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參與信訪

法律援助參與信訪

發布時間: 2022-04-23 21:23:41

法律援助是什麼的責任

法律援助作為一種國家責任,其責任主體不應僅限於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政府,也包括國家司法機關以及所有的行政機關。
根據《民事訴訟法
一是保障律師依法援助,提高辦案質量。規范援助工作各環節辦理流程,及時指派;根據律師特長,結合當事人意願確定辦案律師;落實工作責任與案件監督管理,做好投訴處罰工作。
二是引導律師參與非訴業務,打造多樣性法援服務。引導律師廣泛開展「法律宣傳」、「法治講座」、「法律咨詢」等惠民活動;提高律師參與維穩案件調解,擔任政府、企業法律顧問的積極性;推動律師參與信訪值班及代理信訪案件的發展。
三是加強律師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加強經費保障,明確經費使用范圍和保障標准,合理確定辦案補貼;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業務培訓,完善激勵措施,提升社會影響力。確保律師在援助工作中的主力軍位置。

❷ 信訪對當地政府影響有多大

法律分析:實行信訪一票否決制。信訪「一票否決」,意味著只要本轄區內出現越級上訪或非正常群體上訪,上級信訪部門登記訪量大或造成惡劣影響等情況,該單位所有工作就被一票否決,對責任單位領導「不提拔、不重用」,甚至追究其領導責任。誠然,「一票否決」憑借其獨特的魄力,倒逼基層落實信訪維穩工作責任制,通過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有效保證政令暢通、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是一種民生之福。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❸ 信訪過後在起訴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申請法律援助與信訪無關,但是必須符合援助條件。
《法律援助條例》公民對下內列需容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❹ 法律援助中心的免費律師咨詢

以貞豐縣為例,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是免費咨詢的。

貞豐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主要職責包括:為當事人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告知當事人相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接收並轉交法律援助申請;引導當事人准備起訴、上訴、申請執行、申請再審等文書及證據材料。

宣傳《法律援助條例》和法律法規等,充分發揮律師在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優勢,為維護全縣社會穩定作出應有貢獻。貞豐縣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後將每周安排一名執業經驗豐富、善於做群眾工作、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強的律師輪流值班。

為來院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協助法院開展訴前多元化解等工作,同時指導公民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是深入推進司法利民、便民的又一創新舉措,加強了法律援助工作與人民法院工作的有效銜接。

(4)法律援助參與信訪擴展閱讀:

貞豐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設立,是為當事人提供專業性法律咨詢指導的重要舉措;是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准,司法為民的又一重要舉措。在充分保障當事人訴權、化解社會矛盾的同時,也為涉訴當事人提供及時便捷的律師公益服務,提高公民的維權能力,節約社會資源和訴訟成本。

尤其是對符合條件的申請案件及時轉送審批、辦理。在刑事申訴階段,申訴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農民工、老年人、婦女、智力殘疾等弱勢群體也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律師作為第三方參與信訪矛盾化解。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律援助中心駐貞豐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正式掛牌成立

❺ 國家信訪新規則

1.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六條、第十八條規定,越級走訪,或者多人就同一信訪事項到信訪接待場所走訪,拒不按照《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推選代表,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2.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四條、 第十五條、第三十四條和第三十五條規定,拒不通過法定途徑提出投訴請求,不依照法定程序請求信訪事項復查、復核,或者信訪訴求已經依法解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在信訪接待場所多次纏訪,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3. 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年老、年幼、體弱、患有嚴重疾病、肢體殘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4. 在信訪接待場所擺放花圈、骨灰盒、遺像、祭品,焚燒冥幣,或者停放屍體,不聽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擾亂信訪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六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違法停放屍體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5. 煽動、串聯、脅迫、誘使他人採取過激方式表達訴求,擾亂信訪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6. 聚眾擾亂信訪工作秩序,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7. 為製造社會影響、發泄不滿情緒、實現個人訴求,駕駛機動車在公共場所任意沖闖,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8. 以遞交信訪材料、反映問題等為由,非法攔截、強登、扒乘機動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時拋撒信訪材料,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以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9. 在信訪接待場所、其他國家機關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上非法攜帶槍支、彈葯、弓弩、匕首等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物質的,應當及時制止,收繳槍支、彈葯、管制器具、危險物質;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條規定的,以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非法攜帶危險物質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條規定的,以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10. 採取放火、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自傷、自殘、自殺,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和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11. 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的,以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的,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明知患有艾滋病或者其他嚴重傳染疾病,故意以撕咬、抓撓等方式傷害他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的,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

