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美國律師總數

美國律師總數

發布時間: 2022-05-04 19:29:59

① 我國平均個人擁有律師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

全國律來協27日發布報告說,目前自我國每1萬人口平均擁有1.6名律師,人口律師比最高的是北京,最低的是西藏。據了解,目前北京已擁有律師事務所1211家,執業律師18635名,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比例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是全國律協首次向社會發布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介紹,截至2012年底,中國律師數量為232384名。律師平均年增長速度為9.1%。女律師數量為61717名,占律師總數的26.6%。我國人口律師比最高的是北京市,每1萬人口擁有11.7名律師,其次是上海市,每1萬人口擁有6.7名律師。人口律師比最低的地區是西藏,每1萬人口擁有0.6名律師。目前,全國每1萬人口中擁有不足1名律師的省份尚有安徽、青海、甘肅、貴州、江西、西藏等6個省份。
報告說,截至2012年底,中國(不含港澳台地區)律師事務所數量為19361家。律師事務所平均年增長速度約為6%。從律師事務所形式看,主要是合夥所、個人所和國資所形式,其中,合夥所是最主要的執業機構形式,共有13835家,占律師執業機構的71.5%。

② 律師行業現狀

律師業是三大法律職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行業,其對於欲從事法律職業的新人來說充滿了誘惑,因此,若踏入律師行業的大門,我們必須對我國律師業的發展現狀有一些認識和了解。彼人利用工作中的一些資料組成小文一篇,希望對廣大欲從事律師行業的新人有所借鑒和幫助。

我國目前注冊律師大約有14萬人左右,律師事務所1萬多家,每9000人平均擁有一名律師,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上海是每18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而美國紐約是每200人擁有一名律師。

從律師的地區分布情況看,發展極不平衡。廣東、北京的律師都在萬人以上,大約佔到全國律師總數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師,個別牧區只有一名律師。

全國律師每年辦理業務大致在900萬件左右,業務收入在90億左右,律師人均收入在7萬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費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師年收入仍然存在嚴重的地區差異,北京最高,律師人均年收入達到26萬元,上海也在20萬左右,江浙在7萬元左右,廣東在5萬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師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無論是執業人數占整個人口的比例,還是律師界中高學歷、外語人才所佔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師事務所佔律師事務所總數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師業與東部發達地區律師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特別是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極不平衡直接導致律師收入的差距懸殊,並且這種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改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東部與中西部律師業發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律師正在向東部地區轉移,這種轉移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動規律的。

因此,綜合以上來看,從個人生存和利益來考慮,北京、廣東等發達地區的律師業發展環境最好,也最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光看這些平均數字就認為律師行業形勢一片大好。律師是強弱差距懸殊的行業,知名大律師年收入上百萬、上千萬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師都是疲於糊口,年收入不過萬,有的甚至無錢交納年檢會或會費而被迫轉行。對於初入行的律師來說,90%的其收入都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雖然說成功的標志不是錢,但是對律師來說,其最有力的評價標准被又是收入。另外,律師的執業環境也很不好,這些都是我們從事律師行業上的巨大障礙。

社會不是完美的,律師行業也同樣有不盡人意,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律師業只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我們選擇了律師,就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也終有成功的那一天。

③ 猶太人掌握著美國多少財富

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70年代,在金融,商業,教育,醫學,法律等高文化行業中,美籍猶太男子有70%,女子40%,而同期全美國平均只有28.3%的男子和19.7%的女子加入此行列。而在認為最為靈巧,收入最高的兩大職業醫生和律師中(美國對醫生和律師的文化素質要求特別高),猶太所佔的比例最高。如20世紀70年代,美國3萬多名猶太醫生,佔美國私人開業醫生的總數的14%;另外有約10萬名律師,佔美國律師總數的20%左右。 全世界有10%幾的財富是猶太人創造的,他們可以是一個國家陷入經濟危機中,1968年前後,日本經濟正在高速發展,但是後來中了猶太族的經濟圈套,使得日本大量虧損之外,這么多年都還沒有擺脫掉。 而且現在的世界首富也不是比爾蓋茨,而是一個猶太家族,他們有一個家族情報網,分布全世界。沒有媒體敢報道。…… 有一個名人說過(我忘記是誰了,不好意思,呵呵)可以如此大規模的調動全世界的資金唯有猶太人。 呵呵,不信的朋友可以自己深入去查查,但是不能只靠網路做學問,書籍才是人類忠實的朋友。 唉……說的我好累。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講的,但是建議大家有興致可以去看看講述猶太人的書。 最後,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結束我的回答。 猶太人的數目還不到人類總數的1%,本來應該像燦爛銀河中的一個小星球那樣不起眼,但是他們卻經常成為人們的話題,受到人們的關注。——馬克·吐溫(美國作家)。 4

