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文摘

律師文摘

發布時間: 2022-05-29 01:14:02

㈠ 王榮利的專著和作品

《總裁的陷阱--律師給中國企業家的18個提示》(浙江人民出版社)
《律師寫給總裁的忠告》 (法律出版社出版)
《找個好律師:你必須了解的43個問題》 (新華出版社出版)
《掀起律師的蓋頭來——中國律師的尷尬與希望》(《嶺南春音·律師文摘-廣東特輯》)
《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法人》雜志2009年第1期封面文章)
《財富與罪案——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法制日報周末》2009年1月1日9-12版)
《中國反腐敗報告》 (中國首部民間反腐敗報告)
《2009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法人》2010年第1期特別報道)
《2009年十大涉嫌犯罪落馬企業家》 (《法人》2010年第2期封面文章)
《2009年十大企業家犯罪案件》 (《法人》2010年第2期封面文章)
《中國商人20年犯罪報告》 (《中國商人》2010年第2、3期合刊特別報道)

㈡ 吳丹紅的學術成果

《法律與權利》(參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月版,承擔6萬字;
《證人制度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版,承擔30萬字;
《刑事司法大趨勢》(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承擔8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合著,研究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簡明證據法學》(合著,本科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英國刑事司法程序》(合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承擔12萬字;
《新世紀的證據法》,獨譯,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1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
《娃娃屋謀殺案》,獨譯,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版;
《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特免權制度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比較檢察制度研究》(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國刑事名案程序與證據問題研究》,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法律的側面》,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證據法學》,(十一五規劃教材,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2009年9月版。
《證據法學》,(參編,孫維萍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定的釋義和適用》,參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刑事證據新規定釋義》,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刑法與刑事程序》(第八版),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即將出版。 《新刑訴法對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贛南審判》1998年第4期,0.5萬字;
《再探控權論——行政法理論基礎的反思》(獲院論文大賽二等獎),《盾鳴》1998年第5期,0.5萬字;
《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初探》(獲「華為杯」電子商務徵文三等獎),載《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學報》第20卷1期,0.6萬字;
《為陪審制度辯護》(該文獲校論文大賽一等獎),《青年法學》2000年秋季號,0.7萬字;
《舉證時限的理論思考與立法構想》,載《南京師大學報》(CSSCI索引)2001年第3期,1.2萬字;
《美國規制誘惑偵查的法理評介》,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0.7萬字;
《被告人認罪案件程序簡化改革芻議》,《人民法院報》2001年7月21日第3版,0.4萬字;
《論誘惑偵查》,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1年第4期,1.3萬字;
《共犯口供證明力淺論》,載《人民檢察》(核心)2001年第8期,0.5萬字;
《透視證人拒證權的價值理念》,載《律師世界》2001年第9期,0.5萬字;
《論共犯口供的證明力》,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1年第5期,0.6萬字;
《證人證言的形式問題反思--以庭審改革為切入點》,載《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刑事訴訟證人拒證原因探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版,0.6萬字;
《誘惑偵查初探》,載《公安大學學報》(核心)2001年第6期,人大書報復印中心《法學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轉載,0.6萬字;
《「零口供」與沉默權》,《檢察新時代》2002年第2期;
《品格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1.9萬字;
《證人資格問題重述》,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2年第5期,0.7萬字;
《兒童作證問題之研討》,載《政法論叢》(核心)2003年第1期,0.8萬字;
《論英美法上的意見證據》,載《律師世界》2003年第3期,0.7萬字;
《證人權利保障論綱》,載《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第1期,1.6萬字;
《證人保護制度探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CSSCI索引)2003年第3期,0.8萬字;
《「陷阱取證」的法律思考》,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六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律師文摘》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1.9萬字;
《我國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探析》,載《中國司法鑒定》2003年第2期,0.9萬字;
《一體化下的歐盟司法制度》,《人民法院報》2003年5月26日B2版;
《證人作證的實現方式》,《山東大學法律評論》第1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萬字;
