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律服務業聚集區申請
A. 天津發布人才戰略意見 標注可直接在津落戶人員范圍
近日,市委辦公廳印發《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實施人才引領戰略加快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文如下:
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推動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世界眼光、高端引領、市場主導、改革創新,圍繞天津「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適應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和天津發展需求,以更大氣魄、更寬視野、更強力度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起來,打造「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升級版。到2025年,建成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形成更具競爭力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優勢,建成更有吸引力的創新創業綜合生態系統,將天津打造成全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全球創新人才匯聚發展高峰高地,為實現天津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二、施行更加開放有力的政策措施,加速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
(一)支持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加大對新近全職來津就業、創業的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項目啟動支持力度。成長潛力特別突出的留學回國人員申報人才項目,可適當放寬年齡、海外經歷、回國時限等要求。具有中國國籍的本科以上學歷留學回國人員,可直接在津落戶。留學回國人員自願放棄外國國籍並申請加入或恢復中國國籍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和國家移民管理局相關規定,優先為其本人及隨歸、隨遷的配偶、子女辦理加入或恢復中國國籍並落戶天津手續。對加入外國國籍在津創新創業的留學回國人員,積極提供辦理簽證等便利服務。
(二)實施外籍人才工作居留便利化舉措。積極申請國家創新性、突破性人才政策在天津試行。實行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外國人居留許可、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推薦函「三證聯辦」,實現「一口受理、一並辦結」。為外籍領軍人才及其團隊核心成員辦理長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提供便利,經團隊主要負責人推薦,可對核心成員放寬年齡、學歷和工作經歷等限制辦理工作許可。支持為創業期內的外籍人才辦理工作許可,推動創新創業項目在津落地孵化。全面推行電子證照,提高證照申請和使用便利度。
(三)創新人才和團隊引進方式。通過舉辦世界智能大會、天津市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大力引進海內外人才。精準對接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科學編制引才圖譜和需求目錄,通過媒體平台、人才工作站等多種途徑和渠道,面向全球發布人才政策和需求信息。圍繞重大科技項目研發需求,採取揭榜制、掛帥制、科研眾包等方式,徵集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人才和團隊。推動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建引才平台,聯合引才、共享人才。支持用人單位與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合作,引進高端緊缺人才。支持海外一流高校來津合作辦學,鼓勵外資研發機構、科研院所等與我市共建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
三、運用更加務實精準的創新舉措,加快培養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
(四)加快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完善領軍人才培養體系,5年內培養500名市級領軍人才、1000名行業領軍人才、2000名區域領軍人才,助推更多領軍人才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工程。依託前沿科學技術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交叉科學中心,結合推進高校「雙一流」和新工科建設,集聚和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優化企業家成長環境,打造突出實體經濟、尊重愛護企業家的良好環境,面向企業家開展政策法規、管理知識、科技創新等培訓,全面提升企業家和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形成一支領軍人才、骨幹人才、後備人才銜接有序,富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企業家隊伍。
(五)廣泛儲備創新後備人才。以人工智慧、新一代通信與智能網路、大數據、區塊鏈、量子科技、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金融科技等前沿領域為重點,每年面向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學科)遴選一批海內外優秀博士,依託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培養,在科研項目、導師帶培、學術交流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儲備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創新人才。深入實施天津市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每年選拔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給予長期、穩定支持,打造一支未來科技創新生力軍。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開展天津青年科技獎評選,激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技創新事業,培養造就一批能夠躋身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六)精心培育卓越製造人才。圍繞製造業立市目標,制定出台重點產業人才支持政策,5年內重點引育1萬名工程技術人才。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圍繞核心裝備、基礎材料、晶元設計、先進工藝等,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高地;以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基礎服務平台、主要應用領域等為重點,加快打造特色鮮明的人工智慧產業人才高地;聚焦創新葯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快打造具有國際比較競爭優勢的生物醫葯產業人才高地。加大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汽車、石油石化、平台經濟、新基建等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完善高校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分布動態調整機制,加快培養我市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
(七)積極培養產業基礎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5年內培養100名傑出技能人才、1000名拔尖技能人才、1萬名優秀技能人才。充分發揮企業在職工培訓中的主體作用,加強企業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建設,引進知名職業培訓機構,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多渠道搭建技能人才培養平台。強化技能競賽引領作用,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發揮「海河工匠」、天津市技術能手等典型示範作用,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宣傳力度,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加強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示範企業建設,建立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稱比照認定製度,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八)分類培養專業人才。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質量,5年內培養300名具有學科領軍能力、豐富教學經驗、改革創新精神的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名教師,1.6萬名具有扎實教育理論功底和良好教研能力的市、區兩級骨幹教師。加強衛生健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5年內培養2000名復合型、專業化衛生健康人才。加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力度,5年內培養1萬名社會工作者。加強金融服務、商務會展、港口運營等領域高端專業人才培養,引導各類人才服務創新發展。
四、探索更加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精準扶持人才創新創業
(九)提升創新創業載體功能。建設科研創新領航區,推進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國家曙光先進計算機產業創新中心、組分中葯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發揮重大科研設施「築巢引鳳」作用。加快建設生物醫葯產業生態區、無人機駕駛航空試驗基地、網路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產業集群、「北方聲谷」、「細胞谷」、「京津醫葯谷」和「信創谷」,打造創新創業要素集聚、生活配套服務齊全、交通出行便利的標志性產業聚集區。深入推進產教城融合發展,打造若干個大學科技園,構築知識、人才、產業、城市空間融合發展的創新高地。支持中心城區聚焦培育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盤活閑置樓宇資源,建設「專精特新」眾創空間,提升對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吸附能力。
(十)完善人才評價使用機制。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不把人才榮譽性稱號作為承擔科研項目、獲得科技獎勵、職稱評定、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確定的限制性條件。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突出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在高層次人才計劃中,試行科學家、企業家直接舉薦制度。完善技術轉移轉化人才評價工作,在工程技術系列中新增設技術經紀職稱專業,業績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學歷、資歷、下一級職稱等限制,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前沿領域,放開事業單位「雙肩挑」人才兼職限制。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才等適當延長退休年齡。
(十一)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高校和科研院所可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決定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辦法。對高校、科研院所全時全職承擔國家和我市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的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或者項目工資制,所需績效工資總量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不受年人均收入調控線和年收入增幅限制,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量基數。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賦予科研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允許試點單位科研人員以持有的不低於10年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作價入股。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通過提高轉化收益比例等方式對發明人或團隊予以獎勵。研究實施金融等重點領域高級管理和科研人才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落實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稅收減免等政策。