12. 採取口頭、書面等方式公然侮辱、誹謗他人,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以侮辱、誹謗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侮辱、誹謗情節嚴重,被害人要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應當嚴格執行《公安部關於嚴格依法辦理侮辱誹謗案件的通知》的規定,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外,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同時告知被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訴。

13. 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多次發送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項、第五項規定的,以威脅人身安全、發送信息干擾正常生活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14. 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六項規定的,以侵犯隱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15. 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以誣告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的,以誣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

16. 在信訪接待場所或者其他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情節惡劣,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以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17. 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故意損毀財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的,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

18. 以製造社會影響、採取極端鬧訪行為、持續纏訪鬧訪等威脅、要挾手段,敲詐勒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敲詐勒索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以敲詐勒索罪追究刑事責任。

19. 以幫助信訪為名騙取他人公私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詐騙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20. 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實施靜坐,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揚言自傷、自殘、自殺等行為或者非法聚集,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法聚集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聚集多人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擾亂國家機關正常秩序,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追究刑事責任。

21. 在車站、碼頭、商場、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或者非法聚集,以及在舉辦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或者國內、國際重大會議期間,在場館周圍、活動區域或者場內實施前述行為,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二款或者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規定的,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或者強行進入大型活動場所內、在大型活動場所內展示侮辱性物品、向大型活動場所內投擲雜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2. 在信訪接待場所、其他國家機關門前或者交通通道上堵塞、阻斷交通或者非法聚集,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二款規定的,以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聚眾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3. 在外國使領館區、國際組織駐華機構所在地實施靜坐,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等行為或者非法聚集的,應當立即制止,根據《人民警察法》第八條規定,迅速帶離現場,並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4. 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以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舉行集會、遊行、示威活動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或者在進行中出現危害公共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情形的,根據《集會遊行示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予以制止、命令解散;不聽制止,拒不解散的,依法強行驅散、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符合《集會遊行示威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對其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警告或者拘留;拒不服從解散命令,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條規定的,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以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罪追究刑事責任。集會遊行示威過程中實施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5. 實施跳河、跳樓、跳橋,攀爬建築物、鐵塔、煙囪、樹木,或者其他自傷、自殘、自殺行為,製造社會影響的,應當積極組織解救;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6.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拒不按照規定購票,或者採取其他方式無理取鬧,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以擾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27.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製造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以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投放虛假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的,以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28. 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或者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以阻礙執行職務、阻礙特種車輛通行、沖闖警戒帶、警戒區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的,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29. 任意損毀、佔用信訪接待場所、國家機關或者他人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的,以尋釁滋事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以尋釁滋事罪追究刑事責任。

30. 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的,以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追究刑事責任。

31. 通過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製作、復制、傳播有關信訪事項的虛假消息,煽動、組織、策劃非法聚集、遊行、示威活動,編造險情、疫情、警情,揚言實施爆炸、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或者自傷、自殘、自殺等,符合《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依法予以警告、罰款或者其他處罰;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有關規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在收集、固定證據後,要依法及時刪除網上有害信息。

32. 對在信訪活動中或者以信訪為名,實施本指導意見所列以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置。教唆、脅迫、誘騙他人實施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按照其教唆、脅迫、誘騙的行為處罰。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的第二章 信訪渠道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第十條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
第十一條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並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將信訪人的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信訪人可以持行政機關出具的投訴請求受理憑證到當地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的接待場所查詢其所提出的投訴請求的辦理情況。具體實施辦法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❼ 如何做好涉法涉訴接訪工作