④ 美國給移民服務的律師數量多嗎到哪找

美國律師數量很多,基數一多,那麼從事移民服務的專業移民律師肯定也不少。美國律協也沒有準備的數據,57美國網收集來的信息來看,全美律師大概有上百萬人。如果說哪個地方多,比如紐約州有11萬人,加里福尼亞州有14萬人。主要集中在一些東西部的沿海大城市。主要分為八類:


1丶私人律師。大概佔全部律師的74%,在外人看來多如牛毛丶浩如煙海的美國律師,主要就是指美國的私人律師。美國移民律師也是屬於其中的一種。


2丶議員及助理。美國聯邦參議院現有100名參議員,17個常設委員會。而聯邦眾議院現有435名議員,19個常設委員會。每個常設委員會大約有20名委員(含多數黨與少數黨)。各常設委員會的工作是對每個議案——提交到國會的法律草案進行調查丶聽證丶論證並提出建議,然後送交討論和投票。這些工作的准備和協調都是由律師來完成的。據聯邦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法律顧問介紹,僅為聯邦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服務的律師就有25位,在每位參議員的背後,就有1—3位律師為其服務,且不論參眾兩院1/2到1/3的議員本身就是律師。在州政府,參眾兩院(僅有內布拉斯加州是一院制)中律師服務的情形大致相似。


3丶法官及助理。在美國,沒有當過律師而成為法官,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美國聯邦系統現有法官1200名(其中聯邦最高法院9名丶聯邦巡迴上訴法院331名丶聯邦地區法院860名)丶州法院大約有8萬多名。一般來說,每位法官後面有一個司法官辦公室。其成員基本上均由律師組成。初步統計,為每位法官工作的律師有5—10名。這類律師約佔全美律師的3%。


4丶政府律師。現在,美國有94個聯邦地區,每個地區的檢察官(含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每個地區約有50名)均為政府律師,均由總統任命。同樣,各大政府機關均有政府律師(連五角大樓都有人數眾多的政府律師)。這部分律師大約佔全美律師的8%。


5丶公司律師。這是美國律師制度的一大特色,美國各大公司均有自己的法律部,他們只為各大公司服務。當然,隨著業務的發展,有些律師甚至不做律師業務,而紛紛當起了CEO。據了解,這部分律師佔全美律師的8%。


6丶民權律師。美國有一批律師專門為黑人等少數民族和婦女丶殘疾人等各種人丶各色人及受到歧視的弱勢群體服務的律師,稱之為民權律師,也包括了為一部分專門為已經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的非法或者合法移民服務的美國移民律師,主要由美國聯邦司法部民權司負責。這些律師大約佔全美律師的1%。


7丶兼職律師。這部分律師主要活躍在法律教育界,如哈佛大學法學院著名的德肖微茨教授就是一位久負盛名的律師。這種律師約佔全美律師的1%。


8丶公益律師。這些律師主要效力於法律援助丶環境保護丶公共利益的法律服務。這部分律師佔全美律師的1%。

⑤ 美國歷屆總統中有幾個是律師出身的

從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到現任總統奧巴馬,共計44屆(只有43位總統,因為其中第22任和第24任總統是同一人)。美國歷屆43位總統中有26位律師出身。
第1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土地測量員,軍人
第2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律師
第3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律師
第4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律師
第5任總統,詹姆斯•門羅:軍人
第6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律師,教授
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軍人、律師、法官
第8任總統,馬丁•范布倫:律師,法官
第9任總統,威廉•亨利•哈里遜:軍人
第10任總統,約翰•泰萊:律師
第11任總統,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律師
第12任總統,扎卡里•泰勒:軍人
第13任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律師
第14任總統,弗蘭克林:律師
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律師
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售貨員,船員,土地測量員,郵政局長,律師
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裁縫
第18任總統,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特:軍人
第19任總統,拉瑟福德•柏查•海斯:律師,檢察官,軍人
第20任總統,詹姆斯•亞伯蘭•加菲爾:律師,教授(從政後內戰期間曾做參軍)
第21任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教員,律師,軍法官
第22任總統,格洛佛•克利夫蘭:律師,檢察官
第23任總統,本傑明•哈里遜:律師,檢察官,軍人
第24任總統,格洛佛•克利夫蘭:(與第22任總統為同一人)
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教員,軍人,律師,檢察官
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無(22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次年便退學從政)
第27任總統,威廉•哈華德•塔夫脫:律師,法官,檢察官,學院院長
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律師,教授,大學校長
第29任總統,華倫•加馬利爾•哈定:報人
第30任總統,卡爾問•柯立芝:律師,檢察官
第31任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工程師
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律師
第33任總統,哈里•杜魯門:職員,雜貨店老闆,法官
第34任總統,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爾:軍人
第35任總統,約翰•費吉雷爾•肯尼迪:作家,記者
第36任總統,林頓•班斯•約翰遜:教員(1935年在華盛頓市喬治敦大學法學院進修)
第37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律師
第38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律師
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農場主
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播音員,演員,軍人
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軍人,商人
第42任總統,威廉•傑斐遜•柯林頓:教授,律師
第43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軍人,商人
第44任總統,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律師,參議員

