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開展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工作

開展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工作

發布時間: 2022-05-06 13:34:33

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暫行管理辦法的辦法細則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律師應當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和有關基層法律服務業務的規定,積極開展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年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辦理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案件。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年度工作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數量及分布等實際情況確定。
第四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應當接受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接受受援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通過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
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到指派通知後,應當在24小時內,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安排合適人員承辦。
第六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在接受案件指派後的3個工作日內與受援人或其法定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簽訂委託代理協議。
第七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日常業務工作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時,可以將當事人的有關案件材料轉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進行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做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第八條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承辦案件的需要,依照司法部、律師協會有關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規范的要求,盡職盡責地履行法律服務職責,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第九條對重大、復雜、疑難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組織集體研究,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對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進行監督,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糾正。
第十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自法律援助案件辦結後15日內,應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提交下列承辦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審查;對於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要求其改正:
(一)法律援助指派函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批辦單;
(二)委託代理協議及其他委託手續;
(三)起訴書、上訴書、申訴書或者行政復議(申訴)申請書、國家賠償申請書等法律文書副本;
(四)會見委託人、當事人、證人談話筆錄及其他有關調查材料;
(五)答辯書、辯護詞或者代理詞等法律文書;
(六)判決(裁定)書、仲裁裁決書、調解協議或者行政處理(復議)決定等法律文書副本;
(七)結案報告;
(八)其他與承辦案件有關的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15日內完成審查,並將材料退還,由承辦人員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負責歸檔保管。
第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30日內,向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支付辦案補貼。
第十二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發現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列舉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由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核實,決定是否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採取對結案材料審查、辦案質量反饋、評估等方式,督促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盡職盡責地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確保法律援助服務的質量。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指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斷提高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維護律師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五條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行業處分。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協會應當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訴查處制度。對受援人或者相關部門的投訴,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並告知其查處結果;經調查,認為對被投訴人應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及時向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第十七條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本機構工作人員、指派社會組織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司法部負責解釋。

㈡ 值班律師工作辦法

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規定了值班律師六項基本工作職責,提供法律咨詢,提供程序選擇建議,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同時,強調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職責: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釋明認罪認罰的性質和法律規定,對人民檢察院指控罪名,量刑建議,訴訟程序適用等事項提出意見,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在場。
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主要側重於以下兩個方面:
1、廣泛覆蓋性。值班律師的服務對象是所有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覆蓋范圍非常廣泛;
2、服務多樣性。從值班律師的工作職責可以看出,值班律師能夠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多種法律服務,法律幫助的形式較為多樣。
值班律師的權力如下:
1、會見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值班律師持相關證件到看守所辦理法律幫助會見手續,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
2、閱卷權。值班律師在偵查階段可以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及案件有關情況,自審查起訴階段起可以查閱案件材料,了解案情,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安排,並提供便利;
3、提出意見權。在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值班律師可以就相關事項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值班律師對前款事項提出意見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記錄在案並附卷,未採納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說明理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㈢ 值班律師制度是什麼

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增設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

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法院、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一)性質

1、值班律師制度是對我國辯護制度的重要補充。

2、值班律師活動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好地進行自行辯護,是對委託辯護與法律援助辯護的重要補位,性質上屬於為被追訴者提供的必要的最低限度的法律幫助。

3、值班律師制度是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適用范圍

1、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前提:犯罪嫌疑人、被告沒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值班律師制度的適用范圍並不限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而應該覆蓋所有案件的所有訴訟階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辯護人的情形。

(三)地位

值班律師在具體案件中的身份不是辯護人,而是法律幫助者,不提供出庭辯護的服務,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

(四)職責

1、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

2、程序選擇建議

3、申請變更強制措施

4、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

5、在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在場

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值班律師應當對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以及其他相關事項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並在犯罪嫌疑人簽署具結書時在場

6、引導和幫助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申請法律援助,轉交申請材料

7、對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情形代理申訴、控告

8、查閱案卷:自檢察院對案件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材料,了解案情

《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第12條和《高檢規則》第296條第2款規定,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值班律師可以查閱案卷材料、了解案情。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為值班律師查閱案卷材料提供便利。

(五)派駐地點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

(六)保障

1、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有獲得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權利。

2、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提出法律幫助請求的,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七)義務

1、值班律師不得誤導當事人訴訟行為,嚴禁收受財物,嚴禁利用值班便利招攬案源、介紹律師有償服務及其他違反值班律師工作紀律的行為。

2、值班律師應當依法保守工作中知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當事人隱私,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實和信息除外。

㈣ 如何讓法律援助工作更好地服務弱勢群體

一、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做到「應援盡援」。

全面降低法律援助門檻,版把符合低收入家庭標準的權群眾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將特困企業職工、返鄉農民工、生活困難的農民和殘疾人等,納入重點援助范圍。對因醫療事故、產品質量事故等造成人身傷害並請求賠償的,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二、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做好接待咨詢。

設置法律援助接待室和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室。認真執行法律援助接待咨詢各項制度,充分發揮「12348」法律援助專線電話作用,確保線路暢通,專人值守,處理及時。

