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籌建法律服務內容
1. 與醫院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多少
1、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2、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3、醫療事故處理辦法
4、醫院感版染管理規范(試行)權
5、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8、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
9、城鎮職工基本醫療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1、中醫機構儀器設備管理暫行辦法
(1)醫院籌建法律服務內容擴展閱讀:
醫療管理損害責任(可被雇傭人致人損害賠償責任代替)
①違反安全保障義務;
②違反緊急救治義務;
③醫務人員擅離職守的致害責任;
在醫政管理活動中,醫務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擅離職守,其後果可能也很嚴重。例如不堅守崗位,工作時間睡覺、看書、請客吃飯,以及後勤水電鍋爐等維修部門工作人員失職,導致供水供電中斷、儀器故障等,造成患者損害。
某醫院正在進行手術,因突然停電,手術被迫中斷,欲接通備用電源繼續手術,但值班電工擅離職守不知去向,致使手術耽擱,以致患者因衰竭而死亡。
該患者死亡,既非醫生的誤診,亦非醫生不負責任,而是電工玩忽職守,作為後勤人員的電工因其行為直接導致了病人死亡的後果。
參考資料:網路——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 法律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事務主要為公檢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街道社區、律師事務所、企事業版單位、社會團權體、政府機關等部門的一線工作崗位,培養能從事法律服務、司法文秘以及司法行政輔助管理等實際工作,具有「愛眾親仁」道德精神和「博學篤行」專業品質的高素質技能型法律服務專門人才。
3. 我國法律對醫療機構的管理有哪些主要內容
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
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床位在一百張以上的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以及專科醫院、療養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臨床檢驗中心和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的設置審批許可權的劃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
其他醫療機構的設置,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審批。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的設置審批許可權另行規定。
(3)醫院籌建法律服務內容擴展閱讀:
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包括以下幾個層次:
1、醫療衛生法律。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法律文件。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等。
2、行政法規。指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有的以國務院名義直接發布,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血液製品管理條例》等。
3、部門規章。指由衛生部制定頒布或衛生部與有關部、委、辦、局聯合制定發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這些文件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效力低於法律、法規,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全國醫院工作條例》等。
4. 醫院聘請法律顧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情況不明不好回答你的問題,從司法實踐來講,重點是考慮法律顧問對醫療相關法律知識,特別是醫療糾紛方面的處理有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了,具體還有工作時間、內容以及薪資待遇等等。
5. 醫學法律具體做哪些工作
為了處來理醫療糾紛,很多醫院都從源外面聘請了律師作為醫院的常年法律顧問。但也有個別醫院不從外面請,而是讓醫院內部的獲得律師資格證的工作人員兼任醫院的法律顧問,如某醫院的醫務科科長,在學習法律多年通過統一司法考試後,同時兼任了醫院法律顧問一職,負責醫療質量、醫療糾紛的處理,有糾紛案件時他就可以代理醫院與患方打官司。
6. 中醫醫院標准化建設要求是什麼
中醫醫院建設標准
2008-12-15 10:03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適應中醫葯事業發展和保持發揮中醫葯特色優勢的需要,加強和規范中醫醫院的建設,提高工程項目決策與建設的科學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投資效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特製定本建設標准。
第二條 本建設標準是為中醫醫院建設項目科學決策和合理確定項目建設水平所提供的全國統一標准;是審批、核准中醫醫院建設項目的依據;也是有關方面編制、審查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監督檢查整個建設過程的重要依據。
第三條 本建設標准適用於建設規模在60~500張病床的綜合性中醫醫院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中醫專科醫院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可按其建設規模大小參照執行。