《刑訊逼供案的舉證責任》,載《法律適用》(核心)2003年第7期,0.9萬字;
《英美恢復性司法述評》,載《中國監獄法學刊》(核心)2003年第6期,0.7萬字;
《刑事普通程序簡易審中的證據問題》,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0.8萬字;
《證人制度的實證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1.1萬字;
《傳聞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1.9萬字;
《實現正義的另一種進程》載《訴訟法論叢》第九卷(權威),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恢復性司法論壇》2005年卷(群眾出版社2005年版)全文轉載,1.9萬字;
《證人補償制度研究》,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CSSCI索引)2004年第3期,1.1萬字;
《證人制度的經濟學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2.2萬字;
《歐美恢復性司法典型案例評價》,載《判解研究》(核心)2004年第2期,0.9萬字;
《證人制度改革縱橫談》,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九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0.8萬字;
《歐盟檢察發展趨勢與中國檢察制度改革》,載《人民檢察》(核心)2005年第2期,0.7萬字;
《特免權的中國命運》,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十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1.7萬字;
法治視野下的卧底偵查》,載《法治論叢》2005年的4期,1.2萬字;
《角色、情境與社會容忍——法社會學視野下的刑訊逼供》,載《中外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3.3萬字;
《面對中國的證據法學》,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2.2萬字;
《刑事訴訟中的律師保密義務》,載《刑事法評論》(核心)第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3.2萬字;
《司法場景中的證人作證》,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核心)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1.2萬字;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證研究——以法院處理刑訊逼供為例》,載《現代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1.4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樣本與中國現實之間》,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0.7萬字;
《證據法的批判與建構》,載《環球法律評論》(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1.8萬字;
《中國式陪審的省察》,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1.5萬字;
《傳聞法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載《台灣本土法學雜志》第94期(2007年5月);
《舉報人法律保護的實證研究》,載《法治論壇》2007年第3期;
《證據法學的啟蒙》,載《證據科學》2007年(第15卷)第1、2期;
68. 《力量博弈下的刑訊逼供》,載《華中法律評論》第三卷(2008年12月版);
《民事訴訟中的測謊》,載《中外法學》2008年第6期;
《交叉詢問制度的中國問題》,載《證據學論壇》第14卷,2008年12月版;
《傳統訴訟文化新解》,載《西部法律評論》2009年第1期;
《證據法上的理論迷局》,載《證據科學》2009年第2期。
《中國證據立法的理想與現實》,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犯罪主觀方面的證明》,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
《理念嬗變下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載《理論視野》2010年第8期; 《喧囂中的前進:年終評點司法界》,《湖北法制報》2002年1月22日第15版;
《兒童作證,不是一紙規定那麼簡單》,《檢察日報》2002年12月6日第3版;《切莫盲從誤用測謊技術》,《檢察日報》2003年1月15日第3版;
《「誘惑偵查」須嚴格控制》,《檢察日報》2003年1月24日第3版;
《偷拍、偷錄的困惑》,《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4日B2版;
《面對司法的媒體監督》,《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7日B2版;
《亟待規定證人的三種權利》,《檢察日報》2003年2月28日第3版;
《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不應叫停》,《檢察日報》2003年3月28日第3版;
《弘揚法學家精神的可人》,《人民法院報》2003年4月14日B2版;
《卧底偵查需要法律規則》,《檢察日報》2003年6月6日第3版;
《與學術親密接觸》,《法學家茶座》第三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國的誘惑偵查》,《檢察縱橫》2003年第6期;
《追究涉嫌偽證證人的程序》,《法治》2003年第7期;
《如何保障認罪口供的自願性和真實性》,《檢察日報》2003年10月30日第3版,0.4萬字;
《檢察機關在立案監督中具有調查權》,《檢察日報》2003年12月8日第3版,0.4萬字;
《如何建立證人經濟補償制度》,《檢察日報》2004年1月8日第3版;
《歐盟檢察制度有了新發展》,《檢察日報》2004年5月26日第3版;
《證據學研究的「三維世界」》,《證據學論壇》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卡拉能否永遠OK?》,載《方圓法治》2005年第5期;
《路的制度與制度的路》,《方圓法治》2005年第 2期;
道德與法律縫隙下的公私概念》,《方圓法治》2005年第 4期;
《維權是最好的美容之道》,《方圓法治》2005年第15期;
《「大義滅親」文化與法律思維》,《方圓法治》2005年第 7期;
《事實·錯案·證據》,《方圓法治》2005年第 8期;
《科技利刃下的隱私權》,《方圓法治》2005年第 10期;
《提倡酷刑的童話》,《法學家茶座》第九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於細微處見法治》,載《中國婦女報》2005年12月20日;
《道德的善行與責任的缺位》,《方圓法治》2005年第 11期;
《證人為什麼不出庭?》,《法制日報》2006年1月5日第10版;
《受賄案件不宜誘惑偵查》,《方圓法治》2006年第 3期;
《為什麼不能實行毒品「合法化」》,《檢察日報》2006年1月9日第3版;
《叢林正義與司法正義》,《法制日報》2006年1月26日第11版;
《順從暴力與順應權力》,《方圓法治》2005年第 13期;
《證據立法呼聲緣何歸於沉寂?》,《檢察日報》2006年2月13日第12版;
