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困境兒童思考建議

法律援助困境兒童思考建議

發布時間: 2022-04-25 22:01:13

A. 論保護我國弱勢群體的幾點建議

論我國弱勢群體的人權保護

[摘要] 社會弱勢群體的存在是任何社會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對待社會弱勢群體也就成了任何社會都不能迴避的重大課題,將弱勢群體的人權保護納入法律的視角,是法學研究義不容辭的責任。保護弱勢群體,首要的任務是將弱勢群體的人權實證化為法律權利。本文從弱勢群體的界定、弱勢群體的困境、弱勢群體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完善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的制度和對弱勢群體人權保護的建議等方面簡單論述弱勢群體的人權保護。
[關鍵詞] 弱勢群體 ; 人權 ;法律保護
一、弱勢群體的界定
弱勢群體,也叫社會脆弱群體、社會弱者群體,弱勢群體根據人的社會地位、生存狀況而非生理特徵和體能狀態來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個虛擬群體,是社會中一些生活困難、能力不足或被邊緣化、受到社會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稱。
所謂「弱勢群體」至少有三層含義:1,他們的現實生活處在一種很不利的狀況之中,從更現實的意義上來說,就是其物質生活的貧困狀態。弱勢群體中的一些人,連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2,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國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個人的地位、個人從社會中能夠得到的報酬,更多地取決於個人的努力。這樣的機制有助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同時會對個人造成極大的壓力。而弱勢群體則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的地位,造成這種劣勢地位有社會的原因,如社會的制度安排;也有個人的原因,如身體的原因、受教育程度的原因等。3,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他們也處於弱勢的地位,這主要表現在他們表達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強勢群體雖然可以動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影響公共輿論,影響政治家的態度,甚至可以影響選舉過程,影響政府的決策。但是他們掌握的資源很少,盡管可能人數眾多,但他們的聲音很難在社會中表達出來。說句老實話,如果政府和媒體都不為他們說話,他們自己很難有效地表達和追求自己的利益。
弱勢群體分為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兩類。前者淪為弱勢群體,主要是在正常化的社會環境里產生的現象,是因為自然和個人因素造成的,其構成主要是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精神病患者等。他們是傳統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對他們的社會支持主要是滿足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後者則主要是社會制度變遷、社會結構轉型導致的,其構成主要是失業者、貧困者、下崗職工、災難中的求助者、農民工、非正規就業者以及在勞動關系中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對於這一類弱勢群體,社會支持則主要是增加個人權利、提高個人能力和改變社會環境。[1]
二、弱勢群體形成的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而成為相對強勢或弱勢的群體,他們的產生是與社會轉型期經濟發展和階層分化密切聯系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社會轉型的必然產物,是發展的必然性代價。
(一)社會存在隸屬關系
並不單單身份關系存在隸屬關系,某些契約關系同樣可以產生隸屬關系。勞動關系即屬此例,雖然勞動者有出賣或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自由,但是這種自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為了擺脫這種「悲苦」的境況,勞動者通常是成為一名被僱傭者,由此僱主獲得了對勞動力的支配權,同時,也獲得了對勞動者的支配權,隸屬關系也就形成了。因此,在這隸屬關系中,受僱傭者就往往成為了弱勢群體,沒有太多的權利,生活也沒有什麼保障。
(二)不合理的社會結構
在斷裂的社會中,由於資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差別,城鄉之間難以融合、共存於同一系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兩個彼此分立的體系,甚至可以說它們處於完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國現階段城鄉二元對立就是這種斷裂的實在狀態。弱勢群體的存在是與城鄉二元結構的不合理、不公平相聯系的。
「我國長期形成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結構是由一系列具體制度建立起來的,包括:糧食供應制度、戶籍制度、教育制度、就業制度、副食品與燃料供給制度、醫療制度、養老保險制度等等,這十幾種制度性差異,使得不同身份的人在社會中享有的待遇截然不同。其中,戶籍制度、就業制度、社會保險制度相對而言更為關鍵,它們將中國農民置於二等公民的境地。」[2]對農民利益的制度性安排的不公平,是造成農村社會弱勢群體長期不能擺脫貧困的重要社會原因。
(三)經濟力量的差距造成貧富差距的增大
在原始社會以後,貧富差距始終與人類相隨,在現代社會,隨著具有強大經濟力量的壟斷組織的出現,現實社會中與之相對應的其他經營管理者和消費者的經濟力量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經濟的全球化,一方面把有些社會階層迅速拉入世界體系中;另一方面又把有些社會階層排斥在發達體系之外,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經濟信息化和全球化網路經濟的發展,使世界正在迅速演變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知識經濟的出現,則更加拉大了高知識階層與普通階層在經濟和社會上的差距。
