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法律風險
Ⅰ 我是公司出納做財務負責人有風險嗎
摘要 您好,做公司財務負責人是有風險的,公司的稅務風險,以及公司高層在開票中(如果開票不是有財務負責人開的話)的不規范引致的發票風險,合同簽署中的財務責任,違反法律的合同的法律風險,以及財務負責人對費用發票審核不細致造成的報銷風險,都是財務負責人的風險。
Ⅱ 如何避免經營企業的戰略風險,法律風險和財務風險
對事物依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便可以獲得對事物的各種角度的認識,從而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為人們所利用。按照不同的標准,對風險的分類如下: (一)依照風險的內容和來源,《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將企業風險分為:一.戰略風險二.財務風險三.市場風險四.運營風險5.法律風險 (二)依照能否為企業帶來盈利等機會為標志,《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將風險又分為:純粹風險和機會風險。純粹風險是指只為企業帶來損失這一種可能性的風險;而機會風險則是指既有為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也有為企業帶來盈利的可能性。 (三)根據風險的來源以及范圍,COSO內部控制報告認為企業層面的風險來自外部因素或內部因素,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風險管理審計准則》將風險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一.外部風險,包括法律風險、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法律風險、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一個國家的法律健全穩定,政治也會相應比較穩定,同時,市場競爭也會處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運行,競爭會更公平和規范,企業的整體經營環境會更好一些,決策和行動具有可預期性。二.內部風險,包括戰略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等企業的內部風險源自於企業自身的經營業務,包括企業戰略的制定、財務的運行和經營的活動等方方面面的風險。與外部風險相比,內部風險一般更容易識別和管理,並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來降低風險和控制風險。 (四)根據風險管理的職能劃分,可將風險分為經營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五)依據風險產生的後果對象的不同,《經營理財與風險防範》將風險分為:一.人身風險在金曉彤主編的《經營理財與風險防範實務》中,人身風險是指作用於人體,影響人們身心健康所引起的風險。這類風險的產生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人的生理規律,即生、老、病、死引起的風險, 這種風險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是由自然、社會政治、軍事、治安等原因所引起的人身傷、殘、亡等風險。人身風險的特點是直接作用於人體,一旦發生即刻造成對人的某種傷害,會給人體、家庭和經濟單位帶來很大損失和危害。而企業經營中的人身風險,是指在企業運營過程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的人體生命和健康受到損害的風險。二.財產風險財產風險是指對財產發生毀損、滅失、貶值和減少的風險。企業財產風險,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於發生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工作疏忽或者其他原因而發生的財產的毀損、滅失、貶值和減少的風險。三.責任風險責任風險是個人或者團體違反法律、合同或者道義上的規定,構成侵權行為或者違法行為從而造成國家的、集體的、他人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需要負擔的經濟賠償或者法律責任的風險。通常這種責任風險表現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四.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企業或企業中的個人在經營過程中,由於違反約定或者違反公共信用,而導致企業信用降低而影響企業其他的經營活動的風險。通常表現為因為不遵守合同約定而發生的合同違約行為。同時,也導致企業信用受到威脅的風險。另外,根據風險效應可否抵銷,風險也分為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和非系統風險(nonsystematic risk)。系統風險也稱為不可分散風險,非系統風險也稱為可分散風險。根據風險的動態性質不同,可將風險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根據對風險的控製程序的不同,可將風險分為可控制風險和不可控制風險。根據主體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的不同,可將風險分為可承受風險和不可承受風險
Ⅲ 財務負責人有哪些風險
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中要有財務負責人,任何一家公司的正常運轉都與公司財務負責人息息相關,財務負責人就是全面負責公司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與監督工作的職位。那麼公司財務負責人的風險都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一、公司財務負責人的風險都有哪些
公司財務負責人的風險主要是承擔公司的稅務風險。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由於經營的不規范引致的發票風險以及合同簽署中的財務責任,公司違反法律的合同的法律風險,以及財務負責人對費用發票審核不細致造成的報銷風險,都是財務負責人需要承擔的風險。
公司財務負責人的風險都有哪些
二、公司財務負責人是怎樣的
只要有限責任公司的章程沒有明確規定董事不可以兼任財務負責人,那麼董事可以兼任財務負責人。只是規定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不得兼任監事。
《公司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
三、公司財務負責人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1、規劃企業財務戰略
能否成為一個出色的財務總監,戰略眼光尤其重要,戰略規劃的是未來的事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財務總監的重要職責就是根據企業未來的戰略提前做好財務預測決策工作,做到未雨綢繆,從財務的角度預先做好投融資、成本控制的准備,為企業高層決策提供後續資金保障,確保企業的戰略決策能夠順利實施。
2、健全企業財務制度
財務制度是否健全是衡量一家企業是否規范,也是衡量財務總監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財務制度協調的是企業內外的各種經濟關系,它依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制訂,是企業經濟活動和資金管理的「最高法律」。每個企業都或多或少制訂了一些財務制度,盡管有些是口頭上的東西,隨著企業業務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不斷改變,財務制度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作為企業財務方面的最高組織者和責任人,財務總監應不斷地健全企業內部財務制度,組織好對國家財政、財務、稅收等相關法規的學習與執行,對制度的執行進行詳查,以確保企業守法經營。
