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法律顧問制度
A. 法律八進是什麼
「法律八進」,即「進鎮、進村、進社區、進單位、進廟會、進學校、進企業、進集會」。
近年來,在由白水縣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的依法治縣領導小組領導下,白水縣司法局積極開展普法宣傳,以2014年為例,共組織各級部門單位舉辦各類法律宣傳咨詢活動200餘次,解答咨詢5000餘人次,使全縣近30萬名普法對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
據介紹,在做好常規性法制宣傳外,白水縣司法局積極開展「法律八進」,即「進鎮、進村、進社區、進單位、進廟會、進學校、進企業、進集會」,加強對重點普法對象的法制教育。同時,按照「誰執法誰普法」原則,組織全縣執法部門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1)完善教育法律顧問制度擴展閱讀:
開展法律八進的主要目的:
(一)通過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把法制教育、法制宣傳深入到機關各股室、下屬各事業單位,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教育廣大幹部職工自覺學法、懂法、用法、守法;
進一步教育和引導機關廣大幹部職工依法行政,自覺履職盡責,努力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著力構建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夢」、老年群體的「安享晚年夢」、孤殘兒童的「健康成長夢」、流浪乞討人員的「回家團圓夢」、社區居民的「和諧家園夢」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通過開展法律進村(社區)活動,使城鄉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村(社區)管理、服務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居民參與管理基層公共事務的權利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在村(社區)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氛圍,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推動社區自治工作向縱深開展,推進村(社區)依法治理,為城鄉居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參考資料:人民網-陝西白水:開展「法律八進」 創建「一村一警」
敘永縣人民政府-敘永縣民政局推進「法律八進」工作的實施方案
B. 健全教育法制工作隊伍保證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至少要有幾名法律顧問
健全教育法抄制工作隊伍,要保證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至少有1名法律顧問。根據《依法治教實施綱要》規定,積極推行並規范法律顧問制度,逐步建立以法治工作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保證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至少有1名法律顧問。
各級教育部門要積極推動建立健全學校法律顧問制度。高等學校要有機構專門負責法律事務和依法治理工作,要聘任專任的法律顧問,建立健全面向師生的法律服務體系。中小學可視情況和需要配備法律顧問。
(2)完善教育法律顧問制度擴展閱讀:
各教育部門要大力加強教育法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教育部和省級教育部門要探索設立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或者專業智庫,培育教育法治方面的專業研究力量;鼓勵和推動教育法學學科建設,設立專業碩士學位。
要圍繞重要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起草設立專門研究課題,採用年度招標、購買服務等模式,讓研究機構、專業人員、社會組織等第三方廣泛深入參與,提高教育立法的科學性、民主性。在教育科研課題設置中,要保留專門的教育法治內容,促進教育法學的繁榮與發展。推動教育法治專業學會的建設與發展。
C.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D. 學校有必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嗎
法律顧問的職責包括對學校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重要規章制度等進行論證與合法性審查,提供意見或建議;對學校重大行政行為、重大事項的風險性進行評估論證,提出意見或建議。所以很有必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E. 如何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根據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基本要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激發每個學校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F. 如何完善縣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推進
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並將「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列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六項重大任務之一。這是我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必須建立完善政府顧問制度,充分保障法律顧問的權利和地位,保證法律顧問制度的高效運作和依法實施。
一、政府法律顧問的概念及作用
政府法律顧問是指為政府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的自然人或者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是關於政府法律顧問如何產生、運行以及完善的制度和規則的總稱。目前,我國政府法律顧問指的是與政府簽訂法律顧問服務合同的組織機構,其中最主要的組織機構是律師事務所,其次是法律專家所在的工作單位。隨著我國律師隊伍的壯大和律師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律師在社會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律師不但具有專業的法律知識,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作為政府聘請的顧問律師可以社會監督的角色和心態看待政府行為,且顧問律師沒有受到行政機關內部人員的限制,可以站在相對客觀、公平的角度評判政府行為。
