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巨匠

律師巨匠

發布時間: 2022-05-03 19:15:07

❶ 娃哈哈那場官司是怎麼回事 請的是哪個團隊律師

這場官司當中,哇哈哈的首席律師叫錢衛清。 錢衛清,男,漢族,現任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高級合夥人、中國人民大學跨國商事法律研究所所長。
1985年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專業畢業;1988年考取律師資格;1997年廈門大學在職研究生國際經濟法專業畢業;國家法官學院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中國高級法官首批專家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票據法》、《證券法》專業結業。 任職經歷;現任中國法學會會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業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企業改制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律方法研究中心高級顧問,中國政法大學點睛政法網路學堂學術顧問,名律師講壇特聘教師,北京大學私募股權培訓班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總裁班客座教授。2005年1月被授予北京市優秀律師稱號。2007年被提名為「2006年度十大法制新聞人物」。2008年被評選為「最具社會責任感律師」。 法官生涯:錢衛清在法院工作二十餘年,歷經我國四級法院。先後擔任過基層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庭長、副院長和高級法官等職務。先後從事過刑事、民事和經濟審判工作,承辦過上千件各類案件。
1977年至1992年先後任江西省婺源縣人民法院法官、上饒市人民法院審判員、辦公室副主任、庭長、副院長;1992年至1998年曾任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及經濟審判庭正處級審判員、副庭長、高級法官;其中1995年、1996年、1998年期間在最高人民法院經濟交流工作。先後從事過刑事、民事和經濟審判工作,承辦過上千件各類案件,所辦案件質量高、效果好,具有十分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錢衛清還多次參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工作。 律師生涯;錢衛清從事法官工作業績突出,從事律師業又獲得了驕人的業績。
1999年起從事律師工作,曾擔任過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原中國律師事務中心)全球合夥人,訴訟部主任、國有企業改制部主任。 擅長代理各類重大、疑難民商事訴訟案件,包括一審、二審、申請再審、執行各個階段的訴訟代理,承辦過上百起訴訟案件。擅長企業改制、公司並購、企業產權重組、重大工程項目等非訴法律服務
從事律師工作後,集二十餘年審判實務經驗和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以追求公正、勤勉盡責、竭誠服務的方式認真接辦每一件委託事項,主辦過涉及金融、證券、合同、房地產、侵權、公司等百餘起境內外一審、二審、申訴、仲裁糾紛和各類重大執行案件。錢衛清精於科學分析極其復雜的案件,熟練運用法律,善於承辦重大疑難案件,排除內外重重干擾和阻力,圓滿及時地為當事人排憂解難,直接為當事人避免和挽回幾十億經濟損失。 其他貢獻:錢衛清律師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服務專業網站,作為網站負責人為國有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
他還應邀出任我國第一個企業改制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企業改制研究所所長。直接為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實施改制制定改制方案及實施指導。被業內譽為改製法律專家。由於在推動國有企業改制法治化進程中的不懈努力和在維護國企改制職工權益中的突出貢獻,錢衛清律師被提名為「2006年度法制新聞人物」,並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領導接見。
同時,錢衛清律師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律師巨匠實務培訓」項目特聘律師實務專家。擔任中國法學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舉辦的國有企業改革系列培訓班主講老師。多次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法律實務和專題法律問題。曾經為中國五礦、普天集團等數十家超大型國有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為國家開發銀行等國家級金融機構提供法律服務,為生力啤酒等跨國公司和美國商帳管理公司提供法律服務。2007年,錢衛清律師被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聘為首席法律顧問。同年,錢衛清律師被中國策劃協會、中國品牌產業協會及財富時報社授予「中國十大企業策劃專家」稱號,並被聘為中國策劃協會法律顧問。
作為業內公認的學者型律師,錢衛清律師為推進我國法治進程和法學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學術研究涉及許多領域,他多次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制定工作,先後發表法學論文80餘篇,出版著作20餘部。 《中國律師》、《人民法院報》、《大公報》、《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數十家媒體對錢衛清律師作過專題報道。 成就一覽:辦理的經典案例和部分非訴項目:
杭州娃哈哈集團與法國達能集團合資糾紛案(重大國際影響案件)
天一集團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都辦事處房地產糾紛案(8800萬元,最高院)
重慶建投、重慶開投與工行重慶分行股權轉讓糾紛案(獲賠5.5億元,最高院)
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與日本SOTEC公司合資糾紛仲裁案(1200萬元,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
國家開發銀行與某資產管理公司債務糾紛案(5000萬,山東高院)
廣東宏遠集團與深圳發展銀行借款擔保案(3億元,最高院)
嘉峪葡萄酒公司與中糧集團公司長城商標侵權糾紛案(1.2億元,最高院)
寰島雄鷹集團與興安證券股權糾紛案(5100萬元,最高院)
福建金龍與中建七局工程合同糾紛案(7000萬元,最高院)
海門吉事達公司與光大公司合資糾紛案(7700萬元,江蘇高院)

