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布萊爾英國王室法律顧問

布萊爾英國王室法律顧問

發布時間: 2022-05-21 01:22:50

⑴ 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子女

布萊爾家庭

夫人:切麗·布斯·布萊爾(王室法律顧問,倫敦經濟學院的法律學優等生,是一名律師、公眾和就業法律專家,1980年同布萊爾結婚)。

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尤安·布萊爾(Euan),次子尼基(Nicky),女兒凱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奧 (Leo)。

他的夫人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⑵ 切麗·布萊爾的基本簡介

切麗·布萊爾在從小就對政治凸顯非同一般的熱情,切麗·布萊爾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修讀法律,獲得一級學士學位;1976年年成為大律師。她於1980年3月29日與托尼·布萊爾結婚,有四個子女:尤安(Euan)、尼基(Nicky)、凱瑟琳(Kathryn)和里歐(Leo)。切麗·布萊爾曾於1983年參與英國地方選舉,惟不幸落敗。1987年她原來有意參選,後因一次自行車意外使她不得不放棄。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夫人,她是英國第一位有自己全職職業的首相夫人,同時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她熱情、自信、獨立、堅強、果斷。她是倫敦經濟學院法律學優等生,王室法律顧問,成功進入英國法律的核心體系,榮膺「御用大律師」的最高榮譽。執著於崇高理想,致力於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是一位令人稱道的成功職業女性。面對媒體她卻語出驚人:「14歲時就有了長大後成為英國首位女首相的願望,可惜,被撒切爾夫人搶了先」。

⑶ 英國首相布萊爾是什麼學歷的人

托尼·布萊爾 (Tony Blair) 1953年5月6日生於英國北部的愛丁堡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1984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

布萊爾1983年進入下議院,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後任財政、貿工、能源和就業事務副發言人,1992年起任內政事務發言人。他1994年當選工黨領袖。布萊爾是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後兼任首席財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他出任首相後,對工黨大膽進行革新,對原保守黨政府的內外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

布萊爾重視中英關系,曾於1988年訪華。1997年,布萊爾出席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1998年10月以首相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布萊爾對法律、工會、稅收、貿易、能源、就業、犯罪等問題感興趣; 喜歡讀書,愛好網球和音樂; 著有《新英國,我眼中的年輕國家》等書。

夫人切麗·布斯為王室法律顧問,有三子一女。

⑷ 托尼·布萊爾的施政理念

布萊爾執政後,提出了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三條道路」新理念,致力於公共服務改革,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公正。在政治方面,他推動權力下放,理順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選舉成立了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推動北愛爾蘭沖突各方達成和平協議,成立北愛地方議會,組建北愛自治政府等。在經濟方面,布萊爾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使英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都處於較低水平。在國際舞台上,布萊爾帶領英國政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展開全方位外交。他主張英國積極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並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鞏固與美國的特殊關系;重視改善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 夫人:切麗·布斯·布萊爾(王室法律顧問,倫敦經濟學院的法律學優等生,是一名律師、公眾和就業法律專家,1980年同布萊爾結婚)。
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尤安·布萊爾(Euan),次子尼基(Nicky),女兒凱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奧 (Leo)。
他的夫人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據美媒消息,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透過發言人否認其與新聞集團傳媒大亨默多克之妻鄧文迪的緋聞。
自媒體曝出默多克法院申請與鄧文迪離婚後,2013年6月12日開始美國紐約出現布萊爾與鄧文迪的緋聞。布萊爾發言人明確否定了該項緋聞,並且表示布萊爾不會再公開回應任何有關默多克離婚相關的問題。
在華裔闊太鄧文迪突然與其丈夫離婚之後,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上了英國的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因為鄧文迪與其個人之間累計長達數百頁的電郵無比的肉麻,令人心跳加快。盡管隨後布萊爾的身邊人士一個勁兒地予以否認,並且堅稱他(布萊爾)是被動的,但老默多克與其絕交則說明了一切。 布萊爾在公開場合甚少談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認為是一位盎格魯-天主教徒(即英國聖公會高教派的成員)。高教派是一個容納羅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別,而布萊爾的妻子切麗·布斯·布萊爾本人就正是一位羅馬天主教徒。布萊爾平時在倫敦一般會與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參與彌撒,但是當地的樞機主教休姆卻批評他不是天主教徒,卻在彌撒中領聖餐。

⑸ 布萊爾是誰

托尼·布萊爾前英國首相

托尼·布萊爾 (Tony Blair) 1953年5月6日生於英國北部的愛丁堡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1984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

布萊爾1975年加入英國工黨,1983年當選英國下院議員,他先後任工黨財經和貿工發言人。布萊爾1988至1994年歷任影子內閣能源、就業、內政大臣。他1994年當選工黨領袖,是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同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1997年5月任首相,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後兼任首席財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在2005年5月5日的英國大選中再次獲得勝利,布萊爾也成為工黨歷史上第一位三次蟬聯首相職務的領導人。

布萊爾1988年曾作為工黨代表團成員訪華。他1997年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9月,布萊爾以歐盟輪值國主席身份來華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八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並對中國進行訪問。

布萊爾對法律、工會、稅收、貿易、能源、就業、犯罪等問題感興趣;喜歡讀書、網球、遠足和音樂;著有《新英國,我眼中的年輕國家》等書。

夫人切麗·布斯·布萊爾,是王室法律顧問,倫敦經濟學院的法律學優等生,是一名律師、公眾和就業法律專家,喜歡編織。1980年同布萊爾結婚,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尤安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兒凱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奧 (Leo)。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