(十二)建立更加順暢的人才流動機制。設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加快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聯盟、通武廊人才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重大平台建設,吸引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溢出的人才、團隊和項目。深入推進無人機和新材料、智能軌道交通、智能網聯汽車、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互聯網新經濟、動力與電氣、電子信息與大數據、生物醫葯、航空航天等十大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建設,推進人才工程、人才計劃和人才項目向聯盟傾斜,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需求無縫銜接,推進企校人才資源共享共用。鼓勵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兼職。實施助力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選派科技特派員和特聘農技員等基層服務項目,面向全國招錄優秀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
(十三)實施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落實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天津市融資擔保發展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和金融機構風險分擔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提供人才貸、人才投、人才險等創新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推出覆蓋研發、創業以及人才健康等領域的保險產品。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增量擴面,完善商業銀行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投貸聯動,緩解人才創業初期融資困難。依託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天津)基地、天津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天津濱海櫃台交易市場等平台,協助企業對接海河產業基金等各類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進行股權融資,支持人才創業企業在主板、中小企業板、科創板等各級資本市場掛牌上市。
五、建設更加包容和諧的宜居宜業環境,營造人才發展生態體系
(十四)優化人才公共服務。升級「海河英才」網站,建設運營權威統一的綜合性人才門戶網站,實現政策發布、崗位徵集、人才對接、項目合作「一網統覽」。建立「海河英才之家」,定期開展主題沙龍、學術論壇、成果展示等活動,搭建資本對接、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平台。建立一支熟悉政策、精通業務、善於溝通的人才服務專員隊伍,為高端人才科研、創業、生活提供專業服務。開發推出「海河英才服務碼」,實現人才服務項目「一碼集成」,為人才提供優質高效綜合服務。
(十五)強化人才安居保障。通過改擴建一批現有房、轉化一批保障房、租購一批商品房、新建一批公寓房,多渠道規劃建設人才公寓。落實人才公寓水、電、熱支持性價格政策。支持承擔國家和我市重點項目、創新人才集聚的企事業單位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利用自有產權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大力推廣代理經租等市場化方式,拓寬租賃房房源籌措渠道,滿足人才階段性住房需求。
(十六)加強人才服務保障。設立人才檔案專庫,為企業家和創業人才接轉、存儲和使用人事檔案等提供專屬服務。為符合規定的領軍人才辦理醫療保健證,在定點保健醫院享受相應醫療保健服務。領軍人才經認定可直接申領一個小客車指標。對領軍人才配偶,由市、區組織人事部門或人才所在單位按照對口原則協調安排工作,暫未就業的發放生活補助。保障領軍人才子女入學權益,根據需求就近安排入園入學,即來即辦。
六、提升人才治理能力,構築更具競爭優勢的發展格局
(十七)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用人主體主動作為、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整合全市平台、機構和項目資源,構建立體化人才工作矩陣,實行扁平化服務管理。落實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將人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區和部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評優、幹部評價的重要依據。
(十八)健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發揮黨組織凝聚人才作用。完善黨委聯系專家制度,黨政領導幹部直接聯系人才。加大在人才群體中發展黨員、選拔幹部工作力度,推薦優秀人才作為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名人選。推進人才智庫建設,建立完善專家建言獻策機制。關心關愛人才,定期組織走訪慰問、休假療養等活動。
(十九)營造良好環境。加強人才發展法治保障,適時出台天津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深化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等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工作法律顧問制度,組建人才工作法律顧問團,提供集約化、精準化、專業化「一站式」法治服務。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模式,支持創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各類商事主體。建立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容錯免責制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講好創新創業人才在天津奮斗故事,積極選樹和宣傳先進典型,營造促進人才發展良好氛圍。
來源:天津日報
B.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五章執業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第三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堅持非法要求、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嚴重違反委託合同約定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拒絕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託關系。
第三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本地區政府機關、村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方面存在問題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議。
第三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應聘執業期間,有權獲得執業所需的工作條件,有權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有權參與所務民主管理,有權獲得勞動報酬和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侵犯其執業權利的行為,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有關司法機關或者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第三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第四十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四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活動的有關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曾擔任法官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的訴訟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四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四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自覺維護執業聲譽和社會形象。
第四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勤奮學習,加強職業修養,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
C. 濟南的經濟發展如何
濟南市第九次黨代會突出強調了工業經濟是推動濟南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提高省會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的重要力量。如何促進濟南工業更好更快發展,成為全市上下所關注、討論的問題。筆者在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濟南市情,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加快濟南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一、積極推動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實施,實現地區統籌發展。2006年8月,根據省委、省政府「一群三圈」的發展設想,《濟南都市圈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未來15年內,濟南都市圈將以濟南、淄博為「雙核」,打造十大產業鏈,建設成為環渤海經濟圈南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產業、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心。濟南都市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聊城、德州、濱州等七個地級市,濟南都市圈所屬七個城市有2006年山東省百強企業45家(其中濟南23家),百強工業企業37家(其中濟南12家),佔全省總數的41%。市委、市政府應從目前自身實力和長遠輻射能力出發,積極深入開展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的研究。圍繞圈內城市定期舉行政府、企業高層的領導峰會,開展經濟發展論壇,加強信息交流與溝通;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工業結構升級,提高產業的聚集和競爭能力,並可申請省委省政府在實施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要制定發展總部經濟的政策措施,籌建一批現代化現代商務區和高級公寓,積極搭建工業企業集團發展的平台,實現濟南總部經濟發展的突破。濟南要立足作為省會城市的優勢,出台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圈內市外47家百強企業集團在濟南建立集團總部或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對外聯絡中心或投資公司,帶動濟南總部經濟建設。同時鼓勵濟南的企業到其他城市投資發展,實現企業集團化發展,壯大企業規模和競爭實力,帶動協作城市發展。二、規劃濟南未來現代工業布局,引導企業形成主導產業集群。一是研究規劃符合濟南實際的未來現代化工業布局,選定重點支持和優先發展的產業。濟南市是山東省的政治、科教、文化、金融中心,但目前工業門類齊全,布局散亂,競爭力不強是不爭的事實。考慮到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的長遠發展,必須創新和完善招商政策,實現招商引資向招大引強的轉變。以引進規模大、稅收大、帶動大的大項目、好項目為主,加大對龍頭型、環保型、創稅型、高科技型企業的引進和扶持力度,並將它們引向各產業布局區,實現產業聚集。要確定優先發展環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就業率高的項目目錄,突出發展交通裝備、電子信息、冶金鋼鐵、石化化纖、機械裝備和食品葯品等六大產業集群,同時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壯大濟南市工業經濟總體實力。二是要大力促進通信、網路、傳媒、咨詢等信息服務業,銀行、證券、信託、基金、租賃等金融服務業,會計、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業,教育培訓、會議展覽、國際商務、現代物流等新型服務業的發展,使其成為工業企業發展的支撐平台,進一步提高濟南的輻射效應,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三是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必要的軟、硬環境設施建設,為不同規劃布局區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保障,引導企業發展與濟南各產業規劃區的特點相結合,從而形成主導產業聚集區和資源共享及競爭機制,大力提高高新區企業的入駐率,逐步提高產業的綜合配套能力和競爭力。