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計生法律援助調研文章

計生法律援助調研文章

發布時間: 2022-05-21 21:01:42

A. 法律援助工作的四聯四幫指什麼

法律援助工作的四聯四幫是指:
1、每個機關幹部聯系自己所幫扶村的實際,幫助解決計生家庭返鄉農民工關心的焦點問題;
2、聯系一戶貧困計生家庭返鄉農民工,幫助尋找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3、聯系一戶有問題的計生家庭返鄉農民工,送法律,送政策,幫助消除各種矛盾;
4、聯系一戶有創業精神的計生家庭返鄉農民工,幫助興辦創業項目,拓寬發展思路。
法律援助工作是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非政府設立的合法律所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B. 關於50歲人生育問題 急需法律援助!

不是說除了河南,都可以生二胎了?

C. 求暑假社區實踐報告文章一片

社區調查實踐報告
社會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很多中的趨向,但是總體的趨向是向越來越大型的城市進行進化,城市周圍的鄉鎮村的行政體制在日益規模化的城市擴大的進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目的為整體的社區。農民和城市人的名詞概念在模糊,現在比較科學的名詞叫「居民」,所以城市,社區,居民可以給出的關系定義就是城市提供了工作的場所,社區是城市的配套設施提供了可場所,而其中的居民就是城市的勞動力,是社區的主體。

2005年的暑假有機會走進社區街道辦公室,親身體驗那些社區管理者是如何管理好一個社區,造福一放居民,維護一地安寧祥和。我所在的街道是南京市泰山街道橋工新村社區,該社區的規模屬於中等,有住宅樓80幢,在建的還有6幢小高層和6幢一般住宅樓房,有老年活動中心1個,市民廣場2個,中小學各1個,幼兒園1個,農貿市場1個,有居民12000人左右。社區是在老的橋工新村的基礎上建立的,其中大部分的居民都在社區一牆之隔的中鐵大橋局第四橋梁建設集團工作,居民的構成成分相對比較單一。不過由於新的一代人不太想留在四處工作,開始有一部分人在其他單位工作,所以居民成份開始向多元化轉變。著也是整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每個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工作單位,但是他的居住點則是可以相對穩定的。根據資料顯示,該社區有接近50人在離社區接近15公里以外的地點工作,有2000多人每天要乘公交上班。2001年前,社區還沒有公交線路,居民出行很不方便,可是現在有公交線路直達社區大門,方便了所有的居民。後來聽社區的主任說,原來公交公司核算了成本,認為開這條線路的利潤很低,後來經過社區工作者的積極工作,說服了公交公司,開設了線路,大大的服務了居民,提供了方便。

現在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改革的陣痛,其最後的承受者是老百姓,怎麼樣才能讓受到改革帶來損失的居民能夠平穩的過度,是擺在每一個工作人員面前最艱巨的難題。有位工作人員坦言其間的困難,居民的生活都沒有保障,又怎麼能夠平穩的度過難關呢。他們的工作很難做。後來了解到該社區由於集團改制,有很多員工下崗待業,有的貧困戶甚至生活都出現了困難,這時社區的工作者及時的進行了工作,對下崗失業的人員進行統計,最大限度的為生活困難者提供幫助,一共為39人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為153人實現了下崗再就業,可以說是為居民做了最大的努力。而他們卻說這是在為社會減輕壓力,的確,社會的基礎不能被動搖,太多的人失去工作,生活困難必然造成社會的動盪,他們作為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生活中的最基層的工作人員就必須把小的矛盾都解決,大的矛盾也是由很多的小矛盾堆砌起來的。社區幹部現在正在組織社區內所有黨員,積極分子學習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執政能力,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服務。

在我在社區進行調查實踐期間,正好趕上台風「麥莎」正面襲擊南京。社區的工作人員除了每天把最新的天氣預報和台風動向及時在社區的公告欄上進行公布,還組織積極分子進行巡查,對存在危險的廣告牌,放置不穩定的花盆及時的處理,對樹木進行加固,由於措施及時得力,在台風過境期間,整個社區沒有出現一列損失報告。

社區為了配合十運會的召開,提高居民素質,利用別人吃晚飯的時間上門為居民發放「爭做文明市民」的宣傳資料,記得在前些年的人口普查中,相當部分的居民不是很配合,可是經過這幾年的社區管理者的辛苦工作,這次宣傳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居民非常配合,充分表明了居民對社區工作的認可。

後來我在對部分居民進行意見調查的時候,得知社區進行了政務財務公示制度,居民對社區的錢怎麼用的一清二楚,社區今年最大的投資是為了新的市民休閑廣場投資了50000多元,所有居民都很高興,盛夏的夜晚有了個休閑納涼的好去出。

結束了兩天的調查實踐,充分體驗到一個社區工作者的辛苦,對他們有了肅然起敬的感覺,想想每個工作者每天辛勤工作就是為了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們的居民應該很滿意了。

社區實踐,傳承五四報國志;穩步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

——關於興泰社區的實踐報告

法學院 法學02-4陳小冬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在全國各地凡響強烈,徐州基層社區的反應如何呢?他們又是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呢?帶著種種的疑問,我隨著「思源共建」徐州泉山區泰山辦事處社區助理實踐小分隊走入了興泰社區,開始了社區服務、調研活動。

一、傳承五四報國志,學習、實踐、奉獻並重

通過在社區開展調查研究、宣傳教育、義務服務、科技普及等活動,將我們青年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到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服務社會、回報人民上,引導到豐富生動的社會實踐中鍛煉才幹、提高素質上,學習、實踐、奉獻並重,真正做到傳承五四報國志。

1、學習,永恆的主題:

社區作為城市管理的最低一級單位,它直接參與到各種問題的解決當中,是城市管理政策的最終執行者,因此,在社區實踐中,能夠真正融入到社會,學習基層幹部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跡,深入了解基層幹部與群眾間隔閡所在,深刻體會「在其位謀其政」的執政理念┅┅,學習很多校園內根本學不到的知識。

2、實踐,未來的准備:

現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競爭空前激烈,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為了應對日益發展的多元化社會,我走進了社區,為未來就業提前做好准備,這也是我走進社區實踐的一個重要原因。

3、奉獻,不變的真心:

進入社區,我利用自己的專長為社區居民帶去了法律知識,並聯系了中國礦業大學法律援助中心進駐社區,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使我們所學知識第一次在社會上得到實踐。

同時,我還積極協助社區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做好各項工作,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上去道路。

社區的實踐,不變的真心—奉獻。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社區實踐見真章

在興泰社區的社會實踐中,我利用社區的活動場所,開展規范化、制度化、長期化的服務活動,為創建文明社區注入了新鮮血液。社區在制度建設、計劃生育、普法宣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歸集原因是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

(一)制度建設是保證:

發展離不開管理,管理離不開制度,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每一步都要有嚴格的制度做保證。由此可見,社區制度建設在社區發展中有著重要意義。然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社區的制度建設問題還一直是制約社區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徐州的社區發展可以說只是剛剛起步,在制度建設上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在這方面,興泰社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們知道,一個現代化的社區,需要不斷完善和規范社區居委會的各項規章制度及辦事程序,健全各項工作職責,建立社區協調會(社區與駐區單位協調會)、聽證會(就社區有關問題聽取居民群眾的意見)和評議會(社區群眾評議社區幹部)制度,按照完善居委會自治功能的要求,逐步使社區居委會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具體來說,在制度建設上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建立社區民主管理制度,積極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二是建立民主議事制度,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全面推行一事一議制。三是建立辦事公開制度,做到公開化、透明化,確保社區居民的知情權。四是建立民主監督制度,自覺接受多層次監督。五是建立社區戶籍管理制度,加強對外來人員和流動人口的管理,有效地促進社區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

