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甘肅省公共法律服務實施意見

甘肅省公共法律服務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 2022-04-26 07:12:59

① 12348山東法律服務

摘要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②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是省政府組成部門,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9〕16號)和《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甘肅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省委發〔2009〕9號)精神,由原甘肅省人事廳、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整合組建的。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於2009年6月24日正式成立運行,這也是甘肅省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啟動以來第一個正式掛牌運行的政府組成部門。設立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為省政府組成部門。甘肅省公務員局、甘肅省外國專家局同時掛牌。
中文名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成立時間
2009年6月24日
級別
省政府組成部門
職責
劃入、取消、劃出、加強
內設機構數
25
人員編制
168名
官網
https://www.rst.gansu.gov.cn/[1]
廳長
周麗寧
機構領導
周麗寧,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2]

席必澤,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朱學文,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緱維藩,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巡視員[3]

劉誠,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王麗萍,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李傑,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何永強,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4]

劉效明,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巡視員[5]

職責調整
(一)劃入的職責。

將原省人事廳、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職責整合,劃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二)取消的職責。

1.取消已由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2.綜合協調外商投資企業勞動工資政策的職責。

3.制定企業懲處職工基本准則的職責。

(三)劃出的職責。

將中國公民出境就業管理、境外就業職業介紹機構資格認定、審批和監督檢查等職責,劃給省商務廳。

(四)加強的職責。

1.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加強全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和完善人才支撐體系,建立和健全符合甘肅實際的高層次人才及領軍人才的培養選拔、管理機制和制度。

2.加強統籌全省機關、事業、企業單位人員管理職責,完善勞動收入分配製度。

3.加強統籌全省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職責,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

4.加強統籌全省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整合職責,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5.加強統籌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職責,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6.加強促進全省就業職責,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促進社會充分就業。

7.加強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和協調農民工工作職責,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8.加強全省引進國(境)外人才和智力工作職責,加大引進國外智力和項目的力度,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協調各級各類回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建設,強化出國(境)培訓管理。
主要職責
二、主要職責

(一)貫徹實施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政策;擬訂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政策和專業技術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起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擬訂全省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政策,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指導市州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三)負責全省促進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全省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負責擬訂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與創業政策,加強對全省勞務輸轉工作的指導,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

(四)統籌建立覆蓋全省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擬訂全省城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政策和標准,組織擬訂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全省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編制全省社會保障基金預決算草案;參與制定全省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政策。

(五)負責全省就業、失業、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全省就業形勢穩定和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六)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省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擬訂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

(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全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制度;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負責職稱制度改革與深化工作,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博士後管理制度;負責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管理與協調工作和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選拔工作。

(八)負責管理全省引進國(境)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擬訂吸引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甘(回國)工作或定居政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來甘工作的外國專家,歸口管理全省出國(境)培訓工作,負責留學人員來甘工作有關事宜。

(九)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計劃;負責軍隊轉業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擬訂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負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十)負責全省行政機關公務員綜合管理;
擬訂有關人員調配政策和特殊人員安置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國家榮譽制度和政府獎勵制度,綜合管理政府獎勵工作並組織實施。

(十一)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省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十二)擬訂全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重大案件。

(十三)受理勞動、人事信訪事項,會同有關部門協調處理有關勞動、人事方面的重大信訪事件和突發事件。

(十四)承辦省委、省政府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內設機構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外國專家局)設25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文電、秘書、會務、機要、文書檔案、財務、政務公開、安全保密工作,負責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提案、建議的辦理,承擔機關工作的督辦落實。

(二)政策法規處(新聞宣傳辦公室)。

組織起草相關法規草案和規章;開展本系統政策研究工作;承擔重要文稿起草工作;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及政策法規匯編工作;組織開展本系統綜合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發布、政策宣傳、輿情監督和引導工作。承辦相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三)規劃財務處。

擬訂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審核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負責編制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和項目管理規劃;承擔信息項目和統計管理工作;參與擬訂全省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負責本廳專項經費的管理;承擔廳屬單位和甘肅行政學院國有資產管理和審計工作;承擔全省勞動保障目標考核工作;承擔科技項目和國際援貸款項目經費管理工作。

(四)就業促進處。

擬訂全省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全省創業、勞動者平等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流動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規范服務管理;參與擬訂全省專項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擬訂全省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擬訂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在甘就業管理政策。牽頭擬訂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政策;負責畢業生離校後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五)人力資源市場處。

擬訂全省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擬訂省內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市場准入管理制度;指導和監督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審批全省性人才交流會。指導市州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六)軍官轉業安置處(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辦公室)。

擬訂全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計劃;承擔省直機關及中央在甘有關單位軍轉安置和培訓工作,配合協調轉業幹部隨調家屬工作安置;組織擬訂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落實完善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管理服務政策,承擔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七)職業能力建設處。