⑥ 聽說猶太人掌握世界百分之70的財富是真的嗎

⑦ 律師行業的現狀

律師行業現狀

一、有關「新手」的尷尬
年輕人初做律師非常艱苦,需要很大的毅力去堅持,基本上第一年是非常難熬的,寂寞、孤獨、茫然…… 心情很復雜,需要調整出一個比較好的心態去應對

二、有關「過渡期」的長短

從實習開始算起,基本上得需要三到五年的過去期,

當然,如果努力並且稍稍幸運的話,過渡期也可能只需要兩年

一般來說,過渡期後,律師的收入就可以超過所在城市的白領平均收入;但對於一個律師來說,
過渡期後的幾年才是更為關鍵的幾年,將來能做到什麼程度也主要取決於這幾年;基本上,對於一個律師而言,如果10內還做不起來就應該沒有希望了

三、關於律師的貧富差距

以天津的律師為准,整體而言,有15—20%的律師年收入百萬以上 60%左右,年收入在20—50萬10%左右,七八萬10%左右,幾萬塊以我們所為例,年薪百萬以上的大概能有五六個一年只有幾萬塊的職業律師大概有兩三個

四有關年輕律師的收入
我們所年輕律師比較多
30歲左右,做律師在3年以上的,收入基本在15萬左右象咱們天大的師兄,95級的有一個,收入估計在15—20萬之間96級的一個師兄,現在還在南開讀書,今年收入估計六七萬


有關律師的前途個人認為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職業

原因有這么幾個:1 現在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數量不斷增多,爭議解決的法律化正在被中國人擴大化;這就為新入道的律師提供了養活自己的條件,「大案沒有、小案不斷」也足以養活自己

2 訴訟標的越來越大一般的民事案子,即使沒有財產糾紛,收費也在3000左右,況且現在財產糾紛的比較多,即使是離婚,也往往涉及房產,而目前房屋價格一般在40萬以上,所以離婚案子收費很可能在1萬以上涉及到公司企業的案子,標的額基本都在幾十萬以上,一個案子收費幾萬元

3 非訴業務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新的、逐漸發展壯大的業務市場,如爛尾樓的處置、公司重組、企業改制等等,收費都不小像我們所目前正在做的兩個項目,收費都在70萬左右
另外,天津有個叫長實律師事務所的,今年光在爛尾樓這一領域收入就有700萬
當然,這需要律師有開闊新業務的能力這對新律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老的業務領域已經被老律師們強占的差不多了,新的領域中的競爭相對公平一些

4 據我觀察,
律師的新業務還會不斷出現,目前中國國內的律師行業處在發展階段,遠未飽和;新業務為新律師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⑧ 美國多少人一名律師

根據美國官方統計,每185名美國人擁有一名律師!滿意請採納!

⑨ 美國為什麼有這么多律師

美國的來法律不完善。但法律制度自卻很好。
首先,美國屬於英美法系,有些法律行為的規范不以明確法律條文出現。
其次,美國法官權力大,英美法系有些行為沒有條文明確規定,那麼判決時法官可以自主制定。
再次,英美法系判例法,之前相同或者類似的判例可以適用到現在。
再次,美國屬於聯邦制,每個州都有獨立的立法權。每個州明確的法律又不完全相同。州的法律上面還有聯邦法律。
最後一旦敗訴可能面臨巨額賠償。為了避免巨額賠償盡可能尋找更多有利自己的證據或者爭取庭外和解都會採取消耗戰。一般人和難以做到。加上不是每種行為都有法典明確規范,又實施判例法,律師除了要查閱本州法律、聯邦法律還要查閱以前是否出現過類似的判例。所以美國律師業的發達很正常

⑩ 美國民事訴訟

一杯價值百萬美元的咖啡

幾乎在全球范圍內,「麥當勞咖啡燙傷案」(Liebeck v. McDonald』s Corp.,1994)家喻戶曉,聲名狼藉,其真相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版本是,一位美國老太太在麥當勞喝咖啡,一不小心被燙了一下,居然在腿上燙起了一個水泡。老太太本來沒想打什麼官司,卻被身旁一個無事生非的律師看在眼中。他主動上前說:「夫人,請不要走,我是律師,可以免費幫助您打這個官司。」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老太太福星高照,歪打正著,竟然贏得了三百萬美元的巨額賠償,搖身一變成為百萬富婆,令世人跌破眼鏡,笑掉大牙。

時光流逝,白駒過隙。案發十餘年之後,回首往事,根據對案情內幕的深入挖掘和訴訟細節的法律分析,麥當勞咖啡案的實情,以及麥當勞公司是否應對其滾燙咖啡負有賠償責任的問題,遠比街談巷議、道聽途說的「小道新聞」錯綜復雜,啟人深思。

這個案子的主角名叫斯黛拉·莉柏克(Stella Liebeck),當時已有七十九歲高齡,家住新墨西哥州,退休前是超級市場收銀員。1992年2月,莉柏克搭乘外孫駕駛的轎車,途經當地一家麥當勞快餐店,通過「駕車銷售窗口」買了一杯咖啡,售價四十九美分。駛離餐館後,莉柏克需要往咖啡里添加奶粉和白糖,外孫便停住了車。

