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錄入數不夠整改措施6

法律援助錄入數不夠整改措施6

發布時間: 2022-04-30 16:03:08

法律援助是基層司法行政服務窗口,司法局在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上有哪些舉措

基層司法局應採取多項舉措,完善質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受援人對法律援助工作的滿意度,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質量。


一是注重窗口建設,推進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常態化。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公開公示服務承諾,設立「12348法律援助熱線」,安排專職律師和有法律資格幹警值班,負責接待來訪,解答法律咨詢,為殘疾人、老年人、行動不便者提供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

二是注重法律宣傳,擴大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力和群眾知曉率。結合「12.4全國憲法日」、「3.8婦女維權周」、「全國助殘日等重要節日,開展便民法律援助咨詢活動,通過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等活動,走進田間地頭、建築工地分發宣傳資料,開展現場咨詢活動,讓廣大職工群眾知曉法律援助。

三是注重案件質量,不斷完善質量管理機制。規范法律援助受理、審批、指派、承辦、結案、監督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程序和服務標准,深入各法援工作站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檢查,定期開展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評比活動,及時回訪受援人,聽取受援人對案件承辦情況的意見反饋,及時跟進整改,努力辦好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為弱勢群體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

四是注重擴大援助范圍,努力實現法律援助應援盡援。進一步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將經濟困難標准調整為低收入標准,降低法律援助准入門檻,減少審批環節,逐步擴大刑事法律援助范圍,做好申訴代理工作,將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積極做到應援盡援;認真開展公益法律服務工作,在法律援助中心設立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1+1」公益金項目法律援助律師在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為農民工及其親屬及時提供優質的法律援助維權服務。

五是注重工作站點建設,大力拓寬服務渠道。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看守所、勞動監察大隊、武裝部等部門的聯動協作,大力加強規范法援工作站(點)建設,規范工作站(點)的服務標准,形成工作合力,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暢通法律援助渠道。