⑹ 布萊爾是誰

托尼·布萊爾
托尼·布萊爾 (Tony Blair) 1953年5月6日生於英國北部的愛丁堡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1984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

布萊爾1983年進入下議院,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後任財政、貿工、能源和就業事務副發言人,1992年起任內政事務發言人。他1994年當選工黨領袖。布萊爾是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後兼任首席財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他出任首相後,對工黨大膽進行革新,對原保守黨政府的內外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

布萊爾重視中英關系,曾於1988年訪華。1997年,布萊爾出席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1998年10月以首相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布萊爾對法律、工會、稅收、貿易、能源、就業、犯罪等問題感興趣; 喜歡讀書,愛好網球和音樂; 著有《新英國,我眼中的年輕國家》等書。

政治生涯

布萊爾1953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員,他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杜倫(Durham)度過的。布萊爾在有「蘇格蘭的伊頓」之稱的費茨中學接受教育,後來又在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法律,並獲得學位。大學畢業後,布萊爾在1975年加入工黨,1982年代表工黨在一個傳統的保守黨選區比肯斯菲爾德(Beaconsfield)參選國會議員失敗。在1980年代早期,布萊爾在工黨內被認為是「軟左派」(soft left),當時這一派正試圖控制工黨。

1983年他當選為塞奇菲爾德(Sedgefield)選區國會議員,並連任至今。1983年和1987年工黨兩次在大選中敗於撒切爾夫人之後,布萊爾堅定地站在黨內改革派一邊。他與改革派領袖尼爾·基諾克(Neil Kinnock)合作,成為影子內閣的一名成員,將工黨改造成一個更溫和的政黨。當基諾克因1992年工黨選舉失敗而辭職之後,布萊爾繼續在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內閣中任內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臟病發去世,布萊爾與影子內閣的另一名成員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項政治交易,由布萊爾擔任工黨領袖,而布朗則將擔任未來工黨政府的財政大臣。布萊爾與布朗一起改造工黨,修改其黨章,去除了有關國有化的政策,而更強調自己善於財政議題(當時的保守黨政府無法解決經濟問題),並將自己稱作「新工黨」。

雖然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對手和工黨傳統支持者的批評,這些改革卻是成功的。工黨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黨政府關於歐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敗丑聞的影響,「新工黨」在1997年的英國大選中獲得了一邊倒的巨大勝利。

布萊爾是20世紀英國第一個在職首相在唐寧街生子育兒。1998年12月26日布萊爾成為第一位在愛爾蘭議會發表演說的英國首相。

在2001年英國大選中,工黨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優勢,布萊爾成為第一位贏得第二任的工黨首相。保守黨領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辭職,他是自1920年代奧斯丁·張伯倫以來第一位沒有成為首相的保守黨領袖。

在911事件後,布萊爾很快地宣布與美國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戰爭之前他參與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幫助鞏固了國際反恐聯盟。直到今天他依然扮演著這個角色,訪問了許多其他國家領導人可能認為太危險的國家。

布萊爾是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有關進攻伊拉克計劃的堅定支持者,雖然這項計劃具有很高的爭議性。布萊爾很快成為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經常與持堅定反戰立場的法國[法國總統|總統]]希拉克發生磨擦。布萊爾被認為比布希更善於演說,他在戰爭爆發前發表了多篇演說,強調推翻薩達姆政權的必要性。

雖然薩達姆被指控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英發動戰爭的最主要理由,布萊爾也強調薩達姆踐踏人權的記錄,以此來為戰爭辯護。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英國軍隊也參與其中。戰後至今也沒有在伊拉克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在英國國內造成了針對首相的很多爭議,其中很多是來自工黨黨內的。工黨內有許多人不喜歡布希,並且反對伊拉克戰爭。

2003年8月1日布萊爾成為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工黨首相,但是大衛·凱利博士的死亡陰影籠罩著布萊爾,工黨內沒有任何慶祝活動。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兩天可以算是布萊爾政治生涯中最危險的兩天,被稱為「在地獄中的24小時」。由於工黨內部的反對,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沒有辦法通過二讀——這是他上任後面臨的首次類似的政治危機。第二天,關於大衛·凱利博士死亡調查的赫頓報告也將公布,大多數人預測報告將指責布萊爾及其政府。最終,關於調漲大學學費的法案以5票之差獲得通過。而赫頓勛爵的報告則著重批評了BBC的報導不周,而對政府的失誤只是輕描淡寫。

雖然赫頓報告為大的部量辯護,有關導致伊拉克戰爭的情報使用問題又浮上檯面。布萊爾最終決定再啟動另一項調查,而這次是評估戰爭爆發前情報的使用。

私生活

布萊爾的太太謝麗·布萊爾(Cherie Booth)是著名律師,兩人在1976年相遇,當時他們都還在讀法律。他們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們最小的兒子里奧(Leo)出生於2000年5月20日,是20世紀第一位出生在現任英國第一家庭的孩子。雖然布萊爾一家一直希望能夠保護自己的孩子隱私不受侵犯,但是還是有很多關於第一家庭的報導。布萊爾的大兒子曾被報導喝酒狂歡以慶祝中學考試結束,而這份報導是在布萊爾所提出對酒醉人士罰款的政策兩天以後。

他的太太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2003年10月19日布萊爾曾因心臟問題接受治療。