對照之下,興泰社區的制度建設還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之處,尤其是在管理制度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完善之處。目前,徐州市各級政府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社區的制度建設上對社區也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上級政府的號召和引導下,興泰社區在制度建設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工作。在興泰社區實習期間,我也切身參與到興泰社區的制度建設工作中來。雖然實習時間較短,我能為社區制度建設所做的工作也很有限,但是,相信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社區的制度建設一定會不斷完善,真正達到現代化社區的標准。

(二)計劃生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興泰社區在計劃生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興泰社區的計劃生育工作已經比較系統化、規范化,他們的工作包括訪視育齡婦女,宣傳生育知識,提供生產服務等等。

計劃生育一直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工作是一項艱巨而長期,需要長抓不懈的工作。近年來,我市社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計劃生育部門密切配合,促進了城市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和居民的生活質量,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要充分認識做好城市社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確處理社區建設與計劃生育工作、履行政府職能與推進居民自治、依法管理與改善服務、發揮部門優勢與合理利用社區資源的關系,促進人口發展與社區建設良性互動。

在興泰社區實習的這段時間,我也充分認識到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在這項工作上投注了巨大的精力,我看到了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希望,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社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一定會健康穩步得向前發展。
(三)法制與法治依存,普法與宣傳並重:

在社區治理方面,興泰社區的工作人員按照依法執政的要求,用法律治理社區,成效較為顯著。我們知道,依法執政是社區建設現代化、規范化的重要保證。因此,在社區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堅持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不斷提高依法治區水平。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特別是公職人員的法制意識。做好法治的宣傳、貫徹和落實,增強依法行政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興泰社區在加強依法執政的同時,也很注重加強社區居民的法律維權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我在實習期間,就親自參聯系並參與了中國礦業大學法律援助中心進駐社區的工作。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進入社區,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普遍歡迎,為社區的法制建設做出了貢獻。

"法律進社區"是新形勢下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強化城市社區普法依法治理的一項新舉措,也是司法行政部門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執政為民的實事工程。今年是"法律進社區"啟動之年,為了深入持久地堅持下去,要認真解決目標任務規范,制度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合理等問題,形成"法律進社區"長效機制和濃烈氛圍。

首先,要強化領導,形成共管機制。光靠司法行政部門不行,要列入黨委、政府的一項工作,作為社區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形成有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宣傳、政法、綜治、文化、公安、青年、婦女和新聞等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同時,把"法律進社區"同創安、文化、衛生進社區有機結合起來,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促進,變一條線抓為合力抓,實現社會化、群眾化、網路化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強化監督,形成責任機制。要明確社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的責任,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責任,綜合運用教育、行政、經濟的手段進行督查考核,推進法律進社區目標的實現。第三,要強化調研,完善目標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要長期"進"就要解決可行性和科學性結合的問題,不斷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加強分類指導和典型引導,把目標任務細化、考核體系量化。要認真幫助經濟困難的社區協調解決教材和經費緊張、資金投入難到位等工作中的困難。

總之,要通過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與時俱進,使"法律進社區"活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出實實在在的效應。

三、落實科學發展觀,社區明天會更好

大力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是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戰略任務,對於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社會文明程度,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城市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人口問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目前,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徐州的社區建設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後,讓我們踏著塌實的腳步,用開闊的視野,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結合社區助理對社區的服務,相信社區發展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D. 法律援助

需要看原始病歷和手術記錄。

E. 如何更好發揮司法所職能作用的調研

院調研的開展最主要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第一、是要堅持正確導向突出司法調研工作重點
應始終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審判、服務決策」的「三服務」工作方針,不斷強化司法調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提升法院工作依法服務大局成效的重要基礎,只有充分認識到調研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審判實踐中切實利用好、開展好調研工作,要突出調研工作的實用性,形成以審判帶動調研,以調研促進審判的良好格局。其次是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始終堅持「司法調研是更高層次的審判」這一工作理念,把提高審判質量、效率和效果作為司法調研工作的著力點,深入研究審判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重點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轉化調研成果,有力促進了審判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在司法調研工作中,應既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又注重總結典型經驗。第三是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謀劃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依據。由於調研工作所針對的問題具有典型性和並且是針對本單位的實施情況,因此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在作出重要決定、召開重要會議、部署重要工作、下發重要文件前,都結合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周密論證,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第二、要充分發揮司法統計分析作用
司法統計以最真實的數據反映司法審判執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第一手的資料,通過對司法統計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說明問題,並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一是要以信息技術為依託,不斷豐富統計數據資源,增強對第一手資料的佔有能力。司法統計分析的最大特點在於用數據說明問題,分析原因,因此要講司法統計工作和調研工作有效結合起來,避免資源的浪費。二是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充分發揮各方合力優勢。一方面要針對調研人員擁有較深法律理論功底、業務庭法官具有豐富審判實踐經驗、統計人員掌握大量案件數據和統計方法的特點,著力通過有效組織協調,使這三部分人員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從而不斷提升司法統計分析的質量;另一方面是以服務實踐為目標,有效實現成果多元轉化。始終將司法統計分析的成果轉化作為檢驗和評價司法統計分析成效的重要指標,一方面將「決策之前,統計先行」予以制度化、常規化,充分發揮司法統計分析對法院管理和決策的參考作用;另一方面,著力豐富成果轉化的形式,拓寬轉化的途徑和渠道,做到「人盡其才,文盡其用」。
第三、抓制度抓機制實現調研工作科學規范化
科學的工作機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實現法院調研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保障。應從兩個方面著手建立健全調研機制:一是調研工作計劃和考核制度。應當按照上級法院的部署並結合本院實際,制定年度調研工作計劃及具體工作方案,這樣可以清晰的認識到本年度的工作任務和方向,有針對性的開展調研工作。二是調研工作組織協調機制。要注重發揮研究室作為專職調研機構對全院調研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引領作用,形成研究室牽頭、相關審判業務庭和其他庭室參加、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調研工作新格局。三是調研激勵機制和經費保障制度。出台一系列鼓勵調研的政策,在人、財、物等方面對調研工作適當傾斜,把調研工作同幹警的考核、獎勵、職務晉升等切身利益掛鉤,納入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形成責任到庭與責任到人相結合、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五是調研成果轉化及利用機制。建立調研成果評價制度和效率快、層次高的調研成果轉化機制,依據調研成果的表現形式和成果轉化情況對其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規范調研成果轉化的方式、程序。
第四、堅持調審合一強化服務審判的職能
審判與調研並重,是我院歷任領導班子的共識和一貫作風,始終強調讓調研為審判工作提供依據,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為法院改革提供思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一個統籌」,落實「四項覆蓋」。「一個統籌」——統籌調研和審判工作。深刻認識調研工作與審判工作之間的和諧互動和共生。一方面,圍繞審判中心找准調研的切入點,從司法審判反映的難點切入,從法律適用的困惑點切入,從統計數據的異常點切入,使調研工作更多地貼近審判實踐,更多地貼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多地貼近基層,服務於審判的需要。另一方面,審判工作為調研提供源頭活水,使調研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調研工作本身就是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審判活動全過程,統籌審判與調研,是司法審判活動的特有規律,更是人民司法事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四項覆蓋」即實現調研對個案審理、審判管理、審判指導和審判延伸的全覆蓋。一是調研覆蓋個案審理。可以確保法官在遇到法律難題時,及時根據輕重緩急予以啟動,為案件正確裁判提供智力保障,尤其有助於把好重大、敏感、復雜案件的質量關。二是調研覆蓋審判管理。審判質量效率評估體系是我院進行審判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在調研基礎上,我院改進信息反饋方式,將該體系細化、落實到每位承辦法官,定期在全院組織召開案件質量效率講評會,並增加反映審判效果的若干指標,使這一體系真正成為審判工作的「風向標」和「晴雨表」。通過調研,我院進一步完善司法統計台賬,實行統計周報、審判工作情況月通報和季度通報制度,變滯後、靜態的司法統計工作為主動、前置的管理手段。三是調研覆蓋審判指導。針對案件審理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制訂執法規范性意見,統一執法尺度,規製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並逐步探索符合中級法院審級的案例指導制度,力求「同案同判」。制訂案件審判、執行各流程環節的規范指引,確保「陽光審判」。四是調研覆蓋審判延伸。將調研的觸角延伸至裁判之外,通過拓展多種調研載體和平台,全面展示我院法官的職業素養和執法水平。