Ⅱ 論述: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國建立已經十年多了,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邁入了法律化、規范化的軌道。但是,受經濟、社會、法治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尚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實施中出現了在宣傳、經費、援助案件結構、配合協調機制、人才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在現有條件下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概述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在過去的十幾年發揮了良好的社會作用,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邁入了法律化、規范化的軌道。但是,受經濟、社會、法治發展水平的限制和相關因素的制約,尚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法律援助制度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援助「刑重民輕」現象嚴重,影響著法律援助制度的社會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刑事援助制度法律規定明確,指定辯護制度渠道通暢。而且是人民法院以審判機關的地位去要求配合工作,所以刑事援助一有法院要求,一般都會有法律援助機構的響應。而民事援助往往是受害人以個人的名義申請,且刑事被告有國家司法制度作保障,有公、檢、法三機關的執法程序和紀律要求為保證。而民事權益被侵害的弱勢群體,侵害往往使其生存都困難,如果沒有法律援助就難以有有效途徑主動向其提供保護,因此,他們的受援迫切性更大。而法律援助工作這種嚴重的「刑重民輕」現象,使法律援助制度的社會作用大打折扣。
(二)基層法律援助機構設置簡單,人才缺乏。因為經費和重視程度等種種原因,縣市基層法律援助機構很多沒有形成日常的工作制度。法律援助機構的人員絕大多數是採用司法行政機關內調的形式配備,這些人員很多不具備系統專業的法律知識和素養,不能滿足法律援助機構大量而且類型多樣的法律咨詢和訴訟服務。而且,我國律師等法律服務人員分布極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弱勢群體集中的貧困地區特別是廣大農村分布很少。這些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十分困難。
(三)經費緊張而且沒有保障機制。當前的法律援助經費十分緊張,尤其是西部及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層,法律援助經費短缺更為嚴重。個別縣市甚至將法律援助機構設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完全背離了法律援助的宗旨。《法律援助條例》雖然規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但是,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的為數不多,更不用說按實際需求撥付和隨經濟發展遞增了。法律援助機構很多都是年年申請打報告,然後是結果未知的等待。實際工作中要麼拖欠法律援助辦案補貼,要麼少批或不批援助案件。
(四)司法機關和勞動、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缺乏對法律援助工作的配合機制。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雖然規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司法機關採取第一次強制措施之日起就可以獲得法律幫助,但是刑事法律援助在實際中僅限於出庭辯護。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這一重要的階段被人為省略了。偵察機關、檢查機關沒有與法律援助機構聯系的意識和機制,法律也無具體規定。很多關鍵證據的取得需要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商、醫療衛生、鑒定等部門的支持,這些部門要麼不作為,要麼相關費用高昂,同樣缺乏與法律援助相對應的制度。
(五)宣傳工作不到位。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因為對法律援助工作缺乏深入了解而不能積極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另一方面弱勢群體對法律援助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宣傳工作和受眾脫節,致使真正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往往沒有機會和途徑知曉法律援助制度,從而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通過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維護。政府以及財政等相關部門對法律援助制度也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對於其社會作用、具體工作開展情況和條件、社會需求規模、經費開支和人員配置以及和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基本不知情。也就談不上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導致法律援助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機關一家支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條件和程序。增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批准數量,緩解刑事援助案件嚴重擠占民事援助經費的現象。各地應盡快明確《法律援助條例》中的「法律援助范圍」、「經濟困難的標准」等授權規定事項,明示並公告民事法律援助的申請范圍、條件和程序。應當逐步建立起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與法律援助機構的聯系制度,改善法律援助人員的執業環境,幫助和支持他們完成援助任務。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援助機構應會同人民法院、鑒定機構、仲裁機構等部門,制定出全部認可和統一的法律援助審批文書。工商、衛生等職能部門也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給予法律援助機構支持和幫助,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協調機制,從而真正暢通整個法律援助渠道。
(二)整頓落實基層法律援助機構的建設,建立律師業和法律援助制度之間和各地域之間的人才共享機制。基層法律援助機構設立、經費撥付、日常工作制度和責任機制應監督落實。在法律援助機構人員無法滿足工作要求的地方,可以通過律師協會或司法行政機關直接協調,利用和律師業之間的人才共享,緩解目前法律援助機構的人才瓶頸。同時,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從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中選任人才充實到法律援助機構中,逐步解決法律援助機構人才缺乏的狀況。再者,法律援助機構應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人員共享機制,建立較大區域范圍內的律師庫或法律援助人才庫並使之聯網,區域內的各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在未完成當年援助任務的律師或法律援助人員中選派人員進行援助,以實現區域內的人才共享。
(三)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政府投入與行業奉獻、社會贊助相結合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首先應爭取政府按《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撥付法律援助專項經費,用於扶持貧困地區法律援助工作。其次,對每個案件辦案補助標准與實際支出要一致,也就是要保證律師等援助人員工作的無償性。第三,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影響力,號召各種社會力量進行捐助,建立法律援助基金和管理組織,按各地實際需要解決一定法律援助經費的不足。
(四)加強對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讓社會各界和弱勢群體真正了解法律援助。首先,要結合當前以人為本和倡導社會公正的執政理念,加強對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宣傳,讓他們在法律援助經費撥付、工作開展、機構建立和人員編制、創造相關社會環境等方面給予重大支持,改變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一家維持的局面。同時,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要深入基層。最後,宣傳還要有意識地為法律援助經費的社會捐助打下基礎。
法律援助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它需要各方的努力,社會各種力量的支持,才能不斷完善和發展,幫助社會弱勢群體維護其合法權益,讓法律公正更廣泛地得到體現,為中國的法治化進程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Ⅲ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詳解
一、 機構介紹
法律援助機構是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協調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報告,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盡快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協調、組織本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員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在本地區法律援助中心的統一協調下,實施法律援助。其他團體、組織、學校開展的法律援助活動,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監督。
二、 范圍
1.法律規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2.補充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同時,該條例還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圍,將因家庭暴力、虐待、環境污染等維權事項也列入了法律援助范圍。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因工傷和交通、醫療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受到人身損害的;
(二)因合法勞動權益受到損害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行為受到損害的;
(四)因征地、拆遷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五)因假劣種子、農葯、化肥以及環境污染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
援助的形式為:解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案件的辯護及其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等。
三、主要形式
(1)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2)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3)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4)公證證明
(5)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四、申請條件
第一、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第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法律援助第三、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五、申請程序
(一)申請人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注意: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二)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進行審查。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六、申請方法
可以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四、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五、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七、相關規定
《法律援助條例》第六條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質量作了明確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並且《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但是,這並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
《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申請法律援助的注意事項
一、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法律援助機構要求申請人做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做出補充或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
二、申請人應如實陳述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情況,保證其提供的證明和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三、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有權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以欺騙方式獲得法律援助的;
(二)受援人的經濟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三)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四)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五)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如何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和服務質量

