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法規匯編
這個條例主要就是針對農民工的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規定 (2006年4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範本市的法律援助工作,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法律援助機構,是指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確定的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專門機構。
第三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所在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
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對符合規定的各種法律援助事項提供經費保障。經費保障的具體辦法,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確定。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五條除《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外,經濟困難的公民還可以對下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
(一)在簽訂、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過程中受到損害,主張權利的;
(二)因工傷、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受到人身損害,主張權利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主張權利的;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
第六條本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逐步擴大受援范圍,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權益。
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的標准,應當高於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數額。具體標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的標准,應當向社會公開。
經濟困難證明由法律援助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經濟困難證明應當包括本人的勞動能力、就業狀況以及家庭成員、家庭月(年)人均收入、家庭財產等內容。
第七條公民因見義勇為導致訴訟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
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向義務人或者被請求人所在地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屬於本市高級或者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范圍的,應當向市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按照前款規定,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受理申請的,申請人應當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如果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公民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本市律師事務所以及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可以為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提供幫助。
第九條訴訟或者仲裁法定時效即將屆滿,當事人需要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機構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及時進行審查,以確定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
第十條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可以委託區、縣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區、縣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有特殊原因的,也可以移送市法律援助機構辦理。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發生受理爭議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指定受理。
第十一條受援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如實陳述案件事實,提供有關證據材料,並協助辦案人員調查取證。
第十二條受援人提出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實際情況的要求,經解釋仍堅持不合理要求,致使法律援助活動難以繼續進行的,經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審查同意,可以中止該項法律援助。
除《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受援人採取虛假陳述等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經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審查核實,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並視情追索其應承擔的法律服務費用。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辦案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及時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案件的進展情況,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由於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人員的過錯給受援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賠償。
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時,憑法律援助機構的證明,依法調查取證和查閱、調取、復印相關資料,本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予以協助,並免收或者減收相關費用。
第十五條法律援助案件辦理過程中,法律援助機構承擔的法律援助辦案人員的差旅費、文印費、交通通訊費、調查取證費、翻譯費等必要開支,可以由受援人列入訴訟或者仲裁請求。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第十七條本市鼓勵工會、婦聯、共青團、大專院校以及其他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本市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違反法律援助有關規定的,由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2. 法律援助對象和范圍有哪些規定
一、法律援助范圍
1、刑事案件的代理和指定辯護;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撫養費的法律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害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4、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7、需要予以公證的與公民個人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
8、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
二、援助條件
(一)一般條件
1、申請人具有茂南區常住戶口、暫住證或者案件發生在茂南區;
2、符合省人民政府及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
3、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二)特殊條件
符合《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八條規定,經人民法院指定可獲得法律援助。
(1)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2)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一審人民法院判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訴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3)公訴案件中,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決定為其提供指定辯護的;
(4)外國籍、無國籍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偵查起訴階段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者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根據人民法院的指定提供法律援助。
(5)民政部門直屬管理的非營利性質的福利組織以及依法成立從事非營利公益事業的慈善機構可申請法律援助。
3. 法律援助范圍有哪些方面
法律援助條例
法律援助范圍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4. 法律援助服務內容
法律分析:工會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職工、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進行法律法規特別是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與培訓;為工會與用人單位簽訂集體合同、職工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提供法律指導服務;為職工、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提供法律法規咨詢服務;為勞動權益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權益受到侵犯的困難職工當事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或因履行職責而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工會組織、工會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事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5. 2010國家司法考試法律法規匯編的圖書目錄
憲法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3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
反分裂國家法(2005年3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2009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2004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0年4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98年11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1989年12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2006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9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2003年12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2006年10月31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2001年4月28日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02年9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7年3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2月28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3年7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2008年9月1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7年10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
國際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1990年1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1992年2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1998年6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1980年9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2009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人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2000年12月28日)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1999年5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年2月25日)
關於向國外送達民事成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1965年11月15日)
關於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1970年3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於執行《關於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有關程序的通知(1992年3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於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送達法律文書若干問題的通知(1986年8月14日)
