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律師制度
㈠ 我國歷史上第一批律師,是什麼時期出現的呢
今天中國社會的律師及律師制度,是西方舶來品。實際上,中國古代社會只有訟師並無律師的。那麼,這一職業是如何傳入我國的?在我國的成長與演變過程中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接下來我們就進行一個簡單的爬梳。
北洋法政學堂畢業生合照
當然,律師與訟師由於業務上的相同之處與職業上的相似性,並不是絕對對立的兩種職業。這兩種職業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形成了近代中國律法史上獨有特色的社會景觀。
㈡ 北洋政府於1912年公布希么標志著中國律師制度的產生和起步
《律師暫行章程》。
2012年是中國建立律師制度100周年。100年前,在辛亥革命的推動下,北洋政府於1912年9月16日公布了《律師暫行章程》,這標志著律師制度在我國正式誕生。
伴隨著對共和制度的嚮往,律師制度的出現廢除了封建法律工作由官員擔任的傳統體制,邁出了社會追求司法獨立和公平的重要步伐。
回顧和總結中國律師制度的百年發展歷史,對於加強我國律師制度和社會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擬在2012年適當時間舉辦高峰論壇,以紀念中國律師制度建立100周年。
(2)我國律師制度擴展閱讀:
近現代律師制度和律師業在中國的出現的背景:
近現代律師制度和律師業在中國的出現,包含了一場由外而內、由表及裡地用西方現代意義的「律師」重塑和更新中國本土「訟師」意涵的變革活動。傳統中國雖然也曾使用「律師」一詞,而且在功能上也有職業形態相似的「訟師」,但是它們之間的含義畢竟有根本的不同。
近現代意義上的「律師」,是近現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之一,它以保障人權、體現司法民主和法治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
而在傳統中國社會,「訟師」又被貶稱為「師爺」、「訟棍」、「刀筆吏」等,是不敬「道德文章」、專長於「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辯」的道義小人,在法律文化上缺乏價值正當性。
㈢ 我國律師制度的推行是在哪個時期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後成立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曾命令法制局審核復呈《律師法》(草案)。1912年,北洋政府頒布了《律師暫行章程》,共38條,對律師制度作了具體規定。這是我國第一部律師法,並標志著我國律師制度的建立。自1917年以後,該章程曾多次修改,1927年,國民黨政府沿襲北洋政府的律師制度,公布《律師章程》廢除了《律師暫行章程》1935年,正式開始起草《律師法》,該法於194年正式公布實行。同年,國民黨政府頒布了《律師登錄規定》和《律師懲戒規定》,1945年又頒布《律師檢核辦法》等,使律師制度逐漸規范化[12].
㈣ 我國律師制度是一元還是二元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7
㈤ 簡述我國律師管理體制的特點
我國律師管理體制自新中國律師制度設立以來,大體經歷三種形態。
(一)單一的行政管理體制。主要是在建國初期和律師制度恢復之初。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發出了《關於取消黑律師及訟棍事件的通報》,宣布取締了舊中國的律師制度。1954年7月,司法部又發出《關於試驗法院組織制度中幾個問題的通知》,指定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沈陽等大城市率先進行法律顧問處試點。這一時期的法律顧問處都在大中城市設立,隸屬於律師協會管理,律師協會設在司法行政機關內,同時沒有全國性律師協會,律師是國家幹部。這種管理體制從形式上看,雖然律師協會直接管理律師,但不是帶有自律性的行業管理,而是行政的管理。1979年7月,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對辯護列出專章規定,為律師制度的恢復提供了法律依據。1980年8月,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規定律師的執業機構是法律顧問處,法律顧問處受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和領導,法律顧問處按行政區劃設立,為國家事業單位,律師為國家法律工作者。《暫行條例》也對律師協會作了專門規定,第一次從法律上確立了律師協會作為律師行業性組織的地位、組織機構和作用,不再沿用建國初期律師協會隸屬於司法行政機關的做法。但由於當時律師制度處於恢復重建時期,全國律師數量不多,普遍建立律師協會的條件尚不成熟,已經建立的律師協會多是設在司法行政機關的律師管理部門內,與律師管理部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律師協會的領導大多由司法行政的領導兼任,不能獨立發揮行業管理職能。這種體制大約延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二)司法行政為主導,律師協會為輔的律師管理體制。-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律師制度恢復重建工作基本完成,全國縣一級行政區域普遍建立了法律顧問處(後更名為律師事務所),律師隊伍有了空前的發展。
(三)司法行政機關監督、指導下的「兩結合」管理體制。
㈥ 關於律師制度
新中國律師制度恢復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79年9月司法部恢復重建,1979年12月9日司法部發出一個通知,就是關於恢復律師制度的通知。1980年8月26日,五屆人大常委會的《律師暫行條例》,我國律師第一次有了一部法規來規范律師的職業行為,規范律師的組織。從那一年開始,全社會才知道有了律師這一職業,
㈦ 律師制度的律師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律師制度起源於西方商品經濟的興起、民主與法制的進步和人權保障、實現司法正義的法治思想,故而律師職業價值顯然也源於商品經濟、民主與法律制度和法治思想。而在西方國家,律師職業價值的核心精神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忠誠原則,強調的是律師的忠誠義務,體現的是律師的誠實觀念;另一是正義原則(公益原則),強調的是律師的保障人權、維護社會正義的公益義務,體現的是律師的正義觀念。這是西方律師文化之源,是律師職業倫理的核心精神,也是律師職業的「精髓」。在國外,律師是一個很古老的服務行業,律師也是一個受有尊重的職業。
中國律師制度和現代律師職業完全是從國外移植來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舶來品」。作為一個舶來品,中國律師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在我國,律師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是一個高深莫測的職業,但是老百姓普遍認為:律師就是打官司的。還有相當大一部分人認為:律師是幫壞人說話的人。這些話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因為他們對中國的律師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缺少必要的了解和認識。那麼,律師的價值又是什麼呢?難道就只是打官司時充當代理人嗎?當然不是。我認為,西方律師文化、律師職業倫理的核心精神、律師職業的價值追求,對我們是有重要借鑒價值的,中國律師應當圍繞「忠誠」與「正義」這兩個基本理念,構建中國律師文化、律師職業價值的核心精神,而且這種精神應為律師群體所共有,成為指導和支配律師行為的思想意識。
