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派律師
作者:宋振江律師(河北浩博律師事務所主任,全國優秀律師) 按:律師與法官的關系是個敏感話題。年輕律師常常追問,老律師卻又緘口不提。許多青年律師往往在此誤入歧途。下面是本人的一點體會。感謝李文召律師的整理。 律師行業屬於中介機構,是提供服務的,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服務行業。律師的性質決定其要有紳士風度,貴族血統,這就要求律師拿捏好分寸,做到不卑不亢。當事人是你的客戶,客戶就是上帝,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法官呢,手裡握著公權力,也不能太裝,這些關系都得處理好,所以律師在處理這些關繫上是很有講究的。律師面對不同的當事人也是不一樣的,當事人有窮富之人,也有城鄉之別,雅俗之別,面對不同的人,得說不同的話。同樣,法官跟法官也是不一樣的,基層法官和中層以上的法官完全是不同的風格,基層法官相對來說更入俗一點,而中層以上的法官學院派的就多一點,可能更儒雅一些。有的法官很願意跟律師接近,是想榨點油水,律師越是面對這樣的法官越是得注意,這樣的法官最容易出事。律師應該接近有思想有品位的法官,建立起來君子之交,找到一種知音、知己的感覺。往往這樣的法官還是潛力股,有升遷的可能,一般人緣也好,能幫一些忙。 在中國,律師完全不跟法官搞關系,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律師跟法官打交道,交朋友,關鍵就是怎樣打交道,交怎樣的朋友的問題。律師跟法官還是要交真誠的朋友,從法官中找到真正的友誼。這樣至少在這個法院,會避免很多小麻煩,比如至少進門問題解決了吧,另外還可能知道一些內部消息。多少律師就是因為不知道內部消息被當事人炒掉了。當事人都打聽到的消息,律師還不知道呢,當事人還怎麼信任你?好多年輕律師說做不下去,一方面是案源問題,再一個就是有了案子,一個法官都不認識,也很難做下去,所以說律師在某個法院裡面,一定要跟某個法官建立一種友好的關系,但是也不要把這種關系想得多骯臟,關鍵是一定要選擇好法官,有些法官很願意為你服務,但是這種服務是有償的,這是很危險的,面對這樣的法官,一定要注意,不能深交,一旦法官出事,律師也會被牽扯進去。這樣的法官就好比是易燃易爆品,檢察院盯的也比較緊,是很危險的。法官是有優劣之分的,選擇一個好的法官,首先是選擇了安全,同時也是選擇了發展,這樣的法官一般都發展得比較好, 再者,律師不可能跟所有的法官都建立好關系,找一個好的法官,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給辦案帶來方便。很早以前景法官就說過這樣一句話「吃飯不辦案,辦案不吃飯」。這是一種很通俗的說法,朋友跟朋友之間不可能不吃飯,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在沒有案子的情況下吃,這就靠人的自律。在這種情況下,律師不要給人施壓,不要像擰螺絲一樣,越擰越緊。長期的交往,不要太短見。還有一句話就是「徇私不枉法,枉法不徇私」,前半句是說,別的律師跟法官交談可能得注意方式,法官也可能不太有耐心聽,但是作為朋友的律師來了,說話更隨便一點,法官也更有耐心聽下去。但是法官也不一定就按律師的意思辦,要維護公正,這在中國才是現實的;後半句相對就不太好理解,但一說就明白,是指,有些案子判的可能是有問題,但是絕對不是因為徇私,可能是基於各種壓力,比如社會穩定啊,上級壓力呀等等,但是一句話,和「私」無關。這樣的法官交往起來是很讓人放心的。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別的顧忌疏遠,但是可能會因為他的提拔,事務多了,避諱也多,見面不太方便,但是感情還是很好。 跟法官交往,還要注意要客觀的對待,有的法官,或者不跟律師交換意見,或者是交換起來,容易針鋒相對。這種情況,一是因為法官可能受賄,站在對方立場說話;再一個是,法官從策略角度來講,他聽一方律師的意見,對方不在場,避免一面之詞,要扮演對方的角色,來進行一場辯論,其目的是了解真相,尋求公正,當然也不排除在調解的時候壓你一把。不要因為這個對法官怒發沖冠,對立起來。當然也有一種法官,看卷後,確實會有先入為主的認識,不善於掩飾自己的觀點,在面對律師時把自己的觀點流露出來了,這樣的法官是最可愛的,很淳樸的。這樣的法官,律師更不能把他當敵人,這更容易成真正的好朋友。知道他在想什麼才知道怎樣去應對,怎樣去組織證據,不要拘泥於去探究沒有說服法官的原因,法官很多時候會受到政策或上級的干擾,不能因此對他本人產生成見,要辦一個案子交一個朋友,而不是給自己添一堵牆,有的律師就做的很好,就是因為與人為善,善交朋友。