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在保障行政機關立法、執法、監督三個階段都產生重要作用。政府在立法階段或是在作出重大決策前,通過請政府法律顧問出具法律咨詢建議書等,讓政府法律顧問全面介入政府決策、制定政策,確保政府政策、決策的合法性,能夠有效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在政府執法階段,政府作為行政主體、民事主體多層次參與經濟活動、民事活動,導致大量法律事務產生。政府依法進行投資、采購活動時,可以聘請法律顧問參與合同談判、起草、審查等非訴訟事務;政府與其他法人、組織等發生爭議、矛盾糾紛時,可以聘請法律顧問代表政府出庭參與訴訟。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也是防範法律風險、監督政府決策的重要保障,法律顧問出具的法律咨詢建議書、重大決策合法性論證書、法律審查書等可以對法律風險進行研究評估,提出風險防範措施,同時這些法律文書的備案制度,可以有效監督相關政府官員是否按照法律文書已經提出的建議進行風險防範、制定決策,對有關政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方便以權謀私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二、法治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簡介
(一)美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演變和發展
美國聯邦政府建立之初並沒有設立司法部,但總統為工作需要專門設立了一個職位:「首席代理人」(Attorney General),其職責是應美國總統要求,就法律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首席代理人」雖然不是總統內閣成員,卻可以列席內閣會議,可以說是總統的私人法律顧問。之後的百年裡,聯邦政府各部門也相繼出現General Counsel「首席顧問」,參與聯邦政府各部門的日常工作。
內戰後美國建立司法部,總統的「首席代理人」直接出任美國政府司法部部長,司法部長是美國總統和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其職責是替美國總統和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司法部僱傭大量律師處理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各部門也相繼設立了自己的部門法律顧問辦公室,辦公室設法律總顧問,該職由總統任命,其基本職責是向部門首長提供法律意見,對業務官員給予法律指導,工作還包括審查所有的工作計劃和行政規則。各部門法律顧問室辦公室的雇員均是律師,規模和數量規占政府聘任律師的絕大部分,其中農業部的法律顧問辦公室有四個區域性質的和十三個分支性質的辦事處,衛生部的法律顧問辦公室設有10個區域性辦公室,每個辦公室規模6至29名律師不等。州政府也採取類似聯邦政府的制度,大量聘請律師處理政府法律事務。可以說美國就是一個由律師參與統治的國家。
(二)香港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簡介
香港政府在英國統治期間承襲英國制度,在1855年便組建律政司(當時稱為律政署,1997年回歸後改稱律政司,兩者職能和政府地位相同,只是名稱作了變化),其長官是香港政府首席法律官員,直接向香港總督負責。香港回歸後,律政司司長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僅有的三名司長級官員之一,他既是行政長官、政府、政府各決策局、部門及機構的首席法律顧問,也是行政會議成員。
律政司下設五個重要科室,主要成員都是由政府律師組成,整個律政司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律師事務所。律政司除了有檢控權,承擔檢控刑事罪行責任外,還負責草擬香港政府一切法例,向政府各決策局、部門提供法律意見,為土地規劃、基建環保提供法律咨詢,以律師或大律師身份代表政府參與涉及政府的民事糾紛,以中國香港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多邊協議會議等等。正是律政司這種全方位滲透的工作模式,香港政府的日常工作基本可以說是在全程的法律指導下進行的,這也是香港社會高度法治的原因之一。
三、我國政府法治建設及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現狀分析
(一)國家缺乏法治傳統
我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封建思維還沒有從人們的思想中被根本剔除。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成熟的人治官僚體系保障行政權力無所不在地運行,法律處於極其次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的法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是在嚴重缺乏法治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法治建設,大多數的老百姓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託人找關系甚至是花錢擺平,權大於法、情大於法、錢大於法的現象仍然不斷出現。也正因如此,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二)領導幹部普遍缺乏法律思維
領導幹部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起主導作用,當前領導幹部應該說政治思維、經濟思維能力較強,但普遍缺乏法律思維,這突出表現在很多幹部遇事不找法,辦事不依法,解決問題不用法,日常工作中很少想到法,部分幹部甚至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極端想法,譬如前幾年曝光的一名地方領導的名言「法律是什麼?平時我管它,出事了它管我」。 這導致政府違法運行的情形不在少數,譬如很多地方都是用「先上車後買票」的違法方式解決項目建設用地和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
(三)法律顧問制度缺乏剛性制度保障