(四)社會保障機制、社會救濟機制的缺失
在歐美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時間較長,在發展的早期社會問題就已經充分暴露,貧困人口大量涌現,失業問題、養老問題相當嚴重,並且引發了社會動盪。為此,西方國家不斷探索對策,從濟貧政策到社會保險機制,從俾斯麥到英國工黨、從美國羅斯福新政到瑞典的福利社會,最終形成了完整的社會救濟福利制度。中國則由於工業化起步較晚,社會保障機制、社會救濟機制很不完善,不能完全覆蓋到各個角落,使得貧困人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於是弱勢群體大量產生。
三、弱勢群體的困境
(一)城市貧困人口就業層次低,最低生活保障難以實際享受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由於市場競爭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改革的利益與改革的成本在社會各階層分攤不均,社會財富分配失衡,貧富差距大,從而使部分城市貧困人口的生存狀況不斷惡化,有些連基本的生存問題都沒有解決。首先,大多數城市弱勢群體成員被排斥在正規就業部門之外,從事非正規就業。當前我國非正規就業形式尚不穩定和規范,普遍存在就業環境差、市場風險大、就業收益微薄、就業保障不力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致使城市弱勢群體雖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但生活狀況都沒有隨經濟的發展而得到相應的改善,弱勢的地位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其次,雖然我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滿足城市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需求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一制度仍然存在著缺陷,我國城市貧困線定的偏低,不能滿足城市貧困家庭的需求,使得貧困家庭很難提高自助能力,加上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線在實際執行時非常嚴格,條件很苛刻,因此保障范圍難以擴大到所有的救助對象。[3]
(二)農民及農民工的困境
在我國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下,受自然、歷史、技術、政策等原因的影響,農業已成為效益最低的弱勢產業,從而導致農民的家庭經濟狀況積弱難返,農民工也是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戶籍制度束縛下形成的一種就業弱勢群體,屬於一種由經濟和社會雙重因素造就的社會邊緣群體。
1.我國每年都要出現數百萬的失地農民,由於很多失地農民缺乏必要的非農產業謀生的技能,加上征地補償中還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現象,他們的生產、生活面臨著極大的困難。由於他們的經濟收入嚴重偏低,所以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極為低下,因而疾病的發生率較高,但大部分農民難以支付巨額的醫葯費,這嚴重影響著農村人口的健康。他們面臨的困境還有教育的問題,從現在情況看,在農村由於諸多原因,貧困農民及其子女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中處於弱勢地位。
2.「農民工雖然脫離了傳統的土地保障的范圍,但是農村戶口的標識阻礙著其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城市社會對他們是經濟吸納,社會拒入。農民工從事的只能是技術要求低、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苦、報酬低廉的工作。還享受不到有城市居民身份的工人所能夠享受到的各種福利待遇,而且離開土地後的農民工在城鎮就業體系中總是處於不利的地位,存在巨大的事業風險。」[4]
總之,他們的處境是十分艱難的,各方面都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三)保護弱勢群體立法層次低
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立法主要由弱勢群體保護專門立法、涉及弱勢群體法律保護的法律條款以及其他相關行政規章等組成。目前,我國弱勢群體及與保護弱勢群體相關的專門立法尚未出現,例如農民工群體,這使得這些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會因為法律空白而無法得到有效維護,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群體最需要法律的保護,但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任何保障;法律援助的立法層次也不高,在我國法律援助最上位的法律規范是行政法規:《法律援助條例》。而在國外,人們對法律援助的重視已經提升到了以憲法規范來加以保障的高度,如義大利1949年憲法第24條規定:「貧困者有在任何法院起訴和答辯可能性,應由特別制度保障之。」
法治的內在品質要求對所有人不能有任何歧視,予以平等對待,人權的基本價值就是要求對所有人予以普遍的尊重和保障,弱勢群體在社會關系中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對於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存在的困境,國家應該高度重視起來,建立、健全弱勢群體權益保護體制。
四、完善弱勢群體權益保障制度
(一)弱勢群體的權利應得到保障