律師就是要把法官當做自己的盟友,本來對方當事人一方已經是對立面了,更沒有必要與法官相悖。 要想交到層次較高的朋友,很重要的一點是自身要具備較高的素質,自身的素質達不到,這樣在法官的眼裡也會受鄙視。律師作為一個沒有公權力支撐的社會角色,要想與法官平等交流,就要憑借自身較高的素質。通過在與法官的溝通交談中,就能感知案件的走向。律師自身強大,自身修養較高,有人格魅力,才能有希望結交到良師益友,此外,不要指望與所有的法官結交,總有遠近之分,法官與律師交往也有選擇性,要考慮安全性,不可能結交那些心無城府的人,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法官與律師的交流不排除出於善意的相互幫忙,特別是在個人生活方面,比如買車買房子女入學等等方面,憑借自己的資源為別人方便,這與行賄受賄是有明顯區分的。 再有,要不吝於贊美法官,無論是公共場合還是私人社交場合要去肯定法官,可能這些贊美有助於其升遷,關系自然拉近。還可以組織一些有益的活動,例如踢足球、旅遊之類的活動,都能增進關系。在中國做律師,水至清則無魚,單純,不能與法官只有純粹的業務關系,肯定是要建立個人關系。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與法官的交往要保持低調,不能到處炫耀,否則法官會提防你,把你拒之千里。
Ⅱ 濟南哪個律師事務所比較好
舜翔律師事務所,我認識裡面一個律師,感覺還可以
Ⅲ 訴訟律師與非訴訟律師,對於大學畢業生(當然通過司法考試) 哪個更適合
我執業快兩年了,初期做的是訴訟業務,現在轉做非訴業務。個人感覺訴訟專業務如果沒有好屬的律師帶你,自己沒有人脈關系,很難接到案子。而非訴義務對律師的水平要求更高,也需要熟悉訴訟業務。個人感覺大學畢業生,先做訴訟業務更合適,當然找個好的律師事務所是重中之重。
Ⅳ 《我在北京等你》定檔將播,李易峰化身律師,江疏影造型太丑,究竟何時開始播
這部抄劇在去年就已經殺襲青了,之前是說今年四月份在江蘇衛視播出,但現在馬上月底了也還沒有播放,估計檔期又調整了,具體還得等官方通知。
Ⅳ 馬蒂斯簡介
1、人物簡介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2、作品風格
馬蒂斯早年從事法律事務,23歲改學繪畫,曾入朱利安美術學院師從布格羅,爾後進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莫羅對色彩的主觀見解對馬蒂斯影響很大,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抄襲自然中獲得,繪畫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在他離開學校後又受西涅克的點彩派影響,同時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長,借鑒黑人雕塑和東方裝飾藝術,表現出對傳統藝術的徹底決裂。作品中體現了野獸派的美學觀念:即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形成了他獨特的畫風——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畫面簡潔、清晰,省略了多餘的細節,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畫面藝術形象。
3、代表作賞析
《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Ⅵ 請不同學歷的律師打官司結果不同的故事怎麼講的
其實這就好比學習一樣,同一個專業同一屆的畢業生里都拿到了畢業證,但是有人選擇了更好學歷的深造,有人就去工作了,律師的標準是通過司法考試,但這個標准就像開車上路要有駕駛證一樣,這個最低標准里就會有那些只會走訴訟程序的,走個人關系,能力強的,學歷高的律師並不代表訴訟能力強,而且律師里也分學院派和半路出家派,還有少部分體制派。而且中國法律彈性太強,民事訴訟案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太大,尤其是地方中院的裁判結果,很多就是法官自己感覺的結果。而且每個法官律師對不同案件的要點思路不同,結果也不同,不是說法官就水平比律師高,只能說立場不同。
Ⅶ 律師資格證好考嗎
律師資格證好考與否要結合自身情況,一般的考生會有三種情況:
1、有基礎、自學能力強的考生。
法考要學習的科目有八大門,如果有超強的學習能力以及時間把控能力,那麼可以用學習包+免費視頻,書和課是完全配套的,從理論精講到題目講解,是一套完整的體系,只需按照課件更新的順序學習即可。
