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律師實務
⑴ 企業並購中,有哪些法律盡職調查實務
收購前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盡職調查,也稱審慎調查(Due Diligence),指的是在收購過程中買方對目標公司的資產和負債情況、經營和財務情況、法律關系以及目標企業所面臨的機會以及潛在的風險進行的一系列調查,這些調查通常委託律師、會計師和財務分析師等獨立的專業人士進行,從而決定是否實施收購。
一般來講,專業機構所做的盡職調查包括財務盡職調查、稅務盡職調查、業務盡職調查和法律盡職調查等。
一、盡職調查的原則
買賣雙方對盡職調查的期望不同,一方面買方希望更徹底地了解目標企業的狀況,尤其是發現存在的和潛在的風險,賣方則期望買方的盡職調查是在發現企業的價值所在。因此,買方總是希望賣方盡可能地配合盡職調查的完成,而賣方出於謹慎的考慮,一般不願意買家過多了解企業內部的情況,總是試圖有所保留。此外,如果不注意溝通,買方對目標公司的盡職調查常會引起目標公司管理人員的疑慮和猜疑,從而對交易產生不良的影響。買方應該認識到盡職調查並不能保證交易的最終完成,完全的、徹底的盡職調查常是導致最終交易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盡職調查實際上是一門藝術,對買方來說尤其如此。買方不應該奢望發現所有的問題,而應該關注那些可能對目標公司現在和將來產生重大影響的問題,也就是說「關注風險」,盡力發現隱藏在目標公司背後的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法律風險以及交易本身的風險是盡職調查的基本原則。
二、盡職調查的目的和時間
買方盡職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其所購買的企業對收購方股東不存在隱蔽的不必要的風險;而賣方盡職調查的目的則是為了確認放棄控股權不會給公司所有者和員工帶來不合理的風險。 盡職調查貫穿於整個並購過程,有時持續幾周,有時則可能持續12個月或更久。為了使盡職調查能夠順利進行,一般買賣雙方在開始時需要簽署一份《收購意向協議》(簡稱「意向書」)。意向書是一種收購雙方有預先約定的書面文件,用於說明雙方關於進行合約談判的初步意見。大多數意向書在法律上並不具有約束力,只是包含了某些約束性條款。意向書對盡職調查的時間、賣方能提供的信息資料和便利條件等均有明確的規定。
三、盡職調查的參與者
(一)誰來參與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是由買方或賣方自己來做,還是請中介機構來做?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盡職調查的復雜程度以及買方或賣方的經驗。當買方或賣方缺乏經驗或對於某些行業如金融行業的盡職調查工作量非常大時,則會聘請專門的中介機構來完成盡職調查的主要工作,盡管如此,盡職調查的最終結果仍然需要買賣雙方自己的判斷,中介機構的意見僅是一個參考而已。 在一個復雜的並購交易中,不僅需要會計師、律師的幫助,有時還需要專門的工程師、IT專業人才以及環境問題專家來協助對某些問題的調查。
(二)聘請中介機構的費用
中介機構的收費差別很大,有些銀行、會計師或律師事物所甚至是不收費的,因為他們希望提供的是包括其它收費事項的套餐服務。一般來說,收費並無絕對的標准,而是雙方協商的結果。名氣大的咨詢機構的收費也較高,投資銀行的收費明顯地高於其他的中介機構。在國外,中介機構的成本常參照雷曼公式為計算基礎:購買價格的第一個100萬美元的5%,第二個100萬美元的4%,第三個100萬美元的3%,第四個100萬美元的2%,第五個直至第二十個(含第二十個)100萬美元的1%。對於交易額較大的,例如超過1億美元的交易,一般平均的費率在0.5%至1%之間。
四、盡職調查的內容
盡職調查的內容因行業、公司規模等有很大不同。
(一)賣方盡職調查的內容
在企業並購交易中買賣雙方的目的是不同的,賣方可能關心買方購買目標公司的目的、買方以前參與並購交易的情況、買方對目標公司的戰略規劃、買方股東和高層管理人員的素質等內容,因此賣方盡職調查的范圍可能但不局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1、買方的經濟實力
毫無疑問價格是並購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雖然最好的買主可能不是最高的出價者,但買方的經濟實力經常對一筆並購交易起決定作用。有實力的購買者經常自己投資購買,而小企業則經常從外部融資購買,也就是所謂的「杠桿收購」。「杠桿收購」是指某公司用借來的資金收購其他公司的股份和資產,導致公司新的資本結構呈現為高度負債。一般來說,購買方都是先創立一個新的「殼公司」,然後以殼公司的名義購買目標公司的股份,隨後立即將殼公司與目標公司合並以便用被收購公司的資產來償還債務。由於杠桿收購經常使並購企業在並購後處於高負債的狀況,因此,杠桿收購在美國等國家賣方傾向於避免這種方式或增加其他的限制條款來保護自己。
2、買方購買目標公司的動機
