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過剩

律師過剩

發布時間: 2022-05-16 09:10:50

① 當下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如何,法學專業人才過剩

法學專業就業主要是檢察院法院以及律師,但前二者要考公務員,而學法學的大學很多,而招收人員很少,單單重本的大學已經很多了,何況這三者都需要司法資格考試,這個考試也僅僅通過率在10%左右。所以就業面不寬

② 中國法律工作者飽和了嗎

中國十三億人口十三萬律師,正好萬分之一,律師在中國還是稀缺資源,律師業有很大的生存發展空間。未來十到二十年是中國律師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萬分之一?可現在卻讓很多律師感覺市場飽和,這是為什麼呢?」「美國有150萬律師,只3億人口。沒有人說律師飽和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這確實是兩個很現實又很尖銳的問題。
我覺得,中國的律師業飽和是一個假象;律師沒有事情做是特定時期的暫時現象。許多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沒有業務做,是有很多不正常的原因的。是中國還是「權力秩序型社會」而不是「法律秩序型社會」這一歷史階段造成的。如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覺得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中國律師的根本性功能,由於政治環境的因素尚沒有真正發揮、真正為人們(包括官方)所認識。這從大量優秀律師退出刑辯、退出訴訟可以看出來。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國律師,法庭上,特別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經見不到他們的身影。而人類設計律師制度的根本動因,是在公權力面前為弱勢被告設置一個懂法律的專業代言人,保護他、幫助他、防止出現公權力的專橫和失誤。刑辯的艱難、行政訴訟的艱難、律師干預重大社會事件的被非議和被限制,是中國律師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證。因此中國律師的「社會正義維護者」的功能特徵,被弱化了。律師成了「經濟動物」,最主要的一大塊業務沒有能夠得到發揮。
二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制環境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的最有效的手段還不是法律。法律起不到真正的最高、最後評判者的作用。「強勢政府、弱勢法院」還是中國現階段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而法院如果沒有權威,律師則基本上就是沒有用的。因為律師的功能只能通過公正、超脫、獨立、依法的司法審判體現出來。中國現階段的許多問題,如股市、樓市、匯市、投放、稅制,都是行政權在起作用。法制的穩定的標桿作用還沒有發揮。「權力人」取代了「法律人」的社會經濟調控功能,當下中國「公務員熱」遠遠超過「律師熱」。律師對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所起的作用,還只是做個文案、當個秘書的功能,即所謂的能夠賺大錢的「非訴律師」、「上市律師」、「項目律師」。司法的重大判決影響國家經濟運行的現象基本沒有。這也嚴重影響了中國律師業功能的發揮。
三是中國社會依法辦事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雖然全民普法已經20多年了,中國社會的法律信仰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百姓相信權力、相信上訪、相信哀求、相信清官的傳統中華法系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中國社會權力實際上的無所不在,也在強化這種社會意識。百姓用一二年時間找法院訴訟解決不了的問題,總理一句話別人就會在第二天把錢送上門來。法院判了四五次已經定案的案件,一個領導的批示就能夠完全重新來過。這些現象使中國百姓有事不是去找律師解釋規則(法律),而是去找權力(一級一級找,直到找到他們認為能夠滿足自己訴求的「清官」)。在中國,不用說百姓家庭請律師是極難待見的,一些數億的大民企,合同談判中如果帶律師到場,就會被視為對對方的「不信任」、「找茬」。十三億中國人,至少有90%的人是希望這一輩子都不要同律師打交道的。這是我們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國民性的最大區別。這樣的環境必然會產生律師的「假性飽和」。
四是中國法律服務業的畸型消費問題。中國的十三萬律師,都集中在都市圈。北京一個市就有一萬八,上海、深圳、廣州加上其他的省級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國70%以上的律師,而且都是最優秀的律師。在中國廣袤的鄉村,八九億農民不知律師為何物,也請不起律師。「法律工作者」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還有其暫時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他們填補著這一塊空白。有的偏遠地區縣四五年考不出一個國家司法資格者。因此,中國的律師人均佔有數,目前而言還是不能把鄉村人口算上的。這些鄉村農民的吃飯需求、教育需求、醫療需求、住房需求,現在已經列入國家高層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但「法律需求」則還沒有列入視線。法律下鄉,本質上還限於作秀的層面。因為國家沒有準備這一塊錢,要自我謀生的律師都法律援助、長期免費服務也過於天真,百姓也還沒有到這種需求層次。由於中國律師的執業許可證是全國通用,律師往大城市集中、爭擠有限的發達地區、發達人群市場,就是必然的趨勢。這種現象加劇了市場需求不足、律師「飽和」假象。
第五,就是律師的自我「營銷」問題。中國的律師業究竟定位在「法律人」、「商人」、「中介服務者」、「政治參與者」、「自由職業者」、「企業經營者」,目前還莫衷一是。但有一點,中國律師的謀生特徵,已經是沒有一分國家投入,相反要向國家交很重的稅的自謀職業者。撇開所有的政治特徵、法律特徵不說,律師確實就有一個「營銷」問題。因為他要賺錢養活自己,在中國的現階段,光講政治、法治、道義責任,而一年做不到十萬元的律師,不可能被人視為一個成功的律師。這確實是一個矛盾。我們一方面鄙視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不講道德的律師,另一方面我們又在以金錢上的成敗論英雄。對於許多律師,特別是剛踏進律師這個行業的青年律師,不知道如何養成自己、宣傳自己、推銷自己,確實已經是一個大問題。我一直不大贊成用「律師營銷」這個詞,可能同我的「律師社會責任」情結有關,但我完全贊成對律師如何拓展自己的業務問題進行系列的研究和輔導。因為這確實是一門學問,不可能無師自通。對於青年律師而言,這個問題尤其重要。