人權,即人的權利,是作為人享有或應當享有的權利。其目的是在於維護人類的尊嚴。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共同組成人類社會,依照他們的共同本性,人們彼此之間就應當是平等的、自由的,都應當享有生存的權利和過上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權利,無論是社會的強者還是社會的弱者都是人權的主體,都應當享有平等的人權。弱勢群體是社會上最脆弱、最容易被忽視、權利最易被踐踏的人群,只有弱勢群體的權利得到了現實的保護,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人權的普遍化。「作為人權發展形態的自由權、社會權、發展權,後一種人權形式都是在超越前一種形式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後一種形式都是對前一種形式的揚棄。在從自由權到社會權再到發展權的發展歷程中,體現在其中的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也從低級階段逐步走向高級階段。」[5]
由此可見,保護弱勢群體就是保護他們獲得充分、自由、安全、穩定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權利。當代人權的主要內容是生存權和發展權,即讓所有人都過上體面的生活,讓所有人對未來都抱有真實的期待是最低限度的人權標准。
(二)對弱勢群體的保護,無論通過何種力量,都離不開法制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立法機關在保障社會弱勢群體人權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目前我國各個部門法在其法律規范中都體現著保護弱勢群體的內容,例如憲法、婚姻法、教育法、民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但從系統性、整體性和實踐性來說,對弱勢群體的立法保護離現實生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老百姓在許多情況下很難體會到法律對弱勢群體實際保護的精神。雖然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由於經濟、政治和社會關系的復雜化,各種利害關系的制約,以及腐敗的蔓延使法治的平等精神在法律適用中大打折扣,直接的表現就是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真正有效的保護。
1.加強立法,完善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更多的只是在政策層面上保護弱勢群體。而要真正的保護弱勢群體,首要的是「有法可依」,所以,加強立法,是保護弱勢群體的關鍵所在。
立憲保護弱勢群體,加強對弱勢群體基本權利的確認和保護。雖然我國現行憲法第33條第3款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並且憲法第二章具體規定了公民應該享有平等權、政治權和自由權,物質保障權、教育、科研、文化的權利等,對婦女、兒童和老人保護等基本權利。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新問題,即便在具體的法律操作中,許多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也得不到保障。
憲法保護弱勢群體人權的本質是體現憲法的公平、平等原則。平等權是法制國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權利之一。從立法上看,法律給予每位公民的權利都是平等的,即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時,在法律面前,人的實際身份、地位、經濟狀況、勞動能力、健康情況是不被考慮在內的,是抽象的「人」,即憲法學上所稱的「形式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只是消極地保障人們有一個平等的起點,而忽視了站在起點上的各個人具有先天的和後天的差異的存在,弱勢群體的「弱勢」特質在「形式平等」條件下也被抽象的普遍人格所遮掩,他們在形式上獲得了和其他人同樣的平等權利。「社會弱勢群體往往因自身的「弱勢」特質而缺乏享有自由和權利的手段。純粹形式平等的結果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現實上的不平等狀況,導致了一些人的基本權利流於形式,因為憲法是我國的母法,是根本大法,因此有必要將保護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寫入憲法當中。」[6]
完善針對特定弱勢群體的專門保護法律。在完善現有的專門立法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其他特定弱勢群體的專門保護的立法。同時,由於弱勢群體的多樣性和變動性,對某一弱勢群體的保護,不是某一部法律就可以解決的,需要各部門法的綜合協調,甚至應當在條件成熟之際制定統一的弱勢群體權益保障法。
2.加強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是保護弱者,救濟窮人,從而維護弱者基本生存權的重要制度。然而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社會保障制度,缺乏對弱者保護的人權理念,致使我國弱勢群體中的農民、農民工等被排除在社會保障之外。這與《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規定的「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的內容是不相符的。一個健全的、覆蓋全社會的社保體系,是弱勢群體問題得以解決的根本出路。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已基本確立,但覆蓋面窄,層次單一,嚴重製約了其功能發揮。
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四個部分。社會救濟主要是面向貧困者;社會保障主要是面向工薪勞動者;社會福利主要是面向全體公民;社會優撫主要是面向軍人。新中國自成立至今,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社會保障體系。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新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急需出台。