當時,老太太坐在前座乘客位,把杯子停放在雙膝之間,左手拿著奶粉袋和糖袋,右手試圖打開杯蓋,沒料想,一個意外閃失,整杯滾燙的咖啡潑灑在兩腿之間,致使大腿內側、股腹溝、外陰部、前臀等處嚴重燙傷,其中「三度燙傷」面積佔全身皮膚百分之六。

在醫學術語中,燙傷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面積」和「深度」。皮膚表皮的燙傷屬於「一度燙傷」,皮膚紅腫,感覺疼痛,但數日後便可痊癒;在傷及真皮的「二度燙傷」中,皮膚表面長出水泡,疼痛難耐,但一至二周內便可痊癒;傷到真皮深處的燙傷,則需要三至四周的時間才能痊癒。真皮到皮下組織之間的深度燙傷,就是最嚴重的「三度燙傷」,傷口變成白色,感覺不到疼痛,皮下組織完全壞死,即使治癒,也永遠無法恢復原有功能,當傷害范圍過大時,還需要進行植皮手術。 「三度燙傷」大都因高溫導致,或溫度僅為「次高溫」,但卻像「熱水袋」式燙傷效應一樣,因較長時間作用而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炒菜、煮粥、煲湯、泡茶、沖咖啡時,因疏忽大意,偶爾造成過「一度燙傷」或「二度燙傷」,但「三度燙傷」比較罕見。在麥當勞咖啡案中,為何潑灑了一杯咖啡,竟然造成當事人極為嚴重的「三度燙傷」呢?主要原因為:第一,當年麥當勞出售的咖啡,確實燙得令人難以置信,溫度比同業高出了 10℃~16℃,細節待後詳述。第二,莉柏克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皮膚幾乎像嬰兒一樣嬌嫩。第三,女性兩腿之間的「敏感部位」,恰好又是全身皮膚中最嬌嫩的部位。第四,滾燙的咖啡並非潑灑在光裸的皮膚上,數秒鍾後自動流失,而是傾灑在老太太身穿的薄布褲子上,當時沒有也很難迅速剪開褲子,結果造成了「熱水袋」式的燙傷效應。

可憐的莉柏克住了八天醫院,總算脫離了生命危險,出院後卧床不起,直到兩個多月後,傷口才逐漸痊癒,後來又做過多次植皮手術,在長達兩年的時間中難以自如行走。因「敏感部位」慘遭燙傷,老人蒙受了極大的身心痛苦,甚至險些造成了生命危險。盡管莉柏克的女兒未雨綢繆,為母親購買了醫療保險,盡管莉柏克本人享有聯邦政府提供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醫療補貼,但是,自付部分的醫療費用仍然相當驚人。

傷勢初步穩定後,莉柏克的女兒憤憤不平,遂給麥當勞寫了一封報怨信,以咖啡過燙為由,要求賠償醫療費、照顧病號的誤工費等,共計兩萬美元。可是,麥當勞目光短淺,剛愎自用,不肯「破財免災」,僅同意支付八百美元「安慰費」。但是,莉柏克全家不肯輕易善罷甘休。

沒過多久,莉柏克的女兒偶然結識了一位名叫摩根(S. Reed Morgan)的得州律師,此公精明老辣,經驗豐富,擅長賠償訴訟,曾為一位被咖啡燙傷的顧客提供法律服務,與麥當勞折沖交涉,最後達成庭外和解,贏得了一筆兩萬美元的傷害賠償。初步了解案情後,摩根律師判定,老太太的傷情令人震驚,兩腿之間「體無完膚」,麥當勞難逃法律責任。於是,莉柏克鼓足勇氣,以咖啡質量缺陷、危及人身安全、釀成責任事故為由,一張狀紙把麥當勞告到了聯邦地區法院。

在美國的產品責任案中,消費者只要舉證產品有缺陷,造成了人身及財產損害,往往就可以勝訴。在麥當勞咖啡案中,適用的法律是民事侵權,其法律根據為,麥當勞公司是快餐店的擁有者,有責任和義務對顧客主動提供保護;如果咖啡溫度過高,而且沒有事先警告,致使顧客遭受身體傷害和財產損失,則顧客有權起訴賠償。如果侵權行為屬於「輕率的」和「惡意的」,原告贏得官司之後,不僅會得到實際損害賠償(償還醫葯費、誤工的薪酬等),而且還可能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和巨額懲罰性賠償。

1994 年7月,「麥當勞咖啡案」開庭時,新聞媒體一反常態,站在了大公司麥當勞一邊,對原告冷嘲熱諷,挖苦調侃。陪審團也覺得此案滑稽可笑,荒謬絕倫,以為原告只是被燙出了幾個水泡而已,瑣事一樁,不足掛齒。可是,當陪審團看了醫生的診斷報告和受害者的傷情照片後,皆感驚心動魄,極度震撼,這個貌似荒誕不經的燙傷案,顯然非同尋常,不可低估。