③ 中國律師,飽和了嗎

我覺得,中國的律師業飽和是一個假象;律師沒有事情做是特定時期的暫時現象。許多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沒有業務做,是有很多不正常的原因的。是中國還是「權力秩序型社會」而不是「法律秩序型社會」這一歷史階段造成的。如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覺得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中國律師的根本性功能,由於政治環境的因素尚沒有真正發揮、真正為人們(包括官方)所認識。這從大量優秀律師退出刑辯、退出訴訟可以看出來。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國律師,法庭上,特別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經見不到他們的身影。而人類設計律師制度的根本動因,是在公權力面前為弱勢被告設置一個懂法律的專業代言人,保護他、幫助他、防止出現公權力的專橫和失誤。刑辯的艱難、行政訴訟的艱難、律師干預重大社會事件的被非議和被限制,是中國律師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證。因此中國律師的「社會正義維護者」的功能特徵,被弱化了。律師成了「經濟動物」,最主要的一大塊業務沒有能夠得到發揮。
二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制環境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的最有效的手段還不是法律。法律起不到真正的最高、最後評判者的作用。「強勢政府、弱勢法院」還是中國現階段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而法院如果沒有權威,律師則基本上就是沒有用的。因為律師的功能只能通過公正、超脫、獨立、依法的司法審判體現出來。中國現階段的許多問題,如股市、樓市、匯市、投放、稅制,都是行政權在起作用。法制的穩定的標桿作用還沒有發揮。「權力人」取代了「法律人」的社會經濟調控功能,當下中國「公務員熱」遠遠超過「律師熱」。律師對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所起的作用,還只是做個文案、當個秘書的功能,即所謂的能夠賺大錢的「非訴律師」、「上市律師」、「項目律師」。司法的重大判決影響國家經濟運行的現象基本沒有。這也嚴重影響了中國律師業功能的發揮。
三是中國社會依法辦事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雖然全民普法已經20多年了,中國社會的法律信仰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百姓相信權力、相信上訪、相信哀求、相信清官的傳統中華法系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中國社會權力實際上的無所不在,也在強化這種社會意識。百姓用一二年時間找法院訴訟解決不了的問題,總理一句話別人就會在第二天把錢送上門來。法院判了四五次已經定案的案件,一個領導的批示就能夠完全重新來過。這些現象使中國百姓有事不是去找律師解釋規則(法律),而是去找權力(一級一級找,直到找到他們認為能夠滿足自己訴求的「清官」)。在中國,不用說百姓家庭請律師是極難待見的,一些數億的大民企,合同談判中如果帶律師到場,就會被視為對對方的「不信任」、「找茬」。十三億中國人,至少有90%的人是希望這一輩子都不要同律師打交道的。這是我們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國民性的最大區別。這樣的環境必然會產生律師的「假性飽和」。