為切實加強信訪維穩工作,解決人民群眾的信訪問題,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努力創建平安前旗、和諧前旗,根據《信訪條例》和《科右前旗信訪問責暫行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結合前旗實際,特製訂本暫行辦法。

一、民意訴求表達的原則

便民原則,各級行政機關要為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提供便利條件。

依法原則,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解決信訪人的訴求。

疏導教育原則,指做好說服、解釋和思想政治工作,疏導群眾情緒,對群眾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其知法、守法、依法信訪,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解疑釋惑、提高認識,理順情緒、凝聚民心,防止矛盾激化。

二、信訪人范圍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三、信訪形式

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

四、健全民意訴求表達方式

(一)公布有關信息

第一條 向社會公開信訪機構的通訊地址、電子郵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第二條 在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第三條 建立科右前旗信訪信息系統,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絲線互聯互通。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及時將信訪人的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方便信訪人查詢。

(二)完善旗級領導接待群眾來訪工作制度

第一條 本辦法中旗級領導包括旗委各書記、各常委,人大各主任,政府各旗長,政協各主席,以及公、檢、法主要領導。

第二條 旗級領導接待工作在旗委、政府的領導下,由農牧民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組織實施。

第三條 農牧民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要把旗級接待領導的姓名、職務、工作分工、接待時間等及時通過媒體向全社會公布。

第四條 每個工作日安排一名旗級領導到農牧民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坐班接待來訪群眾,每位旗級領導全年接待來訪群眾不少於10個工作日。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律師參照旗級領導接待安排,與旗級領導一同接待來訪群眾。

各部門領導隨時協同旗級領導接待來訪群眾。

第五條 因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接訪的,由四大班子辦公室負責通知本部門其他級領導代替履職。

第六條 接訪領導負責當天信訪案件的處理工作,由農牧民調處中心一同與領導接待工作人員,並將信訪問題和處理情況反饋給包鄉、包案領導。

第七條 對已經研究確定解決的信訪事項,包鄉、包案領導要親自督促落實,一包到底,確保問題及時解決,直至矛盾化解。

第八條 旗級包鄉領導及時跟蹤督辦,並協助包案領導做好群眾穩定工作,做到息訴罷訪。

第九條 涉及多個部門的群眾訴求事項,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接待領導可以組織多個部門聯合接待、多名領導共同接待等方式研究解決,也可以組織召開協調會議研究解決或呈報旗委、政府主要領導閱批處理。

第十條 農牧民調處中心對旗級領導接待群眾來訪工作情況,案件處理情況定期進行通報。

(三)建立蘇木鄉鎮辦事處(場)領導接訪制度

第一條本辦法中鄉級領導包括蘇木鄉鎮辦事處(場)的黨委、黨工委班子成員。

第二條 每個工作日安排一名鄉級領導坐班接待來訪群眾。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鄉級領導一同接待來訪群眾。

第三條 接訪領導負責當天信訪案件的處理工作,並將信訪問題和處理情況反饋給包嘎查村領導。

第四條 對已經研究確定解決的信訪事項,包嘎查村領導要親自督促落實,一包到底,確保問題及時解決,直至矛盾化解。

第五條 旗級包鄉領導及時跟蹤督辦,並協助包案領導做好群眾穩定工作,做到息訴罷訪。

(四)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信訪職能

第一條 政法機關要配齊配強執法監管部門工作力量,認真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

第二條 人大機關、紀檢監察機關信訪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辦理人民來信來訪。

第三條 工會、婦聯、團委等群團組織、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在反映訴求、公開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重大矛盾糾紛的平息化解作用。

第四條 法律服務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發揮法律法規的解疑釋惑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人民群眾走依法維權的路子,通過司法調解、行政仲裁和開庭審理等途徑來解決其合理訴求。