擬訂全省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規劃;擬訂全省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擬訂全省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指導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制定全省企業和社會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等級鑒定考核辦法;貫徹國家職業分類、職業技能標准和行業標准,擬訂地方標准並組織實施。

(八)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

擬訂全省專業技術人員開發、管理、使用、引進政策並組織實施;承擔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規劃和培養工作;負責國家和省上各類高層次人才的選拔、推薦和管理工作;負責境內自費留學人員就業指導與推薦工作;負責擬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劃、政策並督促實施。

(九)職稱管理處(省職稱改革辦公室)。

綜合管理全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改革工作;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制度、資格考試制度、執業資格制度;統籌協調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標准;負責全省各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審核和正高級工程師的評審工作;指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定工作。

(十)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

負責全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擬訂全省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按照管理許可權,承辦全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的核准或備案事宜;擬訂全省事業單位人員公開招聘、考核獎懲制度;擬訂全省事業單位人員調配政策,承辦國家特殊需要人員的調配工作;負責省級事業單位和部屬駐蘭州地區事業單位從外地調配人員的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綜合管理省直事業單位人員公開招聘、考核獎懲等工作。

(十一)農民工工作處。

擬訂全省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對農村勞務輸轉工作的協調指導;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導、協調農民工工作信息建設。

(十二)勞動關系處。

擬訂全省勞動關系政策、勞動合同和集體合
同制度實施規范並監督實施;擬訂全省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政策,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落實企業職工離退休政策;指導全省勞動標准制定工作;貫徹落實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承辦國有企業員工的流動備案事宜。

(十三)工資福利處。

擬訂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並組織實施;綜合管理省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工作;負責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生活福利和津貼補貼的管理和完善工作;負責全省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綜合計劃管理和工資基金管理工作。負責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技術等級考核、評定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生活待遇工作並組織實施。

(十四)養老保險處。

統籌擬訂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擬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制度;負責全省企業職工離退休審批工作;指導監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業務工作。

(十五)失業保險處。

擬訂全省失業保險政策規劃、基金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擬訂失業保險費率確定辦法、基金征繳政策、待遇項目和給付標准並監督實施;擬訂失業人員疾病、生育、死亡的有關待遇政策;建立和完善失業調控、失業監測、失業預警及應急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並監督實施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的政策並監督實施。

(十六)醫療保險處。

擬訂全省醫療、生育保險政策、規劃、標准、基金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管理辦法;負責省直醫療和生育保險、公務員醫療補助、離休人員醫療費統籌政策調整和監督檢查;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葯店的醫療和生育保險服務管理、支付范圍及結算辦法;擬訂疾病、生育停工期間的津貼標准。

(十七)工傷保險處。

擬訂全省工傷保險政策、標准、規劃和基金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擬訂全省勞動能力鑒定辦法並監督實施;擬訂工傷保險定點醫療、康復和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的資格標准;組織開展工傷預防、補償和康復工作;承擔中央在甘和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傷認定工作;擬訂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非因公傷殘、死亡待遇政策和給付標准。

③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應急辦法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

④ 如何解決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的問題

欠發達來地區法律服務資源自不足的情況確實普遍存在,一方面政府應當引導法律人在該區域從業,現也有一些具體措施,如律師執業證的入門考試司法考試,欠發達地區的通過線比較低,取得資格後也只能在該區域執業,限制人員流動。另一方面,現在網路發達,具體的事務可以用互聯網方式在網上咨詢,或者一些手機APP,如口袋律師等,在客戶端一對一的與律師溝通。