可是,傷勢觸目驚心,照片慘不忍睹,遭遇令人同情,並不能從事實和法律上證明麥當勞應當承擔產品質量責任。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眾所周知,咖啡是用嘴喝的,不是往褲襠里潑的!控方必須以令人信服的真憑實據,證明的確由於麥當勞咖啡的質量缺陷,以及由於麥當勞公司「輕率的」、「惡意的」行為,導致原告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才能打贏這場「荒謬絕倫」的民事賠償官司。

在法庭上,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麥當勞咖啡燙傷顧客的事故是司空見慣的家常便飯?還是偶爾發生的個別現象?在控方律師要求下,法官下令,麥當勞必須公開內部秘密文件和統計數據。令陪審團大吃一驚的是,這些文件和數據顯示,在1982至1992年的十年期間,麥當勞總共遭到七百餘起咖啡嚴重燙傷事故的投訴,其中有數十起造成顧客外陰部、股腹溝、大腿內側等「敏感部位」燙傷,給當事人造成了極大的身心痛苦。盡管聯邦法院從未正式立案受理這些投訴,但暗地裡,麥當勞平均每年花費五萬美元,償付因咖啡燙傷引起的庭外和解以及給受害者賠償一點兒象徵性的「安慰費」。

可能有人認為,麥當勞實在太傻了,為何不在出庭前對文件和統計數字做些「修飾」呢?簡單而言,麥當勞根本不敢!輸掉一個民事官司,不過賠償幾十萬或幾百萬美元而已,可是,篡改文件和商業統計資料,則是涉及「偽證罪」和妨礙司法的刑事重罪,一旦不慎露出馬腳,整個公司將面臨萬劫不復的滅頂之災。在此問題上,麥當勞公司的老總比「拉鏈門」中的柯林頓總統要遵紀守法得多。

言歸正傳。既然燙傷事故不是個別和偶然現象,麥當勞為何掉以輕心,疏忽大意,對消費者的投訴置若罔聞,對燙傷事故漠然置之呢?辯護律師解釋說,麥當勞每年售出大約十億杯咖啡,十年以來,總共售出了大約一百億杯,相比之下,同期發生的燙傷投訴事故,只有區區七百餘起,即平均每一億杯才出現七起燙傷事故,事故率為百分之零點零零零零零七,實際上相當於零,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從商業統計和「數字化」管理的角度看,被告律師的辯解貌似有理,實則自食惡果。陪審團認為,在事故率相當於零的數字背後,是七百餘位消費者慘遭嚴重燙傷的可怕事實。在美國的商業法規中,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原則性問題,豈能以統計數字為由,傲慢不羈,冷漠無情,敷衍搪塞,推脫抵賴。此外,律師提醒陪審團注意,常識告訴人們,麥當勞統計的投訴數字只是冰山一角,肯定還有數量眾多的燙傷受害者,有苦難言,匆匆離去,忍氣吞聲,自認倒霉。

可能有人納悶,麥當勞的咖啡為何動輒造成燙傷事故呢?控方律師的抽樣市場調查顯示,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麥當勞的咖啡確實燙得驚人,在全美快餐業名列榜首。據調查,漢堡王(Burger King)、甜面圈(Dunkin』Donuts)、溫迪(Wendy)等十餘家麥當勞主要競爭對手出售的咖啡,以及普通美國家庭中飲用咖啡的溫度,一般在70℃~75℃。根據筆者的「業余市場調查」,近年來在美國風靡一時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所售咖啡的溫度,一般僅在75℃左右;此外,筆者所在美國公司為雇員提供的免費咖啡的溫度,同樣僅在70℃~75℃之間。
可是,當年麥當勞所售咖啡的溫度,竟然高達82℃~86℃,比同業整整高出了大約10℃~16℃!燙傷專家出庭作證時指出,如果麥當勞咖啡的溫度與同業「保持一致」,原告遭受的燙傷將輕得多。這個轟動全球的賠償官司,很可能根本就無從談起!

那麼,麥當勞的咖啡如此之燙,是否系雇員粗心大意,違規操作,或質量管理的缺陷失誤所造成呢?對此,麥當勞主管產品質量的副總出庭作證說,咖啡溫度過燙,恰恰系嚴格遵循了操作和質量控製程序。根據麥當勞公布的產品質量手冊,咖啡應以96℃左右的熱水沖泡調和,當完成全部生產程序,最後端到顧客手上待飲時,咖啡溫度應保持在82℃~86℃之間。