(1)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多層次的社會保險體系。養老保險應以制度建構為重點,逐步實現普惠式的國民養老金與差別性的職業養老金制度,考慮到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可以採取靈活的多元制。盡快確立涵蓋所有非農產業勞動者的工傷保險制度,重點建立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重大疾病保障機制以及相應的社會救助制度。
(2)建立社會救濟制度。由該制度具體規定對公民在遭受災害或生活發生嚴重困難的情況下,建立災民救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救濟、城鄉特困人員救濟等制度。
(3)建立社會互助法律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具體規定由不同的社會組織建立起成員間的相互幫助的制度。加大社會救助的力度,為弱勢群體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廉價住房、低價醫療等全方位的社會救助。
3.加強司法,完善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
(1)弱勢群體的權益容易受到傷害,而「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所以,司法保護是保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一道重要防線。現實中,弱勢群體權利受到侵害難以保護的情況並不鮮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即使建立了一整套有關公平競爭的法規和政策,也會有部分社會成員由於受其本身各類條件的限制,經常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比如有些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等,盡管有了專門保護這類人的權利的法規,但憑其本身的能力去實現其權利的手段卻不具備。因此,除了有法可依以外,對社會上處於不利競爭地位者的權利保護還需要有一套實現其權利的有效機制。」[7]這里的重要機制之一就是憲法司法機制。由於我國缺乏憲法司法保護機制,我國弱勢群體的權利救濟往往極其困難,有時弱勢群體的一項權利保護不足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其它許多權利的實現。加強對我國的弱勢群體憲法司法保護。從我國目前侵害弱勢群體的案件來看,大多數涉及對公民的憲法權利的侵害。因此,憲法保護是對弱勢群體保護中最有利的方式之一,可以消除對弱勢群體的歧視,確保一個公平、公正的體制環境。
(2)在對弱勢群體提供司法保護方面,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即訴訟成本過高的問題。當弱勢群體權益被侵犯時因沒有能力支付昂貴的訴訟成本而無法尋求司法的保護,如此,司法對弱者的保護只是一種可能性卻無法及時轉化為現實性。所以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就應該在簡化程序、便利訴訟和減少訴訟成本方面探索出路,使弱勢群體能夠消費得起法律這一生活必需品。為此,我國的民事簡易訴訟程序應該完善,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國外的「小額訴訟」和非訟司法程序的創設等有益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在完善司法救濟程序的同時還要完善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是現今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一項司法制度。在我國,法律援助制度雖已初具雛形,但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需要完善的地方。
4.加強行政建設,完善政府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職能。
要切實轉變政府觀念,要完善並落實好現行的社會保障政策及法規,強化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努力擴大就業,促進弱勢群體擺脫貧困;組織相關部門和學者加強對保護弱勢群體基本理論與政策化研究,探討解決方案,完善現有的政策體系;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對侵害弱勢群體合法利益的行為要嚴肅查處;設立專門的救助機構,建立專門的救助基金,專款專用,嚴格管理等,建立多層次的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格局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建立起使勞動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補,難有所助,安居樂業的社會保障體系。
一言以蔽之,在社會轉型的今天,必須高度重視弱勢群體的現狀、特徵和法律保護問題,正確看待弱勢群體,充分認識保護弱勢群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借鑒國外弱勢群體保護的先進經驗,又要在我國自己的建設中摸索前進,切實保護好弱勢群體各方面的合法權利,構建一個和諧社會,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弱勢群體的人權保護是憲法價值的應有之義。法價值的實現是以人為最終歸屬,只有在法的價值轉化為主體的現實滿足之後,法的價值才會能說真正實現。憲法自誕生以來,人們給它下了無數的定義,但其中有一點從來就是完全一致的,即憲法是人們自由的憲章,是人權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憲法的產生過程由一種理念升華為憲法規范的過程,是人權由應有權利轉化為法定權利的過程,人權孕育了憲法,憲法內容是以人權理念為核心來展開的,自然也就成為文明進步憲法所要實現的根本價值目標。「人權得到最切實的保障,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個根本目標,也是它的基本標志之一」。[8]這是憲法保護弱勢群體人權的理論基礎,也是憲法保障人權終極價值的必然要求。
在人類的精神家園,總是彌漫著濃重的「類」的情懷,愛己之心,應當推及同類,這是人類特有的人文情懷,如果你關愛自己,那麼你不得不關愛整個人類,不得不關愛整個人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弱勢群體。