(一)加強法律援助隊伍建設

一是建立以基層司法所為補充的法律援助隊伍。基層司法所直接面向城市街道、農村,法律援助是司法所的一項重要工作,司法所的工作人員是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工資收入有保障,不像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人員靠服務的案件來生存。因此,應把基層司法所的人員全部納入法律援助隊伍中,鼓勵司法所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二是建立法律援助專職律師隊伍。法律援助專職律師是指在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中執業的律師,是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工作人員。他們與社會律師的區別是有工資收入,不靠辦案收費生存,他們的職責就是為受援人服務,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避免社會律師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對法律援助案件敷衍、不負責的現象。因此,有必要建立法律援助專職律師隊伍。

(二)加強法律援助人員的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

法律援助中心是法律援助的管理和指導機關,法律援助中心應定期開展由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工者參加的以法律援助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為內容的教育和培訓,嚴肅法律援助的各項制度和紀律。

(三)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控機制

1、建立質量評估制度

法律援助機構定期對法律援助案件進行集中評估,對具體案件作出優秀、合格、不合格的評定,對不合格的案件,對評估一件不合格的案件,由法律援助承辦人作出書面意見,二件不合格的,給予法律援助承辦人告誡,三件不合格的,取消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資格。

2、加強案件過程的監督

首先一次性告知。以書面的形式告知受援人和法律援助案件承辦人員的權利義務和監督電話等;其次跟蹤辦案進程。法律援助中心由專人通過電話或其他方式向受援人了解案件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建立承辦人員報告制度。承辦人員在開庭前或定期就證據收集情況、代理(或辯護)的主要觀點、案情分析意見等內容向法律援助中心報告;四是出席旁聽審理。每月有計劃地隨機抽查部分案件參與旁聽,通過個案的有效監督起訴普遍的警示作用;五是建立重大疑難案件集體討論制度。對在受理群體性法律援助案件、有較大影響的疑難、復雜法律援助案件,實行案件集體討論,對案件進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中准確確定案件當事人主體、法律關系、法律的適用,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

3、注重辦結案件管理

一是審查案卷。查看卷中材料是否齊全、談話筆錄、調取證據是否符合要求,起(上)訴述、答辯狀、代理詞、辯護詞等法律文書使用法律是否正確等;二是回訪當事人。採用案件質量跟蹤卡、法律案件回訪單等形式,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的辦理程序、服務質量、事實認定、應用法律等問題向受援人徵求意見和進行跟蹤監督;三是走訪案件的承辦機關。定期走訪聽取他們對法律援助承辦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方法,提高辦案質量。

(四)建立法律援助質量獎懲機制

為充分調動法律援助人員注重法律服務質量的積極性,法律援助機構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定標准,法律援助機構建立案件補貼與案件服務質量掛鉤的辦法。根據案件辦理情況,對承辦人員的辦案質量進行評估,確定優秀、合格、不合格的質量等級。對質量不合格的法律援助案件下調案件補貼40%,對質量優秀的法律援助案件上調案件補貼30%,用質量評比和獎勵處罰制度來提高法律援助服務質量。

(五)建立法律援助服務質量通報制度

法律援助機構要定期對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的服務質量通報,結合法律援助案件檢查評比的結果,服務質量好的案件,予以表揚;對服務質量不好的案件,予以通報批評,責令法律援助人員提出書面的整改措施,防止再次發生。

(六)加大法律援助業務知識的培訓

法律援助機構應從案件的受理、辦理的程序、與當事人的交談技巧和語言、怎樣進行風險告知、證據的收集審查及法律知識對法律援助人員進行專業的業務培訓,培訓的方式要多樣化,注重實際效果。

(七)建立法律援助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承辦人員在辦案過程中,有違紀違規情況而被投訴的,法律援助機構逐一查清事實,並及時向投訴人反饋信息。凡法律援助案件承辦人員在法律援助工作中違紀違規、嚴重不負責任,使受援人遭受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八)加大各級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投入

