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提高公司員工法律意識的方案

提高公司員工法律意識的方案

發布時間: 2022-05-12 07:55:37

① 如果你是一位IT行業工作者,你如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我覺得一個是版權意識,另一個就是說要尊重企業的這個隱私,因為從業的相關的條約要有契約精神等。

1、 事前預防風險的意識

法律風險千千萬,如果能夠事先預防,則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比事後再找律師要好的多(省錢得多)。所以機智的小夥伴們,包括公司和個人,在處置重大財產權益時,都建議事前咨詢專業律師。

2、 尋求正規法律幫助的意識

如果發生人身或財產損害時,要盡早尋求正規的法律幫助,以降低損失。比如交通事故時很多人怕麻煩或怕增加保費選擇私了,但是你同意私了到哪去拿事故證明,沒有事故證明你憑什麼報自己全責,就算修理廠幫你做單車事故修好了,你以為修理廠只拿私了的那點錢?弄不好你就得倒貼,保費增不增加另說,反正你是妥妥地悲劇了。

3、 隨手保存證據意識

法律說到最後就是證據大戰,既然你們能隨手拍解救單身狗,為什麼不能隨手保存證據呢。你們借錢的時候拜託簽個正規合同吧,再懶也要寫個欠條啊(記!得!寫!身!份!證!號!)也不費什麼事,欠債不還的時候也省的扯皮了。遇到糾紛的時候,麻煩隨手錄個音啊,保留好一切單據小票啊什麼的,沒證據還怎麼撕逼啊。

4、 程序意識

是自己的義務的,你就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一步步來,順(zhong)便(dian)注意對方是否遵守了程序。否則你就會明白,有些人出現在你的生命里,是為了告訴你,你真好騙。

② 請法律顧問做什麼

‍‍

司法律顧問作用是為企業經營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支持,通過法律來推動和促進交易安全,防止和減少發生糾份,在發生糾紛後協助調整和代理訴訟等。其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公司在設立中的法律事務

設立公司要求發起人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組建,不同法律形態所依據的法律是不一樣的,比如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律依據是《公司法》、合夥企業的法律依據是《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依據是《個人獨資企業法》。以上述案件為例:公司設立過程中,除注冊企業需要提交的各種證明性法律文件外,還需要在出資人之間簽訂確定規范將來企業運作的協議、章程等法律文件。這些法律文件較之法律規定更為符合公司需要,更詳細的對各方權利義務做出約定。法律顧問在設立階段,根據設立企業的性質,對涉及的法律文件進行擬定和審查,並代理公司辦理工商、稅務報批手續。

二、公司在日常經營中的法律事務

1、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工作規程、勞動管理制度、內部安全防範機制以及勞動紀律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對公司內部勞動關系狀況進行分析,並提出改善意見;協助人事部門設計、制定、修改企業工資及福利的分配辦法、人事考核的方法、內容及規程;及時做好勞動合同的續訂和解聘的相關法律工作;起草、制定企業與員工的競業禁止協議和商業秘密保護協議;協助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部門做好相關人員的離任審計工作;協調處理各類勞動爭議,代理公司參與各類勞動爭議的和解或調解,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2、接受公司委託,代理顧問單位進行民事、經濟糾紛的調解、和解。公司的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但也得考慮維權支出的成本,並希望通過非訴訟的方式解決出現的糾紛。法律顧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通過專業的法律知識和嫻熟的談判技巧有效解決各類糾紛。

3、為公司進行有關的企業資信調查,並出具調查報告。公司合作夥伴的資信好壞直接關繫到合同是否能夠履行,利益是否能夠順利實現,所以對首次打交道或正在打交道的合作夥伴有必要及時的了解他的資信狀況。