對其他類型企業,尤其是環境污染較大、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的企業和項目鼓勵向外圍投資發展,但鼓勵企業將總部、研發、銷售等環節設立在濟南。三、優化工業結構,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與輕工業的互動發展。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我國輕工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來看,推進高新技術化進程,可以從根本上增強濟南市輕工業的整體競爭力。一是提高發展輕工業的認識。輕工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產出高,需求旺,競爭激烈,機制靈活,就業容量大等特點,是帶動工業經濟發展和提高經濟總量的重要支撐和新的增長點,是濟南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制定支持高新技術引導輕工業發展的政策。從目前高新技術在輕工業中的開發應用情況來看,微機應用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環保技術、工業設計技術、節能降耗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和新材料開發應用等高新技術,應作為嫁接改造濟南市輕工支柱行業、骨幹企業和重點產品優先採用的技術。通過扶持一批輕工高新技術企業,實施一批關聯度大的高新技術化項目,發展一批高新技術產品,帶動全市輕工業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產業升級。三是加大對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提高自身競爭能力。要重點提高對鉛筆、鍾表、煙草、食品、葯品、服裝等具有相對優勢類產品的科技開發投入,實施名牌化發展道路,突出「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城市品牌」的主線,提高產品附加值。四是充分利用濟南在教育、科研、人才方面的優勢,健全各種類型人才的培訓機制,積極組建各種類型的經濟研究、管理咨詢、金融投資和科研組織,並加強與外地同類組織的聯系和交流,實現企業發展決策的專家化、科學化、前沿化,為輕工業發展提供平台,確保經濟發展的後勁和可持續性。四、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外經外貿和民營經濟對工業的支撐帶動作用,提高產業競爭力。一是加大對外開放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濃厚氛圍,全力為招商引資創造條件。發揮省會城市獨特優勢,充分利用好高新技術開發區擁有的三個基地「金字招牌」,把高新區作為一個品牌來經營,作為一個賣點來推銷。成立駐外招商小分隊,以「服務零等待、合作零距離、環境零投訴」為預期目標,做到「項目到位,考核到位,獎懲到位」,實現招商資源的內外統籌。建好招商平台,實現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在節會招商、園區招商、駐點招商、品牌招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網路招商等方式,實現招商引資市場化、企業化、社會化。二是圍繞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濟南大中專院校多、科研院所多的優勢,加強與學校、科研院所、各類中介組織和行業領先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依託半島城市群製造業的地理優勢,加強與國外城市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外經外貿和工業品出口的突破。發揮濟南都市圈的影響力,吸引圈內外的各種投資者落戶濟南,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五、創造良好的企業發展外部環境,提高經濟發展活力。一是完善政府調節經濟職能,提高辦事效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大中型骨幹企業建立網路調度系統,提高大中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企業與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領導的溝通協調機制,組織開展「服務接待日」活動,建立聯系檔案,隨時掌握企業變化情況和需求,向企業及時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饋和政策支持,減少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成本。二是要加強軟、硬環境建設,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充分發揮省城教育、技術、信息資源優勢,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形成企業高級管理人才成長的機制和環境。要在大環境上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舉辦開放政策、經濟形勢、發展規劃、重點投資領域等方面的專題講座。協調稅收、環保、社會保障、金融等相關部門提供稅收、貼息、科研經費政策支持。積極引導企業提高品牌意識,爭創省、市著名商標和國家馳名商標,幫助支持企業開拓市場。
D. 東營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還能批准嗎
根據山東省政府辦《關於轉發省司法廳山東省法律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2017年,山東省基層法律服務機構鄉鎮覆蓋率力爭達到90%以上、2020年實現鄉鎮全覆蓋。因此,可以針對這個目標,根據當地的情況提出申請。原則上,在一個街道行政區劃內只能設立一個法律服務所。轄區較大、人口較多、經濟發達的鄉鎮,可以設立二個以上的法律服務所。
一、山東省政府辦《關於轉發省司法廳山東省法律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通知》
(二)發展目標。
2017年,全省律師隊伍達到2.2萬人,業務收費力爭達到45億元,發展5家律師超200人、年收入過億元的律師事務所;公證員隊伍穩定在1100人以上,具有中高級職稱公證員達到55%以上,力爭全省辦證數量突破85萬件;基層法律服務機構鄉鎮覆蓋率力爭達到90%以上;打造10家設施完善、專業突出、資質較高的公共司法鑒定機構,形成比較完善的司法鑒定服務體系;法律援助辦案數量不低於8萬件,95%以上的縣(市、區)建成規范化便民服務窗口。
到2020年,全省律師隊伍達到2.5萬人,業務收費力爭達到60億元,發展30家專業特色明顯、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律師事務所;公證辦證數量突破110萬件,公證員總數達到1200人,實行企業化管理、超過20名公證員的公證處達10個以上;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力爭實現鄉鎮全覆蓋;在全省至少建設30家高資質、高水平的品牌司法鑒定機構,形成以品牌機構為龍頭、以特色專業機構為支點、以便民機構為基礎的司法鑒定服務體系;根據我省法律援助辦案成本費用和數量的增長,結合中央法律援助經費補助,各級財政逐步加大投入,實現法律援助工作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
1、第七條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以農村的鄉鎮行政區劃為單位設立;根據需要也可以以城市的街道行政區劃為單位設立,但在一個街道行政區劃內只能設立一個法律服務所。
轄區較大、人口較多、經濟發達的鄉鎮,可以設立二個以上的法律服務所;不具備獨自建所條件的鄉鎮,可以由二個以上的毗鄰鄉鎮聯合設立法律服務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農、林、牧、漁場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設置,按照上述原則辦理。
2、第八條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規范的名稱和章程;
(二)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規定條件、能夠專職從業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三)有固定的執業場所和必要的開辦資金。
E. 如何申辦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
不行,目前的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只有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以及公證處等)相關機構。
關於公民個人未經批准不得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批復
(司發函[1993]340號)
浙江省司法廳:
你廳五月十日《關於個人經營法律服務業有關問題的請示》(浙司基〔1993〕147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司法部關於加強法律服務機構統一管理的請示的通知》(國辦發〔1985〕82號)及1989年、1992年司法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對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管理的若干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法律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司法行政機關是法律服務業的主管部門,行使統一的審批權、管理權和監督權。目前除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和經司法行政機關批準的其它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外,其它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均不得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
司法部
一九九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律師法》
第十四條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律師;
(三)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執業經歷,且三年內未受過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
(四)有符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數額的資產。
第十五條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除應當符合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有三名以上合夥人,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律師。
合夥律師事務所可以採用普通合夥或者特殊的普通合夥形式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按照合夥形式對該律師事務所的債務依法承擔責任。
第十六條設立個人律師事務所,除應當符合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外,設立人還應當是具有五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律師。設立人對律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第十七條申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律師事務所的名稱、章程;
(三)律師的名單、簡歷、身份證明、律師執業證書;
(四)住所證明;
(五)資產證明。
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還應當提交合夥協議。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司法部59號令)
第十一條設立鄉鎮法律服務所,由住所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組建,或者在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下,由本轄區內的鄉鎮人民政府組建。
設立城市街道法律服務所,由街道辦事處在市、區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下組建。
F. 開法律服務所需要什麼條件
你好,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不允許私人開辦的。現在全國停辦。和學歷無關。
G. 惠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調結構、促轉變,擴內需、促增長,推創新、促升級,惠民生、促和諧。乘勢而上,開拓進取,全力推動十個「新突破:?
一、乘回暖企穩、率先突圍之勢,全力推動經濟增長實現新突破?
著力擴大投資。把強化投資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推進一批關系我市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10個,其中投產項目17個、續建項目53個、新開工項目40 個,總投資156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1億元。?