第四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必須遵循國家經濟建設的有關法律、法規,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達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區明確,為患者營造安全、便捷、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
第五條 中醫醫院的改建、擴建應充分利用原有基礎設施,認真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兼顧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突出中醫葯特色,弘揚中醫葯文化。
第六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應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的規定,堅持中西醫並重的衛生工作方針,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區域衛生規劃和中醫葯事業發展規劃。
第七條 中醫醫院建設應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工程投資應統籌安排,中醫醫院建設用地應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規劃。
第八條 中醫醫院建設項目應統一規劃一次建成,並留有改造和發展餘地。投資確有困難的可統一規劃、分期實施。建設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不得隨意改動。
第九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除執行本建設標准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准、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 建設規模與項目構成
第十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規模,應結合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衛生資源、中醫醫療服務需求等因素,以擬建中醫醫院所在地區的區域人口數確定。每千人口中醫床位數宜按0.22~0.27張床測算。
中醫醫院建設應立足於改擴建為主,在現有床位能滿足正常業務需要的情況下,原則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規模,按病床數量,分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種。
第十二條 中醫醫院的日門(急)診量宜與所設病床數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醫專科特色的中醫醫院日門(急)診量可按專科實際日門(急)診量做相應調整。
第十三條 中醫醫院的用房由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和葯劑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服務等輔助用房組成(見附錄一)。
第十四條 中醫醫院中葯制劑室、中醫傳統療法中心、大型醫療設備等項目的用房應根據需要合理設置,建築面積單列。
承擔科研、教學和實習任務的中醫醫院,根據其承擔的任務量,增加相應的科研和教學等設施用房的建築面積。
第十五條 中醫醫院配套設施的建設,應堅持社會化服務的原則,盡量利用社會協作條件統籌解決。
第十六條 中醫醫院業務科室設置及病床分配比例,應按照醫院規模、工作量和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應突出中醫重點科室。
第三章 建築面積指標與建築標准
第十七條 中醫醫院的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和葯劑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服務等輔助用房的床均建築面積應符合表一的指標。
表一 中醫醫院建築面積指標(m2/床)
建設規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日門(急)診 人次 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
建築面積 69~72 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註:1.根據中醫醫院建設規模、所在地區、結構類型、設計要求等情況選擇上限或下限。
2.大於500床的中醫醫院建設,參照 500 床建設標准執行(下同)。
第十八條 中醫醫院基本用房及輔助用房在總建築面積中的比例關系,見表二。
表二 中醫醫院各種功能用房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診部 3.1 3.2 3.2 3.2 3.2 3.3
門診部 16.7 17.5 18.2 18.5 18.5 19.0
住院部 29.2 30.5 33.0 34.5 35.5 35.7
醫技科室 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葯劑科室 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統 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 3.7 3.8 3.8 3.7 3.7 3.8
院內生活服務 3.7 5.0 5.0 5.0 5.0 5.2
註:1.使用中,各種功能用房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可根據不同地區和中醫醫院的實際需要做適當調整。
2.葯劑科室未含中葯制劑室。
第十九條 當日門(急)診人次與病床數之比值與本建設標准取用值相差較大時,可按每一日門(急)診人次平均2m2,調整日門(急)診部與其他功能用房建築面積的比例關系。
第二十條 中葯制劑室、中醫傳統療法中心單列項目用房建築面積指標可參照表三。
表三 中醫醫院單列項目用房建築面積指標(m2)
建設規模
項目名稱 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葯制劑室 小型500~600 中型800~1200 大型2000~2500
中醫傳統療法中心(針灸治療室、熏蒸治療室、灸療法室、足療區、按摩室、候診室、醫護辦公室等中醫傳統治療室及其他輔助用房) 350 500 650
第二十一條 承擔科研、教學和實習任務的中醫醫院,應以具有高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為基數,按每人30m2 的標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築面積。