3、建立預算檢查制度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財務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越顯突出,財務預算包括收入和支出預算,財務總監必須把企業的戰略目標轉化成財務目標,並細化成相應的財務指標,再把財務指標與各責任中心掛鉤,通過目標控製法,控制好成本、費用、資金、利潤等預算。當然預算編制只是財務管理的初始,關鍵還在於執行,如何使執行不偏離原定規劃,在執行過程中時刻進行預算的日常檢查必不可少。
4、審核分析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通過審核財務報告來監管企業會計核算,監管各項制度、政策的執行情況,監控企業預算執行過程與結果,但由於企業財務報告專業性、綜合性較強,很多財務數據不夠直觀,如果把財務報告直接上報給管理層,相信管理層和其他部門很難看得懂,更不用說利用財務報告為經營決策作參考。財務總監應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簡單問題通俗化,寫出比較系統、讓其他管理者都讀得懂的分析報告,為企業最高決策者和其它部門提供決策所需要的相關財務信息。
5、控製成本籌劃稅收
能否有效控製成本和合理避稅是所有老闆最看重的指標,也是衡量一個財務總監有沒真才實學的硬指標,因為其他能力固然重要,但都比較虛,只能間接產生收益,唯有這種能力能直接創造利潤。財務管理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魔術,玩法不同,結果自然不同。玩得不好,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玩得爐火純青,資金滾滾而來,企業利潤倍增!成本控制不是一味地節省成本,而是要計算投入產出,砍掉不能帶來更多價值的成本,而對能產生更多價值的項目要加大投入。稅收籌劃必須事前規劃,不要等到生米煮成熟飯了才想著如何避稅,那時候可發揮的空間不大。最有效的辦法是潛心研究稅收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在每個會計年度開始之前,結合企業的未來戰略和經營策略,作出最有利於企業的稅收籌劃,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合理降低企業稅負,提升企業利潤。
6、調配企業營運資金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也是企業過冬的棉襖,缺少血液人就會死,缺少棉襖就會感冒,企業也一樣,缺少資金企業會破產,資金流動不暢也會出現經營困難。財務總監要特別關注經營活動現金流的異動,一旦出現負數要立刻查找原因,採取措施讓經營活動現金流恢復正向流動;在投資和籌資活動現金流的監控上尤其要避免「短貸長投」這一民營企業破產的最直接誘因。為了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必須在企業內強化「一支筆」審批制度,避免多頭審批,資金分流。財務總監必須負責資金流的總體調配,所有費用的支出除了日常性的一些費用可以授權審批外,其他一切費用統一由財務總監進行審批,以利於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以上就是對公司財務負責人的風險都有哪些的相關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公司財務負責人在刑事上,對於公司非法經營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在民事上,對於公司的經營風險可能要連帶或過錯責任,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Ⅳ 財務風險包括哪些
基本類型包括:
1、籌資風險。籌資風險指的是由於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
2、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指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後,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影響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
3、經營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供、產、銷各個環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導致企業資金運動的遲滯,產生企業價值的變動。
《財務人員法律風險及防範》第三十六條根據資本運動的過程可劃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資本運動是企業財務治理的核心內容,企業通過對資本運動的治理來達到其價值最大化的理財目標,因此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就蘊藏在整個資本運動過程中。資本運動是包括資本的籌集、運用、耗費、收回及分配等幾個環節,簡單論述即籌資、投資和利潤分配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決定了企業的財務結構。
Ⅳ 如何規避財務人員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財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法律風險,但是法版律風險具有全局權性,其產生原因和影響范圍都是貫穿於企業日常運行的整個過程,並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而絕不僅僅是企業財務人員。因此,企業在應對各種法律風險時,不應該將眼光只片面地停留在企業財務人員身上,要積極調動企業上下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分析和評估潛在的風險和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完善法律風險預警體系,並切實保證各種措施的有效落實。
Ⅵ 負責人財務財務風險有哪些
從根源上講,財務人員產生法律風險的原因有三種:一是故意犯罪行為;二是單位或單位領導發生經濟犯罪,財務人員受到波及或牽連,這種情況往往是財務人員迫於工作壓力而形成的法律風險,也是最常見的財務人員法律風險類型;三是財務人員無意行為所造成的法律風險。根據新《會計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負責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襲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費人。」新《會計法》明確規定7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1、保證會計資料質量的責任。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2、保證財務會計報告質量的責任。新《會計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3、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責任。新《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4、保障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的責任。新《會計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5、依法接受監督的責任。根據新《會計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有關監督檢查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應當向接受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膽務所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審計報告。否則,也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6、依法設置會計機構,配置會計人員的責任。根據新《會計法》第三十六條、三十八條規定,各單位應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