全力推進招商引資。舉辦大型、高規格的招商引資推介會,積極開展定點、定位招商,充分利用行業協會、民營企業家聯合會等協會招商,加快培植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扶持成長型企業、出口增長型企業、技術創新型企業增資擴產。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增強園區整體招商效應,推動產業聚集,加快形成完整產業鏈。?
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繼續舉辦「惠貨北上展銷會基礎上,著力打造市會展中心展銷品牌,形成強勢的會展業。完善惠州著名品牌網建設,鼓勵企業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開設品牌店、專賣店,幫助企業創品牌。積極開發旅遊、休閑、文化、健身等產業,加快消費結構升級。新建和改造一批農家店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繼續推進農機、家電下鄉工作,激活農村消費潛力。?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堅持重點企業聯系制度,落實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費和一般貿易補貼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搶抓訂單。安排800萬元專項資金,對貿易出口總量大、增長快的企業進行獎勵。大力推進加工貿易轉內資、合資、合作和獨資企業,加強產業升級和工業設計,提升產品競爭力。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確保對外貿易平穩增長。?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 1000萬元、全民創業發展基金500萬元。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用地、用工、融資等困難,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民營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
二、提升「五個一體化的檔次和水平,全力推動深莞惠合作實現新突破?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無縫連接。編制完善六條城際軌道規劃,扎實推進莞惠城際軌道和廈深鐵路惠州段建設。積極推進惠大高速、廣河高速惠州段、粵湘高速博深段、從莞高速惠州段、廣惠高速東延線、惠深高速改擴建工程等6條高速公路建設,做好龍門至惠州高速、汕湛高速惠州段等4條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東江中游航道惠州段整治和惠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建設,啟動7萬噸級煤碼頭建設和平潭機場改造。加快建設、改造一批與深莞兩市交界的斷頭路、瓶頸路,完善市內、跨市普通干線公路網建設。著力構建與珠三角對接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加速融入「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
著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產業內在互補,推動錯位發展,拓展發展空間。深入落實「雙轉移戰略,加快東莞(惠州)產業轉移園、惠東珠三角產業轉移園、博羅東部工業園建設,大力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充分發揮石化大項目輻射作用,與深圳、東莞聯手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藉助深莞高新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液晶平板顯示等高新技術項目,加快比亞迪惠州基地建設。整合旅遊資源,推進深莞惠旅遊深度合作。?
積極共建優質生活圈。強化深莞惠生態功能區劃對接,加快推進深莞惠城鄉規劃一體化。積極推進淡水河流域、潼湖水系等跨界河流綜合治理工程,抓緊環保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東江、西枝江水質保護。加快推進三市學籍互認、醫保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勞動用工聯動招聘、異地養老服務和社會保險無障礙轉移,加快實現年票制互認、三地通信資費統一、公交IC卡並網、圖書館資源共享等,加快落實水利、金融、旅遊、科技等合作項目,共同推進三市公共事務的緊密合作。?
三、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和自主創新,全力推動產業長久競爭力實現新突破?
圍繞五大基地建設,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產業體系向高端化發展,不斷提高我市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大力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抓好大亞灣石化區擴園工作,加快填海工程。加緊推進中海煉化惠州基地建設,快速啟動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項目建設,促進中海殼牌南海石化增資擴產。積極引進石化中下游項目,加快形成煉化一體化的產業鏈。推進精細化工園建設,發展壯大精細化工產業。加快惠州港建設,大網路完善港口物流承接能力,發展以石化產業為依託的倉儲物流業。?
大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抓好TCL液晶產業園區建設,爭取TCL三期液晶模組配套項目早日建成投產。支持、培植TCL、德賽、華陽、僑興進入省先進製造業100強。加快科銳光電 LED晶元項目和茂勤光電低溫多晶硅項目建設,著力拉長LED產業鏈,推動產業向新型高端特色發展。加快仲愷高新區擴園工作,以及東江高新區和惠州工業園建設,開拓產業發展空間。動工建設現代信息服務業基地,大力發展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設計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建設。力爭平海電廠首期前兩台機組建成發電,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國華二期熱電聯產項目和輸變電工程建設,啟動深能源豐達電廠改擴建工程,抓緊核電項目籌備工作,確保2012年全市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加緊推進國家原油儲備庫的建設。力促省天然氣管網一期工程惠州干線建成投產。大力推廣農村沼氣工程和太陽能利用工程。著手啟動新能源電動車項目。?
大力推進旅遊休閑度假基地建設。全力推動西湖景區、羅浮山、環大南崑山旅遊區、金海灣濱海旅遊等大項目建設,新增4A景區3家、五星級酒店3家,提升旅遊景區的檔次和水平。繼續引進實力大、更頂級的集團,發展高檔次的旅遊區。利用交通升級和城市升級的契機,大力發展商貿城市旅遊。推進與珠三角和港、澳、台的旅遊合作,積極開拓港澳和台灣旅遊市場。力爭遊客人數達到2500萬人次,旅遊收入140億元。?
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提速發展。優先發展與製造業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工業設計、科技信息、會計服務、市場策劃、法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提升製造業發展配套服務水平。積極融入珠三角會展產業帶,推動會展業大發展,打造珠三角有影響、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會展業。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力爭8家金融機構落戶,3家企業上市,推動金融大市建設。認真落實房地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引導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政策,扎實開展深莞惠科技創新體系對接和惠港科技創新服務合作。實施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雙提升戰略,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壯大LED光電、新材料、新能源和精細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家,新培育民營科技企業2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0%以上,科技對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6%。加強創新平台建設,爭取TCL建立國家級工程研究所,新增省級工程中心2家、市級10家。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與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建設,重點在石化、電子、新能源等領域開展科技合作和攻關。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加強創新人才隊伍的引進和培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20%以上。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培育省名牌產品10個、省著名商標10件。
四、做好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點,全力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實現新突破?
大力推進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基地建設,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美化村莊環境,率先建成城鄉統籌發展的現代宜居宜業示範市。
完善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先行、城鄉聯動,加快編制城鄉發展總體規劃,重點完善統籌發展規劃、人口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因地制宜,高水平、超前制定環境友好型村鎮規劃,凸顯新農村特色,爭取50戶以上的村莊規劃編制率達70%,創建一批宜居示範村鎮。?
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富縣強鎮事權改革,優化縣、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大力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逐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農村經營體制和財政制度等改革,激活統籌城鄉發展活力。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完善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健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增強農村組織保障能力。 ?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施現代農業「5511工程,鼓勵更多農民種植八大特色農產品,做強做大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行「公司+農戶模式,新增各級農業龍頭企業12家。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新建現代農業示範基地16個。推動現代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發展以農家樂、觀光農業相結合的旅遊項目。?
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推進城鄉社會事業統籌規劃、同步發展,使更多優質社會事業資源進入農村。大力發展中心鎮,不斷增強其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城鄉公路建設,完成縣道改造80公里,全面啟動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公共汽車。加強農村水利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維護好農村水利安全。大力推行城鄉教育、衛生結對幫扶,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辦學質量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大力推進扶貧開發。落實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措施,創新扶貧方式,幫助貧困農戶定思路、找項目,培養、支持農家子弟上大學和各類職校,引導和鼓勵農民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拓展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空間,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發動農業龍頭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帶動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進行產業化生產,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
五、加快現代、文化、山水城市軸線的打造,全力推動宜居宜業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堅定不移地實施「南進北拓、東西伸延城市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現代城市「三條主軸線建設,全面彰顯惠州宜居宜業亦文亦游的城市氣派和魅力。?
