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法律咨詢筆錄
❶ 農民工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可以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四、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五、條件同上
(1)農民法律咨詢筆錄擴展閱讀:
下列案件或事項,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請人的過錯責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或刑事自訴案件。
2、因申請人過錯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3、申請人提供不出涉訟案件的有關證據而且無法調查取證的案件。
4、可由行政機關處理而不需通過訴訟程序的事務。
5、案情及法律程序簡單,通常無須聘請法律服務人員代理的案件。
6、已竭盡法律救濟的案件。
7、申請人提供不出任何證明材料或出具虛假證明騙取法援的。
8、其他經主管機關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對外聲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❷ 法律 詢問筆錄 後果
1.追不追究你刑事責任關鍵看你有沒有和你老闆合謀從事詐騙,或者你是不是在已經知曉你老闆是在詐騙的情況下還和他一起從事詐騙活動。
2.從你介紹的情況看你是被蒙蔽的,也就是你老闆是利用你,你是不知情的,如果是這樣你不應該負任何責任。
3.詢問筆錄是辦案機關對相關人員進行詢問所做的書面記錄,在訴訟中有證據的效力。如果你在筆錄中所說的內容,你老闆不承認或是以後的辦案機關比如檢察院、法院認為有異議,會再找你核實情況或是出庭作證。
4.總之你沒有故意夥同你老闆一起實施詐騙,涉及你的問題就是如何配合辦案機關工作的事情了,也就是找你核實情況,或是讓你出庭作證而已。
放心吧沒有什麼事!
❸ 詢問筆錄能否作為民事證據
法律分析:詢問筆錄能否作為民事證據取決於是否有其他證據佐證,如果只是單純依靠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是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即便該筆錄從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合法,也不能作為民事訴訟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❹ 法律咨詢:詢問土地徵收問題
現在在全國各地都有這種現象,就是不少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資」的名義徵收大批土地,一般都會有當地村委會將所謂的「土地徵收補償協議」送到農民家中,給點錢,蓋上章了事,根本就不告訴農民補償的標准以及徵收的程序等等,實際上,不客氣的講,養肥了不少地方政府幹部。
征地主體一般就是當地鎮政府,你可以在村幹部給你的協議上看到,誰落款跟你簽協議的,誰就是征地主體。
對於征地的補償,各省市的具體標準是不一樣的,都有各自的征地補償條例或實施辦法。你可以參考「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
第三十三條 徵用土地應當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 (一)擬訂、報批徵用土地方案。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經市、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徵用林地的,應當先徵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 (二)公告徵用土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和徵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
� (三)辦理補償登記。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之日起15日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者其他有效證明,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 (四)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徵用土 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詢意見期限為15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以上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 (五)交付被徵用土地。徵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被征地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人應當自征地各項費用付清之日起30日內交付被徵用的土地。
� 徵用農民承包的土地的,應當依法辦理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手續。
� 國家依法徵用土地的,按照規定核減該幅土地農業稅和有關農產品的定購任務。
� 第三十四條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
� (一)徵用魚塘、藕塘、葦塘、灌叢、葯材地等,為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
(二)徵用果園、茶園、桑園等,為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7倍;未曾收獲的,為其同類 土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
� (三)徵用耕種不滿3年的開荒地,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4倍;耕種3年以上的,按照耕地補償。
� (四)徵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5倍。
� (五)徵用其他土地的,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2至3倍。
� 徵用林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 第三十五條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
� (一)徵用農用地的,為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4倍;
� (二)徵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的,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2至3倍。
� 徵用荒山、荒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 第三十六條 依照本辦法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 省人民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 因采礦造成塌陷需要徵用土地的補償費標准和村莊搬遷、農民安置辦法,由省人民 政府另行制定。
� 第三十七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和附著物的補償費標准:
� (一)被徵用耕地上的青苗,按照當季作物的產值補償;多年生作物,按照其年產值補償;無青苗的,不予補償。
� (二)魚苗放養2年以上的,不予補償;不足2年的,按照放養魚苗費的3至4倍補償。
� (三)用材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主幹平均胸徑大於20厘米的,按照其實有材積價值的10% 至20%補償;主幹平均胸徑5至20厘米的,按照其實有材積價值的60%至80%補償。�
(四)苗圃苗木、經濟林、薪炭林按照其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2倍補償;尚無產值的,按實際造林投資2倍補償。幼齡林、新造林按實際投資2倍補償。
� (五)房屋及其他附著物的補償費標准,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如果你對補償協議中的補償款感覺不滿意,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參照《安徽省征地補償爭議裁決辦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安徽省征地補償爭議裁決辦法》
第六條 當事人對征地補償有爭議的,自市、縣人民政府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30日內,向市、縣人民政府申請協調。
市、縣人民政府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協調完畢。協調達不成協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告知當事人申請裁決的途徑和期限。
當事人自協調不成之日起15日內,可向省人民政府申請裁決,並將申請書直接遞交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逾期申請的,不予受理。
第七條 對青苗、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准有爭議,申請裁決的,由其所有權人提出。
對土地補償費的標准有爭議,申請裁決的,由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
對安置補助費的標准有爭議,申請裁決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的,由被安置人員提出;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他單位的,由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他單位提出。
第八條 申請裁決應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的材料;