⑤ 採取哪些措施,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滿意度

群眾是黨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好壞的唯一標准,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機關滿意度測評中,對我縣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滿意率為7.71%,為全市最高。與全市最低的水城縣4.40%相比高出3.31%。一下子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滿意度低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筆者進行了系列調查,總結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和症結,提出幾點建議和對策。
影響我縣司法行政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去年,全縣司法行政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認真履行職能職責,各項工作成效是顯著的,但民意調查測評結果卻很不理想,經過深入客觀調查分析,影響我縣司法行政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問題有:
一、宣傳不到位,群眾對司法行政知曉率、認知度不高,致使群眾評價偏頗。一是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較多,但對縣鄉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職責系統、全覆蓋地宣傳卻沒有,導致群眾對公檢法司的職能職責混為一談,加上平時的業務往來也使群眾誤認為司法局就是所有司法系統的總合,還有群眾認為司法局就是管公、檢、法的,或者把司法行政機關和公檢法機關等同起來,有的群眾還到司法局來投訴公檢法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把對公檢法的不滿意算在了司法局的名下。二是缺乏專門的宣傳手段和機制。沒有獨立的門戶網站、沒有專門的刊物及其他載體,更沒有專門的宣傳機構、人員和相關制度,致使群眾知曉率、認知度都較低,更導致群眾評價隨意性高。三是宣傳不到位致使群眾認知脫節。司法行政的法律援助、律師公證、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等機構都具有服務性職能,常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但是群眾卻不知曉,對這些部門服務職能的認知度,不能統一到對司法行政的良好評價上來,是間接導致司法行政民意調查不理想的原因。四是司法行政許多為民服務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進人物沒有得到較好的宣傳,沒有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和好評。
二、司法行政職能作用發揮不太好,為民服務的好事實事做得不夠好。一是在普法為基礎和依法治理為目標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只注重普法卻偏廢了依法治理。在協調整合社會力量資源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還未全面到位,致使普治整體水平還不高,因而有政協委員建議加強此項工作。普法創新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模式老套,基本處於傳統普法的狀況,普法針對性、實用性、新穎性差,致使群眾難於接受吸收,效果不太好。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僅限於單一的行業治理或單位治理,綜合治理、基層治理、專項治理還不很到位,效果也不很理想。群眾在普法依法治理中感受到的好處實惠還不多,也不深刻。二是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雖然採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糾紛得到了就地化解。但由於調解員的綜合素質能力不強和工作積極性不高以及調解員補助難到位等問題,導致出現化解矛盾糾紛不及時、調解偶有不公正、文書檔案不齊備、協議履行率不很高等問題,也是群眾不滿意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部分當事人中還未能得到法律援助,特別是在指定辯護中,由於補助少,被指派的律師例行義務性出庭辯護,工作積極性不高,深入實際調查取證做不到位致使辯護效果不佳等等,也讓一些群眾不滿意。四是在辦理公證服務中,由於公證體制機制原因、公證員奇缺、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差異、辦公條件不好等因素,導致群眾辦證不能及時獲證,辦證中沒有休息場地,辦事環境不好等,都導致了群眾不滿意。五是在法律服務中,部分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誠信建設還不是特別到位,服務群眾的思想、作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個別人員誇大其詞、私自受案,甚至還有一些冒充律師的黑律師更是作虛假承諾,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律師聲譽,也是他們對司法行政機關不滿意的一個因素。六是在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中,由於服刑人員很多都受好逸惡勞思想的影響,不肯吃苦,還想掙大錢,結果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釋解後,仍然挑挑揀揀,長時間不能就業。刑釋解教人員由於其特殊經歷,社會對他們存有偏見,致其就業困難、生活舉步維艱。也致使一些人員不滿意。
三、諸多客觀因素長期制約司法行政各項工作的更好開展,也是導致群眾不滿意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人員編制少且事務繁多。37個司法所中一人編制所還有19個,一人所的現狀嚴重影響著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開展。依照《人民調解法》和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調解糾紛、案件調查、走訪矯正對象必須兩人以上才能開展工作,否則,就是違法行為。現在我縣各司法所普遍只有兩名甚至一名同志,一旦出去工作,司法所就得關門,群眾來辦事就得吃閉門羹。群眾找不到人,辦不成事,滿意度自然不高。二是不能專人專職。由於司法行政管理體制多年沉澱的原因,大部分鄉鎮黨委政府把司法所當作內設機構,把司法所人員當作鄉鎮人員使用,從事很多與司法工作無關的事務如行政包村、計劃生育、禁燒防火、合作醫療收款等,不能專職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業務成了附帶和捎帶。三是工作經費不足,工作保障難以到位。由於缺乏車輛編制和經費,致使22個司法所沒有車輛,出現了處置糾紛趕赴現場不及時的問題,也嚴重製約著司法所各項工作的開展,也直接導致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不滿意。四是司法行政機關待遇差,難以激發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法庭、派出所、財政所都已是副科級機構,但司法所還是股級,在工作協調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司法所當前承擔著監管四種罪犯的職能職責,但卻沒有轉警,沒有賦予其相應職權,履行職能職責存在許多困難;縣級司法行政機關人員經常到一線處置群體性問題和化解糾紛,但卻沒有崗位津貼,嚴重挫傷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
四、幹部隊伍服務能力、水平、質量整體還不夠高。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幹部職工綜合素質不夠高。思想政治、科學文化、法律素養、宣傳能力、科技信息化技術應用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也致使工作中慢作為的現象出現或者少數不作為、個別亂作為的現象。二是不善於缺乏「面對面」做群眾工作,不善於接近群眾,不會講群眾語言,不會用群眾的方法思考問題,不會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與群眾的需求、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更好、更有效地為群眾服務。三是不會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雖然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公證、安置幫教、法制宣傳等都是事關群眾利益和好處的事。但由於不講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作風不細致、態度不和藹、工作不扎實,好事辦不好,實事辦不實。沒有盡最大可能地應用司法行政資源更多地幫助辦好群眾關心的,亟待解決的困難事。沒有把群眾要求解決的瑣事、雜事和群眾關注的「小事」辦好辦實。四是沒有做到心裡裝著大眾,遇事想著群眾。司法行政每項職能職責都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但還沒有把「心裡一定要裝著群眾,做什麼事、開展什麼工作,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處處關心群眾的疾苦,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群眾的知心人和貼心人。」的理念溶入血液里,變成每個幹部的實際行動。
五、社會管理創新不夠,群眾感受到的實惠還不多。主要是在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公證事項辦理、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管理、指導人民調解、司法鑒定等工作中的創新舉措還不很多,群眾感受到的實惠還不很多;在促進和維護公平正義方面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強大和明顯,在促進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方面還做得不是特別到位;在實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還沒有做到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實現最大化、無縫隙、全覆蓋、無盲點地服務好群眾。
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行工作滿意度的建議和對策
一、深入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切實准確了解掌握群眾之所需、之所盼,增強群眾滿意度工作針對性、時效性
經過調查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對於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但總體來說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需要穩定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希望解決好治安突出問題,生命財產得到保障,工作、生產、生活更加安全。二是公正執法方面。希望司法行政幹部嚴格執法、秉公辦事,切實增強法律保障力度和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三是社會管理服務方面。希望司法行政機關辦事更快捷、更方面、更高效,對社會管理更加人性化,對社會服務更熱情、更到位、更文明,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具體來說主要反映在:一是對普法的希望是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方法和途徑宣傳,將法律規定融入法制文藝節目演出或通俗易懂、易記、易掌握的形式宣傳,積極從傳統普法模式向創新性現代化普法形式轉變;二是期望人民調解更多地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盡可能讓矛盾糾紛不出村、不出鄉鎮;期望在社區矯正監管改造和安置幫教工作中,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融入人性化因素,多幫助被監管對象解決生產生活難題;期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中,切實幫助當事人調查取證,切實從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法律程序上維護其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公平正義。三是群眾期望幹部職工的思想理念更加先進、作風更加優良、履職能力更強、工作質量更好和效率更高,隨時能夠獲得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務。
二、全方位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知曉率、認知度。一是組建宣傳機構,引進高素質寫作人才,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宣傳隊伍。二是抓緊建設獨立的門戶網站、在電視、報刊、廣播等媒體上開辟專題宣傳欄目,辦好簡報信息、工作動態、刊物等載體。三是加強全系統人員宣傳工作能力的培訓提升,把全系統人員都培養成宣傳能手。四是大力宣傳司法行政為民服務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進人物,大力宣傳本系統求真務實、便民利民、創先爭優、幹事創業的做法、經驗和成效,更多地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和好評。