參考文獻:
[1]李彩虹.《法治社會下弱勢群體的基本人權保障分析》[J].理論月刊,2005,(1)
[2]張曉玲.《社會弱勢群體權利的法律保障研究》[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78.
[3]易永生.《經濟論壇》[J].2007,(2):87-93
[4]萬鄂湘.《市場經濟與弱勢群體權利保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235
[5]牛犁耕.《論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N].河南大學學報,2005-2-23(1).
[6]法治斌.《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24.
[7]李林.《法治社會與弱勢群體的人權保障》[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268.
[8]林來梵:《從憲法規范到規范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198.

B. 我是否符合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中國傳統文化中,婦女是成年女子的通稱。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年滿18歲的女青年也可稱婦女,18歲以下稱少女,14歲以下稱幼女,7歲以下稱兒童。法律上並沒有相關規定,可以說,所有女性在法律上都可以認為是「婦女」。
經濟困難這個指標是需要戶口所在地或者你居住的社區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深圳市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申請人;或勞動者前6個月工資低於2640元,請求追討欠薪或工傷賠償的。「農民工」追討欠薪和工傷賠償兩類案件無需提交經濟困難證明。
(專項法律援助的標準是沒有這么嚴格的)

其實法律援助有很多種途徑,法律援助處,專項法律援助,各有不同的標准,根據你的題述,你是不是在婦幼兒大廈法律援助室那邊咨詢了?

《深圳市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無償法律援助:
(一)符合本市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
(二)申請事項依法在本市審理或者處理;
(三)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第十三條經濟困難標准由市政府根據本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並發布。
經濟困難標准不得低於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第十四條人民法院依法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偵查機關被第一次訊問後或者自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即可申請法律援助,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前六個月平均月工資在本行政區域最低工資標准兩倍以下的勞動者,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但應當提供收入水平證明。
第十五條對因情況緊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或者涉及人數較多的案件,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受理並先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六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就法律援助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直接決定予以辦理。

C. 法律援助,家庭類的.

你爸爸打你媽媽是不對的,離婚可不是兒戲,其傷害遠遠不值財產那麼簡單,還有親情,精神傷害等等,他留給人的決不會是美好的回憶和光明的未來。對一個家庭來說一定要慎言離婚二字,人在這個世界相識是緣分,能成一家人更是一種割不斷的親情,要好好呵護,失去很容易,得來卻不宜。
你爸爸有你爸爸的難處,多理解他,給他信心,幫他走出困境,多勸勸他。畢竟這個世上你們是他最親的人,你們是他生命的支柱,不要讓他垮掉。

如果你外公外婆是在你爸媽結婚後幫忙出錢買的房子,那些錢只能算贈與,歸你爸爸和你媽媽共有,離婚中一般平分;如果是結婚前給的,歸你媽媽所有。至於你們兩個,已經不是兒童(14歲以下),判給誰,法官一般會尊重你們個人的意見,同時考慮你媽媽帶你們兩個有沒有條件。
多想辦法幫你爸爸走出困境,勸你爸爸不要達你媽媽,不要動不動就想到讓他們離婚,離婚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離婚也割斷不了你們的親情,血緣。珍惜這份親情,時間和你們的努力會改變很多東西的。

D. 法律援助問題。

那就起訴離婚,你弟弟多大了?你媽媽起訴離婚以及要你弟弟的撫養權,分割財產,大體這三項。還有實施暴力的時候記得報警,有傷去醫院看傷,虐待兒童,對於你媽媽離婚及要回你弟弟撫養權有好處。