4、代理公司的重大經濟項目談判,並提供法律意見。

5、為公司的股權轉讓、增資減資、合並分立、清算注銷、資產重組等全面提供法律服務

6、代理公司辦理商標、專利的申請、注冊、轉讓及版權登記、備案業務。為公司的商標權、專利權、商業秘密和專有經營權的保護提供法律建議,並協助公司制定保密制度和保密協議。例如:法律顧問可以對以上案件中公司的「吉美」商標辦理注冊登記及後續的商標維護,對發生侵權的行為進行取證等等。

7、代理公司辦理信貸、抵押貸款、商業貸款、融資租賃及其它籌資事宜的法律事務。在上述案件中公司辦理設備抵押貸款,法律顧問可以全程參與,並對相關法律文件進行把關。

8、根據公司提供的財務資料,對公司債權進行分析,對不良資產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案,有效清理公司的債權債務。

9、接受公司的委託,審查公司發布廣告的內容。上述案件中公司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必然要發布廣告。法律顧問則可以對廣告內容進行審查,避免公司侵權行為的發生。

10、辦理公司委託的其他專項非訴訟法律事務。

第三部分訴訟法律事務

代理公司行政、民事、經濟等領域的訴訟或仲裁。

雖然法律顧問的重點在於防範公司經營中的法律風險,但在公司出現法律糾紛時,法律顧問由於對公司的情況比較熟悉,能有針對性的收集對公司有利的證據,從而更好地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

‍‍

③ 企業單位如何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

請專業人士講課,多宣傳法律常識,如果要真正要每個人的法律意識強的話,最好對他們的常識進行考核,且與他們的部分獎金直接掛勾,一定能收到成效。

④ 求:企業員工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識的途徑。

首先,要有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
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良好觀念。
另外,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 、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我們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系的自由觀,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⑤ 員工在法律意識提升下企業如何提升福利

一。薪酬福利制度對strong企業發展的重要用。
與傳統的人事管理理論不同,新型的人力資源理念開把人力看作一種資本和資源,在管理方法上也變人事管制、管理為人力資源經營;同時引進契約自由和等價有償等私法原則,賦予員工就自身權益(主要是勞動報酬和勞動保護)和企業對等談判的權利。在對薪酬福利問題的認識上,不再簡單的把薪酬福利看作勞動用工所應當支付的報酬,更把薪酬福利看作勞動者基於個人自由意志而向企業出售勞力和智力所應當獲取的對價,看作一種吸納人才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主要手段。基於這種認知的變化,薪酬福利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要組成部分,一次擺脫了在企業管理中的從地位,成為任合一個企業必須嚴肅對待的課題。設計科學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予以發展和完善,為企業員工提供對內具有公正性、對外具備競爭力、對員工備激勵性的薪酬福利制度是企業管理層(特別是薪酬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任務。

薪酬福利制度對企業的重要作用可以從個多角度來考查。首先,公平合理的薪酬是企業吸納員工、留住員工、減少勞資糾紛、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實現企業戰略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客觀、公正、合理的向每一個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員工支付報酬,能給員工帶來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和被尊重的喜悅感,增加員工的歸宿感和對公司發展戰略的認同支持。

其次,科學的薪酬制度是企業實施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這里所講的成本控制並非是指靠降低員工薪酬待遇來人為壓低成本,實質意義在於:在支付合理薪酬之後,控制員工(特別是經營管理層)的職消費和控制員工(主要指生產管理和生產操作一線)的人為資源耗費(即人為浪費)就具備了合理性。我們知道,如果企業的薪酬福利水平偏低,員工又看不到在聲譽、職業培訓、職位遷、股票期權等方面到彌補的可能,要麼選擇退出、離開,要麼選擇自我激勵。這種退出和離開,就是員工辭職。自我激勵,對於管理階層,因為負有一定職權,多數表現為侵佔公司利潤、侵吞公司資產、追求過度的職務消費;對於普通員工,多表現為消極怠工、損害設備、浪費原材料等行為。合理的薪酬是抑制這種不良心態和行為、避免無用消耗、實現成本節制的前提。