❷ 馬克吐溫的資料 急急急!

馬克·吐溫(Mark Twain),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列門斯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廣闊,威廉·迪安·豪威爾士、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他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里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寫作風格:熔幽默與諷刺一體,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傑作,又是悲天憫人的嚴肅!

筆名
[編輯本段]

「馬克·吐溫」是其最常使用的筆名,一般認為這個筆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生涯,薩繆爾(即「馬克·吐溫」)曾當過領航員,與其夥伴測量水深時,他的夥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潯(1潯約1.8米),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的船長塞勒斯,他是位德高望重的領航員,不時為為報紙寫些介紹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署名「馬克·吐溫」。

1859年,塞勒斯船長發表了一篇預測新奧爾良市將被水淹沒的文章。調皮的薩繆爾決定拿他開個玩笑,就模仿他的筆調寫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諷刺小品。誰知這篇游戲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長的心,老船長從此棄筆不寫,「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也從此在報紙上銷聲匿跡了。

四年後,當上記者的薩繆爾得悉塞勒斯船長謝世的噩耗,為自己當年的惡作劇追悔不已,決心彌補這一過失,於是他繼承了「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並以此開始了他的名著生涯。

但亦有一說,指其在西部流浪時,經常在酒店買酒兩杯,並要求酒保在帳單上記「兩個標記」。然而,孰真孰假,或兩者皆虛,則無從稽考。他的真名叫「薩繆爾·克里更斯」。

生平
[編輯本段]

童年

馬克·吐溫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的貧窮律師家庭。他是家中7個小孩的第6個小孩。他只有兩個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過後倖存下來,他的那兩個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他的父親是當地的法官,收入菲薄,家境拮據。小塞繆爾上學時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所學徒,當過送報人和排字工,後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兒時生活的貧窮和長期的勞動生涯,不但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累積了素材,更鑄就了一顆正義的心。他的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在他四歲時死去,而他的哥哥本傑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後亦死去了。他的另一個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溫出生前三個月。繼這班年齡較馬克·吐溫大的兄弟姊妹之後,吐溫又有一個弟弟--亨利·克列門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在吐溫4歲時,他們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後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聖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 那時,密蘇里州是聯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後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

馬克·吐溫是色盲的,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1847年3月,當吐溫11歲時,他的父親死於肺炎。接著的那一年,他成為一名印刷學徒。1851年,他成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並開始給他哥哥奧利安創辦的《漢尼拔雜志》(Hannibal Journal)寫草稿。在他18歲時,他離開漢尼拔並在紐約市、費城、聖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當過印刷工人。22歲時,吐溫回到密蘇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航員「碧士比」要吐溫終身成為輪船領航員,而這職業是當時全美國薪資第三高的職業,每月250美元(等於現在的155,000美元)。

由於那時的輪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間亦不可以開燈。領航員需要對不斷改變的河流有豐富的認識,因而可以避開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吐溫在他得到領航員執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絲不苟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00米。在得到執照前的訓練期間,吐溫說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門斯與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亨利死於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於亨利工作的那艘輪船爆炸。吐溫為此感到極內疚,並在餘生中一直覺得他自己需負上責任。可是他繼續在河上工作並一直是領航員,直到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而縮減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