《破案率的神話》,載《中國婦女報》2006年2月28日第6版;
《司法的悖論與尷尬》,《方圓法治》2005年第 14期;
《在法治的十字路口》,《方圓法治》2006年第5期;
《第二個辛普森——程序法治視野下的羅伯特殺妻案》,《方圓法治》2006年第6期;
《到底為什麼而爭論》,《檢察日報》2006年4月10日第3版;
《誘惑偵查:既然實際採用,就該立法規制》,《檢察日報》2006年3月20日,0.5萬字;
《讓律師走出保密義務的困局》,《檢察日報》2006年5月8日第3版;
《警察的素質》,《方圓法治》2005年第 16期;
《閑話「以保創收」》,《法制早報》2006年6月5日;
《變遷中的法學研究方法》,《檢察日報》2006年6月19日第3版;
《誰來監督監督者?》,《方圓法治》2005年第 17期;
《小廣告治理中的法治憂思》,《法制早報》2006年7月9日;
《事實的「羅生門」》,《檢察日報》2006年7月24日第3版;
《法律移植中的「捆綁性」》,《法制早報》2006年7月24日;
《毒品「合法化」的烏托邦》,《方圓法治》2005年第 19期;
《親歷庭審台灣「第一女婿」》,《方圓法治》2006年第15期;
《大學的開放與限制》,《法制早報》2006年8月20日;
《錯案何以揮之不去?》,《法制早報》2006年8月28日;
《律師的天堂與地獄》,《方圓法治》2005年第 21期;
《在台北親歷嗆扁現場》,《法律文摘》2006年第7期;
《法學院是怎樣煉成的》,《方圓法治》2006年第17期;
《個案請示制度的「熄燈號」》,《檢察日報》2006年9月18日第3版;
《致命的「常情斷案」》,《法制早報》2006年9月18日;
《百分之百的背後》,《方圓法治》2005年第 24期;
《美麗與哀愁:感受台灣地區法律的脈動》,《法制早報》2006年9月25日;
《中國證據法學第一人》,載《法學家茶座》第1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證據相對主義》,《檢察日報》2006年10月23日第3版;
《法學經濟分析的一扇窗》,《法制早報》2006年10月30日;
《法庭之上誰最大?》,《檢察日報》2006年11月20日第3版;
《法律的一廂情願》,《檢察日報》2006年12月11日第3版;
《動物的法律權利》,《檢察日報》2007年2月5日第3版;
《寶島司法掠影》,《法學家茶座》第14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禁鞭令的開禁與安寧權》,《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上期;
《排隊文明與中國法治》,《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下期;
《道路通向哪裡》,《法制日報》2007年4月1日;
《怎能用「電腦排期」根治司法弊病》,《法制日報》2007年4月15日;
《側面看法律》,《檢察日報》2007年4月16日第3版;
《以小說講授法庭科學》,《方圓法治》2007年4月下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不是神明在審判——電影〈十二怒漢〉中的證明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下期;
《從發現真實到價值多元》,《檢察日報》2007年6月18日(4748期);
《錯位的權利保障》,《人民法院報》2007年6月26日第5版;
《打擊官員的「真」文憑》,《清風》2007年第3期;
《殺光所有的律師?》《晟典律師評論》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雞肋:中國式陪審》,《中國改革》2007年第7期。
《保護舉報人是檢察機關的義務》,《法制日報》2007年8月5日第1版;
《法律人的理想與現實》,《檢察日報》2007年8月13日(4804期);
《「紙餡包子」背後的真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8月下期(205期);
《塵封的檢察制度史》,《法學家茶座》第16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紙包子」事件:引人深思的五個問題》,《人民法院報》2007年8月21日。
《法庭上的心理學家》,《法制日報》2007年8月26日第15版。
《司法改革的軟體與硬體》,《檢察日報》2007年9月4日(4826期)。
《預防腐敗犯罪需警惕當代韋小寶》,《法制日報》2007年9月9日。
《關於恢復性司法的一個反思》,《人民法院報》2007年9月26日第5版。
《千萬別來念法律?》,《方圓法治》2007年9月下期(205期)。
《法學何以成為科學》,《檢察日報》2007年10月8日。
《我的師父石仲朱》,《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13版;
《在台大法學院聽課》,《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21版;
《網路民意下的司法公正》,《法制日報》2007年10月21日;
《中國古代司法的另一面》,《方圓法治》2007年10月下期(209期);
《韋式貪官與反腐利器》,《檢察日報》2007年11月9日(4885期)第6版。
《聶樹斌案的制度反思》,《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2版;
《證人是靠不住的》,載《人民檢察》2007年11月上期(第21期);
《證據理論的一個側身》,載《方圓法治》2007年11月上期(210期);
《科學證據的迷霧》,《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3版;
《真的「假文憑」與假的「真文憑」》,《檢察日報》2007年12月7日(4913期);
《追問手術簽字制度》,《法制日報》2007年12月9日第2版;
《華南虎」真假辯:一場精彩的民間審判》,《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0日第3版;
《司法制度的選擇有慣性作用?》,《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7日第3版;
《個人所得稅的公眾期待》,《法制日報》2007年12月23日;《新華日報》2007年12月24日A3版轉載。
《科學證據一定是科學的嗎》,《檢察日報》2007年12月28日第6版;
《讓個稅回歸「劫富濟貧」的本來面目》,《檢察日報》2008年1月1日第3版;
《電信運營商能推個一干二凈?》,《檢察日報》2008年1月11日第3版;
《刑事證據規定能帶來什麼》,《法制日報》2008年1月27日第2版;
《我永遠不能說真話的遺憾》,《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這是一個謊言盛行的年代嗎》,《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一定要重復漫長的觀念更新進程嗎》,《檢察日報》2008年3月17日;
《歷史的另一張面孔》,《檢察日報》2008年3月21日;
《「許霆案」中的量刑裁量權困局》,《檢察日報》2008年4月4日;
《刑訊逼供與角色扮演》,《人民檢察》2008年第9期(5月)。
《法學研究的本土化問題》,載《檢察日報》2008年6月26日。
《訴訟的游戲規則》,載《檢察日報》2008年7月31日;
《奧運會報道要尊重運動員隱私權》,載《法制日報》2008年8月17日。
《「引誘性執法」是否具有正當性》,載《解放日報》2008年10月6日第11版。
《微軟的「正版秀」》,載《法人》2008年第11期。
《勿讓誠信體系破產》,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期;
《股市期待法治陽光》,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期;
《「鞭炮門」事件:公務員的年後第一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3期;
