市重點消防單位。2019年,逐步完善智慧城市運行(應急)指揮中心功能,建立高效運轉的智慧消防雲平台服務體系和智慧消防大數據分析平台。
五、提升產業經濟 發展水平
1、智能製造
支持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加快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積極發展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發展面向產品的在線服務、遠程維護等新業態。2018年,積極推進省試點企業的公共雲服務平台建設。
2、電子商務
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在全省乃至全國處於先進水平。2017年,建設交易服務平台、進出口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啟動農業試點工作。2018年,建成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生態體系信用、交易、產品三大資料庫,搭建以海外倉為支點的目的國配送輻射網點。2019年,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園區,構建孵化器、加速器。
3、智慧旅遊
建設智慧旅遊管理和服務平台,對景區客流量、遊客行動軌跡、興趣熱點等數據進行採集、分析、預測和預警,提升旅遊公共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置能力。
4、智慧農業
2017年,在河南多地實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程,建成益農社標准店20個、專業店50個、縣級中心3個,建成鄉鎮標准化區域站45個。2018年,建成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零距離服務智能系統、智耕系統、測土配方系統、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及新型農合組織系統等。
5、大數據眾創服務平台
圍繞政務數據開放和開發,建設數據採集平台、數據開發平台、產品孵化平台、企業雲應用平台。2018年,完成大數據眾創服務平台建設。2019年,加大數據資源開放力度。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肆』 鄭州市管城區醫保電話多少
一、鄭州市醫保中心聯系電話
鄭州市市本級 鄭州市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聯系電話:0371 67420156
聯系地址:中原區伏牛路209號金帝大廈
二、鄭州市其他區域醫保中心的聯系方式:
1.空港區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地址:鄭州航空港區航天路
電話:62538296
2.中原區中原區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地址:伊河路96號
電話:67658780
3.二七區二七醫保中心:
地址:鄭州市航海中路151號
電話:68856870
3.管城區管城區社保中心:
地址:紫荊山南路132-2號
電話:66362711
4.金水區金水區社會保險中心:
地址:文化路82號附2號4
電話:63835406
5.上街區上街區醫療保險中心:
地址:上街區濟源路80號
電話:68123330
6.中牟縣中牟縣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地址:中牟縣官渡大街西段
電話:62170523
7.鞏義市鞏義市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地址:鞏義市惠民路
電話:64351293
8.滎陽市滎陽市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地址:滎陽市索河路東段建行三樓
電話:60257010
8.新密市新密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地址:新密市行政路2號
電話:69822453
9.新鄭市新鄭市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地址:新鄭市人民路23號
電話:62689216
10.登封市登封市社會醫療保險管理中心:
地址:中嶽大街中段
電話:62818825
拓展資料:
一、如何網路查詢醫保局電話號碼?
1. 首先打開的瀏覽器 電腦端:macbookpro mos14打開google版本 92.0.4515.131
2. 在點擊瀏覽器的搜索框;
3. 在搜索框中輸入自己當地社保局,並點擊官網進入;
4. 最後在官網中滑動屏幕到底部就可以看到聯系電話了。
二、醫療保障局的主要職能是:1、制定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醫療救助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規草案、政策和規劃以及標准,制定部門規章並組織實施;
2、組織制定並實施醫療保障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基金安全防控機制,推進醫療保障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3、組織制定城鄉統一的葯品、醫用耗材、醫療服務項目與醫療服務設施醫保目錄和支付標准,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制定醫保目錄准入談判規則並組織實施;4、制定葯品、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政策並監督實施,指導葯品、醫用耗材招標采購平台建設;
5、負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和信息化建設;
6、完成黨中央和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參保城鄉居民都能享受什麼待遇?
參保居民可享受以下待遇:(一)普通門診醫療待遇(門診統籌);
(二)門診規定病種(門診慢性病)待遇;
(三)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待遇;
(四)住院醫療待遇(含新生兒醫療待遇、生育醫療補助待遇);
(五)河南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待遇;
(六)河南省城鄉居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待遇。
『伍』 鄭州市勞動局的電話是多少
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電話:67185476、、12333。
地址:鄭州市隴海西路360號,傳真:67182861,郵箱:[email protected]@163.com,郵編:450006,辦公時間:10月——4月:8:30——12:00、14:00——17:30,5月——9月:8:30——12:00、14:30——18:00。
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28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負責機關會務、文電、機要、檔案、政務公開、公共服務、督辦查辦、安全保密、文印等工作;擬定局機關有關工作制度並組織實施;協助局領導處理日常工作。
(二)人事處。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外事管理工作;負責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幹部教育培訓、考核表彰工作。
(三)調研處。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性政策調查研究工作;承擔重要文稿起草、重要課題調研、新聞宣傳和新聞發布等工作。
(四)財務處。承擔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工作;擬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制度;負責局系統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
(五)信訪工作處。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信訪穩定工作法律法規政策,擬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工作實施辦法,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信訪接待、咨詢及有關信訪穩定事宜,承辦上級信訪部門轉辦交辦的信訪案件和穩定事宜。
(六)法規處。組織起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承擔有關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核監督、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核工作及重大行政處罰的聽證工作;承擔相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實施執法責任制工作。
(七)就業促進工作辦公室。擬訂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指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擬訂勞動者平等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有序流動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公共就業和全民創業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
(八)人力資源規劃處。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政策和規劃;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工作和信息規劃工作;承擔有關科技項目管理工作;擬訂人員調配政策。
(九)職業能力建設處。擬訂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指導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和規劃並組織實施;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激勵政策並組織實施。
(十)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擬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事業單位人員的合同管理、崗位管理工作;擬訂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管理政策。
(十一)專業技術人員處。綜合協調人才隊伍建設;擬訂全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並組織實施;承擔高層次人才規劃、培養和引進工作;承擔組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和管理工作。
(十二)職稱處。綜合管理全市職稱工作;負責全市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的組建和管理;監督管理全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會同做好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設置工作。
(十三)工資福利處。擬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津貼、補貼、福利、統一發放工資等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市直單位人員工資統發的核准工作;指導全市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審核市直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實施工作。
(十四)機關事業離休退休處。按管理許可權辦理市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離退休手續;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退休費及生活費標準的調整並組織實施;負責機關事業單位提高退休待遇、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延長退休年齡、變更參加工作時間的審批工作。
(十五)農民工工作處。擬訂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會同有關部門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承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及有關信息工作。
(十六)勞動關系處。擬訂勞動關系政策以及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規范;擬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政策,指導實施最低工資標准;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指導勞動標准制訂工作。
(十七)養老保險處。統籌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擬定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制度;擬訂死亡職工遺屬待遇和非因工傷殘職工待遇政策及給付標准;完善企業職工離退休政策。
(十八)失業保險處。擬訂失業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失業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建立失業預警制度,擬訂預防、調節和控制較大規模失業政策;擬訂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政策;指導市社會保險局失業保險經辦工作。
(十九)醫療保險處。統籌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基金管理辦法;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的醫療保險服務和生育保險服務管理、結算辦法及支付范圍,並對其進行資格審定、監督檢查和年審。
(二十)工傷保險處。擬訂工傷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完善工傷預防、認定和康復政策;組織擬訂工傷傷殘等級鑒定標准;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康復機構、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標准、管理辦法並負責資格審查;承擔勞動能力鑒定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和咨詢工作。