旅行與家庭

密蘇里州是一個奴隸州,並被大部分人視為是屬於南部的一部分,但密蘇里州並沒有加入聯邦。當戰爭開始時,吐溫和他的朋友加入了一隊聯邦的民兵部隊(這在一部1885年的短故事「The Private History of a Campaign That Failed」中有相關描述),並加入了一場戰爭,在那場戰爭中有一個人被殺。吐溫發現他根本不能忍受自己殺任何人,因此他離開了。他的朋友加入了南軍;吐溫則到他的哥哥奧利安那裡去,那時奧利安被任命成為內華達的州長的秘書並管理西部。

吐溫與他哥哥乘公共馬車花了2星期多橫越了大平原區和洛磯山脈。他們到了鹽湖城摩門教的社會。這些經驗成為了《艱苦歲月》一書中的主要部分,並給《卡城名蛙》提供了資料。吐溫的旅程結束在內華達維吉尼亞城的銀礦那裡。在那裡,他成為了一名礦工。

在放棄礦工一職後,吐溫在維吉尼亞城的一家報紙《企業報》工作。

吐溫次後到加州舊金山旅行,在那裡他繼續當一名記者,並開始做演講。他見了其他作家如布瑞特·哈得等。一次他被分配到夏威夷州,而這成為他的第一次演講。1867年,一家當地的報紙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區的輪船旅遊。

在他往歐洲和中東的旅程期間,他寫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他亦見了查爾斯·蘭登(Charles Langdon)並看到蘭登姊姊歐麗維亞(Olivia Langdon)的相片。吐溫對她立即一見鍾情。他們在1868年見面,並在一年後訂婚,1870年於紐約市艾瑪拉結婚。歐麗維亞生了兒子蘭登,但蘭登在19個月時死於白喉。

1871年,吐溫一家遷往康乃迪克州哈特福特。在那裡歐麗維亞生了3個女兒:蘇西、克拉拉和讓。吐溫亦成為了作家威廉·迪安·豪威爾士的好朋友。

吐溫之後再度到歐洲旅遊,這在1880年一部書《浪跡海外》有作描述。1900年他回到美國,給他的舊公司償清欠款。吐溫的婚姻維持了34年,直到歐麗維亞於1904年去世。

1906年,吐溫開始給《北美評論月刊》寫他自己的自傳。一年之後,牛津大學把一個文學博士學位頒給他。

吐溫比讓和蘇西都活得久。他經過了一段憂郁的時期,這是從他的愛女蘇西在1896年死於腦膜炎時開始的。歐麗維亞在1904年的逝世及讓在1909年12月24日的死令吐溫更憂郁。

作家生涯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於《紐約周六報刊》首次出版。這作品在那裡出版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完成得太遲,趕不及納入阿特姆斯·沃德收集美國西部特色著作的書中。

這以後,《沙里緬度聯邦報》派馬克吐溫去當時被稱為三明治群島的夏威夷作通訊記者,給聯邦報寄來關於那裡的事情的信。後來他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地報》工作時也是根據這些幽默的信件寫出的,因為《加利福尼亞大地報》派了他取道巴拿馬運河從舊金山到紐約市,作巡迴記者。當時他就不斷寄出信件給報紙出版,諷刺而幽默地記錄他的所見所聞。1867年6月8日,吐溫乘遊艇前往費城,要住5個月。這一游導致了《傻子旅行》的誕生。

1872年,吐溫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學著作《艱苦歲月》作為《傻子旅行》的續集。《艱苦歲月》的內容是吐溫到內華達的旅程及在美國西部的後期生活的半自傳式描述。這書以「傻子」對歐洲和中東的很多國家的批評來諷刺美國及西方的社會。吐溫的下一作品《艱苦歲月》把焦點放在美國社會上。之後的《鍍金時代》並不是旅行文學作品,因為這以前的兩本書都是旅行文學作品,而這是他第一次寫小說。這本書亦很著名,因為這是吐溫唯一一本與人合作寫成的書;這本書是由吐溫和鄰居查爾斯·達德利·沃納寫成的。

吐溫之後的兩本著作均是關於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經歷。《密西西比河的舊日時光》一系列的小品在1875年出版於《大西洋月刊》,最具特色的是吐溫對浪漫主義的醒悟。吐溫在《舊日時光》之後更著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之後吐溫寫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描寫了他在漢尼拔的童年。吐溫模仿自己小時候的性格,塑造出湯姆·索亞的性格來。這書亦引入一角色哈克貝利·費恩為配角。