當前,法律顧問參與政府權力運行的工作機制處於「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一個地方政府是否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後律師能否參與政府服務、律師參與政府服務的范圍大小等缺乏剛性制度保障,工作的隨意性很大。完全取決於政府主要領導的主觀意志,而我們大部分領導缺乏法律思維,根本不重視法律顧問工作,所以,目前我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整體水平較低。法律顧問參與政府權力運行的工作機制、政府依法行政的保障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普遍建立,但發揮的作用較小
我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建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政府及部門都聘請了法律顧問,許多地方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總的來說,顧問律師作用發揮普遍較小,一般都是在政府外圍工作中發揮一些作用,如陪同領導接訪,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作為滅火隊員參與處理重大突發性事件或群體性事件處理等,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日常工作鮮能參與。
不少地方的法律顧問制度完全流於形式,政府下個建立法律顧問團的文就了事,長年累月不向律師咨詢任何事項,顧問律師只在台賬或宣傳材料中出現,從來無緣參與政府服務。
(五)政府顧問律師的工作積極性總體不高
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不僅缺乏剛性制度保障,而且也缺乏經費保障。政府聘用執業律師做顧問鮮有支付費用的,即使支付,也非常有限,很難形成「對價」,加之律師接觸的事務多是外圍事務,顧問律師的工作積極性總體不高。
四、加強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對策建議
(一)各級政府都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法治社會包括法治政府不可能單獨在一個區域建成,這是多位知名學者的論斷,法律顧問制度也應該全國一盤棋,整體全面推進。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都有不同的決策權和行政執法權,各級政府都應配備法律顧問。同時,建成法治政府,各級行政首長是第一責任人,一把手如果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就建成一半了。必須要給政府一把手配備專職的法律顧問,這樣才能全面、及時地為一把手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及建議,並評估一把手履職行為的合法性。
(二)建立健全法律顧問相關配套制度
要建立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出台前法律顧問咨詢論證制度,促進政府決策規范化、法律化;要建立政府重大工程、重大經濟項目、重大投資等決策前法律風險評估制度,組織政府法律顧問進行合法性和可行性論證,防止和減少決策風險;要建立法律咨詢建議書、重大決策合法性論證書、法律審查書等法律文書備案制度,防止有關領導幹部以「不懂法、不知法」等借口推諉責任;要建立行政機關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三)積極引導法律顧問參與政府工作
組織法律顧問協助政府處理日常法律事務,積極參與行政訴訟和政府投資、采購等非訴訟法律事務,有效化解爭議,解決涉法事務。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及專業律師協助政府依法處理信訪問題,促進有關部門規范執法,公正司法,引導群眾依法反映訴求。組織法律顧問協助政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街道(鄉鎮)、社區進行法律咨詢等政府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在參與重大、突發、敏感事件處置中的作用,協助政府依法制定實施處置方案,妥善處理矛盾糾紛和善後工作。
(四)加強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
目前有五支隊伍和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有關,即司法行政工作人員、政府法制辦工作人員、政府部門的法規處室工作人員、公職律師、社會執業律師。根據目前實際發展情況,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基本上由社會執業律師承擔。
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同時,要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政府法律顧問職業保障體系。
(五)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保障機制
推動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把政府購買法律服務費用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專項預算,及時足額支付法律顧問費用。加強對律師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參與公共法律服務的經費保障,探索形成以案定補、以事定補的經費保障機制,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G. 法律顧問制度是在哪一屆會議提出的
一、重要意義法律顧問制度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優秀律師、法學專家、基層法律工作者擔任部門單位法律顧問,是新時期、新階段各部門各單位提高涉法事務處理能力的有效途徑,是規范政府行為,促進科學、民主、合法決策的重要手段,對推進依法行政、社會矛盾化解、創新社會管理,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以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工作,積極發揮律師、法律專家、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優勢,通過全面實行法律顧問制度,把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和法律宣傳覆蓋到全區各機關單位、鄉鎮(街道)、村(社區),推進「法治鶴城」建設。到2016年9月底前,區機關單位、鄉鎮(街道)、村(社區)全面實行法律顧問制度。三、基本原則(一)合理配置原則。各部門各單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要根據本單位法律服務需求量的大小,合理確定法律顧問服務模式,按照實用、便捷、高效的原則選擇具備相應專長的律師、法學專家、法律工作者擔任法律顧問。(二)優勢互補原則。