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律師
㈠ 執行律師是干什麼的
執行律師都干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執行律師只需要向法院執行局遞交申請書等材料,坐在辦公室隔三岔五打個電話問下法官財產線索搜查進展就行了。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對於一些疑難案件,特別是終本後的案件,執行律師恐怕一件都做不成。
那麼執行律師真正需要做哪些工作呢?我們依據團隊多年來的執行辦案經驗,認為執行律師最主要,最有價值的工作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挖出法院「四查」之外的優質財產線索,使案件「起死回生」
訴訟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後,法院通常會依職權向銀行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向工商部門查詢被執行人的股權、向國土房管部門查詢被執行人的房產、向車輛管理部門查詢被執行人的車輛信息。
以上四個最常見的查控措施也被稱為法院「四查」,具有很強的公信力。也因此,很多當事人和代理律師都將執行到位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法院的查控工作上。
但很多時候,法院窮盡一切查詢手段之後仍找不到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這時案件便會進入終本程序,這是「執行難」的一個突出表現。
因為人力、政策、地域及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法院查控措施必然有各種局限性,而這也恰好給執行律師提供了彰顯自身價值的空間。
特別是執行案件進入到終本程序後,法院會停止對被執行人財產線索的繼續搜查,僅憑當事人對被執行人的關注和追蹤,案件恢復執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專業、優秀的執行律師,都會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形成一套財產線索挖掘方法。在法院搜查未果時,利用專業方法和能力,探索出被深藏的財產線索,使案件「起死回生」。
二、向法院提交申請之前,完成篩選和論證,做好配套方案
有些執行律師在辛苦獲取財產線索後顯得興奮而緊張,怕「夜長夢多」,使財產線索失去控制,所以會即刻向法院申請對線索採取執行措施。
追求速度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在沒有徹底搞清楚財產線索的狀態、優劣,沒有做好下一步規劃的情況下就盲目向法院申請措施,那麼不僅不會達到高效的目的,反而會增加試錯成本,浪費法院的辦案資源,同時還會讓法官對律師的專業能力產生懷疑。
經驗豐富的優秀執行律師從不會在准備不周的情況下貿然向法院提申請,他們至少會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使自己對執行申請胸有成竹:
1. 了解清楚財產線索的屬性、狀態及內外部各種關系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看似很優質的財產線索,經過幾步調查論證之後,發現並無價值。
所以在向法院提交申請前,執行律師應當全面調查、驗證線索的各種事實情況。
比如發現被執行人的不動產線索時,應當首先弄清楚不動產所有權是否有爭議、有無抵押權、有無在先查封等事實,以此來確認該線索有無處置權。
這一步工作可以篩去大部分無價值的財產線索,降低線索提交失誤率,為後續工作奠定基礎。
2. 對財產線索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選出最優質的線索
經過上一步確認,如果有諸多條線索都處於正常的可處置狀態,執行律師是不是向法院申請對這些線索全部採取措施才能獲得更大的勝算呢?