2、沒基礎、復習時間充裕的考生。
雖然沒有基礎,但是復習時間比較多,比如脫產在家備考,可以選擇面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地區都有直屬面授班,由張翔、羅翔等學院派老師親自授課,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向老師當面請教。
3、沒基礎、復習時間不充裕的考生。
對於法律沒有任何基礎且在職備考的考生無疑是眾多備考生中需要付出努力最多的一類人,為了解決這類考生的後顧之憂,網路課程使考生擺脫了因地域和時間造成的桎梏,因為課程是可以無限次聽回放的,所以無論在哪兒,只要有網都可以看。
參加法考注意事項
近兩年尤其是2018年法考改革後,法考的難度也在不斷地增加,更加註重考生對於案例的分析能力。有些題甚至看題干、選項都不知道在考哪個法,以前的題一看就知道考的是民法還是商法,現在的題都是綜合性的。
首先法律職業考試內容多,記憶量大,各科學習方法不同。據官方推薦法考考試至少需要累計閱讀資料700萬字以上。民法,刑法理論性強。民法需要瀝清各種紛繁復雜的法律關系,准確記憶民法典頒布後的新規。
刑法需要掌握國內各種主流學說,准確記憶罪狀及瀝青他們的邊界。訴訟法則需要細節記憶,把握流程,掌握熱點。行政法相對比較晦澀,但是考試內容比較簡單。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不要盲目的學習,在開始學習時就要制定好計劃,盲目的開始學到最後會沒有方向感。不知道如何制定計劃的同學可以考慮一下厚厚接下來的建議。
Ⅷ 巴洛克、洛可可與學院派的交錯是什麼(一)
巴洛克是指自17世紀初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該詞來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思是一種不規則的珍珠。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用這個詞來批評那些不按古典規范製作的藝術作品。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確立起來的錯覺主義再現傳統,但卻拋棄了單純、和諧、穩重的古典風范,追求一種繁復誇飾、富麗堂皇、氣勢宏大、富於動感的藝術境界。巴洛克風格在繪畫方面的主要代表是佛蘭德斯畫家魯本斯,在建築與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義大利的貝爾尼尼。
18世紀以來,藝術史家和考古學家們特別重視風格的研究。所謂風格意味著一件作品是依照某種特定的組合方式而構成的,它本身有著內在諧和的一致,但又明顯地區別於其他的風格,故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風格的形成,是某一個時代和作者藝術發展成熟的表現。
不過,巴洛克作為一種風格,卻一直是藝術史家們爭論的問題。巴洛克一詞的原義,含有不整齊、扭曲、怪誕的意思,大約是18世紀古典主義者奉贈給自己不太贊同的前輩藝術的一個稱號。從時間上說,巴洛克流行於17世紀至18世紀初。所以有人把整個17世紀各國的藝術——義大利、西班牙、弗蘭德爾、荷蘭、法國……都列在巴洛克范圍之內。
洛可可風格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並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它以歐洲封建貴族文化的衰敗為背景,表現了沒落貴族階層頹喪、浮華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緒。他們受不了古典主義的嚴肅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囂放肆,追求華美和閑適。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1699年建築師、裝飾藝術家馬爾列在金氏府邸的裝飾設計中大量採用這種曲線形的貝殼紋樣,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風格最初出現於建築的室內裝飾,後擴展到繪畫、雕刻、工藝品、音樂和文學等領域。
洛可可的藝術風格,在音樂家莫扎特、海頓,文學家蒲伯、愛迪生、伏爾泰,畫家華鐸、康斯博羅的作品中,貫穿著一種共同主題,即把理性與優美趣味同輕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來。