(二十一)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處。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監督制度、運營政策和運營機構資格標准;依法監督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運營,並組織查處重大案件;審核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承擔市社會保障基金監督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二)調解仲裁管理處。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實施規范,指導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指導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依法組織處理重大勞動、人事爭議;會同做好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鑒證工作;承擔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三)勞動保障監察處。擬訂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制度;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依法查處和督辦重大違法案件;指導縣(市、區)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組織處理有關突發事件;承擔其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工作。
(二十四)行政審批辦公室。負責設立職業中介服務機構及其業務范圍的審批和監督管理;負責設立勞務派遣機構的審批管理;負責設立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審批管理;負責局系統業務辦理流程的監督管理;負責局系統辦事大廳管理。
(二十五)培訓與監督處。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培訓和在職教育政策、規劃和標准,組織實施和指導協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專業培訓和更新知識培訓工作。
(二十六)鄭州市公務員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關於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公務員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全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辦法和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負責公務員信息統計管理工作。
(二十七)鄭州市外國專家局。貫徹執行國家、省引進國外智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擬訂全市引進國外智力規劃和政策並監督實施;歸口管理來鄭工作的外國專家;編報全市引進國外智力專項經費預算,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協助處理引進國外智力中的重大事件;負責相關國際交流和合作事宜。
(二十八)鄭州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鄭州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領導小組辦事機構。貫徹落實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培訓政策,擬定全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計劃,完善安置和培訓制度;負責全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培訓工作。
(5)鄭州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擴展閱讀:
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政策;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政策;起草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負責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及信息工作,建立完善統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網路和信息服務系統。
(三)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政策,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制定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規則並實施監督,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四)負責全市促進就業工作。擬訂全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公共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按規定承辦接收大中專畢業生事宜。
(五)負責制定全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健全博士後管理制度,負責全市職稱工作,參與人才管理工作,負責全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引進、選拔和培養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
(六)統籌建立覆蓋全市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擬訂全市城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政策和標准,組織擬訂全市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統籌擬訂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編制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
(七)負責全市就業、失業、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擬訂全市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的有關政策,保持全市就業形勢穩定和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八)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全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擬訂全市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
(九)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擬訂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
(十)擬訂全市企業職工工資宏觀調控措施並實施監督,擬訂全市最低工資標準的有關政策及企業工資指導線,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
(十一)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接收安置計劃,負責全市軍隊轉業幹部教育培訓和接待工作,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的政策,負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十二)貫徹執行國家和省關於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負責全市行政機關公務員綜合管理,擬訂有關人員調配政策和特殊人員安置政策,擬訂政府獎勵制度,負責政府獎勵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落實國家榮譽制度。
(十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統籌指導全市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工作。
(十四)統籌擬訂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協調指導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和仲裁工作,依據國家特殊勞動保護政策擬定相關實施辦法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重大案件。
(十五)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引進國外智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負責全市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組織實施引進國外人才和出國(境)培訓項目,負責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
(十六)做好已取消行政審批事項的服務和監管工作。
(十七)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陸』 2001-2004 鄭州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2月3日在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長 趙建才
www.zynews.com 2007-02-25 03:07 中原網-鄭州日報
視力保護色: █ █ █ █ █ █ █ █
中原網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社會,認真
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各項方針、政策,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以實施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為抓手,銳意創新,真抓實干,圓滿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取得了新成績,實現了「十一五」規劃和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1.5億元,增長15.7%;地方財政收入202.4億元,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291.6億元,增長3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新增211.9億元,達到1031.9億元,增長25.8%;利用域外資金248.34億元,增長9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2.2億元,增長16.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22元,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59元,增長16.4%。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100億元,增長23%,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
——工業經濟運行良好,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堅持扶優扶強,加快結構調整,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944億元,增長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23億元,增長23%;實現利潤213億元,增長85.2%。「工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成效顯著,工業項目完成投資378.9億元,增長40%;富耐克超硬材料公司等企業的110個項目竣工投產。扶優扶強工程強力推進,54個項目開工建設,48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07億元,增長32%;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新增231戶,超10億元企業達到29戶,宇通集團、中鋁河南分公司2戶企業首次突破百億元。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鋁工業、能源工業、食品工業等優勢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三全、宇通等6戶企業的商標成為全國馳名商標。產業園區建設速度加快,服裝、食品、鋁加工、耐材等品牌園區、特色園區正在形成,全市33個重點工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48億元。