F. 誰能幫我寫一篇「社區服務與社區文化發展調查」的文章

從網上給你找到的,你在拿去加工一下就可以用了:

優化服務環境 發展稅源經濟
繁榮社區文化 共建和諧街道

泰安市泰山區岱廟街道

泰山區岱廟街道地處泰城市中心,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18個社區、1個行政村,轄區總人口14.3萬人。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創建和諧社區、建設和諧街道」為目標,以「社區建設年」活動為總抓手,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資源共享、共駐共建,擴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從適應新形勢下推進社區建設的需要出發,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城市社區工作的新路子,不斷加大對硬體基礎設施的投入,精心打造服務平台,擴展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全街道逐步形成了抓服務、促和諧的工作格局。近年來,街道先後被表彰為「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全省文明社區建設示範街道」、「泰安市創六好先進鄉鎮黨委」;連續14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所轄市場社區黨支部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市場社區被授予「全國創建文明社區示範點」,迎暄社區被授予「全國綠色社區」,岱西社區被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點」,市場社區、迎暄社區、岱西社區被授予「省級社區建設示範社區」。
一、領導高度重視,全面協調發動,努力形成社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社區已經由過去的單純居民居住點,轉變為各種社會群體的集聚點、各種利益的交匯點、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各種社會矛盾的聚集點、人與社會的交觸點和社會生活的支撐點。根據這一實際,我們從98年就預見到社區必將是最終的發展趨勢,早著手,早規劃,並始終堅持把加強社區建設作為整體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一)成立社區建設工作領導機構。2002年就率先成立了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任組長,分管書記為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各村居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
(二)牢固樹立「以一流的黨建促一流的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成立了社區黨建聯席會,並召開了社區黨建研討會。結合社區規模調整和換屆,建立健全了社區黨的組織體系,以社區為單位建立黨組織,實現了「一社區一支部」的目標。各社區都建立了黨組織及流動黨員聯絡站,號召黨員做「24小時黨員」,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個黨員做一件好事,幫一戶困難家庭,負責一個單元樓的衛生,管理一片環境衛生,每月奉獻社區一天的活動,各社區實行了黨員公示制和反饋制,今年又成立了黨員服務中心,為黨員在社區生活中發揮作用提供了場所和陣地。
(三)成立了社區黨員、老年、青年、巾幗四個志願者協會,根據社區黨員及居民的職業特長等特點,組織他們參加志願者服務隊、護綠隊、治安巡邏隊等服務組織,為居民排憂解難,提供服務,從而把黨建工作向社區延伸。
(四)為進一步理順社區居委會與轄區單位的關系,成立了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和社區協商議事會,整合了社區資源,形成了搞好社區工作的合力。
二、依託區位優勢,突出工作中心,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依託街道所處市中心的區位優勢,我們搶抓經濟發展的有利契機,圍繞工業經濟、招商引資、舊村改造和市場網點建設、民營經濟四大工作重點,突破制約城區經濟發展的瓶頸,開拓經濟發展空間,為街道經濟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跳出岱廟發展岱廟。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村居企業集中在城區,轄區內人口密度大且多為住宅區,街道土地資源緊缺,發展空間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嚴重阻礙了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順利進行。如泰峰公司、厚豐公司基礎及發展勢頭良好,需要增設新的車間、增加新的生產線,但在老城區街道上,土地不足,發展受限,我們在深入調查、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果斷提出了「跳出岱廟街道,發展岱廟經濟」的新思路,放寬了街道經濟發展的視野,拓寬了經濟發展空間。
(二)依託相應的鼓勵政策和協調運作。為吸引更多的項目,我們積極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拿出扶持資金,制定稅收返還政策,獎勵項目引薦人及社區支部書記等政策。在運作上,黨委政府出路子,村、社區、企業緊密配合,具體實施。原來街道所屬企業、原來村辦企業跳出去,社區招商引資項目紛紛被吸引過去,為街道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三、強化硬體建設,拓展服務領域,提供優質社區服務
(一)加大硬體設施建設力度,搭建社區服務的有效載體。近年來,我們堅持「夯實基礎、重心下移、貼近群眾」的指導思想,努力打造社區服務的基礎平台。在硬體建設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了一套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資助為輔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投資機制,促進了社區服務的快速發展。一是圍繞提高行政效率,實施行政事務公開化工程,建設高標准行政事務服務中心。為更好地方便居民,建設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方式,我們順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立足社區,面向居民,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600多平方米的社區行政事務服務中心,集計生服務、社會保障、信訪接待、法律援助、社會救助、家政服務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項目於一體,實行「敞開式辦公,一門式服務」。以此為龍頭,指導各社區因地制宜,建設或改造社區服務場所,目前,全街道90%以上的社區都擁有了自己的社區服務大廳,累計投資150多萬元,服務大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全處19個社區全部擁有了辦公、服務場所,總面積達4000平方米,其中金星社區投資180萬元建設了1200餘平方米的高標准辦公大樓。二是整合社區資源,實施社區服務網路化工程,建設多種多樣的服務設施。積極動員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促進社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社區單位共駐共建,支持我處的社區硬體建設,初步形成了面向社會、輻射街道、服務群眾的服務網路。目前,全處擁有各類服務設施200多個,便民利民網點571家,家長學校6個,文明市民學校20個,文化廣場4處,文化活動陣地8處,全民健身路徑9處近百件,晨、晚練活動站(點)6個,為建設服務型城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三是積極爭取「星光計劃」,健全社區老年福利體系。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將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問題在社區內解決一大半,我們積極爭取福彩資金,加上街道和社區力量的投入,採取租賃、置換等方法對社區房產資源進行整合,建設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目前,全處共爭取福彩資金50萬元,建「星光計劃」8處。