四是中國法律服務業的畸型消費問題。中國的十三萬律師,都集中在都市圈。北京一個市就有一萬八,上海、深圳、廣州加上其他的省級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國70%以上的律師,而且都是最優秀的律師。在中國廣袤的鄉村,八九億農民不知律師為何物,也請不起律師。「法律工作者」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還有其暫時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他們填補著這一塊空白。有的偏遠地區縣四五年考不出一個國家司法資格者。因此,中國的律師人均佔有數,目前而言還是不能把鄉村人口算上的。這些鄉村農民的吃飯需求、教育需求、醫療需求、住房需求,現在已經列入國家高層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但「法律需求」則還沒有列入視線。法律下鄉,本質上還限於作秀的層面。因為國家沒有準備這一塊錢,要自我謀生的律師都法律援助、長期免費服務也過於天真,百姓也還沒有到這種需求層次。由於中國律師的執業許可證是全國通用,律師往大城市集中、爭擠有限的發達地區、發達人群市場,就是必然的趨勢。這種現象加劇了市場需求不足、律師「飽和」假象。
第五,就是律師的自我「營銷」問題。中國的律師業究竟定位在「法律人」、「商人」、「中介服務者」、「政治參與者」、「自由職業者」、「企業經營者」,目前還莫衷一是。但有一點,中國律師的謀生特徵,已經是沒有一分國家投入,相反要向國家交很重的稅的自謀職業者。撇開所有的政治特徵、法律特徵不說,律師確實就有一個「營銷」問題。因為他要賺錢養活自己,在中國的現階段,光講政治、法治、道義責任,而一年做不到十萬元的律師,不可能被人視為一個成功的律師。這確實是一個矛盾。我們一方面鄙視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不講道德的律師,另一方面我們又在以金錢上的成敗論英雄。對於許多律師,特別是剛踏進律師這個行業的青年律師,不知道如何養成自己、宣傳自己、推銷自己,確實已經是一個大問題。我一直不大贊成用「律師營銷」這個詞,可能同我的「律師社會責任」情結有關,但我完全贊成對律師如何拓展自己的業務問題進行系列的研究和輔導。因為這確實是一門學問,不可能無師自通。對於青年律師而言,這個問題尤其重要。

④ 現在你認為有什麼職業就業前景好

就業前景好
西點行業還是非常有前景的。
1、開店創業投資少,風險小,回報高,西點屋佔地面積小,不需要花費巨大人力物力,是現代人創業的最佳選擇。
2、西點人才稀缺。高速發展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據權威機構調查,未來五年,西點師社會需求量達到200萬人。而目前僅有100萬從業人員,優秀西點人才少之又少。
3、工作就業不愁。由於巨大的市場需求,未來十幾年西點行業的就業壓力都很小,據前段時間新聞報道,某西點專業名校畢業的學生甚至成了各大企業爭搶的對象。
4、薪資待遇豐厚。在西點行業,普通西點師師的年薪在6萬元左右,經驗豐富或具有高級技師職稱的西點師,年薪達10萬元以上。
5、工作環境舒適