《王子與乞丐》的故事情節雖然今天常出現於很多電影和文學作品中,但其實並不普遍被接納。這是吐溫首次嘗試寫「乞丐」,其缺點是吐溫在英國社會並沒有太足夠的經歷。《王子與乞丐》寫作期間,吐溫亦開始了《頑童流浪記》的寫作,並也把另一部游記,《浪跡海外》完成掉。《浪跡海外》是馬克·吐溫往中歐及南歐旅行的游記。

吐溫之後的出版著作為《頑童流浪記》,這本書出版以後,令他成為更著名的偉大美國作家。《頑童流浪記》是《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嚴肅的氣氛比後者更為濃厚。這書成為了美國大部分學校的必修書,因為哈克放棄服從規矩,而很多這樣年齡的人正是這樣想(哈克的故事背景為還有奴隸制的1850年代)。吐溫於1876年夏,《湯姆·索亞歷險記》發行後手寫了約400頁的《頑童流浪記》故事內容。

吐溫的妻子死於1904年,這以後他才得以把他的著作審查員及編輯者--他的妻子不喜歡的書籍出版。這些書中有一本是《神秘陌生人》,這本書並未在吐溫有生之年出版,所以人們找到1897至1905年之間的三種版本的手稿。這三種版本令這部著作的出版情況很混亂,而現在才可得到吐溫最先寫的版本。

吐溫最後一部作品是他口述的自傳。一些案卷保管人和編輯者把這自傳重新整理一遍,要令它的格式更符合一般格式,因而一些吐溫的幽默字句被刪掉了。

財務問題

馬克·吐溫及亨利·羅傑晚年時的友誼。吐溫從出版著作賺了很多錢,但他不適當的投資令他浪費了很多錢,其中大部分是投資在一些新發明上。這包括一種新創的鐵箍、一種新的蒸汽機、珂羅版(用來給印版雕刻的機器)和一種排字機。最後,還有他的出版社,起初能成功賣出尤里西斯·格蘭特的回憶錄,但後來還是失敗了。

吐溫的作品能寫成,功也該歸他的一個新朋友,因為他解決了吐溫的財務困難。1893年,他與財政家及標准石油公司首長亨利·羅傑開始了長達15年的友情。羅傑首先為吐溫申請了破產。然後羅傑把吐溫著作的版權移交給吐溫妻子歐利維亞,以免債權人奪得版權。最後羅傑把吐溫的所有錢還給了債權人。吐溫之後開始他的環球演講旅行,把債務都還光了。

後人對他的評價
[編輯本段]

近代幽默文學的泰斗!
代表美國文學的世界一流作家!
他是懷有赤子之心的頑童,亦是仗義執劍的騎士!

作品目錄
[編輯本段]

《競選州長》
《湯姆·索亞歷險記》(1876年)
《乞丐王子》(1882年)
《頑童流浪記》(1884年)
《卡縣名蛙》
《百萬英鎊》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
《三萬元遺產》
《案中案》
《苦行記》
《壞孩子的故事》
《火車上的噬人事件》
《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過》
《田納西的新聞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樣編輯農業報》
《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
《我給參議員當秘書的經歷》
《康州美國佬奇遇記》(1889年)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訪問》
《一個真實的故事》
《法國人大決斗》
《稀奇的經驗》
《加利福尼亞人的故事》
《他是否還在人間》
《和移風易俗者一起上路》
《狗的自述》
《鍍金時代》
《人的五大恩賜》
《傻子旅行》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❸ 霍爾戈馬蒂斯的簡介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於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下,因個人興趣與老師所循的傳統規律相左1892年轉入象徵主義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兩年後、初露頭角的馬蒂斯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6至1904年間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畢沙羅、高更、凡·高、西涅克等畫家的表現手法,使他進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1899年,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20世紀初,他好像被強烈色彩的表現力所喚醒。開始用誇張的色彩和奔放的筆觸塑造形體,至1903年,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這類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實上,在 「亂塗」之中顯示出畫家的敏銳性和豐富的創造力:直接從顏料管擠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現客觀物象的視覺真實,它變成作畫人追求內在情感及自我表現的手段,並在形式上探索一種新的受色彩運動制約的繪畫空間。野獸派最終否定了西方各種傳統形式和與之相關的審美習慣,實現了色彩的解放,能動地驅使造型藝術抽象化。馬蒂斯也在對形式進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遺憾的是野獸派僅盛行了3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後,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1914年起,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用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畫家樂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著各種色調之間的關系,尋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艷麗卻不浮華,筆觸大膽但不狂野,野獸派時代的強烈原色畫面,逐漸變成靜謐和諧的畫面,既蘊含睿智與詩意,又賞心悅目。馬蒂斯由此獲得「顏色與線條游戲家」的美譽。