⑺ 布萊爾當首相多少年了呀 感覺很久了

托尼·布萊爾 (Tony Blair) 1953年5月6日生於英國北部的愛丁堡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1984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
布萊爾1975年加入英國工黨,1983年當選英國下院議員,他先後任工黨財經和貿工發言人。布萊爾1988至1994年歷任影子內閣能源、就業、內政大臣。他1994年當選工黨領袖,是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同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1997年5月任首相,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後兼任首席財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在2005年5月5日的英國大選中再次獲得勝利,布萊爾也成為工黨歷史上第一位三次蟬聯首相職務的領導人。

布萊爾1988年曾作為工黨代表團成員訪華。他1997年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9月,布萊爾以歐盟輪值國主席身份來華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八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並對中國進行訪問。

布萊爾對法律、工會、稅收、貿易、能源、就業、犯罪等問題感興趣;喜歡讀書、網球、遠足和音樂;著有《新英國,我眼中的年輕國家》等書。

夫人切麗·布斯·布萊爾,是王室法律顧問,倫敦經濟學院的法律學優等生,是一名律師、公眾和就業法律專家,喜歡編織。1980年同布萊爾結婚,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尤安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兒凱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奧 (Leo)。

英國《觀察家評論》日前發表英國首相布萊爾的親人、同學、鄰居和同僚的談話,介紹布萊爾非同尋常的經歷:
富有愛心 孝敬父母

托尼·布萊爾的哥哥 我對弟弟的最早記憶始於舉家遷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當時我約四歲,托尼一歲多。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我們過得很幸福。父親是大學法學講師,他對新工作很適應,妹妹薩拉在那兒出生,托尼也很喜歡那裡。他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孩子,與附近的特雷德雷老兩口建立了友情,經常騎自行車去看望他們,還跟他們聊一聊新近的板球比賽。托尼跟我們都不一樣,他熱衷於各種體育運動。他們談起體育來津津有味。我們返回英國後,有一段時間特雷德雷先生還經常給他寫信。很多年過去了,托尼的這些品質並沒有改變,對手足之情,他過去忠貞不渝,現在依然如此。他是一個好孩子,而且完全不是一個華而不實的人。

三年半後,我們回到了英國。在格拉斯哥的祖父母家短暫停留後,我們去了達勒姆,父親利奧在當地大學法學院謀到一份新的工作,同時他也在攻讀律師資格,並開始執業。他還積極參與當地保守黨的活動。自我們回國以來,父親就在政治上雄心勃勃。他很善於與人溝通,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對父親來說,一切似乎都很如願。但是在42歲那年,他突患中風。父親在事業上正如日中天,這對他是致命一擊。

對我們來說,孩提時代的幸福時光戛然而止。母親挑起了家庭重擔,我記得托尼對患病的父親非常耐心,盡力伺候他。人們經常分析父親中風對托尼的影響。很多人說父親的雄心傳給了兒子,其實問題遠非那麼簡單。五六年之後,母親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又過了五年,母親撒手人寰。我認為,這些情況合在一起給了托尼獲得成功的動力。母親去世對他的影響絲毫不亞於父親中風。

母親黑茲爾幾乎在各個方面都跟父親截然不同。父親是跟養母長大的,而母親則出身於一個穩固的大家庭,親戚很多。她聰慧謙和,是家裡的主心骨。不過,她不喜歡社交,也不看重雄心和成功,更看重家庭和友情這些實實在在的價值觀。

我認為人們往往低估了母親對托尼的影響。托尼繼承了父親身上很多優秀品質,尤其是他的闖勁和能力,同時也繼承了決策能力。但托尼從很小就形成了一種不同的世界觀,他尊重父親,但並不一定贊成他的觀點。兩人經常在電話中交談。父親70歲那年再度中風,現在說不了多少話。但是,父子之間仍然能夠很好地溝通。

思維敏捷 長於表達

尼克·賴登,律師,托尼的中學好友 我和托尼認識時都是13歲,那時我們在愛丁堡的費蒂斯公學就讀。我們成了好朋友,後來關系一直很密切。當時托尼熱衷於辯論和表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日後會成大器,不過表演和辯論的技能對於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治家都是至關重要的。他為人真誠體貼,而且有表演才能。他思維敏捷,擅長表達,足以舌戰群儒。

這個學校就像一個獨立王國,似乎與世隔絕,進來以後就等於同家人和以前的朋友斷絕了聯系。學校制度很陳腐,很大程度上是適者生存,唯一的樂趣就是嘲笑和逃避這種制度。托尼常常打趣這種制度。

酷愛閱讀 博覽群書

凱蒂·凱,托尼的鄰居(認識布萊爾已經20年,現為他的特別顧問 )我們上個世紀80年代搬到哈克尼,在那裡結識了布萊爾夫婦,不久來往就很密切了,互相串門,有時一塊兒吃飯。後來兩家人開始一起去度假,要麼去義大利,要麼去法國。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托尼酷愛閱讀,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讀書,讀《聖經》和其它嚴肅書籍。他還喜歡坐在院子外面,同路人聊天,一聊就是幾個小時。

托尼是百靈鳥而不是貓頭鷹,他喜歡早睡早起,通常天剛蒙蒙亮就起床,把才幾個月的大兒子放在幼兒體操架上,自己坐在旁邊喝咖啡看書。等我們起床出門,他已經起來四個小時了。

喜歡社交 不咄咄逼人

查利·福爾克納,布萊爾的政治同僚(曾一起當過律師,現在布萊爾政府任職 )自上個世紀60年代末我們認識以來,托尼·布萊爾本質上就沒變過。他是一個喜歡社交的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不咄咄逼人,在與人交談中不霸道,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會大嚷大叫。他的說服能力令人驚嘆。托尼非常自信,但不傲慢自大。他雄心勃勃,非常有魅力。