接下來的問題是,麥當勞為何無視燙傷事故頻發,死活非要把咖啡溫度設置在快餐業「高不可攀」的危險高度呢?出庭作證時,麥當勞的老總口若懸河,振振有詞,自吹自擂,理直氣壯。他向陪審團解釋說,咖啡溫度的設置,並非隨心所欲,而是根據咖啡專家的建議。為了提取咖啡的迷人香味,咖啡豆經挑選、烘焙、研磨等程序後,以96℃的熱水沖泡調和時口味最好,在82℃~86℃飲用時口感最佳,味道醇厚,盡顯神妙本色,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麥當勞每年售出十億杯咖啡,是位居亞軍的「甜面圈」的兩倍,在全球快餐業獨領風騷,名列榜首,恰恰說明麥當勞的咖啡品質超群,溫度恰如其分,消費者對此情有獨鍾。

這時,摩根律師抓住破綻,出其不意地追問了一句:「貴公司除了咨詢咖啡專家的『高溫』建議之外,是否從顧客人身安全的角度著想,咨詢過燙傷專家的專業意見?」麥當勞老總不敢信口開河,隨意扯謊,只得老老實實地回答:「沒有咨詢過。」官司打到此時,被告已處於明顯下風。作為全球財富五百強大企業和世界第一大連鎖快餐店,麥當勞剛愎自用,執迷不悟,把咖啡溫度設定在快餐業「名列榜首」的高度,在十年期間破費五十萬美元巨款「化解」燙傷事故;與此同時,麥當勞從未就「高溫咖啡」與燙傷事故頻發之間的關系咨詢過醫學專家的意見,給陪審團留下了極為惡劣的印象。

對麥當勞更為不利的是,它一方面出售「高溫咖啡」,一方面卻漫不經心,疏忽大意,未在咖啡杯醒目之處,以法律術語「警告」(Warning)「高溫熱飲,小心燙傷」,僅以極小字體「提醒」(Reminder)顧客注意。從法律角度看,這是顯而易見的疏忽大意,後患無窮的硬傷漏洞,追悔莫及的致命失誤。

麥當勞的律師強調,潑灑滾燙的咖啡會造成嚴重燙傷,這是「最基本的常識」,難道還需要特意向顧客「警告」嗎?控方反駁道,麥當勞咖啡的溫度高得不可思議,顧客意外失手,潑灑了一小杯咖啡,竟然造成全身百分之六的皮膚「三度燙傷」,竟然花費了高達數萬美元的醫療費用,竟然險些造成年高體弱的受害者生命危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咖啡燙傷案匪夷所思,驚世駭俗,已經完全超出了「最基本的常識」范疇。

針對「最基本的常識」問題,多數法律專家認為,假如麥當勞「隨波逐流」,在咖啡溫度上與全美快餐業「保持一致」;假如麥當勞防患未然,事先以法律術語「警告」高溫咖啡可能造成致命燙傷,那麼原告打贏官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歐美各國格調高雅的咖啡沙龍,沖調和品嘗咖啡都是一門藝術。為了追求最佳品味和口感,咖啡的溫度的確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當品嘗飲用咖啡時,絕大多數咖啡「發燒友」一絲不苟,嚴格遵循專家的「高溫」建議,同時配以精美高雅的咖啡器具。喝咖啡的講究也很多,比如,當往咖啡里加糖時,應當先用鑷子夾起方糖,輕輕放在小盤上,然後再用小匙放入杯中。如果直接用手指或鑷子夾糖,一來禮儀風度欠佳,二來極易意外失手,致使滾燙咖啡濺出,造成燙傷事故。

問題的關鍵在於,麥當勞是低檔廉價的連鎖快餐店,不是高尚雅緻的咖啡沙龍;麥當勞的主顧是忙忙碌碌、來去匆匆的工薪階層,不是悠閑自在、附庸風雅的貴婦雅客,不可能有那麼多閑情逸致,嚴格遵循咖啡專家的建議。就品質而言,麥當勞的咖啡平淡無奇,與「品質超群」壓根兒不沾邊。如果說號稱「法國文化象徵」的巴黎市中心普羅可布咖啡館(Cafe Procope)的咖啡能打九十分,咖啡連鎖店「星巴克」的咖啡能打八十分,那麼,麥當勞的咖啡最多隻能打個六十分,勉強及格而已。麥當勞每年售出十億杯咖啡,憑借的是鋪天蓋地的促銷廣告,憑借的是遍布全球的三萬多家連鎖店,憑借的是快捷方便和價格低廉,而不是其咖啡芳香迷人,溫度滾燙,品質非凡,口感絕佳。

市場調查統計顯示,購買麥當勞咖啡的顧客,大約有一半並未在店內飲用,而是或攜至車上,或返回家中,或抵達辦公室之後才開喝。另外,麥當勞使用的咖啡杯,是那種柔若無骨、價廉簡陋的一次性紙杯,很容易因意外失手導致咖啡潑灑。因此,如果咖啡滾燙,缺乏法律警告,極易給毫無心理准備的消費者造成無妄之災。

正因如此,全美快餐業各巨頭皆有自知之明,不敢以格調高雅的咖啡沙龍自居,先後主動降低了咖啡的飲用溫度。唯獨麥當勞一家妄自尊大,店大欺客,不知天高地厚,不顧事故頻發,執迷不悟,無知無畏,特立獨行,冷漠無情,財迷心竅,草菅人膚,終於引發了這場轟動全球的司法大案。

