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的挑戰與對策

法律援助的挑戰與對策

發布時間: 2022-04-21 21:08:22

① 為什麼要對弱勢群體實施法律援助

弱勢群體是相對於強勢群體而言的,它的存在是任何社會都具有的社會現象,當然對於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來說,也是不可避免會出現的。近年來,我國群體性突發事件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已成為影響治安秩序、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棘手問題。在這些群體性突發事件中,參與者多數是弱勢群體,而且往往是多數人的合理要求與少數人的無理要求相結合,多數人的過激行為與少數人的違法行為交織在一起,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對社會產生全局性的不利影響。由於弱勢群體長期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其生存條件、所處環境與其它群體相比極易使其產生對現狀的不滿情緒,再加上其人權得不到的保障,又無有效的權利救濟措施,在得不到合理宣洩的情況下極易出現犯罪現象。由此可見,能否解決好弱勢群體中的社會矛盾,關系整個社會結構的穩定。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矛盾多發期,大量的矛盾糾紛都直接或間接由弱勢群體引發,因此,維護好弱勢群體的權益,事關國家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
現狀和問題
(一)立法不夠完善
隨著1994年法律援助在中國得到開展並迅速發展,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發展。2003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5號公布了《法律援助條例》。但是首先,《法律援助條例》效力層次不高。從《法律援助條例》的地位看,其畢竟屬於行政法規, 效力層次不夠, 立法層次不高。其次,《法律援助條例》對許多重要的內容未做規定, 特別是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問題還有欠缺。而且其中困擾法律援助發展的機構、經費、人員和部門配合協作等問題並未以法律的形式作出明確規定,極不利於法律援助制度作為一項專門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再次,法律援助范圍過窄。我國法律援助實行援助條件和經濟困難的雙重標准,也即除工傷和拖欠工資等實行綠色通道的案件外的當事人,必須同時符合《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援助條件和經濟困難標准才可以申請到法律援助。而經濟困難標准又是十分嚴格的,一般是參照法律援助實施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執行,這就將大部分的人群擋在了法律援助的大門之外。我國法律援助的援助條件從立法到實踐,呈現出由小逐漸擴大的趨勢,但對於離婚訴訟案件,偵查階段案件等卻未能夠涵蓋,從而將大量的弱勢群體法律援助案件排除了。
(二)法律援助經費嚴重短缺
所謂法律援助經費,是指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所支出的一切必要費用。[1]法律援助經費是法律援助制度的物質基礎和保障。隨著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法律援助經費逐年增加,有力地促進了法律援助的開展。但現實中,法律援助經費的不足也制約了法律援助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的援助經費是財政撥款為主,其他渠道為輔,並且財政撥款渠道不暢通,水平低下。據統計,我國國務院對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撥款每年為50萬元,經濟發達的上海市每年也僅僅有57.5萬元,有些比較貧困的省份尚沒有援助經費。這與我國每年至少需要3億元的法律援助費用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缺口。[2]
(三)現有法律援助機構存在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編制不足、辦案流於形式等問題。
由於經費短缺和地方政府未給予充分重視等原因,基層法律援助機構在實際運行中存在人員不足、素質不高、辦案流於形式等現象。有的地方雖然掛牌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但實際上卻沒有人員編制和實際活動,有的雖然採取司法行政機關內調的人員形式配備,但這些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不能滿足法律援助機構大量繁雜的法律咨詢和訴訟服務的需要,人才缺口很大。
(四)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弱勢群體對法律援助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
雖然中央多次發文要求加大法律援助的宣傳和公眾法律教育的力度,有些地方也做了一些,甚至搞得不錯,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就鹿城區而言,絕大多數的法律援助宣傳還停留在辦公室接待和應對檢查的層面,很多就只是在法制日等時候才發放《法律援助條例》和其他小冊子,數量有限,並且只局限在城鎮地區。而弱勢群體集中的廣大農村、邊遠山區、工礦區和民工居住的城郊卻很少涉及。宣傳工作與受眾脫節,致使這些真正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往往沒有機會和途徑知曉法律援助制度,從而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通過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維護。
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對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的立法。
一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備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律援助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縱觀世界上那些法律援助制度比較發達的國家, 都有健全的法律援助法律體系作保障, 不僅在其國家憲法或憲法性文件中作出有關法律援助的原則性規定, 而且都制定有專門的法律援助法, 如英國有《法律援助法案》、加拿大有《法律援助法》、美國有《法律服務公司法》、韓國有《法律援助法》。[3]筆者認為,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今中國,僅僅依靠《法律援助條例》來調整法律援助關系遠遠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和弱勢群體的需要,亟需盡快制定一部統一完善的《法律援助法》。在該法中應對法律援助的性質和任務,指導原則、機構設置、經費來源、管理主體和管理模式、對象范圍、程序、協作配合機制和責任等等,作出明確而且具體的規定,操作性強且便於執行,同時出台相關的配套規章制度,形成一套比較完善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援助法律體系。
(二)完善以政府財政為主導、多方籌措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
1、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是法律援助作為政府責任的具體體現。可以將法律援助資金列入政府財政預算。按一定標准(可按人均法律援助經費、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及辦案成本等標准進行測算)確定每年法律援助所需要的最低經費數額, 由同級財政按年度撥付, 並在此基礎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逐步增加。從而使法律援助獲得穩定且可靠的經費來源。
2、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廣泛募集社會資金支持法律援助。鑒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才剛剛起步,社會對其認識還不足,而法律援助的經費短缺問題又將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存在,因此為解決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 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還必須動員廣大人民群眾, 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參與, 探索建立資金籌措的社會化、經常化機制, 充分利用社會財力, 發展法律援助事業。只要沒有政治背景, 不附加任何條件, 不是違法資金, 經批准後都可以利用。
(三)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公職律師隊伍,以緩解法律援助機構當前的人才瓶頸。
公職律師是專職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師,他們取得律師資格或律師執業證書,任職於政府並由政府支付薪水,主要辦理本機關法律事務,不得為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公職律師隊伍的建立可以有效解決法律援助機構人才法律素質低、人員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提高援助案件的辦案質量,同時還有效緩解了法律援助經費短缺的問題。
此外,在各地建立公職律師隊伍的基礎上,可以實行跨區域人才共享機制,可以建立較大區域的援助律師人才庫並聯網管理。對於相對落後的地區,可以跨地區選派援助律師進行援助,以解決地區間法律援助人員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四)加大針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宣傳力度
首先,要繼續強化對弱勢群體的普法宣傳。要將《法律援助條例》、《殘疾人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有關的弱勢群體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農民工的政策文件列為普法宣傳的重要內容,採用圖片展覽、新聞報道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宣傳。尤其是要深入農村開展法律宣傳,並將其作為構建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
其次,要加強對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法律援助宣傳, 讓他們在充分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基礎上, 認同和支持法律援助制度。使其在法律援助經費撥付、工作開展、機構建立和人員編制、創造相關社會環境等方面給予支持, 改變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一家維持的局面。