既要發揮各部門各單位法制股室的職能作用和工作優勢,又要發揮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專業優勢,共同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事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三)誠信盡責原則。法律顧問應當誠信、正直,忠於事實和法律,認真負責,恪盡職守;有履行法律顧問職責的時間和精力,有全面的知識和工作能力,能夠出具合法、准確、客觀、全面的法律意見,維護聘請單位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四、實施范圍和聘任方式(一)法律顧問制度的實施范圍1、各鄉鎮、街道;2、區直機關各單位;3、社區、村。(二)法律顧問的聘任方式1、各部門各單位根據工作需要,聘請一定數量的律師、法學專家、基層法律工作者擔任法律顧問。2.村、社區的法律顧問由本轄區司法所人員或基層法律工作者免費擔任,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五、法律顧問的主要職責和權利義務(一)主要職責1、參與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的法律論證、法律評估;2、參與起草、修改和審查行政規范性文件;3、參與重大經濟項目、重大招商引資活動的談判,以及有關合同(協議)的起草、審查和修訂;4、參與國企改制、國企破產清算等重大經濟事項;5、參與重大行政執法、行政徵收(徵用)等具體行政行為;6、參與重大、疑難信訪案件的接待、處理;7、參與處置重大突發事件;8、解答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參與談判、調解;9、接受委託,代理訴訟、仲裁、調解活動;10、協助進行法治宣傳教育;11、其他法律事務。(二)權利義務。法律顧問在履行職責時,有權獨立發表咨詢意見,不受任何單位或個人的干涉;有權向聘任單位調閱與履行職責相關的資料、文件。法律顧問要保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未經聘請單位許可,不得透露或公布未決定事項、已決定未公開事項和審議過程。法律顧問要在聘請單位、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的指導和監督下開展工作。六、工作要求(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全面實行法律顧問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好落實。要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確保實現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工作目標。(二)完善制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各部門各單位要建立和完善法律顧問工作規則和配套機制,對法律顧問的聘任標准和程序,法律顧問的工作職責、工作方式、權利義務等內容進行規范,積極主動搭建工作平台,重視和支持開展法律顧問工作,為法律顧問發揮職能作用提供便利和創造條件,確保律顧問制度真正發揮作用,克服「聘而不用、顧而不問」和「雖問不聽,我行我素」的現象。(三)統籌協調,同步。各鄉鎮、街道要在自身落實好法律顧問制度的同時,同步所屬村和社區的法律顧問的聘請工作,確保2016年9月底前,全面實現法律顧問制度的目標。(四)強化考評,完善監督管理。各部門各單位法律顧問制度落實和發揮作用情況將納入綜治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考核內容。區委法治要加強對法律顧問工作的監督、指導和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的法律顧問予以表彰和獎勵。
H. 如何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聘請專業律師做為企業法律顧問,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1、准確定位企業法律顧問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1)、法律顧問的性質、任務和工作原則。法律顧問是從事法律事務的專職人員。其應當遵循以下工作原則: A、自覺維護國家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依法維護企業所有者和其他出資人的合法權益;B、依法維護本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本企業服務原則;C、法律顧問是企業領導的法律參謀,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法律咨詢服務;D 、法律顧問是企業的法律專職人員,對企業行為和員工職務行為負有合法性管理的責任。
(2)、法律顧問的職責。A、協助企業領導人正確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對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提出法律風險管理意見。法律顧問應通過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活動,為決策提供可靠的法律分析論證報告,保證企業合法權益最大化,避免企業落入「法律陷阱」。B、參與起草、審核企業重要的規章制度。法律顧問參與起草、審核企業重要的規章制度,有利於企業規章制度的合法性,也有利於國家和有關管理部門賦予企業的權利在得以充分利用。C、管理企業合同,參加重大合同的談判和起草工作。此項職責是法律顧問最主要的職責,日常工作量較大,也最重要。D、參與企業的合並、分立、破產、投資、租賃、資產轉讓、抵押擔保、招投標及進行公司改建等涉及企業權益的重要經濟活動,處理有關法律事務。E、負責辦理企業工商登記以及商標、專利、商業秘密保護等有關法律事務。
(3)、法律顧問的工作方式。 A、參與會議、調研、文件起草,對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提供法律意見;B、參加合同談判、審核、管理等,督促有關方面適時履約,確保企業利益最大化;C、根據工作需要查閱本企業有關文件、資料及財務報表、統計報表等,依法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情況、收集證據、提出意見;D、向企業有關方面和人員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配合企業有關部門對職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2、健全法律糾紛防範和應變制度。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急需完善以下幾種工作制度:
(1)、法律論證制度。重大經營決策出台前應經過法律論證,由法律顧問出據法律意見書。
(2)、合同管理制度。簽訂合同應經過法律顧問的審核,重要合同應有企業法律顧問參與談判和起草;法律顧問應跟蹤掌握合同的履行狀況,督促各方面適當履約,對重要合同的關鍵「履約節點」要有評審程序。