⑤ 我長大後想當律師,問幾個問題

第一,你現在是初三,應該學好你的文化課知識,特備是英語一定要好,在以後會成為你的優勢,而且法碩考試,考研都會有要求。多學點東西,會讓你的涉及面廣一些,不管怎樣現在先抓住眼前,現在不好的話,哪來的以後。
第二,學習法律,必須要對他很有興趣才可以,如果你上的是本科,報考法學專業,將來可以報考法學碩士研究生,主要針對法學的學術研究。當然如果是非法律專業,也是可以報考法律碩士也就是法碩考試,主要是應用型的人才。兩者針對的方向不一樣。但是不管選擇那個,還是要通過司法考試,那是一種職業資格考試,過關率很低,比較難考。
第三,其實做律師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好,認為能賺很多錢,其實不是,只有少數有名的律師才會這樣,大多數會在爭搶案源,而且每年都有注冊費。
更重要的是,很少又年輕的律師能夠有名,那些有經驗有名的律師基本上都是中年以後,人生閱歷比較多,經驗也多啦
就現在的情況看,學習法學的專業就業率確實很低,大多數從事的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就算拿到律師資格證,做一名律師,年輕時就是跟著那些有經驗的律師跑,學習經驗,鍛煉自己。得到中年以後才會有所成就。
這跟自身也是有關系的,不一定都會很成功。
除非你對這個充滿興趣和熱情的話,否則還是最好不要選。真心喜歡的話,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我們是個法治國家,總會有用武之地。
為了這個目標,就要從現在做起,考一個好的大學,像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西南政法,都可以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有好的資源可以去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對自己的工作也會有幫助。
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希望可以幫助你。要加油啊

⑥ 現在的律師人數飽和了嗎

隨著法律的逐漸完善,我國對律師的需求人數在逐漸增多,律師的社會地位也在回不斷增高,薪答資待遇也是非常可觀,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從事律師行業。

1、律師人才緊缺

但律師從業人數較少,律師人才緊缺,截止2018年底,我國正式執業律師在42萬人左右,相比其他行業律師行業的人數著實不多,司法部曾發布相關消息稱預計在2022年執業律師總人數增至62萬餘人。

2、薪資待遇高

一般從事律師行業5年以上的律師,多會積累自己的人脈資源,薪資大多會在50萬以上。

3、社會地位高

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以後不會用到律師,很多大企業的領導都會有自己的私人律師,大多數人都願與律師交好,在解決法律糾紛時有一個好律師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

4、圈子資源廣

執業幾年的律師,和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員都會有接觸,一個優秀的律師都會把這些人變為自己的人脈資源。

⑦ 民訴保險合同管轄與一般合同管轄是什麼關系,換言之,保險合同是否適用民訴法第23條中合同履行地的概念

關於保險合同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 保險合同糾紛管轄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既然另有明確規定的,從其規定,合同履行地一般適用買賣合同、勞動合同等類型案件

⑧ 請問跨專業考法律研究生畢業後就業前景好嗎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法學專業對人才高素質、高學歷需求較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跨學科的行業知識。隨著近年來對法學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但高學歷的法學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與經濟、國際交往相關聯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廣闊。
十幾年來,法學一直都是熱門專業,但是這些年卻出現了就業困難的情況,這說明法律人才相對過剩。法學畢業生就業難一方面因為法學畢業生供求不合理。另一方面,從事法律職業的門檻有所提高,法官、檢察官、律師都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而實際通過率又較低,如此就業嚴峻形勢造成很多法學碩士就業不理想。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法學碩士就業前景會更廣闊。
主要就業領域與薪酬
一、公務員
主要包括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對於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對口」應該是進入公、檢、法機關。但由於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設立,要想成為法官、檢察官,必須在畢業後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同學們會發現「畢業證」絕對不是「職業准入證」,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這個考試過關率在30%左右。當然,想進入公、檢、法這樣的單位,除了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以外還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二、律師
律師既不像公務員隊伍那樣難進,又是法律專業的對口領域,是很多年輕人的主要選擇。律師的收入根據工作經驗、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領域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別。按北京的情況來看,頂尖的律師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一年收入1000萬不成問題。但大部分小律師和見習律師每年可能只有1萬—2萬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三、公司法務人員
公司法務人員也是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務於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例如,各大國企、銀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內部都會設有法務部門,專門處理企業所涉及的法律事物。還有一部分供職於政府的法律事物部門。
四、其他相關領域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業方向,社會其他領域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業中的文秘、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崗位對既有經濟管理基本知識,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學專業畢業生會做會計師、審計師、證券業人員、法制宣傳等工作。
當前法學專業就業難問題,受當前就業大環境的影響,並非只有法學專業就業難。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社會法治意識的的增強、法治環境的改善、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法學專業就業前景也會更加廣闊。