【法律依據】
《會計法》第三十六條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託經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帳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帳。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序、職責許可權由國務院規定。第三十七條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第三十八條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本法所稱會計人員的范圍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第三十九條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
Ⅶ 如何防範財務法律風險
一、正確認識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回響,致使財務答預期收益發生偏離。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由於這種風險的不利演變,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甚至出現巨額虧損並無力清償即期債務。財務風險客觀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主要特徵表現在:
1.是客觀。即財務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處處存在,時時存在。2.是全面性。即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資金分配等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3.是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4.是收益與損失共存性。即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
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財務管理因決策失誤、管理不善及缺乏風險意識等原因造成財務風險,其存在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
1、制度環境的變化;
2、資產的流動性差是引起財務危機的直接原因;
3、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
4、道德風險的廣泛存在。
Ⅷ 企業應注意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企業法律風險,確切地說,亦可稱為法律性風險,是指企業預期與未來實際結果發生差異而導致企業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並因此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企業法律風險的相關法律知識。
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表現與影響
在長期從事企業法律實務的過程中,我與一些企業家朋友剛接觸時,經常聽到他們講,我們企業目前沒有什ô官司,等到我們打官司時再來請你們。在他們心目中,律師就是打官司的,企業沒有官司,也就不需要律師,也就不需要法律的介入。同時相當一部分律師也在向經營者傳遞著一種信息,「有事了找我」。企業家和律師都缺乏法律風險的防範和控制意識。這種對防範和控制企業法律風險的無知和漠視,是制約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大量企業「死於非命」的直接原因之一。
企業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企業設立、運營中的法律風險
在設立企業的過程中,企業的發起人是否對擬設立的企業進行充分的法律設計,是否對企業設立過程有充分的認識和計劃,是否完全履行了設立企業的義務,以及發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應的法律資格,這些都直接關繫到擬設立企業能否具有一個合法、規范、良好的設立過程。可以說,一個專業的法律方案設計及規范的企業設立過程是企業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企業設立之初,就存在著法律上的瑕疵,那ô必然會為企業在日後的運作過程中埋下深遠的法律隱患。這種企業設立過程中的法律瑕疵,雖然並不一定在短期內引發法律Σ機,但只要得不到消除,必然會作為一種法律風險長期存在,一旦發生,對企業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個致命打擊。
企業的股權結構是否合理、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完備、監督控制機制是否健全、高管人員之間的權力如何制衡等,如果這些問題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解決不好,很可能會「禍起蕭牆」,內部出現爭端和擎制,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法律風險
合同是市場經濟中各類企業從事商務活動時所採取的最為常見的基本法律形式。可以說,合同貫穿於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只要有商務活動,就必然要產生合同。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考慮更多的是合同利益而非合同風險。合同在避免交易行為不確定性的同時,也可能由於合同約定的缺陷而為當事人埋下法律風險。所有的企業都是在與各類不同的主體不斷的交易中獲取利益,合同在企業經營中的廣泛應用,決定了合同訂立、履行中的法律風險廣泛存在。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很多企業已經重視合同的訂立,在要約、承諾過程中,都聘請律師參與,請律師起草合同文本。
但是對於很多商務合同而言,簽訂好合同文本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環節。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的來往函件、備忘¼、會談紀要、傳真、電子數據等都是寶貴的證據,都要注意整理和保存。相對於合同文本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的法律風險類型更多,范圍更廣,管理和防範的難度更大。
三、企業並購法律風險