❽ 如何對信訪人開展思想疏導

一、為了全力做好信訪維穩工作,提案人建議我們的信訪工作人員遵循以下原則:
1、感情原則。
對於歷史遺留問題信訪人員,要態度誠懇地聽取他們的訴求,心平氣和地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情暖信訪人員。更重要的是要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才能充分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真實感受他們的訴求,也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同時要關心他們的家庭情況及生活情況,幫助他們想辦法出點子,力所能及解決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切實解除信訪人員的思想疙瘩。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他們採取過激行為。
2、研究原則。
要抱著認真學習的態度,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和專業業務知識的學習,熟悉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協調、化解矛盾的能力。研究以前有關的各種文件檔案、報告、資料,分析過去政策與現實政策之間的關系和矛盾,研究以前的各種處理措施,找出處理方法的不合理性和合理性。在必要時還需向有關專家請教,聽取他們意見,了解其他地方類似問題的處理方法,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通過研究學習,才能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成因正確了解,提出的解決辦法才能科學可行。
3、及時原則。
信訪人員長年上訪,很多已經身心疲憊,所以非常希望盡快得到解決。接訪人員由於長年接訪,都是一個主題、同一群人,也會感到厭煩。因此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時,要體現及時性。這個及時性並不是馬上就解決問題,而是針對他們每次上訪反映的情況,要及時按照政策規定進行答復,答復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要有利於情緒的疏導,即使不能馬上答復的,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答復時間,講究誠信。千萬不能採取拖延戰術。拖延戰術會逼迫他們採取過激行動,導致問題進一步復雜化。
4、特殊原則。
既然是歷史遺留問題,多年都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沒有達到息訪目的,那就有它的特殊性,要麼政策不配套,要麼措施難以落實,要麼是隨著時間變化,過去的處理方法與現實問題不適用等等。歷史遺留問題,往往難以在現實的政策中直接找到解決的依據。因此一定要針對上訪訴求中的合理成分,參考過去和現有政策,立足於當前,以特殊問題特殊對待的思路,找出一個既不違背現有政策又能解決問題的特殊解決辦法。
5、大局原則。
歷史遺留問題之所以長時間難以得到處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連鎖反應,會影響社會穩定。在重點疑難歷史遺留問題中,群訪的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不同時期的政策辦法不一,新舊矛盾交織,涉及前後政策區別問題,涉及歷史與現實的差異問題。因此在具體進行處理時,要從大局出發,集思廣益,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努力使處理工作不再產生新問題、新矛盾,不再製造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二、努力化解重點疑難歷史遺留問題的建議:
1、加強領導,落實領導責任,強化齊抓共管。
建立領導幹部「對口解題」機制,專門建立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的專屬機構,確保重點突出、責任到人、工作到位,由區政府領導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和業務骨幹集中定時辦公,做好日常歷史遺留問題督辦工作。對復雜疑難的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可建立專門的黨政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政府領導召集人大、政協、紀委、兩院、律師等成員,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群眾信訪積案,歸根結底要落實到解決問題。
①定責任。
對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分類梳理甄別,按難易程度建立台賬,確定全區性、一般性和部門街道不同級別的歷史遺留問題,按照輕、重、緩、急,一一落實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②定機制。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從群眾反映強烈、願望迫切的歷史遺留問題入手,對具備條件的歷史遺留問題及時解決;對暫時解決有困難的歷史遺留問題,創造條件解決;對因客觀原因一時解決不了的歷史遺留問題,制訂詳細的解決方案,並向群眾承諾,限期解決;對影響大、牽涉面廣的歷史遺留難題,根據「一個遺留問題、一個解決方案、一名包案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解決期限」的工作思路,建立領導責任制,抽調精幹力量,倒排時間計劃,分類採取限時辦結,直到歷史遺留問題完全化解。
③定獎懲。
出台相關獎懲機制,把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幹部使用、亮相排位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對在化解歷史遺留問題中成效突出的幹部,進行提拔重用;對破解歷史遺留問題不力的單位和幹部,在全區范圍進行通報批評和誡勉談話。
2、完善信訪公開聽證評議機制。
為化解重點疑難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一個辯理析法、澄清事實、明辨是非的平台。雙方當事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相互辯論,搞清是非曲直,從而為化解矛盾、息訴罷訪找到突破口。各有關職能部門在聽證會期間應組成包括由群眾代表、涉事單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人員的評議委員會,協同辦公,公平、公正、公開地處理信訪歷史遺留問題,實現部門之間相互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避免相互推諉的現象,增強處置糾紛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高辦事效率。充分尊重信訪人員的知情權和發言權,讓其陳述自己的訴求、事實和理由。