跟撒切爾夫人式的政治家不同,他從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對別人發號施令,而是以理服人。我從來沒有想到他會成為首相。由於他不那麼咄咄逼人,他會花很多時間找有關的事實依據,一旦找到解決方案,他就會付諸實施。

他一直很注意保護家人,極力避免使家人受到過多關注和干擾。然而,這種事情不可避免。看到妻子切麗受到媒體的攻擊,托尼非常痛苦。她之所以受到攻擊,是因為丈夫是首相。托尼幾乎無法出面為她辯護。

⑻ 布萊爾的中文簡介

托尼·布萊爾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金牛座)生於英國北部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1984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被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封為樞密院的一名官員。自1994年起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時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卸任黨魁、首相以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Sedgefield)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東問題有關四方委任為中東問題特使。
目錄

基本信息
成長過程
個人履歷
政治生涯
家庭情況
執政十年語錄
首相任職期間
入主唐寧街與國會的關系與媒體關系與戈登·布朗的關系宗教信仰批評對美關系中東政策及對以色列的關系與工黨的關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後的布萊爾
捐款遭批
自傳惹麻煩基本信息
成長過程
個人履歷
政治生涯
家庭情況
執政十年語錄
首相任職期間
入主唐寧街與國會的關系與媒體關系與戈登·布朗的關系宗教信仰批評對美關系中東政策及對以色列的關系與工黨的關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後的布萊爾
捐款遭批
自傳惹麻煩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姓名:Tony Blair 中文名:托尼·布萊爾 全名:安東尼·查爾斯·林頓·布萊爾出生年月:1953年5月6日 出生地:英國蘇格蘭首府愛丁堡 性別:男 國籍:英國 家中排行:老二 哥哥:威廉·布萊爾 妹妹:薩拉·布萊爾 父親:利奧·布萊爾(養父:格拉斯哥的詹姆斯·布萊爾) 祖父:查爾斯·帕森斯(藝名:吉米林頓) 祖母:西利亞·瑞舊維 母親:梅澤爾 身高:6英尺1英寸(1.85米) 星座:金牛座 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 幸運物:上面有紅、金、白等多色斜條花紋的「幸運領帶」 喜歡的鋼筆:「丘吉爾」牌鋼筆 牛津時最好的朋友:麥克·佩里 喜歡的小說家:華爾特·司各脫爵士 好友:皮特 影響重要的人:艾爾文 家庭成員:夫人切麗·布斯·布萊爾,長子尤安·布萊爾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兒凱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奧 (Leo) 小學:愛丁堡大學附近的寄宿學校 中學:費茨公學 大學: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 學歷:牛津大學費蒂斯學院和聖約翰學院學位
托尼·布萊爾
大學時參加的樂隊:「卑劣的謠言」樂隊 黨派:工黨 信仰:基督教 健康狀況:2003年10月19日布萊爾曾因心臟問題接受治療。 熱愛的運動:喜讀書,愛好網球和音樂 曾任職務:英國首相 性格特點:在哥哥眼中:他是一個好孩子,而且完全不是一個華而不實的人」;他對手足之情,過去忠貞不渝,現在依 然如此。在同學眼中:為人真誠體貼」,「思維敏捷,擅長表達,足以舌戰群雄。 拿手菜:首推義大利肉醬面 愛聽的音樂:德彪西的古典音樂,以及甲殼蟲樂隊和 Free 樂隊的搖滾樂 愛讀的書:政治類傳記和充滿奇思妙想的兒童讀物 感興趣的事:法律、工會、稅收、貿易、能源、就業、犯罪等問題 記得最清楚的日子:七月英國獲得奧運會舉辦權和倫敦遭到大規模恐怖襲擊的那兩天 最重要的來訪者:曼德拉和柯林頓 崇拜的人:丘吉爾的鐵桿「粉絲」 喜歡的食物:北京烤鴨 著作:《新英國,我眼中的年輕國家》 與中國的淵源史:1988年曾作為工黨代表團成員訪華,1997年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 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優點:高大英俊,溫文爾雅,風度翩翩,富有愛心,孝敬父母 ,思維敏捷,長於表達 ,酷愛閱讀,博覽群書,喜歡社交,不咄咄逼人。 簡短史:上大學前在巴黎刷過盤子,站過吧台;系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2000年5月,創下了近150年來英國在職首相喜得貴子的紀錄,而且未休產假;與妻子相敬如賓;迫於妻子的嚴厲政策而戒煙;對朋友不錯;對子女有愛心,常開車送孩子上學;注重儀表;即便心情不好也親自處理公務;讀了英國著名作家瓦爾特·斯各特的代表作《艾凡赫》;保持了良好體形;與丈母娘關系融洽。編輯本段成長過程
(1歲)1953年5月6日,出生於蘇格蘭首都愛丁堡 (1歲半)1954年聖誕節樂,前往澳洲,在四個星期中的航行中,在船上無休止的唱歌和跳舞和淘氣行為。 (1歲半-4歲)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托尼·布萊爾