目前,市、區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鄉、鎮(街道)未將法律援助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法律援助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政府工程,各級政府應從構建和諧社會,服務民生來重視和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市、區(縣)、鄉、鎮(街道)都應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經費的投入,法律援助機構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補貼。

Ⅳ 當前基層法律援助存在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問題:
宣傳力度不夠。群眾對法律援助的知曉程度還不是很高,還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因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沒有從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
服務水平不高。由於受司法工作人員少,業務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務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經費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經費不足。

幾點建議:
加大法律援助宣傳力度。廣泛深入宣傳法律援助制度,積極拓寬宣傳渠道,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貧弱群眾了解並運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斷增強法律援助實效。
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設。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鎮鄉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關設備,方便困難群眾就地申請法律援助。
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點。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重點加強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切實解決基層困難群眾打官司難的問題。根據特定困難群體的特定需求,組織開展對農民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的專項服務活動,總結經驗,提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社會效果。
強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對法律援助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法律援助的資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捐助為輔的資金保障機制,保證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Ⅵ 如何改進和創新計生法律援助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

人口和計生工作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隨著人口計生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農村鄉鎮計生工作難上加難。探究根源,基層基礎薄弱,流動人口增加,機制不健全,管理與服務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破解上述難題,開創農村鄉鎮人口計生工作的新局面,創新是關鍵所在。
所謂創新,說到底就是突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條條框框、方式方法等諸多不利因素,使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通過不斷創新來實現的,創新不僅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保護和傳承文明的主要動力。就農村鄉鎮計生工作而言,要使計生工作做出成效就是要在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力求創新。
首先,要在思維方式創新上求突破。
新形勢下的鄉鎮計生工作既不能滿足於過去的成績,又不能習慣於過去的做法,人口和計生工作者應堅持解放思想,使思想始終符合計生工作發展變化的實際。人口和計生工作者首先要做到敢想,即敢於從舊思維、舊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唯上、唯書的觀念中解放出來。當前,對農村人口和計生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清醒認識當前計生工作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深入查找自己在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善於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重新審視自我,從發展目標的選擇和定位上勇於超越自我。只有敢於突破思想束縛、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創新思路,才能推動鄉鎮計生工作開展,才能使計生工作做出成績。
其次,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上求突破。
在農村人口計生工作中創新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改進方法。人口計生工作者在日常人口計生工作實踐中,應把握好五個更加註重,即在管理上更加註重服務,在對象上更加註重個性,在教育上更加註重實效,在時空上更加註重全程,在范圍上更加註重全員。通過有效的方法,努力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從管理向服務、從封閉向開放、從重視堵向重視疏的方向轉變,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具體說來,一是把握不同對象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是採用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三是持之以恆;四是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通過有效的思想工作,確保民情早知道,工作早介入,問題早解決;達到敝開誠心聽民心,處處細心察民心,捧出熱心贏民心之效應。
第三、在宣傳教育創新上求突破。