《網路反腐的民間力量》,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4期;
《神證時代的正義》,載《檢察日報》2009年2月19日。
《為什麼又是礦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5期;
《「上帝」為何期盼3·15》,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6期;
《又見公捕公判》,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7期;
《刑法的愚人節》,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8期。
《刑事司法的「潛規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9期。
《懲罰性賠償有多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0期。
《如果沒有口供》,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1期。
《冷眼旁觀破案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2期。
《戴著鐐銬的舞者》,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3期。
《刑罰的「實報實銷」》,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3期。
《不自願的自願》,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4期。
法官和律師的角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5期。
《測不出的真相》,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6期。
《二審為何不開庭》,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7期。
《刑事司法中的「躲貓貓」》,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8期。
《司法夾縫中的證人》,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9期。
《職務犯罪的「零容忍」》,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9期;
《偵查的司法控制》,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0期。
《「釣魚式執法」暴露出的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8日第五版;
《公開審判的陰影》,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1期;
《像法律人一樣思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1期;
《從行人社會到汽車社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3期;
《法制的傳統和移植》,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5期;
《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措施遏制刑訊逼供》,載《人民檢察》2010年第5期;
《制度的糾錯系統》,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7期;
《訴訟的時間之殤》,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9期;
《羅彩霞案為何久拖不審?》,載《人民日報》2010年5月6日第9版;
《正義木桶的短板》,載《方圓法治》2010年6月20日第273期;
《在法律與人情之間》,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日第274期;
《司法能見度》,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0日第275期;
《如何給「張競」公平的通道》,載《人民日報》2010年7月26日;
《讓訴訟成為真正的訴訟》,載《方圓法治》2010年8月20日第277期;
《騙子狂歡是一種社會病》,載《羊城晚報》2010年8月29日;
《見識刑事訴訟的潛規則》,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交叉詢問制度碰到中國障礙》,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捐款為何不是義務》,載《方圓法治》2010年9月20日第279期;
《法治離我們有多遠》,載《方圓法治》2010年10月20日第281期;
《避風港與紅旗》,載《方圓法治》2010年11月20日第283期; 2003年5月—2004年3月,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證人制度研究」,合著《證人制度研究》,已經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4年2月—5月,參與歐盟-中國司法合作項目「歐盟刑事司法制度研究」,合著的《刑事司法大趨勢》已經由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
2005年6-12月,參與美國福特基金項目「反酷刑與中國刑事司法改革」,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核心期刊;
2006年,台灣中央研究院資助項目「證人制度比較研究」,已經提交報告;
2006年,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項目「證據法學研究」項目,相關成果已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5-2007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證人保護制度研究」,已經完成。
2007年5月-10月,參與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起草,已完成。
2007年7月-2008年1月,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司法權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已完成。
2007年10月起,參與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證據法學》,已完成。
2007年11月起,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檢察制度比較研究」,已完成。
2008年4月起,獨自承擔中國政法大學校級課題「證據法學的啟蒙」,進行中。
2008年8月起,獨自承擔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8年度科研項目培育資金項目「民事訴訟中測謊結論運用之實證研究」,已完成;
2008年9月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證據立法問題研究》(08JC820046),進行中。
2010年6月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研究》,進行中。