再次,科學的薪酬制度本身就是企業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環,關繫到企業文化建設和業外部輿論形象。如果企業能為員工提供合理而又有外部競爭力的薪酬,就能增強企業凝聚力,形成人人為公司盡責、人人關心公司命運和前途的良好企業文化氛圍。員工在為公司盡力服務的同時,也會有意或無意識的對外宣傳公司薪酬,對公司樹立正面企業形象,提高知名度,吸納人才和資源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二.薪酬福利制度調整的必要性。

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企業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在於企業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們設計和建立薪酬福利是的依據主要是當時的現實情況,隨著世界的推移,現實情況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為員工素質和能力的提升、社會人力資源供求情況的變化、企業經營理念和戰略目標的調整、社會整體物價和消費水平的變動等。固定成型的薪酬福利制度,在這些變化面前越來越表現出剛性和滯後性,越來越脫離實際。首先是現行薪酬制度已經不能准確而客觀的反映員工工作的質和量,員工對個人所獲薪酬的滿意度降低,以至頻繁離職。其次是公司在產品質量和經營業績方面的波動和下滑。最關鍵的是公司發現自己在經營穩健型、市場競爭力方面逐漸失去優勢。

三.發展和完善薪酬福利制度應要妥善處理的幾個問題。

。在薪酬水平定位上,要把握好一個上限兩個下限。這個「上限」就是企業支付能力。撇開成本控制問題而設計超過企業支付能力極限的「超級薪酬」是和企業的設立目的相違背的,是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嚴重削弱。所謂兩個「下限」,其一是指員工心理承受范圍,即員工可以接受的最低薪資水平。低於這個下限,員工就會選擇從和企業的勞動契約關系中退出,形成企業「工荒」。另外一個「下限」就是企業所在地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確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對這一最低標準的遵從,是法制文明社會和守法經營企業的題中應有之義,事關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作者不再贅述。

。 薪酬制度的變革,要遵循對外具有競爭力原則、對內具有公正性原則、對員工具有激勵性原則;要以總體穩定為前提。上述三項原則是基於薪酬制度的性質、作用和意義而創設的,無論是薪酬福利制度的設立還是發展完善都必須遵守。不遵守這三項原則,薪酬制度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所謂「總體穩定」,是指在現行薪酬福利制度沒有失去現實基礎和尚具備可操作性之前,對其的發展和完善都是局部性的,都因該在變革的同時維持其基本面的穩定,目的是保持薪酬福利制度的可執行性。薪酬福利制度的顛覆式變革,勢必造成一定時間內企業在薪資管理上的無序。此等「休克療法」通常為我們所不取。

3。要注意職級的區分。企業員工,從職級角度可以劃分為普通員工階層和管理階層。在普通員工階層的薪資管理上,要注重其工作的質和量,這是衡量其貢獻決定其薪酬的主要指標。對這一階層,以月薪制為宜。對於管理階層,在考核上除了關注工作的質和量之外,更要考慮到其肩負的職責。越是趨於高層,其職務(職責)工資在其總體薪資中所佔的比重就應改越大。對於管理者階層,可採取月薪制+年獎,也可採取年薪制。其薪資中獎金應占相當比重。也可嘗試對管理者基層實施股票期權激勵,改變其單純的職業地位,賦予其企業所有者身份,使其和企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4。要注重職系的劃分。企業工作崗位可以按工作性質分為生產操作、生產管理、行政後勤管理、技術研發、市場銷售等多個系列。在制度設計上,對生產操作職位的員工,應建立以產量考核為主的薪酬制度,對生產和行政後勤管理等為生產提供管理和服務的職位,要建立以崗位和貢獻為主要指標,同時和產能及公司經營業績掛鉤的薪資福利制度。對技術研發人員,要以技術職稱級別、崗位等確定薪資,實行能力薪酬和相對高薪制。對於從事市場業務的人員,多採用底薪+提成的薪酬制度,突出業績對薪酬水平的決定作用。

