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現代公司的法律特徵是

現代公司的法律特徵是

發布時間: 2022-05-24 03:09:06

❶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

1、產權清晰

(1)有具體的部門和機構代表國家對某些國有資產行使佔有、使用、處置和收益等權利。

(2)國有資產的邊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實物形態國有資產的邊界。

2、權責明確

「權責明確」是指合理區分和確定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各自的權利和責任。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們的權利和責任也是不同的。

3、政企分開

政府行政管理職能、宏觀和行業管理職能與企業經營職能分開。

(1)政企分開要求政府將原來與政府職能合一的企業經營職能分開後還給企業,改革以來進行的「放權讓利」、「擴大企業自主權」等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2)政企分開還要求企業將原來承擔的社會職能分離後交還給政府和社會,如住房、醫療、養老、社區服務等。應注意的是,政府作為國有資本所有者對其擁有股份的企業行使所有者職能是理所當然的,不能因為強調「政企分開」而改變這一點。

4、管理科學

「管理科學」是一個含義寬泛的概念。從較寬的意義上說,它包括了企業組織合理化的含義;從較窄的意義上說,「管理科學」要求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如質量管理、生產管理、供應管理、銷售管理、研究開發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學化。



(1)現代公司的法律特徵是擴展閱讀:

現代企業制度的功能

1、保障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產權具有排他性,產權所有者的權益受法律的保護,他人不得侵犯。產權的這種功能是維護社會的所有制與生產關系,穩定社會經濟結構的重要法權支柱和基礎。

2、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權具有可讓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項交易活動實質上就是不同產權之間的交易,明確界定的產權可以提供一種對經濟行為的規范或約束。

3、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提供製度基礎。產權強調的是規則或行為規范,它規定了財產的存在及其使用過程中不同權利主體的行為權利界限和約束關系。產權關系的復雜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也是其順利運行的法權基礎。