三、拓寬、暢通法律援助申請渠道。

充分發揮全縣法律援助三級網路及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絡點和聯絡員作用,對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困難群眾,實行上門受理等服務;暢通信息交換渠道,積極引導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處等機構參與到法律援助工作中來。

四、簡化受理審查程序,暢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

對於農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以及因實施見義勇為行為受到損害申請法律援助的,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對情況緊急或者即將超過仲裁或訴訟時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可以先行受理,事後補辦手續。 (太康縣司法局 王文華 王潤生)

㈤ 法律援助是什麼服務

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組織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服務組織,為經濟困難或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活動。
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提升人民群眾在法治領域獲得感的一項重要的法律保障制度,是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同時也是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一、法律援助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及其他法律和規范性文件中有關法律援助的規定,公民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一)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
公民對下列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工傷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8)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9)因使用偽劣化肥、農葯、種子、農機具和其他偽劣產品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10)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事故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11)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12)就學、就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13)因食品葯品問題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14)主張撫養、扶養、贍養合法權益的;
(15)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
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且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其申請事項不受前述范圍的限制。

——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二)無需申請,可獲得法律援助的范圍
1、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3日內,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1)未成年人;
(2)盲、聾、啞人;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4)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3、對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人民法院自受理強制醫療申請或者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之日起3日內,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送交通知代理公函,通知其指派律師擔任被申請人或被告人的訴訟代理人,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二、怎麼提出法律援助申請
法律援助要有本人申請,確實因為客觀原因不能自行申請的,可以書面委託別人辦理。但有一些例外情況:
(1)申請人是未成年人、不能辯認或者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但是,代理申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的,則應當是與該爭議無利害關系的法定代理人。
(2)申請人是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可以通過其近親屬代為申請法律援助。也可以通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看守所向法律援助機構轉交法律援助申請。

三、申請法律援助應提交的資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
2、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如暫住證、戶口簿)。申請代理人還須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3、經濟狀況證明表,該證明表應當由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或長期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加蓋公章。
申請人有下列證件、證明材料的,無需提交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或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
(2)農村特困戶救助證;
(3)農村「五保」供養證;
(4)人民法院給予申請人司法救助的決定;(5)在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證明材料;
(6)殘疾證及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證明材料;
(7)依靠政府或者單位給付撫恤金生活的證明材料;
(8)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證明材料;(9)法律、法規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能夠證明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

㈥ 值班制度

2016年9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授權,決定將在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明確提出建立值班律師制度。
一、值班律師應為辯護人
關於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的地位,《試點辦法》作了明確規定: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確保其了解認罪認罰的性質和法律後果,自願認罪認罰;人民法院、看守所應當為值班律師開展工作提供便利工作場所和必要辦公設施,簡化會見程序,保障值班律師依法履行職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沒有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
二、值班律師應盡的職責
根據《試點辦法》,對於認罪認罰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而這種從寬處理在刑事訴訟中既包括程序上的從寬處理又包括實體上的從寬處罰。由此可見,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的職責主要圍繞被追訴人是否了解認罪認罰的內涵及法律後果、認罪認罰案件是否具有事實依據、被追訴人是否自願認罪認罰以及如何進行量刑協商等問題展開。
首先,值班律師應當審查被追訴人認罪認罰是否具有事實依據,這是防止認罪認罰案件發生冤錯案件的必要要求。因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並非希望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區分情況認罪認罰,而是鼓勵確有犯罪的被追訴人自願認罪認罰。這就要求值班律師必須通過閱卷、會見當事人等方式對被追訴人認罪的事實和證據進行核實,以確保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確有事實依據。
其次,值班律師應當根據案情,向被追訴人客觀說明選擇認罪認罰的利弊得失,保證被追訴人在自願、明知、理性的情況下選擇認罪認罰。因為自願、明知、理性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礎,倘若被追訴人是在非明知、非自願甚至是在受到脅迫情況下認罪認罰的,那麼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很有可能受到侵害。因此,值班律師必須通過會見當事人提供有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內涵,解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利弊以及法律後果,使被追訴人充分理解自己所作選擇的意義和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值班律師應當認真查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選擇時的精神狀態如何、是否有非自願或者非理性的情形等。
值班律師確認被追訴人自願選擇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後,應當為被追訴人提供量刑辯護,即幫助被追訴人與檢察官進行量刑協商,並最大限度爭取從寬結果。
三、制度完善才能人盡其責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結合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不同特點和要求,根據法院、看守所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明確值班律師的工作流程,包括值班律師如何及時介入訴訟、如何與當事人及時溝通、如何更快捷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如何收集羈押人員的法律需求等等。
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的重要作用,譚世貴認為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應該將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站工作開展情況納入責任目標考核體系。一方面,要加強對值班律師的業務培訓,提高律師的工作效能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值班律師的考核監督,嚴格規范值班律師工作情況的服務和誠信記錄登記制度,採取定期巡查、不定時電話督查、辦結案件材料實體審查和當事人回訪等方式對值班律師的服務水平進行有效監管。定期、主動聽取辦案機關對值班律師辦理案件質量的意見和建議,以切實提高和保證值班律師的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