(二)積極拓展服務領域,構築社區服務社會化格局。為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我們始終把充實服務內涵,拓展服務領域擺在重要位置,把社區服務作為推進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了10個大項,200餘項服務內容的社區服務體系。一是開展面向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等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積極為其辦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積極為殘疾人、貧困戶、失學兒童提供救助,僅今年就救助貧困戶200戶,救助特困老人9名,救助殘疾人296人,救助失學兒童13名,累計發放救助金6萬元,發放麵粉400袋。逢年過節定期對其進行走訪慰問,發放生活補助及慰問金。辦事處每年發放救助均在8萬元以上。二是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提高居民生存能力。我們投資15萬元建成了勞動保障大廳,配備了電子顯示屏、觸摸屏等,為居民公布招工信息,提供就業咨詢、技能培訓、廣泛宣傳就業優惠政策及就業方式、服務需求,轉變居民就業觀念,鼓勵社區開辟就業渠道、開拓就業崗位,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70%以上。三是提供計劃生育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投入2萬元建成了計劃生育服務室和防保站,為居民提供各種計生信息、咨詢和指導服務,宣傳計劃生育各項政策法規,督促辦理有關證件,幫助解決育齡婦女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成立社區門診,免費為育齡婦女提供定期、不定期體檢和醫療保健服務,使計劃生育管理服務與居民的需求接軌。四是緊緊圍繞居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擴大服務的覆蓋面,為整個城區的居民提供家政、醫療救助、法律咨詢、購物等多項服務。
(三)創新服務形式,完善社區服務信息化體系。為提高社區服務效率,我們藉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初步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網路。一是構建「數字化政府」,將其作為創建服務型城區的有力支撐和重要途徑。在服務中心內配置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設備,與泰安市公司合作,重點建設了以兩個互聯網專用ADSL寬頻出口的社區服務網站、一個社區綜合資源資料庫、一個計算機應用培訓中心,一個多媒體信息觸摸屏、一個法律知識查詢系統,從而使中心成為現代化、多功能、設施全的綜合性服務場所。與此同時,通過互聯網路與各社區和轄區有關單位網站聯網,實現服務信息的集約化管理和統一分配。目前已有11個社區建設了一流的社區服務站,配置了高檔次的計算機網路設備。迎暄社區投資20萬元建設了100平方米的多媒體圖書閱覽室,市場社區配備了大型觸摸屏,將法律知識、社區工作等內容輸入微機,較好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學習。二是設立電子政務網站和信息查詢系統。針對居民的需求,把政策文件、政務信息、辦事指南、社區醫療衛生、科技教育、家政服務、中介咨詢等與居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編製成網頁,方便居民上網查詢。通過人工服務與網路服務相結合,福利性無償服務與經營性有償服務相結合,組織服務與市場服務相結合,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互動式網上公開化服務體系,使網站成為便民服務的一個窗口。三是在全處范圍內搭建工作區域網。投入20多萬元為社區增設了遠程教育設備,為使行政服務更加快捷,創建了工作區域網,網路分社區黨建、社區經濟、社區服務12等項工作,使工作從目標、形象進度等方面一目瞭然,從而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方便了群眾的參與和監督。四是實施社區救助救助系統的社會化工程。投資20萬元,引進了廈門廈華電子公司的網路呼叫系統,把社區內醫療、治安、家政、就業、娛樂、「148」服務等信息輸入到網路中心計算機,並且與110、120聯網,利用公眾電話網和安置在家中的呼叫器,接受、識別居民的求救信息,並通過計算機與公共服務網路單位的信息服務終端相聯,迅速解決居民的各類問題,使社區居民以最為簡單、便捷的方式發出各求救信息並得到及時處理。網路救助系統設有四個24小時不間斷求助信息接收台和兩個信息處理台,通過熱線電話傳遞信息,覆蓋全市,服務千家萬戶。呼叫系統建成以來,我們先後為50多名孤寡老人、殘疾人免費安裝了該系統,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四、創建舒適環境,豐富精神生活,努力營造和諧氛圍
(一)治理社區環境衛生,提供整潔舒適居住環境。今年,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積極開展了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以整治社區「臟亂差」為突破口,還居民一個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一是對部分路面破損嚴重、坑窪不平、排水不暢、雨後積水現象嚴重的路段進行整修。各社區硬化道路6條,1.8萬平方米,達到了路面硬化完好、排水通暢。二是對社區內重點街巷安裝路燈。全處安裝路燈158盞,解決了社區居民夜間行路難的問題。三是加強社區排污網建設,疏通排污管道,全處疏通下水道26條,維修檢查井823個,維修排污管線2800米。四是組織志願者隊伍,與聘請專業人員相結合,對社區內的亂貼亂畫、建築垃圾等現象進行清理,並在顯著位置設置免費廣告張貼欄,粉刷牆壁,製作標語,設計精美牆畫,疏堵結合,美化社區公共環境。全處清除亂貼亂畫2萬平方米,清理長年積存的建築垃圾200餘車,粉刷街巷3萬多平方米,繪制美化牆面1200多平方米,製作宣傳標語200多條,廣告張貼欄300餘塊。五是加強樓道單元內的環境治理,粉刷樓道,做到無雜物堆放,無垃圾塵土,設計樓道文化。全處粉刷樓道168個,2.1萬平方米,部分樓道選擇公民道德、科普知識、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製作成精美的寫真版面,懸掛於樓道內,讓居民都來參與,既美化了環境,又為居民的居住環境融入了文化內涵,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六是推行垃圾袋裝化。建立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明確專人負責,定期清理打掃。新上垃圾投放車60輛,更換垃圾箱20個,整修垃圾中轉站8個,確保垃圾不落地,保持環境衛生的經常性整潔。七是實施綠化工程,補植綠化1300多平方米。充分發動群眾在房前、屋後、院內、樓頂等處開展綠化、美化活動,搞好道路、庭院綠化。
(二)搞好社區封閉管理,提高居民治安防範能力。結合平安街道的創建,我們將社區穩定、確保平安做為建設和諧社區的重要任務來抓,建立了社區「一區一警」為主力,社區聯防隊協同,社區單位和各類群防群治隊伍共同參與的社會治安工作網路,建設平安社區。金星社區率先投資16萬元,對3個封閉小區實行數字硬碟錄像監控系統。在小區內安置12個探頭,專門設置計算機監控機房,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監控處理,可以利用探頭對小區所有樓群和通道進行24小時監控,並可進行自動錄像、抓拍、回放等功能。其他社區也紛紛投資對部分居民小區實行了封閉式管理,目前,全處建立了封閉式居民小區22個,新上電動門10個,平開門30個,治安崗亭10個,看車棚多處,杜絕了刑事案件的發生。
(三)開展多種文化活動,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我們依託岱廟人文地勢,憑借社區文化廣場和湖邊公園的地理優勢,每年投入近10萬元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從而實現了文體活動「月月有活動、季季有安排、常年不斷線」。僅今年1至10月份就舉辦大型文藝演出15場。街道現有專業文藝演出隊伍6支,業余體育隊伍70多支,經常參加活動的人員達300人,經常開展節假日文藝演出及乒乓球、健身舞等比賽活動,使文化活動已由自娛自樂、休閑向高層次的專業水平發展。岱西藝術團演出的《桑榆唱晚》榮獲全省一等獎、最佳表演獎。市場、北關等社區建立了休閑健身、文化娛樂中心,購置了標准健身器材,設立了歌舞廳、棋室等娛樂場所,極大地滿足了社區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程度。

G. 懸賞100追加100.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的調查與思考!

一要加強對教育活動的領導。各單位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推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扎實開展、不斷深入。要指導並幫助團組織圍繞教育活動主線,緊扣教育活動主題,牢牢把握教育活動方向,確保教育活動不走過場,取得實效,成為黨組織放心、團員青年滿意的工程。黨政領導要從人員、經費、時間、場地等各方面對教育活動予以幫助和支持,確保教育活動順利進行。保留團籍的共產黨員要把黨員先進性教育的要求和作風帶到團員意識教育活動中去,並在活動中發揮榜樣和示範作用。