——農村經濟持續增長,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狠抓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農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建設成效明顯,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7.1億元,增長6.6%;糧食總產達164.9萬噸;畜牧業、水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進,18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已初具規模。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181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60個,全市農產品及深加工企業完成出口創匯1.5億美元,增長160.8%。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全年安排財政支農資金6.9億元,增長28.5%,對種糧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補貼措施全部落實到位,共補貼資金1.2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790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新增農村戶用沼氣池4萬座、集雨水窖1萬個,解決17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鞏固和解決1萬貧困人口脫貧。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選派千名機關幹部駐村幫助示範村開展工作,編制了示範村村莊建設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1000個整治村中已有616個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第三產業健康成長,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麥德龍、易初蓮花等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繼續在鄭州擴大投資,丹尼斯、正道花園等商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活。專業交易市場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12個批發市場交易園區已基本形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啟動,我市被確定為全省首批整縣推進的試點市。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等項目開工建設,公路港、鐵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體」的物流體系日趨完善,豫鑫物流、市交運集團和河南長通分別被評為4A級和3A級物流企業。會展業管理經營逐步邁向市場化、國際化,全國制葯機械博覽會、第12屆鄭交會、首屆豫商大會等大型展會在我市成功舉辦。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炎黃二帝塑像工程項目建設基本完成,升達藝術館改擴建工程動工,《風中少林》入選國家十大舞台藝術精品劇目和中宣部十大優秀作品,《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成功上演。新聞出版產業發展迅速,鄭州印刷包裝工業園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旅遊業健康發展,旅遊總收入230.5億元,增長28.56%。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增加值62.5億元,增長6.6%。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3560億元,增長14.4%。鄭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額實現31809.6億元,新推出PTA期貨交易品種。保險、中介等服務業快速發展。
——縣域經濟發展迅猛,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不斷完善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拿出3000萬元資金錶彰獎勵30個先進鄉(鎮),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各縣(市)結合本地實際,以發展特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區為重點,積極培育特色經濟和塊狀經濟,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力和競爭力的縣域特色工業園區。初步核算,全市縣域實現生產總值1113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的55.6%,6縣(市)生產總值均超過百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9.1億元,佔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24.3%,鞏義市達到12.64億元,登封市首次突破1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3.7億元,佔全市投資總額的54.6%;城鎮化率達到37%。有5個縣(市)經濟實力位列全省十強。鞏義市在全國百強縣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新鄭市首次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中心城區保護改造繼續得到加強。新修、擴建道路13條,伏牛路、北環文化路立交、未來大道等續建項目已完工,南三環東段、鄭密路等工程進展順利。中原路、花園路等精品街綜合整治順利推進;完成雨污水工程改造45項,鋪設雨污水管涵63公里;新開、優化公交線路47條,新購運營車輛357台;新建公園、游園30個,中心城區新增綠地300.3萬平方米,全市綠化覆蓋率達35.1%。天然氣戰略儲配站、鄭東熱源廠和鄭熱三期配套管網相繼建成投產使用,提高了市區供氣、供熱能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全線展開,出租汽車、戶外廣告整治取得新進展。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鄭東新區建設步伐加快。累計完成投資368.8億元,引進項目196個,開工項目167個,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積1464萬平方米,入駐人口13萬人。基
礎設施逐步完善,建設道路197條(段),東西運河、南北運河開挖工程竣工通航,開通了18條公交線路,綠化面積達700萬平方米。重點區域建設進展順利。中央商務區內、外環高層開工55棟,35棟主體結頂,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通過國家「魯班獎」驗收,河南藝術中心主體工程已全部封頂,會展賓館開工建設;龍湖南區入駐項目25個,22個開工建設;商住物流區入駐項目70個,61個開工建設。
積極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鄭開大道正式開通,鄭汴產業帶總體規劃編制完成,鄭汴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建立,鄭汴一體化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實現新的突破。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市級重點鎮建設,全市31個重點鎮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開工105項,完成投資3億多元。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20戶國有企業已完成改制。以中小學校移交為重點的企業主輔分離工作全部完成。白鴿股份完成股改和資產重組,市商業銀行、百瑞信託、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增資擴股進展順利。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逐步健全,國有資產實現依法監管。上市融資成效明顯,思念公司成功在新加坡主板上市,豫聯集團、永通特鋼成功增資,鄭州燃氣轉香港主板上市工作順利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順利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了網上統一受理和即時辦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和行政單位清理規范津貼補貼工作順利實施,公務員登記工作基本完成。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改進招商方式,重點實施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招商手段,利用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等大型活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績。全年引進市外境內資金200.2億元,增長95.7%。全年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35家;實際利用外資6.1億美元,增長83%。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17.3億美元,增長55%,其中出口12.1億美元,增長56.1%。獲得對外經濟合作經營權企業累計達32家,佔全省的1/3。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全方位拓展,區域經濟協作與聯絡明顯加強。
——資源節約工作扎實推進,環境保護得到加強。繼續開展煤炭、鋁土礦和耐火材料資源整合,資源集中度和利用率明顯提高。繼續開展空心村、工礦廢棄地、黏土磚瓦窯場整治,復墾土地5227畝。加強對重點領域、高耗能行業、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關停了一批小火電、小耐材和普通立窯水泥廠,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左右。資源節約和清潔生產成效初顯,循環經濟試點順利實施,全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7%和3.3%。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得到加強,省定375家污染嚴重的企業全部關閉到位,新密、鞏義耐火材料重點整治成效明顯,東風渠、熊兒河、金水河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賈魯河河道治理疏浚工程已經完成。王新莊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馬頭崗、上街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新鄭、中牟等5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已進水調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56.1%和66%,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99%以上。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完成森林生態城工程造林8500公頃,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306天。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國家環保模範城創建已通過國家技術評估,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工作全面啟動。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展。科技自主創新工程進展態勢良好,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1%。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伐加快,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0所。全面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和農村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市9.9萬名中小學貧困生得到救助,全面啟動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初步形成。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提速,各類職業技術培訓達到60萬人次。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7所示範鄉鎮衛生院建成並投入使用,改造了32所鄉鎮衛生院和一批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和中醫院。全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推行,參合率達到90.75%。實施了食品放心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完善,嚴格市場准入和執法,食品葯品質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商城遺址公園、大河村原始文化生態園等立項籌建工作進展順利。「掃黃打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出版物市場得到有效整治。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建設和諧社區取得實效。首屆農民運動會成功舉辦,鄭州籍運動員在多哈亞運會上奪得3枚金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堅持和完善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民兵預備役建設和優撫安置工作得到加強,雙擁共建、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成效。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實現城鎮就業再就業12.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9萬人,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引導性培訓15.8萬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各級財政投入社會保障資金13.6億元,全市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7.9萬人,新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8萬人,為4.2萬名市屬國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辦理了大病統籌醫療保險,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扎實推進,城鄉低保標准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得到加強,扶貧開發和救災救濟工作扎實有效。市區新建1所社會福利院,市兒童福利院正在加緊建設中,農村新建、擴建敬老院31所。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89萬平方米,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100%。