20年代後,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30年代,他的藝術達到巔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為人謙虛、儒雅的馬蒂斯,對人生的榮華富貴和畫壇的名利都毫無野心,性格也與同時期畫壇另一巨人畢加索迥然不同。二戰期間,他倆都參加了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抵抗運動,並加入法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參加過進步活動,但馬蒂斯在其藝術中並未有任何體現,沒有把繪畫作為一種武器。他篤信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美是賜給人快感」的理論,並在自傳中這樣闡述個人的畢生追求:「我所企望的藝術是一種平衡、純粹與寧靜的藝術,我避免觸及令人苦惱或窒息的題材,藝術作品要像安樂椅一樣,使人的心情獲得安寧與慰藉。」

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仍堅持剪紙藝術的創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專心致志地從預先塗好顏色的紙張中剪出各種形象,作品依然充滿大膽、完美和開朗樂觀的精神,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野獸派時代他對形式美的熱戀與執著。1907年野獸派經歷了一場危機,面對夥伴們一個個背棄野獸派宗旨而去,馬蒂斯反而堅定信念,並在爾後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恪守不渝,成為唯一終生保持野獸派畫風的人。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於長年居住的尼斯,享年85歲。

--------------------------------------------------------------------------------------------------------------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表:

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1879 10歲 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87 18歲 中學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 19歲 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20歲完成第一幅畫作。

1890 21歲 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 22歲 說服父親,懷抱當一名畫家的志向,再次來到巴黎。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下。

1892 23歲 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3年到盧浮宮臨摹經典畫作。
1896 27歲 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被評為「野獸派」代表人。

1898 29歲 初露頭角的馬蒂漸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9 30歲 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

1896-1904 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 34歲 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5 36歲 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

1903-1906 野獸派盛行的三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之後 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14 45歲 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閑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

1920年之後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 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37年首次以剪紙方式為芭蕾舞團設計屏風與戲服
1941年71歲的馬蒂斯在腸癌手術後,只能在床塌或輪椅上從事創作。然而,就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藝術新的高峰。他說:剪刀是一種美妙的工具,紙張也很美麗,利用剪刀在這樣的紙張上工作是一件能夠進入忘我境界的事情。

1948年,馬蒂斯完成了汶思小教堂堂內設計。其中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令人耳目一新。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法國尼斯,享年85歲。

小資料
馬蒂斯與野獸派
1905年秋季沙龍展覽會中,馬蒂斯等人的作品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與傳統

❹ 達芬奇簡介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

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4)律師巨匠擴展閱讀:

在美術方面,達芬奇總結了15世紀藝術家的研究成果,在繪畫構圖、明暗、透視、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尤其是他創立的明暗法,完全拋棄了15世紀用呆板的輪廓線勾畫形象的方法,而是用明暗烘托,讓形象從深暗的背景中浮現出來,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感和空間感。

達芬奇研究大氣與色彩的關系,發明了「薄霧法」(即空氣透視法),讓遠景沐浴在淡藍的空氣中,繪畫的透視關系變得更正確更完善。

達芬奇在美術理論方面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人們從他遺留的大量手稿筆記中整理出《繪畫論》,這本書集中體現了他的美學思想。書中提出著名的鏡子說,認為繪畫優於其他任何藝術,因為它包容了世間的一切,畫家的心就像鏡子一樣能真實地反映這個世界,把普遍的自然變為第二自然。

