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涉僑法律援助范圍

涉僑法律援助范圍

發布時間: 2022-05-12 07:33:13

法律援助對象和范圍有哪些規定

一、法律援助范圍
1、刑事案件的代理和指定辯護;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撫養費的法律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害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4、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7、需要予以公證的與公民個人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
8、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
二、援助條件
(一)一般條件
1、申請人具有茂南區常住戶口、暫住證或者案件發生在茂南區;
2、符合省人民政府及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
3、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二)特殊條件
符合《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八條規定,經人民法院指定可獲得法律援助。
(1)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2)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一審人民法院判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訴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3)公訴案件中,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決定為其提供指定辯護的;
(4)外國籍、無國籍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偵查起訴階段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者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根據人民法院的指定提供法律援助。
(5)民政部門直屬管理的非營利性質的福利組織以及依法成立從事非營利公益事業的慈善機構可申請法律援助。

❷ 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

法律分析:(一)法律援助的對象:(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3)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4)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

(二)法律援助的范圍:

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 第五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自決定再審之日起3日內履行相關告知職責。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情形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如果不委託辯護人,將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❸ 法律援助適用范圍是哪些

法律分析: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情形如下: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等。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二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❹ 法律援助受理范圍有哪些,受理程序有哪些

法律援助的來范圍源包括:

1、刑事案件的代理和指定辯護;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撫養費的法律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害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4、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7、需要予以公證的與公民個人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

8、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
如果你符合上面條件,可到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