各評議委員應該真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和主張,有理當堂辯,是非大家評,把問題擺在明處,把觀點亮在桌面,增加公開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工作的透明度。對聽證評議委員會作出的處理意見,相關職能部門應由專人負責去落實辦理,信訪工作人員應進行督辦,及時反饋。同時應繼續做好信訪人的思想疏導工作,幫助其解開思想疙瘩,穩定其思想情續,最大限度的化解其重復上訪、越級上訪。
3、強化各級司法機關接受群眾告訴、申訴及處理案件的責任和能力,由司法機關承辦歷史遺留問題,依法解決。
設立專門的告訴申訴案件受理機構,擴大訴訟受理范圍,對關繫到民眾生活的案件可以考慮緩收、減收或免收訴訟費。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力量對司法機關的監督,組織社會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中心對重點疑難歷史遺留問題從法律層面上進行法律援助。增加司法機構的資源投入,樹立司法機構的權威、公信力,把社會矛盾的解決從行政救濟渠道引導到司法渠道。
4、依法規范歷史遺留問題信訪工作秩序。
一方面要健全在處理信訪問題工作中,要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無論是什麼人,因為何種事,凡發生違法行為,都應受到法律追究。對歷史遺留問題信訪事項處理不當,應解決且有能力解決而遲遲不給解決,造成不良影響的,應予以追究。
另一方面,對信訪人員反映的問題有理或部分有理,但以種種理由提出過高要求的,要明確告知政府政策底線、確保處置政策一致性,盡快打消其無理的念頭。
對不斷纏訪、鬧訪的信訪人,對串聯組織大規模越級正常訪或非正常訪的組織者要依法處理;對已有明確結論,在解決問題後承諾息訪,又以同一訴求纏訪、鬧訪的信訪人,對信訪事項完全無理的,以赴省進京訪、進京非正常訪不斷纏訪、鬧訪、滋事,擾亂社會秩序的信訪人員,要及時收集固定證據,堅決依法打擊處理。
5、對反映的問題有理或部分有理,但以種種理由提出過高要求的,要明確告知政府政策底線、確保處置政策一致性,盡快打消其無理的念頭。
對不斷纏訪、鬧訪的信訪人,對串聯組織大規模越級正常訪或非正常訪的組織者要依法處理;對已有明確結論,在解決問題後承諾息訪,又以同一訴求纏訪、鬧訪的信訪人,對信訪事項完全無理的,以赴省進京訪、進京非正常訪不斷纏訪、鬧訪、滋事,擾亂社會秩序的信訪人員,要及時收集固定證據,堅決依法打擊處理。
6、引入第三方介入化解機制。
歷史遺留問題的形成,往往非一日之過。形成過程極為復雜,有些問題形成的時間早,政策變化快,信訪人訴求各有不同,不少信訪人在法院終審判決、信訪程序終結後,未達到預期的目的,仍不斷向政府提出各種信訪理由。且隨著其信訪經驗、「怨氣」的日積月累,一些信訪人的思想越來越偏執,對政府部門的政策解釋不信任、思想勸導不配合、經濟補償不滿足,越來越以自我主張為中心,呈現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上訪勁頭,造成這些人在法律上已經定性、程序上已經終結、經濟上無法滿足、心理上無法疏導,最終導致信訪人多年來未能徹底息訪罷訴。
由於政府部門在政策、法律層面上已無繼續解決問題的空間,而客觀上又無法使信訪人事息人寧、安居樂業,這就迫使我們在進一步強化黨政一把手在維穩信訪工作第一責任的同時,要尋找一條政府可以信任、信訪人能夠接受的「暢通信訪渠道」,構築預防矛盾升級的第二道防線。
配合政府做好信訪人的思想疏導、政策解釋工作,設身處地地結合信訪人的實際情況,給予必要的生產生活幫助,並配以必要的社會輿論,使信訪人感受到政府、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並逐步引導其以平和、豁達的心態對待人生、對待社會,撫平信訪人內心的委屈感,消除對政府、對社會的不信任感,幫助其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
通過對歷年來的信訪歷史遺留問題積案的排查分析,多數歷史遺留問題信訪積案化解難點在於難以做通信訪人的思想工作,而信訪人對政府工作人員多年來純粹從政策解釋的角度已經厭倦,往往持不信任的態度和抵觸的情緒。
三、對此有必要引入具備以下條件的第三方人員參與歷史遺留問題信訪積案的化解工作。
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人士;
2、對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比較熟悉的;
3、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公正正派、具有奉獻精神的;
4、熟悉本地區社情民意,具有較高威望和影響力,會做群眾工作;
5、工作耐心、細致、樂於助人的,具有一定調解能力的人士。重點選擇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知名律師等信訪人所認可且威望較高、公道正派的人員,
建立第三方人員資源庫,詳細記載各第三方人員所在區域、工作單位、工作經歷、社會影響力等情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各歷史遺留信訪積案的不同情況,選擇最佳第三方人士作為調解員,制定解決方案,藉助第三方人員的威望和影響,通過深入、耐心、細致的工作,使歷史遺留問題信訪積案得到化解或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❾ 如何發揮律師在社會穩定中的作用3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律師提供法律服務有其獨特的間接性作用,可以通過向廣大群眾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促進社會事務依法而行,進而間接性的作用於整個社會和諧穩定的運行秩序。筆者結合近年來佛山市司法行政機關一些經驗做法,就引導律師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法律服務進行一些思考。