中醫葯院校的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的教學用房配置,應符合表四的規定。
表四 中醫醫院教學用房建築面積指標(m2/學生)
醫院分類 附屬醫院 教學醫院 實習醫院
面積指標 8~10 4 2.5
註:學生的數量按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臨床教學班或實習的人數確定。
第二十二條 中醫醫院大型醫療設備單列項目用房建築面積參照《綜合醫院建設標准》執行。
第二十三條 門診樓、病房樓、醫技樓等主要建築,宜採用框架結構。中醫醫院建築宜以多層為主,醫院改建、擴建用地特別緊張時,可採用高層建築。
中醫醫院建築中的水平或垂直交通宜便捷、順暢。
第二十四條 當中醫醫院作為抗震防災的醫院時,主要建築物的抗震要求應按乙類建築設防。
第二十五條 中醫醫院的建築節能設計必須嚴格執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准》和有關的建築節能強制性標准,達到節能、節水、節材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 中醫醫院50%以上的病房,應有良好的日照。門診部、急診部和病房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採光。
第二十七條 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葯劑科室和實驗室等醫療業務用房的室內裝修應選用安全、衛生、耐用的材料,並符合下列規定:
一、頂棚應便於清掃、防積塵;照明宜採用吸頂燈具;
二、內牆牆體不應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濕、易腐蝕、不耐碰撞、不易吊掛的材料;有推床(車)通過的門和牆面,應採取防碰撞措施;
三、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樓地面應採用防滑材料鋪裝;
四、所有衛生潔具、洗滌池,應採用耐腐蝕、難沾污、易清潔的建築配件;
五、不應使用易產生粉塵、微粒、纖維性物質的材料。
第二十八條 中葯飲片貯存及質量檢測用房和設施,中成葯、輔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有相應的儲存區。以上用房應有防塵、防蚊、防蠅、防蟲、防鼠等措施。中葯制劑用房應設必要的通風、空調、除濕等設施。有條件的應設空氣凈化設施。室外下水道必須暢通良好,室內下水道應有可靠的液封裝置。
第二十九條 針灸科、推拿科等科室的中醫治療室,宜配置保持室內溫度的設施,並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第三十條 中醫醫院的診療用房和病房,宜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和濕度。不同氣候區的中醫醫院應根據以上原則設置相應的採暖和空調設施。
對空氣潔凈度有特殊要求的醫療用房,應設空氣凈化裝置。
第三十一條 二層及二層以上的醫療用房宜設電梯,三層及三層以上的醫療用房應設電梯,且不應少於二台,其中一台為無障礙電梯。病房樓應單設污物梯。
第三十二條 中醫醫院的蒸汽、冷熱水和冬季採暖均宜採用分區專線供應。院內的管道應採取利於保養、維修和改造的措施。患者使用的衛生間下水管道口徑應按一般設計規范計算結果加大一級,並應採取防堵、防滲漏、防腐蝕措施。
第三十三條 中醫醫院必須具備不間斷供電條件,採用雙迴路電源供電,當雙迴路電源不能保證時應設自備電源。院區內應採用分迴路供電方式。
第三十四條 中醫醫院鍋爐設施應按蒸汽和採暖設備總容量乘以高峰同時利用系數設置,且不宜少於二台。
第三十五條 中醫醫院的建築設計應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滿足不同患者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
第三十六條 中醫醫院的醫療廢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歸集、存放及處置,應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
第四章 選址、用地與總平面布置
第三十七條 中醫醫院選址應在地質條件、水文條件較好的地方;應選擇在患者就醫方便、衛生環境好、噪音較小、水電源充足的地方;並應遠離托兒所、幼兒園及中小學等。同時應考慮中醫醫院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第三十八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用地應包括:建築用地;道路、廣場、停車用地;綠化用地及發展用地。
第三十九條 中醫醫院總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區明確,滿足醫療、衛生、防火、防災、隔離等要求。至少應有二個出入口,以滿足安全疏散和潔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應設獨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內交通通道設置合理,標識清晰,科學地組織人流和物流。室內採光、色彩設計應符合醫療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
第四十條 建築物布置應盡量使診室、病房等主要醫療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風,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環境。
第四十一條 中葯飲片、中成葯及滅菌制劑等用房的周圍環境應整潔、無污染。人流、物流、車流及醫療垃圾通道宜分開布置。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的設施應分開設置,並應遠離診療區域。
第四十二條 住院、手術、功能檢查等用房應有較安靜的環境,避免環境雜訊的干擾,特別是避免交通雜訊的干擾。
第四十三條 太平間應設於隱蔽處,與其他功能區域相隔離。太平間宜單獨設通向院外的通道,避免與主要人流出入院路線交叉。
第四十四條 營養食堂、鍋爐房、廚房、煎葯室、動物飼養房、發電機房、冷凍機房等與主要醫療用房、周圍院外房屋之間應處理好噪音、氣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第四十五條 新建中醫醫院要充分考慮醫院用車特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的用地面積、停車的數量,可按當地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 新建中醫醫院的綠地率宜為30%~35%,改建、擴建中醫醫院的綠地率宜為25%~30%。建築密度宜為25%~30%,新建建築容積率宜控制在0.6~1.5之間,當改建、擴建用地緊張時,其建築容積率可適當提高,但不宜超過2.5。具體指標應以當地規劃部門所規定的指標為准。