從概率上來看,的確是採取措施的線索越多,勝算概率也就越大,然而現實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通常,法院不會接受單次過多的財產線索執行申請。即便能接受,如果先推的幾條線索執行不暢,那麼法官必然會對後面線索的質量產生懷疑,這樣反而會降低成功率。
所以,向法院單次提交的線索數量以5條以內為益,如果線索數量較多,執行律師則需要綜合各種因素對線索進行評比,排序,向法院提交最優質的財產線索。
這一步工作並不容易,需要執行律師經過長期的歷練形成足夠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方可達成低失誤率。
3. 對財產線索進行精準分類,給出具體的執行方案
執行案件的財產線索種類繁多,較常見的有銀行存款、動產、不動產、在建工程、采礦權、股權、債權等。
不同類別的財產線索,所對應的執行措施和執行步驟均有差別。
比如對於銀行存款,執行律師只需向法院申請凍結、劃扣即可。
對於債權,執行律師則需要先確定債權的狀態(是否已經到期)。對於未到期債權,需要向法院申請凍結等措施;對於已到期債權,則需要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第三人的財產。
而對於股權來說,情況就更復雜了。在向法院正式申請採取執行措施之前,執行律師需要首先向法院申請獲取各類經營報表,必要時還需要向法院申請審計等工作,以獲取涉案股權的證據材料。
專業的執行律師不會一股腦地將財產線索提交給法院,然後被動等待法院處理,而是會對財產線索進行精準分類,並給出具體的執行方案。
三、精通調令申請細節和調查技巧,被拒率持續走低
在執行案件中,律師經常需要向法院申請調查令進行調查取證,但這一過程往往充滿障礙,是很多執行律師心中無法抹去的「陰影」。
任何執行律師都無法預知、更無法避免自己在調查中不會被拒,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然而還有另外一個客觀事實是:專業、優秀的執行律師在調令申請和持令調查中的被拒率要低很多。
執行律師調查遇到障礙其實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有關部門真的拒不配合,另一種原因則是執行律師在向法院申請調查令以及持令調查過程中不專業、不規范,出現明顯的漏洞,從而導致調查受阻。
優秀的執行律師通常都會避免第二種情況的發生,比如確保向法院提交的調查令申請事項完整具體、用詞精準、抬頭正確、便於驗證......
又比如持令調查中掌握溝通技巧,找對部門找對人,向被調查人提供必要協助.......
四、掌握迫使被執行人履行債務的籌碼,快速促成和解
當執行案件推進有了進展之後,被執行人因感受到壓力而發出和解信號的現象很常見。
但這並不代表被執行人真的就願意通過和解來履行債務了,被執行人有時候是很「狡猾」的,這很有可能只是他們的「緩兵之計」。
經驗不是很豐富的執行律師此時很容易就會掉入被執行人的「圈套」里,陷入長時間反復的談判中,最終,依然談不攏。
優秀的執行律師通常會先找出對被執行人起關鍵制約作用的財產線索,申請法院採取執行措施後,再與被執行人進行談判。
手中握有重要籌碼時,執行律師便可主導、掌控談判,「穩、准、狠」地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並在和解協議中為當事人設計盡可能多的救濟條款,幫助當事人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五、為法官提供辦案思路及解決方案,幫助、推動法官辦案
一些執行律師有時會抱怨執行法官辦案進度不理想,或者溝通起來比較困難。
其實,很多時候這只是執行律師單方面的立場感受。
大多數執行法官的工作壓力並不比律師小,他們面臨著案多人少的工作量壓力以及結案率考核壓力,沒有人比他們更希望手上的案件能夠盡快執行到位。
在辦案中,執行法官也同樣會有無助、迷茫,甚至無從下手的時候。
法院受理申請後,執行律師是退到一邊,「觀看」執行法官的工作,時不時地打個電話跟催下進展?還是參與其中,提前規劃好每個環節的思路、預想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然後提前做出應對方案?
兩種不同的溝通方式,將會產生兩個截然不同的辦案效果。
所謂良性溝通,並不是看執行律師擁有多好的口才,或者多高的察言觀色能力。而是在執行法官疑惑的時候,給出理由和論據,使其堅定信心;在執行法官猶豫的時候分析利弊,幫其做出決定;在執行法官無先例可參照的時候,給出參考意見,甚至參考模板,助其順利開創「首例」......