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關於印發《關於執行海牙送達公約的實施辦法》的通知(1992年9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向外國公司送達司法文書能否向其駐華代表機構送達並適用留置送達問題的批復(2002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2006年8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效力問題的批復(1990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公民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程序問題的規定(1991年8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外司法協助協定的通知(1988年2月1日)
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1987年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千執行我國加入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通知(1987年4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處理與涉外仲裁及外國仲裁事項有關問題的通知(1995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或駁回當事人申請後當事人能否上訴問題的批復(1997年4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撤銷涉外仲裁裁決有關事項的通知(1998年4月23日)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2005年1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1999年3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2000年1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8年7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2001年8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的安排(2006年3月21日)
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2007年12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1998年5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千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2008年4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千人民法院受理涉及特權與豁免的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21007年5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2007年7月23日)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1980年4月11日)
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00年1月1日)
ICC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 (2007年7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05年11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09年2月16日)
國際商會托收統一規則(1996年1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04年4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2004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2004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2004年3月31日)
關於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1966年10月14日)
司法職業道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2001年6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2001年10月18日)
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 (1998年9月7日)
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紀律處分辦法(試行) (2002年9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年9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年6月30日)
檢察官職業道德規范(2002年3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試行)(2009年9月3日)
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 (2007年5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年10月28日)
法律援助條例(2003年7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關於規范法官和律師相互關系維護司法公正的若干規定(2004年3月19日)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2008年7月18日)
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 (2004年3月20日)
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08年7月1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2005年8月28日)
公證員執業管理辦法(2006年3月14日)
公證員職業道德基本准則(2002年3月3日)
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09年8月27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1998年12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2009年8月27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2009年8月27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2002年4月2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2002年4月2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2002年8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2002年12月2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2004年12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2005年12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於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2005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2000年12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4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1997年10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12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7年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4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06年11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12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5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7年11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油氣,破壞油氣設備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7年1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7年5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2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5年5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台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9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4月29日)
……
刑事訴訟法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民法
商法
民事訴訟法
6. 法律援助的規定程序有哪些
一、什麼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二、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流程是什麼?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大體可以分三步走:
(一)提出法律援助申請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前應先到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或仲裁機構立案,攜帶立案通知書及案件材料到所在地的法援機構咨詢。經值班律師初步審查後認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就會發給一份《法律援助申請表》。按要求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提交如下身份和經濟狀況的證明及事實證據等資料:
1. 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的身份證、暫住證、或戶口簿。若申請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的,須提交有代理資格的證明;
2. 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包括財產所有情況,即房屋、生活資料、儲蓄存款、有價證券等所有權情況證明;經濟收入情況,即個人工資和各種津貼收入、家庭收入,財產租賃收入證明等;社會救濟情況,即社會救濟證書。
3. 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有關材料:如合同、契約、協議等權利義務文件;與相關當事人的親屬關系證明;有關機關、部門發出的鑒定性、結論性文件;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和其他有關資料;
4.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7.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法律援助工作主要擔負法律援助工作管理職能和法律援助服務職能「雙重職能」,其職責主要有: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2、負責制定法律援助工作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規范性文件;
3、負責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法律援助工作;
4、負責籌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資金,檢查經費使用情況和社會效益;
5、負責法律援助專業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
6、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調查研究、對外交流等工作;
7、負責法律援助工作信息、統計和檔案管理工作;
8、負責向政府和上級部門報告法律援助工作開展情況,並提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建議;
9、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社會力量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10、負責協調跨省、跨地區的法律援助事務;
11、負責受理、審批、指派、承辦法律援助案件;
12、負責「12348」法律援助熱線咨詢和接待工作;
13、負責承辦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法律援助工作事宜。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8. 急求法律援助!!
補充回答:
1、那麼,你母親還沒有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周歲,你母親應當是與單位形成了勞動關系,可以要求認定為工傷、索要工傷賠償。
2、單位與你母親的約定「工作中事故責任自負」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屬無效條款,可以不管。
3、「我母親是在工作中受的傷 請問可否向單位要求補償?」:
(1)可以。
(2)程序:單位如果不在事故30天內為你母親申報工傷,你母親應當在事故後一年內,自己收集證據向單位所在地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拿到工傷認定書後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然後根據鑒定的傷殘等級索要賠償。
(3)如果單位為你母親交了工傷險:應向工傷保險機構索賠;如果沒有交工傷險,全部向單位索賠。
(4)需要收集的證據:一是能證明你母親是環衛所職工的,包括和單位簽的合約、工作服、上崗證、工資卡等;二是能證明你母親是在工作中受傷的證據,可以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肇事司機的證明、單位領導承認的錄音、工友的證明等。
1、你母親已經超過法定工作年齡:
(1)不能再認定為工傷,但可以根據合同約定索要人身傷害的賠償。
(2)但問題是:你母親是否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如果不屬於可以提前退休的工種,女職工的退休年齡應是55周歲,在55周歲以前是可以簽勞動合同、應當認定為工傷的,你說超過法定工齡,是哪裡的規定、還是你母親有退休證?
2、合同中約定的「工作中事故責任自負」屬於無效條款,你母親可以向單位索要適當的補償。
3、但你母親的賠償,應由肇事方負責:肇事司機和車主沒跑的話,可以全部朝他們索要,可以將肇事司機、車主、保險公司一起告上法庭。
4、如果你母親沒有辦理退休手續:應當是可以向單位索要工傷賠償,單位不在一個月內為你母親申報工傷的,你們應自己在事故後一年內自行向勞動局申請工傷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