5。薪酬福利制度的變革,要充分的體現績效、崗位職責、技術水平、年齡與工齡、學歷職稱等因素的影響,要體現出生活費用和社會物價水平、企業工資支付能力、地區和行業工資水平、人力資源供求等方面的變化。在薪酬設計上,根據付酬因素的對不同崗位的重要程度不同,界定付酬因素,賦予每個要素不同的分值,再將這些分值劃分為不同的等級,而後將每個職位按不同等級匯總計算出該職位的總分數。還要注意參考競爭對手的的薪資水平和薪資制度。

6。薪酬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要以合乎法律為基本前提,要立足於企業、員工和社會三方利益的一致性。在薪酬管理中,企業家要注重自己的社會責任,企業要和當地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保持經常性的交流溝通。在薪酬福利制度的制定、執行、發展和完善中,要多聽取企業員工和企業工會的意見,可以吸收員工代表或工會委派的代表參與。

7。要協調薪酬支付和社會福利、職位晉升、股票期權激勵、在職消費等方面的關系。薪酬福利制度發展和完善中,勢必關涉到薪酬水平的重新定位,這就要考慮到員工是否享受社會保險等福利,是否有職位晉升的空間和可能性,是否能夠獲得股票期權方面的激勵,是否有在職消費的權力等方面。要綜合平衡以上幾個方面,使員工的實際或的的總收入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8。要注意員工薪資差距問題。薪酬福利的發展和完善,其實質是對員工收入的調整。不同崗位的員工之間的薪制差距過大,容易造成低薪員工的不平衡感;差距過小,又起不到很好的激勵作用。薪級設置,是薪酬福利發展和完善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四。企業內部各職能主體在薪酬制度發展和完善中的職責分工。

。毫無疑問,公司的內部規章制度的批准權在總經理。企業薪酬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任何變動,最終結果都要經過總經理辦公會,得到總經理的批准方為有效。

。人力資源部,特別是專職設立的薪酬專員,是薪酬福利制度運行情況監控和薪酬福利制度發展與完善的主要職能部門和責任人。

3。財務部門是負責薪酬福利制度執行,特別是薪酬核算的主要部門,並負有對完善後的薪酬福利制度進行財力可行性分析的責任。

4。法律顧問(或法務專員)負責完善後的薪酬福利制度的合法性審查。其有權參與到薪酬福利制度的調整過程中來。

5。各個部門、各員工都有責任向公司反饋薪酬福利制度執行情況和員工意見的義務,都有向公司提出發展和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的建議的權力。企業工會組織應該發揮其獨有的溝通勞資雙方的作用。

五。企業薪酬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流程。

小規模企業內部機構設置簡單,薪酬福利制度設置靈活,變動迅捷方便。中大型企業因內控機制完備,其薪酬福利制度的變革需要遵循事先設定的程序。現以中大型企業為例,簡要介紹薪酬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流程。

薪酬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以現行的薪酬福利制度的滯後性為邏輯前提的。所以,由人力資源部門(特別是薪酬專員)對薪酬福利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收集相關個方面的反饋情況,對所掌握的資料進行分析是一步。這種監控考察,會得出兩種結論:一是現行薪酬福利制度基本可行,能過發揮其應有的評價和激勵作用,二是現行福利制度問題較多,實施效果不好,各方面意見強烈,急需變革和完善。這時,就要啟動薪酬福利制度的調整程序。

二步,在確認變革的必要性後,由薪酬管理人員以人力資源部門的名義向高層反映情況。這個情況反映多是以書面方式作出的,其目的是取得高層對情況的認同和獲得總經理辦公會對變革的授權。

三階段,實施調查,分析情況,擬定發展和完善方案。薪酬專員要發揮協調作用,採取電話調查、問卷調查、面訪員工等方式,了解已有薪酬制度的問題所在。要突破企業的范圍,設法了解行業薪酬狀況和地區薪酬狀況,特別是競爭對手的薪酬狀況,了解社會生活費用和社會物價水平。結合內外情況,在現行制度的基礎之上,擬定新的薪酬福利制度草案,提交總經理辦公會。

