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工作如何公平正義
1. 誰給點「創新與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的思考」 關於著方面的論文 感謝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理論建設是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法律援助工作得到迅速發展,在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這與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提供的支持作用是分不開的。
司法部高度重視組織開展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工作。2006年12月,司法部《關於法律援助事業「十一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工作,不斷探索出適合國情社情民情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和模式,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預見性、科學性和前瞻性。2008年12月,司法部在落實國務院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決策中明確將組織開展法律援助理論研究作為司法部監督管理全國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
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系統堅持通過理論創新實現實踐創新,立足國情,借鑒國外境外先進經驗,緊緊圍繞法律援助制度建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較高質量和價值的科研成果。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先後完成了國外法律援助制度比較研究、法律援助立法、法律援助管理、法律援助籌資方式、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農民工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理、我國三級法律援助機構設置和兩級經費保障機制問題、社會組織參與法律援助、法律援助體制改革等多個部級和涉外項目課題的研究工作,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法律援助理論研討會,組織撰寫和編譯出版了一系列法律援助專著和譯著,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這些理論研究成果,為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創立和完善提供了理論支持,為我國法律援助理論體系的構建和法律援助政策制定提供了參考,為各地法律援助工作者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提供了幫助,對於推動中外法律援助的交流與合作、豐富世界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論寶庫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個體系完備、內容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理論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法律援助工作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日益完善,機構日益健全,隊伍不斷壯大,經費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為法律援助事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在總體上解決了規模發展的問題之後,為了使法律援助工作體制機制和工作方法更好地適應服務困難群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大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能力和水平,已經成為推動法律援助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和必然要求。因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發展中,既要繼續解決發展的問題,也要把解決建設的問題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註重法律援助工作體系的建設。按照法律援助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主要包括經費保障體系、機構隊伍體系、規章制度體系、組織實施體系、案件質量管理體系和理論體系等方面的工作建設。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加強這些方面的工作建設,努力形成理念先進、制度科學、運行規范、保障有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顯然,在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中,法律援助理論研究體系建設地位重要、作用明顯。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理論體系,為推動法律援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對於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法律援助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中的職能作用,更好地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包括法律援助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對策研究和比較研究,涉及法律援助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各個方面的內容。法律援助理論研究的成果直接為建立、發展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服務,為法律援助決策、政策制定和立法以及執行提供理論參考,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性,屬於應用法學理論研究范疇。它既是司法行政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一定要從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的高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進法律援助理論工作獲得新發展。
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堅持正確方向,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始終做到黨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律在心中、正義在心中,確保法律援助理論研究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真正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真正體現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的實際需要。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理論從實踐中來,又用於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經歷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不斷深化對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使我們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的理論更加完備,使我們在新形勢下推進法律援助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必須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法律援助工作擔負著服務困難群眾、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職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法律援助工作改革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法律援助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服務意識,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理論研究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把服務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作為理論研究工作的目標方向,把為實現黨和國家重大工作任務提供智力支持作為理論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務,使我們的理論研究工作始終從大局出發,做到高起點、大視野,最終形成有實際價值的研究成果。要切實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深入研究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理論、制度框架和主要功能,研究法律援助的歷史淵源和本質特徵,研究國外境外法律援助制度的制度設計、運行機制和發展趨勢,研究借鑒國外境外法律援助制度中有益的做法,使法律援助制度更加適應我國國情,更加體現時代特徵,更加符合我國民主法治建設實際,更加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要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服務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從服務科學發展和推動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圍繞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提高服務科學發展水平,深入研究法律援助工作如何進一步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理念,如何不斷改進和創新服務方式手段、提升服務效果,深入研究法律援助的政府責任、法律援助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法律援助業務用房和辦案設施建設標准、經費保障機制、基層法律援助資源整合、法律援助隊伍建設等影響和制約法律援助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形成具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論支持。要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工作促進民生問題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緊緊圍繞法律援助工作服務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第五次全國法律援助工作會議精神、推動落實「三個納入」要求,緊緊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認真總結法律援助工作在促進民生問題解決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法律援助工作促進民生問題解決的重點領域、途徑方法和工作機制,深入研究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案件質量管理和評估措施,進一步增強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前瞻性,促進法律援助工作為解決民生問題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要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應用對策研究。