—民主與法制建設繼續加強,社會大局安定有序。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監督,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全年辦復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566件。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5件,制定規章10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網上審批逐步完善。進一步完善政府重大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專家論證、決策評估制度,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高。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項任務,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了市、縣、鄉、村、企業「五級監管網路」,對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全面檢查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良好。深入貫徹《信訪條例》,暢通信訪渠道,加大督查督辦力度,認真解決長期信訪積案和重復信訪問題,妥善化解矛盾,群體性突發事件大幅減少。繼續深化「兩嚴一創」活動,深入開展命案攻堅,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五五」普法順利啟動,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向群眾承諾的「十件實事」,件件得到落實,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廣播電視、統計、審計、物價、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社會科學、地方誌、檔案管理、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回顧一年來的政府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我市經濟社會能夠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得益於我們認真堅持和把握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五個統籌」,不斷加大對薄弱環節的投入,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加強節能降耗和生態環保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力推進縣域經濟,實現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正確處理宏觀調控和加快發展的關系,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把國家加強薄弱環節的政策與鄭州發展的重點有機結合起來,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三是堅定不移地把握正確的發展思路。准確把握市情,理清發展思路,年初制定並出台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規劃並實施了八項重點工程,加大結構調整和重大項目建設力度,使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四是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繼續以國有企業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全面深化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投融資體制、農村信用社等重點領域的改革,著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和微觀經濟的活力明顯增強。五是堅定不移地優化發展環境。大力改善投資環境,開展了「整治建設環境和企業周邊環境」等專項治理,對久拖不決的外商投訴案件實行領導包案,著力解決損害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強重點建設項目效能督查,為外商投資創造統一、穩定、透明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鄭州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市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投資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資金、土地、能耗、環境保護等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仍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小;農民就醫難、增收緩慢仍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低收入群體在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還有不少困難,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依然艱巨;利用外資規模偏小,經濟外向度不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創建文明城市的任務仍然艱巨;節能降耗任務不容樂觀,完成降耗減排目標的難度將越來越大;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政府廉政勤政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和解決。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省八次黨代會、市九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圍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奮斗目標,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奮力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奮力實現文化發展新跨越,加快建設文化鄭州、生態鄭州、平安鄭州、和諧鄭州。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化學需氧量減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4.2%。
為全面完成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到科學發展軌道:
一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二、三產業雙重升級。繼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在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內需,不斷增強消費對我市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更高水平和更大規模的發展。
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堅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合理配置科技資源,充分激活創新要素的政策調控體系,加快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推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三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全面發展農村經濟,逐步建立工農協調發展的機制。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不斷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四是加強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把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落實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加快形成有效的資源開發和生態補償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切實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五是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提高競爭力和控制力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快行政管理、投資、財稅體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為目標加快社會領域體制改革。加快調整和完善對外經濟發展模式,以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為重點,提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
200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我市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諸多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圍繞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提升全國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發展目標,著力做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不斷增強工業發展競爭力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部工業投入突破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800億元。以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重點,做強做大汽車工業、裝備製造業、鋁工業、能源工業、重化工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超硬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光機電等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建材等傳統產業。充分利用國家振興中部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促進我市老工業基地改造升級。繼續推進扶優扶強工程,完善重點企業培育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宇通、豫聯、三全等企業發展壯大,提升龍頭骨幹企業和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力爭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3戶。大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突出抓好品牌園區、特色園區、重點園區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力爭再創一批國家級名牌產品和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品牌。