㈢ 求推薦一本法律方面的報紙和雜志

報紙有 法制文翠
雜志有 律師文摘 法學

㈣ 有些什麼好一些的法律雜志啊

專業性強的有:中國政法大學的《政法論壇》,北大的《北大法律評論》,武漢大學等知名法學院校的學報的人文社會科學版。《律師文摘》也可以看一看。
初學法律的話可以選一些和社會生活比較接近的先培養興趣,如《法律與生活》、《南風窗》、《財經》等都有法律方面的很好的文章,報紙《南方周末》也很不錯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聽說兆龍移民的劉宇律師是《律師文摘》編委會成員是真的嗎

嗯 ,劉 宇律師 不 僅 是 《律 師 文 摘 》 的成員 , 還是中國政法 大 學 「 中 國 移 民法 研究 中 心 」副 主 任。

㈥ 北京的台灣律師有哪些

大陸只有一位台灣籍律師,朱襄陽律師,2009年1月21日取得大陸律師實習證。就職於北京市蘭台律師事務所。
該信息來源於《律師文摘》2009春輯,總第33輯,第244頁。

㈦ 誰能推薦一本律師類的經典小說阿,最好是英文的:)

CASE AGAINST LAWYERS(萬惡律師為首)
內容提要:
As a child, Catherine Crier was enchanted by film portrayals of crusading lawyers like Clarence Darrow and Atticus Finch. As a district attorney, private lawyer, and judge herself, she saw firsthand how the U.S. justice system worked – and didn』t.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legal journalists and commentators today, she now confronts a profoundly unfair legal system that proces results and profits for the few – and paralysis, frustration, and injustice for the many. Alexis de Tocqueville』s dire prediction in Democracy in America has come true: We Americans have ceded our responsibility as citizen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society to "legal authorities" – and with it our democratic freedoms.
The Case Against Lawyers is both an angry indictment and an eloquent plea for a return to common sense. It decries a system of laws so complex even the enforcers – such as the IRS – cannot understand them. It unmasks a litigation-crazed society where billion-dollar judgments mostly line the pockets of personal injury lawyers. It deplores the stupidity of a system of liability that leads to such results as a label on a stroller that warns, 「Remove child before folding.」 It indicts a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at puts minor drug offenders away for life yet allows celebrity murderers to walk free. And it excoriates the sheer corruption of the iron triangle of lawyers, bureaucrats, and politicians who profit mightily from all this inefficiency, injustice, and abuse.
The Case Against Lawyers will make readers hopping mad. And it will make them realize that the only response can be to demand change. Now.

作者簡介:
CATHERINE CRIER,currently hosts Catherine Crier live on Court TV.She began her television career as news anchor and talk show host at CNN went on to win her first Emmy in 1996 for her work as a correspondent on ABC s 20/20 then hosted an issues show for the FOX News Channel A former lawyer and judge from Dallas Catherine resides in Westchester County with her dogs and horses.