二要加強團組織建設。要建設好團的班子,健全團的組織,這是教育活動成敗的關鍵。特別是要選好配強團的幹部,將那些忠誠黨的事業、熱愛團的工作、竭誠服務青年,在青年中有影響力和號召力,業務上有專長、工作上有經驗的優秀青年充實到團的領導崗位上來,政治上關心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工作上支持他們,使他們不斷成長進步,成為優秀、合格的接班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要完成現階段的基本任務,必須不斷加強團的建設。要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生動活潑、富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共青團建設成為團結教育青年的堅強核心。團的建設必須貫徹以下基本要求: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全團要用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和行動,團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必須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使黨的基本路線在團的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
(二)堅持先進性與群眾性的統一。教育、引導青年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團員的模範作用;廣泛團結青年,與青年保持密切的聯系。
(三)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共青團根本的組織原則。要充分發揚民主,切實保障團員的民主權利。要實行正確的集中,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保證團的決議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四)堅持不懈地抓好基層建設。基層組織是團的一切工作的基礎。團的領導機關要確立基層第一的觀念,發揚務實、求實的作用,深入基層,服務基層,不斷增強基層活力。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受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團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受同級黨的委員會領導,同時受團的上級組織領導。開展增強團員意識教育活動,使廣大團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不斷增強榮譽感、歸屬感、責任感,切實解決團的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擴大組織覆蓋,完善組織體系,健全工作機制,是共青團適應新形勢、開創新局面,建設一個有強大凝聚力的共青團組織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證。
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好共青團工作關鍵在於團幹部。各級團委書記,作為一級組織的負責人和領頭羊,擔負著團結和凝聚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教育和培養團員青年早日成才、引導和發動團員青年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因此,我們各級團幹部要充分認識到黨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切實增強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撲下身子,靜下心來,全身心的投入到團工作去,為黨的事業發展凝聚、培養青年,推進共青團事業發展。

H. 計生法律援助

根據以往的先例,如果您之前未有生育過就不算,否則很有可能被裁定超生

I. 誰有關於農村法律方面的畢業論文

論農村法律援助機構的建設
作者:盧明威
內容提要:
歷史傳統與教育因素導致農民缺乏法律意識,不能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如何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事關大局。現有農村社會組織無法滿足農民的法律需要,造成機構制度性缺失。從成本效益看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將其作為農村法律援助機構是較為切實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
農村法治 法律援助 鄉鎮司法所

由於歷史原因,農民的身份問題、貧困問題、公平問題、政治參與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雖然是中國改革的試驗起點,但到今天,在基礎設施、人口素質、經濟建設等方面等問題已經凸現,無法滿足國家法治與現代化的需要。從上世紀末開始,「三農」問題就已成為政府高層的「心病」。如何解決「三農」問題,見仁見智,但農村制度建設尤其是法治建設問題是無法迴避的,它是農村各方面建設的基礎,並決定了農村發展可持續性和依法治國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本文擬從農村社會法治狀況及各種組織對農民權利的影響論述農民法律援助機構的建立與完善。

一.農民法律意識及其影響因素
影響農村法治建設的因素可以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內在因素是農民的法律意識,它是農民關於法律現象的思想觀念、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對廣大農民而言,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他們能否以法律支配自己的日常行為,能否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外在因素則指社會組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處理涉農問題時是否依法辦事,能否滿足農民的法律需求及其對農民心理的影響。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法律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傳承作用,而法律意識的內在因素有歷史傳統、法制教育等。
首先,在農村歷史傳統中,農民行為的指導思想是「禮治」多於「法治」,並深深影響著農民的法律意識。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的「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j中國傳統社會中充滿著王權至上、權大於法,倫理至上、情大於法的與現代法治相矛盾的禮法觀,強調德禮教化而忽視法治,強調家庭團體而忽視個人權益。「宗法制度在兩重意義上塑造了中國農民的法律心理:一是它通過血緣連結的人情,把國家法律的強制、習慣法的自然約束和道德法庭的社會監督有機地統一為一體,使用權其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國家正式法律;二是在宗法制度的面紗下面,農民自動解除了作為獨立個體即自由民的可能,從而從根本上剝奪了農民以個體名義爭訟的自主性。」k習慣中農民之間一旦發生沖突或糾紛,往往是請聲望較高的長者以人情、禮俗來調解和緩和從而保持秩序的穩定,其注重的是互相忍讓而不是追求明辨是非。在廣大的農村尤其是經濟文化較落後的地區,這種意識仍決定著農民解決糾紛的方式。
其次,法制教育對農民的傳統法律思想產生了一定沖擊。自1986年開始,我國全民普法已歷經「一五」、「二五」、「三五」三個階段17年時間。第一階段以公民的法律啟蒙為主,對農民而言填補了法律常識的空白。不可否認,普法教育在提高社會整體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方面有了明顯的效果,廣大民眾普遍承認了法律在國家和社會中應有的崇高地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的觀念深入人心,也對廣大農民重情禮輕法紀的傳統法律意識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由於缺乏對受眾的細分和濃厚的行政主導性,使得普法效果在農村大打折扣。北京大學法學院朱蘇力教授幾年前在某地進行基層司法調查時看到一本發給或是要求農民購買的,由該省司法廳編印的「農村普法讀本」。讀本匯編的第一部法律是《憲法》,第二部竟然是《反不正當競爭法》。l普法成了一些公職人員必須完成的表面文章。即使在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山東「從總體上看,普法教育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在普法教育中強調普法重點的多,強調普法教育的少,普法布置多檢查落實少,形式單調缺乏吸引力。特別是對某些偏遠農村來說,普法教育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有些地區甚至從沒有開展過。」m對農民真正有意義的普法活動應該是第一階段,然而受限於農民文化程度瓶頸,缺乏對農民法律需求的分析,尤其是上述一些走過場的行為影響了普法效果。