❷ 公司的概念及法律特徵有哪些

一、公司的概念
公司是指由兩個以上的股東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組建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組織。是商法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商事法律關系主體。 公司作為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公司發達程度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
二、公司的特徵
作為企業基本法律形式之一的公司,與其他社會經濟組織相比,具有以下幾個法律特徵:
(一)營利性即公司必須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組織。公司的營利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公司應直接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以自己的收入抵補其支出,並對其經營行為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公司應以其出資經營某項事業所獲得的利益,分配給其社員,並以進行和獲得該項分配作為其最終的經營目的。公司的營利性使其可以明確地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事業和以國家管理和行業管理為目的的行政性公司區別開來。
(二)集合性又稱社團性、聯合性,即公司是由兩個以上的股東共同出資所組成的社團法人。在傳統法學理論上,將法人按其成立基礎的不同而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凡因人的結合而取得獨立權利主體資格者是社團法人,換言之所謂社團法人應是指由兩個以上的社員基於共同目的的互相結合而組成的社會團體。而財團法人則是指因財產的集合而得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團體。社團法人以其社員的結合為其成立基礎;而財團法人則以財產之捐助作為其成立基礎。公司即為一典型的社團法人。公司的社團性包含了公司應由兩個以上的股東出資設立的內在要求。由於公司需要從事經營行為的物質基礎——資本,因而股東應通過出資促成物質基礎的形成。依此,公司不僅僅像非營利社團那樣可以只是一個純粹的人的結合體,同時也具有資本結合體的性質。公司的社團性曾經是近代公司產生的基礎,基於公司社團性的要求,一人公司無論是設立時股東僅一人,還是設立後股東減為一人,均曾被視為對公司的社團性的否定而為公司法所禁止。但隨著各國日益普遍地對一人公司的承認,這種僅存在一個股東的一人公司與公司的社團性之間具有明顯的矛盾,從而使公司的社團性這一公司基本特性的合理性受到了巨大沖擊。就目前而言,從理論上只能將一人公司視為具有社團性的公司的例外。
(三)法人性又稱社團性或獨立性,是指公司作為一種企業組織,必須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去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能夠以自己的名義持有財產、取得財產和處分財產,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到法院去起訴和應訴。對此我國《公司法》第3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業法人。」第5條規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公司作為法人組織,具體表現在:1、公司擁有獨立的財產。這種獨立財產既是公司賴以進行業務經營的物質條件和經營條件,也是其承擔財產義務和責任的物質保證。我國公司法對公司財產有法定的要求,尤其是規定有公司的最低資本額制度。公司的財產主要由股東出資構成,公司的贏利積累或其他途徑也是形成公司財產的來源。2、公司設有獨立的組織機構。完善、健全的組織機構既是公司進行正常經營活動的組織條件,也是公司法對每個公司提出的法定要求。與民法對一般企業法人要求的組織條件不同,公司法對公司的組織機構規定有更嚴格、更健全、更規范的模式。這種組織機構包括公司的管理機構和公司的業務活動機構。公司管理機構是對內形成公司決策、管理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進行業務活動的機構,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等。公司的業務活動機構包括公司的科室、會計、審計、供應、銷售機構等。3、公司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公司作為經營性組織以營利為目的參與經濟活動,在享有廣泛的權利的同時,也應承擔行使權利過程產生的義務和風險。這是權利與義務一致、利益與風險相一致的法律原則的要求與體現。但公司不同於合夥企業等其他企業組織形式之處便在於,除非適用法人人格否定製度,公司能夠完全獨立地承擔法律責任,從而使其能夠與股東個人責任完全分離。這種法律責任上的獨立性,確實構成了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的集中體現。
(四)合法性即公司必須是依照公司法的規定經合法登記注冊而成立的法人組織。在現代社會,作為公司成立的直接依據是有關的法律規定。另外,公司的成立必須訂立公司章程,公司章程中應當載明法律所要求的所有必要記載事項;不僅如此,公司還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在指定機關進行登記,其中公司章程又是公司登記的主要內容。從另一方面來說,只要經過注冊登記程序,公司就可以取得不同於其股東和債權人的獨立人格;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活動,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即具有的無限延伸的獨立法律人格。

❸ 現代企業制度的法律特徵

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

1.產權清晰。產權清晰是指產權在兩個方面的清晰:一是法律上的清晰;二是經濟上的清晰。產權在法律上的清晰是指有具體的部門和機構代表國家對國有資產行使佔有、使用、處置和收益等權利,以及國有資產的邊界要「清晰」。產權在經濟上的清晰是指產權在現實經濟運行過程中是清晰的,它包括產權的最終所有者對產權具有極強的約束力,以及企業在運行過程中要真正實現自身的責權利的內在統一。
2.權責明確。權責明確是指合理區分和確定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各自的權利和責任。所有者按其出資額,享受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對企業債務承擔相應的有限責任;公司在其存續期間,對由各個投資者投資形成的企業法人財產擁有佔有、使用、處置和收益的權利,並以全部法人財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經營者受所有者的委託,享有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經營企業資產及其他生產要素並獲取相應收益的權利;勞動者按照與企業的合約擁有就業和獲取相應收益的權利。
3.政企分開。政企分開,一方面要求政府將原來與政府職能合一的企業經營職能分開後還給企業;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將原來承擔的社會職能如住房、醫療、養老、社區服務等分離後,交還給政府和社會。政企分開的基本含義是實現所謂的三分開。一是實現政資分開,即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的所有權職能的分離。二是在政府所有權職能中,實現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同國有資產的營運職能的分離。三是在資本營運職能中,實現資本金的經營同財產經營的分離。
4.管理科學。管理科學是一個含義寬泛的概念。從較寬的意義上說,它包括了企業組織合理化的含義,如「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公司結構的各種形態等。一般而論,規模較大、技術和知識含量較高的企業,其組織形態趨於復雜。從較窄的意義上說,管理科學要求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如質量管理、生產管理、供應管理、銷售管理、研究開發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學化。