② 如何改進和創新計生法律援助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

人口和計生工作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隨著人口計生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農村鄉鎮計生工作難上加難。探究根源,基層基礎薄弱,流動人口增加,機制不健全,管理與服務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破解上述難題,開創農村鄉鎮人口計生工作的新局面,創新是關鍵所在。
所謂創新,說到底就是突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條條框框、方式方法等諸多不利因素,使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通過不斷創新來實現的,創新不僅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保護和傳承文明的主要動力。就農村鄉鎮計生工作而言,要使計生工作做出成效就是要在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力求創新。
首先,要在思維方式創新上求突破。
新形勢下的鄉鎮計生工作既不能滿足於過去的成績,又不能習慣於過去的做法,人口和計生工作者應堅持解放思想,使思想始終符合計生工作發展變化的實際。人口和計生工作者首先要做到敢想,即敢於從舊思維、舊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唯上、唯書的觀念中解放出來。當前,對農村人口和計生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清醒認識當前計生工作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深入查找自己在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善於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重新審視自我,從發展目標的選擇和定位上勇於超越自我。只有敢於突破思想束縛、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創新思路,才能推動鄉鎮計生工作開展,才能使計生工作做出成績。
其次,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上求突破。
在農村人口計生工作中創新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改進方法。人口計生工作者在日常人口計生工作實踐中,應把握好五個更加註重,即在管理上更加註重服務,在對象上更加註重個性,在教育上更加註重實效,在時空上更加註重全程,在范圍上更加註重全員。通過有效的方法,努力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從管理向服務、從封閉向開放、從重視堵向重視疏的方向轉變,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具體說來,一是把握不同對象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是採用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三是持之以恆;四是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通過有效的思想工作,確保民情早知道,工作早介入,問題早解決;達到敝開誠心聽民心,處處細心察民心,捧出熱心贏民心之效應。
第三、在宣傳教育創新上求突破。
農村鄉鎮人口和計生宣傳教育方式的創新必須注意突出一個活字。鄉鎮人口計生幹部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情感人,用友善、真誠的態度,讓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在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基礎上,由以往說教式的宣傳人口計生基礎知識轉變為群眾參與式 宣傳教育,由以往課堂式宣傳教育轉變為戶外式多形式、多形象化的宣傳教育,突出做強一個活字。宣傳內容的創新突出一個小字。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工作的內容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不斷調整,不但要面對已經形成思想意識的成年人,而且更要面對正在成長的青少年,要讓青少年從小就開始接受先進的生育文化教育,成長在文明、先進、科學的人文環境中。在宣傳內容上要突出未成年人的需求,把宣傳的重點放在男女平等、男女都一樣的教育上,將先進的人口思想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要突出農村家庭的需求,把宣傳的重點放在農村家庭婚育行為選擇以及在社會婚育觀念延續的觀念轉變上,將宣傳教育融入對農村家庭的優質服務之中,讓農村家庭成員在享受優質、高效、人文的服務中接受文明生育的教育。鄉鎮人口計生部門要不斷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要結合新農村、新家庭、新農戶建設活動,把宣傳教育的重點放在人口計生法律法規、生殖保健知識、生育文化知識、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避孕節育等教育上,將先進的生育文化融入經常性黨員幹部教育之中,將身邊的典型事例編排成文藝節目,讓服務對象在休閑娛樂時接受先進生育文化的教育,使其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
第四、要在管理機制創新上求突破。