路易十四常在凡爾賽宮開各種舞會,借著繁瑣的禮儀與無意義的職務折騰貴族們,再以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營造悠閑的環境,有意搞風流韻事,以便消耗貴族們的精力,使他們無暇去策劃造反。因此藝術家授命編造一種理想生活的極樂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個悠閑的實際上是懶惰的快樂社會。洛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那種盛大﹑庄嚴的古典主義藝術而言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啟蒙運動的自由探索精神(幾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產階級的日漸興盛有關。
學院派繪畫一般意義上泛指通過學院嚴格訓練、師生相傳、層層因襲而具有一種保守性質的繪畫。作為美術史上的學院派,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而後流行於歐洲,盛及到18、19世紀的各個美術學院。最早的美術學院是義大利的卡拉奇兄弟開創的,那是建立於1590年的波侖亞學院,它的功績在於結束了古老的、行會師徒傳藝的、手工作坊式的教育,使整個美術教育大大前進了一步。其後的美術學院強調要繼承文藝復興時的古典藝術,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內容的典雅。重要的代表畫家有卡拉奇、列尼、勒·布朗、布格羅、大衛、安格爾等等。
教皇英諾森十世像
西班牙委拉斯凱茲繼格列柯之後,委拉斯凱茲是西班牙畫壇的又一位世界級巨匠。同時,作為魯本斯的至交,因為受其影響,也是巴洛克藝術的又一名代表畫家。
委拉斯凱茲生於西班牙南部的塞維利亞,其父是一個破落的貴族。父母本不想讓兒子學習藝術,指望他長大後做法官或律師,但無奈委拉斯凱茲從小迷戀繪畫,不得已雙親將他送到寫實主義畫家艾雷拉處學習。雖然委拉斯凱茲頗喜歡老師的寫實主義作品,但艾雷拉喜怒無常的脾氣令他難以忍受。不久後他轉入弗朗西斯科·帕切柯的畫室進行學習。
盡管帕切柯作為一個畫家並不出眾,可他卻是一位極具古典繪畫素養的淵博學者。委拉斯凱茲非常尊敬這位老師,在其膝下獲得了高超的繪畫技藝,並受到了人文主義精神熏陶。而其師也非常賞識這一年輕有為、才華橫溢的得意門生,還將自己的女兒弗安娜許配給了他,在其晚年所著的《繪畫論》中也經常提到他的這位高足。
6年師滿後,委拉斯凱茲在岳父的潛心栽培下成了當地優秀的獨立畫家。1623年,年僅24歲的委拉斯凱茲來到馬德里,不久就成為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宮廷畫師,住在宮殿里,並與當時只有19歲的國王菲利普四世建立了深厚友誼,而且將自己的餘生奉獻給了宮廷。在宮廷中,深受國王寵愛的委拉斯凱茲不僅是一名宮廷畫師,他還在其他許多方面受到重用,並被授予「聖地亞哥騎士」的稱號。
委拉斯凱茲的宮廷生活開始不久,他便與作為外交使節來馬德里宮廷走訪的魯本斯相識,成為好友。同這位巴洛克藝術大師的交往,以及對其作品的精心研究,使委拉斯凱茲獲益匪淺,畫藝也有了極大提高。魯本斯也非常欣賞委拉斯凱茲的才能,建議他去義大利尋訪學習。
委拉斯凱茲於青年期和壯年期曾兩度造訪義大利,第一次是1629年,得到國王准許後隨同西班牙統帥斯皮諾拉前去藝術之國義大利訪問,畫家在那裡觀摹並研究了丁托列托、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大師的作品,藝術造詣得以提高,藝術視野得以開闊;第二次,50歲的畫家則是為了買畫而去。
第二次出訪歸來後,委拉斯凱茲做了菲利普四世的禮儀官,為公主瑪麗亞德麗薩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婚事奔走。結婚儀式在1659年舉行,上了年紀的禮儀官因這樁婚事而操勞過度,積勞成疾,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委拉斯凱茲在1649年第二次去義大利時在那裡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在這幅肖像中,畫家既表現了此人的兇狠和狡猾,又表現了這個76歲老頭子精神上的虛弱。畫面上的教皇,盡管臉上流露出一剎那堅強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兩只手都顯得分外軟弱無力。畫家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富有個性,從而給觀眾增加了很多聯想的空間。這幅作品的油畫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畫面上,火熱的紅色表現了特有的宗教的庄嚴氣氛;白色的法衣和紅色的披肩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筆觸十分流暢自由,表現出藝術家的高超技巧。