大力推進現代城市主軸線建設。以金山大道為連線,以文化藝術中心、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科技館、博物館等現代標志性城市建築為支點,編制現代化城市主軸線的城市設計規劃,加強對城市空間形態和單體建築設計的引導和控制,抓好綠化和園林建設,逐步形成從江北伸延至中心體育場、貫通南北的現代化城市主軸線,彰顯惠州現代城市氣派。?
大力推進歷史文化主軸線建設。積極整合歷史文化資源,以朝京門、合江樓、豐渚園等古建築為點,以西湖和東江、西枝江為線,加快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和規劃建設。推進掛榜閣、水東街改造和豐湖書院景點園林建設,著手恢復甦東坡寓惠遺址,努力把豐渚園建成具有嶺南特色的名園。重建一批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景觀和建築群,重點推進鄧演達紀念園和廖仲愷紀念園建設,重塑惠州歷史風貌,豐富歷史文化主軸線,不斷提升城市人文內涵。?
大力推進山水主軸線建設。進一步整治兩江四岸,規劃沿江風景帶。完善「東江游旅遊項目,大力改造提升沿岸公園、休閑地段、住宅小區設施,積極推進紅花湖水庫環湖道路及景觀工程建設,著力把西湖、紅花湖、東江、西枝江沿岸打造成為最優美的山水休閑帶。?
大力推進綠道建設。按照《珠三角綠道網(惠州段)總體規劃》,啟動全市綠道網建設,串聯主要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古跡。動工建設珠三角2號東岸山海休閑綠道惠州段和3號文化休閑綠道惠州段,首期建設猴仔灣濱海段、霞涌旅遊區至黃布角、巽寮旅遊服務區至休閑度假區、龍溪白蓮湖村至羅陽西湖公園、東江公園至惠博濱江交界處等5個路段。加快構建融合保護生態、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等多種功能的綠道網路體系,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惠州發展品位。?
大力推進城市組團建設。積極實施「三舊改造,加快標志性建築、城市道路骨架、重點休閑居住區建設。加快華貿中心和市民樂園地下商城建設,完善江北中心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功能,彰顯城市核心區優質綜合體功能優勢。加快大亞灣濱海新城和仲愷高新區工業新城建設。大力推進金山大道、惠南大道沿線和惠陽城區建設,打造大南部新城。推進惠州大道東段主軸線、惠東縣城中心區和巽寮金海灣濱海旅遊區建設,打造東部現代化組團。加快惠博快速通道主軸線和博羅縣城中心區建設,打造西部現代化組團。加快龍門溫泉旅遊、森林旅遊發展,打造北部生態旅遊組團。以世界眼光和一流水準奠定未來城市發展新格局。 ?
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實施「八三三」生態工程,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創建省林業生態市。搞好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一批生態公園,新增城市綠地55.9萬平方米,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6平方米。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廣應用節能材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嚴格落實環保責任制,加快淡水河流域、中心鎮等11座污水處理廠建設,規劃建設5座大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完成金山大道、惠民大道、惠博快速通道等一批新建道路的景觀綠化美化工程。
六、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全力推動城市文明提升實現新突破?
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大力開展「迎省運、講文明、樹新風」、「獻愛心、送溫暖」等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啟動「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壯大志願服務隊伍,提高社會志願服務水平。大力弘揚「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業樂群的惠州精神,激發廣大市民熱愛惠州、建設惠州的高昂熱情。?
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強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衛生整治,完善城鄉公交體系,投放100輛環保型LNG公交車,優化城市生活環境。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整治違規開發建設行為。加強社區管理平台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加強公共設施管理,探索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長效城市管理機制,促進城市管理的轉型。?
進一步伸延文明創建領域。積極探索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大力開展文明縣城、文明街道、文明單位和文明窗口創建活動。堅持以城帶鄉、以鎮帶村、城鄉互動方針,扎實推進城鄉聯動創建工作機制和網路建設,伸延文明創建領域,擴大精神文明創建覆蓋面。
七、抓好省運會各項籌備工作,全力推動承辦水平和競賽成績實現新突破?
舉全市之力,以「四個一流為目標,堅持科學辦會、安全辦會、節儉辦會,把第十三屆省運會辦成省運史上最出色的體育盛會。?
全力完善配套設施。加快體育場館設施的安裝調試,抓緊對體育場館運營測試,確保為省運會提供一流的場館和設備。盡快完成金山大道及中心體育場周邊道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比賽場館配套設施。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為省殘運會提供保障。?
全力營造文明和諧環境。把承辦省運會與提升惠州文明城市的水平和內涵結合起來,實施城市美化、綠化、凈化、亮化工程。加強公共衛生、公共秩序等領域文明行為規范,提高窗口單位服務水平,努力營造熱情友好的省運氛圍。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動員全市人民積極參與省運會,當好東道主,展示惠州文明形象,共建共享省運會成果。?
全力保障省運會運行順暢。建立高效的工作機制,做好與省運會組委會的工作對接。精心組織省運會、殘運會開閉幕式等大型活動,把開閉幕式打造成具有嶺南特色、展現惠州風採的盛宴。細心做好接待服務、對外宣傳、志願服務等工作,實現一流的組織目標。?
全力強化備戰訓練。創造良好訓練條件,加強科學訓練,確保運動員發揮最高水平,努力實現「保八爭六望五的參賽目標。嚴格賽風賽紀,堅決杜絕興奮劑,確保運動員干凈參賽、公平競爭,實現競賽成績和道德風尚雙豐收。?
全力加強安保工作。制訂嚴密的省運會安保措施,建立高效暢通的指揮協調系統,完善交通、氣象、食品衛生、醫療救護、社會治安等各類應急預案,加強實戰演練,有效預防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確保省運會平安、圓滿。?
八、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全力推動公共服務惠民能力實現新突破 ?
構建實力雄厚的教育體系。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繼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保持城鄉教師待遇「兩相當」。加快推進技師學院和東江高級中學建設,啟動中職教育新城建設,新建商貿學校。提升教育發展品質,著力打造嶺南教育品牌。大力推進省教育強市創建工作,博羅縣、惠東縣建成省教育強縣,力爭13個鎮(街道)建成省教育強鎮。啟動廣東省縣域教育現代化試點工作。重視學前教育、成人教育,關心特殊教育,規范和發展民辦教育。努力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接受外來工子女就讀數量和比例。支持惠州學院、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發展。?
完善和提升城鄉公共衛生服務。推動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建立覆蓋城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建設市中醫院新院、市中心醫院改造工程和120急救指揮中心。完善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抓好農村衛生站標准化建設。強化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衛生保健,加強衛生應急管理,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推進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鄉鎮(街道)文化中心和村(社區)文化室,深入推進城市文化下鄉、農村文化進城。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精品,重點扶持優秀民族民間藝術繁榮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和兩大傳媒集團的帶動作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強與國內有實力的傳媒企業合作,力爭引進電影Mall項目。加快推進報業傳媒集團文化產業基地、新華文化廣場和龍門農民畫創作中心等一批文化項目建設。加強文化交流,繁榮文化市場,規范經營秩序。加大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工作。?