四階段,總經理辦公會會視情況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步驟。一般是在其認為合適的范圍能徵求意見,尋求各方面的反映;要求財務部門進行財務支付上的可行性分析,要求法律顧問(或法務專員)對草案從法律角度進行分析。

五階段,總經理辦公會責成人力資源部門結合員工(工會)、財務、法務等各部門的意見對草案作補充修改,形成新的草案。

六階段,總經理辦公會討論通過,總經理批准新草案。草案獲得效力,取代舊的制度,作為公司制度的一部分得到執行。

六。薪酬制度發展和完善中要避免的幾個問題。

。勞動僱傭關系是基於勞資雙方各自的意思自治而形成的契約行為,薪酬是企業使用人力資源所支付的報酬。所以,薪酬制度建立、發展和完善不能拋棄員工而由企業自為。之所以要著重指出這一點,是因為人口眾多是我們的基本國情,當前人力資源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國民整體特別是勞工階層的整體素質較低,法律意識和權利維護意識較弱,權力受侵害的事情屢屢發生。

。要注意杜絕企業管理者借薪酬制度改革之名而為的自定薪酬行為。郎咸平教授曾經指出,中國是個缺乏信託責任的國家,「保姆」侵佔「主人」財產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企業管理者,自己為自己制定高額薪酬,或大肆職務消費,嚴重損害了企業產權所有者的權益。

3。要注意避免企業薪酬福利制度過度頻繁的變動。頻繁而劇烈的改變薪酬福利制度,就會失去其穩定性,企業在薪資核算和薪酬管理上會陷入無據可依的局面,薪酬管理行為不能准確的評價員工業績;員工也不能對個人的收入作合理的預期。

最後要說明的是,企業薪酬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不是一勞永逸的。形勢在變化,要不斷的進行制度創新。薪酬福利制度的變革,要體現企業、員工和社會三方利益。薪酬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要採取專業方法和科學態度。聘任專業機構對企業薪酬制度進行診治和聘請專業人員負責企業薪酬福利管理與薪酬福利制度建設,是薪酬福利管理的新方向,也是唯一正確的方向。

本文寫作過程中,參閱了以下文章資料,在此向作者致謝。

。陳亮 《虛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柯瓊 周仁俊 《力資本、股票期權與企業剩餘索取權探析》。
3。陳麗君 薪酬福利制度〉〉。
4。《薪酬制度:標准普爾大型企業的實踐及啟示》。