㈦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包括哪些內容

一、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內容如下:

1、將「適應社會發展」作為本區域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

2、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降低法律援助門檻,使法律援助覆蓋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體,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3、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規定農村「五保」對象、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領取設區的市、縣(市)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證的職工、依靠撫恤金生活的人員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對事項范圍不再作具體限制。

4、方便申請人開具經濟狀況證明。結合工作實際,明確村(居)民委員會、工作單位也可以為申請出具經濟狀況證明。

5、建立律師值班制度。對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方面重點提出了要「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設立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工作室」。

6、開展法律援助律師參與申訴案件代理試點。

7、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意義:

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客觀要求,是健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際步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律措施,其意義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法律援助制度體現了國家對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切實保障,有利於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

2、法律援助制度為訴訟當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

3、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律師法律制度。

4、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



㈧ 申請法律援助保障被告人訴訟權利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申請法律援助保障被告人訴訟權利的相關規定如下:法律援助機構在人民法院、看守所派駐值班律師,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有獲得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權利。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提出法律幫助請求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法律援助值班律師不提供出庭辯護服務。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可以依申請或通知由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指派律師提供辯護。

法律依據:《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

第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在人民法院、看守所派駐值班律師,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有獲得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權利。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提出法律幫助請求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第二條 法律援助值班律師應當依法履行下列工作職責:(一)解答法律咨詢。(二)引導和幫助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親屬申請法律援助,轉交申請材料。(三)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中,為自願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對檢察機關定罪量刑建議提出意見,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應當有值班律師在場。(四)對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情形代理申訴、控告。(五)承辦法律援助機構交辦的其他任務。法律援助值班律師不提供出庭辯護服務。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可以依申請或通知由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指派律師提供辯護。

㈨ 援助律師和正式律師有啥不一樣

法律援助律師和正式律師的區別:
1.委託方式不同,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無需當事人或其親屬自行委託;非法律援助律師則需要當事人或親屬委託,與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
2.對於法律援助,當事人不需支付律師費;而自己請的律師則應該按約定支付律師費用。
3.法律援助律師會為受害人辯護的。法律援助律師是對符合提供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則法律援助中心為當事人指定的辯護律師,也會正常為當事人進行辯護

(9)開展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工作擴展閱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15〕37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律師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援助需求

1.做好刑事法律援助指派工作。嚴格貫徹落實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及相關配套文件,組織律師做好會見、閱卷、調查取證、庭審等工作,認真辦理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各階段法律援助案件。
2.加大民生領域法律援助力度。組織律師圍繞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葯品、教育醫療等民生事項,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提供訴訟和非訴訟代理,促進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
3.廣泛開展咨詢服務。優先安排律師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值班,運用自身專業特長為群眾提供咨詢意見,積極提供法律信息和幫助,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提高群眾法治意識。
4.開展申訴案件代理工作。逐步將不服司法機關生效裁判、決定,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引導律師為經濟困難申訴人通過法律援助代理申訴。
5.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法律援助機構通過在人民法院、看守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提供法律咨詢等法律幫助。
6.推進法律援助參與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等訴訟制度改革工作。組織引導律師為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以及其他訴訟改革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等法律幫助。
7.積極參與刑事和解案件辦理。對於當事人自願和解的案件,組織引導律師依法為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促進達成和解。
8.發揮辯護律師在死刑復核程序中的作用。組織律師辦理死刑復核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為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提供辯護服務。
9.辦理跨行政區劃法律援助案件。適應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改革,組織律師開展跨行政區劃法院、檢察院受理、審理案件法律援助工作。
10.推動律師廣泛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省級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需求量、律師數量及分布情況,明確律師承辦一定數量法律援助案件,努力使律師通過多種形式普遍公平承擔法律援助義務。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在律師事務所檢查考核及律師執業年度考核中將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情況作為重要考核依據。鼓勵有行業影響力的優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11.推動律師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倡導每名律師每年提供不少於24小時的公益服務。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提供減免收費,發展公益法律服務機構和公益律師隊伍,專門對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軍人軍屬等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㈩ 法律援助是什麼的責任

法律援助作為一種國家責任,其責任主體不應僅限於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政府,也包括國家司法機關以及所有的行政機關。
根據《民事訴訟法》
一是保障律師依法援助,提高辦案質量。規范援助工作各環節辦理流程,及時指派;根據律師特長,結合當事人意願確定辦案律師;落實工作責任與案件監督管理,做好投訴處罰工作。
二是引導律師參與非訴業務,打造多樣性法援服務。引導律師廣泛開展「法律宣傳」、「法治講座」、「法律咨詢」等惠民活動;提高律師參與維穩案件調解,擔任政府、企業法律顧問的積極性;推動律師參與信訪值班及代理信訪案件的發展。
三是加強律師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加強經費保障,明確經費使用范圍和保障標准,合理確定辦案補貼;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業務培訓,完善激勵措施,提升社會影響力。確保律師在援助工作中的主力軍位置。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