面對農村鄉鎮人口計生工作中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鄉鎮人口計生工作者要善於跳出固有的管理圍城,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是狠抓責任追究,落實責任主體。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動搖,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和領導追究責任。堅持將個人工作失誤與幹部個人年終考核掛鉤,堅決查處失職瀆職幹部,表彰獎勵人口計生工作政績突出的幹部,並作為幹部晉級晉職的重要依據,以責任追究推動落實責任。堅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日常督查,及時掌握鄉鎮人口計生工作情況,查處屬實的群眾舉報。
二是狠抓隊伍建設,提高幹部素質。構建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輸送人才的良性用人機制,提高鄉鎮人口計生幹部工資待遇,尤其是村級人口計生專乾的工資福利待遇,保證隊伍的穩定性。通過公開競聘、擇優錄取等形式,進一步調整和充實村級計生專干隊伍,優化隊伍結構,激發工作活力。
第五、要在管理體制創新上求突破。
針對農村基層薄弱問題,必須找准工作切入點。一是實行四個給予激勵,確保工作重心下移。村級組織是基層組織的最小細胞。要發揮基層組織在人口計生工作中的最大化作用,須在政治上給予出路,經濟上給予保障,職能上給予完善,管理上給予強化上下功夫,通過實行四個給予,全面加強基層兩委班子建設,激發村幹部抓人口計生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將工作重心下移,著力推進村為主的經常性工作機制,實現管理網路的覆蓋,開創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的上下一致、通力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將工作觸角深入到每一戶育齡婦女家庭。
第六、要在服務方式創新上求突破。
在以人為本的社會、優質服務是當今大力倡導的人口計生工作模式。鄉鎮人口計生部門要根據不同對象及不同需求開展溫罄服務、預約服務、特需服務、感動服務、延時服務、隨訪服務等,贏得人民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僅以隨訪服務為例子,從當前農村來看,對生育、節育、不育人群進行隨訪服務,不僅可以滿足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的需求,還可以提高群眾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應知應會率。但從實踐來看,農村鄉鎮基層明顯存在五個誤區,即:一是誤解隨訪;二是關門隨訪;三是替代隨訪;四是閃電隨訪;五是盲目隨訪。造成這種狀況,客觀原因是流出人口多,無法見面,為對付上級的考核,下面就這樣越軌亂來,到了檢驗實效的時侯就洋相百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要面對新形勢,改變服務方式,即,一是入戶見面隨訪,衛技人員與服務對象平等交流,記錄信息;二是擇機隨訪,衛技人員與服務對象只要有機會見面,即可隨時隨時交流,了解情況;三是電話予以隨訪;對外出務工經商對象雙方約定時間,進行電話交流,了解信息的;四是信函隨訪。按照隨訪服務對象務工經商,把要交流了解的信息,製作成問卷,由服務對象填寫,請其配合回函等,通過立體操作,肯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鄉鎮計生工作能否搞好創新,與每個人口計生工作者的作風能否務實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務實,說到底就是擺正心態,實實在在做事。鄉鎮人口計生幹部在創新上要做到務實,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摸實情、謀實策,出實招、辦實事。抓細,就是要堅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把抓重點與抓細節,抓中心與抓經常,抓全年與抓當前,抓特色與抓基礎有機結合起來。人口計生工作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這就是要求我們的工作不僅要做得精細,而且必須講究方法。抓具體就是要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把原則要求變成可操作的措施,把目標任務變成能實現的結果,有方案、有要求,有措施,任務落實到位、責任明確到人。同時,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研究解決鄉鎮人口計生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上,放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放在最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上,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實事,多做利民、濟民促和諧的好事,這樣才能使計生工作真正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鄉鎮人口計生工作要想在創新上求得突破,隊伍能否過硬至關重要。人口計生隊伍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以能力的提高、素質的提升、作風的改進來推動工作的創新和任務的完成。在新形勢下要使鄉鎮計生工作要取得一流業績,鄉鎮每個人口計生工作者就必須做好表率,做到個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熱情一團火,謀事布局一盤棋。個人形象一面旗,就是要黨性強,作風正、有本事在各方面能擔當表率;工作熱情一團火,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對工作始終保持一種幹事創業的激情;謀事布局一盤棋,就是要在工作中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切實做到統籌兼顧,學會十個指頭彈鋼琴。要通過表率的力量帶動整個隊伍的建設。