E. 如何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治屏障

現狀:未成年人保護還存在薄弱環節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需要國家、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名公民的自覺行動,但歸根結底要靠法治來保障。」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表示,目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治保障還不夠健全,一些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問題十分突出。例如,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缺失,容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對象;父母嚴重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虐待子女,行政和司法缺乏有效的發現和干預機制;校園內的體罰、虐待、性侵事件時有發生;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屢禁不止;網路不良信息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有立法方面的原因,如一些法律沒有明確保護未成年人的義務主體和法律責任;也有法律實施方面的原因,特別是一些行政部門不能完全做到依法辦事。對此,要努力構建涉及未成年人的法治體系,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個法治環節共同推進。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表示,從當前情況看,未成年人教育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夠均衡,學校法制教育重視不夠,家長在教育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社會教育缺乏系統規劃等等。對此,要健全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推進家庭教育科學化是基礎,落實素質教育是關鍵,補齊社會教育短板是保證。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教授說,過去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回家會變壞,現在卻發現孩子在家裡更容易變壞。因為虛擬世界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和人格的影響甚至超越了某些家庭教育的影響,有必要將社區和虛擬空間納入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的范疇。
針對一些地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形式不重實效的問題,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提出,應當通過動漫、微電影、網路視頻等傳播方式豐富教育手段,切實增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司法:設置重重「防火牆」
在未成年人保護上,各地公、檢、法、司主動回應社會關切,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雲騰說,1984年10月,上海市長寧區法院創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少年法庭,開創了少年司法的先河。近年來,該院建立完善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制度、未成年人心理干預機制、未成年人安置培訓基地等,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雜志社總編輯劉桂明對安徽省池州市公安局創建的「平安校園」服務平台表示贊賞,目前池州市5所大中院校、79所中學、232所小學、171所幼兒園,以及公安、教育、食品葯品監督、城管等部門都接入了「平安校園」服務平台,做到了「沒有被邊緣的學校,沒有被忽視的隱患」。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史衛忠表示,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和「標簽效應」,同時給予外來涉罪未成年人平等的司法保護,2004年起,上海市檢察機關將辦案專業化與幫教社會化相結合,建立起一套多方參與的涉罪未成年人社會觀護體系,走在了全國前列。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陳連福表示,目前,刑訴法規定的限制適用逮捕措施、社會調查、合適成年人到場、社區幫教等制度在執行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達成共識,協調一致。建議建立多部門橫向聯系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溝通意見,促進對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的全程化和有效性。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坦言,近期發生的南京母親餓死女童案件,廣州親生母親長達七八年虐待親生女兒致死等案件,說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特別是監護監督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為加強對處於困境的未成年人的權益保障,民政部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擬於今年出台指導性意見,建立未成年人監護行政監督干預與司法裁判銜接工作機制。
制度:親職教育、干預、監護制度一個都不能少
與會者認為,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我國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有些規定零散、缺乏剛性,難以發揮作用,像親職教育、干預制度、國家監護制度等都需要提上議程,制定出台,發揮效用。
北京市海淀區法院院長魯為說,「問題少年」大多是「問題父母」的產物,許多犯罪少年家庭「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因此,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家庭親職教育制度,即明確規定青年夫婦在做父母之前和犯罪未成年人的父母,必須接受相關培訓,以切實提高其在養育後代、科學教育方面的能力,強化其監護責任。
「還應當建立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制度。」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指出,面臨生存困難、監護困境和成長障礙的未成年人權益遭受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將流浪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問題納入了政策議程,應該以此為基礎,將監護干預的對象從流浪未成年人擴大到整個處於困境的未成年人,為處於監護缺失或監護失當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性監護指導、補充性監護干預、替代性照料撫育等社會保護服務,幫助未成年人過上穩定的生活。
全國婦聯協調處處長張彥紅主張建立國家監護制度。她說,我國立法比較強調親屬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但是對監護人監護能力的規定卻不甚明確,對公權力介入監護的舉措規定得不具體,對有過錯監護人的懲戒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雪梅也表示,我國法律規定,在法定監護人死亡或者喪失監護能力,又沒有其他人員擔任監護人的情況下,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擔任監護人。這一規定已嚴重脫離社會實際,建議取消,建立國家監護制度。國家監護制度應當規定,民政部門對監護人監護有困難的,應當提供必要幫助,保障監護職責實現;對監護人死亡或者喪失監護能力,又沒有其他人員可以委託監護的,由民政部門直接擔任監護人,以充分體現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職責。
立法:找出短板,打上「補丁」
盡管我國已出台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且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繼承法、收養法等都對未成年人保護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但與會人員認為,現有法律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打上「補丁」。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雜志社總編輯牛凱表示,未成年人介於兒童和成年人之間,已具備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增強等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利因素。因此,在相關立法中應當明確對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教育的內容,通過預防未成年人被害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止未成年人從受害者向犯罪者「惡逆變」。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吳宗憲提出,依據法律,未成年犯罪人會被取消學籍。這一規定還有待完善,建議修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時,在取消學籍之前設置法定的警告、訓誡程序,提醒學生如果不懸崖勒馬,將面臨開除學籍的後果。這種程序的設置,可以促使不良未成年人停止不良行為,為其繼續接受學校教育提供緩沖。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綜合處處長趙海表示,我國應當制定專門的兒童福利法,建立適度普惠的兒童福利制度。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秘書長馬國華對此表示贊同,並提出了具體的制度設計:明確兒童福利管理機構,改變目前機構分散、職能分割的局面;明確兒童福利案件處理程序,兒童醫療保障制度、安置措施以及社會力量參與兒童福利的途徑等。
馬國華還主張,最高人民法院應盡快出台司法解釋,提高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法律責任意識。對未履行或未恰當履行監護責任的監護人,依法撤銷其監護資格。具體內容應當包括:在未成年人監護缺位情況下,確定成年人監護職責主體;明確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主體;在離婚案中增設未成年人需求和家庭情況的評估。
黃爾梅提出,被害人是未成年人,侵害行為尚未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屬於自訴案件,但是如果侵害者是該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的,由誰來提起訴訟?誰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馬國華的建議是,賦予未成年人獨立的訴權。
馬國華還建議,通過立法或司法解釋,為依法保護被性侵的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新的刑法修正案有望在今年出台。目前較為便捷可行的方法是制定「刑法修正案(九)」時,廢除嫖 宿幼女罪;將強 奸罪名中幼女的年齡提高到16歲,同時增加對未滿16歲男童侵害的規定;擴大對猥褻的懲戒范圍;增加兒童色情製品的內容。

