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宕律師
⑴ 魏了翁的人物評價
黃宗羲:① 鶴山之卓犖,非西山之依門傍戶所能及。 ②兩家學術雖同出於考亭,而鶴山識力橫絕,真所謂卓犖觀群書者;西山則倚門傍戶,不敢自出一頭地,蓋墨守之而已。
黃百家:從來西山鶴山並稱,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獨舉也。鶴山之志西山,亦以司馬文正、范忠文之生同志、死同傳相比,後世亦無敢優劣之者。
全祖望:嘉定而後,私淑朱、張之學者,曰鶴山魏文靖公。兼有永嘉經制之粹,而去其駁。世之稱之者,以並之西山,有如溫公、蜀公,不敢軒輊。
紀昀等:南宋之衰,學派變為門戶,詩派變為江湖。了翁容與其間,獨以窮經學古,自為一家。所著作詩文極富,……史稱了翁年十五時,為《韓愈論》,抑揚頓挫,已有作者之風。其天姿本自絕異,故自中年以後,覃思經術,造詣益深。所作醇正有法,而紆徐宕折,出乎自然。絕不染江湖游士叫囂狂誕之風,亦不染講學諸儒空疏拘腐之病。在南宋中葉,可謂翛然於流俗外矣。
蔡東藩:況賈、閻二妃,相繼專寵,不聞有遠色之言。真、魏二賢,同時就征,復至有遭忌之舉。危不持,顛不扶,焉用彼相為哉?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於史彌遠,中期委政於鄭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於賈似道。清之在位,頗引用正人,故端平間,賢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並見進用,時稱端平更化,以比元祐。
⑵ 伶官傳序被視為格言警句的有哪些
滿招損,謙受益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書》日:「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壯也,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翻譯】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上天的旨意,難道沒有人為的事嗎!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他的兒子庄宗,並且告訴他說:「梁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立他為王的;契丹王原與我訂過盟約結為兄弟,可是都背叛晉而歸附梁。這三個人,是我的遺恨。現在給你三支箭,你可不要忘了你父親報仇的願望!」庄宗領了箭,把它們藏在太廟里。後來他出兵打仗,就派遣部屬用一副豬羊到太廟祭告,取出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凱旋再把箭送回到太廟去。
正當他用繩子捆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帝及其部將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交還到先王靈前,稟告成功時,庄宗意驕氣盛,可說是雄壯極了!到後來仇人已消滅了,天下已經平定,這時一個人夜間喊起來,作亂的人四方響應。庄宗慌慌張張向東逃出,還沒有看到叛賊,士兵就潰散了,庄宗和臣下面面相覷,不知道到哪兒去才好,以至對天盟誓剪斷頭發,淚水沾濕了衣襟,這是多麼衰敗凄慘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還是探求它成功與失敗的跡象都是由於人為的緣故呢?《尚書》說:「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謹慎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啊。
所以當庄宗強盛的時候,所有天下豪傑都不能跟他爭雄;等到他衰落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卻落得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人生的禍患常常由細微的事情累積而成,智勇的人大多被他溺愛的事物陷於困境,難道只是溺愛伶人才如此嗎!
【賞析】
《伶官傳序》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短序。
對於歐陽修所處的時代來說,五代的歷史還是近代史。作者用近三十年的時間編撰《新五代史》,目的是要用時隔不久的歷史經驗給在位的統治者提供借鑒。如他自己所說: 「昔孔子作《春秋》,因亂世而立治法,余述本紀,以治法而正亂君,此其志也。」(見《歐陽文忠公文集》附錄卷五「事跡」)為此,他在書中對一些他認為特別值得後人警惕的事件,或發人深思的問題都用序、論的形式闡明自己的看法。 《伶官傳序》就是這類文字。它通過總結後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歷史教訓,說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指出國家的盛衰主要決定於人事。這種看法,不但在當時有現實意義,今天還值得我們深思。
前人多言此文寫法受到《史》、《漢》論贊的影響,蔡世遠即雲:「子長論贊文多短簡,或論其利(有學者疑『利』當為『一』)二軼事,或感慨數語。孟堅則是非不苟,直下斷制語矣。自是以後,摹仿二家,確守繩墨,惟歐公論贊。忠君愛國之心,形於筆墨,欲使人主有所規戒,後世有所勸懲。其文之短長不拘,因此可覘其品識。」(《古文雅正》卷十)具體說,序中開頭一句為全文總綱。下面幾段,一敘史實,二發議論,都是圍繞這個綱展開的。敘事中,先寫庄宗極盛的史實,再寫其極衰的場面,手法是一揚一抑。前者寫人物言語、動作繪聲繪色,形象生動,較之同樣內容的其他文章,文字尤為簡略。後者夾敘災議,感慨欷歔,充滿濃重的感情色彩。通過極盛、極衰的鮮明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了最後一段議論,使得作者的結論很有說服力。篇末再推開一筆,點明庄宗的歷史教訓有更廣泛的意義。尤能發人深思。序文構思嚴謹,用筆紆徐宕漾;語言曉暢,感慨深婉,耐人尋味;文字簡潔而事理分明,是歐文中的代表作。