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積極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崗商圈的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圃田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鄭州國際航空保稅物流中心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構建鐵路、公路、航空、信息一體化物流體系;支持重點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推動會展業加快升級,不斷完善會展硬體設施,提高辦展辦會水平。認真籌辦好第二屆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鄭交會等重點展會。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黃廣場等旅遊精品景區,培育鄭汴洛、黃帝游、沿黃文化游等旅遊精品線路,大力發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遊業。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力發展優質、高效、專用農作物,逐步建立起各類具有區域化優勢的產業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以石榴為主的百里邙嶺林果產業帶。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力爭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突破200家。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力爭有3個園區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標准化體系建設,加快出口創匯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個規范合作社。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做好示範村、整治村建設,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工程,引導農村發展支柱產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現有公路改造升級,繼續改造鄉鎮衛生院。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為建設新農村培養新型農民。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貧困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四、突出抓好八項重點工程,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繼續堅持以實施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為抓手,統一認識、加強領導,不斷完善機制、加強協調,突出抓好對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調整項目投資重點,加快項目建設步伐。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結構調整項目投資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產業發展,支持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強化樞紐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爭取開工建設鄭石、鄭武鐵路客運專線,抓好鄭州黃河公鐵兩用大橋、鄭州高速公路客運樞紐站、鄭州鐵路客運專線樞紐站、鄭州火車站西出口改造等項目建設。推進拓普軋鋼、趙家寨煤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鄭州段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國電滎陽2×60萬千瓦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鄭州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登封鐵路二期工程和新鄭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鄭州西繞城公路、鄭開大道與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項目建設,做好鄭州城市輕軌和鄭汴城際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柒』 智慧城市」作為未來城市建設的主要方向,主要做哪些板塊呢
近年來,河南省著力推進「依法治省」和社會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以實現「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明顯優化、公眾參與意識明顯增強、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為目標,探索建立六類網格基礎信息庫、五級網格服務管理體系、一套網格服務閉環流程、一個社會服務平台,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切實解決在服務群眾和社會治理中劃界不清、情況不明、力量不足、「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等一系列問題,以「小網格」推動「大服務」「大治理」,全面加強「法治鄭州」「平安鄭州」建設,全省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各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金鵬信息專家以河南省金水區的網格化系統為例,簡單介紹河南網格化治理情況。
一、網格體繫上做到全方位統籌
合理劃界、統一標准,按300—400戶左右居民的規模,將城市社區、鄉鎮村組劃分為若干網格,全州10243個基層黨組織、3852個村(社區)、403個綜治組織、239個公益組織、673個社會化服務組織就近納入網格管理,形成省、縣(市)、鄉(街道)、村(社區)、網格化信息採集點五級網格服務管理體系,實現「一大四化五個一」管理目標,即構建「大平安」綜合指揮調處平台,推進區域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一體化、統籌信息化,做到基礎數據一網採集錄入、社會事件一網分流督辦、關聯數據一網比對查詢、社區服務一網向下延伸、日常工作一網考核評估。加強統籌協調,科學配置五級網格服務管理體系功能職責,上下聯動、系統推進。
1、網格信息採集點完成民生事項服務、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調處、社會治安防控、特殊人群幫教、政策法律宣傳、重大事件報告等事項;
2、村(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站接受並處置下轄網格服務員上報的信息和事件,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對網格服務員進行管理、指揮和考核;
3、鄉鎮(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分中心接受並處置下轄網格化服務管理站上報的事件和反饋的信息,並對管理站進行管理和指揮;
4、縣(市)網格化服務管理監管中心接受分中心上報的事件和反饋的信息,分流、交辦事件給各職能部門,並對職能部門和分中心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管和考核。
二、網格團隊上體現全員性參與
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一把手牽頭的網格化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實行「常委包片、州長分線、人大和政協領導切塊」的分工負責制,整合工作力量,擴大各方參與,以社區(村)黨支部為核心,以社區(村)幹部、綜治協管員、村(居)民小組長為骨幹,將近萬名黨員志願者、「兩代表一委員」、機關單位幹部職工、專業技術人員、群防群治人員、熱心群眾等一線力量進行科學配置和優化組合,建立起一支專群結合、相對固定的網格服務團隊,做到「一格一員、一格多員」。
三、網格信息上實現全領域覆蓋
建立組織機構模塊,人口信息模塊、房屋信息模塊、重點場所模塊、城市管理模塊、網格地圖模塊等六類網格基礎信息庫,形成綜合性、集成式、共享型的「大信息系統」,連通各縣(市)、鄉鎮(街道)、社區(村)。發揮省信息中心平台樞紐作用,通過黨政外網和六類網格基礎信息庫,對網格內的「人、地、事、景、情、組織」等信息及時進行收集、分類、匯總,做到第一時間知悉社情民意、第一時間辦理民生事項、第一時間回應群眾訴求、第一時間反饋問題。作為全省網格化管理試點城市的鄭州市金水區,現已徵集到民生訴求、困難群眾、穩定工作等方面意見建議3800多條,全部梳理、匯編成《問題清單》分解至各部門、各鄉鎮(街道),明確各自整改目標、任務,使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的末梢,實現服務群眾、社會治理精準化。
四、網格管理上實行全過程推動
准確把握社區村組工作規律和重點,圍繞網格化目標管理體系和運作模式,全程抓細節、抓落實,形成發現、立案、派遣、結案「四步法」網格化管理服務閉環流程,有力有序實施網格管理。突出考核督查在管理過程中的推動作用,實行「三燈一牌」,用綠燈表示事件正在辦理,用黃燈提示臨近辦結時間的未辦結事件,用藍燈表示事件正常辦結,用紅牌督促超過規定辦理時間但仍未辦結的事件,將單位和個人績效考核由過去的年終考核變為日常性動態考核,實現服務群眾經常化、社會治理常態化。
五、網格服務上保證全天候辦理
開通「公共·社會化服務平台」網站,內設便民服務、人才招聘等十個服務模塊,運用「雲推送」服務技術,將各類便民服務信息通過微信、簡訊等方式發布,實行一站式、全天候服務,群眾可隨時通過撥打服務熱線獲得相應的服務或幫助。制定落實一日雙巡、首問責任、錯時服務、預約服務、代理代辦等30餘項具體工作制度,「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確保「民生服務有人辦理、社情民意有人收集、矛盾糾紛有人化解、治安防範有人組織、特殊人群有人幫教、法律政策有人宣傳、重大事件有人報告」,及時反映和協調解決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實現服務群眾面對面、社會治理零盲點。
河南省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推進鄭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省「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大網格化管理的制度設計和工作推進力度,全面推進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不斷提高為民服務和社會治理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為鄭州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堅強保證,積極探索資源富集地區科學發展、跨越提升之路,努力走出鄭州改善民生、富民和諧之路。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捌』 誰能找到 神秘的 牟政文2012 39號文件
請採納答案。
中牟縣2012年新型農村社區(合村並鎮)建設
拆遷安置實施方案
牟政文〔2012〕39號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環境,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結合我縣實際,特製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三化」協調發展為目標,遵循「規劃先行、合理布局、集約用地、政府主導、村民滿意」的原則,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優質資源和要素向農村轉移,實現農民充分就業和人口集聚,提高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努力探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新途徑。
二、政策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四)《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鄭州市集體土地上村民住宅建設規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鄭政〔2011〕11號)
(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國家建設徵收集體土地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標準的通知》(鄭政文〔2009〕127號)
三、拆遷范圍
中牟縣「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規劃納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拆遷范圍內土地上的各類建築物、附屬物。
四、拆遷安置工作
(一)拆遷安置主體
各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組織指導本轄區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拆遷安置工作,會同建設單位開展拆遷項目前期調查,指導制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拆遷安置具體實施方案;做好拆遷安置政策的宣傳、解釋等前期思想工作。
中牟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指導、督促、協調縣域范圍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
(二)補償與獎勵
按照中牟縣人民政府2011年5月底以前對各村建築物的固化檔案為基礎,依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國家建設徵收集體土地青苗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標準的通知》(鄭政文〔2009〕127號)規定的標准進行補償。
1.2011年5月底以前固化的建築檔案內被拆遷人合法宅基地上三層以下(含三層)建築,按人均120㎡為有效面積。被拆遷人已建房屋小於人均120㎡的據實補償,不足人均120㎡的部分按300元/㎡的價格補足人均120㎡;被拆遷人已建房屋大於人均120㎡的,只按人均120㎡予以補償,多出人均120㎡的部分不予補償(有合法建設手續的除外),按時拆遷的給予200元/㎡的拆工費。
2.對於被拆遷人宅基地范圍內建築物以外的全部附屬物(包括果樹、苗圃、壓井等),均按照每處宅基地4000元的標准撥付給鄉鎮政府,由鄉鎮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兌付。
3.村莊規劃區內的學校、村委辦公樓等公共建築不再補償,在安置小區建設過程中應予以配套建設。
4.與各村簽訂並一直履行合同且在村莊規劃區內的企業,按照中牟縣人民政府2011年5月底以前對該企業建築物的固化檔案為基礎,按時拆遷的依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國家建設徵收集體土地青苗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標準的通知》(鄭政文〔2009〕127號)規定標准進行貨幣補償,不再安置;2011年5月底以後新增的建築物不予補償。
5.被拆遷人在搬遷過程中,拆遷人每人補貼200元搬家費,對於確實有困難的拆遷戶,拆遷人統一進行搬遷,不再發放搬家費。
6.在規定期限(由拆遷人根據拆遷實際情況確定)內前15天完成拆遷的拆遷戶,每戶獎勵10000元;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拆遷的,每戶獎勵5000元;對超過規定拆遷期限沒有完成拆遷的,將按照有關規定依法執行,所發生的人工、機械費用由被拆遷人承擔。
(三)安置對象
1.公安部門登記在冊的享受本村村民待遇的農業人口;
2.現在校大中專學生;
3.現役士官、士兵;
4.正在服刑的未釋放人員(死刑犯除外)和勞教人員;
5.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提出並經鄉鎮政府批準的人員;
6.被拆遷安置人口的界定時間截止到拆遷公告公布之日24時。
(四)安置標准
1.居住用房安置:以戶為單位,每人按65㎡的房屋建築面積為基本安置面積。其中45㎡無償分配給被安置人,另外20㎡由被安置人按優惠價格購買。每戶每人的安置房建築面積不得超過65㎡,每戶可根據家庭成員情況和經濟實力,結合安置房的戶型,選擇一套或多套安置房。
2.商務用房安置:按人均5㎡的標准進行安置,被安置人可結合商務用房的結構情況,採用聯戶組合分配或村組集體集中分配,原則上不再按人分配。
