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法律援助補貼標准
『壹』 法律援助要填經濟收入,一般低於多少可以申請
法律援抄助要填經濟收襲入,一般低於多少可以申請
這個各地標準是不一樣的
比如滬司發法制[2006]13號文件,本市法律援助對象困難標准確定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5倍;
(二)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三)農民工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不再審查其經濟困難條件;
(四)公民因見義勇為導致訴訟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
『貳』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的標准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叄』 法律援助中心免費的條件是什麼
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都是免費的,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一般條件是因經濟困難(以當地政府部門規定的最低生活標准為准),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的公民。特殊條件主要是刑事案件被控一方具有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
法律援助的范圍: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案件;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案件;3、請求發放撫恤金、救濟金的案件;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案件;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關系請求經濟補償、賠償的案件;6、因身體遭受嚴重損害請求賠償的案件;7、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要求變更或者解除收養、監護關系的案件;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對方重婚或者配偶與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離婚的案件;9、因刑事立案偵查、提起公訴而請求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的;10、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第二十五條: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人員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
(一)未成年人;
(二)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
(三)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五)申請法律援助的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
(六)缺席審判案件的被告人;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其他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一條:下列事項的當事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社會救助;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者支付勞動報酬;
(六)請求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七)請求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醫療事故人身損害賠償;
(八)請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損害賠償;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一)英雄烈士近親屬為維護英雄烈士的人格權益;
(二)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
(三)再審改判無罪請求國家賠償;
(四)遭受虐待、遺棄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張相關權益;(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第四十一條:因經濟困難申請法律援助的,申請人應當如實說明經濟困難狀況。
法律援助機構核查申請人的經濟困難狀況,可以通過信息共享查詢,或者由申請人進行個人誠信承諾。
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核查工作,有關部門、單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第四十二條:法律援助申請人有材料證明屬於下列人員之一的,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
(一)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二)社會救助、司法救助或者優撫對象;
(三)申請支付勞動報酬或者請求工傷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進城務工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人員。
『肆』 法律援助收費標准
法律規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2.補充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同時,該條例還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圍,將因家庭暴力、虐待、環境污染等維權事項也列入了法律援助范圍。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因工傷和交通、醫療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受到人身損害的;
(二)因合法勞動權益受到損害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行為受到損害的;
(四)因征地、拆遷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五)因假劣種子、農葯、化肥以及環境污染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
援助的形式為:解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案件的辯護及其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等。
『伍』 法律援助標准
法律分析:1、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請求國家賠償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律援助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2、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如果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陸』 湖北省法律援助條例的內容
(2011年8月3日湖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5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法律服務和幫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社會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或者法律服務人員,依法為經濟困難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法律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等。
法律服務人員包括法律援助專職律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和法律援助志願者。
受援人,是指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的公民。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加強法律援助隊伍建設;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配合、各負其責的原則,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第四條 省財政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法律援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資金,多渠道籌集吸收社會捐助資金和社會公益資金,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經費以及相關專項資金應當專款專用,經費使用情況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並向社會公示。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法律服務機構或者法律服務人員為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其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財政、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信訪等國家機關,根據各自職責做好有關法律援助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社區、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並為轄區內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提供幫助。
第七條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應當結合工作實際,為相關群體提供有關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予以支持和幫助。
鼓勵、支持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依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鼓勵、支持具有法律職業資格和法律專業知識、法律工作經驗的人員參與法律援助活動。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法律援助制度宣傳,普及法律援助知識,提高公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公眾媒體應當將法律援助作為公益性宣傳的重要內容,為法律援助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事項需要代理,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助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維護其他勞動保障權益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產生民事權益的;
(七)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主張民事權益的;
(八)因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損害、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產品質量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造成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的;
(九)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
市州、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告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以及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或者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二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 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縣(市、區)公布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5倍以內執行。
申請人因遭遇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臨時性經濟困難的,其經濟困難標准由法律援助機構參照前款規定,根據實際情況認定。
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主張民事權益,申請法律援助的,其經濟困難標准以申請人的個人經濟困難狀況為准。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信訪等國家機關以及法律服務機構在工作過程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三章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
第十五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由本人或者其委託人直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確有困難的,也可採用電話申請、郵寄申請、網上申請以及由法律援助機構上門受理等方式。
採用電話申請、郵寄申請、網上申請等方式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作書面記載。作出提供法律援助決定後,應當通知申請人進行書面確認,並按規定補辦有關手續。