(4歲)1957年,參加當地一個學校的音樂會,會上他又唱又跳,如入無人之境,他母親費了好大的勁才帶他離開了舞台,安靜地坐下來觀看。 (5歲)1958年1月,梅澤爾帶著托尼回到英國 (5歲)1958年,進入一私立小學讀書 (8歲)1961年,進入切里斯特教會學校,同學們稱為「布萊爾二世」,第一學期未的考試後跳入三年級,他經常顯示出對公眾掌聲的偏好。 (8歲)1961年,第一年未的考試,他名列全校第三,對<聖經>了解很多,是個的基督徒,擅長體育,田徑運動,板球,橄欖球,1965年-1966年學校的最佳橄欖球手。 (10歲)1963年,搬家到杜爾漢姆郊外的米多斯山28號。 (11歲)1964年,利奧中風。 (11歲)1964年,威說到愛丁堡大學附近的寄宿學校去讀書,妹妹薩拉染上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 (12歲)1965年,遷往離德漢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區,當過學校模擬選舉中保守黨的候選人。 (13歲)1966年,進入費茨公學,托尼形容「費茨公學缺乏理論功底,基礎課師資力量差」。 (14歲)1967年,夏季,當上校板球隊隊長。 (14歲)1967年,參加辯論,討論越南問題和貨幣貶值問題。 (16歲)1969年,同5個孩子組成了演出小組。 (16歲)1969年,討論議會有關罷工和議案和英國對奈及利亞的干涉問題。 (16歲)1969年,6英尺高(1.8米高) (17歲)1970年,與一個叫安吉`亨特的反叛女孩成為好朋友,14年後,成為了他私人辦公室的頭,最信任的顧問。 (18歲)1971年,從費茨公學畢業。 (19歲)1972年,請了一年的假,在費茨公學掛名,更好地了解社會。 (20歲)1973年,進入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參加戲劇<女神>,女朋友瑪麗`哈融。 (21歲)1974年,女朋友是牛津大學最美的女人蘇西`帕森斯。 (22歲)1975年,參加「醜陋的呢喃」樂隊。 (22歲)1975年6月,離開大學,未作出對政黨的選擇。
托尼·布萊爾
(22歲)1975年7月,梅澤爾去世。 (22歲)1975年,去倫,搬進艾菲爾德大街公寓,成為工黨黨員。 (23歲)1976年,成為切爾西區工黨黨團秘書,每晚很晚回到公寓,坐在床邊閱讀聖經,第二天早上他總在黎明來臨之前起床復習功課,取得律師資格。 (24歲)1977年,加入工黨第二年,離開倫敦來到法國,提高法語水平,在賓館當過服務生,到保險公司當過抄寫員。 (24歲)1977年,回到英國,成為艾爾文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26歲)1979年下午1點45分,抽完最後一枝香煙,同切麗`布斯結婚。 (27歲)1980年夏天,住進倫北部的海克尼E8區表普里丁路59號。 (27歲)1980年11月,第一次參加工黨議員候選人選舉失利。 (28歲)1981年2月,當選為支部書記。 (28歲)1981年秋,補缺為選舉中的提名做議員候選人,失利。 (29歲)1982年4月1日,地方選舉中,打敗三人,成為工黨候選人。 (30歲)1983年4月28日,參加工黨一個集會,切麗布萊爾發表演講說「她非常高興同兩位托尼站在一
托尼·布萊爾
個平台上,他們開啟了好怪社會主義的追求,刺傷了托尼的自尊心。 (30歲)1983年5月9日,撒切爾宣布大選。 (30歲)1983年5月18日,被提名為塞奇菲德區工黨候選人。 (30歲)1983年6月,當選為工黨候選人。 (31歲)1984年,在特林頓買了一座房子。 (31歲)1984年11月,成為影子內閣。 (32歲)1985年3月6日,首次在新聞媒體上亮相。 (32歲)1985年,長子尤安出生 (34歲)1987年,心臟犯病 (34歲)1987年,二子尼古拉斯出生 (34歲)1987年,競選影子內閣失利,成為影子內閣貿工部長副手。 (34歲)1987年11月24日,寫文章的同電台直播下議院半論。 (35歲)1988年,開始給<時代>周刊寫文章。 (35歲)1988年5月,安吉`亨特成為托尼顧問。 (35歲)1988年11月,參加影子內閣競選,排第九,成為能源部長。 (36歲)1989年,大女兒凱瑟琳出生 (37歲)1990年,布萊爾同布朗訪問澳大利亞。 (39歲)1992年7月8日,影子內閣選舉中,排第二,任內務部長。 (40歲)1993年1月,前往美國學習。 (41歲)1994年5月12日,上午8點5分,史密斯去世。 (41歲)1994年7月21日,成為工黨領袖。 (41歲)1994年7月23日,搬進新辦公室,伊麗莎白女王授予他一項榮譽,成為一名框密院官員。 (42歲)1995年初切麗被選為英國王室法律顧問。 (43歲)1996年4月,來到美國。 (43歲)1996年4月12日,同柯林頓親切會談半個小時。 (43歲)1996年11月,李崗清訪問英國,托尼送<新英國>。 (44歲)1997年3月17日中午,梅傑宣布5月1日大選。 (44歲)1997年3月18日,<太陽報>宣布支持布萊爾。 (44歲)1997年5月1日,入主唐寧街。 (44歲)1997年7月1日,出席香港回歸 (44歲)1997年9月6日, 出席黛安娜王妃葬禮 (44歲)1997年10月21日,唐寧街會見了董建華。 (44歲)1997年12月,訪問紐約時,星期六夜晚在黎明時起來去找教堂。 (45歲)1998年秋正式訪問中國。 (46歲)1999年12月31日,出席「千年穹頂」千年盛典 (47歲)2000年5月20日,利奧出生 (49歲)2002年8月,承認建造千年穹頂是個錯誤 (51歲)2004年,因心臟問題住院 (51歲)2004年7月,前往雅典觀看奧運會 (51歲)2005年7月,幫助倫敦贏得申奧主辦權 (51歲)2005年7月,倫敦爆炸 (52歲)2005年,給一中國女孩回信,並附簽名 (53歲)2006年8月,在曼徹斯特工黨大會上宣布一年後退位 (53歲)2006年7月,英格蘭參加德國世界盃,在英格蘭車上簽名 (53歲)2006年7月,對外稱如英格蘭獲勝,將跳機器舞
托尼·布萊爾和夫人切麗
(53歲)2006年10月20日,給武漢一家醫院來回賀建院140周年 (53歲)2006年10月24日,在倫敦唐寧街10號會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 (53歲)2006年10月26日,大加贊揚紐卡斯特爾聯隊球星阿蘭·希勒。 (53歲)2006年10月31日,最難熬的一天了,英國下院首次就伊拉克政策舉行辯論 (53歲)2006年10月31日,在倫敦出席時尚零售學院新校址開幕式 (53歲)2006年11月3日,與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的會面中提出新的國際氣候問題合作的提議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布萊爾1983年進入下議院,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後任財政、貿工、能源和就業事務副
托尼·布萊爾
發言人,1992年起任內政事務發言人。他1994年當選工黨領袖。布萊爾是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後兼任首席財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他出任首相後,對工黨大膽進行革新,對原保守黨政府的內外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布萊爾對法律、工會、稅收、貿易、能源、就業、犯罪等問題感興趣;喜歡讀書,愛好網球和音樂;著有《新英國,我眼中的年輕國家》等書。編輯本段政治生涯