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新形象。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認識,把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作為根本價值取向。首先是准確把握群眾滿意在司法行政工作領域的深刻內涵和具體表現。群眾滿意度就是群眾對司法行政機關工作和社會形象整體的評價,是對司法行政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是對司法行政的崇尚、尊重。其次是深入理解群眾滿意這一目標的現實意義。司法行政工作是否落到實處、幹部職工作風是否轉變、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最重要的是讓群眾來評、看工作結果、看工作成效。再次是充分認識不顧群眾是否滿意,脫離群眾思想的嚴重危害以及在司法行政實踐中貫徹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必須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為群眾謀利益,決不能用來謀取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不能只考慮自身工作的方便而漠視群眾的方便和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群眾滿意度。二是立足本職,多辦實事,讓人民群眾感受公平正義和熱情服務,讓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得到公平公正及時有效地解決。首先要把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檢驗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標准,認真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實增強罪犯監管改造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有效性。積極參與「打黑除惡」、「兩搶一盜」等專項斗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突出問題,鞏固和擴大嚴打整治斗爭成果,確保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其次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把執法活動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具體實踐,不斷完善和創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從我們承辦的每一起案件、處理的每一起糾紛、解答的每一次咨詢、化解的每一個矛盾中,感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再次要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把方便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發揮職能作用、強化社會管理的主要方向,把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社會管理改革的重點,積極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增進群眾信任感、幸福感。最後要圍繞黨委中心工作,妥善解決群眾實際問題。針對當前新農村建設工作,通過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務,幫助群眾提高法律素質,增強群眾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利益的能力。結合平安建設工作,利用司法行政資源優勢幫助群眾抓好平安鄉村、平安社區等基層創建活動,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三是拓寬渠道,貼近群眾,使群眾更多地了解和更廣泛地參與司法行政工作 ,讓群眾感受到更多實惠。首先是要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讓群眾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職責。通過設置政務公開欄、網站、宣傳櫥窗等方式深化政務公開,讓群眾更多的了解司法行政職責,增強參與、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工作的自覺性。其次是要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表、與群眾談心等方式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深入鄉鎮村組,主動貼近群眾,廣泛徵求意見,並對征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分類整理,針對工作的薄弱環節及時完善制度,擴大工作成果。再次是要依託服務等「窗口」部門的工作,樹立良好機關形象,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支持和參與司法行政工作。從小處著手,貼近群眾,方便群眾來訪咨詢。如在辦公樓大廳設置科室公告牌,辦事流程圖等方便群眾來訪、預約等,避免群眾重復來訪,節約辦事成本。最後在咨詢解答中,盡可能地告知群眾權利義務,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可以利用告知書、明白卡、宣傳冊等,明確告知當事人享有的權利以及救濟途徑。在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一視同仁,實現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目標。
四、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更多地滿足廣大群眾的渴求。一是強化監管和幫教,扎實做好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工作。刑釋解教人員是一個特殊、敏感群體,這個群體的問題解決不好,將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動員全社會力量,實施整體聯動;要有新舉措,創造新載體,要根據當前釋解人員的特點,在不斷拓寬就業途徑,教育其適應形勢,轉變就業觀念,努力提高就業安置水平的基礎上,盡可能根據釋解人員的就業技能和水平進行安置。加強教育培訓,加強對釋解人員的就業觀念教育和就業技能培訓,引導他們摒棄好逸惡勞思想,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努力學得一技之長,靠誠實勞動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以人為本,積極為釋解人員辦實事。能夠實現再就業的幫助安置就業,符合低保條件的解決低保問題,不符合低保的,予以臨時救濟。二是全面加強普法方式方法創新,切實增強宣傳效果。加快從傳統普法向現代普法的轉變,積極開展靶式普法、訂單式普法、聯合普法、文化普法、樓宇電視和政務微博等新媒體普法,加大法治縣鄉創建力度,管在關鍵點、避免形式化,切實有效開展。三是加大人民調解法貫徹執行力度,強化網路建設,全面提升調解員隊伍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積極爭取政府解決調解員補貼,爭取設立專職調解員,大力加強矛盾糾紛預防和排查化解,確保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四是積極探索和拓展法律援助措施,積極推進「點援制」,深入總結人民滿意法律援助新模式。加強法律援助義務值班解答法律咨詢正常化管理,積極將疑難糾紛調解和刑事和解納入法律援助試點,總結經驗推廣實施,真正實現應援盡援。五是全面堅強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管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導他們統籌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切實履行應盡義務和職責,真正維護好實現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平正義。六是全面加強協調溝通力度,爭取人財物支持,大力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樹立司法行政新形象。積極爭取人員編制和車輛編制,解決好司法所人員和交通工具問題。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努力解決好乾部隊伍待遇問題,切實提高幹部工作積極性。全力打造辦事大廳,努力為群眾辦事提供良好的環境,最大限度地讓群眾滿意。
五、全面加強幹部隊伍能力建設,為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提供堅強保證。一是要全面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導幹部要時時處處用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這面鏡子對照自己,始終堅持親民、愛民、為民。經常地自覺從幹部隊伍自身找原因,群眾觀念是否淡漠了,是否缺乏做群眾工作的方法、經驗,是否是喪失了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優良作風,化解矛盾、處理問題是否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幹部是否是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線,與群眾打交道少了、心理距離遠了,是否做到感情上與群眾「心連心」,工作中與群眾「面對面」,為群眾辦事「實打實」,向群眾宣傳「情牽情」,真正把群眾工作做實、做好,實現人民群眾滿意。三是要扎扎實實辦好事、辦實事。首先要教育幹部要經常捫心自問,將心比心,多做換位思考,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把群眾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來辦理。自己在這個崗位上為群眾到底做了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到,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其次要深入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每個幹部職工必須在實踐中鍛煉和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善於接近群眾,會講群眾語言,會用群眾的方法思考問題,會把法律法規、黨的方針政策與群眾的需求、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更好、更有效地為群眾服務。再次是要認認真真為群眾更多地解決具體問題、更多地辦實事,把群眾工作落到實處。群眾利益無小事,不但要做好維護穩定和促進發展經濟這件大事,也要把群眾要求解決的瑣事、雜事和群眾關注的「小事」辦好辦實。最後是要善用群眾語言和群眾樂於接受的形式與之進行溝通,注重面對面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無論是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還是宣講法律法規,幫助群眾學法、懂法、守法,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都要把解決群眾思想困惑和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把話說到點子上,努力解開思想疙瘩,在宣傳中建立感情,在宣傳中形成互信,在宣傳中贏得民心。三是要全面提升維護公平正義的能力。首先要強化幹部職工核心價值觀和社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首要價值追求;其次加強法律法規以及各項方針政策的學習培訓,熟練掌握程序性、實體性和時效性規定,自覺從實體、程序和時效上維護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感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再次是加大對不維護公平正義的人和事的處理力度,全面促進公平正義得到最廣泛的維護。四是全面提升幹部職工在新媒體時代引導能力。要最廣泛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司法行政重大決策部署、司法行政在維護穩定、社會管理、服務群眾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司法行政戰線英雄模範人物的感人事跡,最大限度地增加輿論的「正能量」。堅決杜絕「大丑惡」事件發生。五是全面提升幹部隊伍科技信息化應用能力。落實「誰擁有先進科技手段,占據信息優勢,誰就掌握主動,贏得未來」的理念,牢固樹立向科技要效率、人力和向信息化要戰鬥力的理念,大力推進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設,加強幹部隊伍科技信息化能力的培訓提高。六是全面提升幹部隊伍拒腐防變能力。要深刻認識拒腐防變的重要性、緊迫性,毫不動搖地堅持從嚴治警的方針,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努力促進幹警清正、隊伍清廉、司法清明。抓住用制度管人管事這個根本,圍繞容易滋生腐敗問題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點崗位,健全制度規定,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問題的發生。學會在法治軌道上用權,保持清廉本色,堅守精神高地。(轉)