二.農民權利保護機構的制度性缺失
對農民權利產生影響的農村社會組織有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調解委員會等。
從歷史角度看,解放前農村處於相對封閉獨立的境地,血緣性與地域性相互結合使宗族保持了對農民的相對強大的控制。建國後,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甚至公社化手段有力沖擊了農村的基本組織和控制手段,國家權力得以滲透到農村基層,但這種沖擊是以行政權力擴大化來進行,農民對這種國家政權與農民之間關系是基於對強力行政權的服懾而非內心的需要和自覺認同。更為消極的是文革期間砸爛公、檢、法等極端左側行為使農民加深了權大於法的觀念。從現實的一些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治的強大慣性至今使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在處理涉農問題時仍更多依靠行政權力來解決而不是在這過程中強調依照法律處理問題,它留給農民的印象是權力的強大而不是法律的神聖:廣西南寧市所屬農村生產基本實現了小機械化,是廣西農村較為發達的地區。今年3月,城北區一鄉村部分村民以圍牆圈地企圖繼承其地主祖父解放前所有的土地。處理該事件的鄉司法員和另一工作人員因與該部分村民有親戚關系,初期偏袒其主張。但現已取得使用權和其他交通嚴重受阻的其他村民不服,認為解放後這些土地已經處理,使用權已變更,強行拆除圍牆導致發生群架的劇烈沖突,鄉政府最後不得不強令拆除圍牆,恢復原狀。對法律的無知要求繼承地主土地的主張固然荒唐,反映了部分農民極低的法律意識,但鄉政府在處理事件中的反復使我們看到提高鄉鎮基層工作人員法律素質與提高農民意識同樣緊迫。其實我國法律對這類問題已有明確規定,適用1955年最高人民法院對相關問題的批復和《民法通則》關於財產權和相鄰權的規定就可得到解決。但鄉政府工作人員並未明示其決定的法律依據,當事人只知政府的決定不得不服從,卻無從知悉法理依據。n在一份對山東農民法律意識的調查中有66%的人認為我國目前是權大於法。o現實中一些基層執法、司法、法律監督機關公職人員法律意識淡泊,甚至曲解法律、知法枉法,造成農村法治氛圍嚴重不足,農民缺乏法律信仰,遇事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習慣。
在涉及農民權益維護的社會組織中,村委會是一個特殊的主體,一方面它是農民自己選舉,代表著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特殊的基層政權組織,客觀上肩負著一些諸如計劃生育、稅費徵收、秩序維護等責任。與改革開放前相比,鄉政村治後行政權力在農村受到壓縮,村委會的一些權力讓渡給了分散的家庭,不再是過去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全能調控型組織,權力與經濟控制能力的下降導致權威的喪失。在經濟貧困地區,村委會沒有多少剩餘索取權,不能吸引有能力的人進入村委會,致使基層組織渙散,機構不健全,幹部大量流失,後繼乏人,甚至有的村組織名存實亡。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村集體擁有相對豐富的財產,村委會有一定的管理職權,也就有較多的剩餘索取權,在村委會選舉中候選人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出現操縱選舉的非正常現象。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貧困地區,村委會正處於由原來以集體所有制為經濟基礎的政權組織過渡到村民自治組織的時期。這一時期由於法律不健全、規范不到位,社會體制與農民之間的紐帶發生斷裂,國家法律、方針政策難以得到貫徹執行。農村基層組織的弱化一方面導致宗族勢力復甦,一方面使村委會失去保護農民利益的功能,在被某些利益集團控制後可能成為危害農民利益的新威脅。
宗族勢力由同血緣的同姓家庭擴展而成,建立在血緣認同基礎上。改革開放前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宗族利益一般並不重要。但如今農民在經營上不再依賴集體組織和基層政權,宗族成員間的相互依靠重新變得重要,導致宗族勢力日益膨脹。廣東湛江市公安局在調查中發現,不少鄉鎮基層能夠當村委會主任或村長的,其家族大、兄弟多是一個重要原因。如雷州市沈塘村捐花村,族頭族老鼓動、威逼村民選舉「爛仔」當村長,成為該村黑惡勢力的操縱者。p在宗族勢力的影響下,村民之間因祖墳、山林、土地許可權之間的糾紛不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是訴諸武力。宗族勢力比較強大的地方往往是農民沖突不經法律途徑解決,發生大規模械鬥的地方。廣東省湛江市自改革開放至1987年,共發生宗族械鬥1300多次,吳川市僅2000年1月至高無8月共發生群體性沖突39起。q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村委會選舉受到宗族勢力的影響,但在村委會選舉規則進入鄉村社會後,宗族力量對選舉的影響並非都是負面影響,它可以成為村委會選舉法的動員力量,在參與選舉中摒棄以武力解決爭端的方式,並在選舉博弈中形成競爭、妥協、寬容等民主品格,同時村委會授權來源的改變使村委會幹部由眼睛向上變成向下,使村委會以維護農民利益為已任。
在當前情況下,鄉鎮政府以行政手段解決農民糾紛,村委會正處於轉型時期,選舉中的一些問題使其尚未成為新的保護機制。如果國家不能杜絕基層政權行政執法中傷農坑農問題,不能及時為農民糾紛提供法律幫助必然會影響法律在農村社會中權威的樹立。
習慣上農民糾紛的傳統解決途徑是村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在現行《憲法》第111條、《民事訴訟法》第16條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等法律中有相關規定。村民調解委員會根據法律、政策和社會公德,通過說服、教育、疏導等方法化解了許多民間糾紛。但作為一種民間組織,其缺陷也非常明顯。一是調解委員會委員缺乏法律知識,二是因基層法院履行各種審判職能,工作繁重,幾個鄉鎮才設一個派出法庭,很難對散落農村中的調解組織進行指導,造成調解主要以一般的公序良俗作為指導而非以法律為依據,缺乏統一的標准,往往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難以執行,造成調解組織的威信降低。甚至在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建立過調委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民間糾紛出現許多新情況新特點,農民越來越重視自身利益的追求,利益沖突加劇,可調解性下降。尤其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口號的指引下,村委會、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對農民利益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說農民之間的利益紛爭可以通過完善人民調解制度等傳統途徑來解決,而當行政性質的權力介入糾紛時,這些傳統途徑就會變得無能為力:村委會、鄉鎮政府對農村集體經濟資源如土地、山林、池塘水庫、集體企業的承包權的管理,公共基礎設施和其他項目開發對農村土地的徵用、拆遷中對農民權利的侵害等。當權益受到侵害時,農民或因缺乏法律知識無法尋求幫助,或因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無法得到應有的幫助而處於被動地位。在失去了維護農民利益的農民協會後,如今的村委會、調解委員會無法肩負起保護農民利益的重任。何況法律援助應該是國家對貧者弱者所負有的一種責任,民間機構往往因經費、人員、機制等因素而力不從心,在為農民提供法律救濟方面存在機構缺失的制度性問題,為社會秩序的動盪留下了隱患,以下事例可見一斑:2002年11月29日,廣西防城港市政府以「保證港口至防城航道暢通,減少港池淤積」為由,通告責令全部一千多養殖戶在2002年12月20日前將防城入口到江山一帶淺海養殖設施全部自行拆除。這些養殖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使用該海域,都有持有海域使用證,其海產以三年為一周期,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先後投養,尚需一年到收獲期,而該市已無其他淺灘可以移殖,此時拆除損失巨大。同年12月9日養殖戶向市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被告知不予受理,12月12日又遞交《關於要求延期拆除西灣養殖設施的報告》 ,請示政府體察困難待該批海產品收成後再自行拆除,但市政府置之不理。12月25日政府組織300多民工,兩百多公檢法和其他政府部門人員強行拆除養殖設施,導致全體養殖戶到市政府門前請願,又被公安人員驅趕。為此,眾多養殖戶通過各種渠道申訴上訪。市政府在拆除部分設施後卻又停止了拆除行動,在設施已被拆除的養殖戶中有的損失將近四十萬元,東拼西湊借貸而來的財產毀於一旦。被拆的怨聲載道,未被拆的暗自慶幸,可見行政行為的隨意性對農民利益,對政府形象,對法律尊嚴的巨大損害。r回顧整個事件,且不論政府的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養殖戶在法律上的孤立無援顯而易見。由於缺乏組織,他們沒能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由於缺乏法律知識,他們不知行政復議應向市政府的上一級即自治區政府提起;由於海域爭議案件是復議前置,不經復議他們也不能提起行政訴訟;更沒有法律援助機構給予任何幫助。這種現象促使我們對農民法律援助的機制進行檢討。