因為耳熟能詳的緣故,名畫向來被捧得太高,很多名畫很難激起觀眾視覺體驗的驚奇,甚至令人厭倦。不過委拉斯凱茲的這張《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1649)似乎是個例外。盡管問世已經300多年,但它依然能夠強有力地震撼當代觀眾的感官知覺。從畫的形式看,它與歐洲當時的其他肖像畫沒有什麼兩樣,人物的姿態、構圖都符合肖像畫傳統,這與畫中那種不同尋常的真實感形成了強烈對比。它令人想起委拉斯凱茲同時代觀眾對作品的評價:所有其他的作品都是繪畫,只有這一幅才是真實的。此畫是委拉斯凱茲第二次訪問義大利期間畫的。
作為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宮廷畫家,委拉斯凱茲在羅馬,出席了教皇英諾森十世主持的1650年慶典。當時他還會見了同時代的畫家普桑、雕刻家貝爾尼尼等人。就是在那裡,應英諾森十世之請,委拉斯凱茲畫了這幅有名的肖像畫。據說當教皇本人第一次看到這張畫時,幾乎是吃驚而不安地說了一句話:「畫得太像了!」
這種真實顯然來自畫家對人性的觀察深度。委拉斯凱茲和18世紀的西班牙宮廷畫家哥雅在生平經歷方面相似,藝術聲望也相當,而且都為王室、貴族畫過許多肖像畫。但是哥雅毫不掩飾他對宮廷貴族的鄙視,他著力於揭示貴族們庄嚴華麗的外表與頭腦的呆滯、內心的空虛之間的驚人對比,他的畫筆鋒利如刃。委拉斯凱茲則對各種身份的人一概平等對待,無論販夫走卒,還是王公貴族,他都能畫如其人,《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這幅畫中,他只是把對象當作一個人來表現,畫出他的身份和他的性格。從這樣的作品上看不到作者的好惡,因為他並不介入,他只是觀察。正因為如此,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肖像在那個沒有發明攝影術的年代幾乎可以說是客觀的寫實繪畫。畫面上沒有任何誇張,一切只忠實表現畫家的視覺所見。
創作此畫時,畫家剛過50歲,正值創作的盛年。如果說他早年的《賣水人》這樣的作品還有卡拉瓦喬風格的影子,那麼這時候的委拉斯凱茲早已創造了自己的藝術王國。他對解剖、造型、色彩的把握在這幅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以致於人們在這樣的作品前很難意識到這只是一張畫。人們的全部注意力被畫家對人性的描繪的深度和廣度所吸引,這是繪畫史上的奇跡之一。難怪教皇會感到吃驚,他無論如何想像不到,這位西班牙畫家竟能在他的善於偽裝的外貌下真實地表現出一個以陰謀和狡詐著稱的權勢人物的內心世界。委拉斯凱茲的力量就在這里。
Ⅸ 巴洛克、洛可可與學院派的交錯是什麼(二)
蘇珊福爾曼肖像
佛蘭德斯魯本斯佛蘭德斯是西歐的一個歷史地名,泛指古代尼德蘭南部地區,位於西歐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
蘇珊福爾曼魯本斯
包括今比利時的東佛蘭德省和西佛蘭德省、法國的加來海峽省和北方省、荷蘭的澤蘭省。
佛蘭德斯,也稱為佛萊芒(法語音譯)。這個詞語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於公元7世紀,本意有流動之意。
佛蘭德斯曾是中古歐洲的一個重要的封建諸侯國家,通常是法蘭西王國的封邑,大約是現在的法國東北一角(北部省)到比利時大半,也包括了尼德蘭西蘭省的南部。
11世紀的時候,佛蘭德斯發展成歐洲最富有的地區,開始了它的黃金時代。他們從英國進口羊毛,紡成面料賣給歐洲大陸,繁榮的紡織貿易使佛蘭德斯很多城市變得富有,也擁有了權力。直到1300年,根特、布魯日、安特衛普等城市都從貴族條例里獲得了城市自主權,發展出令人自豪的城市文化。