在全球范圍內,企業並購逐漸成為現代投資的一種主流形式,而這一復雜的資產運作行為必須置於健全的法律控制之下,才可充分發揮企業並購的積極效果。我國目前有關企業並購的法律法規仍不完善、不系統,甚至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缺陷,因此企業並購產生的法律風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從法律風險的角度看,企業收購並沒有改變原企業的資產狀態,對收購方而言法律風險並沒有變化。因此,企業並購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兼並中。企業兼並涉及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稅收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且操作復雜,對社會影響較大,潛在的法律風險高。
四、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沒有站在企業生存之根、發展之源的高度來認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和經濟價值。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權利,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要求相關法律給予特別規定。在知識產權領域,保護和侵權是一對孿生兄弟,企業稍有疏忽,自己的知識產權輕易地被別人侵犯,同時,稍有不慎,自己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無論是侵權還是被侵權,都將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央視一套」、「春晚」等被搶注即是極好的例子。如果從企業自身找原因的話,決策層和顧問律師風險防範意識欠缺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
在我國,與人力資源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是《勞動法》和國務院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¼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困惑混亂調整和規范,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企業為了長遠發展,往往會花費很大代價來培養業務骨幹、技術骨幹,這些骨幹員工掌握著企業大量的客戶資料、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核心機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骨幹員工的期望值也會水漲船高,一旦企業不能滿足個人的要求,多以跳槽相威脅。員工的高跳槽率與對企業的低忠實度是目前困擾很多企業最為突出的人事問題。跳槽骨幹員工往往會帶走企業寶貴的客戶資源、商業機密、技術機密,這些員工的流向一般不會脫離原來所從事的行業,或者選擇自己創業,或者選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很快就會成為企業新的競爭對手,逐步來蠶食企業的資源和市場。骨幹員工的跳槽往往會給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六、 企業財務稅收法律風險
近些年來,企業涉財涉稅案件大量涌現,從一定側面可以看出,企業在財務稅收方面的法律風險日益增高。在我國目前的財稅政策環境下,很難分清楚合理避稅與偷稅©稅的界限,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很可能要蒙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甚至要負相應的刑事責任,作為法定代表人也可能蒙受牢獄之災。
企業存在的上述六個方面法律風險,給企業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概括:
1、法律風險帶來的結果都是商業性的損失。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法律風險的發生,或者導致企業花費增加,或者失去商機或者商業優勢,嚴重時則導致企業徹底喪失競爭力,從市場上敗下陣來。
2、法律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是連鎖反應。由於企業經營行為的連續性,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現法律問題,必然引發企業一系列經營活動受到損害。在企業存在大量類似法律行為時,企業的法律風險很可能會導致同類事件同時爆發的可能性,例如:企業由於一個借款合同的遲延履行,將可能引起企業眾多債權人的集體恐慌,導致企業經營資金鏈條斷裂,從而喪失緩解經營資金壓力的可能性。一些法律風險的發生,可能引發企業商譽的極大損害,從而導致企業失去公眾認同感,即使化解了法律風險,企業若想恢復到原來的商業信譽也將會非常困難。
3、法律風險對企業的損害程度難以估量。法律風險一旦爆發,企業自身往往難以掌控,很可能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災難。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福成認為,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必須了解市場規則、運用市場規則、遵守市場規則,否則,就要付出高昂代價甚至被逐出市場。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安然、世通、中海油等公司案件,都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市場經濟怎樣表現為法治經濟和規則經濟。這些鮮活的案例也一再警示人們:如果管理者不具備依法治企的能力和素質,缺乏相應的法律風險防範和控制意識,不僅難以具備領導一個現代企業的資格,而且也會使企業遭受到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
中外企業成敗的經驗和教訓證明,市場經濟中商機無限,既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加豐厚的競爭回報,也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多潛在的法律風險。因此,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和控制機制,重視和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是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創造市場競爭優勢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提高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減少法律風險的發生,已成為企業家們「鏖戰」市場必不可少的「安全盾牌」。
Ⅸ 企業的風險有哪些
企業經營風險通常主要包括以下五種:
1、政策風險:是指國家政策的變化對行業、產品的影響(宏觀經濟調控及產業政策導向)。
2、市場風險:是指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上是否適銷對路,有無市場競爭力(技術、質量、服務、銷售渠道及方式等)。
3、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困難、甚至破產倒閉(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應收應付款及現金流問題等)。
4、法律風險:是因簽定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業嚴重經濟損失(違約、欺詐、知識產權侵害)。
5、團隊風險:是指核心團隊問題及員工沖突、流失和知識管理等。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五條,公司義務及權益保護,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