③ 論述: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國建立已經十年多了,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邁入了法律化、規范化的軌道。但是,受經濟、社會、法治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尚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實施中出現了在宣傳、經費、援助案件結構、配合協調機制、人才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在現有條件下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概述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在過去的十幾年發揮了良好的社會作用,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邁入了法律化、規范化的軌道。但是,受經濟、社會、法治發展水平的限制和相關因素的制約,尚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法律援助制度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援助「刑重民輕」現象嚴重,影響著法律援助制度的社會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刑事援助制度法律規定明確,指定辯護制度渠道通暢。而且是人民法院以審判機關的地位去要求配合工作,所以刑事援助一有法院要求,一般都會有法律援助機構的響應。而民事援助往往是受害人以個人的名義申請,且刑事被告有國家司法制度作保障,有公、檢、法三機關的執法程序和紀律要求為保證。而民事權益被侵害的弱勢群體,侵害往往使其生存都困難,如果沒有法律援助就難以有有效途徑主動向其提供保護,因此,他們的受援迫切性更大。而法律援助工作這種嚴重的「刑重民輕」現象,使法律援助制度的社會作用大打折扣。
(二)基層法律援助機構設置簡單,人才缺乏。因為經費和重視程度等種種原因,縣市基層法律援助機構很多沒有形成日常的工作制度。法律援助機構的人員絕大多數是採用司法行政機關內調的形式配備,這些人員很多不具備系統專業的法律知識和素養,不能滿足法律援助機構大量而且類型多樣的法律咨詢和訴訟服務。而且,我國律師等法律服務人員分布極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弱勢群體集中的貧困地區特別是廣大農村分布很少。這些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十分困難。
(三)經費緊張而且沒有保障機制。當前的法律援助經費十分緊張,尤其是西部及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層,法律援助經費短缺更為嚴重。個別縣市甚至將法律援助機構設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完全背離了法律援助的宗旨。《法律援助條例》雖然規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但是,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的為數不多,更不用說按實際需求撥付和隨經濟發展遞增了。法律援助機構很多都是年年申請打報告,然後是結果未知的等待。實際工作中要麼拖欠法律援助辦案補貼,要麼少批或不批援助案件。
(四)司法機關和勞動、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缺乏對法律援助工作的配合機制。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雖然規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司法機關採取第一次強制措施之日起就可以獲得法律幫助,但是刑事法律援助在實際中僅限於出庭辯護。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這一重要的階段被人為省略了。偵察機關、檢查機關沒有與法律援助機構聯系的意識和機制,法律也無具體規定。很多關鍵證據的取得需要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商、醫療衛生、鑒定等部門的支持,這些部門要麼不作為,要麼相關費用高昂,同樣缺乏與法律援助相對應的制度。
(五)宣傳工作不到位。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因為對法律援助工作缺乏深入了解而不能積極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另一方面弱勢群體對法律援助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宣傳工作和受眾脫節,致使真正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往往沒有機會和途徑知曉法律援助制度,從而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通過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維護。政府以及財政等相關部門對法律援助制度也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對於其社會作用、具體工作開展情況和條件、社會需求規模、經費開支和人員配置以及和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基本不知情。也就談不上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導致法律援助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機關一家支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條件和程序。增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批准數量,緩解刑事援助案件嚴重擠占民事援助經費的現象。各地應盡快明確《法律援助條例》中的「法律援助范圍」、「經濟困難的標准」等授權規定事項,明示並公告民事法律援助的申請范圍、條件和程序。應當逐步建立起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與法律援助機構的聯系制度,改善法律援助人員的執業環境,幫助和支持他們完成援助任務。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援助機構應會同人民法院、鑒定機構、仲裁機構等部門,制定出全部認可和統一的法律援助審批文書。工商、衛生等職能部門也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給予法律援助機構支持和幫助,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協調機制,從而真正暢通整個法律援助渠道。
(二)整頓落實基層法律援助機構的建設,建立律師業和法律援助制度之間和各地域之間的人才共享機制。基層法律援助機構設立、經費撥付、日常工作制度和責任機制應監督落實。在法律援助機構人員無法滿足工作要求的地方,可以通過律師協會或司法行政機關直接協調,利用和律師業之間的人才共享,緩解目前法律援助機構的人才瓶頸。同時,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從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中選任人才充實到法律援助機構中,逐步解決法律援助機構人才缺乏的狀況。再者,法律援助機構應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人員共享機制,建立較大區域范圍內的律師庫或法律援助人才庫並使之聯網,區域內的各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在未完成當年援助任務的律師或法律援助人員中選派人員進行援助,以實現區域內的人才共享。
(三)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政府投入與行業奉獻、社會贊助相結合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首先應爭取政府按《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撥付法律援助專項經費,用於扶持貧困地區法律援助工作。其次,對每個案件辦案補助標准與實際支出要一致,也就是要保證律師等援助人員工作的無償性。第三,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影響力,號召各種社會力量進行捐助,建立法律援助基金和管理組織,按各地實際需要解決一定法律援助經費的不足。
(四)加強對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讓社會各界和弱勢群體真正了解法律援助。首先,要結合當前以人為本和倡導社會公正的執政理念,加強對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宣傳,讓他們在法律援助經費撥付、工作開展、機構建立和人員編制、創造相關社會環境等方面給予重大支持,改變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一家維持的局面。同時,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要深入基層。最後,宣傳還要有意識地為法律援助經費的社會捐助打下基礎。