布萊爾1953年出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員,他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杜倫(Durham)度過的。布萊爾在有「蘇格蘭的伊頓」之稱的費茨中學接受教育,後來又在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法律,並獲得學位。大學畢業後,布萊爾在1975年加入工黨,1982年代表工黨在一個傳統的保守黨選區比肯斯菲爾德(Beaconsfield)參選國會議員失敗。在1980年代早期,布萊爾在工黨內被認為是「軟左派」(soft left),當時這一派正試圖控制工黨。 1983年他當選為塞奇菲爾德(Sedgefield)選區國會議員,並連任至今。1983年和1987年工黨兩次在大選中敗於撒切爾夫人之後,布萊爾堅定地站在黨內改革派一邊。他與改革派領袖尼爾·基諾克(Neil Kinnock)合作,成為影子內閣的一名成員,將工黨改造成一個更溫和的政黨。當基諾克因1992年工黨選舉失敗而辭職之後,布萊爾繼續在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內閣中任內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臟病發去世,布萊爾與影子內閣的另一名成員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項政治交易,由布萊爾擔任工黨領袖,而布朗則將擔任未來工黨政府的財政大臣。布萊爾與布朗一起改造工黨,修改其黨章,去除了有關國有化的政策,而更強調自己善於財政議題(當時的保守黨政府無法解決經濟問題),並將自己稱作「新工黨」。 雖然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對手和工黨傳統支持者的批評,這些改革卻是成功的。工黨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黨政府關於歐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敗丑聞的影響,「新工黨」在1997年的英國大選中獲得了一邊倒的巨大勝利。 布萊爾是20世紀英國第一個在職首相在唐寧街生子育兒。1998年12月26日布萊爾成為第一位在愛爾蘭議會發表演說的英國首相。 在2001年英國大選中,工黨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優勢,布萊爾成為第一位贏得第二任的工黨首相。保守黨領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辭職,他是自1920年代奧斯丁·張伯倫以來第一位沒有成為首相的保守黨領袖。 在911事件後,布萊爾很快地宣布與美國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戰爭之前他參與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幫助鞏固了國際反恐聯盟。直到今天他依然扮演著這個角色,訪問了許多其他國家領導人可能認為太危險的國家。 布萊爾是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有關進攻伊拉克計劃的堅定支持者,雖然這項計劃具有很高的爭議性。布萊爾很快成為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經常與持堅定反戰立場的法國總統希拉克發生摩擦。布萊爾被認為比布希更善於演說,他在戰爭爆發前發表了多篇演說,強調推翻薩達姆政權的必要性。 雖然薩達姆被指控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英發動戰爭的最主要理由,布萊爾也強調薩達姆踐踏人權的記錄,以此來為戰爭辯護。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英國軍隊也參與其中。戰後至今也沒有在伊拉克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在英國國內造成了針對首相的很多爭議,其中很多是來自工黨黨內的。工黨內有許多人不喜歡布希,並且反對伊拉克戰爭。
托尼·布萊爾和夫人
2003年8月1日布萊爾成為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工黨首相,但是大衛·凱利博士的死亡陰影籠罩著布萊爾,工黨內沒有任何慶祝活動。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兩天可以算是布萊爾政治生涯中最危險的兩天,被稱為「在地獄中的24小時」。由於工黨內部的反對,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沒有辦法通過二讀——這是他上任後面臨的首次類似的政治危機。第二天,關於大衛·凱利博士死亡調查的赫頓報告也將公布,大多數人預測報告將指責布萊爾及其政府。最終,關於調漲大學學費的法案以5票之差獲得通過。而赫頓勛爵的報告則著重批評了BBC的報導不周,而對政府的失誤只是輕描淡寫。 雖然赫頓報告為大的部量辯護,有關導致伊拉克戰爭的情報使用問題又浮上檯面。布萊爾最終決定再啟動另一項調查,而這次是評估戰爭爆發前情報的使用。 2007年5月10日布萊爾在自己位於英國塞奇菲爾德選區的特里姆登向支持者發表講話,宣布將於6月27日向英女王遞交辭呈,結束長達10年的首相歲月。他同時宣布辭去工黨領袖職務,為「接班人」、財政大臣戈登·布朗讓路。 布萊爾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英國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3次贏得大選的首相,但面對種種批評,於2007年6月27日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正式遞交辭呈,從而結束自己長達10年的首相生涯,正式離任。編輯本段家庭情況