⑥ 「平台之外無交易」 甘肅整合規范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原標題:甘肅進一步整合規范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力爭「平台之外無交易」
每日甘肅網12月9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甘肅省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各地在政府主導下,進一步整合規范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加快推進目錄清單內的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全部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做到「平台之外無交易」。
《意見》明確,到2020年,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資源基本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體系,實行目錄管理;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縱向全面貫通、橫向互聯互通,實現制度規則統一、技術標准統一、信息資源共享;電子化交易全面實施,公共資源交易實現全過程在線實時監管。
《意見》提出,我省將拓展平台覆蓋范圍。堅持能不新設就不新設,盡可能依託現有平台滿足各類交易服務需要。對於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特許經營權,農村集體產權等資產股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等環境權,要健全出讓或轉讓規則,引入招標投標、拍賣等競爭性方式,完善交易制度和價格機制,促進公共資源公平交易、高效利用。公共資源交易局(中心)要突出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優化見證、場所、信息、檔案、專家抽取等服務,積極開展交易大數據分析,為宏觀經濟決策、優化營商環境、規范交易市場提供支撐。除法律法規規定外,公共資源交易局(中心)不得代行行政監管職能,不得限制交易主體自主權,不得排斥和限制市場主體建設運營的電子交易系統,不得將重要敏感數據擅自公開及用於商業用途。
《意見》強調,凡是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現場辦理;凡是能夠在線獲取的市場主體信息,原則上不再要求市場主體以紙質方式重復提供。依託政務服務網,推行交易服務「一網通辦」,市場主體基本信息資料「一次收集、統一管理、及時更新、反復使用」,不斷提高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比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按照「誰批准、誰公開,誰實施、誰公開,誰製作、誰公開」的原則,依據信息公開目錄標准,及時向社會依法公開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信息。