3.農機具停放位分配:社區建設要充分考慮社區居民生產生活實際,設置專門的農機具停放場地。停放位採用無償或租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配,每套安置房的所有權人可按不高於成本價格購買一處,也可由安置房的所有權人與安置人協商無償取得或租用。
4.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獨生子女每戶可按優惠價多購買10㎡的安置房。
5.在家有宅基地的非農戶可按優惠價購買一套安置房。
6. 為兼顧被拆遷人長遠利益和村組集體經濟的發展,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在安置小區附近按照人均10㎡的標准預留一定面積的商業或住宅用地(多個村莊可以聯合預留土地,也可單個村預留)做為村組預留用地。
7.預留用地由村集體統一支配,預留用地的開發利用方案應由村民代表大會提出,經鄉鎮政府審核通過後,報縣政府批准實施。
8.安置小區建成後,安置人應制定《抽簽選房實施細則》,且嚴格按照《抽簽選房實施細則》進行分房並公示。
(五)過渡方式
若因社區建設或其他原因需要提前拆遷的,採取發放過渡費與建設臨時過渡房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過渡。從房屋拆遷之日起按200元/人/月的標准發放過渡費。過渡費發放截止到安置房建成分房之日。
1.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各行政村要統計數量和基本情況,經申請審批後,由安置人統一提供臨時過渡房,在過渡房居住期間,不再發放過渡費。
2.在校學生過渡,結合村莊附近學校的實際情況,就近協調安排過渡,統一解決轉學問題。
五、安置小區建設
(一)安置小區的建設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規模開發、集約用地、政府主導、村民滿意、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原則。
(二)安置用地按集體建設用地管理,預留的非農產業發展用地由村集體組織統一管理使用,安置房的房產證由安置人辦理,辦理房產證所需的各項費用由政府協調有關職能部門予以優惠。
(三)安置小區採取多層樓房或高層樓房安置模式,具體安置模式由該社區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決定後,報中牟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四)安置小區配套基礎設施應按國家有關標准進行建設,如:社區辦公用房、文化活動中心、幼兒園、學校、配電房、標准衛生室、環衛設施、公共綠地和道路等。
(五)安置小區的規劃設計和安置房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被安置人的生產、生活和居住習慣,安置小區的規劃設計方案通過評審後,方可進行安置房的建設。
(六)安置房的戶型以45㎡、65㎡、95㎡、130㎡為主。安置房符合國家現行規范標准要求,被安置人可直接入住。
(七)安置小區的規劃設計、工程地質勘查、工程施工、工程監理和材料采購等應依法進行招標,陽光作業,杜絕腐敗。
(八)安置小區的建設應堅持政府監督、社會監理與村民監督相結合,確保工程質量。
(九)建設安置房、非營利性公共事業用房的建設規費享有以下優惠政策:
1.除國家和省明文規定不得減、免之外的行政性收費和財政全供單位的事業性收費予以免收。
2.縣政府規定許可權范圍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減半徵收。
六、社會保障
為保障被拆遷村民的基本生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做好被拆遷村民的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確保被拆遷村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被拆遷村民的社會保障按照《中牟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中牟縣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牟政〔2011〕32號)執行。
七、資金管理
(一)設立專賬專戶
中牟縣財政局對新型農村社區涉及拆遷村莊的拆遷安置資金設立專賬,專人負責管理;各鄉鎮設立拆遷安置資金專戶,專款專用,以便於被拆遷農戶補償款的發放和管理。
(二)規范資金撥付
1.建築物、附屬物補償費:由縣國土局、財政局、建設局、監察局、鄉鎮人民政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等相關部門測量核算提供數據,經縣財政局審核,專賬備案後撥付到鄉鎮政府專戶;鄉鎮政府根據清點登記結果據實兌付給被拆遷戶。
2.拆遷獎勵費:由鄉鎮人民政府根據拆遷規定期限統計出前15天完成拆遷的拆遷戶和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拆遷的拆遷戶,報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審核後,由縣財政局按照獎勵標准撥付給鄉鎮政府,鄉鎮政府負責兌付給拆遷戶。
3.過渡安置費:過渡安置費定期發放,由鄉鎮政府定期提出申請,經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核實後,由縣財政局撥付給鄉鎮政府,鄉鎮政府負 責兌付給拆遷戶。
(三)設立工作經費
鑒於拆遷安置工作量大、任務重,應給予適當經費保證。拆遷工作經費和安置小區建設工作經費由各項目指揮部提出申請,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核算後,報縣政府審核,由縣財政局撥付給相關部門。
(四)嚴格資金監督與使用
成立紀檢監督組(由縣紀委、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等部門組成)每年開展1—2次拆遷安置資金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對相關鄉鎮、村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資金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杜絕截留、挪用和私分拆遷安置資金,項目結束後要進行一次全面審計,確保資金的使用規范和運行安全。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責任
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領導下,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國土局、規劃局、建設局、財政局、監察局和有關鄉鎮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做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
(二)建立聯動機制,確保大局穩定
實行例會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可隨時召開例會,及時發現、協調解決拆遷安置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問題。建立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協調信訪部門妥善處理信訪問題。成立媒體應對、危機處理和網路公共機構,明確專人負責,聯系新聞媒體,及時解決有關問題。
(三)實行激勵機制,提高工作效率
1.在拆遷安置過程中工作表現積極、成績突出的幹部,在物質上獎勵,在提拔使用時優先考慮。
2.按期完成拆遷任務的村組,結合拆遷工作量給予10—20萬元的獎勵。
(四)紀律保障
1.在村莊拆遷安置過程中,縣直各職能部門、鄉鎮、村組工作人員要遵守紀律、服從領導、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對有弄虛作假、以權謀私等違規、違紀行為的,依紀處理;觸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處理。
2.阻撓和破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九、附則
(一)中牟產業園區、國際物流園區涉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另有規定的,按照其有關規定執行。
(二)本方案中的拆遷及安置標准適用於中牟縣2012年新型農村社區(合村並鎮)建設項目。
(三)本方案解釋權歸中牟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
『玖』 如何有效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簡稱為法律六進。
(一)積極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1、適用范圍及對象:辦事處各級領導幹部、公務員、納入公務員序列的事業單位人員。
2、學習宣傳的法律法規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理論,和諧社會理論,憲法、重要法律法規以及與機關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參考教材:全國五五普法教材《幹部法律知識讀本》、《鄭州市領導幹部依法執政理論學習參考》等。
3、方式方法
(1)繼續堅持領導幹部法制講座制度、法律知識年度考核制度、以進一步發揮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帶頭示範作用。
(2)加強機關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使廣大公務員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理念,帶頭學習法律、自覺遵守法律、忠實執行法律、維護法律權威的概念。
(3)加強公務員學法制度建設,把法律知識納入日常學習計劃,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培訓工作,逐步實現機關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工作規范化。
(4)積極參加全省評選100名「學法用法模範公務員」和建立100個「學法用法示範機關」的「雙百」工程活動,在全轄區開展學法用法模範和學法用法示範單位評選活。
4、活動目標
(1)辦事處各科室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參學率達到100%,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做到帶頭學法用法。
(2)全體機關工作人員法制觀念、法律素質顯著增強,實現三個提高一個具備:即各級領導幹部普遍提高依法執政、依法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公職人員普遍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能力和水平,社會組織普遍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行政執法和司法人員普遍具備履行職務所需要的職業法律知識和職業法律素質。
(3)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不發生集體或個人重大違法犯罪案件。
(二)積極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適用范圍及對象:農村幹部、農民、外出務工的農民。
2、學習宣傳的法律法規
憲法、刑法、民法、物權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婚姻法、農業法、農村合作醫療章程等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參考教材:全國五五普法教材《農民法律知識讀本》,全省五五普法教材《農民法律知識簡明讀本》和《農村黨員幹部法律知識問答》、《農民進城務工法律知識問答》等。
3、方式方法
(1)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投入 , 達到「五個一」,即建立一個法制輔導站,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法律圖書角、一個法律學習室(農民夜校),每個村民小組建立一個法制宣傳欄,每戶家庭每年新增一本法律學習書籍。
(2)開展「法律五進鄉村」活動和「一村一師(律師)」活動,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送法下鄉宣傳活動,律師、公證員、法律援助工作者每季度要參加一次農村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詢活動,每位村民每年至少參加一次有組織的法律知識學習教育。
(3)「五五」普法期間,對農村黨員幹部分期、分批進行集中教育培訓,每年集中培訓率達到20%。
(4)開展農村學法考核測驗活動,檢驗農村學法效果,組織農村黨員幹部進行書面測驗、案例討論分析、法律知識競賽、學法演講比賽等,以激發廣大農民學法熱情。
(5)根據轄區實際情況,針對普遍性問題,集中進行農村法紀教育整頓活動。
(6)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要規劃建設農村法治文化景觀景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基層法治文化活動,組織專業和業余文藝團體為農民演出法制文藝節目。
(7)利用現代宣傳工具向農民進行法制教育,區廣播電視台開辦學法專欄,引導農民收聽收看中央、省、市電視台、廣播電台的法制節目。
(8)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把法律進鄉村活動與依法治村相結合,依法解決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
4、基本目標
(1)轄區農村初步形成學法用法的氛圍,農民群眾學法用法的興趣逐漸增強。
(2)農民群眾普遍了解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了解掌握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途徑,樹立基本的法制觀念,每戶家庭有一名法律明白人。
(3)農村基層幹部帶頭學法用法守法,較好地樹立以憲法意識為核心的法律意識,逐漸學會依法管理農村各項事務,依法解決農村的矛盾問題。
(4)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農村各項事物逐漸納入依法管理軌道,農民的各種權利得到切實尊重和保護,農村法治環境不斷優化,保持農村社會治安大局穩定。
(三)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促進和諧法治社區建設
1、適用范圍及對象:社區管理人員、社區居民、社區流動人口、社區單位。
2、學習宣傳的法律法規
憲法、刑法、民法、物權法、婚姻法、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婦女權益保障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參考教材:全國五五普法教材《社區居民法律知識讀本》等。
3、方式方法