㈧ 房保國的學術成果

(一)主要著作
專著:《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護》,法律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專著:《刑事證據規則實證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專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專著:《刑事訴訟法精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3月版;
譯著:《憲法與刑事訴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美國法律文庫);
合著:《訴訟法的理念與運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
合著:《訴訟制度改革研究》,學林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合著:《刑事證據潛規則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
副主編:《證據學論壇》(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參編:《<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張保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參著:《中國的陪審制度向何處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
參著:《證據法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參著:《簡明證據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參著:《律師職業行為規則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參著:《政府律師》,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參著:《美國刑事訴訟規則》,檢察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參著:《刑事證據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參著:《刑事賠償的理論與實務》,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9月版;
參著:《民事訴訟制度改革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參著:《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參著:《訴訟法專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版;
參譯:《證據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編著:《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編著:《訴訟法與仲裁法學》,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三版;
編著:《訴訟法50講》,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2007年、2008年版;
參編:《新編刑事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版;
(二)主要論文
《現實已經發生——論我國地方性刑事證據規則》,載《政法論壇
》200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
度》2007年第11期轉載;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對我國刑事證據立法的反思》,載《中外
法學》200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
法制度》2007年第7期轉載;
《證據規則的性質、功能與體系》,載《中國司法》2007年第5期;
《程序異化論》,載《中外法學》2001年第3期;
《重讀貝卡利亞的刑事程序法思想》,載《中外法學》2003年第3期;
《論反訴》,載《比較法研究》2002年第6期;
《論我國刑事賠償的特有原則》,載《政法論壇》2001年第6期;
《超期羈押刑事賠償若干問題探析》,載《政法論壇》,2004年第1期;
《證人作證豁免權探析》,載《法律科學》2001年第4期;
《沉默權的憲政思考》,載《現代法學》2002年第1期;
《律師會見難的現狀與反思》,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4年第3期;《律師文摘》2007年第四輯轉摘,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論被害人陳述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12
《被害人與檢察官關系的梳理和優化》,《中國檢察官》2010-12
《論我國現行「政策性修憲」模式的局限性》,載《法學》1999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0年第2期轉摘;
《證據的可采性與非法證據排除》、《從證明標准看刑事錯案》,載《證據學論壇》(第11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
《證人制度三人談》,載《證據學論壇》(第9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9月版;
《當前法學研究中的「痞子文風」及其解析》,載《法學評論》2001年第4期;
《審前准備程序:走出改革的誤區》,載《現代法學》2000年增刊;
《訴訟法視野下證據法》,證據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刑事訴訟管轄權異議的裁判體系》,載《煙台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999年憲法修改的前前後後》,載《當代法學》2000年第3期;
《中國社會對沉默權的容忍度有多大——「沉默權在中國」調研報告》,載《政治與法律》2001年第5期;
《全國訴訟法學會年會觀點綜述》,載《政治與法律》2000年第2期;
《〈新中國憲政之路〉評析》,載《政治與法律》2001年第2期;
《論我國行政訴訟的困境與解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1年第2期,及《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CUPA)2000年第6期轉摘;
《完善我國陪審制立法的若干建議》,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論〈合同法〉中商業秘密保護制度的新發展》,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我國陪審制改革十大問題論綱》,載《中國律師》;
《仲裁司法監督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載《燕山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證據的困惑——「借腹生子」案評析》,載《律師與法制》2001年第7期;
《我國憲法應明確規定沉默權》,載《法學論壇》2001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1年 第4期轉摘,《法學文摘卡》2001年第2期轉載;
《論「政策性修憲」與「制度性修憲」》,載《法學論壇》2000年第2期;
《應當重視我國「訴訟法哲學」的構建》,載《法學論壇》2000年第5期;
《程序的人文精神》,載《上海法學研究》2003年第3期,5000字;
《京滬兩地法學家差異談》,載《法學家茶座》(第1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律師名片縱橫談》,《法學家茶座》(第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律師文摘》2004年第1輯轉載;
《論沉默權在我國的價值選擇與制度整合》,載《華東刑事司法評論》(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法院真得會被案件淹沒嗎——美國辯訴交易的實證考察》,載北大法律信息網「焦點法談」;
《再論存疑不起訴的刑事賠償——與陳華先生商榷》,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關於完善我國庭審質證的若干思考》,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禁止律師執業不正當競爭的現狀與對策》,載《安徽律師》2002年第1期,8000字;
《程序正義與實體真實——關於一起案件「相對合理主義」視角的考察》,載《浙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論提起反訴的條件》,載《河北法學》2001年第6期,4000字;
《憲法修改與制度完善》,載《法學研究交流》2000年第3期,6000字;
《廢除我國陪審制度的理性思考》,載《法律與社會》2000年第3期,9000字;
《論我國審前准備程序改革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載《四川審判》2000年第2期,3000字;
《關於我國當庭宣判若干問題的探析》,載《天津律師》2000年第5期,5000字;
《律師執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解析》,載《天津律師》2002年第1期,5000字;
《論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從馬克思的一段話說開去》,載《貴州法學》2000年第2期;
《從憲法修正案看我國法治觀念的三大改變——評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載《上海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庭審質證若干問題探討》,載《上海檢察調研》2001年第9期。
(三)主要報紙文章
《建議將依法治國明確寫入憲法》,載《北京法制報》1998年10月16日;
《我國刑事訴訟應確立管轄權異議制度》,載《人民法院報》2003年7月4日;
《刑事錯案中的證據問題》,載《檢察日報》2006年1月5日;
《關注深圳獨立候選人事件》,載《南方都市報》2003年5月22日「觀察家」欄目;
《要把外來工的選舉權利落到實處》,載《南方都市報》2003年6月3日「社評」欄目;
《警察驗證權責對等是身份證法亮點》,載《南方都市報》2003年6月29日「社評」欄目;
《「首辦責任制」的憲法意義》,載《南方都市報》2003年7月31日;
《立法要體現對弱者的關懷》,載《南方都市報》2003年10月27日;
《「人大面試官員」的憲政意義》,載《新京報》2004年5月8日「社論」;
《人大個案監督要謹慎對待》,載《新京報》2004年4月27日「社論」;
《規范程序讓代表更好反映民意》,載《新京報》2004年2月20日;
《「律師在場」意義重大,難題不小》,載《新京報》2005年1月15日「社論」;
《學生是否有權在宿舍吃飯?》,載《上海法制報》1999年12月15日第5版社評;
《BOT投資中的風險與防範》,載《上海法制報》1998年11月30日第4版;
《BOT——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載《上海法制報》1998年11月2日第4版;
《華政學者、上海律師談司法公正研討會綜述》,載《政法成人教學》2000年第3期;
《論普通程序兼並督促程序》,載《政法成人教學》2000年第2期;
另外,發表《「修憲」背後的故事》、《「談判」小記》、《「好事」也要打假》等雜文若干。
(四)承擔項目情況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刑事證據規則實證研究」,經費7萬元;
2007年中國政法大學校級項目「刑事證據規則實證分析」,經費4萬元;
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校級項目「刑事證據規則實證分析」,經費4萬元;
2004年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刑事被害人權利的程序保護與救濟」,經費2萬元。
主持北京市教委法庭科學基地項目1項。
參與「證據科學的理論體系與應用」等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北京市教委、福特基金會項目7項。
(五)獲獎情況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獎;
「君合律師人才獎學金」第一名;
河北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2003年年會論文評比二等獎;
秦皇島市第三屆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等。

㈨ 想成為 律師!

沒有年齡要求,學歷本科,專業不限。學校里沒有律師專業,律師專業在生活中。英語是一種技能,有最好,沒有也不影響成為律師,但是影響職業前途就是了,就比如會不會電腦一樣。

快點抓緊吧,不知道以後司法考試制度會不會變!
有以下步驟:

(1)把你的大專,升級為本科,如果方便,直接拿個法律專業的本科吧,也為司法考試打基礎。
(2)拿到本科文憑後,不管你的專業是什麼(現在是不管專業的,但是至少是本科),就可以報名參加司法考試了(不是律師資格考試,律師資格考試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3)司法考試通過後,你就有了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執業的資格。當然去做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還是要參加公務員考試的。
(4)在司法考試通過後,你需要找到一個律師事務所,你需要在這個律師事務所里實習一年(拖拖拉拉的辦手續,前後要一年半),你就可以申請成為執業律師了。
(5)其它的對律師行業的了解,買點關於律師行業的書看看吧,比如《律師文摘》。呵呵。

唉,漫長的過程哦!加油!