❺ 羅曼羅蘭簡介1000字

作品簡介

羅曼·羅蘭的創作大致可以20世紀30年代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於法國大革命的《革命戲劇集》,包括《群狼》(1898)《丹東》(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劇本8部;3部英雄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托爾斯泰傳》(1911);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說《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對戰爭、反對一切暴力。害怕集體主義制度妨害個人「精神獨立」等思想的論文。後期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與子》(舊譯《欣悅的靈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維》(1922)《夏天》(1924)。《母與子》(1927)《女預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憶錄、論文等。特別是1931年,他發表了《向過去告別》一文,批判了自己過去所走過的道路,從此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戰爭、保衛和平的活動,成為進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藝戰士。

其代表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為主線,描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奮斗和終告失敗,同時對德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家的社會現實,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實寫照,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的摧殘。全書猶如一部龐大的交響樂。每卷都是一個有著不同樂思、情緒和節奏的樂章。由《約翰·克利斯朵夫》始,羅曼·羅蘭開創了一種獨特的小說風格。該巨著獲得1913年法蘭西學士院文學獎,1915年獲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

這位近、現代傳記文學大家的《名人傳》(《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對當代傳記文學仍然產生巨大影響。 他於1935年應斯大林的邀請訪問蘇聯,並寫下《莫斯科日記》一書,書中有對蘇聯未來的期望,羅曼·羅蘭希望自己在蘇聯所看見的弊端能解決,因此,出於對蘇聯的考慮,羅曼·羅蘭當時沒有發表此書,並囑托各出版社50年內不得發表。1984年,該書發表,可惜此時距蘇聯解體時日不遠了,作者的願望沒有實現。

《名人傳》的主旨是什麼?:

他想利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糾正時代的偏向。他選擇了19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為他們立傳,是希望這些藝術巨匠的精神能引導人們脫離低級的生活。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名人傳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❻ 馬蒂斯簡介

1、人物簡介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2、作品風格
馬蒂斯早年從事法律事務,23歲改學繪畫,曾入朱利安美術學院師從布格羅,爾後進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莫羅對色彩的主觀見解對馬蒂斯影響很大,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抄襲自然中獲得,繪畫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在他離開學校後又受西涅克的點彩派影響,同時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長,借鑒黑人雕塑和東方裝飾藝術,表現出對傳統藝術的徹底決裂。作品中體現了野獸派的美學觀念:即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形成了他獨特的畫風——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畫面簡潔、清晰,省略了多餘的細節,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畫面藝術形象。
3、代表作賞析
《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❼ 求詹天佑和錢學森的簡介,包括人物身份,主要貢獻!

1、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

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7)律師巨匠擴展閱讀

1905年到1909年,為發展商業,清政府決定修築京張鐵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總工程師兼會辦,後升任總辦兼總工程師。該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巨,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

為爭奪修路權,英、俄兩國相持不下,清政府決定自力修築,但缺乏信心。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築工程。詹天佑則說:「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他面對著外國人的譏諷,以大無畏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知難而進,齊心為國爭光。

修築之初,工程技術人員缺乏,詹天佑率僅有的兩名工程學員,於1905年5月,自豐台經南口、八達嶺,勘測至張家口,隨即回測,並選測了自延慶州繞過八達嶺經德勝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較線(對永定河谷路線,也曾考慮,以工程艱巨,限於經費及工期無可能採用,故未勘測)。

6月回到天津總局,提出勘測及調查報告,並擬定修築方案。計劃分三大段修築,第一段(豐台至南口)先行開工,以早日通車運輸而獲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張家口),再詳細勘測。

特別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達嶺,地形險峻,更須進一步選測比較線。報告中稱,「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獲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覬覦;而路工之難,亦實為向來所未有。」