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善於從法律援助工作實踐中提煉課題,用理論研究成果推進實際工作,不斷提高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研究辦理刑事、民事與行政訴訟法律援助案件、辦理非訴訟法律援助案件、開展法律援助專線咨詢工作的特點與規律,深入總結各地在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法律援助工作發揮職能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徑,不斷推出有質量、有特色、有水平的研究成果,為法律援助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持,促進法律援助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必須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機制。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是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必須高度重視,深入推進。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要從繁榮理論研究和推動法律援助工作改革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的領導同志,要帶頭開展理論研究,經常過問研究工作,幫助解決理論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機制。在組織動員法律援助系統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做好理論研究的同時,要採取切實措施,充分調動廣大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引導和吸收一些法學專家和學者都來參與法律援助理論研究,不斷壯大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力量,活躍法律援助理論研究氣氛。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要根據自身工作實際,自覺組織開展理論研究,完善工作機制,促進法律援助理論研究深入發展。要高度重視理論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既要緊密結合法律援助業務工作進行理性思考和理論研究,把理論研究作為業務工作的理論支撐,更要善於利用理論研究成果推動實際工作,通過實際工作檢驗理論研
2. 法律援助辦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是什麼
唯法為尊!有律師執業資格,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一顆熱忱為人的心,不計報酬能吃苦。
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終牢記肩負的使命,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胸懷大局、心繫群眾,不畏艱辛,不懼困苦,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法律援助工作者這一稱號。
一、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讓困難群眾平等享受法律保護,享受社會公平正義;要始終把保障公平正義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確切定位
要必須充分認識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屬性,一是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導當事人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維權;二是要有強烈大局意識。在法律援助咨詢和案件受理審批過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心竭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要注重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崗位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提高依法執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3. 法律援助真的有用嗎
北京市經濟法學會理事王雨辰表示,法律援助真的有用。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者非政府設立的合法律所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同時也是中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視,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將「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確定為「十五」社會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法律援助條例》的頒布實施和「為實現公平和正義法律援助在中國」大型公益活動的開展,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4. 如何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1、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系群眾,規范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2、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3、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條件。
5. 法律援助的特徵有什麼
法律分析:1、法律援助制度責任主體的明確性。我國的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與之相對應,對於符合條件的公民而言,獲得法律援助亦是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而非政府或者社會的恩賜。法律援助制度在性質上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它通過為貧困或處於不利地位的人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使他們為法律所認可和保護的權利得以實現。在「市場出效率,政府管公平,司法保公正」的制度安排下,法律援助因其保障人的基本權利而體現憲政精神和司法正義,又因其救助貧困而體現社會公平。《法律援助條例》第3條第1款明確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由此,國家和政府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責任主體非常明確。
2、法律援助工作的統一性。法律援助是一項規范化、制度化的法律制度,不同於一般的社會道義行為和慈善行為,因此,在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中,應當堅持「四統一」原則。「四統一」原則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的程序要求。「四統一」即是對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請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接受)、統一審查、統一指派、統一監督。
「四統一」原則是法律援助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平等地獲得法律援助的保障,是規范律師等法律服務人員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需要,是保證法律援助質量的重要機制。在有關管轄、公民法律援助的申請、資格審查、法律援助的批准、法律援助承辦人的指派、對法律援助案件的驗收、歸檔等法律援助的各個環節,都應充分體現「四統一」原則的要求。
3、法律援助服務的無償性。援助制度所規定的法律援助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援助服務(如刑事辯護),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援助服務,還包括公證、法律咨詢(電話咨詢和當面咨詢)、法律信息資料的免費提供。但應當提出的是,在一些國家中所包括的法院訴訟費用的緩、減、免(我國稱為「司法救助」)在我國並沒有納入法律援助制度的體系。
6、法律援助實施人員的多樣性。《法律援助條例》第2條規定:「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我國的法律援助沒有像少數國家那樣實行「緩交費」的方式,也不實行「減費」的方式。也就是說,法律援助機構所提供的法律援助完全是無償的。這主要是考慮到「緩交費」和「減費」的形式容易導致變相的有償法律服務,以致法律援助機構因利益驅動而與社會執業律師進行不正當競爭,從而破壞法律服務市場的秩序,損害法律援助的形象與聲譽,進而侵犯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
4、法律援助范圍的廣泛性。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10條、第11條、第12條的規定,我國的法律援助從受援對象來看,既包括經濟困難符合法律援助條件者,也包括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殘疾者、弱者,即受援對象所涉及的是經濟困難的普通老百姓和弱勢人群;從司法程序來看,既有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和代理,又有行政訴訟中的代理,還有民事訴訟中的代理。可見,我國法律援助的范圍比較廣泛。
5、法律援助形式的豐富性。我國的法律助實施人員既有律師、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又有社會團體(如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等)、事業單位(如法律院校、法學研究機構)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員。這樣有利於充實法律援助的專業隊伍,充分發揮這些社會力量在各個方面所具有的優勢,有效利用資源,促進我國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6. 請求法律援助怎麼操作
當事人請求法律援助必須以書面形式提交申請,按照規定格式和內容填寫,並注意遞交下列材料:自己的身份證,戶籍證或暫住證,有關單位出具的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申請援助的基本情況,法律援助機構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請人確實由於客觀原因無法填寫申請表格 ,提供書面材料的,可以請求工作人員予以配合填寫,記錄。
中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戰略意義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法律援助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第二,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國得以實現的有力保證。
第三,法律援助有助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第四,法律援助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五,法律援助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7. 如何做好法律援助
用心去抄做,不考慮或襲不計較自己的付出,運用法律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項工作是一個考察法律人如何用自己的能力來維護法律的正義,維護當事人利益的愛心工程,但也是一項比較困難的,需要付出很大心血的良心工程。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祝你成功。
8. 從正義的角度看幫助困難群眾獲得優質法律援助有何重要的社會價值
9. 要求法律援助有哪些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9)法律援助工作如何公平正義擴展閱讀:
中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10.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是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法律制度,他通過向困難群眾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同其他公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自1994年我國施行法律援助制度以來,我國在立法和實踐等方面對法律援助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宣傳力度不夠、經費嚴重短缺、援助人員不足、服務形式單一和體制欠規范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