一、司法行政機關引導律師參與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的一些探索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就是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近年來,佛山市司法行政機關積極引導律師隊伍發揮職能優勢,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群體性事件化解、群眾上訪疏導工作,主動為農民和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代理重大糾紛案件,及時化解基層社會矛盾,消除不穩定隱患,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加強律師隊伍管理工作,提高律師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法律服務的自覺性。通過開展律師集中教育整頓、律師所規范化建設等一系列活動,建立律師執業公示、誠信記錄、質量監督卡等制度,規范管理律師的執業行為,促進了我市律師行業誠信自律執業行為。及時將各級政府和政法部門的一些政策性文件印發到各律師所,引導律師在辦案中把好尺度,努力與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引導律師發揮專業優勢,為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創造良好法制環境。一是圍繞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法律咨詢活動。二是抓好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全市律師所通過學校建立共建單位,由律師擔任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律咨詢進校園和法律援助進校園活動等形式,積極做好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工作。三是抓好農村、社區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法制教育。推薦律師充實普法講師團隊伍,巡迴到農村、社區和民營企業廣泛開展「法律進萬家」活動,提高群眾的法律素質。四是利用現代媒體進行普法宣傳。全市律師所利用佛山有線電視《法制視窗》欄目平台,採取以案說法的形式,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活動。
(三)組織律師協助政府信訪部門做好群體性上訪的疏導工作。近年來,該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律師依法參與信訪,各法律援助處、公職所積極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律師參與信訪工作。主要承擔四項工作任務:1、按照有關要求接訪,為上訪人員提供法律咨詢,引導上訪群眾循法律渠道解決問題;2、接受信訪部門委託,參與重大疑難信訪案件的法律論證,提出法律建議;3、對上訪人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無理上訪戶的息訪工作;4、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上訪者,引導其按照規定程序申請法律援助。
(四)引導律師代理有關敏感案件和及時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糾紛。佛山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積極引導律師代理有關敏感案件,如因房屋拆遷、企業關停並轉、職工下崗安置、非法集資、軍轉幹部和復員退伍軍人再就業、基層政權民主選舉、拖欠工程款、勞動報酬而引發的糾紛等,要求律師注意從維護穩定大局出發,堅持政策導向,及時採取安撫措施控制事態發展,並從法律的角度說服雙方依法、理智的解決矛盾糾紛。
(五)組織律師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把矛盾糾紛引入正常司法程序解決。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市、區、鎮(街道)三級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為主體,縱橫結合,網路化、社會化的法律援助機構體系。近年來,全市法律援助機構為150000多名群眾解答了法律咨詢,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11000件,受援群眾12000多人。
二、律師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法律服務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近幾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引導律師發揮職能作用,參與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一些部門對律師參與維穩工作有偏見。(二)公民法律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法律援助的層面有待進一步拓寬。(四)律師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意識有待增強。
三、進一步推動律師參與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的思考
(一)充分認識律師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作用。當前,我國重要的政治任務就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律師作為法律秩序的捍衛者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者,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發揮其在廣大人民群眾和政府之間的橋梁作用,積極疏導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律師的歷史使命。
(二)律師加強自律,積極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高質優效法律服務。律師在辦理重大群體性糾紛案件時,既要講法律,又要講政治,講穩定,正確處理好講法律與講穩定的關系,注重社會效果,多向當事人解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主動做好當事人的思想穩定工作,引導群眾通過協商化解矛盾或依照法律規定程序解決糾紛,防止當事人採取過激行為影響當地社會秩序的穩定。
(三)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要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積極引導律師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法律服務。
一是要加大對律師參與維穩工作情況的宣傳力度。二是要加強對律師參與維穩工作的政策性指導和信息傳遞。三是要建立健全律師參與維穩工作機制。四是要加大嚴肅查處律師的違法違規行為。