⑨ 律師職業前景如何

學法律和學會計是一樣的,隨著年齡、資歷的增長,收入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畢竟,律師從事的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還是需要一定的閱歷和經驗的,所以,律師行業存在著「越老越吃香」的說法。當下的律師市場,占風頭的還是多年打拚的早期律師,雖然一些領域被年輕人佔領著,但年輕人整體上還不佔有這個市場的優勢地位。所以,法律人要永遠保持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增值 。
律師在國內還是朝陽行業
律師在我國目前還是一個朝陽行業,全國的執業律師數量是二三十萬,律師數量和人口比是幾千比一,而且分布極度不均,大城市扎堆,中小城市、偏遠地區很少。而我國現在每年的民事訴訟案件數量大概一千萬以上,即使只有五分之一的案件請律師,也有超過二百萬件,而且數量是爆炸式增長,而相應律師的數目增長就慢很多,可以說律師的需求量肯定是越來越大的。而且目前財產糾紛、婚姻案件日益增長,也在影響著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總而言之,律師就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享受高薪,受人尊敬,社會地位高,人人羨慕。但想在律師行業做下去,就要耐得住寂寞,還要緊跟時代不斷學習新的法律技能充實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專業,也才能實現律師自身的價值。

⑩ 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中發揮律師的積極作用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律師工作要主動適應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新任務新要求,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中充分發揮律師的積極作用。

一、充分發揮律師在預測預警預防和減少供給側改革風

險方面的積極作用

2016年我國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化解過剩產能,可能引發通縮、失業、經濟動力不足等一系列風險。化解過剩產能,勢必有一批企業將兼並重組,勢必有一批「僵屍企業」將破產清算,勢必有一批職工將下崗分流。盡管中央財政安排了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盡管國家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提供托底幫扶。但是,在崗與下崗,收入肯定有差距。下崗職工的生活肯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化解產能過剩,勢必引發金融糾紛案的增多,勢必引發債務糾紛案的增多,勢必引發不良資產處置案的增多,勢必引發勞務糾紛案的增多,從而影響社會的穩定。在做好社會穩定風險的預測預警預報上,要充分發揮律師的職能作用,重點引導法律服務業在做好訴訟服務的同時,加大非訴訟服務力度,及時預警、有效防範和化解企業重組、破產和職工分流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時化解重大敏感案(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2016年3月13日在第十二屆全

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指出,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5985件,審結14135件,比2014年分別上升42.6%和43%;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萬件,審結、執結1671.4萬件,結案標的額4萬億元,同比分別上升24.7%、21.1%和54.5%。上升幅度達到21.1%——54.5%。這些案件,絕大部分都有律師參與。為保障公平正義,保障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穩定和諧,發揮了律師的職能作用。

二、充分發揮律師在提供法律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過剩產能化解中遇到的土地、資金、債權、債務、房產、設備、人才、技術、勞動關系保障等問題必須讓律師參與,發揮律師的職能作用。

一是建設一支專業律師隊伍。對僵屍企業處置,最常見的是並購重組,主要是通過並購使得並購方獲得需要的資源和設備,進行轉型升級,讓被並購方的過剩產能升級為有效產能。在法律層面上,這需要對並購後的股權架構、法人治理結構、知識產權保護、勞資關系和職工安置、金融債權處置、稅務籌劃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安排和設計。為此,需要組建專業的並購重組律師隊伍,加強對策研究,形成應對機制。