第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便民服務場所,開設申請法律援助服務窗口,完善無障礙配套服務設施,面向公眾公開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條件、程序、材料目錄以及監督投訴電話,方便公民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於訴訟事項的,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屬於偵查或者審查起訴階段刑事案件的,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於非訴訟法律事項的,可以向有權處理機關所在地、申請人住所地或者事項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受理法律援助申請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十八條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或者監獄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或者監獄收到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在24小時內轉交有關法律援助機構。
第十九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申請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不履行申請義務的,由其住所地村(居)民委員會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組織、人員代為提出申請。
第二十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證明;
(三)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材料。
經濟困難證明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出具,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經濟困難證明應當如實載明申請人家庭人口狀況、就業狀況、家庭財產、家庭人均收入等信息。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及時進行審查,並根據下列情形作出處理:
(一)對申請材料齊全、權利主張合法、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當場作出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二)對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補充或者說明;需要查證相關資料的,由法律援助機構予以查證;
(三)對涉及重大疑難事項或者其他特殊案件的,應當在5日內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四)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在5日內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 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直接認定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無須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但應當出具相應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屬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
(二)正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孤兒保障金或者生活困難救助金的;
(三)在社會福利機構由政府供養的;
(四)無固定生活來源的城鎮零就業家庭,有特殊困難的殘疾人、老年人、患有重大疾病的人;
(五)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工傷賠償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產生民事權益的。
第二十三條 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事後由申請人補交有關證明材料:
(一)申請人面臨重大人身或者財產損害危險的;
(二)申請事項法定期限即將屆滿的;
(三)有其他緊急或者特殊情形的。
第二十四條 申請人以人民法院司法救助決定書為依據申請法律援助,且符合本條例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直接給予法律援助。受援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的法律援助決定書為依據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應當直接給予司法救助。
第二十五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申請復查,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復查申請之日起5日內進行復查。經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變更決定,及時向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並告知申請人;認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維持法律援助機構決定的,應當將理由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四章 法律援助實施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一般採取下列方式:
(一)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四)行政復議代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代理和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公證援助和司法鑒定援助;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法律援助形式。
第二十七條 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收到指定辯護通知書等材料後及時指派法律服務人員,並在開庭3日前告知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八條 法律服務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時,憑法律援助公函查閱有關檔案資料,有關單位應當給予配合和協助,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應當免收相關查詢、咨詢、復制等費用。
第二十九條 法律服務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以欺騙、隱瞞事實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申請獲得法律援助的;
(二)先行提供法律援助時,發現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三)受援人的經濟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四)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五)受援人另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六)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七)受援人隱瞞與法律援助案件有關的情況,不協助、不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使法律援助工作難以繼續開展的。
終止法律援助的,應當書面告知受援人,並說明理由。受援人有異議的,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申請復查。第三十條 法律服務人員從事法律援助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並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拖延或者擅自終止實施法律援助;
(二)向受援人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三)對受援人隱瞞法律援助案件的進展情況;
(四)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第三十一條 受援人有權向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或者法律服務人員了解法律援助案件的進展情況。法律服務人員沒有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可以要求更換,法律援助機構經確認後應當另行安排法律服務人員提供法律援助。
受援人應當配合法律服務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如實向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服務人員陳述與法律援助案件有關的情況,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受援人在受援期間因經濟狀況改善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第三十二條 受援人申請仲裁、公證、司法鑒定的,有關仲裁機構、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應當依照有關規定減免相關費用。第三十三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服務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結案報告等材料。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審查,並根據審查和案件情況支付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由省司法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根據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辦案補貼標准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第三十四條 司法行政部門及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規范、便捷、效率的原則,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審批、指派、承辦等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服務標准,提高法律援助的質量和效率。
建立健全各級法律援助機構以及法律援助機構與相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互聯互通的法律援助信息平台,實現法律援助信息資源共享,暢通法律援助渠道。
第三十五條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質量管理制度,制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標准,開展法律援助質量監督、檢查和評估,並以適當方式定期將法律援助情況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對受援人隱瞞法律援助案件進展情況的;
(五)泄露當事人隱私的;
(六)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法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
第三十八條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
律師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或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退還違法收取的財物,可並處所收財物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執業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
第三十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中出具虛假經濟困難證明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責令改正。
公民以隱瞞、欺騙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在終止法律援助後,應當向當事人追收相關法律援助費用。
第四十條 有關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及仲裁機構、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對法律援助事項,未按本條例規定減免相關費用的,由其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限期退還收取的費用。
第四十一條 司法行政部門、其他有關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工作中,未按照本條例規定履行相應職責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柒』 請問什麼情況下能申請政府免費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專經濟困難或特屬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捌』 法律援助,國家補貼律師多少費用
法律援助國家補貼律師的標准各地局部相同。
法律援助案件給律師的費用通常是幾百元的辦案補助,和平時律師收費標准當然是不同的。這個費用不由當事人承擔,由國家財政支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後,應當向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與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8)湖北法律援助補貼標准擴展閱讀: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