❽ 錢衛清的其他貢獻

錢衛清律師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服務專業網站,作為網站負責人為國有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
他還應邀出任我國第一個企業改制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企業改制研究所所長。直接為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實施改制制定改制方案及實施指導。被業內譽為改製法律專家。由於在推動國有企業改製法治化進程中的不懈努力和在維護國企改制職工權益中的突出貢獻,錢衛清律師被提名為「2006年度法制新聞人物」,並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領導接見。
同時,錢衛清律師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律師巨匠實務培訓」項目特聘律師實務專家。擔任中國法學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舉辦的國有企業改革系列培訓班主講老師。多次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法律實務和專題法律問題。曾經為中國五礦、普天集團等數十家超大型國有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為國家開發銀行等國家級金融機構提供法律服務,為生力啤酒等跨國公司和美國商帳管理公司提供法律服務。2007年,錢衛清律師被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聘為首席法律顧問。同年,錢衛清律師被中國策劃協會、中國品牌產業協會及財富時報社授予「中國十大企業策劃專家」稱號,並被聘為中國策劃協會法律顧問。
作為業內公認的學者型律師,錢衛清律師為推進我國法治進程和法學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學術研究涉及許多領域,他多次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制定工作,先後發表法學論文80餘篇,出版著作20餘部。 《中國律師》、《人民法院報》、《大公報》、《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數十家媒體對錢衛清律師作過專題報道。

❾ 笛卡爾生平

笛卡兒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土倫省萊耳市的一個貴族之家,笛卡兒的父親是布列塔尼地方議會的議員,同時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兒在豪華的生活中無憂無慮地度過了童年。他幼年體弱多病,母親病故後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他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父親見他頗有哲學家的氣質,親昵地稱他為「小哲學家」。

父親希望笛卡兒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神學家,於是在笛卡兒八歲時,便將他送入拉弗萊什的耶穌會學校,接受古典教育。校方為照顧他的孱弱的身體,特許他可以不必受校規的約束,早晨不必到學校上課,可以在床上讀書 。因此,他從小養成了喜歡安靜,善於思考的習慣。

笛卡兒1612年到普瓦捷大學攻讀法學,四年後獲博士學位。1616年笛卡兒結束學業後,便背離家庭的職業傳統,開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筆從戎,想借機游歷歐洲,開闊眼界。

這期間有幾次經歷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次,笛卡兒在街上散步,偶然間看到了一張數學題懸賞的啟事。兩天後,笛卡兒竟然把那個問題解答出來了,引起了著名學者伊薩克·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兒介紹了數學的最新發展,給了他許多有待研究的問題。

與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兒對自己的數學和科學能力有了較充分的認識,他開始認真探尋是否存在一種類似於數學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獲取真正的知識。

據說,笛卡兒曾在一個晚上做了三個奇特的夢。第一個夢是,笛卡兒被風暴吹到一個風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個夢是他得到了打開自然寶庫的鑰匙;第三個夢是他開辟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道路。這三個奇特的夢增強了他創立新學說的信心。這一天是笛卡兒思想上的一個轉折點,有些學者 也把這一天定為解析幾何的誕生日。

然而長期的軍旅生活使笛卡兒感到疲憊,他於1621年回國,時值法國內亂,於是他去荷蘭、瑞士、義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蘭。

在荷蘭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笛卡爾對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通過數學家梅森神父與歐洲主要學者保持密切聯系。他的主要著作幾乎都是在荷蘭完成的。

1628年,笛卡爾寫出《指導哲理之原則》,1634年完成了以哥白尼學說為基礎的《論世界》。書中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一些看法。1637年,笛卡兒用法文寫成三篇論文《折光學》、《氣象學》和《幾何學》,並為此寫了一篇序言《科學中正確運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論》,哲學史上簡稱為《方法論》,6月8日在萊頓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重要著作。