㈩ 高一飛的非核心期刊論文123篇

1. 論科技活動中罪與非罪的界限,河南法學,1992年第2期
2. 對「孤立的個人」的理解,法學學刊,1992年第4期
3. 拒不說明巨額財產來源罪的行為本質,檢察學文選,1993年第10期
4. 關於自訴案件幾個問題的探討,法學學刊,1993年第4期
5. 論公司犯罪定性與處罰,法律函授,1994年第3期
6. 商業受賄罪的定性與處罰,法律函授,1994年第1期
7. 公司犯罪定罪與量刑,中國檢察報,1995年4月4日
8. 論刑法條文結構改革,法制日報,1995年5月25日
9. 論刑法分則立法形式的選擇與協調技術,現代法學,1995年第6期
10. 論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湖南法學,1995年第3期
11. 論刑法分則各種立法淵源的協調技術,貴州法學,1995年第5期
12. 談發票犯罪,檢察日報,1996年12月2日
13. 刑法分則條文語言表述的規范化是,江西法學,1996年第1期
14. 論發票犯罪,法學學刊,1996年第3期
15. 論刑法分則條文立法技術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16. 發票犯罪的定罪與量刑,法律函授,1996年第3期
17. 論市場經濟發展與刑法變革的必要性,載《我國當前經濟犯罪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
18. 新刑法對三個口袋罪的分解,雲南法學,1997年第3期
19. 評新刑法的立法技術,法律函授,1997年第5期
20. 無罪推定與我國刑事訴訟,載《訴訟法理論與實踐》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1997年10月版
21. 簡論貪污賄賂罪立法的特點,中央政法管理班幹部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22. 論罪名解釋權的歸屬,載《新刑法典的理論與實踐》文集,重慶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3. 關於刑事訴訟倒三角結構的幾點異議,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24. 論死刑執行程序的適應與完善,四川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25. 對完善我國刑事證據制度的幾點思考,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6期
26. 當前手機購銷中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律師世界,2000年第4期
27. 評刑事訴訟倒三角結構論,法學評論,2000年增刊
28. 當前手機購銷中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律師世界,2000年第4期
29. 對代銷商在售機過程中犯罪行為的處理,經濟與法,2000年第6期
30. 論簡易程序中被告人的選擇權,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31. 人權公約與我國刑事證據立法,載《證據學論壇》第二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的年12月版
32. 從《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立場看中國的死刑問題,載《刑法學研究精品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33. 略論擾亂電信市場的犯罪,天津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34. 評我國1999年刑法修正案,載《新世紀刑法新觀念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2001年第4期
35. 簡易程序的正當性研究,《刑事法評論》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8期
36. 設立中國式辯訴交易的設想,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37. 論黑社會犯罪的刑法完善,益陽師專學報,2001年第4期
38. 補強證據,載《證據學論壇》第3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9. 論刑事簡易程序的審判方式,政法論叢,2002年第2期
40. 刑事簡易程序價值論,益陽師專學報,2002年第5期
41. 論刑事簡易程序中的被告人異議權,雲南法學,2003年第6期
42. 公訴與自訴關系研究,刑事訴訟前沿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43. 審前羈押程序比較,時代法學,2004年第2期
44. 比較法視野下的警察出庭作證,犯罪研究,2004年第2期
45. 檢察引導偵查的理論基礎,西南法學,2004年5月號,吉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
46. 簡易程序審判方式比較研究,司法審判動態與研究第6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47. 審前羈押程序比較,時代法學,2004年第2期
48. 各國民眾參與檢察的實踐,檢察日報,2004年11月5日
49. 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正當性探討,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50. 司法潛規則導致司法腐敗,法治內參(機密,供廳局級以上領導閱),2005年第7期
51. 再審程序之老調重彈,時代法學,2005年第3期
52. 口供不含辯解,北京日報,(理論版),2005年7月4日
53. 美國乞討者的權利及其限制,人民法院報(域外法制,)2005年7月8日
54. 不人道是廢除死刑的充足理由嗎?蘭州學刊,2005年第5期
55. 教育改革與人性解放,學術探索,2005年第4期
56. 反思司法潛規則,政法學刊,2005年第4期
57. 人道對死刑的詰難,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5期
58.我在美國法庭上看到的陪審團,中國社會導刊,2005年第7期
59.從政壇流星高勇的學術輝煌說起,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第6期
60.檢察改革中應當處理的五大關系,《檢察論叢》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61.論民眾參與檢察,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62.質疑「法盲可以當法院院長」的立法,法治與社會,2005年第6期
63.評我國辯訴交易的實踐,《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版
64.讓佘祥林成為中國的米蘭達卡片,《律師文摘》,2005年第4輯
