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和律師管理工作
1. 法律援助管理人員和法律援助服務人員的特徵區別是什麼
我是做法律援助的,按我自己的理解,主要區別就是服務對象的不回一樣,法律援助管理人答員主要面對的律師、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其它法律援助服務人員,而法律援助服人員主要是面對群眾,法律援助申請人員和受援人。工作職責也不一樣,管理人員主要職責是制定並組織實施本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並對法律援助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案件質量、人員服務水平進行監督,並負責各法律援助機構的組織、人員建設,是工作規則的制定者。法律服務人員主要職責是服務群眾,是法律援助各項工作具體實施者,受法律援助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
2. 法律援助是什麼的責任
法律援助作為一種國家責任,其責任主體不應僅限於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政府,也包括國家司法機關以及所有的行政機關。
根據《民事訴訟法》
一是保障律師依法援助,提高辦案質量。規范援助工作各環節辦理流程,及時指派;根據律師特長,結合當事人意願確定辦案律師;落實工作責任與案件監督管理,做好投訴處罰工作。
二是引導律師參與非訴業務,打造多樣性法援服務。引導律師廣泛開展「法律宣傳」、「法治講座」、「法律咨詢」等惠民活動;提高律師參與維穩案件調解,擔任政府、企業法律顧問的積極性;推動律師參與信訪值班及代理信訪案件的發展。
三是加強律師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加強經費保障,明確經費使用范圍和保障標准,合理確定辦案補貼;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業務培訓,完善激勵措施,提升社會影響力。確保律師在援助工作中的主力軍位置。
3. 法律援助是什麼和律師的區別是什麼
一、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 1、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3條規定,訴訟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1)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3)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4)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5)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6)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 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7)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 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8)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11)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12)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13)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14)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四條規定,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經審查符合規定條件的,依規定決定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 二、法律援助,是指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 1、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對下列6種事項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2、受理法律援助的機構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或發放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主要區別:司法救助的范圍只限於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法律援助的范圍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和非訴訟調解;司法救助是緩收、減收或免收訴訟案件的訴訟費,法律援助是減收或免收法律服務費。
4. 什麼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5. 法律援助是律師還是法律援助的職能
不一定。法律援助不一定全部是律師,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工作者(不持有律師執業資格證)亦可以接受司法機關的委託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具有公益性質,由財政撥款購買法律服務,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一般是生活困難)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律師或者法律工作者的補貼由司法局發放。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6. 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的區別
二者不一樣,區別在於:
1、性質不同
法律援助中心是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的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2、援助與服務對象不同
法律援助對象是符合《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條件的公民。
法律服務所的對象是基層政府機關、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合夥組織以及公民。
3、提供援助與服務的人員身份不同
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或安排執業律師對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基層法律事務所指派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幫助。
4、收費情況不同
接受律師提供的法律援助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接受法律服務所中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服務需要支付費用。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第二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本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第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依照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面向基層的政府機關、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合夥組織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
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或者鄉鎮、街道司法所的委託,協助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第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第八條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規范的名稱和章程;(二)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規定條件、能夠專職從業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三)有固定的執業場所和必要的開辦資金。
7. 法律援助的律師如何有哪些規定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的律師是提供法律援助是不收費的,律師提供法律援助,可以享有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補貼。法律援助本質是一種司法救濟行為,辦理這類案件明確禁止收取當事人任何費用及財物。規定有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8. 法律援助律師是否算真正的律師在業務能力上是否一定有巨大差距
法律援助律師分為狹義和廣義。
廣義的法律援助律師主要指接收法律援助中心指派辦理案件的社會律師。
我想你問的應該是後者,就是我這樣的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法律援助律師並沒有寫進《律師法》,所以這也是外人疑惑的地方(尷尬的表情)。
就河北來說,法律援助專職律師主要要求:編制在司法局、工作一年以上、通過司法考試。
我直接回答問題吧
1、是否算真正的律師?
算。首先,和普通律師一樣需要首先通過司法考試(現在叫法考);其次,在職業過程中和普通社會律師享有相同的訴訟權利和履行相同的訴訟義務。
要說差別呢?就是不能收錢,是為特定經濟困難對象服務(具體范圍較大,各地也不同,不展開說)
2、業務能力上是否一定有巨大差距?
不一定。具體來說:
法律援助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民事——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人身損害;刑事——未成年犯罪。
各地法律援助宣傳程度不一樣,人員配備也不盡相同。
有的縣區法律援助中心只有一個律師,行政和業務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多數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行政事務上(接收援助申請,指派律師,管理日日常工作)。
我見過有的縣區援助律師整年的沒有辦過一個案子,這對於社會律師來說就餓死了,但法律援助律師是財政供養的,倒也無礙。
有的縣區援助律師力量雄厚,宣傳又到位,甚至形成了專業的團隊。其辦案數量絲毫不亞於社會律師,在熟悉的專業領域,其專業能力甚至遠超一般的社會律師(比如勞動爭議)。
就我們中心來說呢,有兩個援助律師和四五個法律援助工作者(就是具備一定的法律業務能力但尚未通過法考,可以辦理民事案件)。我們在勞動爭議案件和人身損害案件上有非常成功的案例,自認為並未比一般社會律師差到哪裡去。
不過現如今,上面有意讓我們重管理輕辦案,不知將來業務水平是不是會退化……
9. 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暫行管理辦法的辦法細則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律師應當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和有關基層法律服務業務的規定,積極開展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年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辦理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案件。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年度工作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數量及分布等實際情況確定。
第四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應當接受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接受受援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通過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
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到指派通知後,應當在24小時內,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安排合適人員承辦。
第六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在接受案件指派後的3個工作日內與受援人或其法定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簽訂委託代理協議。
第七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日常業務工作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時,可以將當事人的有關案件材料轉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進行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做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第八條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承辦案件的需要,依照司法部、律師協會有關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規范的要求,盡職盡責地履行法律服務職責,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第九條對重大、復雜、疑難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組織集體研究,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對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進行監督,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糾正。
第十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自法律援助案件辦結後15日內,應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提交下列承辦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審查;對於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要求其改正:
(一)法律援助指派函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批辦單;
(二)委託代理協議及其他委託手續;
(三)起訴書、上訴書、申訴書或者行政復議(申訴)申請書、國家賠償申請書等法律文書副本;
(四)會見委託人、當事人、證人談話筆錄及其他有關調查材料;
(五)答辯書、辯護詞或者代理詞等法律文書;
(六)判決(裁定)書、仲裁裁決書、調解協議或者行政處理(復議)決定等法律文書副本;
(七)結案報告;
(八)其他與承辦案件有關的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15日內完成審查,並將材料退還,由承辦人員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負責歸檔保管。
第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30日內,向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支付辦案補貼。
第十二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發現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列舉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由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核實,決定是否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採取對結案材料審查、辦案質量反饋、評估等方式,督促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盡職盡責地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確保法律援助服務的質量。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指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斷提高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維護律師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五條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行業處分。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協會應當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訴查處制度。對受援人或者相關部門的投訴,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並告知其查處結果;經調查,認為對被投訴人應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及時向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第十七條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本機構工作人員、指派社會組織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司法部負責解釋。
10. 法律援助是干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