二是重整清算僵屍企業。最高人民法院為了配合供給側改革,加大了對破產案件的受理力度,要求各地法院形成執行與破產立案的對接機制。最高人民法院還提出在省會城市的中級人民法院成立專門的破產審判業務庭,部分省轄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批准也可以成立破產庭。讓真正無法在市場上存活的企業破產清算,讓有一定生存希望的企業進入重整程序,重回正常經濟生活。

三是對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債務重組。債務重組,不同於並購,也未進入破產程序,而是由債務人企業與債權人通過協議安排,暫停計算債務利息,並與債權人或新的投資人協商,引入資金,進行企業改造,將過剩產能處置,逐步產生有效產能,最終完成債務清償。債務重組的具體措施還包括「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等方法。債務重組需要有專業的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專門的投資顧問甚至技術顧問介入,政府更應當有效介入,協調債權人,勸說債權人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同時,政府有義務幫助產能過剩企業引進技術,促使其轉型升級。

四是回購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對於難以通過轉型升級完成過剩產能化解,且資產負債率尚未達到破產程度的僵屍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回購其資產,進行資產重組。產能過剩企業雖然生產難以為繼,但仍擁有土地、房產等有效資產,政府可以通過回購其土地等資產的形式,促使這些企業關閉,清償職工工資、欠稅和對外債務,從而有效利用其資產。

五是引導債權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對於長期歇業甚至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僵屍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同樣應當及時向社會公示,推動債權人提起訴訟,保障僵屍企業的有效資產及時變現,減少資源和資產的閑置浪費,提高效益,降低因債務拖欠形成債務鏈導致債務危機的可能。這項工作也應當充分發揮律師作用,推進律師有效參與。

六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政府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建立健全職工再就業、轉崗培訓等勞動保障制度。無論怎樣處置僵屍企業,職工的轉崗、安置和再就業是政府必須面對的難題。依法安置富餘職工,除了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支持,還需要政府向富餘職工提供公共服務,需要法律的援助。

三、充分發揮律師在服務平安建設上的積極作用

供給側改革需要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穩定的社會環境。這些,都需要充分發揮律師在服務平安建設上的積極作用。

武漢市在供給側改革中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務的普惠性,把社區律師全覆蓋作為特色項目列為該市政府一級目標管理。讓律師從高檔寫字樓「走出來」,「下沉」到社區「接地氣」。市民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到免費的法律服務,在全市為供給側改革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此項工作得到國家司法部和湖北省司法廳的充分肯定和推廣。到目前為止,武漢已經在全市的1325個社區、1991個行政村配齊了法律顧問律師。這項工作政府重視,社區歡迎,律師願意,居民滿意。

武漢市司法局以政府出資1400萬元替居民購買法律服

務的形式,從全市175家律師事務所的2412名執業律師中,抽掉精兵強將,實現全市社區律師全覆蓋。數十萬群眾在家門口受益。武漢市在全國首創「10分鍾法律服務圈」,將平安建設延伸到社區,延伸到家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武漢市「律師進社區」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是全覆蓋、廣宣傳。每個社區都有一位律師「坐堂問診」。社區律師每周四實行定點服務、定時服務、掛牌服務、上門服務。並通過電子顯示屏、門棟通知和制發宣傳冊、專題片、宣傳展板、便民服務聯系卡等方式,促使「律師進社區」家喻戶曉。

二是多形式、優服務。律師通過坐診咨詢、法律援助、法制宣傳、法制講座、矛盾糾紛調解、代寫法律文書、提供顧問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居民和社區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深受群眾喜愛。武漢市積極支持社區律師為遭遇法律困境的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武漢市法援基金會從全市范圍選定41名熱心法律援助、具備法律業務專長的青年律師為居民免費打官司,每人每月給予1000元補貼。