(1)加強社區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達到五個一,即:每個社區建立一個法制工作站(設在調解委員會)、一個法制宣傳櫥窗、一個法律圖書角、一個法制學習室(社區居民學校)、每個居民家庭每年新增一本法律學習書籍。
(2)抓好社區幹部、社區管理人員帶頭學法,對社區幹部進行法律知識集中培訓,社區幹部、管理人員堅持每季度集體學法制度。
(3)開展有組織的社區居民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辦事處每季度、社區每半年舉行一次公益性法制講座或社區論壇,社區每年組織一次社區居民法律知識學習測驗答題活動,適時舉辦社區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演講比賽等。
(4)加強城市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建設,建立1支志願者隊伍,人數不少於3人;鼓勵並支持志願者經常深入社區,結合各個時期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發生在居民身邊的典型案例,有針對性地為居民開展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5)開展社區法律服務活動,組織律師、公證員、法律援助工作者和法律服務人員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6)加強社區法治文化建設,建立1個普法廣場和1個普法長廊等融標志性、藝術性為一體的固定性普法設施,逐步建立一些社區法治文化景觀景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法治文化活動。
(7)加強社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組織閑散青少年進行集中法律知識學習,組織好中小學生暑假、寒假期間的課外法制教育活動。
(8)協調抓好社區單位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9)開展民主法治社區創建活動,推進社區依法治理,把社區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4、基本目標
(1)轄區各社區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普遍增強,普遍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
(2)社區幹部、管理人員做到帶頭學法用法,逐步學會依法管理社區事務、依法處理社區出現的矛盾和糾紛。
(3)社區居民家庭家家都有法律明白人,居民家庭成員依法辦事的能力普遍提高。
(4)社區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全面加強,70%的社區達到民主法治社區創建標准,城區基層法治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促進和保障城區的和諧穩定發展。
(四)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教育。
1、適用范圍及對象:轄區內在校學生、教師、員工。
2、學習宣傳的法律法規
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物權法等。參考教材:全國五五普法教材《五五普法公民讀本》,全國青少年學法教材《中學生法制教育讀本》、《小學生法制教育讀本》等。
3、方式方法
(1)要堅持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結合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教育廣大青少年學生學法律、知榮辱、明是非,使廣大青少年從小懂得應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養成學法守法的行為習慣。
(2)要發揮好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採用有效措施確實推進學校法制教育計劃、教材、課時、師資的落實。
(3)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通過各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生動、直觀、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路建設,依託家庭、社區、村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4)要積極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形成一定宣傳教育規模。
4、基本目標
(1)轄區內學校形成學習法律知識的氛圍,引導廣大學生樹立起尊重法制、學習法律的興趣。
(2)中小學生受到法律啟蒙和法律常識教育,培養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分辨是非能力,養成守法習慣。
(3)大中專學生學習掌握法律基礎理論知識,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基本具備現代社會必需的法律素質。
(4)學校教師、員工帶頭學法用法守法,具有較高的法律素質,做到依法執教育人。
(5)學校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學生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違法犯罪現象減少。
(五)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
1、適用范圍及對象:轄區內各類企業、企業領導層、經營管理人員、職工及農民工。
2、學習宣傳的法律法規
憲法、刑法、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勞動法、環境保護法、工會法、產品質量法、稅收徵收管理法、職業病防治法等。參考教材:全國五五普法教材《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讀本》、《社區居民法律知識讀本》、《農民進城務工法律知識問答》等。
3、方式方法
(1)建立健全企業學法用法考試考核制度,各個企業要制定年度法制宣傳教育計劃,建立企業領導班子成員集體學法制度(每半年1次);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法律知識學習培訓,並參加全區年度法律知識學習考試活動;對企業職工每年進行一次有組織的法律知識學習培訓,並參加全區年度法律知識學習測驗答題活動。
(2)加強對企業領導層的法制培訓。
(3)加強企業職工學法陣地建設,建立職工法制學習室或園地,在個體經營者集中的市場聯合建立職工法制教育陣地,為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配備必要的法律學習書籍。
(4)加強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五五期間,國有大中型企業、大中型私營企業都建立起法律顧問制度。
(5)加強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常年使用農民工的企業普遍達到「五個一」要求:每個用工單位有一個法制宣傳教育兼管機構,每個農民工有一本法律學習書籍(參考書《農民進城務工法律知識問答》),每個用工單位每年度為農民工集中講一次法制課,每個農民工每年參加一次法律知識書面答題活動,每個用工單位的管理人員每半年進行一次集中法律知識學習活動。
(6)加強企業法治文化建設,組織開展企業職工法制文藝演出、法制書畫展覽、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漫畫、法制宣傳櫥窗等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
(7)加強企業職工及農民工維權工作,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8)開展「依法治企」、「依法經營、誠信服務」教育活動和「爭創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進企業民主法制建設。
4、基本目標
(1)轄區各類企業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企業法治文化建設得到普遍重視和加強。
(2)企業領導層和經營管理人員帶頭學法用法,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經營的意識和能力顯著提高。
(3)企業職工及農民工的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依法參與企業管理、依法表達訴求的能力顯著提高。
(4)企業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基本納入法治化軌道,職工及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80%以上的企業達到「誠信守法企業」標准。
(六)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1、適用范圍及對象:轄區內科學研究機構、公益性機構、公共服務機構等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未能涵蓋的單位、單位管理人員、科學技術研究人員、醫療衛生人員、服務人員及職工。
2、學習宣傳的法律法規
憲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物權法及與本單位業務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參考教材:全國五五普法教材《五五普法公民讀本》、《醫療衛生人員法律必讀》等。
3、方式方法
(1)規范單位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做到六有,即有組織、有計劃、有教材、有陣地、有學習、有考試考核。
(2)建立單位領導幹部學法制度,領導幹部每半年要集體學習法律知識1次。
(3)採取上法制課、法制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單位職工學習法律知識,並積極參加全區年度法律知識學習考試測驗活動。
(4)公共服務單位要結合服務工作,向社會宣傳與本單位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公園、車站等管理單位在人員流動密集地點設立固定法制宣傳設施。
(5)組織豐富多彩的單位法治文化活動,讓群眾享受法治氛圍,感悟法治文化,培養法律信仰。
(6)深入開展基層依法治理,積極參加全省「依法辦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推進單位民主法制建設,把單位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4、基本目標
(1)各個單位形成學法用法的氛圍,普遍建立法律知識學習考試考核制度。
(2)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和管理人員帶頭學法用法,依法管理、依法辦事能力顯著提高。
(3)科技人員及廣大職工掌握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識,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普遍增強。
(4)各個單位的民主法制建設普遍得到加強,法治化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顯著提高,五五期間,30%以上的單位達到全省「依法辦事示範單位」創建標准。
『拾』 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23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會務、文電、機要、信息、綜合材料、檔案、政務公開、公共服務、督辦查辦、安全保密、文印等工作;負責局系統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擬定局機關有關工作制度並組織實施;承擔新聞宣傳和新聞發布工作;協助局領導處理日常工作。
(二)信訪工作處
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信訪穩定工作法律法規政策,擬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工作實施辦法,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信訪接待、咨詢及有關信訪穩定事宜,承辦上級信訪部門轉辦交辦的信訪案件和穩定事宜。
(三)政策法規處
組織開展綜合性政策研究工作和重要課題調研;組織起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承擔有關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監督、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核工作及重大行政處罰的聽證工作;承擔相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實施執法責任制工作;負責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受理國家賠償請求;對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的執法情況實施監督;協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涉法問題專家咨詢工作。
(四)組織人事處(機關黨委)
協助局黨委抓好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負責機關、市公務員局、外國專家局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外事管理工作;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負責機關、市公務員局、市外國專家局和直屬單位的基層組織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學習教育培訓等工作;負責機關、市公務員局、市外國專家局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及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
(五)規劃財務處
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工作;參與擬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制度; 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工作和信息規劃工作;承擔有關科技項目管理工作。
(六)就業促進工作辦公室