第五章 設 備 配 置
第四十七條 中醫醫院的設備配置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一般醫療設備的配置,應按綜合醫院醫療器械裝備標准和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的規定執行。
二、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應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的可能並按《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三、中醫葯專用設備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
四、中醫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診療設備,應保證專科專病的需要。
第四十八條 中葯飲片炮製加工、制劑設備及質量檢驗設備應符合國家葯監部門的有 關規定。
第四十九條 中醫醫院應根據需要配置計算機網路及通訊設備等信息系統,合理布點 並預留發展餘地。
承擔教學任務的中醫醫院應有一個手術室設閉路示教系統。
第五十條 中醫醫院的裝備標准,應以實用、耐用為原則,滿足功能要求。
第六章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五十一條 新建中醫醫院的投資估算,應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進行編制。投資估算中建築安裝工程費參照工程所在地辦公樓的1.1~1.3倍估算,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按工程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第五十二條 中醫醫院工程建設工期定額可參照表五。
表五 中醫醫院工程建設工期定額(月)
建設 規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建築面積
(m2) 4140~4320 7200~7500 15000~15600 23400~24000 32000~33600 42000~43500
建設工期 8~12 16~24 22~28
註:1.建設工期指從基礎工程破土開工起至全部工程結束並達到國家驗收標准止的時間。
2.嚴寒地區可適當延長工期,但最多不超過規定工期的 20%。
3.本建設工期為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值。由於各地施工條件不同,允許各地在15%幅度內調整。當有一層地下室時工期增加1~2個月。
第五十三條 中醫醫院工作人員的編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中醫醫院的特點,床位數與人員編制的比值,一般應控制在1:1.3~1.7,承擔科研、教學和實習任務的中 醫醫院,以臨床編制人員數量為基數,可按適當的比例另外增加編制。
各中醫醫院可根據自己的醫療特點,適當增加或減少各類工作人員的比例,以適應中葯調劑、專科建設、醫院發展等需要。
附錄
中醫醫院基本用房及輔助用房組成內容
1.急診部:內科診室、外科診室、婦(產)科診室、兒科診室、骨科診室、中醫治療室、留觀室、搶救室、輸液室、治療室、醫護休息室、辦公室、護士站、收費室、掛號室、葯房、化驗室、放射室等。
2.門診部:⑴內科診室、外科診室、婦(產)科診室、兒科診室、皮膚診室、眼科診室、耳鼻咽喉診室、口腔診室、腫瘤診室、骨傷科診室、肛腸診室、老年病診室、針灸診療室、推拿診療室、康復診室、門診治療室、中心輸液室、中醫換葯室、體檢中心。⑵感染性疾病科(診室、掛號、收費、化驗、放射、葯房)。
3.住院部:住院病房、產房等。
4.醫技科室:檢驗科、血庫、放射科、功能檢查室、內窺鏡室、手術室、病理科、供應室、營養部(含營養食堂)、醫療設備科、中心供氧站、核醫學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辦公室、休息室等。
5.葯劑科室:中葯飲片庫房、西葯庫房、中葯調劑室、西葯調劑室、臨方炮製室、中成葯庫房、中成葯調劑室、周轉庫、門診葯房、住院葯房、中葯煎葯室、辦公室、休息室等。
6.保障系統:鍋爐房、配電室、太平間、洗衣房、總務庫房、通訊機房、設備機房、傳達室、室外廁所、總務修理、污水處理房、垃圾處置房、汽車庫、自行車庫等。
7.行政管理:辦公室、計算機房、中醫示範教學培訓室、圖書室、檔案室等。
8.院內生活服務:職工食堂、浴室、單身宿舍、小賣部等。
7. 醫院籌建如何進行
醫院是一個高技術、高知識含量的產業,醫院籌建涉及面廣,需要注意的事項比較多,風險性也較高,所以應該有專業的市場調研、選址建議與論證、可行性分析、戰略規劃、市場營銷戰略、服務策略、人力資源戰略、品牌戰略、規劃設計等等方面。
8. 怎樣從法律的角度來談醫院
法律角度怎麼看待醫院:
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舉證責任倒置」、「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實施,醫院面臨醫療糾紛的壓力加大,賠償數額增大,作為社會矛盾終端的醫院,如何建立一套運作良好的醫療糾紛防範與處理機制,能使醫院及其醫務人員從紛繁復雜的醫療糾紛中解脫出來,安心從事醫療活動;如何有效地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幾年來一直是醫院管理工作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和亟待解決的難題。課題組成員通過對適用醫療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總結分析,歸納出醫療實踐中容易觸犯的法律法規;通過對廣東省各部屬醫院、省直醫院近3年來發生的醫療糾紛案例進行總結分析,歸納出引發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找出醫療活動中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薄弱環節,從法律角度提出醫療糾紛的防範與處理措施。
1 醫療糾紛現狀、原因及其法律特徵
1.1 醫療糾紛的現狀 目前國內醫療糾紛出現糾紛數量增多、賠償額上漲、性質惡化的情況,呈現發生糾紛醫療機構級別高、司法介入多、患方提起多的特點。中國醫師協會2006年調查了114家醫院,發現醫療糾紛數量以倍速級增長,2005年平均每家醫院發生醫療糾紛30起,2006年增加到66起;賠付金額上漲,單起醫療糾紛最高賠付額為92萬元,平均每起醫療糾紛賠付額為10.81萬元,三甲醫院醫療糾紛賠償費平均達到100多萬元。2001年北京醫師協會對71家二級以上大中型醫院調查結果表明:3年來共發生毆打醫務人員事件502起,其中致傷致殘者90人,影響醫院正常診療秩序的事件1567起,病人欠費達1.5億元。廣東省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顯示:2005年全省共發生醫療糾紛1709起,2004年1370起,2003年1102起。