全面發展其他各項事業。加快發展老齡事業,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紅十字事業。依法推進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做好檔案、方誌、仲裁等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和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工作,支持駐惠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廣泛開展「雙擁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做好對口援建三江鄉工作。?
九、提高惠民之州的聲譽和群眾的滿意度,全力推動民生質量和維穩水平實現新突破?
努力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新增財力70%以上用於民生事業發展。全年安排民心工程77項,其中續建項目55項,新增項目22項,投資總額102.8億元。?
突出抓好創業和就業工作。大力倡導和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完善和落實扶持自主創業稅收和補貼等各項優惠措施,加快建立創業服務體系,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強化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幫扶,穩定和增加就業崗位。加大對低收入家庭扶持力度,做好就業困難群體援助工作,重點幫扶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新增就業人數6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4萬人,實現轉移輸出4.5萬人。?
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險城鄉統籌,完善「三網合一」運作,實現全市范圍醫療保險「一卡通」。推進農村養老保險,擴大城鄉養老保險覆蓋面。認真做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復退軍人優撫安置、助殘、城鄉特困戶生活與醫療救助等工作,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全面構建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新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1200套。?
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重拳打擊涉黑、涉惡勢力和團伙犯罪以及「兩搶一盜」等多發性犯罪,堅決掃除「黃賭毒」。強化流動人口、娛樂場所和出租屋管理。加強新媒體管理,堅決取締「黑網吧」。整合維穩資源,營造群防群治網路,構建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切實遏制各種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加強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暢通訴求渠道,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監督、價格監督檢查和消費維權工作,堅決打擊走私販私、制假售假和非法傳銷活動,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推動機關服務創新實現新突破?
更加註重民主政治建設。深入貫徹依法治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切實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定決議。主動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系,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建議和提案,不斷提高辦理質量。?
更加註重科學決策。加強對當前形勢變化的研判分析和政策調整的跟蹤銜接,把握好政策取向,謀劃好工作思路。進一步健全重大決策聽證、論證、合法性審查、集體決策制度。對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要決策,認真調查研究,搞好專家咨詢,廣泛採納民意,不斷提升科學決策能力。
更加註重效能提升。進一步理順機構改革後的部門職責分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啟用市行政服務中心,切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強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確保財政運行質量更加高效、優化。強化行政效能督促監察,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切實精簡會議,壓減文件數量,完成縣(區)機構改革。鞏固和完善「行風熱線」、「惠民在線」等問政平台建設,深入開展「萬眾評公務」活動,進一步拓展、暢通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渠道,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問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更加註重清正廉潔。切實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力,推進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建設。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拓展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領域,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厲查處權力濫用、商業賄賂、以權謀私等違法違紀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對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規劃開好局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工作部署,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鼓足干勁,開拓進取,乘勢而上,奮勇爭先,以更快的速度、更優的質量、更高的水平推進惠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美麗惠州、和諧惠州、繁榮惠州而努力奮斗!
H. 法律服務所申請書怎麼寫
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申請書
XX司法局:
申請人XX,男,
歲,漢族,群眾。戶籍所在地:
,現住址:
,原工作單位:
。本人於
年取得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證書,執業證號:
申請人XX,男,
歲,漢族,群眾。戶籍所在地:
,現住址:
,原工作單位:
。本人於
年取得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證書,執業證號:
申請人XX,男,
歲,漢族,群眾。戶籍所在地:
,現住址:
,原工作單位:
。本人於
年取得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證書,執業證號:
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等規定,我們申請設立XX基層法律服務所。
申請設立理由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口號,法律服務隊伍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因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社會、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為了更能適應當前法律制度改革的需要,特別是根據國家對依法治國重大改革的要求,結合到申請辦所的工作人員的具體情況,我們認為通過組建新的法律服務所,為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申請人有執業3
年以上的執業經驗,承辦過大量本地的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擔任過數家大中型企業的法律顧問,有著較為豐富的辦案經驗,具備了申請的條件。經我們協商一致,自願申請辦所。我們將嚴格遵守法律規定、職業道德要求辦一個機構健全、規范執業、業務素質較高的文明法律服務所,以切實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我國法律服務事業的發展貢獻微薄力量。
請審查上報,核准我們的申請。
此致
敬禮
申請人:
申請人:
申請人:
I. 如何大力推進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
上海將穩步推進涉外法律服務業開放。相關部門將探索上海律師事務所與境外律師事務所業務合作的方式和機制,並鼓勵上海的律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
27日,上海市司法局舉行新聞通氣會,解讀了《實施意見》的相關背景和主要內容。據介紹,此前,相關部門對上海律師涉外法律服務基本狀況進行了調研,進而研究制定了《實施意見》,形成了10個方面,共13個重點項目的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具體舉措。
據悉,申城將成立上海企業涉外法律服務聯盟,為各類企業提供涉外法律服務。在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涉外法律服務方面,《實施意見》指出,上海探索建立合作制公證機構等新型法律服務機構,形成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大力支持環太平洋律師協會2020-年會在上海召開,為吸引境外企業到滬發展提供新契機。
根據《實施意見》,上海將健全涉外法律服務方式,包括,豐富涉外公證法律服務方式,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一站式的涉外法律服務;動擴大此間仲裁行業對外開放,著力打造面向全球的上海國際爭議解決中心,為企業的商事爭端解決提供更多選擇等。
根據《實施意見》,上海將搭建完善涉外法律服務業支撐平台,通過「互聯網+涉外法律服務」模式,探索建立「涉外法律服務雲平台」,採集各類企業和個人涉外法律服務需求,集聚涉外法律服務人才、機構、信息資源數據,形成涉外法律服務采購及供應體-系。同時,相關部門根據全上海涉外法律服務業的實際需求,將涉外業務實務、企業跨境投資並購、知識產權等內容列入法律服務行業培訓計劃,通過學習平台加強對涉外業務和法律法規的培訓,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加大涉外法律服務業政策扶持方面,上海將把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實施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五個中心」等重大發展戰略;同時,上海將把涉外法律服務作為國際服務貿易展覽會和經貿洽談的重要內容予以推薦。上海還將加大政-府采購涉外法律服務的力度,在外包服務、國有大型骨幹企業境外投融資等項目中重視發揮法律服務團隊和法律服務機構及其專家的作用。
《實施意見》專門列出了13個項重點項目,包括上海東方域外法律查明服務中心、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法治研究中心、上海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實踐基地、上海企業涉外法律聯合培訓中心等。上海市司法局方面表示,這將為上海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和創新指明了方向。
