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與法律援助
⑴ 信訪過後在起訴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申請法律援助與信訪無關,但是必須符合援助條件。
《法律援助條例》公民對下內列需容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⑵ 幫助信訪人員寫訴狀收取費用是違法么
法律援助組織和相關人員擅自收費則是一種違規違法行為,
法律援助是享有國家對法律援助組織和機構辦案補貼的法律公益活動,被援助對象可從這種法律公益活動中無償收益。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的規定。因此,法律援助組織和相關人員擅自收費則是一種違規違法行為,應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⑶ 信訪案件領司法救助金後還能上訪嗎
信訪案件領取司法救助金後還可以繼續上訪,但是得到司法救助金後一般都會簽訂協議,申請人應當接受國家司法救助金後不再以同一案件或者事由上訪,簽訂協議後會對此案件有約束力。
1,信訪是兩級信訪制,如對縣一級信訪局意見不服的可以向市一級信訪局要求復查,市一級信訪局作出的意見為終結信訪意見,即使不服也不能上訪了。
2,在目前情況下,沒有人會遵循這種信訪程序的,而是目的不達,信訪不止。有些人乾脆不走基層信訪部門,直接到省里、北京上訪的人很多。
3,因拆遷的問題上訪的人很多,政府會重視的。如果你覺得要盡快解決問題,可以選擇往更高一級政府上訪的途徑。
【(3)信訪與法律援助擴展閱讀】
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它應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1、司法救助的申請 關於申請,一般情況下都包括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根據各地的不同實踐亦採用了書面和口頭形式。具體到司法救助,作者認為應當採用書面申請一種形式,因為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是權力機關,由其實施的救助應當具有嚴肅性和嚴格性,並應符合節約人民法院人力資源的原則。當事人符合司法救助條件,請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救助時,除了應當提交書面申請並寫明申請理由外,還應提供相關證明,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此證明應有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出具。
2、司法救助的審查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由受理該案的審判人員負責審查,既要審查申請人申請救助的理由是否成立,屬不屬於應當給予救助的范圍,又要審查申請人符不符合救助的經濟條件和訴訟能力條件,並且有沒有法定證明機關的證明文件。經過審查,符合救助條件的,由審判人員提出同意意見,經庭長審核同意後,報主管副院長審批,其中申請減、緩、免交訴訟費,數額較大的,報院長審批。對申請不符合條件的,發出不予司法救助通知書。
3、司法救助的實施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申請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應根據其申請救助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救助措施。具體辦法是,由受理申請的審判人員在審查同意後,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內容製作或者減、緩、免交訴訟費的通知,或者是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通知,或者是建議公安機關調查取證的通知,經主管領導審核同意後,申請救助的當事人持該通知到相應部門辦理救助事項。
4、司法救助被拒絕的申訴 當事人接到不予司法救助的通知後,可以申訴。申訴應當向同一人民法院提出。原因是,司法救助的條件一般比較明確,審判人員經審查後,大多都能做出正確判斷。也有少數審判人員可能因其他原因導致誤斷。在此情形下,給予當事人一次補救的機會也就足夠了。這樣也有利於當事人快速解決問題。
⑷ 法律援助是什麼的責任
法律援助作為一種國家責任,其責任主體不應僅限於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政府,也包括國家司法機關以及所有的行政機關。
根據《民事訴訟法》
一是保障律師依法援助,提高辦案質量。規范援助工作各環節辦理流程,及時指派;根據律師特長,結合當事人意願確定辦案律師;落實工作責任與案件監督管理,做好投訴處罰工作。
二是引導律師參與非訴業務,打造多樣性法援服務。引導律師廣泛開展「法律宣傳」、「法治講座」、「法律咨詢」等惠民活動;提高律師參與維穩案件調解,擔任政府、企業法律顧問的積極性;推動律師參與信訪值班及代理信訪案件的發展。
三是加強律師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加強經費保障,明確經費使用范圍和保障標准,合理確定辦案補貼;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業務培訓,完善激勵措施,提升社會影響力。確保律師在援助工作中的主力軍位置。
⑸ 怎樣一級一級信訪
法律分析: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管轄層級,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第十條 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
第十一條 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並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將信訪人的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信訪人可以持行政機關出具的投訴請求受理憑證到當地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的接待場所查詢其所提出的投訴請求的辦理情況。具體實施辦法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⑹ 信訪對當地政府影響有多大
法律分析:實行信訪一票否決制。信訪「一票否決」,意味著只要本轄區內出現越級上訪或非正常群體上訪,上級信訪部門登記訪量大或造成惡劣影響等情況,該單位所有工作就被一票否決,對責任單位領導「不提拔、不重用」,甚至追究其領導責任。誠然,「一票否決」憑借其獨特的魄力,倒逼基層落實信訪維穩工作責任制,通過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有效保證政令暢通、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是一種民生之福。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⑺ 信訪工作與司法調解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三者相互聯系,又相互關聯。綜治主要涉及社會綜合治理,面比較廣,在鄉鎮一級一般將綜治與信訪聯合辦理。信訪主要涉及對群眾來信、來訪的接待和處理,一般包括政策咨詢、求決等。司法工作主要涉及矛盾調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工作。三項工作都涉及矛盾的排查與調處,以人民調解為主要方法,必要時使用司法手段。信訪主要是引導群眾的合理訴求,暢通群眾與政府之間的交流渠道,避免矛盾激化,從而維護社會安定、和諧。
⑻ 怎麼才能獲得法律援助
您好。求助者可到信訪、勞動保障部門和法院所設立的申請受理點進行申請,也可到鄉鎮、街道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委、殘聯、高校等組織所設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或在村(居)委會設立的法律援助聯絡點進行求助。
先由單位或所在的街委、村委出具生活困難的證明,然後到所在地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辦理;是否符合條件由法律援助中心審定。
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特殊的刑事案件。
(1)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2)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3)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4)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5)公證證明;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申請人必須以書面形式提出,並載明以下事項:
(1)申請人基本情況;
(2)申請人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
(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申請法律援助應提交的材料:
(1)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暫住證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
(2)有關單位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的證明;
(3)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4)法律援助中心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請人為未成年人或無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監護人代為申請。代申請人應提交有監護權 資格的證明。
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申請人應當辦理如下手續:
(一)申請人必須如實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
(二)遞交相關證件和證明證據材料;
(三)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事實和相關情況;
(四)出具授權委託書,明確表示所需法律援助形式,授權事項和范圍、期限等等,並在 授權書上簽名或蓋章;
(五)與法律援助機構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明確規定雙方權利義務;
⑼ 如何推進群眾依法信訪,依法維權,依法處置歷史遺留問題
推進群眾依法信訪,依法維權,信訪工作人員應遵循:感情原則;研究原則;及時原則;特殊原則;大局原則。
依法處置歷史遺留問題需要做到:加強領導,落實領導責任,強化齊抓共管;完善信訪公開聽證評議機制;強化各級司法機關接受群眾告訴、申訴及處理案件的責任和能力,由司法機關承辦歷史遺留問題,依法解決;依法規范歷史遺留問題信訪工作秩序;對反映的問題有理或部分有理,但以種種理由提出過高要求的,要明確告知政府政策底線、確保處置政策一致性,盡快打消其無理的念頭;引入第三方介入化解機制。
⑽ 申請法律援助的步驟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內律師,為經濟困容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