❹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1、產權清晰

實現了股東所有權(出資者)和法人財產權的分離。也就是說,財產所有者不再親自經營自己的財產,而是將財產委託給公司法人代表經營。這在企業組織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進步。

2、權責明確

通過法律法規確立出資人和企業法人對企業財產分別擁有的權利、承擔的責任和應履行的義務。

3、政企分開

把政府與企業的職能分開,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分開以後,國家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管住資產;企業作為經營者增進贏利和效益,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內容:

1、企業資產具有明確的實物邊界和價值邊界,具有確定的政府機構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職能,切實承擔起相應的出資者責任。

2、企業通常實行公司制度,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並有效運轉。

3、企業以生產經營為主要職能,有明確的盈利目標,各級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工按經營業績和勞動貢獻獲取收益,住房分配、養老、醫療及其他福利事業由市場、社會或政府機構承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現代企業制度

❺ 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是什麼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產權關系清晰:所有者產權與法人財產權清晰

企業法人的責任和權利:企業法人應在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章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履行義務,代表企業法人參加民事活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全面負責,並接受企業全體成員和有關機關的監督法定代表人在企業法人權利能力范圍內的行為後果,直接由法人承擔

出資者的有限權利和有限責任:出資者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權益,即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企業破產時,出資者只以其投入企業的資本額對企業債務負有有限責任

政企分開:政府行政管理與國資經營職能分開企業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管理科學: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體制,使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關系,通過公司的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形成各自獨立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的關系,並以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確立和實現讓所有者放心,經營者專心,生產者用心