布萊爾全家
布萊爾的太太謝麗·布萊爾(Cherie Booth)是著名律師,兩人在1976年相遇,當時他們都還在讀法律。他們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們最小的兒子里奧(Leo)出生於2000年5月20日,是20世紀第一位出生在現任英國第一家庭的孩子。雖然布萊爾一家一直希望能夠保護自己的孩子隱私不受侵犯,但是還是有很多關於第一家庭的報導。布萊爾的大兒子曾被報導喝酒狂歡以慶祝中學考試結束,而這份報導是在布萊爾所提出對酒醉人士罰款的政策兩天以後。 他的太太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2003年10月19日布萊爾曾因心臟問題接受治療。編輯本段執政十年語錄
1997年2月,在首相府外向人群發表講演時說:「本屆新工黨政府的執政將以全體人民的利益為准,整個國家的利益為准,已經說的夠多了,現在是行動的時

《經濟學人》封面人物布萊爾(12張)刻。」 1997年8月31日,在黛安娜王妃於去世時稱:「她是人民的王妃,她在我們的心中和記憶中將永遠是人民的王妃。」 1998年7月8日,在談到有關信任是政府最重要組成部分的設想時說:「作為政府,我們必須要在清白方面小心謹慎,要讓人們知道我們不存在任何方面或形式的不當。」 1997年11月16日,就政府允許一級方程式賽事可不受煙草廣告禁令限制、賽事老闆向布萊爾所屬工黨捐款一百萬英鎊而失去公眾信任時發表講話稱:「我認為大多數與我打過交道的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實話實說的人,我就是這樣的人。」 1998年4月7日,抵達北愛爾蘭簽署「美好星期五協議」之前發言稱:「像今天的日子,我的意思是:今天不是奏樂的日子,我們可以將那些東西留在家裡,但我感到歷史的手在拍我們的肩膀。」 1997年5月27日,在巴黎北約峰會就國際關系的未來表達希望說:「我們這一代是可以思考在我們整個生命中不發生戰爭、不派我們的孩子參加戰爭的一代。這是一個無價的獎勵。」 1999年3月26日,宣布英國參與北約對塞爾維亞發動的空襲行動時說:「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必須讓世人知道我們不允許野蠻戰勝正義,這是一件正確的事。」 2001年9月20日,就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向美國表達支持時稱:「我對你們說,我們現在與你們肩並肩,沒有任何遲疑。」2003年3月13日,向議會解釋為何應該發動伊戰時說:「這不是軟弱無力的時刻,這是表明我們將為我們所公認的正義挺身而出,表明我們將與暴政和獨裁、恐怖分子作斗爭。他們使我們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表明在這一決斷時刻,我們有勇氣作出正確的事。」 2004年10月1日,宣布2005年大選將是他所參加的最後一次大選時稱:「如果我當選,我將執政至第三個任期結束為止。我不想要求第四個任期,我不認為英國人民想要一個執政時間如此長的首相。但是,我認為現在解釋我的意圖是一件明智的事。」 2006年9月7日,宣布將於一年內離任:「我本人傾向於用自己的方式來做這件事,但是,數周後召開的黨代會將是我作為黨魁參加的最後一次黨代會。下周召開的工會會議也將是我最後一次參加的工會會議,這可能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解脫。」 2006年9月26日,在工黨會議發表告別講演:「你們給了我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我們在一起為了英國所取得的一切。明年,我將不會再發表講演,但不管我未來在哪裡,在做什麼,我都會與你們一起,祝你們一切好運,祝你們獲勝。」 2006年12月19日,總結他的政治經驗時說:「首次進入政壇,我想取悅所有人。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認識到無法取悅所有人。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人們能夠作出自己的判斷,這就是布萊爾學說。」 2007年5月10日,在他宣布將辭去首相職務時說:「我擔任首相職務已經整整10年,在當今世界,在這個職務上,我想這已經足夠長,對我是如此,對這個國家尤其如此。有時候,克服權力誘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放下。」回首剛成為首相的10年之前,布萊爾說:「那時人們對未來的期望極高,有時可能太高...捫心自問,我自認做了我認為正確的事。我可能有錯誤,這將由你們來判斷。但相信一點,我做了我認為對國家正確的事。」編輯本段首相任職期間
入主唐寧街
布萊爾在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國首相,後來他兼領的職務還包括有第一財政大臣、公務員事務部部長、英國工黨黨魁、以及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作為英國內閣的閣臣,他也是樞密院顧問官。布萊爾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英國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3次贏得大選的首相。 布萊爾卸任後,首相與黨魁之職由其財相白高敦接任,而布萊爾則隨即獲中東問題有關四方委任為中東問題特使。
與國會的關系
布萊爾任內曾對下議院的議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他上任後的第一項改動就是將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長15分鍾的首相答問環節進行合並,變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舉行,但時間則延長至30分鍾。布萊爾表示這樣是為了讓答問環節更具效率,但批評者卻反駁他這樣做只為方便准備問題答案。除首相答問環節外,布萊爾又會在每月舉行一次新聞發布會,讓記者就不同問題作發問,而氣氛也要比國會辯論融洽。
與媒體關系
2002年,布萊爾在北約俄羅斯會議 一般認為,布萊爾應付媒體的技巧遠高於他在國會辯論的能力。他在電視鏡頭面前,總顯露出政治領袖應有的魅力、往往給予觀眾現代、不拘謹和善於表達之感覺。或許世人對布萊爾留下最深刻的電視講話,就是他在1997年8月對韋爾斯王妃黛安娜之死所發表的演說,當中他以「人民王妃」形容黛安娜,及後即廣為人們所競相採用。
與戈登·布朗的關系
早在約翰·史密斯於1994年去世後,布萊爾與戈登·布朗兩人曾同被視為新黨魁的熱門人選,
布萊爾和布朗
而他們兩人亦曾許下諾言,答允互相合作。最初,由於白高敦認為自己資歷較高,布萊爾理應會讓路給他,但後來兩人卻發現布萊爾更取得公眾的支持。到1994年5月30日,白高敦向布萊爾答應不競逐黨魁之職,而據知布萊爾則答應擔任黨魁一定時間後就會退位(一說8年),以作回報,但是布萊爾卻在公開場合,多次否認二人中間有任何交易。但有關的傳聞後來更在2003年9月被英國第四台拍成電視劇。
宗教信仰
布萊爾在公開場合甚少談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認為是一位盎格魯-天主教徒——亦即是英國聖公會高教派的成員。高教派是一個容納羅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別,而布萊爾的妻子彭雪玲本人就正是一位羅馬天主教徒。布萊爾平時在倫敦一般會與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參與彌撒,但是當地的樞機主教休姆卻批評他不是天主教徒,卻在彌撒中領聖餐。
批評
對布萊爾的批評主要集中於他與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的關系,以及他對中東,包括伊拉克戰爭、2006年以黎沖突和以巴沖突所採的政策。此外他亦被批評以「政治化妝」的手法扭曲新聞,誤導國民。布萊爾也是歷史上首位遭警察問話的在任英國首相。
對美關系
在美國總統柯林頓任內,布萊爾已經與他建立了友好的關系,此後喬治·W·布希雖然接任美國總統,但布萊爾仍與他建立起強而有力的政治同盟,並積極在外交政策上連成一線。不過,前南非總統曼德拉說過布萊爾尤如布希的外交部長。此外又有人直指布萊爾是「布希的捲毛狗」,反映出布萊爾在外交政策上令人有盲目附和美國的感覺。就連美國國務院官員肯德爾·邁爾斯(Kendall Myers)也指出布希對待英國首相的態度某程度上使他感到「蒙羞」,他認為兩人的聯盟是單向的,布希沒有回報布萊爾,兩者之間也不是互惠互利。
中東政策及對以色列的關系
布萊爾早年加入工黨不久以後,便加入一個叫工黨以色列之友的組織。後在1994年,一位昔日與布萊爾在同一所律師行工作的同事,在一次以色列外交官所辦的晚宴中,向他介紹一位叫邁克爾·利維(Michael Levy,後來成為利維勛爵)的人。利維是流行音樂界的大人物,也是位熱心於協助猶太小區籌款的人。布萊爾與利維未幾就成為了好朋友,兩人更時常一起打網球。
與工黨的關系
布萊爾在任後期遲遲未交代下台的確實時間,使他受到了英國傳媒和國會議員的批評。據報,有內閣閣揆相信布萊爾遲遲不交代下台時間,是因為他有意第四度角逐大選[32]。在2006年暑假,布萊爾一家曾到加勒比海渡假,返國後他表示希望各界停止對他的下台時間作揣測,結果激起不少工黨忠實支持者的不滿。
支持率
在2006年5月, 《每日電訊報》曾報導布萊爾的支持度跌至只有26%,比起當年韋爾遜將英鎊貶值後,以及卡拉漢在「不滿足的冬天」期間所得的支持率還要低,這表示布萊爾成為了戰後最不受歡迎的工黨英國首相。不過,以有紀錄以來計,保守黨的撒切爾夫人與約翰·梅傑曾 曾得到比這個數字更低的支持率。但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布萊爾在1997年大選完結時,他曾取得了歷史上英國首相最高的支持率。編輯本段卸任首相後的布萊爾