最後,陪審團一致判決,麥當勞出售的咖啡質量低劣,溫度過高,毫無必要,不可理喻,在產品安全問題上,掉以輕心,疏忽大意,侵犯了原告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重大傷害事故和經濟損失,因此,必須承擔咖啡質量低劣的法律責任,償付原告二十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Compensatory Damages)。考慮到原告不慎失手,亦應對事故承擔百分之二十的責任,麥當勞公司的實際責任減為百分之八十,賠償總數相應地由二十萬減為十六萬美元。

在這起咖啡燙傷案中,原告及其家人遭受的實際經濟損失,滿打滿算只有兩萬美元左右。由此,在十六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中,其中十四萬美元可視為對原告的精神傷害補償。如果司法裁決到此為止,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公司,腰纏萬貫,富可敵國,十餘萬美元的民事賠償,只相當於全年銷售收入的滄海一粟,九牛一毛,可謂不痛不癢,無關宏旨,根本不值得捶胸頓足,哭爹喊娘,死去活來,痛不欲生。

接下來,陪審團的判決涉及歐美國家民事案中常見的「懲罰性賠償」(Punitive Damage)。這是一種賠償數額大大超過受害人實際損失的賠償,其目的是以鐵腕嚴懲侵權和違法者,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使那些惡意侵權、欺詐造假或負有產品責任的公司企業不寒而慄,聞風喪膽,談虎色變,永不敢犯。依照美國法律,只要被告存在「欺詐的」、「輕率的」、「惡意的」、「任意的」、「惡劣的」、 「後果嚴重的」侵權或責任行為,即可適用此項法規。
經閉門討論,陪審團判定,麥當勞不但應當承擔咖啡過燙、質量低劣的法律責任,而且由於對顧客的投訴置若罔聞,對數百起燙傷事故漠然置之,其侵權行為已經明顯構成了「輕率的」和「惡意的」性質,因此,除了「補償性賠償」之外,被告應償付原告二百七十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這樣,一杯售價四十九美分的咖啡,終於造成了麥當勞公司二百八十六萬美元的巨額責任賠償!

判決公布後,全美震驚,朝野大嘩。新聞媒體大肆炒作,避實就虛,歪談法律,聳人聽聞;平民百姓不明細節,道聽途說,長吁短嘆,怨聲載道,痛斥老婦敲詐有術,律師奸詐貪婪,法律荒誕無稽,賠償高聳入雲,陪審團荒謬絕倫。更有貪財好事之徒,連夜趕往麥當勞喝咖啡,唯恐溫度不高,就怕咖啡不燙,夢想天降宏運,指望「一燙致富」。但是,麥當勞洞察其奸,防患未然,早已在咖啡杯醒目之處,標明了「高溫熱飲,小心燙傷」等法律術語警示,同時蔫不悄兒地把咖啡溫度降到了70℃~72℃,使做夢發財者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不但趁火打劫、做夢發財的主兒未能大發橫財,而且莉柏克本人最終也沒拿到二百八十六萬美元巨額賠償。主審法官認為,陪審團在認定事實方面基本恰當,判處「懲罰性賠償」的理由亦相當充足,但是,在此案中,原告本人的責任不可低估,而且陪審團判決的「懲罰性賠償」的金額明顯過高,意氣用事,罰不當罪,矯枉過正,有失公平。於是,法官大筆一揮,將「懲罰性賠償」由二百七十萬一傢伙砍至四十八萬美元,加上原有的十六萬美元「補償性賠償」,麥當勞應付的賠償總額降低為六十四萬美元。

持平而論,主審法官的改判比較公正。盡管麥當勞剛愎自用,罔顧投訴,草菅人膚,責任難逃,但是,在此燙傷事故中,原告本人疏忽大意,不慎失手,其應承擔的個人責任,至少應佔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賠償金由二百八十六萬降為六十四萬美元,似乎比較合情合理。

可是,控辯雙方皆不同意法官裁定,聲稱繼續上訴。但沒過多久,雙方突然宣布,兩家已達成了秘密庭外和解。原因很簡單,原告年事已高,風燭殘年,體弱多病,來日無多,如果官司逐級上訴,層層喊冤,曠日持久,遙遙無期,即使最終獲得了巨額賠償,仍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為宜。而麥當勞出售的咖啡確實奇燙無比,如果繼續跟一個年過八旬、慘遭燙傷的老太太對簿公堂,扯皮斗氣,糾纏不清,媒體趁機胡說八道,搬弄是非,起鬨架殃子,既損害麥當勞的商業形象,又影響全球連鎖店的日常生意,還是折中妥協、庭外和解為好。