❻ 現代公司特徵是什麼

現代公司制度的特徵:
(1)所有權同控制權分離和所有權約束弱化
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分離的現象發生在股票公開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稱為公開公司。這種公司的組織形式和商業活動受到各州的《公司法》的制約。公司法專家克拉克認為,公開公司的組織形式有4項基本原則:(1)投資者資本可自由轉移;(2)有限責任;(3)公司具有強烈的法人性;(4)經營控制制權高度集中。股份有限公司由股東、董事會和管理人員組成。法律規定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他們享受企業創造的紅利;股東選舉產生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作為企業的法人,任命最高管理人員,對公司的重大問題作出決策,並把日常經營權交由管理人員代理行使,因此它具有一種制衡關系。從所有者來看,股東將自己的資產交由董事會託管。除極個別有關公司組織形式的決策(如關閉、合並)外,股東一般無權過問企業的商業活動,也不可以商業決策失誤為由起訴董事會。只有董事會玩忽股東利益,未盡到受託人責任,股東才可以此為由進行起訴。從董事會來看,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擁有對高級經理人員的聘用、懲罰及解僱的權力。董事會作為股東的受託人,也承擔受託人的法律責任。從管理人員來看,高級經營受雇於董事會,組成在董事會領導下的執行機構,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經營企業。但在實際上,一般投資者既沒有精力和興趣,也沒有可能來關心和監督企業的經營。董事會對經理的監督作用也非常有限,甚至董事會的選舉也往往是由經理人員操縱的。公司的控制權實際上掌握在高級經理手裡。對此,托馬斯·戴伊寫道:「這樣,名義上的權力仍舊歸股東,但實際的權力卻為董事會所掌握。」而董事會決策權,也往往由那些「內部董事」同時也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所組成的團結得很緊密的集團來控制。「由於這個集團對這個組織及其技術和業務問題了解得比較透徹,因此,在董事會里投票的影響力也得到加強。」這樣,經理作為代理人牢牢地掌握了企業實際控制權,而大多數名義上的所有者——股東,對掌握大權勢高層經理,在大多情況下,顯得無可奈何,只有用腳投票表達意願。由於企業規模巨大,接管起來很困難,撤換經理的事很少發生,只是「由於業務管理得很好,或一個主要經理退休或突然病故」時,經理才得撤換。這使得這些公司的「董事和經理人員越來越成為自我任命和不可冒犯的了,實際上他們在公司內部擁有絕對的權力」。
(2)權力由資本向經營才能轉移
怎樣才能解釋經營者掌握企業控制權這一現象呢?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決定企業興衰的要素已由資本轉向經營能力。
進入20世紀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力的促進作用日益重要,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企業經營管理本身日益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經營管理本身成為一種智力密集型勞動,經營管理才幹是高級的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本,它的重要性已超過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在企業發展中成為核心力量,這就使人力資本取代了物質資本而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如果說過去企業規模較小的時期,憑企業主個人經驗還能勝任的話,那麼在今天,單憑企業主個人的經驗已不能勝任,必須有一批經過專門訓練的職業經營專家來管理企業,而不管這些人是否具有財產所有權。顯然。所有者是不願意輕易放棄其支配權力的,在經營專家經營帶來的效率,迫使所有者不得不放棄。錢德勒指出,在現代企業中,決定誰能擁有高層管理權力的已經不再是他們所擁有的股份而是他們所具有的管理能力。這就導致了家族式企業的衰落。經理革命的過程,就是「經理式資本主義」取代「家族式的或金融的資本主義」。對此,托馬斯·戴伊指出,由於現代大型公司「對於技術和計劃工作的需求,使得工業方面越來越需要組織工作的專門才能。資本是目前大公司可以自給的東西。老式的『巨頭』已不中用了。於是美國經濟領域中的權勢便由資本轉移到組織才能方面」。
經濟權力由資本向經營才能的轉移,是20世紀初特別是二戰以來的趨勢。今天,個人擁有的財富已不是衡量其才能的標准。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多數最富有的人由於其缺乏經營能力而不再直接控制企業,而大多數掌握企業大權的經理人員,並不是企業的大股東。這一趨勢已為經濟學家們注意到。薩繆爾森認為,現在在公司發揮決定作用的「是日益重要的職業經理階層」。加爾布雷斯則公開宣告,大公司的控制權已經轉移到「技術結構階層」即經理人員、科技人員手中了。盡管這一論斷過於絕對,但物力資本所有權已受到限制,經營管理才幹作為一種智力密集型勞動力和人力資本已經在現代公司企業中占據了中心位置卻是不可置疑的事實。
(3)企業家職業化
經理革命的過程,也是企業家專業經理化的過程,即企業家職業化的過程。所謂企業家職業化,就是企業經營管理成為一種具有普遍原理、原則和專業技術的專門化的職業。從事這項專門職業的企業家是靠他的經營管理專業才能來獲得他的地位和收入的,而不是靠一些與生俱來的東西,如繼承的財富或與當權者的關系等。
企業家職業化有哪些表現呢?