⑼ 英國首相布萊爾老婆

切麗·布萊爾(Cherie Blair,1954年9月23日-),台灣譯作雪麗·布萊爾,港澳譯作彭雪玲,生於英格蘭大曼徹斯特郡貝里,英國皇家法律顧問,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妻子。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夫人,她是英國第一位有自己全職職業的首相夫人,同時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她熱情、自信、獨立、堅強、果斷。她是倫敦經濟學院法律學優等生,王室法律顧問,成功進入英國法律的核心體系,榮膺「御用大律師」的最高榮譽。執著於崇高理想,致力於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是一位令人稱道的成功職業女性。面對媒體她卻語出驚人:「14歲時就有了長大後成為英國首位女首相的願望,可惜,被撒切爾夫人搶了先」。

熱點內容
代表律師 發布:2025-01-09 05:38:14 瀏覽:90
黨代會法規 發布:2025-01-09 05:36:35 瀏覽:777
法學院項目 發布:2025-01-09 04:49:19 瀏覽:906
法學教材pdf 發布:2025-01-09 04:44:47 瀏覽:610
森田療法治療擔心症 發布:2025-01-09 04:26:15 瀏覽:778
偷稅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03:58:39 瀏覽:973
九年級法律知識點 發布:2025-01-09 02:40:31 瀏覽:206
勞動法辨析題 發布:2025-01-09 01:48:53 瀏覽:32
女律師知乎 發布:2025-01-09 01:40:48 瀏覽:877
開展法律知識小講堂 發布:2025-01-09 01:25:53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