多年之後,據法律界權威人士披露,麥當勞秘密支付莉柏克的一次性「和解費」,總金額大約在六十至七十萬美元左右,與法官的裁定大致相當。刨去三分之一的律師費,莉柏克大概拿到了四十餘萬美元賠償,其附加條件為:受害者全家必須「保持沉默」,不得以寫文章、出書、接受媒體采訪等形式「舊案重提」,不得披露案情和解的內幕和細節,破壞麥當勞公司的商業信譽和形象。這個轟動一時的大案,終於正式降下了帷幕。

在保護消費者權益、預防熱飲燙傷問題上,「麥當勞咖啡案」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和免費廣告的宣傳作用。通過此案,全美餐館飯店和全球消費者皆知,意外潑灑了一杯燙咖啡,竟然可能造成近乎致命的人身傷害,竟然可能引發轟動全球的賠償大案,竟然可能導致數百萬美元的懲罰性賠款,絕對不可以置若罔聞,掉以輕心!對於公司和企業老闆來說,麥當勞案相當於殺一儆百、當頭棒喝的嚴重警告:別把豆包不當干糧,別把顧客不當上帝,別把消費者投訴不當回事兒!

值得一提的是,因麥當勞咖啡燙傷事故發生在轎車內,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類似的意外傷害事件,全球汽車廠商皆從顧客安全著想,在車座旁邊精心設計了安全放置飲料杯的特別位置,極大地減少了不慎潑灑熱飲的可能性。這種對消費者人身安全高度重視的人性化設計,亡羊補牢,防患未然,造福顧客,功在社會。

可能有人認為,一個不足掛齒的咖啡燙傷案,竟然索賠數百萬美元巨款,這豈不是把法律當兒戲?這豈不是違背了常理世情?其實,這恰恰正是美國法律的高明之處!在通常情況下,的確應當遵循小過失小懲罰、大過失大懲罰的民法原則。可是,美國有三億消費者,即使其中的百分之一遭受大公司的惡意欺負,或因遭受侵權和欺詐造成經濟和精神損害,被迫耗費時間和金錢去打官司或「打假」,也將是司法資源和社會成本的巨大浪費。

因此,只有把違法企業和侵權造假者罰得死去活來,傾家盪產,銷聲匿跡,追悔莫及,只有使受害者和「打假者」一夜暴富,名滿天下,揚眉吐氣,心花怒放,才能真正捍衛法律的尊嚴和消費者的權益,才能卓有成效地打擊惡意侵權和商業欺詐,才能從嚴督促企業遵紀守法和誠實經營,才能最終形成井然有序和善待消費者的良好市場環境。乍看之下,「懲罰性賠償」違背了常理世情;冷靜思考,其實這是高度法律智慧的體現。

「麥當勞咖啡案」後,美國各州出現了一堆因熱飲過燙對麥當勞、漢堡王等快餐連鎖店提起訴訟的官司,迄今為止,無一勝訴。但是,律師貪得無厭,無事生非,另闢蹊徑,高招迭出。2002年,紐約州兩位青少年指控麥當勞公司故意隱瞞快餐食品存在的健康風險,發布欺騙性廣告,誤導顧客頻繁光顧,引發了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等健康問題。

2005年,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正式裁決,要求麥當勞對「集體訴訟」進行應訴。上訴法院裁決,原告律師有權搜集證據以支撐訴訟,可以向麥當勞公司索要相關的內部資料和秘密文件。麥當勞總部申辯說:「這種千奇百怪的民事訴訟,簡直就是無事生非,無理取鬧!」眾所周知,麥當勞並未用槍頂住任何人的後脊樑,強迫消費者購買漢堡包。

然而,就某種意義而言,「麥當勞肥胖案」這類荒誕無稽的官司,並非一無是處。面對官司和民意壓力,麥當勞與時俱進,改弦更張,開始嘗試改用低脂油,改良菜譜和軟飲料,減少油炸食品,增加蔬菜水果,試圖重塑自身形象,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贏得全球消費者。

正是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之下,超級跨國公司的實力越強大,往往越不敢恃強凌弱,蠻橫霸道,更不敢肆無忌憚地把利潤置於公眾利益之上,反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遵紀守法,嚴格自律,在產品質量和顧客服務方面,更不敢玩奸耍猾,稍有閃失。正是在陪審團審判的威懾之下,超級跨國公司不得不視普通消費者為上帝,成為遵奉商業規范、童叟無欺的道德楷模,成為樂善好施、肩負社會責任的慈善大家。

熱點內容
方誌平民法模擬題 發布:2024-11-08 13:41:01 瀏覽:235
經濟法要約收購記憶 發布:2024-11-08 13:37:37 瀏覽:731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做題技巧 發布:2024-11-08 13:15:29 瀏覽:846
勞動合同法試用期無效情形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6
新浪2014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發布:2024-11-08 12:49:04 瀏覽:11
05年一建法規答案 發布:2024-11-08 12:47:15 瀏覽:8
湖州道德模範錢素春 發布:2024-11-08 12:25:23 瀏覽:7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講座PPT課件 發布:2024-11-08 12:11:27 瀏覽:146
道交法實施條例52 發布:2024-11-08 11:58:17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