價格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買方購買目標公司的動機經常決定著目標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購買者可能是在為追求企業多元化經營而涉入一個新的投資領域,也可能是希望在單一行業中繼續發展壯大自己,一般來說前者意味著較大的經營風險,當然這也要視具體情況而言。
3、買方以前參與並購交易的案例
買方以前參與並購交易的案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賣方由此可以檢驗買方在並購方面的實力和經驗,並推測買方本次交易的真實目的。有些買家並不想長期投資一家企業,他們一般只關心企業的短期利益,很有可能損害股東的長期利益;而有些買方雖然有長期投資的設想,但缺乏成功的並購經驗,將無法帶領企業取得成功。因此,研究買家過往的並購案例是賣方了解買家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買方盡職調查的內容
一般來說買方對目標公司的盡職調查要比賣方對買方的盡職調查復雜,雖然盡職調查的范圍因不同需要而有相當的靈活性,但是盡職調查一般至少應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1、財務方面盡職調查
主要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進行審查,試圖發現「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內容。其中可變現證券、應收帳款、不動產、長短期負債、對股東或關聯企業借款以及股東擔保等或有負債事項的分析均是盡職調查的重點。
2、經營管理盡職調查
主要是對目標公司的市場營銷、風險控制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環境問題、企業文化、IT等多個方面進行審查和分析,重點關注存在的風險問題。
3、法律方面盡職調查
主要對企業現在或潛在的法律訴訟進行分析,包括對並購可能遇到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分析。例如目標公司與其它公司發生的訴訟案件、目標公司遭遇消費者的索賠案件以及可能遭受的來自其他股東的訴訟等等,審查人員關注的重點是那些敗訴可能對目標公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件。
4、交易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除了涉及目標公司本身的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外,還涉及對並購交易本身帶來的並購前後買賣雙方可能承擔的風險,交易盡職調查主要對交易本身存在的風險進行調查,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對收購協議條款的審查。
(三)評估與定價
對買方而言,盡職調查的目的除了揭示企業潛在或未來的風險外,主要還是對企業的價值有一個更准確的判斷。 對賣方而言,在出售前對企業有一個合理的估價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驟。賣方的估價一般始於出售決定後,而買方對目標公司的估價則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初步的估價,主要基於對目標公司做前期盡職調查後形成的一個初步的判斷,第二個階段則一般是雙方達成初步的意向之後買方對目標公司的深入的盡職調查,這一階段主要根據盡職調查的情況對企業的估價進行調整。 企業的定價方法也不容忽視,企業價值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重置成本法、投資回報率法、股東權益倍數法、現金流量貼現法等,其中現金流量貼現法(DCF)已經成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考慮到了已經產生的現金流(歷史上)和預期企業未來產生的現金流。 由於不同定價方法常導致不同定價結果,因此交易雙方為了便於就交易價格達成一致,常在意向協議中明確企業的定價方法。但即使雙方使用同一定價方法也可能因主觀判斷的不同而產生較大的差異,需要通過談判來達成妥協。
五、收購協議是交易盡職調查的重點
收購協議闡述了買賣雙方對收購交易所達成的合法共識,從某種程度上講,收購協議是買賣雙方盡職調查結果的具體體現,因此,對買賣雙方來說,對收購協議條款的審查都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跨國並購,由於涉及多國司法體系和法律適用問題,對收購協議的審查將會更加復雜。
(一)意向協議