執行律師在執行案件中所扮演的,絕不應該是依賴於法院、法官的「隨從者」角色,而應該是能夠和法官良性協同的「同行者」角色。
江蘇澤執律師事務所- 一家專注於疑難復雜執行案件的律所
㈡ 律師助理和實習律師有什麼區別呀
律師助理和實習律抄師兩者在工作內容上襲相差無幾,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要求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嚴格來講,實習律師應該是「申請律師執業實習人員」的習慣性稱呼。根據《律師法》的規定,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原來的司法考試)申請成為執業律師之前,必須經過1年的實習期,這段時期的法律從業者就稱為「實習律師」,他們在拿到律師執業證之後就可以成為正式的執業律師。律師助理,顧名思義,就是律師的助理。律師助理不是一個嚴格的概念,也不要求具有法律職業資格和律師執業資格,執業律師、實習人員以及沒有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人員都有可能成為律師助理。執業律師,是指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合法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5條規定: 「律師執業應當取得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這是我國實行律師資格與律師執業相分離制度的法律依據。一般而言,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的薪資都比較低,前期主要是負責收集資料、書寫文書、跑腿等雜活,後面升級為執業律師,收入會增加很多。
㈢ 我國律師制度的推行是在哪個時期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後成立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曾命令法制局審核復呈《律師法》(草案)。1912年,北洋政府頒布了《律師暫行章程》,共38條,對律師制度作了具體規定。這是我國第一部律師法,並標志著我國律師制度的建立。自1917年以後,該章程曾多次修改,1927年,國民黨政府沿襲北洋政府的律師制度,公布《律師章程》廢除了《律師暫行章程》1935年,正式開始起草《律師法》,該法於194年正式公布實行。同年,國民黨政府頒布了《律師登錄規定》和《律師懲戒規定》,1945年又頒布《律師檢核辦法》等,使律師制度逐漸規范化[12].
㈣ 律師助理和實習律師有什麼區別
律師助理和實習律師兩者在工作內容上相差無幾,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要求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嚴格來講,實習律師應該是「申請律師執業實習人員」的習慣性稱呼。根據《律師法》的規定,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原來的司法考試)申請成為執業律師之前,必須經過1年的實習期,這段時期的法律從業者就稱為「實習律師」,他們在拿到律師執業證之後就可以成為正式的執業律師。
律師助理,顧名思義,就是律師的助理。律師助理不是一個嚴格的概念,也不要求具有法律職業資格和律師執業資格,執業律師、實習人員以及沒有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人員都有可能成為律師助理。
執業律師,是指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合法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5條規定: 「律師執業應當取得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這是我國實行律師資格與律師執業相分離制度的法律依據。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取得律師資格並不等於擔任律師職務,取得律師資格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的領取律師執業證書,才能以律師名義執業;未領取律師執業證書的,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業務活動。
一般而言,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的薪資都比較低,前期主要是負責收集資料、書寫文書、跑腿等雜活,後面升級為執業律師,收入會增加很多。
㈤ 律師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法律分析:北京市司法局對2017年發布至今已施行四年的《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進行了全面修訂,此舉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北京律師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實施細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前市司法局制定的有關律師事務所管理的規范性文件與本實施細則相抵觸的,以本實施細則為准。
法律依據:《公司律師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司法行政機關對公司律師業務活動進行監督、指導。公司律師所在單位對公司律師進行日常管理。律師協會對公司律師實行行業自律。
㈥ 中國什麼時間實行律師資格證
實行律師資格證是在2000年就開始,已經實現了的
㈦ 吉林省實行律師期滿後多長時間可申請執業律師
一般是兩年的。建議通過律伴問問上面的吉林的律師就知道的。
㈧ 當律師的基本條件
律師的基本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回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答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符合《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規定的學歷、專業條件。
5、品行良好。
根據《律師法》
第八條 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
1、具有律師資格;
2、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
3、品行良好。
第十條 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的,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1、申請書;
2、律師資格證明;
3、申請人所在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實習鑒定材料;
4、申請人身份證明的復印件。
(8)實行律師擴展閱讀:
律師的業務:
1、民事商事案件的訴訟代理。
2、重大刑事案件、死刑案件的辯護。
3、重大民商事案件的申訴、再審代理。
4、常年法律顧問及專項法律顧問工作。
5、知識產權案件相關法律事務。
6、公司並購、公司破產與清算。
7、證券法律服務業務。
8、移民、投資等涉外法律事務。
㈨ 我國實行的律師資格與律師職務相分離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我國實行的律師資格與律師職務相分離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A、取得律師資格,可以以律師的名義執業
B、取得律師資格,不等於擔任律師職務
C、取得律師資格,還必須取得律師執業證才能執業
D、取得律師資格,可以以律師名義從事非訴訟法律事務
正確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