作者寫《伶官傳序》旨在告誡當時北宋王朝,應當以歷史為鑒,居安思危,防微杜漸。這篇小序重在議論,意在警戒,是—篇史論。http://www.5ixuexi.net/wenyanwen/gaozhong/5099.html
文章以「天命」、「人事」並提,用反問句式強調「人事」的主導地位:接著寫晉王臨終賜矢,告其子「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庄宗受矢,終於報仇雪恨。這是正面描寫,說明庄宗登位有—個良好的開端。第三段對比強烈。「方其」、「及」,這是時間對比;曾幾何時,「壯」、「衰」境遇對比,何異天淵!,,系燕父子以組」,令晉王含笑九泉;而庄宗與群臣相顧失措,「斷發而誓」,只能使晉王飲泣地下。作者運用了—組組簡潔強烈的對比,人事與天命、盛與衰、得與失、難與易、成與敗、興與亡、憂勞與逸豫,說明成敗之跡皆出於人事。這說明庄宗沒有—個好的結尾。文末以「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結,強調這個教訓的普遍意義。作者文筆簡練,明白曉暢,擅長逐層闡析,氣勢雄放.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⑶ 城西鄉的行政區劃
樹林村是清朝道光年間狀元李振鈞的故鄉,位處城西鄉中心地帶,距老城1公里,距宿松縣5公里,四周與本鄉4個村相鄰。105國道、合九鐵路穿境而過,南來北往車輛川流不息;花庫灌區主渠道及古路河,棠梨河、柴家河環繞農田村莊,一年四季流水潺潺;村級水泥路縱橫交錯,車水馬龍。境內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山青水秀,環境優美,人傑地靈,人才濟濟,被稱為「狀元故里」、「秀才之村」。全村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00畝,林地面積5000多畝,退耕還林400畝。農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土地流轉3000畝,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基本實行農業機械化操作。肉雞、肉豬養殖為本村特色產業,年出欄肉雞40萬羽、肉豬4000頭。農村多種經濟並存。全村有20個村民組,1300戶,5028人,總支黨員158人,下設3個支部,15個黨小組,兩委成員7人。有衛生室1所,小學2所,幼兒園1所。
幸福村地處太湖縣城西鄉東南部,由原無憂、姚壩、門嶺、永紅四村合並而成,現轄35個村民組、1522戶,6100人,其中青壯年勞動力2424人;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北部為幸福畈,南部為低丘區,耕地面積7436畝,山場6200畝,北面480畝,105國道、滬蓉高速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是2006年省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之一。村內農業生產以種植糧油,蔬菜及養殖業為主,目前有幸福畈、孟灣畈、棋盤畈優質水稻油料生產基地,農業灌溉以花亭湖水源為主,有幸福畈無公害大棚蔬菜基地,有龍蝦養殖基地、油茶基地及永紅生豬養殖基地。
界址村位於太湖縣西大門,毗鄰宿松縣涼亭鎮,由原金平、建華、界址三村合並而建。一0五國道、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穿徑而過,交通便捷。全村總面積約19.8平方公里轄21個村民小組1280戶、5000餘人,境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尤其是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山場面積達15000餘畝。
涼亭村地處太湖縣老城西門,位於城西鄉東部,東與晉熙鎮,北與天華鎮相鄰,西與本鄉大龍村、南與樹林村相鄰,由原徐宕、王嶺、春光三村合並而成。現有人口3120人,830戶,11個村民組,11個村民組,耕地面積1250畝,山場面積10552畝,屬山區貧困村。境內105國道及合九鐵路貫穿而過,山場毛竹、松杉樹木、板栗等多種資源,石英礦石蘊藏豐富,全長10.34公里水泥路直東至西貫穿全村,主要產品有生豬、肉雞、蔬菜等,是由原穆家涼亭而得名。
方洲村位於城西鄉西部,由原來的方洲、白石、湯溝三村合並而成。全村設15個村民小組,968戶,3300人。村黨總支下設5個黨支部,黨員72人。全村總面積14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1209公頃,耕地4000畝,是一個集庫區、山區、畈區、城區於一體的新型村,村內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距105國道、合九鐵路1公里,交通便利。村內有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有碧波盪漾的千畝水面養殖、水力發電、生產、灌溉一條龍的方洲水庫;有古色古香而又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千年古廟龍門寺;有現代化氣息的大型採石場;有龍門發電站;有幾百餘年歷史的林產品深加工產品;還有桂花岩、石隆洞、柞火寨、法華寺、心安寺、甘葛寺、石船頂、童子尖、兵謀寨、響水岩、強盜櫃等。方洲村還擬在「十二五」期間定點安置庫區移民,打通方洲水庫至花亭湖的旅遊通道。
大龍村位於太湖縣城西鄉偏西13公里的太湖宿松兩縣交界處,屬典型山區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全村下轄11個村民小組,878戶,人口3098人,耕地面積1174畝,人均耕地面積0.3畝,山地面積14590畝。以生產毛竹、杉樹、松樹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