⑥ 如何在工作中提高企業法律意識以及防範法律風險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識、切斷法律風險發生根源。 所謂企業法律風險,就是指企業經營中不懂法律規則、疏於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所造成的經濟糾紛和涉訴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已發生的重大經濟損失。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就像市場機遇無處不在一樣。「改制、並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產銷行為……」,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也日趨復雜多變,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如果還只是停留在這種事後救火的法律救濟方式上來維護合法權益,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企業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識,但不可以沒有法律意識。筆者認為,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完全是可以事前預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故」還是頻繁發生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不夠強,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還不夠深,在法律風險防範上的投入還不夠多(包括精力和金錢的投入)。據統計,美國企業平均支出的防範法律風險的費用占企業收入的1%,但是中國呢?大多數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法律風險防禦能力很弱,因法律風險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就更高。
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經營存在法律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注意它,防範它,任其發展。因此,注重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進一步熟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法律知識並對企業進行法律風險的安全檢查,把隱藏在企業內部的法律風險及時發掘出來,事先採取防範或預防機制規避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切斷法律風險發生的根源。
二、防患於未然,定期進行法律風險評估。
企業要「長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和風險防範規避機制,預先知道風險的所在並進而設法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隨著我國法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律的不斷完善,
我們的企業管理者也應進一步轉變觀念,法律意識要有一個大的提升,即從「救火」意識到「防火」意識;從法律救濟意識到法律防範意識;從依法維權意識到依法治企意識。總之,要使我們的法律意識完成一個從被動意識到主動意識的提升。
企業應當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在內部確定一個運轉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財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牆」,將企業經營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資格風險、財務隱蔽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產權結構構成風險、訴訟仲裁風險、產權交易及投資風險、法律法規的動態風險、匯率變動風險、合同管理風險、商業信譽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地域及客戶關系風險等法律風險擋在企業發展之外,從依法治企上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警、防範規避機制,切實提升法律風險防禦能力。
企業「走出去」,法律須先行。「駕駛技術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 再大再強的企業也要防範法律風險。企業的各種行為都會存在法律風險,任何類型的法律風險都會造成商機的喪失;被廣泛宣傳的法律風險事項會對企業的商譽帶來極大的損害。當這種損害發生時,會存在另一種風險,公司業務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商譽的損害會使商業夥伴喪失信心,繼而引起收入下降,投資者喪失信心,最後導致股票價值下跌。
四、准確把握風險源,最大限度規避法律風險。 調查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都普遍積極地採取規范的法律風險防範措施,其中准確把握風險源不失為一個亮點。對於我們運輸企業而言,企業存在一天,風險就伴隨一天。

⑦ 十八屆三中全會員工應怎樣提高法治思想和依法辦事能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這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體工程。

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依據

上世紀50年代,適應計劃經濟體制運行的需要,我們按照全能政府的理念設定政府職能並構建政府體系。這個時期的政府負責對全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進行全面的計劃安排、監督實施,對全社會的物資交換與流通進行嚴格的價格管控和行政管控,對計劃體制內所有成員的薪金、收入作嚴格的制度性安排,對全社會所需要的安保、教育、醫療、勞保等公共性服務進行統一的計劃配置等等。這是主要依靠行政方式進行社會管理的政府。改革開放過程中,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伴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伴隨我國法治化進程,政府職能發生了很大改變,主要表現為政府行政管控的領域、空間被壓縮,政府職權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法規約束。但是,傳統的全能政府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支配著政府管理理念,使得政府管理行為在許多方面與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要求相沖突。這種情況既影響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公正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市場經濟體制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從市場與政府關系的角度,對政府職能的全新定位。要搞好市場經濟,就要正確界定政府職能,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承認、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那麼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就應當是輔助性的。相對於市場而言,政府在人們的經濟活動與交往中的職能應當是服務性的。這應當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根據。

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涵

第一,服務型政府不是不管事、不作為政府,而是要給市場經濟體制良好運行提供積極的服務和保障。市場不是萬能的,也有配置資源失靈的風險,所以政府有為市場提供宏觀調控服務的職能。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施宏觀調控需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其中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配合以產業政策、價格政策的適當運用,並力求在運用這些調控手段時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同時,政府應積極促成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的形成,努力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為國內經濟運行提供良好外部環境條件。

服務型政府要給市場經濟運行提供監管服務。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准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對占據市場份額過大的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破壞環境行為等嚴格依法查禁和懲處。

服務型政府要給市場活動主體提供各種公共性服務。在中央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職能的同時,地方政府要加強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政府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包括安保、教育、衛生、文化、社保等事項。政府有義務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公共服務包括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廣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的方式向社會購買。

第二,服務型政府不是總攬一切的全能政府,而是要以簡政放權為原則,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服務型政府要全面正確地履行職能,就要尊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淡化自身傳統上的投資主體角色,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政府可以通過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准入標准,建立健全防範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一般的投資項目決策,應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定。政府需要行使審批職權的是那些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投資項目。現實中仍然存在行政審批事項過多、政府行政審批權過大的弊端,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凡屬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政府審批。凡屬必須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以提高審批效率為著力點,規范審批活動。