必須要嚴格起來。
消息來自鳳凰網。
J. 鄭東新區產業發展方向!!!!
關於促進鄭東新區商貿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鄭政〔2009〕22號),發揮商貿流通業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設「三化兩型」新城區,推進商貿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現就加快鄭東新區商貿業的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優化商業發展環境,塑造東區商業形象
2009-2011年,東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商業街區基礎設施配套、商圈宣傳等重點項目。
1、建立鄭東新區購物直通車,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和發車密度,緊密聯系各個商貿業項目,方便消費者到CBD商業步行街、寶龍城市廣場等商業項目的購物和旅遊。
2、合理設置重點商業街區如CBD商業步行街和寶龍城市廣場的停車泊位,加強行人和非機動車輛管理。
3、有效整合鄭東新區特色商業資源,提煉城市商業宣傳主題,加強高端媒體長效廣告宣傳,鼓勵各種媒體宣傳推廣鄭東新區商業服務信息,提升鄭東新區商業的輻射影響力。
4、積極吸引國家、省級部門或行業協會到鄭東新區舉辦各種形式的展會、商業論壇等活動,鼓勵結合經貿、旅遊、文化、體育等舉辦不同主題的購物節活動,鼓勵企業開展各種商業促銷活動。
5、策劃鄭東新區商業項目以及CBD商業圈的整體宣傳推廣計劃和分階段實施方案。政府牽頭、企業參與,進行全面市場推廣活動。
二、積極培育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便民服務業
1、大力培育重點商業。提升經營品味檔次。CBD商業步行街70%以上面積要自營,引入知名商家,對符合業態規劃的入駐商貿企業,對其所繳納稅收東區留成部分2009-2010年按照100%的比例進行獎勵,2011-2013年按照50%的比例進行獎勵。
2、推進實施標准化菜市場工程,建立完善農貿市場設置和管理體系,採取政府補貼、市場運作的方式進行標准化菜市場建設,力爭在兩年內新建標准化菜市場達到每萬人1000平方米的標准。
3、完善社區便民服務體系,以「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為主題,積極開展創建國家級、省級社區商業示範區活動。在建、新建社區要規劃預留商業網點建設空間,有針對性地根據入駐居民的需求特點和社區商業網點的建設要求,合理配置各種業態的商業網點,由管委會土地規劃局、商務局、社會事業局、工商局、執法局、房管局按有關規定加強管理。
4、加強商貿隊伍建設。重視商貿流通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激勵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把商貿隊伍培訓納入政府創業素質工程,管委會每年安排1-2次商貿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商貿隊伍的綜合素質。
5、與本文件不一致的政策,以本文件為准。
鄭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關於促進投資和繁榮的若干意見
管委會各局(辦)、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促進鄭東新區(以下簡稱東區)投資和繁榮,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鄭政文〔2008〕173號),結合東區實際,現提出以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適度調整土地出讓規模和單宗土地出讓面積,科學確定土地出讓節奏、數量和價格,引導理性競買土地。2007年1月1日至本意見下發之日,已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方式取得的房地產經營性用地,國有土地使用權面積超過50畝或者出讓金總額超過1億元,符合東區規劃並具備地塊分宗條件的,可在總平面方案審定後,經受讓人申請,原批准人同意,簽訂有關補充協議,根據批準的宗地劃分方案,分宗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二、對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開發企業,允許以國有土地使用權與他人合作;對具備轉讓條件的開發項目,加大對以投資、入股或轉讓等方式尋求合作夥伴的支持力度。�
三、加快消化存量商品住房。採取有效措施,推進東區房地產市場待銷和滯銷住房的市場銷售,減少存量商品住房的空置數量。管委會根據拆遷安置需要、住房保障需求和市場待銷、滯銷的住房情況,結合區域、戶型、價格等因素,優先購買市場上符合條件的已建成或在建普通商品住房作為拆遷安置住房、限價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房源。�
四、建立政府、銀行與企業的溝通協調機制。搭建政、銀、企業對接的互動平台,在符合上級信貸綜合效益率要求和收益覆蓋風險原則下,對具有促進東區整體建設發展的重點開發項目和有效益、有市場、有信用的優質房地產開發企業給予支持建議,鼓勵支持東區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為其貸款提供服務,房管分局積極為其辦理抵押登記手續。�
五、自2008年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至1%;在東區范圍內二手房交易時,稅務部門徵收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後,由管委會暫按市、區兩級財政所得部分對納稅人進行全額補貼,執行時實現一個窗口完稅、一個窗口補貼,即收即補。�
六、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按要求出具《緩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承諾書》、《緩繳牆改基金承諾書》後,可緩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和牆改基金至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之前。�
七、2008年12月31日前,在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開工期限內開工或提前開工的房地產項目,報經市政府批准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在現徵收標準的基礎上返還20%;2009年6月30日前,在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開工期限內開工或提前開工的房地產項目,報經市政府批准後返還10%。開工時間的認定,由土地規劃局、計劃財政局提出初審意見後,報管委會研究確定。�
八、在中央商務區高層建築裙房內開業,且經營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商貿服務業企業,從開業之日起,由管委會給予財政補貼。2009年6月30日前開業的,補貼標准為每平方米每年100元;2009年12月31日前開業的,補貼標准為每平方米每年50元。�
九、2009年6月30日前,外地公民在起步區購買商品住房,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准予遷入直系親屬3人;購買90-120平方米(含90平方米)的,准予遷入直系親屬4人;購買120平方米及以上的,准予遷入直系親屬5人;就近解決購房者子女入學問題。購房時間以《商品房銷(預)售合同》備案時間為准。�
十、2009年12月31日前開業的早餐店、蔬菜店,由管委會對其房租給予財政補貼。早餐店的補貼標准按租房面積計算,具體見實施細則。�
十一、鼓勵醫療機構開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管委會分別提供面積不少於150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用房並負責基礎裝修,提供相關辦公設備;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工作人員,管委會按有關規定給予補助。�
十二、本意見由鄭東新區管委會負責解釋。�
十三、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鄭東新區關於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
為深入貫徹鄭州市鄭東新區「五年成規模」總結表彰暨「十年建新區」動員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對外開放為主線,以產業培育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載體,有效聚集人氣,推動鄭東新區實現「十年建新區」跨越式發展的奮斗目標,特製定本規定。
一、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一)發展現代金融業,建設金融聚集區。積極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到中央商務區設立總部、區域總部和分支機構,提高鄭東新區的服務功能和凝聚力、輻射力,把鄭東新區建成最富活力的金融聚集區和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的龍頭。�
(二)發展總部經濟,建設企業總部基地。充分發揮鄭東新區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服務優良的優勢,重點吸引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區域總部入駐,大力發展樓宇經濟,把鄭東新區建成企業總部基地。
(三)發展商貿服務業,建設三級商業中心,繁榮商貿流通。以「一環兩線四街」(一環指CBD商業步行街,兩線指農業東路、商鼎路沿線,四街指地潤路、眾意路、天澤街、九如路的特色商業街區)、寶龍城市廣場和溫哥華廣場大型商業中心、如意河兩岸為重點地區,推進鄭州綜合交通樞紐地區商業中心建設,構建集休閑購物、文化娛樂、風味餐飲、精品家居、康體健身等功能的市級和區域商業中心。加快發展以便民、利民為宗旨的社區商業服務網路。繁榮家居建材、廣告裝飾等專業市場。
(四)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現代物流核心區。以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為依託,吸引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入駐運營,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內陸無水港物流樞紐平台,為中原國際物流園區的其它物流工程提供配套服務和基礎保障,形成多種業務協調發展、各種企業共生共贏的生態化格局。
(五)發展會展旅遊業,建設會展業基地和旅遊業基地。以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為基礎,大力吸引各類會展企業、會展服務業入駐東區,充分發揮會展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旅遊、商務旅遊、生態旅遊,成為鄭州文化旅遊休閑業重要支撐和中部地區最活躍的會展旅遊基地。