㈧ 我國律師的管理體制是什麼
我國律師管理體制是在中國司法行政部門指導和監督下的行業管理制度,我國《律師法》規定「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而「律師協會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 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這是《律師法》第37條予以確定的,並且規定全國設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地方律師協會,設區的市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地方律師協會。協會是律師的管理機構,律師必須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師協會成為協會成員,並按照律師協會章程,享有章程賦予的權利,履行章程規定的義務。
㈨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具體如下:
1、律師應當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從業的基本要求。律師通過執業活動,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2、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律師的合法權益。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應當依法維護律師的執業權利;
3、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建立健全律師表彰獎勵制度,根據有關規定設立綜合性和單項表彰項目,對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法治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律師進行表彰獎勵。
【法律法規】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第六條 申請律師執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三)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
(四)品行良好。
實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前取得的律師資格證書,在申請律師執業時,與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享受國家統一司法考試有關報名條件、考試合格優惠措施,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其申請律師執業的地域限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申請律師執業的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參加律師協會組織的實習活動,並經律師協會考核合格。第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受過刑事處罰的,但過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開除公職或者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第十條 律師執業許可,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縣)司法行政機關受理執業申請並進行初審,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審核,作出是否准予執業的決定。
㈩ 中國大律師的我國現代律師制度的發展
光緒32年(1906年),修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編定了《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其中完全吸收了西方律師制度的經驗,對律師的資格、申請手續、宣誓手續、原被告律師的責任等都作出了規定。
1912年,北洋政府頒布了《律師暫行章程》,共38條,對律師制度作了具體規定。這是我國第一部律師法,並標志著我國律師制度的建立。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廢除國民黨政府的偽法統的基礎上,律師制度也開始逐漸建立。至1957年,全國已有19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律師協會,並有專業律師2572人,兼職律師350人
1957年反右斗爭的擴大使第一代新中國的律師蒙受了深重的災難。大多數律師僅僅因為曾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而以為「喪失階級立場」、「為壞人說話」為由而被錯劃為右派。從這個時候開始,新中國的律師制度實際上已名存實亡。至文化大革命時期,公、檢、法均被徹底砸爛,律師制度更是盪然無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民主法制開始真正進入一個創建和發展時期。1979年《刑法》、《刑事訴訟法》等七個重要法律問世,為我國律師制度的重建提供了法律根據。
1980年,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要發展律師隊伍,從而對促進律師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律師暫行條例》,該條例共分4章21條,其中對律師的任務、權利、資格、工作機構等作出了詳盡的規定,並為規范我國律師的迅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6年5月15日經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正式通過《律師法》。共53條,對律師的執業條件、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的業務和權利義務、律師協會、法律援助、法律責任等均作了規定。該法的頒布是我國律師法律制度逐漸完善的一個重要標志。
截止1997年4月底,全國律師已達10多萬人,截止1996年11月底,北京共有3105名律師,律師事務所257家。上海市有律師4800餘名,律師事務所261家,他們受聘擔任了2萬余家企事業單位的法律顧問,千餘家外商企業的法律顧問,一年內辦理各類法律事務涉及的財產標的超過一百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律師大約有20多萬人,其中執業10年以上的律師在11萬人左右,並且還以每年10%的速度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