65.論媒體與司法關系的國際准則,《明理學刊》,2005年第4期
66.中美陪審制度比較,《民主與科學》,2005年第5期
67.媒體與司法關系的國際准則,《訴訟法學研究》,2005年總第10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68.陪審制度與基本政治倫理,《安徽大學法學評論》,2005年總第5卷,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69. 偵查的司法審查制度改革,重慶社會科學,2005第5期
70. 向胡耀邦同志學習如何對待冤假錯案,學習月刊,2005第10期
71. 死刑復核,應從秘密走向公開,檢察日報,2005年11月7日
72. 中美律師資格制度比較研究,法治論叢,2006年第1期
73. 論訴訟及時原則,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74. 美國的證人保護制度,中國社會導刊,2006年2月下
75. 美國被指控者律師幫助權的百年歷程,律師與法制,2006年第3期
76. 霸道的校規與遙遠的憲法,人文論壇,2006年第3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5月版
77. 美國科羅拉多州法官優選制度及其啟示,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2期
78. 美國的律師資格與律師考試,學習月刊,2005第12期
79. 和諧社會:和而不同的社會,載《從多元到和諧—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0. 西方防止媒體審判的五種方式,法制新聞傳播,2006年第2期
81. 媒體監督司法的底線權利,法制新聞傳播,2006年第3期
82. 世界死刑立法和司法的最新動向,載《中國訴訟法判解》第4卷,中國人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
83. 美國陪審團審判觀察,載《中國訴訟法判解》第5卷,中國人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84. 借鑒美國經驗防止法官腐敗,學習月刊2006年第12期。
85. 行賄人揭發對合的受賄犯罪應認定為「自首並立功」,檢察日報理論版,2007年4月9日。
86. 蘭成長案引發的思考,青年記者,2007年第3期
87. 隱姓瞞名:美國的證人保護制度,載《證據學論壇》第12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88. 論盤查的法治化,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89. 目前應否對貪污賄賂罪廢除死刑,中國社會導刊,2007年2月上
90. 國際社會對待性交易合法化的態度,檢察風雲,2008年第1期。
91. 澄清媒體與司法關系的幾點誤解,法制與新聞傳播,2008年第2輯
92. 論記者拒證權,證據科學2008年10月第16卷,第5期。
93. 法院該如何對待「負面輿論炒作」,青年記者2009年第16期。
94.「群眾的感覺」與死刑司法中的人道關懷,《中國訴訟法判解》第7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95. 國際准則視野下的媒體與司法關系基本范疇,東方法學,2010年第2期。
96. 律師媒體宣傳與司法公正,《全球傳媒學刊》2010 年第2 期,第1---5頁。
97. 論殘疾人就業優先權,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98. 評《刑事訴訟法(草案)》證據部分,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第61-68頁。
99. 論看守所立法,時代法學,2012年第2期。
100.司法公開的國際發展趨勢,刑法前沿問題研究,2012年卷。
101.英國庭審錄音錄像改革的新動向,法治研究,2013年第1期。
102. 圍觀殺人:美國死刑執行的示眾與電視直播,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103.犯罪記錄查詢模式比較研究,西部法學評論,2013年第2期。
104.李爾本案與沉默權的確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105. 庭前會議制度的實施難題與解決方案,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
106. 美國聯邦證據法的制訂與修改,孫長永主編:《刑事司法論壇》2013年第1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07. 美國地方法院關於本拉登的屍體解剖照片是否應當公開的裁判,司法評論,2014年第2卷
108.羅斯法院信息公開法的立法與實施,人民法院報,2014年7月25日第8版。
109. 媒體采訪監所的法治化,新聞春秋,2014年第3期。
110. 俄羅斯陪審團的20年:觀察與展望,俄羅斯學刊,2014年第6期。
111. 未決在押人員羈押表現評鑒制度的實證考察,中國監獄學刊,2014年第5期
112. 論偵查耳目的法治化,東南法學,2014年第2期
113. 論司法公開的及時原則及其實現機制,時代法學,2014年第5期
114. 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公開宣告制度,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
115. 保障人權視野下的看守所立法,中國法律評論,2014年第4期
116. 檢務公開的救濟:依據、主體與方式,西部法學評論,2014年第5期。
117. 中國看守所的醫療社會化改革,雲南法學,2014年第6期
118. 檢務公開評估指數設計探索,長江論壇,2014年第4期
119. 最大限度公開原則下的檢察機關「工作秘密」,陰山學刊,2015年第1期
120. 場所公開視野下的檢務公開窗口建設,天津法學,2015年第1期
121 .東亞文化背景下的建議性陪審團,財經法學,2015年第1期
122. 檢務公開中的最大限度公開原則,嶺南學刊,2014年第6期
123. 俄羅斯陪審團的20年:觀察與展望,俄羅斯學刊,2015年第1期。

熱點內容
法院強制公司股份 發布:2025-01-15 08:01:46 瀏覽:993
行政倫理與行政法治的關系 發布:2025-01-15 07:43:23 瀏覽:958
2019新勞動法曠工扣工資 發布:2025-01-15 07:30:13 瀏覽:203
法院執行錯誤 發布:2025-01-15 06:59:19 瀏覽:40
2016年度十大行政法案列 發布:2025-01-15 06:54:38 瀏覽:643
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申論範文 發布:2025-01-15 06:54:34 瀏覽:142
射線裝置防護條例 發布:2025-01-15 06:51:00 瀏覽:806
非全日法律碩士認可程度 發布:2025-01-15 06:29:07 瀏覽:276
開展法律顧問普法講座 發布:2025-01-15 06:28:19 瀏覽:512
司法拍賣輔助機構管理辦法 發布:2025-01-15 06:18:40 瀏覽:808