笛卡兒(Descartes,René),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與數學思想對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笛卡兒,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笛卡兒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一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兒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歷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但他對所學的東西頗感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教科書中那些微妙的論證,其實不過是模稜兩可甚至前後矛盾的理論,只能使他頓生懷疑而無從得到確鑿的知識,惟一給他安慰的是數學。在結束學業時他暗下決心:不再死鑽書本學問,而要向「世界這本大書」討教,於是他決定避開戰爭,遠離社交活動頻繁的都市,尋找一處適於研究的環境。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在荷蘭長達20年的時間里,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寫了《論世界》,書中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會指責,死後又被梵蒂岡教皇列為禁書,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的思想的傳播。
笛卡兒不僅在哲學領域里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兒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笛卡兒的主要數學成果集中在他的「幾何學」中。當時,代數還是一門比較新的科學,幾何學的思維還在數學家的頭腦中佔有統治地位。在笛卡兒之前,幾何與代數是數學中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笛卡兒站在方法論的自然哲學的高度,認為希臘人的幾何學過於依賴於圖形,束縛了人的想像力。對於當時流行的代數學,他覺得它完全從屬於法則和公式,不能成為一門改進智力的科學。因此他提出必須把幾何與代數的優點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真正的數學」。笛卡兒的思想核心是:把幾何學的問題歸結成代數形式的問題,用代數學的方法進行計算、證明,從而達到最終解決幾何問題的目的。依照這種思想他創立了我們現在稱之為的「解析幾何學」。1637年,笛卡兒發表了《幾何學》,創立了直角坐標系。他用平面上的一點到兩條固定直線的距離來確定點的位置,用坐標來描述空間上的點。他進而又創立了解析幾何學,表明了幾何問題不僅可以歸結成為代數形式,而且可以通過代數變換來實現發現幾何性質,證明幾何性質。解析幾何的出現,改變了自古希臘以來代數和幾何分離的趨向,把相互對立著的「數」與「形」統一了起來,使幾何曲線與代數方程相結合。笛卡兒的這一天才創見,更為微積分的創立奠定了基礎,從而開拓了變數數學的廣闊領域。最為可貴的是,笛卡兒用運動的觀點,把曲線看成點的運動的軌跡,不僅建立了點與實數的對應關系,而且把形(包括點、線、面)和「數」兩個對立的對象統一起來,建立了曲線和方程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的建立,不僅標志著函數概念的萌芽,而且標明變數進入了數學,使數學在思想方法上發生了偉大的轉折--由常量數學進入變數數學的時期。正如恩格斯所說:「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辨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了。笛卡兒的這些成就,為後來牛頓、萊布尼茲發現微積分,為一大批數學家的新發現開辟了道路。
笛卡兒在其他科學領域的成就同樣累累碩果。笛卡兒靠著天才的直覺和嚴密的數學推理,在物理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從1619年讀了開普勒的光學著作後,笛卡兒就一直關注著透鏡理論;並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參與了對光的本質、反射與折射率以及磨製透鏡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論視為整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笛卡兒堅信光是「即時」傳播的,他在著作《論人》和《哲學原理》中,完整的闡發了關於光的本性的概念。他還從理論上推導了折射定律,與荷蘭的斯涅耳共同分享發現光的折射定律的榮譽。他還對人眼進行光學分析,解釋了視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狀體變形,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在力學方面,他提出了宇宙間運動量總和是常數的觀點,創造了運動量守恆定律,為能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他還指出,一個物體若不受外力作用,將沿直線勻速運動。
笛卡兒在其他的科學領域還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創見。他發展了宇宙演化論,創立了漩渦說。他認為太陽的周圍有巨大的漩渦,帶動著行星不斷運轉。物質的質點處於統一的漩渦之中,在運動中分化出土、空氣和火三種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則形成太陽和恆星。笛卡兒的這一太陽起源的旋渦說,比康德的星雲說早一個世紀,是17世紀中最有權威的宇宙論。他還提出了刺激反應說,為生理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笛卡兒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兒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兒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1649年冬,笛卡兒應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安的邀請,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任宮廷哲學家,為瑞典女王授課。由於他身體孱弱,不能適應那裡的氣候,1650年初便患肺炎抱病不起,同年二月病逝。終年54歲。1799年法國大革命後,笛卡兒的骨灰被送到了法國歷史博物館。 ..

❿ 青年律師如何開拓案源

樹立個人良好形象,廣泛建立社會人脈,拜有經驗的行業前輩為師,戒驕戒躁,勤奮好學,如果你能做到這些,你就一定會有許多案源。

熱點內容
教育附加條例 發布:2024-11-08 17:35:33 瀏覽:992
別人借錢怎麼打條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30:09 瀏覽:321
拍賣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27:33 瀏覽:138
蕭山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4-11-08 17:20:48 瀏覽:485
律師張丹璇全文txt 發布:2024-11-08 17:04:21 瀏覽:415
臨安法院宋 發布:2024-11-08 17:03:44 瀏覽:920
勞動法超過法律規定要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08 16:21:52 瀏覽:141
十八准則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8 14:58:47 瀏覽:296
國際經濟法中尊重國家主權原則 發布:2024-11-08 13:49:38 瀏覽:848
方誌平民法模擬題 發布:2024-11-08 13:41:01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