首先,企業管理成為一門科學,獲得了廣泛的發展和應用。企業管理作為一門科學,其發展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形成的所謂「科學管理」或「古典管理理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泰羅、法約爾及韋伯等人。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人際關系」即「行為科學」的理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奧、馬斯洛、赫茨伯格、麥格雷弋等。第三階段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的當代西方管理理論的一些學派。主要有西蒙等人為代表的社會系統學派,以卡斯等人為代表的系統管理學派,德魯克等人為代表的經驗主義學派,以及伯法等人為代表的管理科學學派等。企業管理學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門包容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數理統計、運籌學、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和計算機裝置等現代管理方法等學科為一體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並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60年代後期,加爾布雷思在《新工業國》一書中認為,美國大公司的職業性管理機構是用一切現代管理技術的工具武裝起來的,因而它們已經舉世無敵,不是任何力量,例如股東們或政府的力量所能取代的。
其次,管理教育的發展。錢德勒認為,「現代管理學院的成立,對於新的多單位工商企業中的職業化有著最重要的意義」。從1881年由約瑟夫·沃頓創辦商學院至20世紀80年代,美國已有600多所大學設立了與企業管理有關的院、系或專業。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的管理教育大體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培養企業的專業工作人員即部門的工作人員為主,所教授的課程主要是會計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等;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末,以培養中層經理人員為主;第三階段以培養中級以上經理人員為主。到80年代美國管理學院的本科生已達70萬名,各類研究生10萬名,約佔美國全部大學生總額的8%。而美國大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大多數都是各類管理學院的畢業生。美國管理學會會長阿普萊曾指出:「從前醫務工作者得出了葯鋪里工作不能訓練出醫生的結論。如今管理工作者也有了類似的認識。」這就是說,通過企業內部世代相傳、師傅帶徒弟的老辦法,已經培養不出符合現代需要的管理人才了,必須經過現代管理專業教育和訓練。美國目前培養企業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徑,一是各大學的管理學院或商學院及工學院的工業工程系和系統工程系;二是大公司內部組織的各種進修班或學習班,用來提高本公司的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其中規模較大的,也叫管理學校或管理學院;三是由咨詢公司及各種有關管理科學的學會、大公司組織的研究團體等成立的短期訓練班或專題講習班。
第三,企業管理職業性組織的廣泛發展。在美國,1899年工業管理協會宣告成立,1919年,行政管理協會成立,1925年美國管理協會成立。到20世紀中期,此類協會已遍布美國各地。與此同時,專業性的企業管理標志和書籍也大量涌現。管理咨詢公司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紛紛成立。它們對公司戰略的制定、機構的改革、人事和公共關系等方面的事務,提供專門的指導。錢德勒認為這些都是管理職業化的跡象。
第四,職業經理階層的形成。由於管理教育、管理協會及各種管理雜志和管理研府會的發展,為經理們提供了各種交流和聯系的渠道,通過這些渠道,經理們得以研究和探討相似的問題和爭端。而經由提供交流聯系以及個人的接觸,他們又有助於公司經理們產生一種他們乃屬於同一階層的意識。由於出席和參加同樣的會議,閱讀同樣的雜志,以及在大學時曾攻讀同樣的課程,現在又從事同樣的工作,使得這些經理人員開始具有共同的觀點及共同的利益和關心的事物。當然,這種職業化活動的影響和經理階層的形成是逐漸的。「在20世紀20年代,這些協會都還很小,刊物發行量還不大,而且管理學院畢業生職位也都還很低。可是到了20世紀中期,以管理作為終生職業的支薪經理都已成為負責經營大型多單位企業的人,這些企業支配著美國經濟的關鍵部門。」經理階層作為獨立的社會階層也得以最終形成。
(4)企業目標的多元化
經理革命的實質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支薪經理取代所有者掌握企業控制權,「經理控制型企業」取代「企業主企業」成為現代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由於支薪經營不是企業的所有者,他作為經濟人(錢德勒稱之為「經濟人的新亞種」。),其所追求的目標是個人效用最大化。而經理效用最大化與企業利潤最大化又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經理控制型企業」與傳統的「企業主企業」在目標追求出現差異。這種目標差異,反映的是經理人員與所有者利益上的矛盾。由於這種利益的差異,又由於經營掌握了企業控制權,這就產生了經理利用控制權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這也是企業家行為激勵與約束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