農村鄉鎮人口和計生宣傳教育方式的創新必須注意突出一個活字。鄉鎮人口計生幹部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情感人,用友善、真誠的態度,讓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在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基礎上,由以往說教式的宣傳人口計生基礎知識轉變為群眾參與式 宣傳教育,由以往課堂式宣傳教育轉變為戶外式多形式、多形象化的宣傳教育,突出做強一個活字。宣傳內容的創新突出一個小字。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工作的內容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不斷調整,不但要面對已經形成思想意識的成年人,而且更要面對正在成長的青少年,要讓青少年從小就開始接受先進的生育文化教育,成長在文明、先進、科學的人文環境中。在宣傳內容上要突出未成年人的需求,把宣傳的重點放在男女平等、男女都一樣的教育上,將先進的人口思想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要突出農村家庭的需求,把宣傳的重點放在農村家庭婚育行為選擇以及在社會婚育觀念延續的觀念轉變上,將宣傳教育融入對農村家庭的優質服務之中,讓農村家庭成員在享受優質、高效、人文的服務中接受文明生育的教育。鄉鎮人口計生部門要不斷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要結合新農村、新家庭、新農戶建設活動,把宣傳教育的重點放在人口計生法律法規、生殖保健知識、生育文化知識、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避孕節育等教育上,將先進的生育文化融入經常性黨員幹部教育之中,將身邊的典型事例編排成文藝節目,讓服務對象在休閑娛樂時接受先進生育文化的教育,使其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
第四、要在管理機制創新上求突破。
面對農村鄉鎮人口計生工作中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鄉鎮人口計生工作者要善於跳出固有的管理圍城,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是狠抓責任追究,落實責任主體。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動搖,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和領導追究責任。堅持將個人工作失誤與幹部個人年終考核掛鉤,堅決查處失職瀆職幹部,表彰獎勵人口計生工作政績突出的幹部,並作為幹部晉級晉職的重要依據,以責任追究推動落實責任。堅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日常督查,及時掌握鄉鎮人口計生工作情況,查處屬實的群眾舉報。
二是狠抓隊伍建設,提高幹部素質。構建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輸送人才的良性用人機制,提高鄉鎮人口計生幹部工資待遇,尤其是村級人口計生專乾的工資福利待遇,保證隊伍的穩定性。通過公開競聘、擇優錄取等形式,進一步調整和充實村級計生專干隊伍,優化隊伍結構,激發工作活力。
第五、要在管理體制創新上求突破。
針對農村基層薄弱問題,必須找准工作切入點。一是實行四個給予激勵,確保工作重心下移。村級組織是基層組織的最小細胞。要發揮基層組織在人口計生工作中的最大化作用,須在政治上給予出路,經濟上給予保障,職能上給予完善,管理上給予強化上下功夫,通過實行四個給予,全面加強基層兩委班子建設,激發村幹部抓人口計生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將工作重心下移,著力推進村為主的經常性工作機制,實現管理網路的覆蓋,開創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的上下一致、通力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將工作觸角深入到每一戶育齡婦女家庭。
第六、要在服務方式創新上求突破。
在以人為本的社會、優質服務是當今大力倡導的人口計生工作模式。鄉鎮人口計生部門要根據不同對象及不同需求開展溫罄服務、預約服務、特需服務、感動服務、延時服務、隨訪服務等,贏得人民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僅以隨訪服務為例子,從當前農村來看,對生育、節育、不育人群進行隨訪服務,不僅可以滿足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的需求,還可以提高群眾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應知應會率。但從實踐來看,農村鄉鎮基層明顯存在五個誤區,即:一是誤解隨訪;二是關門隨訪;三是替代隨訪;四是閃電隨訪;五是盲目隨訪。造成這種狀況,客觀原因是流出人口多,無法見面,為對付上級的考核,下面就這樣越軌亂來,到了檢驗實效的時侯就洋相百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要面對新形勢,改變服務方式,即,一是入戶見面隨訪,衛技人員與服務對象平等交流,記錄信息;二是擇機隨訪,衛技人員與服務對象只要有機會見面,即可隨時隨時交流,了解情況;三是電話予以隨訪;對外出務工經商對象雙方約定時間,進行電話交流,了解信息的;四是信函隨訪。按照隨訪服務對象務工經商,把要交流了解的信息,製作成問卷,由服務對象填寫,請其配合回函等,通過立體操作,肯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鄉鎮計生工作能否搞好創新,與每個人口計生工作者的作風能否務實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務實,說到底就是擺正心態,實實在在做事。鄉鎮人口計生幹部在創新上要做到務實,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摸實情、謀實策,出實招、辦實事。抓細,就是要堅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把抓重點與抓細節,抓中心與抓經常,抓全年與抓當前,抓特色與抓基礎有機結合起來。人口計生工作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這就是要求我們的工作不僅要做得精細,而且必須講究方法。抓具體就是要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把原則要求變成可操作的措施,把目標任務變成能實現的結果,有方案、有要求,有措施,任務落實到位、責任明確到人。同時,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研究解決鄉鎮人口計生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上,放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放在最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上,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實事,多做利民、濟民促和諧的好事,這樣才能使計生工作真正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鄉鎮人口計生工作要想在創新上求得突破,隊伍能否過硬至關重要。人口計生隊伍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以能力的提高、素質的提升、作風的改進來推動工作的創新和任務的完成。在新形勢下要使鄉鎮計生工作要取得一流業績,鄉鎮每個人口計生工作者就必須做好表率,做到個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熱情一團火,謀事布局一盤棋。個人形象一面旗,就是要黨性強,作風正、有本事在各方面能擔當表率;工作熱情一團火,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對工作始終保持一種幹事創業的激情;謀事布局一盤棋,就是要在工作中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切實做到統籌兼顧,學會十個指頭彈鋼琴。要通過表率的力量帶動整個隊伍的建設。