(三)市、縣人民政府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經過市、縣人民政府協調的證明;
(五)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為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請人委託代理人提出裁決申請的,應提交授權委託書、代理人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
第九條 申請書應載明下列內容:
(一)申請人的姓名、住址、聯系方法(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被申請人的名稱、住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三)申請裁決的具體事項;
(四)事實、理由與依據。
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接到裁決申請書後,在10日內進行審查,符合條件,決定予以受理的,製作受理通知書,並發送申請人;不符合條件,決定不予受理的,製作不予受理通知書,報省人民政府審定後,發送申請人。
第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自受理裁決申請之日起7日內,將裁決申請書副本發送批准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市、縣人民政府。
市、縣人民政府自收到裁決申請書副本之日起15日內,向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答復和有關證據。沒有按時提交或者不提交的,不影響裁決的進行。
第十二條 當事人認為承辦人員與裁決申請事項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裁決的,有權申請承辦人員迴避。
承辦人員認為自己與裁決申請事項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的,應申請迴避。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迴避申請應及時作出決定,並書面通知當事人。承辦人員的迴避,由承辦機構負責人決定;承辦機構負責人的迴避,由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決定。
第三章 調查和協調
第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對裁決申請事項進行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並收集有關證據。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裁決申請事項進行調查時,調查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向被調查人出示證件。被調查人應按照調查人員的要求提供有關文件和材料。
調查結束後,調查人員應製作調查筆錄,由被調查人、調查人員分別簽名或者蓋章。
第十四條 征地補償爭議裁決前,應先行協調。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協調的,在5日前將協調的時間和地點通知當事人。協調的地點盡可能在申請人的住地附近。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協調時,可以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
第十五條 協調應製作筆錄,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認為對其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錯誤的,有權申請補正。
第十六條 協調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並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協調後達成一致意見的,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製作協調協議書或者協調會議紀要,經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後生效。
第四章 裁決
第十七條 經協調,當事人對征地補償爭議未達成一致意見的,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提出如下裁決意見:
(一)市、縣人民政府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補償標准合法的,決定維持;
(二)市、縣人民政府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補償標准達到法定標准,但計算有誤的,決定變更;
(三)市、縣人民政府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補償標准未達到法定標準的,決定撤銷該征地補償標准,並責令市、縣人民政府在規定期限內依法重新確定征地補償標准。
第十八條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自受理裁決申請之日起90日內,提出裁決意見。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裁決意見的,經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30日,並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將裁決意見報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自收到裁決意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
第十九條 裁決應製作裁決書,加蓋安徽省人民政府征地補償爭議裁決專用章。
第二十條 裁決書應寫明:
(一)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工作單位和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代理人的姓名、職務;
(二)裁決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
(三)裁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四)裁決結果;
(五)不服裁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裁決日期。
第二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將裁決書直接送達或者郵寄送達當事人。
第二十二條 裁決結束後,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將與裁決事項有關的全部材料立卷歸檔。
❺ 法律咨詢~關於詢問筆錄的問題
筆錄只是書證中的一種,收集筆錄沒有時間限制。如果你覺得證人和當事人有利益關系,可以在法院開庭時提出,法院如果審查認為屬實,該證人筆錄將不予彩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❻ 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記錄怎麼寫
高中記敘文你會寫吧?寫清楚六要素,加上法律顧問給出的意見即可
❼ 民事訴訟中詢問筆錄和調查筆錄的有何區別
詢問筆錄主要是針對案件的事實部分對於當事人進行的,而調查筆錄多數是對於一些國家機關機構的一種調查取證的筆錄。
❽ 詢問筆錄能作為證據使用嗎
詢問筆錄是司法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對於證人、被害人就詢問相關內容及過程所作的文字記錄。詢問筆錄並沒有被單獨列出作為一項證據種類,是因為它只是用問答的方式體現了證人、被害人所提供的證言,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❾ 詢問筆錄的問題
這個問題要兩方面來看待:
一、剛看完筆錄沒發現什麼問題就簽字了,這時如果發現有異議的地方是可以提出並請筆錄記錄人來修改的。
二、自己已經審核沒有提出異議而簽字後已經收繳幾日的筆錄是不能修改的。
在接受詢問時,一些當事人存在息事寧人的想法,對提問不加思考草率回答,不注重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不懂得如何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導致筆錄部分內容與實際不符,甚至對自己不利。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七條公安機關對報案、控告、舉報或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主動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違反治安管理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進行登記。
第七十八條公安機關受理報案、控告、舉報、投案後,認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認為不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投案人,並說明理由。
第八十四條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的,被詢問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更正。
被詢問人確認筆錄無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詢問的人民警察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被詢問人要求就被詢問事項自行提供書面材料的,應當准許;必要時,人民警察也可以要求被詢問人自行書寫。詢問不滿十六周歲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應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到場。
❿ 社區法律顧問開展法律咨詢記錄怎麼寫
實事求是,如實記錄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