意向協議是用來說明雙方進行合約談判的初步意見,通常包括交易形式、交易價格、支付方式及交易完成的先決條件等內容。意向協議並不是任何並購交易所必須的一個文件,但有助於明確交易的基本條款,使買賣雙方盡快對完成最終交易達成共識。意向協議一般都特別指明對交易的完成不產生約束性責任,但包含了某些約束性條款,例如對商業機密、費用承擔、賣方在一定時間內不與其他買方進行談判等約束性條款。雙方盡職調查的重點在於明確哪些條款具有約束力,哪些條款可以有條件地撤銷。
(二)收購協議
收購協議是買賣雙方為完成收購交易所達成的具有法定約束力的法律文件,無論有沒有意向書,各方及其律師都必須就正式的協議進行談判,以便確立各方在並購前後的所有權利和義務。收購協議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買賣雙方情況介紹:主要對交易的背景和買賣雙方的基本情況進行介紹。
(2)交易價格和轉移機制:主要對交易的價格、資產負債的轉移方式等內容進行描述。
(3)買賣雙方的陳述與保證:雙方主要陳述自己的法律和財務狀況、融資能力等。
(4)買賣雙方的合約:主要包括在簽約和完成交易期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5)交易完成的條件:主要列出完成交易所必須滿足的條件,如果這些條件未滿足,雙方都無權放棄交易。
其中遞延條款一般是最重要的交易完成條件,買方通常會堅持在某些條件下買方可以放棄完成交易。 (6)賠償條款:主要對陳述與保證、合約部分的毀約行為明確雙方的賠償責任。 雙方的利害關系主要體現在交易完成條件和賠償條款部分,而這兩部分的內容則直接與(5)和(6)項內容的表述有關。因此,(3)、(4)、(5)、(6)項內容是交易盡職調查的重點。
⑵ 如何防範並購重組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您好,如何防範並購重組過程中的法律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交易前的審慎調查:對目標企業的概況、經營業務、股權結構、企業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債權、債務,涉及訴訟、仲裁及行政處罰及其他法律程序等相關方面,因不同的收購方式而有所不同側重。
(二)交易方式選擇:股權並購、債權並購、資產並購、合並、分離
(三)交易標的的合法性及風險性審查
(1)審查並要求轉讓方保證對其轉讓的股權或者資產具有完全、合法的處分權,已經履行所有必要法定程序、獲得相關授權或者批准。
(2)如收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必須經得該公司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並且其他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收購國有產權必須經過法定評估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等。
(3)審查並要求轉讓方保證股權或者資產沒有附帶任何的抵押、質押擔保或者優先權、信託、租賃負擔等,保證受讓方不會被任何第三方主張權利。相關資產在數量、質量、性能、安全、知識產權甚至環保等方面均符合約定要求,不存在隱瞞任何不利於收購方或者不符合約定的情形。
(4)若涉及收購「殼資源公司」或核心資產、技術,則應當注重在有關資質(如收購經營業務須國家批準的特種經營企業)、政府批准文件及其合法性和延續性。
(四)債務風險防範
企業並購目的一般是要達到對某一企業的控制或者獲得收購資產的使用價值。若在並購交易中因為轉讓方隱瞞或者遺漏債務,將使收購方利益受損。對於該等風險的防範措施:
1、在股權並購中,由於企業對外主體資格不因內部股東變動而改變,相關債務仍由企業自身承擔。除在收購前審慎調查目標企業真實負債情況外,還可在並購協議中要求轉讓方作出明確的債務披露,除列明債務外(包括任何的欠款、債務、擔保、罰款、責任等),均由轉讓方承諾負責清償和解決,保證受讓方不會因此受到任何追索,否則,轉讓方將承擔嚴重的違約責任。這種約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遏制轉讓方隱瞞或者遺漏債務的作用。但這種約定目前從法律上不能對抗第三人。
2、在資產並購中,交易標的為資產,需要保障所收購資產沒有附帶任何的債務、擔保等權利負擔(如不存在已經設置抵押情形;房地產不存在建築工程款優先權等)。對於完全依附於資產本身債務,不因資產的轉讓而消滅,必須由轉讓方在轉讓前解決,否則應當拒絕收購。
3、在國有企業改制的產權收購中,由於目前國內司法實務將企業資產視為償還債務的一般擔保,貫徹「企業債務隨資產變動而轉移」的處理原則,這一做法產生不同於一般債務負擔的處理結果。根據該原則,收購方受讓國有產權且支付對價後,卻仍然可能對改制企業債務承擔責任。所以,必須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8條:
出售企業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出賣人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售出後,債權人就出賣人隱瞞或者遺漏的原企業債務起訴買受人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債權,買受人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行向出賣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買受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出賣人。該條對收購方具有「債務風險隔離」的作用,雖然增加程序的繁瑣性,但要求出賣人履行公告通知申報債權的程序,是國企改制收購中不可缺少的債務風險防範機制。
(五)擔保機制
並購交易需保障收購股權或資產安全性、避免債務風險,如果在審慎調查和並購協議條款設計(相關保證與承諾、違約責任條款等)妥善處理,可在法律層面降低有關風險,但在現實層面上,並非百分百安全。並購交易中的債務等風險可能潛伏一段時間才暴露,如果轉讓方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轉移財產或其償債能力因客觀情況而大大降低,即使轉讓方承擔責任,但無財產清償,收購方仍將遭受損失。所以,為規避風險和提供交易的安全保障,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設立擔保機制,即要求轉讓方以其相應價值的財產抵押、質押或者提供具有代為償還能力的第三人擔保。在轉讓方沒有償債能力後,可以追索擔保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⑶ 律師實務律師的非訴訟法律業務主要有哪些
非訴訟業務是什麼所謂非訴訟業務是指不通過訴訟或仲裁方式代理法律事務的業務。非訴訟業務在單位或個人的法律事務中所佔的比例基本上在80%左右,也是律師業務的主體。非訴訟業務的范圍:一、法律顧問接受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或其他中外經濟組織的聘請,擔任常年法律顧問。二、公司業務1、為企業(公司)設立注冊、變更、並購、改制、重組、產權界定、產權交易、資產置換、破產等公司業務提供法律服務。2、辦理免3c認證。3、辦理商標注冊。三、證券為股票、債券、基金的發行、轉讓和期貨交易等證券業務提供法律服務。四、金融起草、審查銀團貸款、項目貸款、抵押、信託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的相關文件或參與談判。五、知識產權接受委託,代辦專利申請、商標注冊、軟體與版權登記;代理技術、商標權、著作權轉讓及許可;提供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咨詢、顧問和調查。六、招標、投標接受委託,為政府采購、建設工程、技術交易、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國際招標投標等各項招投標業務提供法律服務。七、建設工程提供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礎建設等建設工程項目的立項、招投標、設計、施工、驗收等方面的法律事務代理。八、投資接受中外法人、公民委託,提供實現其投資項目所需要的一系列法律服務。九、房地產接受委託,提供房地產開發、建設、按揭、工程承(發)包、預售、銷售、物業管理等各個環節的中介、見證、代理等法律服務。十、涉外業務為外商(含港、澳、台)投資、國際貿易、涉外合同、涉外融資、涉外知識產權、涉外民事法律事務等涉外業務提供法律服務。十一、保險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各類保險業務的咨詢和代辦,代理索賠、理賠、追償等事宜。十二、稅務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關於中國稅收環境方面的法律咨詢服務;代理稅收申報、減免稅申請等。十三、消費者權益接受委託,為消費者權益糾紛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十四、私人律師接受公民個人聘請,為其本人或應其要求為其近親屬提供法律顧問服務。十五、律師見證接受當事人委託或經各方當事人同意,為確保當事人實施某項重大法律行為的真實、合法,提供律師見證。十六、法律咨詢、調查、代書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各項法律事務的咨詢或調查、各類法律文書的代書。十七、其它法律、法規、規章不禁止的其它非訴訟法律業務。
⑷ 公司收購的股權收購中的律師實務
律師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收購中的作用,可概括為「一個設計、二個審查、三個參與」。
(一)設計轉讓方式
股權收購作為一種新的資產轉讓方式,企業決策若難以搞清,在股權收購的概念上模糊不清,這就需要我們律師認真分析股權收購雙方的企業現狀,出讓主體和轉讓意圖,幫助企業決策者作出正確的選擇。
如:合資公司外方股東退出時的方案設計:股權收購還是清算?