❼ 我國法律規定公司的特徵有

(1)公司應享有由股東投資而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並能承擔內民事責任。也就是容說公司首先必須具有法人資格。既然作為一個「法人」它必須有自己的名稱和住所。在公司名稱中必須標明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樣。另外它必須有自己獨立的財產。雖然財產是來自股東,但不能由股東個人直接分配和處理。公司對自己全部的法人財產享有完全,充分的支配權。而且公司還必須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公司應當依法設立。公司是從事經營活動的法人,法人資格與經營資格的取得都需要得到國家的承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履行法律規定的程序,取得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等證件。
(3)公司以股份出資行為為基礎而設立,作為現代企業主要形式的公司,其主要特徵之一是股份形式,股權結構,亦即股東投資的產權模式。
(4)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股東出資組建公司的目的在於通過公司的經營活動獲取利潤,營利性則成為公司的重要要素,並以此區別於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法人,以行政管理為目的的國家機關以及非商事性公司,以從事行政管理為目的和主要活動內容的公司不應稱為公司,因為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公司。

❽ 公司設立的法律特徵〔〕單選

1、公司設立是前公司行為 所謂前公司行為,亦稱公司前行為,是指公司在成立之前的一系列法律行為和非法律行為的總稱。公司作為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實體,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有一個較長且復雜的設立過程。這個過程,從經濟角度觀察,是設立人在具備基本條件的基礎上,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從而形成一定生產經營能力的過程;從法律角度觀察,是設立人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向國家有關機關提出申請獲得批准和(或)登記發照取得公司生產經營資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設立人所為一系列行為是為組建公司並使其具備法人資格而為,其行為當時公司法人並非成立,若已成立,則為公司運營行為。前公司行為是公司運營行為的准備行為,對成立後正常運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這決定了它在公司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作為一部健全而完善的公司法,不僅應調整公司行為,而且應調整公司前行為。可以這樣認為,公司運營行為是公司法所規范的一般狀態,公司前行為是公司法所規范的非常狀態,它與債權人、認股人之間所產生的關系,在法律適用上,應適用不同於常態的特殊規則。
2、公司設立是一種具有民事和行政雙重性質的法律行為
公司設立是一種具有行政性質的法律行為,主要是指公司登記、股份發行之批准、特種行業經營之批准等一類的行政法律行為。在該法律行為當事人中,審查批准機關和(或)登記發照機關為能動之行政主體,申請公司登記之設立者為受動之行政主體。此種法律行為充分體現了國家強制性,它是現代國家對公司設立進行監督和管理,對社會經濟秩序進行調控的重要手段。
公司設立同時是一種具有民事性質的法律行為,學者們普遍認為它是公司設立的核心部分或主要內容,通常指制定章程、確定股東及出資、招股認股、召開創立會、聘任董、監事等。對於這種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前已述及,此處不再贅述。
3、公司設立既有程序法上行為,又有實體法上行為
公司設立是取得公司資格而完成法律要件的一切行為。這些行為涉及發起人、債權人,涉及工商局等行政機關,還涉及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它們有些受實體法調整,有些受程序法調整,有些受實體法和程序法共同調整,從而引起一系列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常見的法律關系有:債權關系,即在特定當事人之間產生的一方有權請求他方為一定行為而他方有義務履行一定行為的權利義務關系,如為公司經營而待履行的借貸、買賣、租賃合同關系;物權關系,即當事人之間產生物權的設立、變動和終止的法律關系,如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投資關系,即因投資而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如招股、認股關系;勞動關系,指雙方當事人約定一方向他方提供職業上的有償的勞務的法律關系,如未來公司職工的僱用;行政管理關系,即當事人之間發生的具有隸屬性質的命令與服從的法律關系,如法人登記、不動產登記等。
4、公司設立既以個人為本位,又以社會為本位
個人本位,是指以保護個人利益為中心的一種思想;社會本位,是指以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為中心的一種法律思想。公司設立打破了公法與私法之間的傳統界限,實現了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的調和。也就是說,公司設立既要注意設立過程中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又要注意社會利益,如當地社區利益、環境利益、中小競爭者利益等。

❾ 現代公司有哪些法律特徵

現代公司的法律特徵:
1、公司是法人,我國不存在非法人的公司,所有的公司都要並且只能夠以自己獨立的財產獨立地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2、公司具有企業的一般屬性——營利性
3、公司是一種相對於自然人而言的社會組織,具有團體性
4、公司投資者承擔有限責任
5、公司必須依法設立,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活動。

熱點內容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
月工作天數勞動法 發布:2025-01-11 11:22:39 瀏覽:454
依法治國與維穩 發布:2025-01-11 11:22:37 瀏覽:240
一元麻將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10:51:36 瀏覽:808
經濟法專業可以兼學民商法專業嗎 發布:2025-01-11 10:36:34 瀏覽:600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