17世紀歐洲出現了四位鼎立的大畫家:義大利的卡拉瓦喬、佛蘭德斯的魯本斯、荷蘭的倫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其中唯魯本斯最幸運,他不僅是佛蘭德斯最偉大的畫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紀整個西歐的繪畫。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父親是一名原籍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新教律師,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國。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了魯本斯畫家生涯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主題。少年時期的魯本斯曾在一個伯爵夫人家裡做侍童,因此有機會接受正統的貴族式教育,精通多種語言。後來又在母親的安排下師從幾位畫家,21歲時他便獲得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承認,成為一名正式的畫家。
1600年,魯本斯前往義大利繼續學習繪畫,曾為曼圖亞公爵作畫,能夠有機會進一步提高其藝術素養與教育水平。他曾鑽研過古羅馬畫作,並通過摹仿繪畫大師們的作品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由於這段經歷,他此後的許多畫作受提香、米開朗琪羅和卡拉瓦喬等人的風格影響很大。這一時期魯本斯的繪畫風格已經基本成熟,也因其出色的畫作與圓滑的為人,獲公爵提拔為大使,獲得經常訪問西班牙與義大利各城市的機會。這期間他所創作的名畫包括《萊爾馬公爵騎馬像》、《聖海倫娜》、《豎起十字架》、《基督戴荊冠》等,帶有威尼斯畫派的風格。
1608年,魯本斯的母親去世,魯本斯回到安特衛普,成為了布魯塞爾宮廷畫家。一年以後他迎娶了安特衛普當地一名傑出的人文主義者的女兒伊莎貝拉。他為安特衛普大教堂所畫的兩幅祭壇畫作品《上十字架》與《下十字架》確立了他作為比利時最傑出的宗教畫家的地位。這一時期可以算是魯本斯繪畫生涯的巔峰,歐洲許多王室與貴族宮廷都紛紛向他訂畫。一是因為他的繪畫作品氣勢宏偉、色彩豐富且充滿動感,為歐洲的達官顯要所喜愛;另一方面也因他良好的社會關系與聲望,具有出色外交才華且博學的魯本斯與當時歐洲幾乎所有的顯赫家族都有交情。由於訂單應接不暇,魯本斯在安特衛普創建了一間私人畫室,僱傭了許多頗有才能的畫家做其助手。他的大部分畫作都集中在宗教題材、人物肖像和古代神話故事中,著名的畫作包括了《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瑪麗·美迪奇的生平》等,其肖像畫作品更是在歐洲上流社會受到極大歡迎。
1621—1630年,魯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訪歐洲多國進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為西班牙和英國締結了友好關系。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還為倫敦的宮廷白廳作過一幅題為《祝福和平》的天頂畫。魯本斯本人顯然也很喜歡這種外交工作,曾評論說「畫畫是我的職業,當大使是我的愛好」。
在第一任妻子伊莎貝拉去世4年後,53歲的魯本斯又娶了16歲的海倫娜為妻,海倫娜也成為多幅魯本斯晚期作品中的模特兒,包括《海倫娜在花園里》、《裹在大衣里的海倫娜》和《皮毛裝束的海倫娜》等。他與海倫娜生有5個孩子,最小的一個直到他去世後8個月才出生。他與伊莎貝拉也曾育有3個孩子。魯本斯對歐洲繪畫產生過重大影響,德拉克洛瓦、康斯特布爾和雷諾阿等人都曾受他畫風的影響。
畫家投入積極的創作活動,便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特別注重以帶有旋轉的運動感的結構來表現激動人心的場面,他善於運用對比的色調、強烈的明暗和流動的線條來加強這種畫面的運動感。這種巴洛克式的藝術風格幾乎主宰著他一生的創作活動。
魯本斯一生的創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話題材。他在基督教題材的創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會的制約。但在神話題材創作中,就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魯本斯從威尼斯大師們那裡獲得色彩造型的啟迪,並在自己的創作中將色彩藝術進行了盡善盡美的發揮,超過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畫派的成就。魯本斯是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畫家,雖然宗教神話是他創作的主要題材,但他還是用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繪神界人物。