F. 在農村有房有車,現在失業,孩子住院經濟困難,打官司能申請法律援助嗎

申請法律援助是你的權利,你當然是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只要你在農村村委會可以出具經濟困難證明,那都是可以的,司法局法律援助科只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審查。

G. 司法救助的條件都有哪些如何申請司法救助

一、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

(1)殘疾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

(2)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3)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特困定期救濟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4)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5)確實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二、救助申請由當事人向辦案機關提出;刑事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條件的近親屬提出。申請一般採取書面形式。確有困難,不能提供書面申請的,可以採用口頭方式。申請人一般應提交以下材料:
1、救助申請書;

2、申請人有效身份證明;

3、實際損害後果證明;

4、生活困難證明;

5、其他與申請救助有關的證明材料。

生活困難證明,由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其所在單位出具。生活困難證明應當如實載明申請人的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家庭人均收入等具體情況。

H.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家長應該怎麼做

將家庭教育入法,將家庭教育由傳統的「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意義深遠。通過制度設計,夯實教育百年大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小家推動大家,以家風養成推動民風、社風建設。家庭教育將不再是學校教育的附庸,家長不是成長教育的旁觀者,通過立法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真正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加強頂層設計,指引家庭教育方向。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此次,家庭教育促進法採取了狹義的概念,明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之所以如此,聯想近年來「教育內卷」「學區房」「教育公平」「課外培訓」等教育熱門話題爭議不斷,便可了解頂層設計的深意。要知道,這些市民、網友熱議的話題背後折射的是整個社會的家庭教育焦慮。通過立法有利於幫助家長化解教育焦慮提供指導性意見。首先,在家庭教育內容上,強調立德樹人、良好品行習慣養成為主,遵循未成年人成長規律;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指引父母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包括加強親子陪伴,發揮父母雙方的作用,言傳身教,尊重差異,平等交流等;再者,在教育理念上,著重強調家長要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真正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多方綜合施策,共育百年樹人偉業。解決家庭教育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除了立法之外還涉及到執法、司法以及全民法治理念等,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教育行政部門、婦女聯合會等應統籌協調社會資源,協同推進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家庭教育指導機構、社區家長學校、文明家庭建設等多種渠道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各地教育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努力解決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薄弱環節,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唯有如此,才能將依法教育貫徹落實執行好,才能真正解決人的發展問題。

相信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即將落地落實,全社會將再次掀起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熱點內容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