⑦ 誰有《關於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的全文

推進細化和統一自治區司法鑒定準入條件、統一登記管理和公告、統一執業規則、統一鑒定標准、統一監管措施,促進自治區司法鑒定行業健康發展。

明確各相關單位的責任和分工,推進司法鑒定管理與使用相銜接,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相關單位積極配合的司法鑒定管理工作運行機制。

統一司法鑒定執業規則和司法鑒定標准;健全鑒定人負責制,規定鑒定人對鑒定意見終身負責制,制定司法鑒定違法違規責任追究辦法,建立干涉鑒定活動記錄、報告和責任追究制;落實鑒定人出庭制度;建立科學的司法鑒定淘汰退出機制。

健全各單位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工作機制;加強政府支持力度,整合資源建設高資質高水平鑒定機構和實驗室,重點加強科技和隊伍建設。

(7)甘肅省公共法律服務實施意見擴展閱讀:

司法鑒定製度可以解決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幫助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的司法保障制度。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要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完善工作機制,嚴格執業責任,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司法鑒定與辦案工作的銜接,不斷提高司法鑒定質量和公信力,保障訴訟活動順利進行,促進司法公正。

個「小眾」的司法鑒定行業改革方案,以中央深改組來審議和推進。表明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已上升為國家最高層的意志。統一的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司法鑒定相關工作推進力度、措施落實力度將會加大。

⑧ 找個文件: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規范省屬國有非工業企業改制和職工安置工作實施意見〉

關於進一步規范省屬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96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60號)精神,進一步促進省屬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規范進行,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改制的基本程序

省屬國有企業改制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提出改制申請。企業改制須先提出改制申請,監管企業向省政府國資委提出改制申請,其他企業向其主管部門提出改制申請。改制申請須附改制預案(包括企業基本情況、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簡要思路、改制方向及形式等)。

(二)審核及批准改制申請。省政府國資委對監管企業提出的改制申請和改制預案進行初步審核;企業主管部門對所管企業提出的改制申請和改制預案進行初步審核。初審符合政策要求的,省政府國資委或企業主管部門下達同意企業進行改制前期准備工作的批准文件,並明確改制方向、形式、改制方案的制定主體和批准主體等。

(三)制定改制方案。企業改制方案可由改制企業國有產權持有單位制定,也可由其委託中介機構或者改制企業(向本企業經營管理者轉讓國有產權的企業、本企業管理層擬通過增資擴股持有改制企業股權的企業和國有參股企業除外)制定。