管理層收購時的股東設置:持股公司進行收購還是個人直接進行收購?
(二)審查目標公司主體資格
在進行股權收購時,對股權所投入的目標公司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的法律意義,在於准確地確認:
目標公司的設立、存續、經營管理的合法性等;
目標公司的性質是什麼,比如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無限責任公司、上市公司、特種行業(行業准入限制或者外資准入限制)等等;
股權的合法性和股權的所有權人,即誰合法擁有目標公司的股權,誰具有法定主體資格進行轉讓。比如出現登記股東與實際股東不一致的問題、注冊資本真實投入問題。
(三)審查有關文件和財產
1、審查有關文件
審查有關文件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審查有關文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認有關文件的真實性,以便在今後的合同履行中不出現問題。
審查法律法規對股權收購的禁止性、限制性規定;
審查目標公司章程對股權收購(股權轉讓)的限制、程序性規定等;
審查被收購方(股權出讓方)的公司章程,其中關於議事許可權等的規定。
2、審查有關財產
(1)對有形資產的審查,產權、糾紛、抵押、查封等。
(2)對無形資產的審查。同上。
(3)對目標公司全部債權債務進行審查,包括:到期的債權有哪些,到期的債務有那些,是否已過訴訟時效,有無追償的可能;然後編制債權債務清單,對有糾紛的債權債務個案,應分析案情並出具法律意見書。可以藉助於會計師的工作基礎。
(4)審查目標公司的其他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盡職調查。
(5)對外發表公告通知債權人,防止目標公司可能存在的或有債務導致受讓方在受讓後承擔不必要的債務。
(四)參與資產評估
資產評估有時是必需的,比如國有企業股權收購時。
股權收購的交易價格十分重要,選擇好的資產評估機構事關重大,律師參與轉讓公司的資產評估時,要嚴格把握四個標准:
1、評估機構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格,也就是轉讓主體的資產由該評估機構評估是否合法。1991年國務院發布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有關實施細則規定,資產評估機構必須具有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的許可證,才有資格從事評估事物,對集體企業和三資企業同樣必須遵守這一規定。
2、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能力。股權收購過程中,涉及的企業資產既有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也有無形資產、知識產權,又因公司的經營性質不同,資產類型又有所不同,因此律師應了解評估機構是否有適合評估股權收購公司資產的專家設備,尤其是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必須要有具備無形資產知識的專家參與。
3、資產評估機構的社會信譽。作為收購方的代理律師,應盡量主張由收購方聘請評估機構。
4、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方法。評估採用的方法不同,產生的結果往往截然不同。目前常採用的評估方法有四種:清算價格法、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也稱市場比較法,是指選擇市場近期相同或類似的資產作為參照物或價格標准,相互比較,據以確定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重置成本法是按資產全部新價值的現行和重置成本,減去已使用年限的累積折扣額和無形損耗後確認被評估資產的現行價值。採取何種評估方法,是代理律師幫助企業權衡利弊的一項重要任務。
⑸ 我想熟練掌握建設工程、股權並購、公司並購方面的法律、法規,請推薦幾本好點的書籍。
這種屬於專業書籍 幾乎不需要推薦 去就能買到
⑹ 實習計劃書怎麼寫