正如法國美術史家丹納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塗著一層天主教的聖油,而骨子裡的風俗、習慣、思想感情,一切都是異教的。」在魯本斯的作品中體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充滿美好理想和豐富的想像力,通過藝術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歡樂。他善於運用健康豐滿、生機勃勃的形象,洋溢著樂觀與激情的性格去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與趣味。由於他所在上流社會環境,要迎合上層貴族的審美要求,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婦女幾乎都是貴婦人,體態胖肥,皮膚細嫩,搔首弄姿,扭捏作態,而男子都是浪盪公子一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蘭德斯貴族資產者追求享樂和驕奢淫逸的生活情趣。魯本斯一生創作極為豐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場面、強烈的運動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像力和戲劇性情節;鮮明的對比、響亮飽滿的色彩、流動的線條、激動人心的畫面藝術效果,給人以一種富麗堂皇、華美火熱、歡騰鼓舞的藝術感受。魯本斯一生過著王子般的生活,49歲時愛妻去世,53歲時又與一位16歲的妙齡少女海倫娜·富爾曼結婚,仍過著幸福生活。在63歲時他走完了自己藝術的一生,為人類藝術寶庫貢獻了3000餘幅藝術珍品。法國美術史家丹納說:「佛蘭德斯只有一個魯本斯,正如英國只有一個莎士比亞,其餘的畫家無論如何偉大,總缺少一部分天才。」
這幅《蘇姍娜·芙爾曼肖像》算是他最成功的一幅(作於1631—1632年;一說作於1625年左右)。這幅肖像畫是用漂亮和生動的色彩筆觸來描繪的,線條十分流暢。和他的主題性繪畫一樣,舉凡人體形象,都畫得骨質健壯,過於肉感,這是魯本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的特點,也許這就是畫家眼裡的理想美的標准吧。在這里畫家還刻畫了形象的性格特徵: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種樂觀幸福的情緒;構圖嚴謹,色彩對比強烈;服飾顯示了她的貴族身份,但不傲氣。從這幅肖像畫上,觀眾可以感覺到這位畫家所寄託的那種與禁慾主義完全絕緣的生活熱情。魯本斯是一位多產的畫家,他一生總共畫了達2000幅油畫,題材的廣泛性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而他與海倫娜·富爾曼結婚(1630)以後的10年,則更是他藝術上的光輝時代。此畫繪於木板上,約有79×54厘米大,現藏於倫敦國立畫廊。
吉普賽女郎荷蘭哈爾斯
哈爾斯,生於荷蘭安特衛普。關於其生平和為人,可靠的史料極少,長期以來傳說極多。不過,哈爾斯確實一生潦倒,甚至在1630年許多顧
吉普賽女郎哈爾斯
主委託他作畫的時期,因欠債而為肉鋪和鞋匠所控告。晚年更是窮得可憐,臨終前4年,全靠哈勒姆市政當局施捨的一筆定期救濟金才賴以活命。
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運用灑脫而准確的筆觸來塑造形體,使畫中人形神兼備,成為有性格的典型人物。其作品總數為250幅左右,但迄今還沒有發現過哈爾斯的素描稿。這或許是由於畫家作畫速度慢,習慣於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畫布上直接作畫。
哈爾斯可能於1600年前後師從樣式主義畫家兼評論家曼德爾習畫。留存到今天的最早署有年代的油畫,為《雅各布·扎菲厄斯像》(1611年,哈勒姆,哈爾斯博物館)的一塊殘片。以此畫的風格為依據,基本上可以確定,哈爾斯的另外幾幅油畫,包括《持頭骨的男子肖像》(伯明翰,巴伯美術專科學校)等亦屬早年作品。
約1616年,哈爾斯的獨特畫風終於形成。《聖喬治射擊手連軍官們的宴會》(1616年,哈勒姆,哈爾斯博物館)等突破了傳統的荷蘭團體肖像畫程式的束縛,畫中人不再顯得呆板,而富有性格特徵,畫面氣氛熱烈,洋溢著荷蘭人的樂觀主義。這類油畫不僅色彩響亮,而且筆法流暢,從中可以察覺出不久後他即將運用的筆融分割畫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