1.2 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1] 分析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以減少和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對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1.2.1 醫療體制問題 與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相比,社會發展和社會保障發展相對滯後,政府投入不足,再加上新葯品、新醫療技術和新設備的引進使得醫療費用大幅度上漲。雖然衛生主管部門已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但由於衛生體制處於轉軌過程,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仍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矛盾直接轉換為醫患沖突,醫院成為沖突的發生點。
1.2.2 媒體因素 由於公眾對醫學的相對不了解,對醫療工作高風險和局限性的不了解,加上部分媒體片面的把醫患關系矛盾理解為商業流通中的消費行為關系,強調患者的弱勢群體地位,放大部分醫生的收紅包、拿回扣現象,對醫患糾紛直接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1.2.3 患方原因 主要表現在患方對醫療技術期望值過高,當醫療效果不理想時,患方往往認為是醫療機構造成的,往往會加劇醫患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醫患糾紛的發生。另外,患方不積極配合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在醫療活動中,有些患者不如實講述病史、不履行醫囑、私自服葯或加減劑量、私自外出延誤治療等,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有些患者及家屬認為是醫務人員所致,從而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1.2.4 醫方因素 主要表現在有些醫療機構沒有建立相關制度或管理鬆懈,醫務人員違反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致使醫療活動中出現診療、護理過失,造成差錯;病案書寫不規范、保管不利,病歷記錄不詳;醫務人員自身技術水平低,醫療質量不高、責任心不強,對醫療安全缺乏足夠的認識,醫患溝通不當等而引發醫療糾紛。
1.3 法律特徵 (1)醫療糾紛的主體[2]限於醫患雙方。醫方,包括所有合法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同時,只有經審核批準的醫療機構和取得相應資質證書的醫務人員才能合法行醫,亦才能成為醫患關系中的一方主體。患方,不僅指患者,而且也指所有接受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診療護理服務的人員,實際上也包括患者的家屬及其他關系人,如患者的其他監護人、患者所在工作單位、患者所投保的人壽保險公司等。(2)醫療糾紛的客體為人身權和財產權。醫療糾紛的客體是指醫患關系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作為醫療糾紛的主體,其對客體的企盼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通過醫療活動來預防、治療患者疾病,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並使財產權益發揮最大的效用,但這一初衷往往會由於醫學的特殊性和醫療行為的高風險性等因素而打折扣。(3)醫患糾紛的內容是醫患雙方基於圍繞醫療活動中所享有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而產生的糾紛。從內容上判斷是否屬於醫患糾紛,關鍵在於雙方爭議的事項是否是由於在醫療活動中雙方履行義務、行使權利過程中發生爭議而引起的。
2 醫療糾紛的法律防範與處理
醫療糾紛的發生是客觀存在的,只要人類有醫療行為的存在,將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醫療糾紛,甚至差錯、事故的存在,但作為醫院、醫務人員個人,醫療糾紛又是可以避免的。
美國等西方國家,醫療糾紛的法律防範與處理機制比較健全,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比較完善,並且有專門的機構協助醫院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這些機構成員必須具備醫學、法學、衛生管理三門專業知識,並且必須熱衷於這項事業。目前國內醫務人員法律意識相對淡薄,不熟悉有關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雖然醫院也有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制定的防範醫療事故預案和處理醫療事故預案,但在實際運作中很難妥善解決醫療糾紛。
2.1 醫療糾紛的法律防範
2.1.1 加強衛生法律和法規的學習 增強自覺防範糾紛的意識。醫務人員依法行醫意識需不斷強化,對醫療實踐中容易觸犯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行政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范》、《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要認真學習。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定期對醫務人員、管理人員進行衛生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培訓,並邀請從事醫事法工作的專家、教授來院講課。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強了醫務人員自覺防範糾紛的意識和能力,使醫務人員認識到自覺遵守法律和正確使用法律的重要性。