律師實習計劃實習律師姓名: 所在的律師事務所:(蓋章) 指導老師: 實習時間: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實習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對實習律師的教育和管理,培養從業人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律師隊合整體素質的提高。保證律師隊伍的純潔性,並且通過實習能夠熟悉、掌握相關律師業務的流程和知識並能夠在執業過程中熟練運用,特製定此實習計劃。 實習要求: 1、法律咨詢:要求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地進行法律咨詢,提高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確能力。 2、代寫法律文書:要求格式正確,沒有語法錯誤,邏輯嚴農牧民,說理清晰,訴訟要求明確。 3、會見當事人:要求做到耐心解答,熟悉掌握與當事人溝通的技巧。 4、參與出庭:要求通過實習熟悉各種庭審程序,以及庭審前後的各項准備工作及要點。 5、參與會談:要求做到熟悉會談前後的各項工作,及會談的方式和程序。 6、調查取證:要求做到熟悉調查取證的各項基本要求及具體程序。 7、職業道德、職業培訓:通過培訓,使實習律師樹立正確的執業觀,在執業過程中遵守執業紀律,職業道德,認真執業,合法執業。 8、業務知識培訓:通過業務知識培訓,進一步掌握訴訟、非訴訟業務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方法及最新法律發展變化情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9、主辦訴訟案件一起:實習期結束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主辦訴訟案件一件。要求通過案件辦理,具體檢驗有關知識掌握情況和實習的效果。 10、律所培訓:由律師事務所相關負責人給實習律師進行不少於40課時的專門講解輔導,使實習律師在入行前對律師進行規范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 實習內容: 實習一:學習律師法和相關行更長管理規定;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和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的學習 實習二:民事訴訟的學習 一、法律文書工作 1、起草訴訟2份; 2、起草答辯狀2份; 3、起草證據清單2份; 4、整理證據3次; 5、起草代理詞2份; 6、起草上訴狀1份; 7、起草上訴答辯狀1份; 8、起草其他法律文書包括申請書若干; 9、參加案情分析會議多次,起草案情分析2份; 10、起草辯論概要2份; 11、起草詢問證人問題清單1份; 12、案卷歸檔3個。二、律師實務 1、民事立案2個; 2、辦理訴訟保全或者證據保全1次; 3、查詢工商檔案2次; 4、參加和客戶會談多次,要求記錄; 5、回答法律咨詢2次; 6、電話禮儀; 7、民事取證2次。 實習三:刑事訴訟的學習 1、接待當事人3次以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家屬代請律師); 2、參加會見犯罪嫌疑人1次; 3、參加會見被告人1次; 4、審查起訴階段介入1次; 5、參與案情討論若干; 6、出席一審庭審2次; 7、出席二審庭審2次; 8、出席刑事附帶民事庭審1次;9、出席自訴案件庭審1次。二、法律文書工作 1、起草自訴狀1份; 2、起草辯護詞2份; 3、起草上訴狀2份; 4、起草刑事附帶民事訴狀1份; 5、起草案情分析報告1份;6、起草辯論概要1份。 實習四:非訴訟業務的學習 一、律師事務所根據自身實際業務情況為實習律師選定幾個法律服務項目: 1、公司並購法律業務; 2、證券上市業務; 3、銀行法律業務; 4、房地產法律業務; 5、投資法律業務; 6、辦理外匯管理法律業務; 7、其他非訴訟法律業務二、法律文書工作的學習 1、起草合同文本10個; 2、審查、修改合同文本10個; 3、查詢檔案多次; 4、出具法律意見書。 指導老師簽名: 年 月 日
⑺ 點睛網律師聽課中心有沒有律師會計方面的課程
點睛中國絡課堂聽課方法詳解如下(含必修課60小時課程): 一、打開瀏覽器輸入至美.zfwlxt中國,進入學堂主頁。 二、在左上角輸入用戶名、密碼,以默認的「會員」身份登錄(不要選擇「律師」哦,那是管理自己的主頁的),如下圖: 三、登錄成功後,會轉到如下圖所示頁面,就可以聽課了。其中部分課程為試用期贈送的課程,並非市律協指定的必修課程(必修課程列表見第4項)。 四、必修課程列表: 1、法律精神與法律職業成長 張耀東 2、規模化律所的管理與發展 陳有西 3、律師營銷 秦兵 4、法庭交叉詢問藝術 許蘭亭 5、刑事訴訟原理與律師攻防(三)律師在偵查過程中的攻防技巧與技術 顧永忠 6、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導下的征地拆遷業務與法律問題 王才亮 7、新民事訴訟法的理念與運用 扈紀華 8、憲法視野下的勞動合同法 王磊等 9、信息中國絡與知識產權律師實務 李德成 10、企業改制與並購律師事務 錢衛
⑻ 請推薦幾本關於外資並購境內企業的法律實務書籍
推薦你用張新的《中國並購重組全析:理論、實踐和操作》
⑼ 如何成為一名跨境並購律師
先成為律師,再多熟悉並操作並購業務,跨境業務需要掌握涉外的相關法規政策,vie、特殊目的公司等是必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