(3)、企業資產權利變更審核制度。企業資產權利變更涉及到很多法律和政策問題,處理不當很容易帶來法律風險。
(4)、企業商標、專利和商業秘密管理制度。企業應積極注冊申報商標、專利,重視對企業無形資產的開發、經營和保護。對於企業商業秘密,目前雖沒有專門適用法律,但還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法律保護,關鍵是取決於企業自身是否採取了適當的保密措施,因此建立商業秘密保護制度,為員工設立嚴格的保密義務,可以有效防止員工出據不利於企業的證詞,泄漏不利於企業的經營和技術信息,從而維護企業經營管理的正常秩序。
3、逐步提高企業決策和管理骨乾的法律經營管理水平。
北京航天銀星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豐台區看丹路四號院甲六號樓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I. 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法律顧問制度」,何謂何為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這是我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建設法治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我國現行的法制結構中,政府機關不僅享有法律的執行權,而且還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權。如果不對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合法性進行實質性審查,那麼,主權在民的原則就很難落到實處。近些年來,一些地方黨政機關頒布實施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要求黨政部門制定地方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過程中,充分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湖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全國率先實施專家評估制度,對各個黨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不僅可以發現黨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中的法律問題,而且可以提高各級黨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效率。事實證明,一些地方政府聘請法律顧問之後,不僅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具有了可操作性,而且在決策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嚴格依法辦事,損害公民基本權利的行政訴訟案件大幅度下降。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為了更好地為公民提供法律服務。法律顧問不是政府官員的私人顧問,也不是政府機關的法律顧問,而是由政府機關聘任的直接為公民服務的專業人員。法律顧問不僅要面向政府,及時解決政府重大決策涉及的法律問題,審查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而且要面向普通公民,及時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法律顧問制度既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標准配置,同時也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必備條件。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有助於化解多元化社會的矛盾和分歧。多元化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價值標准和道德准則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時候,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習慣於從維護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按照自己的價值標准和道德准則分析問題。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之後,可以把不同的價值判斷統一到國家的法律規范中,以國家現行的法律規則解決社會矛盾和分歧。這樣做可以消除干群之間的誤解。
法律顧問是政府與公民之間溝通和理解的橋梁,是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現在一些地方政府熱衷於基礎設施建設,但是,他們對於城市拆遷所引發的社會矛盾視而不見,對於公民正當的利益訴求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結果導致普通的民事糾紛轉化為惡性的群體性事件。法律顧問可以在第一線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可以在充分了解公民訴求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務,引導他們依照法定的程序主張自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推行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一些地方政府聘請法律顧問幫助解決具體問題,但是,從整體來看,由於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游離於國家現行的律師(司法)考試制度之外,企業法律顧問良莠不齊;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隨意性較大,法律顧問制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中共中央決定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實際上就是要在法律的引導下,在全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普遍推行法律顧問制度,讓法律顧問成為公民權利的保護神。
參考:人民論壇-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法律顧問制度」,何謂?何為?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3/1202/191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