❺ 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哪些

法律援助,又稱法律扶助,是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司法援助制度,是對需要專業法律幫助,而又無力承擔訴訟費用以及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公民或法人予以援助,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制度。從這一概念可以看出,法律幫助和法律援助不是一回事。需要法律幫助(例如不懂法),但有能力支付訴訟費用的,不屬於法律援助的范圍;只有那些需要專業法律幫助而無力承擔訴訟費用的,才屬於法律援助的范圍。
我國《律師法》和《刑事訴訟法》都明確規定了法律援助制度。根據這些法律規定,法律援助的對象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和依法取得我國法人資格或在我國境內注冊的法人。這些公民或法人在經濟上貧困、孤立無援,沒有支付能力,若不給予法律援助,確實無法維護其合法權益。一般來說,法律援助主要涉及刑事和民事案件。刑事方面,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民事方面,侵犯財產所有權的民事案件,侵犯公民健康權案件、侵犯公民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案件,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損害的民事案件,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因他人的行為造成損害的民事案件,以及公民在贍養、撫育、婚姻、繼承、工傷事故等方面的賠償案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❻ 求僑法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
(國務院令第410號 2004年6月23日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
第二條 歸僑、僑眷的身份,由其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僑務工作的機構根據本人申請審核認定。�
與華僑、歸僑有長期扶養關系的親屬申請認定僑眷身份的,應當提供由公證機構出具的扶養證明。 �
第三條 華僑、歸僑去世後或者華僑身份改變後,其國內眷屬原依法認定的僑眷身份不變。�
依法與華僑、歸僑及其子女解除婚姻關系,或者與華僑、歸僑解除扶養關系的,其原依法認定的僑眷身份喪失。 �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和加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僑務工作的機構應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工作,並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歸僑、僑眷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保護工作。 �
第五條 華僑要求回國定居的,按照國家有關出入境管理的規定核發回國定居證明。 �
第六條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回國定居的華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安置。 �
第七條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以及地方歸國華僑聯合會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歸僑、僑眷有權依法申請成立其他社會團體,進行適合歸僑、僑眷需要的合法的社會活動。�
歸僑、僑眷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以及按照章程進行的合法活動,受法律保護;其依法擁有的財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損害。 �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核撥給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的專項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給予扶持。 �
第九條 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合法使用的土地、山林、灘塗、水面等資源,企業依法享有使用權,其擁有的生產資料、經營的作物、生產的產品,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損害;國家依法徵收或者徵用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的土地的,依法給予補償。 �
第十條 在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所在的地方設置的學校、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納入地方人民政府的教育、衛生規劃,統一管理。 �
第十一條 國家依法維護歸僑、僑眷的社會保障權益。用人單位和歸僑、僑眷應當依法參加當地的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參加社會保險的歸僑、僑眷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地方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歸僑、僑眷,應當給予救濟,並對其生產、就業給予扶持;依法保障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經濟來源的歸僑、僑眷的基本生活。 �
第十二條 歸僑、僑眷依法投資開發荒山、荒地、灘塗,或者從事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生產,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 �
第十三條 歸僑、僑眷在國內興辦公益事業,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支持,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歸僑、僑眷境外親友捐贈的物資用於國內公益事業的,依法減征或者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歸僑、僑眷及其境外親友在境內投資的企業捐贈的財產用於公益事業的,依法享受所得稅優惠。�
歸僑、僑眷境外親友向境內捐贈財產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僑務工作的機構可以協助辦理有關入境手續,為捐贈人實施捐贈項目提供幫助,並依法對捐贈財產的使用與管理進行監督。 �
第十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歸僑、僑眷在國內私有房屋的所有權。歸僑、僑眷對其私有房屋,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
第十五條 租賃歸僑、僑眷的私有房屋,須由出租人和承租人簽訂租賃合同,並到房屋所在地的房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租賃合同終止時,承租人應當將房屋退還出租人。 �
第十六條 依法拆遷歸僑、僑眷私有房屋的,拆遷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房屋拆遷管理的規定給予貨幣補償或者實行房屋產權調換。按照政府規定的租金標准出租的歸僑、僑眷的私有房屋被拆遷的,補償安置的辦法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
第十七條 華僑子女回國就讀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視同當地居民子女辦理入學手續;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報考國家舉辦的非義務教育的學校,教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給予照顧。 �
第十八條 僑匯是歸僑、僑眷的合法收入,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延遲支付、強行借貸或者非法凍結、沒收。 �
第十九條 歸僑、僑眷需要赴境外處分財產或者接受遺產、遺贈、贈與的,有關部門和我國駐外國的外交(領事)機構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構,可以根據歸僑、僑眷的請求提供必要的協助。 �
第二十條 歸僑、僑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開拆、隱匿、毀棄或者盜竊歸僑、僑眷的郵件。歸僑、僑眷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內件短少的,郵政部門應當依法賠償。 �
第二十一條 歸僑、僑眷申請出境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依法辦理手續。�
歸僑、僑眷因境外直系親屬病危、死亡或者處理境外財產等特殊情況急需出境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申請人提供的有效證明優先辦理。 �
第二十二條 歸僑、僑眷按照國家有關探親規定享受出境探親待遇。 �
第二十三條 按照國家規定退休(離休)的歸僑、僑眷獲准出境定居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的退休(離休)待遇不變。其養老金可以委託他人領取,但需每年向原工作單位或者負責支付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由我國駐其所在國的外交(領事)機構或者所在國公證機構出具的本人生存證明文件。�
歸僑、僑眷退休(離休)後出境定居又回國就醫的,按照當地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醫療待遇。�
不符合國家規定退休條件的歸僑、僑眷職工獲准出境定居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辭職、解聘、終止勞動關系手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一次性離職費及相關待遇,已經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結清應歸屬其本人的費用,並終止其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關系。�
歸僑、僑眷獲准出境定居,出境前依法參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社會保險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
第二十四條 歸僑、僑眷在獲得前往國家(地區)的入境簽證前,所在工作單位或者學校不得因其申請出境而對其免職、辭退、解除勞動關系、停發工資或者責令退學,並且不得收取保證金、抵押金。�
歸僑、僑眷按照國家有關探親規定獲准出境探親的,在批準的假期內,其工作、租住的公房應當保留。 �
第二十五條 歸僑、僑眷出境探親或者定居的,按照規定可以兌換外匯;出境定居的,其領取的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可以按照規定兌換外匯匯出或者攜帶出境。 �
第二十六條 我國駐外國的外交(領事)機構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國際慣例,保護歸僑、僑眷在境外的合法權益。�
歸僑、僑眷在境外有養老金、撫恤金等需要領取的,我國駐外國的外交(領事)機構可以根據其請求提供必要的協助。 �
第二十七條 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有經濟困難的歸僑、僑眷,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歸國華僑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
第二十八條 經辦僑務專項經費的機構、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挪用、截留、私分僑務專項經費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挪用、截留、私分的僑務專項經費,由其主管部門責令追回。 �
第二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致使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1993年7月19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
(1993年7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8號發布 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歸僑、僑眷的身份,由其戶籍所在地的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僑務部門根據其所在工作單位、街道辦事處或者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證明審核認定;必要時可以由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歸國華僑聯合會組織提供協助。
同華僑、歸僑有長期扶養關系的其他親屬,其僑眷身份可以由公證機關出具扶養公證後審核認定。
第三條 華僑要求回國定居的,由本人向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提出申請,也可以由本人或者經由其國內親屬向擬定居地的市、縣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核發回國定居證明。
第四條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回國定居的華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安置。
第五條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及其地方組織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歸僑、僑眷可以依法組織其他社會團體,進行適合歸僑、僑眷需要的合法活動。
歸僑、僑眷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以及按照其章程所進行的合法活動,受法律保護;其依法擁有的財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損害。
第六條 國家對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採取適當措施給予扶持。
國家專項分配給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的資金和物資,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專項安排、專款專用。
第七條 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合法使用的國有土地、山林、灘塗、水面及其他自然資源,企業依法享有使用權,其合法權益及其擁有的生產資料、經營的作物、生產的產品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損害。
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與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之間發生土地或者其他自然資源權屬爭議時,爭議各方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八條 安置歸僑的農場、林場等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學校和醫療保健機構的,地方人民政府在教師、醫務人員的配備、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國家在設備、經費等方面給予扶助。
第九條 歸僑、僑眷可以依法以各種形式投資興辦工商企業,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歸僑、僑眷投資興辦工商企業,投資開發荒山、荒地、灘塗,或者從事農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生產,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
歸僑、僑眷接受境外親友贈與的小型生產工具,直接用於工農業生產、加工、維修的,以及經批准進口的優良種苗、種畜、種禽、種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歸僑、僑眷在國內興辦公益事業,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支持,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歸僑、僑眷接受境外親友贈與的物資,直接用於公益事業的,由舉辦該項公益事業的組織提出申請,經有關主管部門核准,享受減征或者免徵關稅的待遇。
第十一條 國家保護歸僑、僑眷在國內私有房屋的所有權。歸僑、僑眷對其私有房屋,依法享有佔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十二條 租賃歸僑、僑眷的私有房屋,須由出租人和承租人簽訂租賃合同,並到房屋所在地的房產管理機關登記備案。租賃合同終止時,承租人應當將房屋退還出租人。
第十三條 國家建設依法徵用土地,需要拆遷歸僑、僑眷私有房屋的,拆遷單位必須持國家規定的批准文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向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提出拆遷申請,經批准並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拆遷。拆遷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補償和妥善安置。
第十四條 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報考義務教育後的各類學校,地方招生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照顧。
第十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招用職工時,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錄用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