2.1.2 加強管理,建立、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制度建設是醫院安全行醫的保障,醫療工作要在制度的框架內進行。科主任是醫院的中堅力量,醫院要加強對科主任的管理。嚴格三級醫師查訪制度,培養年輕醫生是上級醫生的法定責任;加強轉診、會診制度;認真執行逐級報告制度,按法定程序辦事。嚴格遵守衛生法律法規及診療護理常規培訓,設置醫療服務質量監控部門,按規定書寫和保管病歷資料,不得塗改、偽造、隱匿、銷毀病歷資料等。
2.1.3 妥善解決知情同意與保護性醫療的沖突問題 《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中第十條第一款規定,對患者進行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實驗性臨床醫療時需患者本人簽署同意書。第二款規定醫務人員對患者要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有關情況由患者近親屬簽署同意書。這里存在沖突問題,如醫務人員執行第一款規定,會違反保護性醫療制度,執行第二款規定又會侵犯患者行使知情同意的權利,若兩款均不執行,則侵犯了患方的知情同意權。
因知情同意和保護性醫療之間的沖突引發了不少醫療糾紛,如某醫院麻醉師因履行告知義務而忽略了保護性醫療,最後導致病人在得知自己將要接受的手術治療有較大的危險性後,因精神緊張而引發心臟病猝死,就是一典型案例。如何解決這方面的沖突減少醫療糾紛呢?有些醫院的做法是:患者要親自行使知情同意權,就要向醫院提供一份有自己簽字的說明,表明自己能正確認識疾病和診療行為,要求親自簽署所有的知情同意書,這樣做是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患者依法獨立進行的民事活動,其行為受法律保護。如醫務人員認為需要或者患者家屬要求實施保護性醫療時,可讓患者提供本人簽字的授權委託書,寫明委託人的情況及代理許可權。筆者贊同這種做法,這樣做可有效地約束醫療行為,將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落到實處。
無論是病人的知情權還是醫師的說明義務都不是絕對的,在特定情況下,要做特殊處理。《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家屬介紹病情,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但是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如病人需做急診手術,又無法和病人家屬聯繫上,而病人的心理素質比較差的情況下,可以不按照前述規定向病人說明其病情、醫療風險等事項,這種保護性醫療措施、善意的隱瞞、善意的欺騙可以對抗病人的知情權和醫師的說明義務,具有合法性。
2.2 處理醫療糾紛的法律適用
2.2.1 解決醫療糾紛的幾種方式[3]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條、第四十三條和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醫療糾紛可通過協商解決,如不能協商解決,當事人既可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解決,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當事人既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的處理申請,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衛生行政部門不予辦理,衛生行政部門已經辦理的應當終止處理。因為司法程序是解決醫療糾紛的最終途徑,是最終的救濟手段。
2.2.2 處理醫療糾紛時,對不符合患方主體資格的來訪者不予接待 根據醫療糾紛的主體特徵,一般以接待患者本人為原則,以接待患者的配偶、父母、子女為補充;同時按《民法通則》對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者不予接待。
2.2.3 對超過訴訟時效的醫療糾紛不予接待 按《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醫院在第一次接待處理醫療糾紛時,對距醫療糾紛發生時間超過一年,同時又無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醫院以不接待為妥,這種拒絕行為是受法律保護的。
2.2.4 充分發揮病案在醫療糾紛處理中的法律作用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中醫、中西醫結合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對病歷的書寫和管理作了具體的規定,是目前我國規范病歷資料的主要法律依據,醫院在醫療活動中是否存在過失主要是通過病案進行舉證的。因此,醫療機構要嚴格按規定書寫病歷,依法妥善保管和管理病歷資料,嚴禁塗改、偽造、隱匿和銷毀病歷資料。
9. 醫療相關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然只被納入乙類,但由於其傳染性強、危害大,如果先要報批、公布才能實施,難免貽誤時機,導致嚴重後果。
2、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是為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定。
3、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為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是為了加強醫師隊伍的建設,提高醫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保障醫師的合法權益,保護人民健康,制定的法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1998年6月26日修訂通過,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是由總理朱鎔基於2002年8月4日頒布的第36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現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自 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10. 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是什麼的主要內容之一
公共抄法律服務體系建襲設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繁榮公共法律服務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