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法律援助宣傳
A. 法律援助是基層司法行政服務窗口,司法局在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上有哪些舉措
基層司法局應採取多項舉措,完善質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受援人對法律援助工作的滿意度,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質量。
一是注重窗口建設,推進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常態化。設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公開公示服務承諾,設立「12348法律援助熱線」,安排專職律師和有法律資格幹警值班,負責接待來訪,解答法律咨詢,為殘疾人、老年人、行動不便者提供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
二是注重法律宣傳,擴大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力和群眾知曉率。結合「12.4全國憲法日」、「3.8婦女維權周」、「全國助殘日等重要節日,開展便民法律援助咨詢活動,通過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等活動,走進田間地頭、建築工地分發宣傳資料,開展現場咨詢活動,讓廣大職工群眾知曉法律援助。
三是注重案件質量,不斷完善質量管理機制。規范法律援助受理、審批、指派、承辦、結案、監督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程序和服務標准,深入各法援工作站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檢查,定期開展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評比活動,及時回訪受援人,聽取受援人對案件承辦情況的意見反饋,及時跟進整改,努力辦好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為弱勢群體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
四是注重擴大援助范圍,努力實現法律援助應援盡援。進一步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將經濟困難標准調整為低收入標准,降低法律援助准入門檻,減少審批環節,逐步擴大刑事法律援助范圍,做好申訴代理工作,將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積極做到應援盡援;認真開展公益法律服務工作,在法律援助中心設立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1+1」公益金項目法律援助律師在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為農民工及其親屬及時提供優質的法律援助維權服務。
五是注重工作站點建設,大力拓寬服務渠道。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看守所、勞動監察大隊、武裝部等部門的聯動協作,大力加強規范法援工作站(點)建設,規范工作站(點)的服務標准,形成工作合力,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暢通法律援助渠道。
B. 近兩年法律援助的背景是什麼
近日,司法部發布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行業標准——《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范》。規范出台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適用范圍是什麼?律師在辦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應注意哪些要求?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釋。
記者:規范出台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立足提高人民群眾對法律援助服務的滿意度,對法律援助案件各環節嚴格規范,努力為受援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但從整體上看,法律援助服務的標准化建設尚在起步階段,僅浙江、上海、山東編制了法律援助服務的地方標准,缺乏適用全國的行業性服務標准,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管機制亟待完善。為此,司法部開展廣泛調研,出台了這個行業標准。
記者:規范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答:規范適用於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以及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對提供刑事法律援助服務的其他機構及其人員進行的監督管理工作。
記者:律師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中應注意哪些要求?
答:一是充分會見。承辦律師應及時會見受援人,且確保每個訴訟階段至少會見受援人一次。二是有效辯護。承辦律師應當參加庭審,發表辯護意見並提交書面辯護意見。三是及時報告。承辦律師接受指派後,遇有可能導致終止法律援助的情形時,應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承辦律師遇到重大疑難復雜刑事案件時,應向律師事務所報告,提請集體討論研究辯護意見,並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承辦情況。四是遵規守紀。承辦律師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錢物或者利用承辦案件的便利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應接受法律援助機構和受援人監督。
記者:規范對律師承辦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提出服務標准,律師在辦理此類案件時應關注哪些規定?
答:一是全面了解情況。應根據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耐心聽取其陳述或者辯解,通過調查,全面了解其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為辯護提供依據。二是落實普法責任。對於檢察機關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或酌定不起訴的案件,承辦律師應向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家屬解釋清楚該項決定的法律意義,並告知其應遵守的法律義務及其責任。三是保障基本人權。法庭審理過程中,對於語言表達方式明顯不適合本案未成年被告人智力發育程度或心理狀態,或者存在誘供、訓斥、諷刺或者威脅等情形的,承辦律師應及時提請審判長予以制止。四是保護個人隱私。承辦律師發現相關辦案人員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違法披露未成年被告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身份的其他資料,公開或者傳播案卷材料,應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並要求糾正。
C. 如何發揮律師群體在鄉鎮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一、來發揮律師宣傳自作用。
進一步加強「12348」法律服務熱線和法律援助中心建設,安排專職律師值班接待,並面向公眾免費提供來信、來訪和網路咨詢等多種形式法律咨詢服務。積極開展法治宣傳和公共法律教育,在縣法治廣場及鄉鎮農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場所,設立律師咨詢台,開展法律援助專題宣傳,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利用電視法制欄目和「公民旁聽」等活動,律師以真實案例詳細闡述援助條件、援助程序及援助類型,提高群眾對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認知度。
二、發揮律師辦案作用。
圍繞促進解決涉及困難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熱點問題,積極組織律師辦理勞動爭議、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等領域涉及法律援助的案件,重點做好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等困難群眾法律援助工作,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三、發揮律師調解作用。
注重發揮律師在參與處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中的作用,安排律師參與「領導接待日」活動,對合法合理訴求且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得群眾,直接開通「綠色通道」,給予法律援助,有效疏導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D. 法律援助宣傳活動有哪些途徑
第一,在社抄區或者基層部門襲設立常駐的辦事地點,經常就群眾的法律問題進行解答
第二:發放宣傳冊,對法律援助進行宣傳或者在公共場所布告欄上合法粘貼標語或者拉橫幅
第三:多方位進行宣傳,報紙,電視雜志網路,增加宣傳面
E. 當前基層法律援助存在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問題:
宣傳力度不夠。群眾對法律援助的知曉程度還不是很高,還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因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沒有從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
服務水平不高。由於受司法工作人員少,業務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務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經費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經費不足。
幾點建議:
加大法律援助宣傳力度。廣泛深入宣傳法律援助制度,積極拓寬宣傳渠道,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貧弱群眾了解並運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斷增強法律援助實效。
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設。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鎮鄉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關設備,方便困難群眾就地申請法律援助。
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點。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重點加強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切實解決基層困難群眾打官司難的問題。根據特定困難群體的特定需求,組織開展對農民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的專項服務活動,總結經驗,提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社會效果。
強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對法律援助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法律援助的資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捐助為輔的資金保障機制,保證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F.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免費為農民工打官司馬 不要一分錢
須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個人申請法律援助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確需法律幫助;
2、受援人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部分或全部法律服務費用。其中,農村的屬社會救濟對象;城鎮的其家庭成員收入不超過市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且無其他經濟來源
3、申請事項符合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圍。
所謂受案范圍
法律援助條例》第二章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八)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九)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十)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G. 尋求法律援助~關於農民工
1、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找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這種屬於惡意拖欠工資行為回。
2、《勞動法》規定,企業答必須按時足額發放貨幣工資。但有很多企業卻往往編造種種理由,只發一些生活費或一些生活資料打發工人,剋扣工資。
3、你父親這種情況屬於客觀因素導致勞動合同終止。工程方有義務全額付給工資。
H. 農民工法律援助站在哪裡怎麼聯系
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員可以到當地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援助。需要個人的身份證明以及生活困難證明等相關材料。
二、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一)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請求國家賠償;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7、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8、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9、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法律援助;
10、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11、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