三.對現存法律援助制度的反思及機構選擇
法律援助定位於為那些由於經濟狀況貧困,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而不能進行訴訟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公民或法人提供法律幫助,使其權利得以實現的一種法律制度。在我國現行法律中,為了保證貧者和弱者能夠行使訴訟權利,《民事訴訟法》第107條規定了訴訟費用的緩、減、免。《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了法院可以或應當為當事人指定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幾種情形。除此以外的民商事、行政案件都沒有有關於法律援助的規定。在涉農利益案件日益增多而農民法律意識未得到顯著提高時,現有規定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法律需求。如果農民沒有法定的可尋求較低費用或免費法律幫助的渠道,就不能切實保障農民尋求司法保護的權利,無法實現農村法治的目標。因此,建立農民法律援助制度是現代法治社會要求政府必須承擔的國家義務。
作為法律援助機構應具備一些必備條件:有完善的組織機構,有較高法律知識水平的工作人員,有一定的經費保障。縱觀我國各種組織,滿足上述條件的機構並不少,有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人大和政府的法制工作部門、司法廳局、律師事務所和法科大學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等。但由於它們各自的性質或地位、布局、運行機制、輻射力等因素,作為農村的法律援助都存在不足。
在當代中國社會,在縣這一級,公檢法司都有自己的延伸,有比較完備的體系,但到了鄉這一級就有了一些變化。s在鄉一級許多機關只有少數的派出機構。況且,法院作為一種裁判機構它的特點是地位中立,對雙方當事人都要保持適當距離。如果由法院來充當法律援助機構,會造成法官先為當事人從法律上設計一個較為安全的訴訟安排然後再行裁判的印象,從法理上看這是不當甚至應該禁止的,也與法官的司法職業道德相沖突。檢察院因為工作職責的規定,鄉一級沒有檢察系統的工作人員,即使設立檢察所也是為了調查、監督的方便。總體上檢察院和公安系統工作人員主要職責是為了維護社會治安,與農村大量的日常糾紛的司法解決關系不大。換言之,檢察院與公安系統的工作內容主要涉及治安和刑事案件,而大量的農民權益沖突已超出了這一范圍,檢察、公安機關顯然不適合作為農民的法律援助機構。
至於各級人大和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大都設立在縣級以上,也是遠鄉村,無法提供及時的法律幫助。由於律師事務所的營利性質,農民往往無法或是不願支付律師費用,要求一種營利機構長期法定地負擔起公益性質的工作也不切實際。而法科大學中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從性質上最適合承擔這一任務,但這些機構往往都地處大中城市,布局和經費問題使其無法肩負起為廣大農村提供法律援助的重任。
在幾乎所有政府部門中,最適宜擔任農民法援機構的就是鄉鎮司法所。

四.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規范法律援助運行
司法所是設置於鄉鎮人民政府的國家司法行政機關,是縣司法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司法助理員則是基層政權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他們是中國司法行政機關的神經末稍。在我國農村,大部分的鄉鎮不是設立了司法所就是在鄉鎮政府中設置了司法助理員這一職務,他們在鄉鎮政府和縣司法局的指導下工作,主要負責調解委員會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工作范圍從解決打架斗毆到山林地界糾紛和離婚調解等。可以說鄉村司法所覆蓋面廣,根扎農村,熟悉農民經常面臨的法律問題,而且可以作出較快的反應,能夠避免矛盾的激化,最適合作為農民法律援助機構。早在1995年2月,時任司法部部長的肖揚在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的報告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給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無償的法律幫助。今年要把這項工作正式提上議程,充分論證,抓緊制定可行方案使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盡快建立起來。」11從成本效益角度看,法律援助機構可以設立在鄉鎮司法所之內,或「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是切實可行的。
一方面農民迫切需要法制宣傳,只要工作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農民都會樂意接受;另一方面,從黨政部門來說也需要司法所做好參謀以實現依法治鄉和依法治村。一些鄉鎮領導也認識到司法所就象農村衛生院那樣不可缺少,一個緩解了農村缺醫少葯的問題,一個緩解了農民對法律援助的迫切需要。一些地方司法所定下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的目標,客觀上為農民提供了法律援助。因此把鄉鎮司法所建設成農民法律援助機構和現實與需要相符合。
但是把鄉鎮司法所作為農民法律援助機構顯然加大了司法所的工作負擔,必須加強建設力度。一是要得到黨政領導的重視,一是要提高隊伍的素質。現實中有的鄉鎮司法員是兼職從事,專職司法助理員中很多以工代干、以農代干,缺乏人員編制,文化程度偏低,形成成分多元化、管理多重化、待遇多樣化,對開展基層法律援助工作非常不利。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機構就要積極推進鄉鎮司法所的建設。
首先,要加強司法所的組織建設。鄉鎮司法所要發揮作用必須要身份合法,機構的立戶和列編問題是關鍵。機構列入鄉鎮政府管理系列有利於把法律援助工作納入鄉鎮工作規劃,促使鄉鎮領導將其作為一項工作職責,有利於理順管理指導和改善辦公條件及工作經費的解決,同時便於在法援工作中協調各個部門。其次,要加大對鄉鎮司法所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培訓,提高全心全意的整體水平和業務能力,通過吸收法律專業畢業生等途徑來壯大法援隊伍。最後,要明確鄉鎮司法所有關法律援助的職責和制度建設。司法所作為政府機構系列之一,其本職工作是指導村民調解委員會,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行法制宣傳及刑釋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如果將其作為法援機構,它要負責免費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提供能最大限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解決方案,及作為農民的代理人進行維權行動。這就必須處理好與現存鄉鎮法律服務機構的關系。與律師在城市提供法律服務相對應,鄉鎮司法服務所主要在農村為農民進行服務。到1997年底,全國已經建立了鄉鎮(街道)法律服務所近3萬5千多個(其中至少3萬2千個是鄉鎮所),法律工作者近11萬5千人(其中有10萬多人是鄉鎮法律工作者)12鄉鎮法律服務機構的工作性質與律師相類似,獨立於政府機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但在許多鄉鎮,法律服務機構就在司法所下設立,人員也多有交差。如果不能理順法援機構與法律服務機構的關系,農民在尋求法律援助時很可能被以各種理由推到法律服務所進行有償服務,法律援助就會有名無實,司法所就變成法律服務機構的「掮客」。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首先要明確法律服務所的獨立性,要求其與司法所進行「脫鉤」;同時制定完善的制度,對於符合援助條件的不得推諉,也不得要求農民到法律服務所尋求幫助,進行援助工作的定崗、定人、定責、定目標,建立工作責任制和監督投訴機制。
其次,要明確法律援助的范圍和程序。范圍應包括刑事、民商事和行政案件。只要農民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都有可以尋求法律援助。程序上要先由農民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放寬援助條件;有的人擔心法律援助成為所有人的免費午餐導致無理纏訟,其實農村中先富起來的農民為了得到更優質的法律服務會選擇聘請律師等方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能因為這一擔心而使大部分農民支付較高的維權成本或失去維權機會。
一般而言,如果不涉及行政權力,鄉鎮司法所援助機構可以完成農民的法律要求,但當行政權不當運作侵害農民權益時,鄉鎮司法所出於行政級別和當事人一方的地位,就不再適合作為援助機構。這時應建立某種制度要求律師介入。司法所作為援助機構的便利之處是其上級主管部門縣司法局負責對律師的管理。按刑法和律師法的規定,司法局、法院有權指派律師承擔一定的法律援助任務。通過制定相關條例要求基層司法所在發現法律援助涉及行政機關時,應向上級司法行政部門請求指派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任務,使當事人得到更優質的服務。

五.結語
農村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將其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制度性安排,使所有人無論貧者弱者都得到平等的司法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加速農村發展和依法治國的偉大目標。