Ⅶ 什麼樣的情況或人群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版濟困難沒有權聘請律師的;2、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公訴案件的自訴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注意公民因經濟困難需要法律援助的,要提供經濟困難的證明。

Ⅷ 如何請求法律援助

到司法局申請

Ⅸ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與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有眾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別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特殊群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援助案件范圍擴大後,須援助案件數急劇上升。以工傷和勞動合同糾紛為例,2010年羅庄區仲裁委辦理293件,今年辦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凡是農民工的都屬於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於列入區財政辦案補貼經費較少,能夠用於法律援助的資源有限,受到人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僅限於刑事指定辯護案件以及經濟特別困難的當事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許多依法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事項,我們還無力顧及。
(二)是法律援助隊伍人員編制不足、專職律師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託基層司法所設立的,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目前我區各基層司法所佔編人員僅1個,既要負責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這無疑增加其工作負擔,影響工作效率。其次,專職律師缺乏,目前羅庄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崗的只有一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不高。由於經費的制約,該區訴訟案件辦案補貼發放辦法是2006年制定的,訴訟案件每件補貼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訴調解案件補貼辦法,每件補貼50元,有時連律師支出的交通費都難以沖抵,導致律師辦案熱情低。有些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過場,准備不認真細致,直接影響案件質量;有的法律援助承辦單位將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輕律師和實習律師辦理,缺乏資深律師必要的指導,辦案質量不高。
(四)是經濟困難證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雖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公民如何證明自己達到經濟困難標准,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踐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鄉鎮或者街道政府蓋章確認的經濟困難證明。申請人到鄉鎮街道出具證明較為困難,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況,也不願出具。2、對於申請人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是否屬實,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財力幾乎無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五)是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不完善。1、在《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八條做出了救助應援助,援助應救助的規定,但相互之間的銜接缺乏具體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與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但目前與公安、檢察尚無明確有效的配合機制。
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還要向領導幹部宣傳,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事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辦案質量方面。應建立資深律師優先辦案制度,根據律師專業優勢,建立資深律師名錄,根據案件分類,優先指派相關專業的資深律師承辦。因縣區律師人數較少,專業面較窄,對有些專業案件指派律師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1、建立最低經費保障標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事業,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時,應當根據當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標准。2、積極開辟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誰接受捐助卻沒有明確。可參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縣(區)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法募集社會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設立法律援助專項基金,通過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捐助,並明確政法系統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用於法律援助事業。
(四)建立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只是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因此,應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我們的做法是讓村居、鄉鎮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參與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並由司法所代為向申請人單位或村居核實。這樣不但了解情況,也方便申請人。
探索建立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審查經濟困難制度。應與民政部門聯系,建立困難群眾資料庫,將城鎮低保、農村低保等群眾納入,凡是困難群眾資料庫中的,申請法律援助均免審查經濟狀況。這樣方便群眾,無需申請人再到村居、鄉鎮街道開經濟困難證明。
(五)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應由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聯合出台具體規定,就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轉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樣式和負責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我們的做法是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直接與申請人簽訂協議,安排律師代理訴訟。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應由政法委牽頭盡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們與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辯護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缺陷 發布:2024-11-09 03:07:40 瀏覽:224
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管理制度 發布:2024-11-09 03:03:15 瀏覽:730
山東省章丘法院 發布:2024-11-09 02:56:38 瀏覽:258
簡單員工宿舍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9 02:37:38 瀏覽:62
水產市場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9 02:36:20 瀏覽:533
教育管理規章 發布:2024-11-09 02:02:46 瀏覽:318
河南租賃行業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9 01:42:19 瀏覽:983
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 發布:2024-11-09 01:31:57 瀏覽:896
法院案件案件 發布:2024-11-09 01:23:37 瀏覽:368
縣供電公司能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9 01:13:08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