(四)進行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企業改制申請經批准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對改制企業進行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

(五)落實債權債務。改制方案必須明確保全金融債權,依法落實金融債務,並徵得金融機構債權人同意。

(六)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和通過。企業改制方案(含職工安置方案)必須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其中職工安置方案必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

(七)申報和審批改制方案。企業改制方案基本成熟及附件齊全後,正式上報方案審批部門。改制方案審批部門須組織省財政廳、省勞動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工商局、甘肅銀監局、省總工會等有關部門對改制方案進行論證;改制方案制定單位按照論證意見對改制方案進行修改完善;改制方案審批部門進行批復。

(八)組織實施。企業改制方案批復後,由監管企業或其他企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二、改制方案的內容

(一)企業基本情況。包括企業本部及其全資和控股子企業的名稱、組織結構和股權結構、產權歸屬和資產負債狀況、主營業務和生產經營情況、近三年財務情況、改制前或上年末對外投資和擔保情況等。

(二)改制的基本思路。包括改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改制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改制形式、操作程序和組織領導等。

(三)職工安置方案。包括職工基本情況、人員結構、就業崗位安排、富餘人員分流、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的經濟補償金標准和補償辦法、經濟補償金來源和解決渠道、欠繳社會保險費清償、離退休人員管理辦法等。

(四)資產處置方案。對企業資產(包括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非經營性資產)的處置及後續管理的意見等。

(五)金融等債權債務落實處置情況。

(六)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收益處置方案。

(七)公司股權設置和法人治理結構。包括改制後企業的股權結構和國有資本增減比例等。

(八)改制費用支出測算及來源。

(九)改制後企業發展規劃。

(十)附件。主要包括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與資產評估報告及確認、核准與備案文件;改制為國有股不控股或不參股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報告;參與改制各方的資信證明文件和基本情況;與改制相關的協議書草案;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企業改制方案的決議和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通過職工安置方案的決議;改制方案的法律意見書等。

三、改制方案的審批

國有企業改制方案必須履行決定或批准程序,未經決定或批准不得實施。

(一)改制申請的審批

監管企業及下屬子企業的改制申請由監管企業報省政府國資委審批;其他企業的改制申請由其主管部門審批。

(二)改制方案的審批

1、監管大型、特大型企業改制方案由監管企業報省政府國資委審核後,報省政府批准,或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國資委審批。監管企業下屬子企業的改制方案由監管企業審核後報省政府國資委審批。

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方案按照國家和省上相關政策規定審批。

2、其他企業的改制方案由企業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省政府國資委審批;其他企業改制為國有股不控股或不參股的企業,由其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省政府批准。其他企業下屬子企業的改制方案由企業主管部門審批,報省政府國資委審核備案。

3、企業改制涉及財政、勞動社會保障、國土資源等事項,為提高審批效率,改制方案由其審批部門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聯合審查論證後批復。企業改制涉及政府公共管理審批事項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報省政府有關部門審批。

4、企業改制涉及公開上市發行股票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四、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

(一)企業改制申請經批准後,改制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60號)的規定進行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應委託中介機構進行。中介機構的選聘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省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中介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甘國資產權(2005)115號)辦理;涉及土地使用權和探礦權、采礦權評估作價的,必須經具有土地或礦業權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評估作價。選聘中介機構時,不得聘請改制前兩年內在企業財務審計中有違法、違規記錄的會計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不得聘請參與該企業上一次資產評估的中介機構和注冊資產評估師;不得聘請同一中介機構開展財務審計與資產評估。

(二)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結果須報省政府國資委相關職能處室審核、確認、批復、備案(土地使用權和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結果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備案)。清產核資結果有效期為兩年,即自清產核資基準日起兩年內有效,但仍須進行專項財務審計;超過兩年需重新進行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結果有效期為一年,即自資產評估基準日起一年內有效,超過一年需重新進行資產評估。

(三)改制為國有股不控股或不參股的企業,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企業法定代表人進行離任審計,對企業業績下降甚至虧損負有責任的經營管理者不得參與收購本企業國有產權。不得以財務審計代替離任審計。財務審計和離任審計工作應由兩家會計事務所分別承擔,並分別出具審計報告。

(四)企業改制時,對沒有進入改制後企業的實物資產和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改制企業要有償使用。

五、國有產權轉讓的定價、交易與轉讓價款管理

(一)企業改制中涉及國有產權轉讓的,要進入省政府國資委確定的產權交易市場,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開信息,競價轉讓。具體轉讓方式可以採取拍賣、招標、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企業改制中涉及土地使用權和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的,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辦理。

(二)企業改制中轉讓國有產權的底價,由國有產權持有單位依據資產評估結果,同時考慮產權交易市場的供求狀況、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職工安置、引進先進技術等因素確定。