法律援助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它需要各方的努力,社會各種力量的支持,才能不斷完善和發展,幫助社會弱勢群體維護其合法權益,讓法律公正更廣泛地得到體現,為中國的法治化進程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④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與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有眾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別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特殊群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援助案件范圍擴大後,須援助案件數急劇上升。以工傷和勞動合同糾紛為例,2010年羅庄區仲裁委辦理293件,今年辦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凡是農民工的都屬於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於列入區財政辦案補貼經費較少,能夠用於法律援助的資源有限,受到人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僅限於刑事指定辯護案件以及經濟特別困難的當事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許多依法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事項,我們還無力顧及。
(二)是法律援助隊伍人員編制不足、專職律師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託基層司法所設立的,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目前我區各基層司法所佔編人員僅1個,既要負責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這無疑增加其工作負擔,影響工作效率。其次,專職律師缺乏,目前羅庄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崗的只有一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不高。由於經費的制約,該區訴訟案件辦案補貼發放辦法是2006年制定的,訴訟案件每件補貼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訴調解案件補貼辦法,每件補貼50元,有時連律師支出的交通費都難以沖抵,導致律師辦案熱情低。有些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過場,准備不認真細致,直接影響案件質量;有的法律援助承辦單位將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輕律師和實習律師辦理,缺乏資深律師必要的指導,辦案質量不高。
(四)是經濟困難證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雖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公民如何證明自己達到經濟困難標准,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踐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鄉鎮或者街道政府蓋章確認的經濟困難證明。申請人到鄉鎮街道出具證明較為困難,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況,也不願出具。2、對於申請人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是否屬實,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財力幾乎無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五)是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不完善。1、在《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八條做出了救助應援助,援助應救助的規定,但相互之間的銜接缺乏具體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與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但目前與公安、檢察尚無明確有效的配合機制。
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還要向領導幹部宣傳,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事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辦案質量方面。應建立資深律師優先辦案制度,根據律師專業優勢,建立資深律師名錄,根據案件分類,優先指派相關專業的資深律師承辦。因縣區律師人數較少,專業面較窄,對有些專業案件指派律師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1、建立最低經費保障標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事業,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時,應當根據當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標准。2、積極開辟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誰接受捐助卻沒有明確。可參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縣(區)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法募集社會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設立法律援助專項基金,通過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捐助,並明確政法系統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用於法律援助事業。
(四)建立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只是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因此,應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我們的做法是讓村居、鄉鎮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參與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並由司法所代為向申請人單位或村居核實。這樣不但了解情況,也方便申請人。
探索建立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審查經濟困難制度。應與民政部門聯系,建立困難群眾資料庫,將城鎮低保、農村低保等群眾納入,凡是困難群眾資料庫中的,申請法律援助均免審查經濟狀況。這樣方便群眾,無需申請人再到村居、鄉鎮街道開經濟困難證明。
(五)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應由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聯合出台具體規定,就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轉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樣式和負責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我們的做法是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直接與申請人簽訂協議,安排律師代理訴訟。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應由政法委牽頭盡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們與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辯護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⑤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全面加強基層法律援助機構建設。新形勢下,應著眼於提高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效能,在加強規范化建設上下功夫,按照「硬體要硬、軟體不軟」的要求,狠抓法律援助機構的規范化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工作重點,進一步健全工作體系,完善制度措施,強化運行機制,實現規范化。