三是建制度、強保障。為推動社區(村)法律顧問建設,武漢市司法局出台「四定」規定:定人員,每個社區、村與律師簽訂顧問合同;定時間,每周四律師進社區,每月確定一個固定時間律師進鄉村開展法律服務;定職責,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治講座、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接待化解、幫助調解矛盾糾紛等;定補貼,社區法律顧問每月1200元,村(大隊)法律顧問每年6000元,且納入市、區兩級財政預算。同時,強化檢查考核,每周檢查通報,每月匯總考勤,每季據實發放工作補貼,年終進行評先獎勵,保障律師進社區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由於「律師進社區」工作有了經費保障。使社區律師在奉獻社會的同時勞有所得。

武漢市各區司法局還通過創建社區律師工作QQ群、微信群等網路平台,實現信息化管理,達到了信息公開、經驗交流、解決問題的「三及時」效果。

按規定,社區律師每周四到對接社區掛牌服務,本人要做工作記錄,社區要打考勤,市、區司法局專人巡查。規定明確社區律師要履行五大職能: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和社區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公益法制講座、競賽、展覽等活動,搞好社區法制宣傳;為低保戶、殘疾人、下崗職工等社區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配合社區做好居民各種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及服務,為社區企業、社區居委會自治管理提供顧問服務;按照黨委、政府和基層自治組織的要求,積極參與社區涉法涉訴信訪、群體性事件等維護穩定工作,促進社區法治建設,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四是真惠民、見實效。武漢市司法局還嘗試讓社區律師通過社區區域網、QQ群與居民互動,開展網上服務。一些社區律師除了星期四的固定「坐診」,還在社區QQ群開通了「相約星期四」法律咨詢。對殘疾人、病重人員、老年人等行動不便的社區群眾,社區律師還可預約上門提供法律服務,或通過網路及電話提供服務。社區律師的工作獲得群眾的充分認可。

武漢市在供給側改革中積極推行「律師進社區」工作,服務發展,服務和諧,服務穩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為社區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社區律師針對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企業兼並重組、「僵屍企業」破產清算以及職工下崗分流等具體問題,積極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律培訓等。據統計,從2015年至2016年8月,律師在武漢社區(村)接待法律咨詢65.98萬人次,開展法治宣傳9324場,辦理各類案件3839起,參與糾紛調解17951件,參與社區(村)涉法涉訴信訪接待4211次。走出了一條基層矛盾糾紛源頭預警防範、過程管控化解、末端代理訴訟的法治路徑,進一步提升了基層平安法治建設水平,贏得黨委、政府好評。

二是普及法律知識,提高了群眾法治觀念。社區律師圍繞供給側改革,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過去,社區和居民習慣於「信上不信法」、「信訪不信法」。社區遇到疑難矛盾糾紛習慣於找上級組織,居民遇到困難和問題習慣於去信訪找領導。社區律師進駐後,潛移默化地提高著群眾的法治觀念。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

三是幫助黨和政府掌握社情民意,依法行政,推動了法治社會和法治政府建設。千名律師進社區,收集回大量基層社情民意。武漢市司法局定期梳理,適時上呈,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千名律師進社區,在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中架起了「連心橋」,牽起了「紅紐帶」。

供給側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供給側改革,少不了法律服務的參與,離不開律師的積極作用。

熱點內容
三益刑法 發布:2024-12-25 14:51:03 瀏覽:866
最高人民法院處長 發布:2024-12-25 14:42:23 瀏覽:264
東麗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2-25 14:34:15 瀏覽:42
美國勞動法工作時間 發布:2024-12-25 14:15:32 瀏覽:376
志願者宣傳民法典 發布:2024-12-25 13:31:52 瀏覽:760
宅基地紅本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5 13:29:41 瀏覽:635
2最新公司法 發布:2024-12-25 13:29:32 瀏覽:947
2020初級會計經濟法30下午 發布:2024-12-25 13:06:51 瀏覽:329
交通法規實施細則 發布:2024-12-25 12:57:50 瀏覽:694
國家法官學院徐繼軍 發布:2024-12-25 12:56:40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