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的,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扶持。
第十六條 歸僑、僑眷可以申請自費出國學習。
歸僑、僑眷具有大學或者大學以上學歷申請自費出國學習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照顧。
第十七條 歸僑、僑眷自費出國學習,本人屬於在職職工的,自獲准離境之日起,可以保留公職1年;屬於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的,其學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歸僑、僑眷自費出國學習學成回國,要求國家安排工作的,可以於距畢業日期半年以前與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聯系,辦理有關登記手續;其工作安排,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或者人事部門按照同類同等學歷的公派出國學習人員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 僑匯是歸僑、僑眷的合法收入,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並依法享受有關免稅的待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剋扣、延遲支付、強行借貸或者非法凍結、沒收。
第十九條 歸僑、僑眷用僑匯購買和建設的住宅,其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歸僑、僑眷使用僑匯建設住宅的,可以在建設用地、建築材料、施工力量等方面給予照顧。
第二十條 國家依法保護歸僑、僑眷與境外親友的聯系和往來,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限制和干涉。
歸僑、僑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開拆、隱匿、毀棄、盜竊歸僑、僑眷的郵件。歸僑、僑眷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內件短少的,郵政部門應當依法賠償或者採取補救措施。
第二十一條 歸僑、僑眷因私事申請出境的,其所在工作單位應當及時提出意見;其戶口所在地的市、縣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出境申請之日起30日內,偏僻、交通不便地區在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申請人在前款規定期間沒有接到審批結果通知的,有權查詢,受理部門應當作出答復;申請人認為不批准其出境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出申訴,受理機關應當作出處理和答復。
歸僑、僑眷因境外直系親屬病危、死亡或者限期處理境外財產等特殊情況急需出境時,公安機關應當根據申請人提供的有效證明優先辦理。
第二十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歸僑、僑眷職工和離休、退休、退職的歸僑、僑眷職工出境探親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其所在工作單位和有關部門不得因其正常出境探親而作出損害其權益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歸僑、僑眷職工申請出境定居的,其所在工作單位應當在該職工取得定居國(地區)入境簽證後,為其辦理離職手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離職金。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離休、退休、退職的歸僑、僑眷職工出境定居後,應當每年向原工作單位提供一份由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出具的或者當地公證機關出具的經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認證的本人生存證明,其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繼續發放。
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所列職工的工作單位和有關部門不得因其正常出境定居而作出損害其權益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集體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的歸僑、僑眷職工和離休、退休、退職的歸僑、僑眷職工的出境探親、定居待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同類人員的待遇,結合本地區情況作出規定。
第二十五條 歸僑、僑眷經批准出境探親或者定居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兌換一定數額的外匯;出境定居的,其離職金、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等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兌換外匯匯出或者攜帶出境。
第二十六條 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國際慣例,保護歸僑、僑眷在境外的正當權益。
歸僑、僑眷需要在境外處分財產或者接受遺產、遺贈、贈與的,有關部門和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應當提供協助,必要時可以接受委託代辦有關事宜。
歸僑、僑眷在國外有養老金、退休金、撫恤金等需要領取的,我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應當協助辦理有關手續,並接受委託代領代轉有關款項。
歸僑、僑眷將其在境外的財產調入國內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其財產轉換成外匯調入國內的,依法享受有關免稅的待遇。
第二十七條 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歸僑、僑眷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八條 國家工作人員損害歸僑、僑眷權益的,由其所在工作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和本辦法以及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實施辦法。
第三十條 本辦法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❼ 法律援助范圍有哪些方面

法律援助條例

法律援助范圍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❽ 法律援助的范圍主要有哪些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凡是符合法律援助受案范圍,具備以下條件的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有事實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住的;

2、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

經濟困難的審查標准參照市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5倍執行。

二、法律援助包括哪些范圍

(一)民事案件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障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追索侵權賠償的;

8、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的受害人,追索醫葯費用、請求賠償的;

9、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的受害者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10、因使用假劣農資而造成的坑農、害農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熱點內容
2019年司法考試報名時間 發布:2024-11-07 10:44:41 瀏覽:955
法律碩士在法院有用嗎 發布:2024-11-07 10:40:53 瀏覽:167
德國法學淵源 發布:2024-11-07 10:18:12 瀏覽:593
催繳物業費律師函 發布:2024-11-07 09:50:31 瀏覽:741
司法所手機定位 發布:2024-11-07 09:48:42 瀏覽:169
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地方 發布:2024-11-07 09:41:29 瀏覽:102
一般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7 09:16:49 瀏覽:284
法官員額制考試試題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493
勞動法里對工齡工資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773
立法強制生育 發布:2024-11-07 08:25:02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