(三)通過招投標產生兩個以上投資者或戰略合作夥伴時,由國有產權持有單位綜合產業關聯、企業實力、技術水平和資金等多方面因素,按法定程序確定最終合作夥伴。

(四)經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的,關鍵行業和領域中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的,企業實施資產重組中將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給所屬控股企業的,按照有關規定經國有產權持有單位批准可以採取協議轉讓的方式。

(五)轉讓國有產權或增資擴股的價款原則上應當一次付清。一次付清確有困難的,經轉讓和受讓雙方協商,並經國有產權持有單位批准,可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首期付款不得低於總價款的30%,其餘價款應當由受讓方提供合法擔保,並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向轉讓方支付延期付款利息,延期付款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六)轉讓國有產權取得的凈收益,按照國家和省上有關規定管理使用。

六、職工安置

(一)企業改制時,必須處理和調整好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制定職工分流安置方案,並報勞動保障部門審核備案。職工分流安置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企業的人員狀況及分流安置意見;職工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變更、解除及重新簽訂辦法;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的經濟補償金支付辦法;社會保險關系的接續;拖欠職工的工資等債務和企業欠繳的社會保險費處理辦法等。

(二)職工分流安置方案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審議前,方案要提前發給職工或職工代表;決議時,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按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的有關規定,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職工代表或職工出席,方案須經到會職工代表或職工人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方可通過。審議通過後的職工分流安置方案,以及職工的年齡、工齡、企業工作年限、企業月平均工資、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的經濟補償金等基本情況,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公示。

(三)落實職工安置費用。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的經濟補償金、移交社會保障機構管理職工的社會保險費、償還拖欠職工的債務以及企業欠繳的社會保險費,從改制企業凈資產中提留或從轉讓國有產權的價款中優先支付。

(四)改制為國有控股企業的,改制後企業繼續履行改制前企業與留用的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留用的職工在改制前企業的工作年限應合並計算為在改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原企業不得向繼續留用的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改制為非國有企業的,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處理好改制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對企業改制時解除勞動合同且不再繼續留用的職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企業國有產權持有單位不得強迫職工將經濟補償金等費用用於改制後企業的投資或借給改制後企業(包括改制企業的投資者)使用。

(五)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經確認的拖欠職工的工資、集資款、醫療費和挪用的職工住房公積金以及企業欠繳社會保險費,原則上要一次性付清。改制後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為職工接續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並按時為職工足額交納各種社會保險費。

七、股權設置

(一)股權設置要有利於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除有規定實行國有獨資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鼓勵優企先股,強企控股。

(二)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企業及所屬從事該大型企業主營業務的重要全資或控股子企業的國有產權和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不向管理層轉讓。可以探索中小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的形式。

(三)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企業實施改制時,嚴格控制管理層通過增資擴股以各種方式直接或間接持有本企業的股權。為探索實施激勵與約束機制,經省政府國資委批准,凡通過公開招聘、企業內部競爭上崗等方式競聘上崗或對企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管理層成員,可通過增資擴股持有本企業股權,但管理層的持股總量一般不超過控股或相對控股數量。

(四)監管企業或其他企業直接或間接持有改制後子企業國有產權的,其管理層不得參與該企業與其子公司的資產出售與收購、增加或減少投資、往來業務定價等行為及決策。

(五)對於關系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需要保持有一定影響力和控制力的重點國有企業,鼓勵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或轉讓部分股權等方式進行改制重組,以引入增量做大總量,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

八、監督檢查

(一)為確保企業改制規范操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省政府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企業改制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重點是:國有產權轉讓是否公開透明,查驗產權交易有關手續和轉讓協議、合同;資產處置是否規范,檢查轉讓資金和新增資本金到賬情況、房屋和土地權證變更登記情況、國有股本金確認情況、剝離和核銷的資產移交管理情況;職工勞動關系是否調整到位,檢查勞動合同解除、變更、重新簽訂情況,各項費用支付或落實情況、提留費用管理和職工就業安置情況;金融債權是否落實,查驗企業與金融債權部門簽訂的債權債務處置協議;對改制後國有控股的企業,檢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情況、內部配套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情況等。

(二)對在改制中轉移、侵吞、隱匿國有資產,提供虛假會計資料,買賣雙方惡意串通低價轉讓國有產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以及損害職工合法權益等違法違紀行為,省政府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進行調查處理,其中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三)對在參與制定企業改制方案、進行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和法律服務中違規執業的中介機構,省政府國資委要會同監察機關和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調查處理並給予處罰;對出具虛假報告的中介機構,從發現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再委託其從事國有企業改制的中介服務,並追究相應責任。

本意見未涉及事項,按國家和省上有關規定執行。各市州屬國有企業可參照執行。

省政府國資委

熱點內容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
勞動法規定請病假 發布:2025-01-12 17:52:36 瀏覽:786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