服務型政府要全面正確地履行職能,就要遏制泛行政化趨勢,使政府的事務歸政府,社會的事務歸社會。事業單位與政府職能部門身份混淆不清,是影響政府正確履職、提供良好社會服務的重要原因。需要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

第三,服務型政府不是組織雜亂、力量軟散政府,而是要優化自身組織結構,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政府要給市場和社會提供有效、讓服務主體滿意的服務,就要大力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是這種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按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監督的原則,完善行政運行機制。政府各個部門要明確職責、理順關系,同時要統籌理順政府部門與黨群機構的關系。根據精簡機構、提高效率的原則,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政府機構改革還包括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對行政區劃設置做科學研究、充分論證,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嚴格按規定職數配備領導幹部,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總量。

服務型政府是依法為市場為社會服務的法治政府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務職能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樹立依法辦事意識。執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員的首要職責。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識的主要渠道是學法。要完善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任職晉升人員法律知識考試和考核制度等,促進法律知識學習,強化法律意識培育。

第二,要加強制度建設。要重點加強有關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強法規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確保法規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謹防單方面體現部門意志,謹防小范圍體現專家意見;還要健全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強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

第三,要堅持科學決策。各級政府及其行政部門要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還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

第四,要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危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違法案件,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地方各級政府要排除地方保護主義,杜絕選擇性執法;排除人情干擾,杜絕不公正執法;排除權力意識,杜絕粗暴執法。各級政府要著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第五,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政務公開首先是信息公開。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包括辦事公開。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確保政府提供的服務公正。

第六,要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審計部門、監察部門要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加強財政、預算、投資審計和各種專項審計,加強對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的監察和問責,嚴肅追究違法違紀人員的責任,促進行政機關廉政勤政建設。

⑧ 作為IT員工,如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如樓上說的,同時多看看新《勞動合同法》,沒事的時候再關注下各類法制節目,了解什麼樣的事涉及法律問題。

⑨ 怎樣撰寫培養和提升員工的法律意識

首先要依辦事思想觀念僅要遵紀守且要監督社主義律遵守執行 堅決同切違犯罪行作斗爭使社主義制真實現 其培養憲律具高權威觀念樹立律權威即尊重憲律權威任何機關、組織都具超越干律權力都必須依辦事堅決反權干情干律虛主義觀念認識自家所處位條件服遵守家憲律 再即重要點即培養權利義務相致觀念律主要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統性公民要確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行使律賦予公民權利要履行律賦予公民義務形確公民意識社主義律武器捍衛自權利享所擁權利忘記尊重承認合權益忘履行家社義務 同應杜絕切勞獲錯誤思想培養付才收獲良觀念 另外應培養律與自由相統觀念我憲律各面規定公民權利義務律規定范圍內著極廣闊自由公民行使自權利要慎重考慮自言論 、行社效損害家、集體利益其全民合權益我應樹立與社主義民主與制密切聯系自由觀珍惜維護安定團結局面 應培養公民律面前平等觀念公民律面前平等主要指公民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律平等享律規定權等承擔律規定義務管要犯都要依受追究公民運用律律平等允許任何享特權

熱點內容
有關傳銷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9 01:14:05 瀏覽:738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發布:2024-12-29 00:26:44 瀏覽:613
資源環境法規總結 發布:2024-12-29 00:21:52 瀏覽:58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微博 發布:2024-12-29 00:02:17 瀏覽:239
合同法的法律意義 發布:2024-12-28 23:57:53 瀏覽:154
基金法規庫 發布:2024-12-28 23:57:41 瀏覽:628
三月一號法規 發布:2024-12-28 23:50:58 瀏覽:420
人民防空法律法規試卷 發布:2024-12-28 23:50:06 瀏覽:247
關於孕婦夜班的勞動法 發布:2024-12-28 23:15:34 瀏覽:795
司法考試各科老師 發布:2024-12-28 23:00:30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