(六)發展文化傳媒業,建設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以河南藝術中心、世界客屬文化中心、鄭州市圖書館新館為平台,發揮祭伯城遺址商周文化、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列子故里道家文化的優勢,大力弘揚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以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河南出版產業園、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傳媒大廈、鄭州廣播電視中心為核心,加快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
(七)發展中介服務業,構築中介服務業的集聚高地。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會計、法律、咨詢、評估、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各類中介服務組織以提升區域服務水平。適應市場變化和產業發展趨勢,借力國內外知名中介機構,催生新的組織形式,拓展專業法律、會計、稅務、代理、經紀、評估、認證等高層次服務領域。高標准規劃建設鄭東新區的中介服務功能區,努力構築大都市中介服務業的集聚高地。
(八)培育軟體信息業。推動以軟體、網路增值業務等為重點的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發揮現代信息服務業對其他服務業的先導與支撐作用。
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一)每年預算安排3000萬元鄭東新區對外開放和產業發展專業資金,由財政設立專項基金專戶,專款專用。
(二)凡屬於鄭東新區重點發展產業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企業或外商投資企業,鄭東新區按其增加值、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形成新區地方財力部分,對在CBD注冊備案的企業或企業高管人員,2008年至2009年二年內按季度給予80%補貼,2010年至2012年三年按季度給予50%補貼;CBD以外注冊備案的企業,2008年至2009年二年內按季度給予60%的補貼,2010年至2012年三年按季度給予40%補貼。補貼資金每季度由計財局對各企業分按上述比例進行獎勵兌現。
1.現代金融業。新設立或新遷入鄭東新區的金融機構總部或省級地區總部,外資金融機構分公司、分行或代表處。
2.企業總部。國家和中央部委確定的大企業(集團),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國內民企100強企業,上市公司和注冊資金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總資產不低於1億元人民幣的其它國內外企業在鄭東新區新設立總部或研發、銷售、采購、營運中心等分支機構,工商登記、稅務注冊在鄭東新區並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
3.商貿服務業。(1)在河南省內控股10家以上分店、年營業收入達15億,其中在鄭東新區年營業收入達5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商貿服務連鎖經營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2)經營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和經營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飲娛樂企業;(3)對在商貿服務業重點地區經營的商業零售及服務企業、國際知名品牌總經銷(代理)商。
4.現代物流業。(1)在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內的AA級以上物流企業;(2)在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內從事報關、進出口代理、物流咨詢、信息技術服務的專業物流服務類企業;(3)在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內從事第三方物流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基金)。
5.會展旅遊業。(1)每年需在鄭東新區主辦1次以上展出面積在5000平方米的展會,或每年在鄭東新區舉辦1次以上由不少於3個國家20名以上國外人員參加的國際性會議的大型專業會展公司;(2)直接為會議、展覽提供專業服務的年收入超過500萬元人民幣,且該類業務營業收入占總收入比例不低於50%的會展服務企業;(3)年旅遊業務(非酒店類業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
6.文化傳媒業。(1)新聞出版類企業;(2)經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批准,從事文化經營活動的企業。
7.信息服務和軟體業。(1)從事數據處理、交換、分析等專業金融信息服務企業;(2)從事網路運營服務、增值服務和軟體服務企業;(3)自主開發網路游戲軟體產品企業;(4)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化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基金)。
8.中介服務業。經國際或國內行業權威組織認可,在同行業中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國際、國內知名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人才中介機構等專業服務機構,其中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的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咨詢公司、人才中介等專業服務機構的年主營業務收入800萬元以上,其他專業服務機構的年主營業務收入400萬元以上。
(三)對符合本條第二款第1項的金融機構在鄭東新區中央商務區購買自用辦公用房的,按使用面積每平方米給予500元補貼;租賃自用辦公用房的,三年內按使用面積每平方米每月給予10元補貼。
(四)對符合本條第二款第1項的金融機構、第2項的企業總部、第4項的物流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副總經理級別以上的高管人員,如在鄭東新區購買住房,按上一年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80%進行獎勵。
(五)採取企業讓利、財政補貼的形式,由鄭東新區管委會在商貿服務業重點地區預租部分商業用房,二年內提供給知名大型商業、餐飲服務、文化娛樂服務企業經營。
(六)對於符合鄭東新區產業規劃、出口納入本區統計范圍的、當年出口一般商品金額在200萬美元(含200萬美元)以上或當年出口高新技術產品或機電產品金額在100萬美元(含100萬美元)以上,在鄭東新區購買辦公用房的使用面積每平方米給予400元補貼;租賃辦公用房的,三年內按使用面積每月每平方米給予6元補貼,對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補貼不超過5萬元。
(七)鼓勵重點樓宇業主整合資源。對在鄭東新區專業寫字樓竣工後一年內入駐率達到70%的物業管理公司,三年內按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形成地方財力部分的60%給予補貼。
三、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成立鄭東新區對外開放和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部署、統一規劃、指導、協調鄭東新區對外開放和產業發展工作。
(二)完善專業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與服務能力,推動服務業與對外開放、聚集產業的互促互利。堅持以人為本,優先發展公共服務,有效解決城市交通、社會治安、城市管理等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三)實施積極的土地支持政策。加強外來投資項目和重點發展產業用地保障,將其優先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方式,滿足經認定的項目用地需求。
(四)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和程序。外來投資項目和重點發展產業企業優先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注冊登記時,屬法律、法規規定應進行前置審批的事項,探索實行前置審批部門預核和企業承諾制。推行專員服務,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在工商登記、稅務等手續辦理以及其他方面實行全程跟蹤服務。
(五)減免行政規費。對中央商務區商業步行街、現代物流無需使用公共熱力、天然氣資源的建設項目,減免一定比例市政建設配套費。
(六)提供高層人員的工作和生活便捷服務。人事、外事、公安、勞動等部門優先辦理外來投資企業和重點發展產業企業人員的出境申請,對企業聘用的管理人員及家屬辦理居留許可等事項提供便利,對符合條件的人員及其家屬優先辦理入戶手續。企業高層員工子女入學享受東區常住居民子女入學政策。
(七)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整合扶持外來投資企業和重點發展產業企業上市的政策資源,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協調解決總部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過程中的問題。鼓勵總部企業積極利用外資,爭取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成立鄭東新區國有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擔保貸款和貼息補助。
四、其它
(一)扶持對象享受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個人所得等財政補貼時,以國家規定形成鄭東新區地方財力為計算依據。對既適用上級機關財稅優惠規定,又適用本規定的,一律先執行上級機關規定,執行後與本規定相比不足部分,可補充執行;同一扶持對象可從優,但不得重復享受優惠。
(二)本規定實施過程中如遇國家或省、市頒布新政策,則按新規定執行;鄭東新區已頒布的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三)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至2012年12月31日止。本規定由鄭東新區管委會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