❿ 怎麼信訪最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具體負責信訪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的行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四)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處理;

(五)研究、分析信訪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六)對本級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信訪工作進行指導。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

第八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

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行政機關給予獎勵。

第二章 信訪渠道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第十條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

第十一條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並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將信訪人的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信訪人可以持行政機關出具的投訴請求受理憑證到當地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的接待場所查詢其所提出的投訴請求的辦理情況。具體實施辦法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第三章 信訪事項的提出

第十四條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十五條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並遵守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規定。

第十六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第十七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有關機關對採用口頭形式提出的投訴請求,應當記錄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第十八條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第十九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四章 信訪事項的受理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第二十二條信訪人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以外的行政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登記;對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對不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的機關提出。

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

第二十四條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由所涉及的行政機關協商受理;受理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決定受理機關。

第二十五條應當對信訪事項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分立、合並、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受理;職責不清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機關受理。

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時,可以就近向有關行政機關報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主管部門;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

行政機關對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不得隱瞞、謊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緩報。

第二十七條對於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依法及時採取措施,防止不良影響的產生、擴大。

第五章 信訪事項的辦理和督辦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

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 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發現有關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督辦,並提出改進建議:

(一)無正當理由未按規定的辦理期限辦結信訪事項的;

(二)未按規定反饋信訪事項辦理結果的;

(三)未按規定程序辦理信訪事項的;

(四)辦理信訪事項推諉、敷衍、拖延的;

(五)不執行信訪處理意見的;

(六)其他需要督辦的情形。

收到改進建議的行政機關應當在30日內書面反饋情況;未採納改進建議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於信訪人反映的有關政策性問題,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提出完善政策、解決問題的建議。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在信訪工作中推諉、敷衍、拖延、弄虛作假造成嚴重後果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就以下事項向本級人民政府定期提交信訪情況分析報告:

(一)受理信訪事項的數據統計、信訪事項涉及領域以及被投訴較多的機關;

(二)轉送、督辦情況以及各部門採納改進建議的情況;

(三)提出的政策性建議及其被採納情況。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二)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四)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收到的信訪事項應當登記、轉送、交辦而未按規定登記、轉送、交辦,或者應當履行督辦職責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負有受理信訪事項職責的行政機關在受理信訪事項過程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收到的信訪事項不按規定登記的;

(二)對屬於其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機關未在規定期限內書面告知信訪人是否受理信訪事項的。

第四十三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在辦理信訪事項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推諉、敷衍、拖延信訪事項辦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內辦結信訪事項的;

(二)對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投訴請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或者有關情況透露、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信訪事項過程中,作風粗暴,激化矛盾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對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隱瞞、謊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緩報,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

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信訪工作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條 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信訪事項的處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信訪條例》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