二、全面提高基層法律援助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效果。主要是要加強自學和實踐鍛煉。綜合素質的形成還要靠本人平時不斷地積累和培養,因此,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員要加強自學,除了努力學習政治、法律和業務知識外,還要學習了解與法律援助工作密切相關的各方面科學文化知識,同時要結合工作在實踐中邊干邊學,掌握工作程序和方法,使自己成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

三、建立法律援助經費保障體系。在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之初,首先強調政府的責任非常重要。這是法律援助自身性質使然,也是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但同時,考慮到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狀,動員全社會力量都來參與這項施惠於弱勢群體的新興事業,建立以政府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籌措資金的法律援助經費體系,將更加有利於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服務職能,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對於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國家對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切實保障;是訴訟當事人依法享有權利、實現司法公正的切實保障;它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體制改革決策的順利實施;它完善法制,保障法律規定的社會關系的實現。

⑥ 關於國外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理論和模式,或者哪些國家有具體的法律規定,最好後有具體的案例,可以與國內

我有本書很舊,就是講美國中小企業的,案例很多

熱點內容
巴南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16 01:13:28 瀏覽:890
刑事訴訟法關於凍結期間 發布:2024-11-16 01:12:36 瀏覽:195
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一款 發布:2024-11-16 00:47:33 瀏覽:527
勞動法資遣費計算 發布:2024-11-16 00:45:33 瀏覽:68
離婚協議書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00:37:39 瀏覽:113
新民法院l 發布:2024-11-16 00:26:38 瀏覽:506
公司願不願法律仲裁 發布:2024-11-16 00:07:01 瀏覽:855
山東省養老保險條例實施辦法 發布:2024-11-16 00:01:33 瀏覽:31
網路買賣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5 23:49:59 瀏覽:297
勞動法工傷休假規定 發布:2024-11-15 23:46:21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