牽頭擬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政策,按規定承辦接收大中專畢業生事宜;開展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工作,會同實施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計劃;負責引進緊缺專業畢業生;擬定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勞動者平等就業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指導、規范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擬訂青年見習制度並監督實施;擬定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擬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體系和全民創業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並監督實施;擬訂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落實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來鄭就業的管理政策,負責港澳台人員來鄭就業備案和就業證的辦理;負責對舉辦全市性大型人才交流會的審批;負責就業、失業登記管理工作;負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農民工創業培訓、創業後續服務工作;綜合協調職業介紹、就業創業培訓、勞動就業服務工作;承擔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七)人力資源市場處
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政策和規劃;貫徹執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市場准入管理制度; 負責職業介紹中介機構的審批和監督管理;擬訂人員調配政策,承擔特殊需要人員的引進、選拔、調配工作;按規定承辦市直和中央、省部分駐鄭單位(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除外)人員調配、錄(聘)用事宜; 擬訂事業單位招聘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全市出國(境)人員審查政策,承擔市直常駐國(境)外人員的審查工作;擬訂事業單位招聘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政策;擬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政策並監督實施。
(八)職業能力建設處
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和規劃並組織實施;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並組織實施; 審批管理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擬訂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指導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擬訂國家、省職業分類、職業技能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實施意見; 擬訂職業技能鑒定政策,審批和管理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規范國家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管理。
(九)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
指導事業單位(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 擬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事業單位人員的合同管理、崗位管理工作;擬訂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管理政策;建立和推行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承辦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核准或備案事宜。
(十)專業技術人員處
綜合協調人才隊伍建設;承擔高層次人才規劃、培養和引進工作;擬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並組織實施;承擔組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和管理工作; 負責全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流動站)的申報、建設和管理工作;擬訂國(境)內外專家、留學人員來鄭工作或定居政策;負責國(境)外機構在市內招聘專業技術骨幹人才管理政策;指導有關留學回國人員科研經費資助工作; 承擔鄭州市高層次專家決策咨詢顧問團的有關工作;承擔專家服務工作。
(十一)職稱處
綜合管理全市職稱工作;負責全市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的組建和管理;監督管理全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 會同做好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設置工作;負責審核市直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 負責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審核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審定; 負責承辦中學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負責各類專業技術資格、執業資格考試管理及資格證書的審核和管理;負責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專業技術職務初聘工作;負責外地進鄭專業技術人員資格確認。
(十二)工資福利處
擬定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津貼、補貼、福利、統一發放工資等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市直單位人員工資統發的核准工作;指導全市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審核市直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實施工作;承擔全市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工資總額管理工作;負責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查、比較統計工作;負責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和職務變動等人員工資確定工作;負責市直機關福利費管理工作;負責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執行工資福利政策法規情況的監督檢查。
(十三)機關事業離休退休處
按管理許可權辦理市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離退休手續;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退休費及生活費標準的調整並組織實施;辦理機關事業單位提高退休待遇、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延長退休年齡、變更參加工作時間的審批;承擔市直機關離退休人員離退休生活費統發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病提前退休工作;承擔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護理費審定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亡故後相關待遇的核准工作;負責管理市直機關老幹部活動經費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執行離退休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
(十四)農村勞動力工作處
擬訂農村勞動力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維護農村勞動力合法權益;推動農村勞動力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村勞動力的重大事件;指導、協調農村勞動力工作信息建設;參與勞務協作;指導勞務輸出基地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承擔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五)勞動關系處
擬訂勞動關系政策以及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規范;擬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政策,擬訂最低工資標准,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指導勞動標准制訂工作;擬訂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企業政策性安置人員的政策。
(十六)養老保險處
統籌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擬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和標准;擬訂農民工養老保險政策;擬訂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制度;擬訂死亡職工遺屬待遇和非因工傷殘職工待遇政策及給付標准;完善企業職工離退休政策;負責對企業職工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的審核確認;負責企業職工退休條件的確認;負責企業年金工作的受理、審核、推進和監督。
(十七)失業保險處
擬訂失業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失業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建立失業預警制度,擬訂預防、調節和控制較大規模失業政策;擬訂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政策;指導全市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工作。
(十八)醫療保險處
統籌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基金管理辦法;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的醫療保險服務和生育保險服務管理、結算辦法及支付范圍,並對其進行資格審定、監督檢查和年審;擬訂疾病、生育停工期間的津貼標准;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擬訂本市公務員醫療補助、離休幹部醫療保障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市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工作。
(十九)工傷保險處
擬訂工傷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完善工傷預防、認定和康復政策;組織擬訂工傷傷殘等級鑒定標准;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康復機構、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標准、管理辦法並負責資格審查;承擔勞動能力鑒定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和咨詢工作;協調處理涉及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的重大事項和疑難問題; 負責全市工傷認定工作;審核確定職業康復費、工傷預防費使用計劃;指導協調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二十)農村社會保險處
擬訂農村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政策、規劃和標准;會同有關方面擬訂農村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征地方案中有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並監督實施。
(二十一)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處
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監督制度、運營政策和運營機構資格標准;依法監督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運營,並組織查處重大案件;審核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承擔市社會保障基金監督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二)調解仲裁管理處
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的實施規范,指導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指導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依法組織處理重大勞動、人事爭議; 會同做好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鑒證工作;承擔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三)勞動保障監察處
擬訂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制度;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依法查處和督辦重大違法案件;指導縣(市、區)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組織處理有關突發事件;承擔其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工作。
離退休幹部工作處。負責機關、市公務員局和市外國專家局的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