J. 如何改進和創新計生法律援助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

人口和計生工作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隨著人口計生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農村鄉鎮計生工作難上加難。探究根源,基層基礎薄弱,流動人口增加,機制不健全,管理與服務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破解上述難題,開創農村鄉鎮人口計生工作的新局面,創新是關鍵所在。
所謂創新,說到底就是突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條條框框、方式方法等諸多不利因素,使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通過不斷創新來實現的,創新不僅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保護和傳承文明的主要動力。就農村鄉鎮計生工作而言,要使計生工作做出成效就是要在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力求創新。
首先,要在思維方式創新上求突破。
新形勢下的鄉鎮計生工作既不能滿足於過去的成績,又不能習慣於過去的做法,人口和計生工作者應堅持解放思想,使思想始終符合計生工作發展變化的實際。人口和計生工作者首先要做到敢想,即敢於從舊思維、舊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唯上、唯書的觀念中解放出來。當前,對農村人口和計生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清醒認識當前計生工作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深入查找自己在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善於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重新審視自我,從發展目標的選擇和定位上勇於超越自我。只有敢於突破思想束縛、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創新思路,才能推動鄉鎮計生工作開展,才能使計生工作做出成績。
其次,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上求突破。
在農村人口計生工作中創新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改進方法。人口計生工作者在日常人口計生工作實踐中,應把握好五個更加註重,即在管理上更加註重服務,在對象上更加註重個性,在教育上更加註重實效,在時空上更加註重全程,在范圍上更加註重全員。通過有效的方法,努力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從管理向服務、從封閉向開放、從重視堵向重視疏的方向轉變,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具體說來,一是把握不同對象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是採用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三是持之以恆;四是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通過有效的思想工作,確保民情早知道,工作早介入,問題早解決;達到敝開誠心聽民心,處處細心察民心,捧出熱心贏民心之效應。
第三、在宣傳教育創新上求突破。
農村鄉鎮人口和計生宣傳教育方式的創新必須注意突出一個活字。鄉鎮人口計生幹部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情感人,用友善、真誠的態度,讓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在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基礎上,由以往說教式的宣傳人口計生基礎知識轉變為群眾參與式 宣傳教育,由以往課堂式宣傳教育轉變為戶外式多形式、多形象化的宣傳教育,突出做強一個活字。宣傳內容的創新突出一個小字。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工作的內容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不斷調整,不但要面對已經形成思想意識的成年人,而且更要面對正在成長的青少年,要讓青少年從小就開始接受先進的生育文化教育,成長在文明、先進、科學的人文環境中。在宣傳內容上要突出未成年人的需求,把宣傳的重點放在男女平等、男女都一樣的教育上,將先進的人口思想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要突出農村家庭的需求,把宣傳的重點放在農村家庭婚育行為選擇以及在社會婚育觀念延續的觀念轉變上,將宣傳教育融入對農村家庭的優質服務之中,讓農村家庭成員在享受優質、高效、人文的服務中接受文明生育的教育。鄉鎮人口計生部門要不斷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要結合新農村、新家庭、新農戶建設活動,把宣傳教育的重點放在人口計生法律法規、生殖保健知識、生育文化知識、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避孕節育等教育上,將先進的生育文化融入經常性黨員幹部教育之中,將身邊的典型事例編排成文藝節目,讓服務對象在休閑娛樂時接受先進生育文化的教育,使其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
第四、要在管理機制創新上求突破。
面對農村鄉鎮人口計生工作中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鄉鎮人口計生工作者要善於跳出固有的管理圍城,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是狠抓責任追究,落實責任主體。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動搖,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和領導追究責任。堅持將個人工作失誤與幹部個人年終考核掛鉤,堅決查處失職瀆職幹部,表彰獎勵人口計生工作政績突出的幹部,並作為幹部晉級晉職的重要依據,以責任追究推動落實責任。堅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日常督查,及時掌握鄉鎮人口計生工作情況,查處屬實的群眾舉報。
二是狠抓隊伍建設,提高幹部素質。構建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輸送人才的良性用人機制,提高鄉鎮人口計生幹部工資待遇,尤其是村級人口計生專乾的工資福利待遇,保證隊伍的穩定性。通過公開競聘、擇優錄取等形式,進一步調整和充實村級計生專干隊伍,優化隊伍結構,激發工作活力。
第五、要在管理體制創新上求突破。
針對農村基層薄弱問題,必須找准工作切入點。一是實行四個給予激勵,確保工作重心下移。村級組織是基層組織的最小細胞。要發揮基層組織在人口計生工作中的最大化作用,須在政治上給予出路,經濟上給予保障,職能上給予完善,管理上給予強化上下功夫,通過實行四個給予,全面加強基層兩委班子建設,激發村幹部抓人口計生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將工作重心下移,著力推進村為主的經常性工作機制,實現管理網路的覆蓋,開創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的上下一致、通力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將工作觸角深入到每一戶育齡婦女家庭。
第六、要在服務方式創新上求突破。
在以人為本的社會、優質服務是當今大力倡導的人口計生工作模式。鄉鎮人口計生部門要根據不同對象及不同需求開展溫罄服務、預約服務、特需服務、感動服務、延時服務、隨訪服務等,贏得人民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僅以隨訪服務為例子,從當前農村來看,對生育、節育、不育人群進行隨訪服務,不僅可以滿足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的需求,還可以提高群眾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應知應會率。但從實踐來看,農村鄉鎮基層明顯存在五個誤區,即:一是誤解隨訪;二是關門隨訪;三是替代隨訪;四是閃電隨訪;五是盲目隨訪。造成這種狀況,客觀原因是流出人口多,無法見面,為對付上級的考核,下面就這樣越軌亂來,到了檢驗實效的時侯就洋相百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要面對新形勢,改變服務方式,即,一是入戶見面隨訪,衛技人員與服務對象平等交流,記錄信息;二是擇機隨訪,衛技人員與服務對象只要有機會見面,即可隨時隨時交流,了解情況;三是電話予以隨訪;對外出務工經商對象雙方約定時間,進行電話交流,了解信息的;四是信函隨訪。按照隨訪服務對象務工經商,把要交流了解的信息,製作成問卷,由服務對象填寫,請其配合回函等,通過立體操作,肯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鄉鎮計生工作能否搞好創新,與每個人口計生工作者的作風能否務實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務實,說到底就是擺正心態,實實在在做事。鄉鎮人口計生幹部在創新上要做到務實,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摸實情、謀實策,出實招、辦實事。抓細,就是要堅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把抓重點與抓細節,抓中心與抓經常,抓全年與抓當前,抓特色與抓基礎有機結合起來。人口計生工作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這就是要求我們的工作不僅要做得精細,而且必須講究方法。抓具體就是要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把原則要求變成可操作的措施,把目標任務變成能實現的結果,有方案、有要求,有措施,任務落實到位、責任明確到人。同時,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研究解決鄉鎮人口計生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上,放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放在最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上,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實事,多做利民、濟民促和諧的好事,這樣才能使計生工作真正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鄉鎮人口計生工作要想在創新上求得突破,隊伍能否過硬至關重要。人口計生隊伍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以能力的提高、素質的提升、作風的改進來推動工作的創新和任務的完成。在新形勢下要使鄉鎮計生工作要取得一流業績,鄉鎮每個人口計生工作者就必須做好表率,做到個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熱情一團火,謀事布局一盤棋。個人形象一面旗,就是要黨性強,作風正、有本事在各方面能擔當表率;工作熱情一團火,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對工作始終保持一種幹事創業的激情;謀事布局一盤棋,就是要在工作中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切實做到統籌兼顧,學會十個指頭彈鋼琴。要通過表率的力量帶動整個隊伍的建設。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